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2024-05-07

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共8篇)

篇1: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摘 要】领导是担任正式领导职务的人,肩负着领导组织前进的职责,领导力就是带领部属团队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在一个企业,老总是企业的领导,班组长也是一线员工的领导,只要身在管理岗位,就履行着领导职能,就必须提高领导力,带领部属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企业管理人员提高领导力,要有建设运作高效团队的工作能力,要有吸引下属主动跟随的人格魅力,要有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修炼能力

【关键词】领导力,工作能力,人格魅力,修炼能力。

什么是领导,什么是领导力?领导是担任正式领导职务的人,肩负着领导组织前进的职责,领导力就是带领部属团队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我认为,领导不一定是只指高层领导,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在一个企业,老总是企业的领导,班组长也是一线员工的领导,只要身在管理岗位,就履行着领导职能,就必须提高领导力,带领部属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下面,我就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真诚信任,团结合作,要有建设运作高效团队的工作能力。

在团队建设的核心是信任合作。领导要提高领导团队的能力,必须信任上级、信任同级、信任下级,并善于与上级、同级、下级合作,特别是对下属要平等对待,充分信任,积极与其合作,才能实现最大的管理效能。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导力主要体现几个方面:一是执行能力。企业领导不管身处在哪一个层次,都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并有为该目标实现而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要准确理解领悟上级的指示、指令精神,服从上级部署和要求,把贯彻上级的精神与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上级部署执行到位。二是业务能力。领导要熟悉自己分管的工作业务,充分掌握工作运作情况,只有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才能正确指导下属开展工作,避免出现“瞎指挥”、“错指挥”,给工作正常开展造成障碍。三是用人能力。领导要充分了解下属人员的性格、能力特点,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如把技术型人才放在事务领导管理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同时给事务管理带来一定制约。同时,要主动帮助下属进步,主动培训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帮助下属实现工作目标,让下属尽快成长,下属感激之情将会自觉回报到工作上。四是沟通能力。领导要积极主动与上级、同级、下属沟通。特别是主动与下属沟通,把自己的意图向下属讲清楚,争取在思想上、认识上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围绕共同目标而努力。同时,促进上下级的思想交流,加深理解,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五是激励能力。对我处目前的情况,领导要重视提高非物质激励艺术。记得读中学时,我的作文能力平平,直到有一天老师将我写的作文在班上宣读,这种激励让我以后喜欢上了写作,并打下较好的基础。如果当时老师奖给我高级笔记本,相信效果会不一样。领导对工作表现好、或出点子可行的员工,要及时激励、鼓励,激发他们发奋图强,继续努力,创造佳绩。

二、坚持学习,以身作则,要有吸引下属主动跟随的人格魅力。

领导要成为下属员工的领袖,必须让员工在其身上看到领袖的魅力。在现代企业中,领导的领导力不在于能够下命令,机械式地管理一班人,而要让属下员工对其敬佩、信服,在员工心中形成一种磁铁般的向心力,让员工愿意跟随他克服困难,艰苦创业。这种向心力,就是领导独特的人格魅力。如何塑造人格魅力呢?我们要在学习、做事、做人下功夫,以能力带动人,以素质展形象,以情感凝聚人,让员工感受到你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

1.与时俱进,提高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一个标准:不能自学的人是现代文盲。大家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只靠在学校学的知识是不够用的,靠在某阶段进修学的知识也是不够用的,应该每天每刻都想到知识更新。新的形势总是在不断变化,如果将工作思维局限于过去掌握的知识或积累的经验,工作总是老一套,欠缺创新精神,就跟不上新要求。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不断充实,掌握相当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与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提高领导管理能力,适应新形势工作需求。同时,为员工树立良好榜样。

2.以身作则,工作充满激情。近几年来,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工作需要激情。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投入工作,就缺少了内在动力,干什么都是被动的,马马虎虎应付,很难取得工作成效。一个企业,不管在创业初期,发展期,稳定期,还是衰落期,都需要领导有一种激情带动员工或艰苦创业,或扭转乾坤,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在企业发展形势大好时,不要骄傲自满,带领员工乘势而上,再创佳绩;,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要坚韧应对,带领员渡过难关。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如带头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公平性、严肃性;带头加班加点,激励下属一起完成艰巨任务。有领导亲力亲为,下属再苦再累,也感到安慰。

