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发展史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山东电力发展史范文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展史

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算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 (2)计算速度和内存占用量 (3)计算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属于稳态分析范畴,不涉及系统元件的动态特性和过渡过程。因此其数学模型不包含微分方程,是一组高阶非线性方程。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离不开迭代,因此,潮流计算方法首先要求它是能可靠的收敛,并给出正确答案。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潮流问题的方程式阶数越来越高,目前已达到几千阶甚至上万阶,对这样规模的方程式并不是采用任何数学方法都能保证给出正确答案的。这种情况促使电力系统的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更可靠的计算方法。

在用数字计算机求解电力系统潮流问题的开始阶段,人们普遍采用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一下简称导纳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要求的数字计算机的内存量也比较小,适应当时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制作水平和电力系统理论水平,于是电力系统计算人员转向以阻抗矩阵为主的逐次代入法(以下简称阻抗法)。

20世纪60年代初,数字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二代,计算机的内存和计算速度发生了很大的飞跃,从而为阻抗法的采用创造了条件。阻抗矩阵是满矩阵,阻抗法要求计算机储存表征系统接线和参数的阻抗矩阵。这就需要较大的内存量。而且阻抗法每迭代一次都要求顺次取阻抗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计算,因此,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很大。

阻抗法改善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的收敛性,解决了导纳法无法解决的一些系统的潮流计算,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曾为我国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阻抗法的主要缺点就是占用计算机的内存很大,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很大。当系统不断扩大时,这些缺点就更加突出。为了克服阻抗法在内存和速度方面的缺点,后来发展了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分块阻抗法。这个方法把一个大系统分割为几个小的地区系统,在计算机内只需存储各个地区系统的阻抗矩阵及它们之间的联络线的阻抗,这样不仅大幅度的节省了内存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节省速度。

克服阻抗法缺点的另一途径是采用牛顿-拉夫逊法(以下简称牛顿法)。牛顿法是数学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解决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潮流程序的计算效率。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采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计算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直到目前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在牛顿法的基础上,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纯数学的牛顿法进行了改造,得到了P-Q分解法。P-Q分解法在计算速度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迅速得到了推广。

牛顿法的特点是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采用更精确的模型,即将泰勒级数的高阶项也包括进来,希望以此提高算法的性能,这便产生了保留非线性的潮流算法。另外,为了解决病态潮流计算,出现了将潮流计算表示为一个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型,即非线性规划潮流算法。

近20多年来,潮流算法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改进牛顿法和P-Q分解法进行的。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算法也逐渐被引入潮流计算。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新的模型和算法还不能取代牛顿法和P-Q分解法的地位。由于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并行计算技术也将在潮流计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第二篇:山东发展现状

山东茶叶产销形势及发展对策

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2005-06-16 访问次数:19

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自196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南茶北引”以来,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又呈现出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茶叶生产区域也由日照、临沂、青岛三市的东南沿海部分县、市、区扩大到胶东半岛的威海、泰沂山区的泰安、潍坊等地。茶叶生产在全省农业种植业中所占比重虽小,但在产茶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茶叶生产现状

(一)茶园面积、产量稳步增长。茶叶是山东省农业种植业中特色产业,由于茶叶生产经济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收入,各产茶市、县、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快了茶叶生产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在茶叶生产、经营中,制定了吸引外资、减免有关税收等优惠政策,使非农企业从事茶叶生产、经营逐年增加。使我省茶叶生产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跨行业的产业化格局。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向名优茶转变,各地根据茶叶消费市场的这一变化,及时调整了茶叶产品结构,大力开发了名优茶生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了茶叶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在茶叶的销售

中,品牌效益较为显著,如日照市岚山区的雪青茶、莒县的浮来青茶,胶南市的海青锋茶、莒南县的玉芽茶等价高且供不应求。在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下,全省名优茶产量约占茶叶总产量的45%,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70%。名优茶已成为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推广设施栽培、提高经济效益。茶园设施栽培效益显著,一般亩产值在10000元左右。如东港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建大棚茶园230亩,总收入达23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1300元。莒南县珠边镇1公斤大棚茶相当于1000公斤小麦的价值,该镇已发展大棚茶园500多亩。设施栽培茶园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在冬季对新茶的需求,而且有效解决了茶树安全越冬,也更好地发挥了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目前,全省各种棚架结构的设施栽培茶园面积达1.5万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成为我省茶叶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今年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据业务部门统计,全省茶园总面积23.4万亩,茶叶产量5000吨左右,茶叶总产值约49200万元左右,实现了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三个增长。据调查分析,今年茶叶生产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茶园面积稳步扩大,预计今冬新增茶园面积在4万亩左右,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27.4万亩。二是茶叶产量、效益双增加,三是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全省有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达26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茶园耕作、修剪、采摘、加工机械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春茶生产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春茶开采比往年晚10天左右。二是品质优、价格高。三是销售好,产品供不应求。春茶总产量2320吨,比上年增加180吨,春茶产值达23730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48.23%。

