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

2024-04-12

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共8篇)

篇1: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

叙利亚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直到今日,叙利亚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有余,如今的叙利亚已千疮百孔,危机积重难返,民众颠沛流离。持续了五年半的危机,是国内各类矛盾的累积,是地区恐怖势力的交织,也是国外霸权势力、宗派势力博弈的结果,同时是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相互争斗的叠加。

那么,叙利亚危机于我们中国,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过度的自由是分裂的开始

叙利亚形成的原因是执政者没有在其手握大权时利用其自身的资源收服一切反对力量、反声音、反对武装,一个国家在政治绝对稳定下才有和平才有机会谈及发展经济。叙利亚危机的初始,中东变局的开始就被西方国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但很快就“经秋入东”,随之而来的是中东地区频繁的战乱和长期的不稳定,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便是叙利亚战争。战争爆发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执政者的过度放纵,国家政策的过度自由,因此,在本身就派别林立的叙利亚再加上没有政府强硬的力量干涉,**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特殊时期特殊形势下,采取强硬手段以维持稳定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的6.4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执政者在危机的初期甚至危机还没有产生之时就应该防微杜渐,遏制分裂**分子的行为,否则,国家就很容易重蹈叙利亚之覆辙。

一切打着民主旗号的外政干预都是幌子

叙利亚战争除了政府应对乏力的问题之外,背后还有着外国势力的层层渗透,谈判桌前从一开始的异见人士,到后来心中不知道打各种坏主意的强盗武夫,而他们还将自己美名为拯救叙利亚的使者。但是,五年过去了,叙利亚不但没有朝着和平迈进,局势反而变得越来越乱,百姓每天都受到生命的威胁。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的调停与斡旋从未停止,西方国家的干涉与制裁更是大行其道。从安南到卜拉希米,再到德米斯图拉,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始终束手束脚;从“叙利亚之友”到日内瓦和平会议,可是叙利亚人民对和平的希望一次次被冷酷的现实浇灭,长期处于绝望中,看不到一点希望。

由此观之,国际社会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要解决国家的政治**,从来就不能依靠第三方,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无论是独立战争时的美利坚,还是八十年前的中国,或是现在的叙利亚,自救才是最终的出路。

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试想,一个充满恐怖、杀戮和死亡的国家,怎么可能发展自己的经济,怎么可能让自己的百姓安居乐业,又怎么可能强大自己的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呢?一个**的国家是无法让人民获得幸福感的,更别说在国际上抬起头了。只有尽快地结束战争,平定国内不同势力,踏踏实实地发展国内经济才能在谈判桌上有说话的权力,说出来的话才有分量,才不会任人宰割。近代的中国也经历过战争折磨,当时的民众固然盼望和平,奈何国家疲软懦弱,丝毫没有改变的能力。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力发展经济,国际地位才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才越来越好。坚持自身的发展,才是不被其他势力操控的硬道理。

旧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像现在的叙利亚一样被外界势力所支配,与战争缠斗的阶段,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类如叙利亚危机的苗头在华夏大地中点燃。

篇2: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

代表:土耳其外交部部长迈哈德·达武特奥卢先生阁下 陈潇玲

土耳其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 大使 顾雪可 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委员会:联合国大会 国家:土耳其共和国 议题;叙利亚危机

尊敬的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总理阁下:

2011年1月下旬,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巴沙尔·阿萨德及其政府面临严重的执政危机。事件爆发以来,随着叙利亚反对派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升级,叙利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流血事件不断发生,当地及周边的安全和平状况同样受到严重挑战。

自叙利亚危机爆发开始,我国一直采取持续高度的关注和积极主动地外交策略。可以说,此次叙利亚的危机对我国在中东地区乃至国际上的地位的提高是一个不可错失的良机。权衡我国自身的地缘优势,军事实力以及在北约的军事影响,我国有必要在叙利亚问题上表明坚定态度并且为此作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在外交策略上采取更为灵活的多边机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此次,我国受邀参与“叙利亚行动小组”外长会议,就将是一次很好的契机。以下请容许我对叙利亚问题及各方势力作一个简要分析。

