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2024-05-03

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通用6篇)

篇1: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今年是气候反常的一年,南方到广东,北方到黑龙江,今年都出现了持续的高温,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压力,给整个猪群的疾病防控带来困难。母猪是猪场的根本,母猪的生产性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猪场的成败,养殖户越来越重视母猪的健康问题。但今年夏季发现很多猪场的母猪生产性能下降,表现在断奶后屡配不孕、子宫炎、产前产后不食、产子数少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笔者现就母猪产生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造成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

营养性因素

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夏季炎热高温季节,由于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猪的采食量、活动量相应下降,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以致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出现紊乱,从而影响配种和受孕,并出现死胎和弱胎。营养片面,青饲料缺乏或不足,夏季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片面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硒元素、维生素A、E缺乏),加上青饲料缺乏或供给不足,影响正常繁殖活动。运动不足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猪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加上目前一些猪场使用定位栏养殖,运动量更显得不足。公猪运动量过少,会导致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母猪运动量不足,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排卵,同时也会使母猪四肢乏力而影响配种受孕。

疾病因素

传染病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危害最大。如细小病毒病、非典型猪瘟,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鹦鹉热衣原体病、布氏杆菌病、蓝耳病(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

母猪生殖道感染

主要由于卫生条件差,污染源过大或母猪初产胎儿过大以及母猪发生难产,补救方法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引起母猪生殖道受损,以致继发感染子宫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生殖道疾病,造成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

公猪的使用因素:夏季高温季节,公猪的热应激明显,有的养殖场(户)在高温天气下仍然白天使用公猪采精和配种,而且不注重对公猪的合理使用,久而久之,则对公猪的损伤较大,极易引起公猪的性机能下降,精液品质稀薄、量少,精子活力下降,死精、弱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的受胎率。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防暑降温,预防发生应激。通风,也可建成可调节的屋顶通风窗和地面通风窗,夏秋季将猪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在猪场和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如果单靠开门窗自然通风不能降低舍温,可采取机械通风,安装风扇或送风机,促进空气流动,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纵向通风比横向通风效果好。湿帘风机降温。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降温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出现,最早用于种鸡舍的夏季降温。其原理为在舍壁安装水帘,用风扇对水帘吹风,因为水蒸发需要热量,所以吹出的空气温度比舍温低,冷空气进入舍内降低舍温。当湿帘厚度为12厘米,过帘风速为每秒1米~1.2米时,可使舍温降低5℃~7℃。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经过湿帘的空气降温幅度越大,效果越显著。湿帘降温目前比较适用于公母猪猪舍,成本也比较低廉,市场上有现成的产品销售。

二、调整饲料,加强饲养管理。炎热往往影响母猪的食欲,使其采食量下降、产热增加。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浓度,使母猪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营养需要。

(未完待续)

篇2: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成为广大生产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只有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不断提高母猪的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率及仔猪成活率,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选种,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

加强选种,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

繁殖率的高低与猪的品种有密切关系,养猪场应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后,严格淘汰繁殖率低下的个体,尤其是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先天性死精、少精、无精的公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等。后备母猪的选留,要注意改变以单纯的看仔猪断奶体重大小和体型外貌的单一表型的选种方法I21。首先.要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种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以及仔猪断奶的个体重量,用制定选种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选种。2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化猪场的生态结构

猪场应该保持安静,并保持舍内卫生,做到清洁、干燥、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冬天可以晒太阳,夏天可以乘凉。2.1 空气品质的控制

在优良空气质量环境下生活的猪群对疫病有相对较高的抵抗力,空气质量差会造成猪打喷嚏、流泪、咳嗽等不良反应,还会造成母猪发情障碍现象。因此,保持猪舍空气畅通,改善母猪发情障碍,是提高繁殖率的途径之一。母猪舍氨气浓度质量分数应控制在lOOx10-6以下。二氧化碳不超过1500~2000x10-6.硫化氢不超过10mg/m3。2.2 温度的控制

在气候生态因素中,母猪对热很敏感,其适宜温度是22℃.因此易受热应激而发生繁殖障碍。特别是30℃以上的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据报道.引起母猪的流产临界温度为32℃,所以在生产中.当室温超过30℃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增喂青绿多汁饲料.采取圈舍淋水喷雾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内部小气候,减少母猪的热应激.配种时间宜选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2.3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控制 母猪哺乳期间光照时间(日光或灯光)时间应达l6h以上,光度必须达到3~6W,这样可使母猪离乳窝重增加6.4%,离乳后5d内发情率提高2.2%。在生产中尤其是入秋后,猪舍光照不足应补充人工光,并且勤换灯泡,对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大有益处。3 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