二、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茶叶生产虽取得了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我省茶叶生产虽呈现出多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但茶园分散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技术不规范、质量不稳定,龙头、基地、农户之间虽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各加工企业之间的价格无序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我省所产茶叶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花茶市场逐年缩小。目前无论是在我省茶叶产区或销区,市场竞争秩序极不规范,各生产厂家的茶叶包装上都印有“中国名茶、江北第一茶”字样,不知名从何来,谁家确认第一。到处可见正宗“日照茶”的标牌,其实有许多茶叶不是产自山东日照,而是外地茶冒充日照茶,突出表现在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影响到山东茶叶的声誉。

(三)质量标准和品牌意识差。我省茶叶在历届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都获得过金奖、银奖和名牌产品,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历届“中茶杯 ”名优茶评比中也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低。突出表现在茶名多、品牌乱。在茶叶生产、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虽已制定了茶园管理技术规程和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但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

(四)茶树优良品种占园比例小。我省“南茶北引”初期,先后从南方引进过12个省的群体种。现有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近几年虽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引进了无性系茶树良种,但由于生态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面积的推广。迄今为止,我省还没有一个完全适应当地栽培的抗寒优良的当家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叶生产向着优

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茶产业发展之对策

山东省是茶叶生产小省,茶叶消费大省,为使这一特色高效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加强茶树抗寒良种的引选工作。我省生态环境较江南茶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茶树常遭受冻害,轻者减产,重者绝产,造成了高产容易稳产难的局面。但在每次冻害后的茶园中,都有未受冻害的茶树单株,这是选育抗寒茶树品种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各地在开发名优茶生产的同时,又引进了龙井

43、龙井长叶、舒茶早、白毫早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这又为选育适制名优绿茶的茶树品种奠定了基础。我省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抗寒品种又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根据山东茶区的气候条件,开展抗寒茶树良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

(二)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我省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茶叶成本高,茶叶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个体茶农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的风险大。因此,我省茶叶生产应在茶农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经营,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路子,使茶园经营规模化、茶叶产品优质化、产、供、销一体化。

(三)实行科技兴茶,发挥品牌效益。当前,茶叶生产已从产量效益型转向了质量效益型,并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因此,实行科技兴茶,发挥品牌效益,是茶叶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省的茶叶生产自引种以来,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适密适矮区田栽培、茶树越冬防护措施、茶园铺草覆盖、茶树设施栽培等技术仍

要加大推广力度。近年来,我省茶叶在农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评比中,获得品牌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其原因是每个品牌的产品数量不多,市场覆盖面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要引导茶叶生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提高茶叶质量,用品牌来覆盖大市场。

(四)抓好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素质。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产量的增加、效益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投入才能实现。面对着千家万户分散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全面提高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重点产茶乡镇基本上达到了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品质。近年来,茶叶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无公害茶的生产开发,正是符合当今国内外人们日益增强的卫生保健的消费意识。所以,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茶,既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制定颁布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并结合我省茶叶生产实际,认真抓好无公害优质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茶叶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第三篇:电力企业发展规划

一、前言

(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把创新企业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深化企业服务理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要素,从长远独到的眼光来统筹全局,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建设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二)基本原则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以及市场发展与需求,为求得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途径和手段设想计划,是实现企业发展以及地区以及地区电力发展的总体部署,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满足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满足日常增长的用电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方针、总体任务、总体目标,特别是地区经济目标,保证企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各项规划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一定得超前性和先进性。(2)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当地的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业自身技术、经济、人员的客观条件,编制企业总体规划。(3)规划的目标具有先进合理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4)要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水平和发展目标。

(三)规划内容企业发展规划应该包括企业综合实力目标、双文明建设目标、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人才发展目标等内容。内容突出体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适应,从而保证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概况