3.敢于负责,从不推卸责任。有一种现象见多不怪:某一件事做完了,工作成绩出来了,就有很多人过来,不管有参与的,还是在旁观的,都喜欢过来邀功请赏;有一个事故发生了,有的责任也清晰了,就是没有人敢出来承担责任,你推我卸,谁也不愿意跟这事扯上关系。实际上,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证明是公平的。有些事情表面上你推卸了责任,但经过一段时间,真相总会露出水面。事情是怎样,大家都清楚。如果一个上司老是推卸责任,试问,还有谁乐意为他效劳呢?该团队也就成了不负责任的团队。

4.公平做事,做到奖惩分明。一个团队由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更多的人组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称,用来衡量自己、衡量同事、衡量上司。有个奇怪现象,人总是喜欢夸大自己的成绩,贬低别人的努力。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团队领导做到公平办事。哪些员工的确表现好,要及时奖励,而且要向其他人讲清楚,为什么要奖励他,他表现好在哪里,让大家了解情况,减少互相猜疑,树立学习榜样。对犯错误的员工,也要及时惩罚,并向其他人讲明白,为什么要惩罚,他错在哪里,进行警惕教育。只有做到奖惩公平透明,才能真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团队工作热情。

5.真诚待人,与下属做朋友。领导干部要真诚对待下属,善于与员工打成一片。在学习上,能够放下架子,虚心向下属请教某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上,能够集思广益,诚意征求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上,能够平易近人,主动与下属沟通,或与下属一起聊天、打球、登山等活动,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在真心与其交朋友,自然而然产生朋友情,愉快地跟随你工作。

三、重视健康,调适心理,要有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修炼能力。

有人总结,年轻的时候拼命赚钱,拿命买钱,年老的时候拼命到医院,拿钱买命。健康是工作的根本,领导无论职务高低,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各项领导任务。

现在,越来越多有关某方面优秀人才英年早逝的报道。我们深感惋惜的同时,也清楚看到当中大多数人是由于疲劳过度,透支身体,不注意小病,最终累倒下来。身体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出色的工作,任何花花世界都与自己无关。解放军总医院赵霖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指出:“糊涂人透支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聪明人投资健康”。从个人角度看,我们要跟着生命的规律走,生命在于阳光,在于空气,从现在起,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营养均衡,少吃一点药,多一点运动,保住健康的体魄,保住事业、工作、家庭的根本。

在维持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心理健康问题。在面对各种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疾病困扰,家庭因素等问题时,要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学会通过正确途径发泄不良情绪,努力培养一个乐观、宽容、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让下属也跟着你舒心、快乐地工作。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个团队里的人,有不同类型,不同素质,不同性格,而且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办事方式。如果领导要求下属事事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会限制下属的工作创造性,而且往往效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江山难移,性格难改,要改变多数人远比改变自己困难。领导要认真反省思考自己,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及时改正过来。要学会适应员工,用心,用忠诚,用团队智慧构建和谐团队。对于中高层的领导,还要过好廉洁关。佛教提倡,无欲则刚。要调适心理平衡,管得住欲望,做一名堂堂正正的领导干部,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领导力,必须具备胜任管理职位的工作能力,必须培育非履行职权的人格魅力,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通过正确履行职权和人格影响,吸引部属主动跟随,有效调动部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部属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沈两钊)

篇2: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领导力从来不会凭空存在,必须植根与具体情境中。一个高官在体制内可能富有领导力,在体制外可以能魅力全无。生物学博士在科研领域可能具有领导力,但是在汽车修理的时候,可能只能干点力气活。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情境,才能构筑领导力的基础。最少搞清楚三点:我们是什么人,我们的处境怎么样,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对于这三点没有共识,领导力就无从谈起。 与此相应,任何时候我们当我们希望凭借领导力来影响他人的时候,首先会从强调共识开始,我们是否是一群正直的人、我们是否愿意为团队有所牺牲、如果不改变企业还能够活多久、如果这么做我们离目标更近还是更远。凝聚共识的难点有两个, 一是当组织没有目标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提炼概念,设定目标,为目标注入信心,比如“人工智能”,“新零售”。目标需要能够激发动机,有号召力。二是凝聚于目标相匹配的理念成为共识,组织与管理者、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需要真正认可这些理念、践行这些理念,认可这些目标、推动这些目标。只有管理者与组织取得共识,管理者领导力才能获得组织权威的背书,只有管理者和员工取得共识,领导者的组织权威才得到承认。无情境无领导,无共识不领导。