根据公、母猪的品种、年龄、个体特征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保证公、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日粮最好采用种畜的全价配合饲料,切不可用发霉、变质原料配制饲料。日粮配方中应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适当辅以青绿饲料,合理的钙和磷比例。种猪还要有适当的运动,供给充足的饮水等,以保证公猪有旺盛的性欲.产生优质的精液,母猪能够正常发情、排卵和泌乳。3.1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好一坡,母猪好一窝”。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猪自身的体质和配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后代的品质。种公猪的饲养应根据饲养标准和各地饲料条件,进行日粮合理搭配,日粮体积要小些,占公猪体重的2.5%~3%(精料要多,粗料要少),日粮中应以DE≤12.5MJ/kg、CP≤14%、钙0.65%、磷0.55%为标准。种猪每天上下午各运动lh,使公猪达到体质健壮、中上等膘、性欲旺盛,产生优良品质的精液,母猪受胎率高、产仔数多。成年公猪每周使用3~5次,青年公猪每周使用2~3次,猪场公母比例要合适,比例过大,公猪负担过重;比例小,造成公猪浪费。实行季节性产仔和本交的猪场,1头公猪可负担l5~30头母猪配种任务:实行人工授精的猪场,1头公猪可负担600~1000头母猪。可见,种公猪的饲养,在生产中的关键措施是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3.2 加强种母猪的各阶段饲养管理

在确保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控制饲养,保持母猪肥瘦适中。喂料做到“二重”、“三轻”。“二重”即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多喂精料,青绿多汁和矿物饲料:“三轻”即怀孕初期空怀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量喂养精料.使母猪常年保持七八成膘。3.2.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生产实际中,根据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必须给予适当的饲养条件,第一次发情前,多吃,吃好,长身体;第一次发情后,少吃,吃粗,调膘情。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前提下,日粮中多喂青粗料,尤其是青饲料,一般精青料比为1:3为宜,这样有利于培育母猪的耐粗饲.又不至于沉积过多脂肪.妨碍后备猪的发情、排卵与受胎。确保本地猪种3.5月龄、二元母猪4.5月龄、外来种猪6.5月龄时,正常出现第一次发情。早发情可以早配种,但也可等到第3个情期再配种,有资料报道,第3个发情期受孕的后备母猪比第一次发情受孕的窝产仔猪多。

3.2.2 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主张在母猪交配前20d要增加精料,最好喂一些细料稀食.以促进母猪多排卵。在配种的3d内尽量减少饲喂数量.可以明显地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在妊娠的前21d内,由于受精卵刚形成.母猪不需要高水平营养。据有关报道,配种前的高水平饲喂.接着在妊娠前期的低水平饲喂可增加排卵数,提高胚胎存活率,如果母猪体况一般,宜给母猪以DE≤12.50MJ/kg、CP≤13%为标准的日粮,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的1.5倍以下,初产母猪日喂l.5kg,经产母猪日喂2.0kg,就可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如果摄入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会降低胚胎存活率,从而减少产仔数.这主要因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摄人过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会影响血浆孕酮水平,进而对胚胎的存活率产生影响。3.2.3 妊娠中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中期的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胚胎时期肌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有研究表明,肌纤维的数量在胚胎时期就已确定,在妊娠期第90d左右.肌纤维的增生已经完成。Dwyer等(1933)认为,肌纤维数量可能是决定仔猪出生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子。这样,在肌纤维发育期营养供应不足的仔猪,在出生时肌纤维数量就比较少,以后长得也较慢。妊娠1个月至产前l个月应给DE≤12.90MJ/kg、CP≤14%为标准的日粮,保持母猪每天增重45g。此时可适当提高粗纤维含量,增加母猪的饱腹感,预防便秘,可减少死胎、流产的发生。这是因为饲喂高纤维日粮可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形成.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生酮能量底物供发育的胚胎利用。3.2.4 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仔猪初生重的60%-70%是来自产前1个月.此时母猪体内胚胎的发育速度是配种后3个月生长速度的7倍。这也就要求对产前1个月的母猪,应给以DE≥12.90MJ/kg、CP≥16%、lys≥0.8%的高营养水平饲粮,这时仔猪初生重与仔猪存活呈正相关。抓好母猪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产后泌乳量和母猪繁殖性能均有重要影响。3.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哺乳期间的饲养策略。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增加采食量。因为随着哺乳仔猪断奶日龄的提前,增加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对以后的繁殖性能相当重要。哺乳母猪每天摄入的能量约75%用于哺乳,能否给哺乳母猪提供有效的营养.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当哺乳母猪摄入的饲料营养不能满足其哺乳需要时,便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消耗,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过度掉膘不仅直接影响仔猪生长,还会影响下一胎发情配种。对哺乳母猪宜采用DE≥13.30MJ/kg、CP≥17%、lys≥0.85%和高营养密度日粮,尽量满足,敞开供应。对于高产和食欲差的母猪,要在日粮中添加4%油脂,这样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及断奶重。这主要是因为乳脂水平增加后提高了乳中的能量水平,从而使仔猪可以从乳中摄人更多的能量而提高存活率。3.4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刚断奶后的母猪头几天应控制饲喂量.避免发生乳房炎。对体质较差,带仔多的母猪采取随意采食法.应给以DE≥12.90MJ/kg、CP≥16%、ys≥0.8%为标准的日粮;对体质过肥的猪,采取限量饲喂,促进正常发情、配种,增加产仔数。在正常情况下,断奶后母猪一周内发情配种率应达80%~90%。4 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