(一)地理条件志丹县位于延安市的西北部,是陕北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是志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单一的经济制约着志丹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充分考虑到这一弊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设了志丹县双河工业园区和城南建材市场等工业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建设当中,这里蕴藏着很大的用电需求市场;加之今年延安至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正式开工,也是我们开拓电力市场的良好契机。

(二)企业组成供电分公司现有职工 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 人,有专业技术人员 人,机关内设办公室、生技科、用电营销科、财务科、安检科、股份公司六大科室,9个供电所。

(三)电网现状

一、前言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把创新企业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深化企业服务理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要素,从长远独到的眼光来统筹全局,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向,制

定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建设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二)基本原则

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以及市场发展与需求,为求得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途径和手段设想计划,是实现企业发展以及地区以及地区电力发展的总体部署,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满足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满足日常增长的用电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方针、总体任务、总体目标,特别是地区经济目标,保证企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各项规划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一定得超前性和先进性。

(2)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当地的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业自身技术、经济、人员的客观条件,编制企业总体规划。

(3)规划的目标具有先进合理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4)要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水平和发展目标。

(三)规划内容

企业发展规划应该包括企业综合实力目标、双文明建设目标、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人才发展目标等内容。内容突出体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适应,从而保证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概况

(一)地理条件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的西北部,是陕北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是志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单一的经济制约着志丹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充分考虑到这一弊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设了志丹县双河工业园区和城南建材市场等工业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建设当中,这里蕴藏着很大的用电需求市场;加之今年延安至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正式开工,也是我们开拓电力市场的良好契机。

(二)企业组成

供电分公司现有职工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人,有专业技术人员人,机关内设办公室、生技科、用电营销科、财务科、安检科、股份公司六大科室,9个供电所。

(三)电网现状

全县共有110kV变电站3座,容量146MVA/5台,110kV线路4条,总长234.175kM。其中权属延安供电局的110kV变电站1座,容量63MVA/2台,110kV线路2条,总长141.495kM;大用户专用110kV

变电站1座,容量31.5+20 MVA/2台,110kV线路1条,总长33kM;志丹供电分公司管理110kV变电站1座,容量31.5MVA/1台,110kV线路1条,总长59.68kM。

全县共有35 kV变电站12座,容量92MVA/21台,线路14条293.177 kM,其中用户专用35kV变电站5座,容量39.3MVA/10台,35kV线路6条,总长127kM;志丹供电分公司管理35kV变电站7座,容量52.7MVA/11台,35kV线路8条,总长166.177kM。

三、企业总体实力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电网改造

2009年金鼎35KV变电站将建成投用,极大的解决了永宁采油厂、长中采油公司原油开采用电以及延-志-吴高速公路施工用电问题。

2010年将新建武沟35KV变电站,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的保证城区用电,保证县城供电的可靠性。

根据用电负荷的增长预测,2013年以前我们将完成改造及新建10KV线路14条,共计219kM,形成供电网状交叉分布,极大的提高了企业供电能力,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经营目标

由于志丹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量和售电量增长迅猛,分别从2004年的9185.31万kWH和9894.8万kWH,增长到2008年的26998.47万kWH和28078.4万kWH。预计2009年供电量和售电量可分别达到33613.1万kWH和34155.26万kWH,经营成本为19927.83万元,利润将达到3792.651万元。

(三)人才结构

目前我公司现有的人才结构已经远远的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员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人才配置也不合理,使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2009年将是我们扭转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的一年,省集团公司将分配10名大学生到我公司工作,这极大的缓解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也将会给我们企业带来生机勃勃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不断的通过吸收人才、职工在职函授等方式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在人才使用上做到能者居之、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的提供必要的发挥条件。从而建设一直具有专业素质的科技团队,为企业的科技腾飞插上理想的翅膀。

(四)科技发展

在2013年以前,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与开发能力,高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对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电力信息化技术水平达到同期全国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水平。企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全国同类电力企业的先进水平,实现电力

工作全面现代化。

二、保证措施

(一)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什么的都有章可寻、有法可依;

(二)加大对市场需求测的调研,充分围绕电力企业优化服务、提高效益来规范经营管理;加大城网改造力度,形成交叉网状分布,适应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保证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三)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体系,培训二级网络,有计划、有规律的统筹安排职工的全年培训工作,并制定考试考核制度,使培训工作能够扎实推进,实现职工 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不断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对企业迫切解决的科技进步项目进行科学的计划安排,按照科技进步规划逐步的实施。