持续学习、打造专业。

理解情境和凝聚共识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专业度,是懂行。不懂行的管理者去评估情境,就像是不懂交规的赛车手,他可能有把握绝对不会出事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因为超速被扣12分。不懂行的人来为团队设定目标,相当于问道于盲,很可能信誓旦旦的就把团队带到坑里去了。所以管理者首先是个优秀的个人工作者,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影响他人。懂行进一步要求管理者不仅仅知道怎么做,还能抓住要点和关键、不仅能达成目标,还要能够低成本高效有竞争力的达成目标。不仅要让你跟随你,还有要有能力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懂行的难点有两个,一是不仅要自己懂行,还要有能力培训他人,一个专家带着一群文盲效率也很难提起来;二是跟随变化与时俱进,情境是由内部和外部组成,很多管理者只关注到内部的稳定却忽视了外部的变化。正如德鲁克所说,内部没有绩效。内部做的再好如果在外部没有竞争力也毫无意义。所以管理者必须保持对变化的敏感,持续学习,比内部的同事和外部的竞争者更加有效的学习,才能保持懂行,进而保持领导力。

平衡利益、赢得尊重。

做到以上两点已经很不容易,做的到的可以算得上60分。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就需要靠人品了。具体来说,情境和目标有共识,组织权威被认同,但是利益相矛盾怎么办。喊口号容易,谁来加班、谁来救火、谁来承担责任、如何分配利益呢。管理者在处理利益矛盾的时候需要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公平,对上司、对平级、对下属的利益分配,要有一个客观的角度和稳定可预期的风格。大家都不是圣人,不是说不能自私,是在自私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舍弃了什么,又能换来什么,这才有理性的自利,而非短视的贪婪。另外要稳定,稳定才可预期,个人品牌竖起来难倒下去容易,不需要太高调,关键是可以预期。二是牺牲,牺牲不是白白牺牲,而是权衡利弊之后,不围困裕存量,选择面向增量,不纠结短期利益,寻求长期的超额收益。最常见的一种牺牲就是花时间和精力了解上司、同事、下属的需求,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有信任。当你在利益分配时作出一定的牺牲后,一面旗帜就已经树立起来,即代表你有更大的目标,也代表你有信心去实现它。真正值得追随的管理者,必然作出过相当程度的牺牲。

创新突破、引领超越。

讲道理容易,但是落地很难,凭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凭什么别人激发不了的团队我们能激发。本质来说领导者必须创新突破,或者挖掘他人没有关注的潜在资源,或者更优化的配置资源,或者发现新的机会,或者创造新的方法。很多管理者,最常见的三板斧就是“别人怎么做,我怎么做”,“过去怎么做,我怎么做”,“领导安排怎么做,我怎么做”,这里要重点提醒:因循守旧既没办法创造卓越的业绩,也没有办法塑造领导力。因为无论是商业还是职场都是竞争格局,竞争格局少有无风险套利空间。对于创新来说,勇气比智慧更重要,拿出勇气设定新目标,选用新方法,投入新资源,最终承担全部责任。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试错的勇气正在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很多创新型企业领导力比管理能力更重要的原因。创新和勇气再进一步延伸就是授权,如果我们的团队是由一群正直、懂行、靠谱的人组成,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成就。