4.1 掌握初配年龄。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母猪配种年龄过早.常有产仔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生长慢等缺点.迟配又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据试验,地方种母猪在生后6~8月龄、体重50~60kg,国外的中型品种在生后8~10月龄、体重lOOkg以上,大型品种体重在120kg以上,开始配种为宜。母猪发情征状明显,允许公猪爬跨,人工测试站立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12h配种为最佳配种时间.在配种后8-12h再复配1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配种效果和获是较高的产仔数。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2次重复配种.如上午喂前配种1次.当天下午喂前再复配1次。如下午配种.第2天早晨再复配l次。由于母猪年龄不同,排卵时间也就不同,最好抢在母猪排卵前配种,所以配种的时间还要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其原则是“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4.2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生产水平

母猪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4~5胎产仔数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此外,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推迟发情)、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的发生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因此在生产中应建立并保持合理母猪群结构,一般来说,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l胎或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

4.3 采用多胎高产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率

4.3.1 人工授精:有利于预防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和不孕症的发生,提高母猪受孕率、仔猪成活率与健仔率。

4.3.2 重复配种:在一个情期内配种2~3次,每次间隔8~12h。

4.3-3 混合配种:在一次配种时,可用不同品种或个体的猪精液输入母猪子宫内。4.3.4 激素催情技术:经产母猪断奶7d以上不发情时,除加强运动、多晒太阳、公猪诱情、合群并圈外,还可用药物催情,如孕马血清(体况较好的中型母猪,每次皮下注射5mL,1周后即可发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体况良好的中型母猪肌注l000u),也可采用中药促情或乙点酚治疗。

4.3.5 激素促排卵:在母猪第一次配种后肌注促排3号20mg,可促进排卵,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4.4 做好妊娠诊断工作,预防流产,减少胚胎死亡 母猪配种后,如果不再发情,便可判断妊娠。妊娠期胚胎有3次死亡高峰:一是在怀孕l3-18d时,胚胎迅速由圆变长,开始植入子宫时,如营养供给不足或代谢功能不正常,胚胎死亡率最高:二是怀孕第3周胚胎器官形成阶段.由于胚胎在胎盘中争夺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强存弱亡,损失较大:三是怀孕60~70d时.胎儿迅速发育,致使因营养物质供不应求而死亡。为了减少胚胎死亡,提高母猪每窝产仔数,对妊娠母猪要细心观察,精心管理.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做好防范措施。

4.5 实施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提高母猪利用率

应用动物生理、营养研究的新成果,实行仔猪早期断奶,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从而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d断奶较为合适。对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产仔后35日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4.6 采用同期发情的方法,提高母猪繁殖率

对母猪采用同期断奶方法,一般在断奶后5~7d母猪即发情,并能诱发不发情母猪发情.促进猪场母猪同期发情、同期受胎、同期产仔,有利于提高繁殖效率,便于猪场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4.7 正确接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采用正确的接产方法,减少产期仔猪的死亡,做好仔猪的日常护理、防病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不可忽视的环节。

4.8 控制好繁殖障碍性疾病。提高母猪繁殖率

防治好母猪子宫疾病,克服不孕和难孕现象。各种类型的子宫炎、阴道炎、输卵管炎,均可导致母猪不孕;营养不良和厩舍潮湿也可引起炎症:孕期和产后运动不足可继发子宫迟缓或恶露滞留.在生产实际中,应及时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对发情异常的母猪.用激素或其他方法及时调整。

做好疫病的综合防制工作。控制和净化猪场

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制定好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控制和净化猪场。特别要防止母猪怀孕后期生病,否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胚胎死亡。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采取自繁自养的繁育体系和全进全出制的生产体系,严防疾病的传人,保持猪场的稳定发展。6 小结