此次叙利亚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多重利益矛盾的结果。就叙利亚国内来说,叙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本质上为政权之争,也是叙利亚问题由来的主因与核心。其次,叙利亚问题涉及到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阿拉伯国家联盟对此作出的反应和态度将是我国对叙问题决议上不可忽视的参考因素。而对大国之言,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在此次叙危机中围绕“势力范围”展开的角逐,美国欲借“人道危机”推动叙利亚“政权更迭”,而俄罗斯则为保持其在中东地区传统影响力的最后据点不遗余力,决心对阿萨德政权进行有力支持。虽然矛盾错综复杂,但矛盾双方的目的无非是进一步壮大自己、夺取利益。叙利亚地区持续的**以及动荡局面的存在,将对于其他更广泛区域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土耳其而言,作为我国的邻国,叙利亚的一举一动直接牵扯到我国的利益,而作为北约成员国中唯一的伊斯兰国家,我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一举一动,无疑都将引起叙利亚盟友及对手的密切关注。随着自身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强国地位日益稳固,已具备在叙利亚危机中发挥较大作用的物质基础,在解决中东问题上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如果土耳其能够主导叙利亚今后的政局走向,将大大提升其在中东地区,甚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但在另一方面,我国虽为北约成员国,却很难得到欧盟的认同;作为伊斯兰国家,又很难得到伊斯兰世界的认同,因而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外交策略不应过于激进,同时也不应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提升本国在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机会,保持一种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态度。

目前,在叙利亚问题上,各方势力皆已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意图。以美国为代表的多数西方国家、北约、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组织已明确加入反叙利亚阵营;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则明确反对任何国外势力干涉叙利亚内政和对叙利亚政府进行制裁行为;俄罗斯对阿萨德政权采取了支持态度,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叙利亚侵犯人权问题进行的决议草案表决中投了反对票,可见各国对叙利亚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已见分晓。

我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也已表明自己的外交立场。首先,叙利亚政府与反动派之间持续升级的武装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而阿萨德政权在此过程中对示威民众采取的暴力镇压造成了严重的地区动荡和难民迁移,对我国的政治,军事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其次,作为北约成员国和中东的主要大国,我国有必要权衡西方国家以及北约、欧盟、中东国家等的势力走向,以此制定最有利于我国的外交策略。因此,对于此次的“叙利亚行动小组”会议,请允许本人代表土耳其外交部向尊敬的总理阁下提出外交部初步制定的外交方针:

首先,在本次会议上,我国应继续明确立场,严厉谴责叙利亚政府采取的暴力反**行径,赞成安南提出的解决叙利亚问题六点建议,要求叙利亚当局进行人道主义停火,释放随意被羁押人员。

其次,我国目前应主张在和平基础上解决叙利亚问题,同时通过寻求与西方国家以及相关利益联盟的合作达成对叙利亚政府实行进一步的经济和政治制裁的共识,以此要求和胁迫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就目前形势来看,西方和俄罗斯的博弈仍在继续,中国和伊朗的反战立场也很坚定,短期内国际上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军事制裁的呼声并不会很高,并将难以实现。因此在此次叙利亚行动小组会议中,我国应寻求多边合作机制,争取与西方国家达成共识和合作,避免单方面过激的外交策略触动俄罗斯与中国的外交防线。

接下来,我国可在此次会议上积极谋求与多方力量合作,争取在叙利亚境内成立叙利亚安全管理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我国可以集结各联盟及西方各国的力量,将国际势力渗入叙利亚本土,同时也可借叙利亚安全管理委员会推行一系列政治措施以实现对巴沙特政府的控制和打击。土耳其将争取在该委员会中扮演积极角色并提出我国对叙利亚难民的人道主义援助计划等,以掌握我国对叙问题上更大的主动权,展现我国的外交姿态。

在此次会议中,我国将与美国、以及一些欧盟及阿盟国家(法国、德国、伊拉克等)进行积极协商,争取在对叙问题上达成共识。

由于此前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欧盟、阿盟都明确表明反对叙利亚政府的立场,因此在此次会议中,我们应就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叙利亚问题与这些国家进行协商,寻求合作。因为随着我国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地位不断地得到巩固,在中东地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中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所以在与美国进行协商时,我国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美国进行协商,为我国在本次大会上的提案争取到更大的支持。同时考虑到我国加入欧盟并在阿盟中获取更多的大国认可度的战略目标,我国在与联盟进行协商时,除了借助自身的外交优势外,还应积极借助美国的大国影响力与外交号召力优势,团结更多的国家以赢得他们的支持,从而实现我国的外交意图。

篇3: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

8月26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发表讲话,不仅言之凿凿,确信格胡大地区的确发生了化武袭击,更直接将责任归咎于巴沙尔当局,称其责任“不可推卸”,并表示“正研究”“不排除”军事干预可能性。克里和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还指责大马士革当局阻挠联合国核查,企图通过轰炸“毁灭证据”,称“对化武攻击作出反应符合国际社会利益”。在此前后,英国外相黑格、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不断放出强硬言论,称“国际社会有责任作出反应”,这两国高层人士和土耳其甚至多次施放“没有安理会授权也能干”的信号。

那么,此番化武危机,当事各方的台词和潜台词都是怎样的?

