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2024-05-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精选8篇)

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区执法大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10月27日上午,**区城建监察综合执法大队邀请电视台黄晓枫老师为大家讲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大队干部职工及家属18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习培训。讲课中,黄晓枫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抓住当前社会问题的根源,剖析中国古代感恩、谦卑、敬畏的三种教育方法,和母教、家教、行教、帮教、名教、佛教六种教育方式,并从仁、义、礼、智、信角度对德性作了诠释。黄晓枫结合身边的典型例子,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活学活用,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教育、德性的本源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使全体与会人员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区委书记陈淑欣参加了讲座,并作了精彩地点评。她要求队员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修养,提升能力,争做“有道德、有责任、有思路、有办法、有成效”的优秀公务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同城管执法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将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效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这次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与会的人员纷纷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提升了大家的文化素养,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将有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城建监察综合执法大队

二〇xx年十月二十九日

篇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一个时代有几个最好的作家,有几部最好的作品,具体来说,汉语小说有能力处理历史遗产并对当下现实进行批判,有能力以汉语的形式展开叙事,有能力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这个时代的文学就立起来了。

当代中国文学当然要放在现代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来理解,它是世界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这样的现代性内在差异性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虽包含着断裂、反叛与转折,但它不与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完全悖反。五六十年代的激进现代性,历经了80年代的“拨乱反正”;我们固然可以看出它的局限性,但同时也不可能将它从我们的文学传统中完全地剔除。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并非只有“政治”二字才可概括;八九十年代的反动,也并非只是投入西方现代的世界体系就能全盘解释。前者有“文学”遗留下来,而后者有“中国经验”不可化约,二者相加,就是中国文学的倔强性。这两个时代,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批评中,被描述为对抗与反动的关系,但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它们也并不是替代性的。先锋派反“宏大叙事”,只是表明历史之变化,与“可歌可泣”无关。后来的历史固然要超越过去,这并不等于过去就一无是处。事物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也并非以好与坏的简单逻辑为唯一的解释准则。有些人把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称为“烂苹果”,这不只是狭隘偏见,也是心底阴暗。

西方的小说根源在于它的浪漫主义文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依然是与这个传统发生关联,反叛也是关联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永远无法生长出西方浪漫主义传统下形成的现代小说艺术。这就是直至今天,一写到城市,我们的文学就力不从心的原因。要么空泛,要么虚假。但我们的乡土叙事却有独到之处。所以,如何适应他们的标准是我们最大的困境,如果没有我们对自身文学的认识以及相应的美学准则的建构,我们的文学永远只是二流货。所以我认为困境是内与外的体现,内和外到今天都面临着极限,西方给我们施加的美学标准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用那样的标准看自己的小说,永远是差了一大截儿,永远是不对称的。但我们没有想到差异性的问题,我们没有勇气、魄力建构异质性。

在此历史情势下,我们何以不能看到另一种文学的历史呢?看着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其实一直在展开中国的激进文化变革,从而未尝不是开创另一现代性的道路。一方面要依循西方现代性的美学标准,另一方面要有中国自己面对的现实条件,这二者的关系紧张,后者要强行压制前者。直至“文革”后,这一历史被翻转。但90年代之后,其实西方的现代小说在60年代就面临困境,如巴斯以及苏珊〃桑塔格

所言,小说的死亡,先锋文学或实验文学再也难有花样翻新……等等。这一美学上的枯竭,何以要中国今天还要遵循?

我以为把今天的中国文学放在60年的当代文学史框架里来看,它可以说是达到了过去未尝有的高度。我知道这样的评价与当下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指责大相径庭。其实从90年代开始,“唱衰”中国当代文学在中国主流的媒体和批评界就一直存在。因为90年代退出批评现场的一批人也认为中国再也没有好的文学。媒体的兴起也提供了一个“围攻”文学的场所,因为媒体觉得骂文学最安全,骂别的很困难也不专业,所以到处是骂文学的。

篇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第三届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交流会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第四次会员大会6月15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蓝天立出席会议并致辞。

杜玉波强调,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和丰厚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一要深植核心价值观之根,注重挖掘阐释、教育引导、拓展载体,把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工程、灵魂工程。二要铸牢爱国主义之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三要共育文明校园之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厚植学生文明素养,发挥网络思想文化的独特作用,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四要坚守大学文化之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高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应有作用,切实加强大学自身文化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大学文化、凝练大学精神的源泉,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篇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2014年11月18日,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在北京金霖酒店举办了首届“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示范企业”经验交流会。获得首批“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与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餐饮企业家、经营者就饮食文化建设分享了经验体会,进行了互动交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示范企业”评选项目为企业搭建了专业化、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是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举措,希望2015年评选活动尽快启动,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机会。