篇3: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

1 养好种公猪

在配种前1~2个月调整公猪的日粮,供给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丰富、青粗料和多汁饲料。体重在250~300 kg左右的种公猪。在配种期每头每天喂精料2~3 kg,每天喂料2~3次,饮水2次。与此同时一定要搞好圈舍卫生,保持适当运动,这样才能保持种公猪体质健壮,膘情适中,性机能旺盛,能够生产量多质优的精液,与发情母猪交配多怀产仔多。配种时合理利用种公猪,也是增加母猪产仔数的必要前提。2岁以上壮龄公猪每天配种1次为宜,在配种旺季1 d交配2次时,必须间隔6~10 h,且每周休息1 d, 2岁以下幼猪和老龄种公猪,以2~3 d配种1次合适。在特殊情况下,每天配种1次时,连续配种3 d后应休息1 d。否则影响母猪繁殖率。

2 科学合理饲养母猪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排卵、受精、产仔的多少。饲养繁殖母猪应常年保持良好的体况,断奶后1周左右即可发情、排卵,因此要合理搭配母猪的饲料,保持适当运动,切忌把母猪养得过肥或过瘦。母猪过肥时会引起繁殖障碍,降低产仔率,甚至屡配不孕;母猪过瘦时性机能减退,发情失常(情期延长或长时间不发情及发情不明显等不孕症)。对过肥的母猪应减少精料饲喂,限制其采食,也可以在日粮中添加3%~4%氯化钙或磷酸钠,连喂数日达到减肥目的。对过瘦的母猪要多喂精料和动物性饲料,以便快速增重,也可以在平时饲养中,应根据母猪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采取不同的饲喂方法来达到配种要求和目的。

3 掌握准确配种年龄

公、母猪过早配种,都会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公猪适宜初配年龄:地方品种6~10个月,体重为60~70 kg;良杂种8~12个月,体重80~100 kg以上。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地方品种7~8个月,体重60~70 kg;杂种8~10个月,体重70~100 kg;良繁品种要在1岁左右,体重100 kg以上。公猪利用年龄以2~3岁为最好,6~7岁应处理淘汰。母猪利用年龄到6~7年后,卵巢萎缩、繁殖能力下降,也应及时处理淘汰。在近亲交配时,也往往导致母猪不能受孕,影响产仔率。

4 采取适时进行配种

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使母猪所排出的卵子能够充分与公猪的精子结合、着床、受胎。一般情况下,母猪21 d发情1次,发情持续时间约72 h,排卵大约在母猪发情后16~48 h。要根据母猪的品种、年龄等确定适时的配种时间。通常情况在母猪排卵前2~3 h配种最容易受胎,如果错过也可以在母猪发情后19~30 h进行配种。从品种方面来讲,地方品种和良种猪均应在母猪发情后的第二天配种,杂种猪可在发情后的第二天下午配种。从年龄方面来讲,绝大多数养猪能手的经验是“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母猪的繁殖率能够大大提高。

5 合理采用配种方法

母猪发情后,采取重复配种和双重配种法,可增加其受精机会,提高产仔数。重复配种就是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利用同一种公猪与母猪交配2次。双重配种就是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利用2头血缘较远的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的种公猪与母猪各交配1次。第一次交配在母猪发情后18~24 h,然后间隔10~15 min利用第二头种公猪再与其交配1次。

6 几种新法提高产仔数

6.1 催情补饲法

在母猪配种前10~14 d,给母猪饲喂通常二倍量的饲料,增加母猪能量的摄入量,可促使母猪在排卵、多产1头以上的仔猪。尤其是对于饲养条件差、营养不良的母猪,效果更加显著。

6.2 冲凉法

在气温高于30℃的暑热天气中,将凉水喷淋到哺乳母猪的颈、肩部,母猪的采食量增加,产奶量增多,因而能提高仔猪断奶时体重的10%,成活率高。

6.3 激素催情法

计算好母猪发情前1周,饲喂催情孕宝(药店有售),每头母猪每天100~180 g,连续喂3 d,第四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药店有售)10 mL,对母猪催情和促进排卵效果都较为显著,从而可提高母猪产仔率。

6.4 添喂维生素法

篇4: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外来优良猪种主要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和皮特兰等猪,湖南省的地方优良猪种主要有砂子岭、大围子、宁乡、桃源猪等。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崽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瘦肉率达65%,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选择杜洛克,这样生产出纯正的洋三元猜(杜x长x大)增重快。同时也可以选用本地猪种作母本,与长白、大约克公猪杂交所得长×本二元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作父本生产出(长×大×本,杜×长×本,杜×大×本)三元杂交商品猪,这种杂交猪,适应性强,饲料报酬高,达2.8-3.0:1,可以大大缩短育肥期,从出生到出栏150天,体重可达90公斤,能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控制膘情