巴沙尔当局自8月21日起就始终否认发动“化武”袭击,否认和化武袭击有关,并采取了同意联合国化武调查特派团进入现场调查(此前一直阻挠),和反指反对派应对化武袭击负责等姿态,其目的,当然是避免给外国军事干预找到口实。自二季度以来,政府军在国内各地战事中已渐占上风,巴沙尔显然不想因化武危机而前功尽弃。不过事发地格胡大在反政府武装控制区,且附近战线犬牙交错,且冲突双方对前线武装团体的控制力都不强,“同意调查”因莫名其妙、但绝对在意料中的“冷枪事件”而暂停,实际上变得毫无意义,客观上给人一种“调查可以,但等证据毁灭后”的感觉,而对反对派的指控就和反对派对政府方的指控一样,属于“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合理想象”。有消息称,叙利亚政府军及其支持者已在为迎接可能到来的空袭做准备,很显然,就连他们自己,也对本方台词、潜台词的说服力大表怀疑。

反对派、尤其亲西方反对派“全国联盟”,是此次危机中最活跃的消息源。五花八门的死亡数字和不断涌现的视频,都来自亲反对派的组织、地盘,而近日莫衷一是、真伪难辨的各种“猛料”,如“反对派和欧美盟国在土耳其(还有约旦、卡塔尔)开会讨论军事行动细节”、“袭击将最迟在29日开始”等,大多经过其经手“中转”。今年二季度以来,反对派在战事上渐趋不利,近来更因和“圣战者”、库尔德人间的内而困扰不已,借化武事件大做文章,进可“借师助剿”,重燃借助外国军事干预夺取叙利亚政权,并排挤“圣战者”等干扰势力的希望,退也可缓解政府军在军事上的压力。正因如此,反对派渠道的台词虽多,其潜台词却未必是事件真正的脉络,而往往只是其希望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美国的台词和潜台词最为耐人寻味。

一方面,克里和卡尼在证据并不充分时便直接指责巴沙尔当局,其做派直追今年6月针对叙利亚政府的化武责任指控,甚至令许多人联想到当年针对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证;但另一方面,尽管小道消息满天飞,克里也好,卡尼也罢,都拒绝拿出确切时间表,且没正式谈及军事打击,更努力避免提及奥巴马去年独创的“红线”说。实际上,一些被媒体反复解读的台词,如国防部长哈格尔23日称“正在做军事准备”、奥巴马叙利亚局势“触及美国核心利益”、“使用化学武器者必须追究责任”等,并未逾越自去年底以来,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基调“剧本”(去年底哈格尔就说过“正在做军事准备”的话,指针对叙利亚化武仓库的各种军事干预方案),且美国官方仍在继续要求联合国“加紧展开调查”,本身也表明,在干预问题上美国仍在犹豫不决。

事实上奥巴马对于军事卷入叙利亚内战一直心不甘、情不愿,叙利亚局势复杂,反对派鱼龙混杂,加上阿富汗战争并未完全结束,美国既不愿多耗兵力、财力,又不想再次扶植一个未来的敌人,强硬姿态更多是摆给国会和国内外的批评者,尤其是讽刺奥巴马“猴皮筋红线”的批评者看的。或者换言之,长期以来,奥巴马一直努力寻找“不武装干预”的借口,而非如某些人所想象的,在寻找武装干预的借口。只不过此次事态严重,要找到这样一个合适、得体、不丢分的借口,恐怕会很难。

英、法两国国内麻烦缠身,急欲在海外搞出“大动作”转移公众注意力,在叙利亚“搭顺风车”来一次代价轻微、宣传价值巨大的“替天行道”,自然再好不过。不过两国调门虽高,动作却比犹豫不决的美国更小,很显然,铿锵台词背后的潜台词,是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其高调的真正目的,是逼美国“挑头”,自己好借力打力。