企业感言

凯瑞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馆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组织的“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示范企业评选”活动,是激励餐饮企业挖掘与发展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国际影响力,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此次评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完善提高的机会,也为我们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颐和园听鹂馆饭庄

篇5:市民文化大讲堂简报

今天的课程由孙秀琴老师和尤正良老师主讲。两位老师非常热心中华传统文化公益事业,如辛勤的蜜蜂一样不辞辛苦,奔波祖国各地,传播和分享自己多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影响了无数家庭走向幸福大道。学员们对他们的辛苦付出报以恭敬的鞠躬和热烈的掌声。

孙秀琴老师的讲课主题是——《学习传统文化 构建幸福家庭》,她讲述自己年轻时“先结婚,后相处”的生活经历,夫妻俩从小成长环境差异较大,性格、价值观冲突导致夫妻感情不和,婚姻非常不幸,常常被德薄不肖的丈夫打骂甚至有一次被砍重伤,一度丧失生活信心和做人乐趣。后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积极做义工,重新寻回了人生幸福和家庭和谐的真谛。她的演讲,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王凤仪思想,声情俱茂,感人肺腑,穿插隽语,发人深省。学员们不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下午,尤正良老师分享《中华文化引领幸福人生》课程。他是无锡新时代养正堂公益宣讲团讲师。他成立“国珍全国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参与常熟、张家港等地的中华道德讲堂上百场,成立“少儿经典诵读班”,旨在帮助青少年养正气化怨气,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分享结合自身或真实案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给大家讲解五福是什么?如何拥有五福人生?传递的.是心法,是满满的正能量!大家听的非常入神,很多人认真边听边做笔记。

下午五点,全天的课程结束,广大学员纷纷表示一两天听下来收益匪浅,没白来。这时,主持人刘舜老师建议大家可以继续往下参加论坛第三天的课程,也可以加“yhzhaojiandong”微信号,持续关注学习该微信号内的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相关信息。对主持人的建议,很多学员比较认同,拿出手机扫描墙上贴着的微信号。由此可见,主讲老师的真心、真情、真知和传统文化化育人心的巨大魅力!

为老师喝彩!

为中华文化喝彩!

篇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

副组长:年级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 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时机,结合教育工作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

五、工作措施

1、学习宣传,营造氛围

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和责任。加强宣传,使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都懂得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意义。

2、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资水平。让教师自觉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影响学生。

3、加强各项活动的指导和落实。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篇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近年来,宜昌市伍家岗区中小学在师生和学生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全区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收集经典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创新教育案例,争做现代文明人的热潮。

为进一步促进师生的进步发展,宜昌市伍家岗区提出了“传统文化寻根,课堂文化开花,践行文化结果”的策略,把养成教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使师生和家长既增强了对养成教育的认同感,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还启迪了他们的思考,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活动效果。家岗区努力探索优质教育的文化共性,创造性地构建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特色育人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紧紧围绕一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备个性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目标区域特色化多样化,打造六级特色教育发展平台,包括政策拉动、队伍带动、片区推动、校际互动、活动鼓动、评估促动,立体雕刻出一所所学风醇厚、书香怡人、多姿多彩的特色校园。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着力打造校本教研文化,学校成了师生迷恋的精神家园。中南路小学形成了墨香校园特色,花艳小学形成了花香校园特色,宝塔河小学形成了武术校园特色,隆中路小学打造艺术校园,杨岔路小学、白沙小学打造书香校园,伍家岗小学凸显的是科技教育特色,大公桥小学氤氲的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经典韵味……学校文化以它巨大的力量,培育出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儒雅教师,灵动聪慧、彬彬有礼的文雅学子。全区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中南路小学90%学生获得全国书法大赛奖励,成为全国书画明星学校。花艳小学30多名学生的创新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一批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获得全国一、二等奖24项。近年来,全区学生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中获奖8000多人次。过去的一批薄弱学校如中南路小学、花艳小学、宝塔河小学、大公桥小学,通过走特色发展之路,完成华丽转身,逐步跨入优质学校行列。伍家岗区教育因为特色化多样化发展而更加璀璨夺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全区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校的特色创建,更多的时间关心学生的进步成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篇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简报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培育现状