母猪过肥产崽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控制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天)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至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配种前,从母猪断奶后2-3天到配种间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妊娠前期,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每头1.8-2.2公斤,蛋白质含量每日每头不低于13%-14%。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质含量,每日每头2.5公斤。妊娠后期(80-107天)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新生重的2/3,这时要给营养水平高的饲料每日每头3公斤,粗蛋白质含量16%-18%。这样,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崽数、促进保胎及提高新生仔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适时配种

小母猪第一次配种的月龄应该在7-8月龄,体重约110公斤。掌握适时配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1,发情鉴定。母猪发情时。行为不安,爬跨其他母猪或被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外阴红肿,此时并不是配种的最好时机。当母猪外阴红肿消退,黏液拉丝,压背反射明显,或有耳动反射或尾根颤动,四肢挺直、摆出待配的姿式,此时为配种的最佳时机。

2,配种的时间和次数。成年母猪的发情排卵时间为发情开始后的24-36小时,高峰在31小时左右,排卵的持续时间为8-10小时。卵子在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是8-12小时,精子进入母猪体内授精能力一般可以维持10-15小时。输精后精子的前进速度大约为2-3小时到达输卵管的受精部位。所以,我们在母猪发情后24小时开始首配,间隔10-12小时复配。

四、早期断奶

仔猪出生28-30天断奶,这样可以保证一头母猪年产2-2.5窝,而且早期断奶后的母猪5-7天绝大多数可以发情配种,受胎率在90%-95%之间。

五、淘汰更新

对老、弱、病、残和低产母猪应及时淘汰更新,一般年淘汰率为母猪群的25%-30%。并且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保证猪群中母猪老20%、中60%、青20%的合理比例。

六、疫病防治

机能性繁殖障碍:包括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和卵泡发育障碍。此类疾病可通过促黄体素、前列腺素、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马血清等激素进行对症治疗。

疾病性繁殖障碍:猪瘟可以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流产的胎儿水肿,表皮出血等。预防主要是选用优质的兔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天、经产母猪在断奶时肌肉注射2头份(细胞苗3头份,头),一年保证2次。也可以用脾淋苗对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每年免疫3次,肌注1头份,次,实行一刀切的办法。细小病毒可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15天各肌注1头份。伪狂犬病可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溺产。种公猪每年春秋各肌注1头份/头的伪狂犬病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天)接种1头份。蓝耳病可引起呼吸繁殖系统综合征。公、母后备猪每年接种3次,1头份/头(勃林格)或按说明操作(国前苗)。乙型脑炎多发于秋季,或一、二胎青年母猪,以蚊虫叮咬传播为主,所以在每年蚊虫到来之前注射乙型脑炎疫苗,4-5月份皮下或肌肉注射1头份,头。

篇5: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摘要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技术措施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繁殖母猪头均每年提供出栏肉猪数,或头均每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母猪繁殖力是繁殖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猪群体质量、配种受胎率、产仔数、育成率、仔猪断奶重、育肥日增重等一系列指标来实现[1-3]。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1后备母猪培育

断奶时选留下来的后备母猪,可按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不需要专用后备母猪饲料,不限制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至180日龄,体重80kg左右。180日龄以上,体重8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可适当限制饲养和补充一部分青绿饲料,以锻炼猪的胃肠消化功能,防止母猪过肥而引起不发情、不孕症。饲养方式采用群体饲养,每群4~6头,平均每头猪有2m2的活动面积,可以进行诱情刺激。210~240日龄,体重在100kg以上的后备母猪,经鉴定符合种用者可在第2次发情时配种。

2繁殖母猪选择

已配种受孕的后备母猪在1岁龄左右产第1胎,根据第1胎的产仔性能初步选出种用的繁殖母猪,到产第2胎后,再依据母猪年繁殖力选出生产力高的繁殖母猪作种用,淘汰生产力低的繁殖母猪[4]。

3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的饲养水平和哺乳期对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成活率、肥育日增重以及母猪连续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分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发情配种间隔期四部分,其中妊娠期时间最长,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75%左右,哺乳期次之,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15%左右。因此,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期标准日粮供给量只占哺乳期的1/2,要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1.1妊娠前期。配种后1~30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胎。要供给妊娠前期母猪专用饲料,日粮饲喂量控制在1.8~2.0kg之间,每天适当喂给优质青绿饲料,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补充部分维生素。

3.1.2妊娠中期。配种后31~90d要调整好母猪的体况,饲料继续供给妊娠前期母猪饲料,日粮喂给量控制在2.0kg左右,但可以多饲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除增加母猪饱腹感外,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防止便秘、无乳症。有条件的可每日安排母猪自由运动1h,达到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目的,对母猪不要大声吆喊、鞭打、追赶等。