三、企业双文明建设目标

(一)建设目标

1、在上级电力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和着时代改革的节拍,逐步推进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安全文明生产为重要内容的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形式由低到高,范围不断拓宽、内容逐年丰富,形成制度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考评的运行机制,由党委部门主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周密实施。

2、始终坚持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现“国家增税、企业增利、职工增收”为目标,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永无止境的探索,不甘落后的拼搏,更高境界的追求”的精神,争创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措施

1、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落实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习,不但要学习知识,也要提高道德标准。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按“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坚持“三抓两落实”,加强作风建设,巩固“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两个务必”教育。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为改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加强对工会和共青团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进团结为重点,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班子。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领导班子加强团结协调,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领导干部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抓实干,认真负责,大胆管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团结统一,形成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形成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掌握客观实情,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方针路线,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五不准”的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企业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审计等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正之风问题,要重点加以解决。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4、加强行风建设。把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作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来创造更多的效益。要实施“金桥工程”常态运行,把“金桥工程”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把行风建设的目标加以量化和具体化,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加强监督考核。推进现代营销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快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服务制度。

5、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坚持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相协调,使职工在推动公司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提升自我价值的创造中推动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最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意见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体现,使决策建立在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完善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薪酬体系,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坚持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针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困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特别是关心帮助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四、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

(一)目标

从现在起到2013年,在制度创新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县级电力公司的实体化进程。至2013年把企业建设成为集约高效、分层经营、面向市场、富有活力的企业集团体系,实现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技术创新方面: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电力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依靠科技方面: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抓住机遇,加快信息工程建设,把调度自动化、负荷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管理集成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二) 具体措施

1、制度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以管理出效益促发展,建立健全了管理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建立组织健全、决策透明、监督到位、责任明确、奖惩严明的管理体系。近年来,共建立管理制度100多项,从而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在适应市场竞争的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2、技术创新:树立“科技兴电”的战略思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用于先进设备的采购、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管理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2008年我局科技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尤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MIS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和进展。 志丹电网基本形成了以计算机自动化和管理为显著特征的三大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即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电网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系统。三大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的成功建立,标志着志丹电力技术水平有了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电力行业技术创新。

3.管理创新:倡导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企业明天的希望,在于今天的教育"为理念,狠抓素质教育。加入WTO后,企业面对的人才挑战将益发明显,职工素质教育将影响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谁拥有了人才,谁将拥有明天的空间。为此,企业首先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来抓,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第四篇:未来电力科技发展

构建安全、可持续能源供应体系无疑需要解决许科学技术问题,尤其是能源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关联多的特点,一旦方向选错或技术落后,将会在几十年的时间中处于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按照中国科学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由30多位专家构成的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从体现战略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出发,以2008~2020年、2021~2035年、2036~2050年等3个不同发展时期为时间节点,按照能源发展需求→重要能源科技问题→重要能源技术方向→技术发展路线图→创新能源技术总体部署→保障体系建设的逻辑构思编制了《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在能源重要技术方向和路线选择上研究组遵循了五项基本原则:第一,对于通过自主研发、但在时间上已经无法跟上需求的技术,选择引进消化吸收的路线;第二,对于未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还没有进入规模化应用的技术,选择关键技术攻关与重点突破的路线;第三,对于未来具有重大需求,但目前尚处于科学研究、探索阶段的前瞻性技术,选择完全自主创新的研究路线;第四,已经成熟、或已规模化产业应用的技术,如水力发电,在本次路线图中不作选择;第五,对于影响能源科技路线选择的多种因素,按照资源性—贡献度—环境性—技术性(自主创新度)—实现度—经济性的优先顺序选择。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报告最终凝练出了10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根据对能源需求、技术选择和各种技术路线的研究,我们认为:至2050年,中国能源科技需要分不同阶段突破各种关键技术难题,力争经过40余年努力,使中国的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改变目前能源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科技创新近中远期发展的阶段目标是:

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在充分开发水力能源和远距离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技术的同时,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初步形成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技术体系和能源制造业体系。逐步提高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占总能的比重。

2035年前后,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并形成规模商业化应用,突破大容量、低损失电力输送技术和分散、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以及分布式电网技术,电力装备安全技术和电网安全新技术比重将达到90%,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技术、风能技术等为主的分布