携手时间、沉淀人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难的能成事(有业绩)、经过事(可信赖)、能坚持(一以贯之)。所谓能成事,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要落袋为安。团队需要胜利来喂养,信心需要成绩来塑造,领导者必须尽心竭力,不择手段去追求胜利,用领导力来支持胜利,用胜利反哺领导力才是王道。其次是经过事,牺牲不是嘴里说说,而是真正面对金钱面对机会,能够牺牲短期利益来折服人。面对1000万的时候你没坑我,这一辈子少于1000万的事我都可以无条件信任你,这种人品背书的效率远远超过所谓的高效沟通。最后是能坚持,如果没机会成大事、经大事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于小事得道,回复重要客户的邮件逐字逐句的推敲,对下属的承诺,记在电脑里最醒目的位置上。天长日久,人心自现。坚守信念、积累成绩、分享利益,我们会携手时间,一起见证世界第八奇迹“复利”的力量。

领导力的类型

安全领导力

杜学胜等人对企业安全领导力研究进行了总结。根据一般的领导概念,引申得到安全领导的概念,即安全领导(safety leadership)是某个人指引和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在完成组织任务时,实现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来讲,安全领导和安全管理是互为补充、不可缺少的。安全管理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和运行,而安全领导则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吴聪智认为安全领导力有3个组成要素,即安全指导、安全关心和安全控制,安全指导和安全关怀属于变革型领导力范畴,而安全控制则表现为交易型领导力的特征。安全指导是指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安全关怀是指领导者对下属的尊重和信任,而安全控制是指领导者制定安全规则、纠正违章行为以及注重安全绩效。

0’Dea和Flin认为安全领导有4个重要议题:1)能见度:领导者出现在工作场所及领导典范的可见程度,包括工作任务的参与,贯彻执行规则及公司安全政策,以及扮演安全角色楷模。2)关系:通过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员工的心声,采纳他们的建议,发展开放、坦诚及信赖的关系,随时保持门户开放的政策。3)员工参与:员工参与到安全计划和决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主权和责任。4)主动管理:包括在安全事务方面采取行动,对意外事故采取适当的后续行动,获得员工及下属的支持,建议有效的对策及奖励系统,以及为事故报告建立开放的气氛。

无形领导力

在西方,“无形领导”一般包含共同的驱动目标、个体成员对目标的崇高信仰和感情投人、汇聚集体力量的人力资源、超越个人利益的意愿等方面的含义。贺善侃从领导力的构成、本质和实施途径出发,在拓展“无形领导”含义的基础上,从“无形领导力”这一角度对领导力作出一些新的阐释。贺善侃认为无形领导力作为一种文化力,构成领导力的灵魂,决定着决策力和执行力;作为一种影响力,体现领导力的实质;作为一种领导魅力,实施领导力的有效通道。

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力

变革型领导力具有强适应性,高可塑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它能够使团队及企业在快速变化、具有高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更高效地生存与发展。虽然变革型一交易型领导力的研究已经开展了20多年。但在概念,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有待发展的窄间。杨凯,马剑虹对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力研究进行了归纳与评价。首先,杨凯,马剑虹对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概念及定义进行了阐述,杨凯,马剑虹认为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并不属于领导行为理论,因为变革型领导力中最核心的一项―魅力领导,是很难用行为来描述的,很难通过培训来进行显著改善。变革型一交易型领导力是一种对于领导力的有效分类,它通过对领导的风格,上下级问的互动模式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它其实包括了以上三种理论的全部,与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或权变理论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杨凯,马剑虹从研究思路的角度总结以往领域的研究,认为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研究可分为四类: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有效性比较,“输入―过程―输出”范式研究,领导―员工―任务情景匹配研究,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预测因子研究。

变革型领导力的组成结构由Bass等人大量的定性分析(访谈)和定量分析(因素分析)而得出并制成“多因素领导力问卷”(MLQ)。它包含了变革型领导力和交易型领导力各个维度的评定项目。其中变革型领导力包含了以下4个维度,即模范影响、鼓舞动机、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力与团队绩效呈显著正相关(Howell 1993,Schaubroeck 2007,Dvir 2002),交易型领导力同样也被证明能够积极预测团队绩效(Kahai 2003L9』,Sosik 1997),甚至在一些苛刻的任务情景下也有相关研究证明了这些结果。

同时杨凯,马剑虹通过研究得出变革型领导力与交易型领导力都能够积极地预测团队任务绩效,消极领导力与任务绩效呈负相关,虽然并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但研究结果的方向都支持了实验假设。