3.1.3妊娠后期。配种后91d到产前3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减少母猪产后体失重。饲料由妊娠前期调换成妊娠后期饲料,日粮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0.5~1.0kg饲喂量或每日补喂200~250g动物脂肪,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乳脂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母猪应单圈饲养,防止因机械挤压引起流产,但可以适当驱赶运动,减少难产[5]。粪便干燥的母猪可在饮水中或日粮中加适量的轻泻剂。

3.2临产母猪饲养管理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监护工作,防止母猪难产,缩短产程,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母猪分娩前7d将产房、产床、饲槽及仔猪保温室冲洗干净并作严格消毒,使产床干燥、卫生、保温,检查饮水器是否完好,并将管内存积的脏水放掉。分娩前5d把母猪赶入专门设置分娩的产床舍,使母猪适应新的环境。母猪在分娩前3d应将母猪腹部、阴部清洗干净并作消毒,饲料喂量减少一半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轻泻剂,以防母猪因胃肠容物过多和便秘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接近预产期时要做好接产所需用具准备工作,如酒精、碘酒、装仔猪箱子、保温设备、抹布、剪刀、钳子、催产素、助产器械等。母猪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防止母猪、新生仔猪发生意外,减少不必要的死亡。对新生仔猪要做好“掏、擦、理、剪、烤”5个环节的护理。小猪出生后立即用抹布将嘴、鼻中的黏液掏出;再将仔猪身上的黏液尽快擦干,使仔猪得以正常呼吸,促进血液循环,让其早吃到初乳;若遇到脐带不脱离母体时,双手配合慢慢将脐带理出,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离腹部三指宽(4cm)处把脐带剪断或用手指扭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出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至不出血为止;用小钳子剪掉仔猪嘴中四颗犬牙,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发生乳腺炎;最后将新生仔猪置于红外线灯下或保温箱中,防止仔猪在寒冷季节被冻死。若遇母猪难产,可注射催产素,对催产素无效者,采取手术助产,以尽量减少仔猪的死亡。母猪分娩结束后肌注氯前列烯醇,使子宫内胎衣碎片彻底排出,对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十分有利。在产后2d内,每日肌注一次抗生素可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3.3泌乳期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产后不要急于饲喂,待休息1~2h后先喂给一些加少量食盐的热麸皮水,直至体力得到一定恢复后,再开始喂哺乳期母猪专用饲料。泌乳期则可充分饲喂,根据产后母猪的采食量、泌乳量逐渐增加饲料,直至哺乳期结束前的2~3d开始减料,喂量为哺乳期的1/3~1/2。断奶当天母猪停喂饲料,避免发生乳腺炎,然后恢复空怀期的限量饲养。一般情况下母猪断奶后3~5d发情,发情后即行配种。

4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4.1 固定乳头,早吃初乳

仔猪生下来掏净嘴、鼻中黏液,擦干被毛,断脐,断犬牙后应立即哺乳,待母猪分娩结束时,全窝仔猪都应吃过足够的初乳。初乳营养丰富,且含有抗体免疫球蛋白,可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母猪不同位次乳头其泌乳量不同,所以全窝仔猪降生后即可训练固定乳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吃中、前部乳头,强壮仔猪固定吃后边的乳头,坚持人工辅助训练2d,一旦仔猪认定相应乳头后,在整个哺乳期便不会改变,以使仔猪生长较均匀。

4.2保温、防冻,确保成活率

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尚未成熟,体内含大量水分(80%以上),脂肪含量极少(1%~2%),皮下脂肪层薄且多为结缔组织,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若无保温措施,直接裸露在低温外界环境中,仔猪散发大量体热,往往发生低血糖,很容易被冻僵甚至冻死,所以在严寒季节产仔时,除迅速擦干被毛外,还需及时放入保温箱或创造新生仔猪适宜温度的环境条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初生后6h内为35℃,2~4日龄为30~32℃,5~7日龄为28~30℃,8日龄以后22~25℃。防寒保温的措施方法很多,各地可根据当地母猪产房的条件进行,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必须达到不同日龄仔猪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

4.3补铁制剂,防贫血症

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mg铁,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低和缺少造血元素(铜、铁、钴),维持不了仔猪血液中血蛋白、肌红蛋白的正常水平,红细胞数量随之减少,致使仔猪因缺铁而常表现贫血症状,生长快的仔猪常因缺氧而突然死亡或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并发白痢、肺炎,所以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补铁的方法很多,但常用且效果明显的则是在仔猪出生后2日龄肌注1mL含铁100mg并含有VA、VD、VE等复合成份的铁制剂,如右旋糖酐注射液等。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哺乳仔猪2次补铁与1次补铁效果无明显差异,所以只需补1次即可。4.4强制补饲,提早断奶