土耳其、卡塔尔是叙反对派真正的热心支持者,他们当然希望借此宣判巴沙尔的“政治死刑”,因此危机发生后前者是唯一公开提及“红线”并高呼“没授权也要打”的,而后者则若隐若现地充当驾轻就熟的“导向性信息中继站”角色。但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国内政治危机并未结束,且政府和军方相互猜疑,而卡塔尔自君权更迭后也已有心无力,“海合会”大盟主沙特在“阿拉伯之春”中的立场越来越保守低调,这两个国家的台词,同样是想把美国推上第一线。

篇4:叙利亚人道危机中的各国应对

新决议“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的一项计划。根据该计划,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把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同时叙利亚应建立全国联合政府,并最终实行普选。

俄罗斯、中国、伊朗、叙利亚等国投下了反对票。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根纳季·加季洛夫称该决议“不平衡”,没有对叙利亚的反对派团体提出任何要求。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在表决后说,中方不赞成对叙利亚实施武力干预或强行推动所谓“政权更迭”,认为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尽管联大决议能反映各国在重大问题上的意见,但与安理会决议不同,联大决议不具约束力。持续近一年的叙利亚危机也难以就此画上句点。

不过,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中东问题专家认为,巴沙尔政权难以招架西方和阿盟的压力。2月24日,由阿盟发起并得到西方支持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在突尼斯举行,巴沙尔政权面临更大的压力。

人道灾难令人震惊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积极游说,试图让安理会通过对叙利亚政府实施制裁的相关决议。去年10月4日,安理会就由法、德等国起草提交的一份有关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遭到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否决。

2月4日,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联合美、英等国在安理会提出新的决议草案。该草案的内容与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草案类似,俄罗斯和中国再次动用了否决权。

虽然国际社会在针对叙利亚的决议草案内容上一直无法达成一致,但期盼暴力活动早日终结的愿望却是一致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7日到访叙利亚,呼吁各方停止暴力冲突。2月17日至18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也到访大马士革,强烈敦促叙政府和各政治派别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所有人都很清楚,旷日持久的冲突已经在叙利亚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2月13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薇·皮莱在联大全体会议上表示,叙利亚危机导致约7400名平民以及军人和特种人员于去年丧生。

皮莱还表示,由于极端困难的情形,联合国方面在过去两个月当中无法对死亡数字进行更新,但可以肯定的是死伤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他还透露,受局势不稳定影响,去年叙利亚还有数千人失踪,2.5万人逃到其他国家,7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

专门负责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拉迪卡·库马拉斯瓦米2月9日提醒人们注意叙利亚儿童的人权状况。她在声明中指出,过去几个月来,叙利亚受害儿童的数量已达数百名,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披露的情况则更为具体。他说,自去年3月爆发民众抗议以来,叙利亚已有400多名儿童死亡,还有更多儿童受伤。此外,还有大约400名儿童被关在拘禁设施中。儿童被任意逮捕,在拘禁中遭到折磨和性虐待。

就在2月16日联大决议即将表决之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维也纳的记者会上说,“我们甚至(在叙利亚)看到了某些反人类罪行。”

英国驻叙利亚大使、目前已被召回国内的西蒙·科利斯曾亲眼目睹大马士革街头冲突的场面,他用“震惊”来形容过去几个月中“所看到的暴力和残忍”。

进入2月份以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流血冲突在多个城市依然在继续。新华社驻叙利亚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医院人满为患、枪声时起时落、寡妇哀怨流泪……在霍姆斯,这样的悲剧已几乎天天上演。”

巴沙尔的选择题

所有人都希望,叙利亚的这场人道主义危机能够早日结束,但目前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叙利亚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迈了一些步子,解除了紧急状态,取消了最高国家安全法院,颁布了和平游行法等法案,甚至准备在2月26日就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叙利亚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改为“国家政治制度基于多元化原则,各政党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但巴沙尔拒绝提前下台,他的任期到2014年才告结束。这与叙利亚反对派的要求有着明显差距。据路透社报道,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成员穆勒哈姆·德鲁比说,巴沙尔必须马上辞职,“巴沙尔已经失去了合法性,我们对他那些腐朽的宪法不感兴趣,不论新旧”。

叙利亚反对派之所以不妥协,与外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事实上,阿盟和西方国家都铁了心要推翻巴沙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问题专家王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美国之所以要颠覆巴沙尔政权,一方面是因为叙利亚向来对美国不算友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叙利亚获得了来自伊朗的支持,两国同为什叶派掌权,推翻了巴沙尔,有利于进一步孤立伊朗。