愿景型领导力

Bemais和Nanus总结出变革型组织中领导者常用的四种策略,与Bass的理论相比较,该理论的重点不在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关怀与支持,而强调领导者本身如何在了解员工的前提下建立组织共同奋斗的愿景。因此被命名为愿景型领导理论。该理论阐释了愿景型领导者的有效行为和重要特质,还用大量篇幅描述他们所担当的“组织设计师”角色,指出领导者行为不仅旨在激发追随者动机。还出于构建组织文化目的。

篇3: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

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十六大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央企领导人员管理工作, 制定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规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以来, 按照中央要求和现实需要, 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各企业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定《管理规定》, 及时将这些做法和经验上升为规章制度, 对于推进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提高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水平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也将对各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管理规定》是经过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的。

在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各地各有关单位和各中央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实践中, 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没有充分体现企业特点, 干部考评与业绩考核“双轨运行”, 考核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 要“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因此, 出台《考评办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引导企业注重提升“软实力”

制定《管理规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中央企业实际出发, 着眼于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 以完善领导体制、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 规范程序, 明确要求, 建立制度,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保证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研究起草《管理规定》过程中, 我们按照“反映现实、大胆创新、留有余地、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 力求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管理规定》始终贯穿了这一原则。同时, 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 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把组织选拔与竞争选聘结合起来, 使《管理规定》符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管理规定》注重把近年来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 加以归纳、总结和完善, 同时注重吸收借鉴党政干部管理工作的有益经验, 以及国外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好的做法, 积极探索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三是坚持可操作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主要环节从内容、程序到方式方法, 都尽可能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 对尚处于探索中的一些做法, 从原则上提出要求, 为今后的实践和改革留有空间。

在制定《考评办法》过程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树立导向、改革创新、体现特点、简便易行”的总体思路, 强调以业绩为基础, 全面考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能力素质、履职行为和履职结果, 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班子团结、企业党建、科学管理等“软实力”提升, 与现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互为补充, 形成了综合考评与培养使用挂钩、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考评方式上形成了多维度、全方位、开放式考评, 实现了考评制度的创新突破。

提出公开招聘、任期制等新举措

《管理规定》分为9章共66条。第一章总则, 主要明确了制定文件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二章资格条件, 规定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的基本条件和资格;第三章职数和任期, 主要对中央企业董事会、经理班子、党委 (党组) 班子的职数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等作出了规定;第四章到第八章, 主要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职业发展、退出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作出规定;第九章附则, 明确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以及《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和实施时间等。

《考评办法》分为5章共35条。第一章总则, 主要明确了制定办法的目的、原则、主要方法, 并对考评对象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综合考核评价内容, 对考评内容、指标和要点作了具体说明;第三章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确定了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方式和具体程序;第四章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及运用, 提出了考评结果的确定方法、标准和奖惩措施;第五章附则, 主要明确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以及《办法》的解释权和实施时间等。

这两个文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规定》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融入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格条件、考核评价、问责之中。《考评办法》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科学发展内容作为考核要点及标准, 增加了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考核指标或要点, 引导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管理规定》积极吸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改革的新成果, 提出了公开招聘、任期制、任期考核、多维度测评等多项新举措。《考评办法》借鉴国际通用的企业考评方法, 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 形成了多维度的立体评价, 探索建立了综合考核评价的量化评分体系, 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评有机结合。三是体现了中央企业特点。《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原则、资格条件、职数、任期、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职业发展、退出等方面都赋予了有别于党政干部管理的鲜明企业特点。《考评办法》突出业绩导向, 在考评内容中赋予业绩50%的权重, 将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和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直接运用到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评中。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一是进一步扩大职工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管理规定》要求, 在本企业内部选拔领导人员应当经过民主推荐, 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民主推荐情况, 实行差额考察制度、任前公示制度、职工代表对领导人员的民主评议制度, 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要接受职工民主监督。《考评办法》强调, 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规定职代会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并赋予较高的权重;未成立职代会的, 参加企业内部民主测评的职工代表比例不小于10%。二是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 把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方式。去年, 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总经理, 实现了中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突破。《管理规定》明确提出, 对经理班子成员的选拔应逐步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力度。三是全方位开展民主测评, 在更大范围听取群众意见。《考评办法》借鉴国际通用的企业考评方法, 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 建立了由企业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职工代表、上级管理部门、监事会共同参与的多维度测评, 并结合个别谈话、听取意见、调查核实、综合分析等方法, 综合运用多维度测评、个别谈话、调查核实、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真正实现负责人“能上能下”