式、独立微网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ADS),为形成中国特色核电工业提供科技支撑。实现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205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并重的低碳型多元能源结构。

学科交叉和研发工程化要求路线图的实现需要在时序上,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衔接上,技术竞争力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上全面积极推进,还必须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全社会能源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资源、产学研结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我国能源技术、能源产品、能源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路线图实现的保障措施,必须加强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强人才队伍、科技平台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保障必要的科技投入,促进能源科技发展保障体系的创新。

第五篇:广西电力发展前景

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广西本土的电气专业大学生,理应对自己未来所要服务的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需要对自己今后所要走的道路有所了解,才不会在前进的路上跌跌撞撞,一片茫然。因此,了解与自己专业未来道路有关的信息——广西电力的发展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 广西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十二五”规划中,电力开发基调已定: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广西要积极利用自身的水力发电优势,不仅能大大缓解能源问题,还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要要大力加快水电基地建设和水电按流域的开发速度。据资料显示,到1998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65.06GW,发电量为204.3TW·h,分别占全国可开发水电容量378GW的17.2%和可开发水电发电量1920 TW·h 的10.6%,这一水电开发率约为世界平均水电开发率20%的一半,比发达地区如北美开发率60%、欧洲50%低得多。因此,我们在21世纪初20年代内必须大力加快水电开发,特别是大型水电基地和流域的开发,这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能源资源平衡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极大压力下所提出的要求。

而在水力发电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地震、移民、环保。国内的水电业在处理地震和环保问题上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移民确实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为这一类的移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

国家需要将移民安置作为重要的目标。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混合的大家庭,所以移民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等来安置移民,同时进一步明确水电开发的规范程序,真正实现有序开发。如果国家能实现已经承诺的水电和火电同网同价,我们可以讲,水电将相应增加的收入可以更好地用于环境保护、移民安置,这样会使得我们工作做得更好,也能为广西人民的生活幸福做出贡献。

二、 广西毗邻东盟,要好好利用好自身的地理优势。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紧张加剧,电力市场逐渐向区域、全球一体化发展。电力产业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具有明显互补优势,而且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旺盛,投资东盟的良机也随之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中国电力行业企业能够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开拓东盟电力市场,必将为中国电力资源整合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电力行业将迎来继西电东送云电外送之后的第二次发展机遇期。广西也要努力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据新华网新闻得知,目前,云南、广西等地已经利用自有资源、技术优势,和东盟国家在电力供应、电力规划、电厂建设、资源开发等重要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中国国电集团计划发展部副主任李学海说,我们其中一项战略目标就是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增加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刘风秋说:2004年以前,我们的海外投资规模只有几百万元人民币。从参加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来,我们已经同东盟各国签订了10多个项目,涉及水电站、火电站、输变电项目等,在建项目合同金额达1亿美元。据了解,正是由于研究院技术水平较高,项目质量过关,现在已经赢得很多东盟国家的信任,目前还有3亿美元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南宁作为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要好好发挥优势,为广西电力的发展做出贡献。能源是中国与东盟10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中国的技术优势和东盟国家的资源优势相辅相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东南亚地区的水利资源同样十分丰富,与东盟国家合作的话具有很大的前景。

三、 广西电网的建设。

要确保输电的稳定,电网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生活用电都分块的增加。广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迅速,更需要注意电网的改造。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农村用电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城网改造和农网改造是必然的。

四、 广西电力的对外发展

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电力来说,一是发电能源的多样化与国际化选择。例如,对在广西的拥有深水港口的地方,如防城港,包括煤炭、油、气等,除考虑本国外,可考虑从世界市场采购,使能源选择具有多样性。二是满足自身经济与生活用电需求。既可考虑自己建电厂供电,也可考虑由国外输入。电力市场不单只着眼于区内,国内,还要着眼国外,特别是跨国市场,这同样取决于效益;相应需要发展跨国联网,这已是全球经济趋势下的产物,如向东盟各国供电、联网等。三是资金、人力资源国际化。继续加强引进外资与对外电力投资力度,实行有进有出,大进大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广西的电力在电力市场中不断发展提高。

电力,是国家的命脉。电力的发展对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我们更需要努力,不仅要为建设好家乡而努力,还要为中国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师德演讲稿正稿范文下一篇:圣诞节的祝福语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