目前,在校本科大学生已经全面进入“95后”时代。“95后”大学生在政治观念与政治参与、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矛盾性、务实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决定了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的多元选择和疏离状态,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制定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方针。各大高校也出台细则,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研究使用的“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问卷”以江南大学本科生为调研样本,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无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为95.5%。数据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接受度不高,学习氛围不够浓郁,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选项上,45%的学生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会主动学习相关内容;46%的学生承认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不排斥;另有9%的同学不感兴趣,没有学生认为无益。关于如何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仅有63%的学生认为在高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26%的学生认为首先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另有11%认为无所谓。

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找寻新的可靠途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共同发挥作用。学术界有关高校职能定位的研究正趋于一致的观点,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高校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是其义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开展创新教育。

其次,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成员。面对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和个人意识的高度觉醒的现状,在高校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教育活动载体,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和教育方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将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到人们内心,能将人类伟大精神内化于心并实现人类自身超越。

最后,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又强化了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活动载体与方式探索

1. 突出价值教育,形成价值认同,贯彻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理念

对大学生来说,对价值的理解关系到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活动,无论是目的还是方法,都应该从价值性入手,围绕塑造和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来开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是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的载体。”新时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也要求文化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功能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种族的文化精神和实质。要争取和维护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就要不断挖掘文化的价值所在,塑造文化形象,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

2.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文化思想引导

(1)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课堂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该发挥课堂教学中各学科的文化功能,提供正确的文化思想导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通过“两课”开展的,而“两课”教材政治性的内容所占比例过重,文化性内容偏少,学校仅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四章第二节占一席之地。高校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或选修课程,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安排专门课时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形式。“两课”在校园遭遇尴尬和困境是时下不争的事实。笔者以为,“两课”难以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在于授课方式多为单向讲授,内容较为单调,不免让学生觉得课程魅力不足。仅仅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而不改进教育传播方式依然无法取得效果。反观江南大学思想政治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宝哥说》,一个思想政治类主题活动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笔者认为无非是因为该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将一板一眼的教育讲座变为现场体验和参与感极强的思想“盛宴”,其将博雅教育、“三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以此为鉴,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高校应运用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为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3. 重视隐性教育功能,强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课堂教学之外有一种教育,统称为“隐性教育”。有意识的教育方式易引起受教主体的排斥抵触;而无意识教育于无形中给主体以刺激暗示,更易被主体理解记忆。隐性教育因其全方位的渗透功能而在学生的生活当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针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状况,我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形势,在高校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江南大学在积极营造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氛围方面就做出了很多尝试。以生物工程、纺织服装、工业设计等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深挖学科人文内涵,先后筹划建设了校史馆、民间服饰传习馆、设计馆、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等一批特色文化展馆,精心培育健康向上、品位高雅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学校园文化“硬”环境。

(2)营造利于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高校应该通过组织大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种活动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江南大学开展“江南之春”文化艺术节、“笃学江南”名家讲坛、“书香校园,人文江南”读书文化节、“江南雷锋月,青年志愿行”志愿活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集思想性、专业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有力提升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软资本”。

4. 优化网络文化环境,新媒体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首先,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利用主流媒体力量抢占网络空间文化传播流量,增强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导向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其次,不仅要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并且要加强新媒体的内容建设,注重校园新媒体个性化发展,选择一些符合校园自身特色要求的平台。如江南大学筑梦江南平台,摈弃了之前刻板单调的通知功能和教育内容,在进行主流文化宣传的同时,将学生关注的就业创业、科技创新、国际交流、青春梦想等最新资讯运用动漫、网络流行语等表现形式,营造与时俱进的宣传氛围,在无形中加强了思想引导和舆论灌输。高校教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理当借鉴此种形式。再次,通过新媒体力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如通过个人QQ、微博、微信推介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推送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开展经典诵读、成语大赛、国学表演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5.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知行合一,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落地的重要一步。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现而今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仅靠课堂的学习和名师的指导都是空中楼阁;唯有最终付诸实践,才能打好基石,造出参天大厦。如结合时令开展传统文化类活动,江南大学学生社团“汉风社”“纸鸢社”在七巧节举办“穿针引线乞巧活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秋节“中秋祈福”,元宵节“上元灯会”等活动,师生着汉服,行汉礼,过古节,生动直观的活动形式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大学生通过实践参与,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因此,在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oe/s5987/201404/16652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送爱人祝福赠言下一篇: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