目前在一些企业, 确实存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上来后, 除了到达退休年龄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等情况, 才能“下”来, 否则, 即使工作平庸, 业绩平平也不会“下”来。为解决这个问题, 《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作了如下规定:一是实行任期制。《管理规定》对董事、总经理、党委的任期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将考核评价与任免、奖惩挂钩。三是健全退出机制。《管理规定》提出, 完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免职 (解聘) 、辞职、退休制度, 并规定了免职 (解聘) 的五种情形和应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的三种情形, 明确了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四种辞职形式。同时规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达到任职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企业领导职务的, 其在下属企业所兼任的其他职务也应当一并免除”。上述规定有助于建立企业领导人员的正常退出机制, 真正实现领导人员的“能上能下”。

职务消费接受职工监督

中央高度重视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管理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 目前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已经形成了以业绩考核为基础, 薪酬水平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薪酬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 《管理规定》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严格执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二是明确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方案审核、批复的程序。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 不得在兼职单位领取薪酬、奖金等任何报酬。三是按照依法合规、从严从俭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建立健全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通讯、业务招待、差旅、考察培训等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消费项目, 应当明确标准, 制订预算方案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核、批复后实施, 年终将情况报国务院国资委, 并接受职工民主监督。

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篇4: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关键词:中层领导人员;培训;锁定;绩效改善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44-02

对于培训的价值,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逻辑:培训可以改变人的态度、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达成改变行为,最后实现绩效提升的目的。然而,在过去十几年的培训尤其是管理培训中,大家却很少把培训直接与绩效挂钩。原因很简单,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还有环境(软环境: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硬环境:工作条件、流程、组织方法等)、机会、激励(自我激励与客观激励)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很难把某一块绩效的提升完全归因于培训的作用。这就使得培训与绩效改善之间变成了一种隐性的关系,其因果作用很难说清楚。而我们对培训目标的描述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很少触及绩效。“培训绩效化”成了培训界的追求,一个难题。

然而,我们公司企业的中层领导培训做到今天,大家的思想境界、态度、知识、技能都提高了很多,企业及个人的发展使培训需求变得更追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到了必须关注并解决培训绩效化问题的时候了。因此,2011年在公司中层培训中,我们大胆创新培训方式,采用了“个人绩效改善的行动式学习”,将培训锁定在“管理者的思路创新与绩效改善上”。现将我们的实践与思考总结一二,与大家分享。

一、在我国,培训绩效化及行动式学习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培训绩效化就是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促成绩效改善,并用绩效改善的程度来评估培训效果。

在2011年《培训》杂志上,北京智学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徐中先生发表过一篇文章《中国企业培训迈入2.0时代》。文中谈到,中国企业培训的1.0时代可以从1990年算起,是大众化的普及阶段,从2011年以后的10年,中国企业培训将迈入“2.0时代”,并用表格对这两个时代的差距做了比较。见下表。

文中讲到,总体而言,“2.0时代”企业培训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量身定制、绩效化设计实施、多元化手段并行、综合性素质提升。

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及对培训的研究,对于徐中先生的上述观点我们是基本认同的。

另一方面,这两年,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培训及企业界人士参加ASTD(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简称ASTD,是全球最大的培训与发展行业的专业协会,是培训行业的领导者)年会,国际培训与发展的最新理念、趋势、业界最佳实践,以及世界一流的培训供应商的最新产品迅速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培训将产生迅速而巨大的影响。