早期断奶后的仔猪直接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比通过母猪更为经济。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仔猪断奶前若能累计采食500g以上饲料,断奶后就能减轻由于饲粮抗原过敏反应引起的小肠绒毛萎缩、损伤。母猪产后不早于21d断奶,就不会导致以后的繁殖障碍。仔猪满21日龄,体重不小于5kg,生长发育正常,有一定抵抗力,人工培育不会有多大困难,所以仔猪一般适宜在21~35日龄断奶。哺乳期20日龄内的仔猪一般在母乳供给良好的情况下无自动采食饲料的愿望,若要21~35日龄早期断奶的仔猪在哺乳期采食500g以上饲料,仔猪在8日龄就必须采取人工强制补饲饲养,其方法可用适量乳猪料加少量开胃诱食精和水拌湿后,采用人工强制的方法糊于仔猪口腔上腭,让其慢慢咀咽,每日3次,连续3~5d后仔猪便可自由采食,此期间要注重仔猪的保健工作。

5建立高产母猪群

调整优化猪场母猪的胎次结构,是建立高产母猪群的基础。母猪群中合理的胎次结构以产仔猪相对较少的第1~2胎青年母猪占30%~35%,产仔猪相对较多的3~6胎母猪占60%,产仔猪逐渐减少的7胎以上的母猪占5%~10%为宜。根据各猪场母猪品种的繁殖性能、饲养水平,对繁殖力强的高胎母猪可适当增加数量。

6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母猪的繁殖周期由妊娠期、哺乳期、断奶后至配种间隔期组成,其妊娠期平均114d是相对稳定的,而哺乳期长短则可以改变,推行仔猪早期断奶(一般以21~35d为宜),可缩短母猪的哺乳期,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做好哺乳母猪饲养、保健,保持母猪断奶后具有良好的体况,断奶后体失重减少(控制在15kg以内),可缩短母猪断奶后至配种间隔期,有利于下一繁殖周期配种。一般母猪断奶后3~5d就会发情,7d内可配上种。

7参考文献

篇6: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一、初情期迟缓

生长发育正常的大型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

(一)原因

①卵巢发育不全:多发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统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

对患猪剖检观察时可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没有凹凸形状。即使有卵泡发育也形如米粒,发育不到大豆粒大小,也找不到以往曾经发过情、排过卵的痕迹。

②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期早晚除遗传因素决定外,同时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初情期提前约30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

③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养分,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会延期到来。再者,每圈饲养4—6头为宜,单圈饲养1头对母猪的发情有不利影响。过分拥挤及频繁打斗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④安静发情:个别青年母猪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微弱发情可采取一定措施,母猪可以受孕。

这种情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引进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表现不明显,尤其后备母猪。

(二)防治

对发情迟缓的母猪,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①营养调控: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补喂优质青绿饲料,使其尽快达到7—8成膘;对过肥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给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

②管理措施:对母猪进行调圈处理。公猪刺激。过肥母猪进行饥饿处理,与以前饲料减半。

③激素诱导:对不发情后备母猪肌注800—1000单位孕马血清诱导发情和排卵,再注射600—800单位HCG可在3—5天内表现发情和卵泡成熟排卵。④考虑遗传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母猪在9—10月龄还不见初情期的,可能为遗传原因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淘汰,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

二、母猪断奶后不发情(乏情)

经产母猪断奶后的再发情,由于季节、天气、哺乳时间、哺乳头数、断奶时母猪的膘情、生殖器官恢复状态等不同,发情早晚也不同。特别是对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一般规律是:断奶后由于黄体的迅速退化,卵泡开始发育,到第3至第5日可见外阴部发红肿大,到第7日便可配种。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稍有推迟,一般不超过断奶后第10天大部分猪便可配种。

异常情况:第10天以后仍不发情,考虑改善饲养管理。

第15天以后仍不发情,应作不发情猪处理。如果我们不好确定,可以等候一个情期的时间。

(一)原因

①年龄胎次:正常情况下,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天表现发情。却只有60—70%的后备母猪在首次分娩后第一周发情。这就是全世界养猪业普通表现的二胎母猪不发情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后备母猪身体仍在发育中,按体重来讲,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后备母猪在第一胎哺乳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哺育的现象,从而使母猪子宫恢复过程处长。

与这一问题同时产生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二胎母猪产仔数降低。但如果采用激素的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②气温与光照:

高温:夏天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7、8、9月份断奶的成年母猪乏情率比其他时间断奶的高,青年母猪尤其明显。这些母猪不发情时间可以超过数十日。季节对舍外和舍内饲养的母猪发情影响都很明显。每日光照超过12小时对发情有抑制作用。

③猪群大小: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母猪发情率要比成群饲养的母猪高。原因是随着猪群的增大,彼此间相互咬架,增大了蹄肢病和乳腺病的发生,营养吸收效果变差;公猪和人工观察发情效果变差。

④营养:引起乏情的最常见因素是能量不足。对母猪来讲,配种时的状况与哺乳期的饲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哺乳期要使母猪体重损失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对后备母猪尤其如此。在哺乳期一周后,母猪应采取自由采食。夏天炎热季节,要保证猪的食欲。成群饲养的母猪,要对个别瘦弱母猪进行特别维护。

⑤管理因素:在管理上,熟悉和掌握母猪的发情鉴定技术。有较好的配种设施。

(二)预防 ①加强对母猪的管理。

哺乳期的母猪,每天饲料需要量是2.5千克,再根据其仔猪头数的多少相应增加饲料,每头仔猪增加0.3千克饲料;或让母猪自由采食。断奶后母猪要根据体况合圈,体况差的合在一起。比较瘦弱母猪要单独饲养。

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接触一次,促进母猪发情。

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或喂以青饲料补充维生素,可促进发情。

增加母猪运动和光照时间,避免母猪过于肥胖而不发情。

(三)治疗

原则:根据正确的诊断结果,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对初产母猪,断奶后当天肌肉注射孕马血清1000—1500单位。经产母猪,经15天仍不发情母猪,注意观察发情,在21—23天仍看不见发情,根据膘情状态、体形大小,再行肌注孕马血清1000—1500单位,同时注射HCG500单位。

三、多次配种后不受胎

母猪多次发情配种超过3次,仍然不怀孕,即称累配不妊母猪。其发生率随母猪群体的增大而升高。这类猪占猪场淘汰母猪的8—10%。

(一)原因:引起母猪屡配不妊的原因,根据母猪交配后或人工授予精后再发情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1、交配后21天前后再发情的母猪,属于正常性周期天数范围内的再发情,说明其卵巢功能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配种后不受胎的原因有3种:①受精发生障碍。如因子宫炎或子宫内分泌物阻碍精子的运动和生存,精子达不到受精部位;输卵管炎或水肿,蓄脓症以及卵巢粘连等,均可引起输卵管闭锁,不能受精。②受精卵死亡:或因发情早期或晚期授精,以及使用了保存时间长的精液;或因公猪热应激体温升高以后配种,导致受精卵早期死亡;③胚胎在交配后12天内死亡。即在子宫内游浮的胚胎着床前,常因子宫乳组成的异常或遭受高温、咬架、转栏、运输和采食过量浓度饲料或霉变饲料等应激作用,影响了胚胎的着床而迅速死亡。

2、是配种25天以后再发情的母猪,由于交配时或产后生殖器官感染,胚胎发生死亡并被吸收,子宫内胚胎全部消失。母猪可再发情。若是胎儿骨骼形成后死亡,可引起干尸化,长期停滞在子宫内,可引起母猪不发情。

3、引起母猪配种后不受胎的原因,除注意母猪方面的细菌感染、激素分泌失调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素外,在公猪方面应作精液检查,特别是在炎热夏季精液质量会出现暂时性的降低,而受胎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预防:黄体酮30—40毫克或雌激素6—8毫克,配种当日肌肉注射;或据松浦荣次等用25%葡萄糖溶液30—50毫升,加入氯霉素750毫克,于最后一次配种(授精)后3—4小时注入子宫内,可使受胎率达到74.23%—80.32%。针对上述致病原因,这是预防母猪配种后不受胎的有效措施。

四、卵巢囊肿

(一)病因:卵巢囊肿是猪卵巢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一侧或两侧卵巢均可发生,有的囊泡直径可达5厘米以上,这样的囊泡有达几十个以上,有的重量达500克以上。有些妊娠母猪也有1—2个囊肿。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及取决于垂体的FSH和LH平衡作用。特别是在排卵上FSH和LH两者间的平衡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达到平衡,LH量减少,则不发生排卵,卵泡里逐渐积留许多的泡液,使卵泡增大。许多囊肿卵泡直径达14毫米以上。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是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二)症状:卵巢囊肿分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猪主要形成黄体囊肿,其临床症状就是不发情。屠宰时可以发现囊肿黄体由几层黄体细胞构成。在用直肠检查法诊断此病菌时,能在子宫颈稍前方发现有葡萄状的囊状物,要做好完整诊断还应配合临床观察法,看其发情与否。

上一篇:非转农证明5则范文下一篇:抢妈大战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