在王联看来,阿盟主要成员国沙特、卡塔尔等国与叙利亚则有着教派之争,它们都由逊尼派掌权,一直对什叶派掌权的叙利亚政权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转而成立一个对它们友好的逊尼派政权。

博联社总裁、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大趋势上看,巴沙尔政权下台只是时间与方式的问题。

如果巴沙尔选择主动下台,就意味着接受阿盟的方案,把权力移交给第一副总统法鲁克·沙雷。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不失为巴沙尔的一种选择,但这一方案不太切合实际。沙雷属于逊尼派,执政后会缺乏掌控军队的能力,因为叙利亚军队主要由巴沙尔所属的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掌控。另外,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一盘散沙,也难以取而代之。

至于军事干预,殷罡认为目前不大可能发生。叙利亚2月26日将就新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投,只要公投通过,西方和阿盟也没有动武的理由;另外,由于军事干预的后果难料,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场地区性战争,美国并不想轻启战端。

殷罡认为,从大局看,巴沙尔政权短期内还不至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叙利亚危机拖一段时间的可能性更大,各方需要耐心。

在马晓霖看来,如果叙利亚僵局持续,西方可能会直接向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从而加剧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如果从安理会走不通,就像美国当初对伊拉克动武的一样,西方可能绕开联合国,由北约发动军事干预。

虽然马晓霖认为最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倘若真如此,叙利亚国内势必遭遇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利比亚过渡委主席贾利勒去年9月曾说,去年该国持续8个月的内乱致使超过2.5万利比亚人死亡,但愿悲剧不要在叙利亚重演。

王联认为,作为叙利亚最大的武器供应商,俄罗斯的支持对巴沙尔至关重要。但国际政治里充斥着利益交换,俄改变立场并非不可能。在去年利比亚局势演变过程中,俄的立场前后就发生了鲜明的逆转。

王联说,俄政府目前在叙利亚问题上对西方采取强硬立场,这与国内3月4日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不无关系,期望以强硬态度换取国内民众的支持,一旦选举落幕,俄罗斯未必会坚守原来的立场。

中国多次表示,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无意庇护谁,也不是谁的保护者。

篇5: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

根据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彼得·科尔垂克(Peter Coaldrake)的说法,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很黯淡,未来的情形将会更加恶化。目前经济低迷的程度和范围是史无前例的,这将影响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前景,包括传统上喜欢录用毕业生的一些行业,如采矿业和金融服务部门。

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机构负责人辛迪·蒂尔布鲁克(Cindy Tilbrook)也认为这是买家市场,对雇主来说目前的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相关竞争比较小,雇主可以很快招聘这些毕业生并进行培训,之后就可获得由此带来的收益。据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机构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这份调查是针对306名毕业生所做的。调查还显示,9%的雇主将会削减聘用毕业生的数量,70%的雇主还在考虑采取此类的措施。

蒂尔布鲁克指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并不是100%的雇主都会考虑削减用人数量。她预测这次经济衰退的周期可能会持续18个月到两年的时间。老龄的职工以及出生于婴儿潮时期的退休员工将会为毕业生和其他人腾让就业岗位。毕业生和剩余的劳动力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是未来的领导者,如果雇主将这些人排除在就业市场之外,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教授理查德·詹姆斯(Richard James)指出,对此并不能做出很准确的预测。从历史上来看,如果存在着就业问题,人们通常会把这个时期视作为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机,在经济衰退时期,这样的情形通常会发生。毕业生要立即找到适合的工作,会存在若干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所有的迹象表明澳大利亚需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篇6:波谲云诡的叙利亚“化武危机”

8月21日,一则爆炸性新闻引发国际轩然大波。叙利亚反对派通过互联网发布消息称,叙政府军向大马士革东郊地区发射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一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已有所降温的叙利亚局势再次成为各方瞩目的“风暴眼”。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还没有哪次事件能这般挑动世界的神经,也没有哪次危机能这般令地区及国际形势陷入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内战时刻面临大规模升级的危险。