主要差别1.0时代企业培训模式2.0时代企业培训模式

关注目标

资源需求

资源分配

负责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培训师资

培训评估投入,如:培训课时、培

训内容、培训人数、培训经费、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等。

主要是经费、时间和师资

比较分散,面面聚到,缺

乏长远系统规划和衔接

人力资源部门(或者培训

中心)负责

重点是专业知识

求助于外,借助外部力量

集中授课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外聘为主

现场评估打分为主产出,如:学员的态度、行为、能

力和业绩改善多少,各级领导者的领导力开发,组织执行力提升多少,是否培养出了我们需要的领导人才和技术人才

主要是CEO的人才战略规划、各级领

导以身作则、企业的培训机制建设

重点放在决定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

关键人员和领域,每年相互衔接和支持

人力资源部门和员工所在部门分工

合作,后者重点负责在岗培训

重点是岗位胜任能力,职业素养和企

业文化,提升综合素质

内外结合,量身设计,培训实施、教

练辅导和行动学习相结合;以学员为中心

内外结合,各施其长,优势互补,相

得益彰

3-4级评估,包括现场、岗位和领导

评估

那么,美国企业培训行业八化的特点就给了我们一个趋势性的提示。这八化是:培训行业的规模化,培训部门的战略化,培训公司的专业化,培训师资的职业化,培训课程的精细化,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培训评估的绩效化。其中,培训评估的绩效化体现在企业有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培训的投入产出(ROI),它强调的是培训的产出不仅仅体现在个人态度、知识、能力和行为的改变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组织战略转型、文化再造等系统层面,增强组织的系统运行效率和产出——组织绩效上。

Fort Hill创始人Calhoun Wick曾在“突破学习的六大原则(The Six Disciplines of Breakthrough Leaning)”中感慨到:我们不应该再来设计3天、1周、甚至3周的项目,每个项目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因为学习的终点不是学习事件的结束,而是能否实现绩效改进与业务结果——这也是学习部门、领导者、特别是投资者对学习感兴趣的根本(甚至唯一)原因。

因此,无论从美国高度发达的企业培训方式的引领,还是从我国自身企业培训发展的需要,培训的绩效化都是一种趋势。

而实现培训绩效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行动式学习。由《培训》杂志社和北京百年基业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2011年中国企业行动学习调查报告》显示,在此次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6%的单位或组织应用过行动式学习,有64%从未应用过行动式学习;而在未应用过的单位或组织中,有65%正在引入或计划在1-2年内引进行动式学习;在“你认为最有效的管理人才发展方式是什么”的问题调查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行动学习(55%)、导师制(34%)、挑战性任务(31%)、轮岗(30%)、课堂培训(26%),行动式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人才发展方式。另外,有7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行动式学习会成为中国企业主流的管理人才发展方式。

因此,可以断定在最近几年内,培训绩效化和行动式学习将成为企业培训的主流。

二、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一)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创新培训思路。

在今年的中层培训实施前,公司中层已经过了9年、近三轮的培训。如果对照前面的表格来看,我们的培训在许多方面其实已进入“2.0时代”:公司领导重视、培训规划引领、围绕岗位能力要求、致力于态度、知识、能力的提升、量身定制、多种培训方式结合、内外结合等。但有三个方面是需要改变的:以学员为中心不够,外聘教师为主,现场评估打分为主。

近三轮的培训学习了几十个专题的课程,涉及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思想品德与作风建设、工商管理基本知识、通用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领导科学与艺术。因此,这批学员有相当好的素质和知识基础,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只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在一些方面还需提升。这是基础。

培训需求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组织层面上。公司的发展使得效益问题变成了核心,要求紧密围绕公司“全力打好效益翻身仗”的核心任务做好今年的培训,帮助解决中层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员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务实,大家更关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绩效。整合这些信息,我们发现培训的需求聚焦在:围绕“挖潜增效”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找到与先进企业的差距、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绩效和创造效益上了。

根据这样的培训基础和需求的变化,我们决定改变原来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思路。实际上非常适合采用行动式学习,但因时间及各方面认识的制约,完全意义的、以解决组织问题为目标的行动式学习实施受限,因此决定做些调整和改变,做个人工作改进的行动式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将培训目标及价值锁定在管理者的工作改进和绩效提升上面,通过改进、提高个人的工作绩效来实现组织效益的提升。

(二)三项措施并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锁定绩效改善。

第一、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做专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我们改变了以往以全面视角、消除基本盲区为目的的综合培训,选择了专题深入。以组织和学员最关注的“管理者的思路创新与绩效改善”为主题,深入学习和讨论,促进解决一系列相关的现实问题,并设定了四个细分目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拓展工作创新思路;分析诊断实际问题;改进个人及组织绩效。