疑云重重,事出突然,时机蹊跷

“化武事件”爆发后,各方围绕此事的真相展开激辩,令本已扑朔迷离的“化武事件”演变为一场罗生门式的“口水战”。

叙内战两派纷纷指责对方为“真凶”。叙反对派“全国联盟”主席杰尔巴阿立即呼吁西方及阿盟尽快设立禁飞区,用军事行动制止政府军的“大屠杀”。反对派极端组织“胜利阵线”领导人乔拉尼也利用互联网罕见发声,称将准备“一千枚火箭弹”对巴沙尔所属的阿拉维派集团实施报复。叙利亚政府方面则矢口否认发动化武袭击,将此事斥之为反对派自导自演的“闹剧”,外媒捕风捉影的“肮脏舆论战”,其目的就是栽赃陷害政府军,进而拉西方国家直接军事介入。总统巴沙尔频频强硬发声,称若西方国家介入叙内战,将“引爆中东火药桶”,导致混乱和极端主义蔓延,甚至引发地区战争。

英、法、美、俄等大国均对此事高度关注。英法均在第一时间做出强烈回应。8月21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称,如果确定叙利亚政府军为肇事者,法国将“有必要采取武力回应”,但同时明确排除派遣地面部队干预的可能性。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也随即表示,叙利亚政府“毫无借口”阻止联合国调查组赶赴事发地区查明真相,并称英国保留对叙利亚采取“任何选项”。和英法的“义愤填膺”相比,美国政府从一开始便对此事持谨慎态度。8月23日,奥巴马称此事值得“高度关注”,美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则称美政府无法就此事下“最后结论”,但会持续跟踪最新进展。俄罗斯方面则从最开始就表示不相信此事为叙政府军所为,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卢卡舍维奇认为,反对派借此事“嫁祸”叙政府军,以阻挠第二次日内瓦和会的召开。联合国安理会曾于8月21日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磋商,但未能达成实质性共识。

此次“化武危机”的事发地点为大马士革东郊的古塔地区,内战爆发后此地曾长期为反对派控制,政府为了肃清首都周边的反对派武装,已围困该地数月之久。危机事出突然、时机蹊跷,恰好正值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刚刚抵达叙利亚展开工作之际。因此,对于西方国家认定的“叙当局动用化武”的结论有不少人表示质疑。英国下议院议员乔治·加洛维8月29日在议会辩论中犀利指出,“叙当局真的疯狂到非要在联合国调查当天在首都发起化武袭击吗?”美国某网站则在8月30日爆料称,叙反对派已经向美联社记者盖夫拉克承认8月21日的化武事件是由于反对派操作失误引发的一次“事故”。但由于该网站创建人艾利克斯·琼斯曾多次散布如“美国政府制造9.11”等阴谋论式言论,目前尚无法确定此说法的真实性。

美国备战箭在弦上,奥巴马临阵易辙

就在各种猜测满天飞,联合国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之际,美国却悄然间全面加强了对叙利亚的动武准备。首先,美国官方表态愈发明确、强硬。奥巴马8月23日接受CNN专访时称,叙利亚危机“触及美国核心利益”。8月26日,国务卿克里称此事“不可原谅”,也“不可抵赖”。其次,加速军事准备。美海军不断向叙利亚周边海域增加军力部署,将海域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作战舰艇数增至五艘,美空军也相应做好了对叙发动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的准备。第三,外交上加强联络。奥巴马先后与英法领导人通电话,克里也先后与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约旦、土耳其等地区盟国外长协调方针。此外,美情报部门又在8月30日抢先公布了对该事件的评估结果,称美方“高度确信”,叙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导致1429名平民丧生,其中至少有426名儿童。美政府在报告中措辞言之凿凿,并将报告的非涉密版在各大媒体上高调公开展示。

短短一周内,美国加速战争动员,叙利亚上空战云密布。而就在各方都认为美国已经箭在弦上,对叙动武一触即发之际,叙危机爆发以来最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奥巴马8月31日在白宫正式宣布对叙动武须得到国会授权,奥巴马解释说,“虽然我相信我有权在没有得到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执行这项军事行动,但我知道若我们采取此步骤,我国将更强大,行动将更有效。”鉴于美国国会于9月9日复会,可以预计在此之前美军对叙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奥巴马的这一决定可谓举世哗然,不仅令各大媒体惊呼意外,就连美政府内部也颇感错愕。《纽约时报》称,“当奥巴马总统的助手们于上周五(8月30日)晚7点被召唤到椭圆形办公室时,他们为自己的老板说出来的话感到震惊,当时他们都以为美国的导弹将在这个周末再次掠过中东的天空。”批评者认为这一决定反映出奥巴马的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也说明其自上台以来只顾着如何从中东泥潭抽身,却根本没有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长远规划,一旦此事最终流产,对美国的道义形象和国际信誉伤害甚大。赞同者则认为这不失为奥巴马的一招“妙棋”,一方面满足了美国鹰派人士对叙动武的呼声,不给他们留下日后攻讦的口实;另一方面又将这一“烫手山芋”推给了国会,无论动武决定是对是错都有国会跟他一起承受。从积极全面备战到临阵改弦易辙,美国态度的微妙变化折射出叙利亚危机的极端敏感性和复杂性,也表现出美国朝野上下对再次涉足中东事务的信心不足。

西方阵营内部松动

地区国家立场分裂

除美国外,西方国家总体上对化武事件持谨慎态度,反对军事干预的占绝对多数。英法虽然最先跳出来高喊严惩,但随后立场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大打折扣。首先是英国对叙政策出现大转折。8月29日,英国议会下院经过长达八小时的马拉松式辩论,最终以微弱优势否决了卡梅伦的对叙动武方案,卡梅伦随后表示不会派兵对叙参战。英国突然退出,令积极主张动武的法国颇为尴尬,加之8月31日奥巴马又突然宣布美国也需要走国会授权的程序,法国顿时感觉“独木难支”,内政部长瓦尔斯9月1日迅速表态称法国绝不会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单干”,未来法国行动不仅要看美国国会的表决,而且也要在法国议会进行充分讨论。此外,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虽谴责化武袭击,但均明确表态不会参战。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也表示北约对叙利亚“尚无任何军事计划”。

从地区层面看,不断发酵的叙利亚化武危机让本来就相互敌视的地区国家间裂痕更加明显。一方面,部分国家强烈反对美国对叙动武。伊朗长期将叙政权视为“抵抗力量的重要一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警告称,美国动武将给地区带来“灾难”,此举只能增加地区对美国的仇恨。埃及、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也纷纷表示反对美国对叙利亚动武,作为美地区盟友、叙利亚邻国的约旦甚至表示不允许任何国家从其国土上对叙发起军事行动。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则欢迎美国军事干预,甚至支持美“早打大打”。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称,对叙动武不能仅仅是24小时内“打一下就跑”,其目的应该是政权更迭,呼吁美国采取“科索沃模式”。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也表示应该对叙利亚政府采取“强硬而严厉的惩罚措施”。以色列官方虽然对美出手干预未置可否,但是以军9月3日与美国联合在地中海搞了一次导弹拦截试验,引发外界一场虚惊,可谓“行胜于言”。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1999年的科索沃、2001年的阿富汗、2003年的伊拉克,还是2011年的利比亚,美国近年来对外用兵无一不是“登高一呼”,西方多国云集响应,甚至在饱受质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也拼凑了“意愿同盟”。而此次美国酝酿对叙动武,不仅西方世界应者寥寥、地区国家明显分裂,就连最亲密的“铁杆盟友”英国在关键时刻也临阵退缩。奥巴马在上台后多次批评小布什搞“单边主义”,但如果此次国会批准对叙动武方案,支持奥巴马军事行动的盟友数量可能会比当年支持小布什的还要少,这无疑是对长期鼓吹“多边合作”的奥巴马政府最大的讽刺。无论最终是战是和,美国的“新干涉主义”无疑正在面临本世纪以来的最严峻考验。

篇7:叙利亚陷断代危机

一名父亲正在与他13岁刚出院的儿子讲话,他的儿子在医院进行了截肢手术,他的病腿是因为在家乡受袭中被炮弹碎片击中的。

位于叙利亚和约旦交界处的扎塔里难民营,拥有5万学龄儿童,但仅有3间、共能容纳6000名学生的学校。

叙利亚难民跨越边界去往伊拉克北部避难。叙利亚的难民分散在周边国家,有近200万难民以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进入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埃及和伊拉克。

2013年8月20日,一位难民母亲带着她的儿子进入伊拉克。叙利亚难民被形容成洪水般涌入周边国家避难,目前统计的速度是每14秒就有一名叙利亚难民流出。

在巴格达北部的阿尔比尔,联合国难民署高级官员曾在6月到访过那里的叙利亚难民营,他们表示战争和暴力严重挫伤了叙利亚整整一代人,叙利亚的恢复和重建需要花费数十年。

在黎巴嫩和叙利亚交界处的贝卡谷地,3500名孤儿等待入境。

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孩子们在贝鲁特的一家网吧内玩耍。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叙利亚避难就学儿童的数量将与黎巴嫩儿童相同。

一名婴儿被放在难民营的吊床上。国际精神科医生表示,虽然这些难民距离暴力中心已经数千公里,但他们仍会感到恐惧和紧张,由于亲眼目睹同胞丧生的惨痛画面,他们惧怕炮弹的袭击和军队士兵的枪口会对准他们。

叙利亚的男孩们正在叙利亚的高层建筑里玩耍。一份来自土耳其的叙利亚难民营调查报告中提到,75%的受访儿童表示知道或看到了身边亲密的人在冲突中丧生,45%的受访儿童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心理疾病。

难民营中的学校非常紧缺

战争在叙利亚孩子们的心理留下了很大阴影,给他们带来了巨大恐惧,叙利亚的未来和希望一片渺茫。

篇8:叙利亚危机“恐怖”新变

在过去的一年里,叙利亚境内的“基地”组织分支“支持阵线”迅速崛起,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至如今的上万人,这股势力将可能改变叙现政权与反对派冲突的性质。该组织声称准备在叙北部建立“伊斯兰国家”,这不仅引起叙利亚现政权和温和反对派的严重不安,而且引起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的担忧。

据报道,2011年下半年伊拉克的“基地”组织成员开始逐步进入叙利亚境内,“沙姆地区支持阵线”(简称“支持阵线”)由此组成。该组织已在叙境内制造600多起恐怖爆炸事件。

“支持阵线”依靠雄厚的资金,战斗力极强,吸引了大量宗教极端分子加入,其中包括叙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的萨拉菲派穆斯林,以及叙利亚本地的宗教极端武装组织。在去年年底叙反对派“合围”大马士革中,聚集在达拉亚镇的“支持阵线”成员还在该镇挖了一些地道,曾策划攻占靠近该镇的迈宰军用机场,之后袭击叙利亚总统府。

“支持阵线”虽然给政府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叙政府一直声称的政府军打击恐怖主义的说法并不完全是假。对美国来说,除了将该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之外,并没有既能推翻叙现政权又阻止“支持阵线”发展的两全其美之策。

目前,叙利亚政府军依靠俄罗斯提供的情报,已取得大马士革战役的初步胜利。从叙全国战局来看,叙政府军控制大中城市,反对派武装控制一些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叙利亚分析人士认为,叙境内反对派武装人员已发展到大约10万人,政府军将其全部消灭实际上已不可能。此时的局势令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在战场上难以决出胜负。

胶着的局势,从最初的叙政府强硬派和反对派的军事解决叙利亚危机,逐渐演变成一场内战,双方冲突造成7万多人死亡。叙利亚政府前副总理、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经济专家阿卜杜拉·达尔达里曾指出:“叙利亚及其经济所遭受的破坏并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接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遭受的破坏。”

叙利亚政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过去22个月中,叙利亚经济损失484亿美元,是2010年叙国内生产总值的81.7%。

冲突中,叙利亚的2326所学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工厂停产,医院遭到毁坏,叙利亚甚至曾一度出现了面粉危机和面包危机。

战争的破坏使得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呼声增强。1月6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提出通过全国对话政治解决当前危机的倡议:首先,有关国家承诺停止资助、武装和收容武装人员,武装人员停止恐怖活动,以便叙难民返乡,同时叙政府军停止军事行动;其次,召开全国对话大会,制订国民宪章,并依此举行全民公决,成立代表社会各阶层的扩大政府;第三,成立新政府,召开全国和解大会,实行大赦,开始重建,对遭受损失的国民予以赔偿。该倡议本质是改变叙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一党执政的局面,同意向有限多党制转变,但保持现政权和总统不变。

和谈意愿也在叙反对派中萌生。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简称“全国联盟”)主席哈提卜1月30日在“脸谱”网个人主页上发布消息:“已经准备好与叙利亚政府的代表在开罗、突尼斯或伊斯坦布尔展开直接对话。”

叙利亚国内政治气候转变,国外势力也随之跟进。美国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在2月24日开始为期10天的出访中,与9个美国盟国和伙伴国重点讨论了叙利亚危机。他除了宣布向叙利亚温和反对派武装直接提供援助以外,更重要的是,说服美国的盟国和伙伴国以及叙利亚温和反对派同意,根据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日内瓦公报解决叙利亚危机。

上一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二下一篇:你必须要掌握的90个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