第二、围绕公司“全力打好效益翻身仗”的核心任务及培训主题,设计培训内容,使培训直接链接公司新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和领导授课,为的是培养学员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和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坚韧不拔、直达目标的工作作风。战略执行、管理创新、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何做称职 快乐 高效的中层管理者、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课程是为解决管理中的执行力问题、创新力问题、向管理要效益等问题而设置的,台塑管理模式、学员论坛等更是直接针对学习管理经验、提升管理绩效、降本增效而设置。

第三,采用“个人工作改进的行动式学习”,将培训的宗旨及价值锁定在管理者的绩效改善上面。

将培训向前向后延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培训前一周的经验及问题梳理:每人写一份凝聚其领导经验和智慧的管理经验材料(要求有案例、有提炼),用于学员论坛或专题交流,并剖析自己的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经验材料中有很好的案例,可供大家相互学习;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和后面的行动改进计划相对应。第二阶段,集中培训两周:围绕主题上课,我们通过现场教学、学员论坛、专题研讨、请实战派的老师讲课等方式强化实际效果,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和问题解决,以及理论与方法的落地。第三阶段,培训后一周:制定个人工作改进计划并实施。改进计划中包括问题、目标、措施、完成计划的时间等,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集中培训后举行结业典礼,三个学员代表向公司领导做“工作思路创新及行动改进计划”专题汇报。

项目组还要进行跟踪。为的是通过这种模式,促使学习转化为行为,并通过改进和提高个人的工作绩效来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

(三)特别收获。

1.编写了中层领导人员第一本案例集。项目组将“经验材料”集结成册,形成“2011年天津石化中层副职领导人员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案例集”,将印发给每个学员作为交流学习、提高的宝贵资料。其中包括许多好的案例,如石主任的“工作的系统思考与推动”,赵经理的“岗位责任落实之管见”,张部长的“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思考”,郭部长的“持续做好生产优化,提升公司效益”,杨经理的“提升热电经济技术指标 争创集团公司一流电厂”……等等。

2.在学员论坛上,9位学员代表做主题发言,分享了他们在“工作的系统思考与推动”及“优化生产,创新管理,降本增效”方面的故事和经验教训,使大家得以吸纳身边的智慧与经验,相互切磋和提高。在问题诊断与改进建议的讨论上,在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启发下,学员们围绕公司经营与生产实际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展开了热烈讨论,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地进行分析,集思广益,问题诊断 16项,涵盖了产品结构、生产工艺优化、企业管理、环境保护、电力运行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3.最后的行动改进计划定得详细、具体、可操作、可评价,而且内容多样——关于心态和行为改变的,关于半年工作方案的,关于工作创新的,都有。如张宗江部长定了三项行动计划:第一,加强学习,提高复杂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创新管理,抓好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抓好材料供应工作;第三,不畏困难,培养积极的工作心态,并对措施、预期效果和完成时间等都做了详实具体的计划。张森林部长“关于改进工作方法”的行动计划也很到位……这些计划的实施和落实一定会带来绩效的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及时跟踪这些计划的实施和落实,促成结果的达成。

三、企业中层领导人员培训锁定绩效改善要注意抓好七个环节

从这次探索中我们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要确保效果必须抓好下面七个环节。

1.找准主题,确定致力于“绩效改善“的培训目标。

2.培训模式要做相应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要求;加强控制,注意各环节间的关系和衔接,要有效配合起来。

3.要调动好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4.内容选择要恰当,师资的选择要慎重,否则影响效果。

5.与组织部门密切配合,依靠组织部门(及学员的上级)创造环境、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以确保计划的实施。

6.一定按照学员的计划做好跟踪评估。

7.保证足够的时间,这种方式需要多花许多时间和精力。

篇5:危机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弹性领导力

先见之明。这种特点意味着可以积极观测能够创造机遇和风险的主要宏观趋势和事件。高管层要积极分享对于最重要的趋势的看法;然后定义能够推动或是需要行动的“触发事件”;其次,对于各个触发事件,准备一套潜在的战略方案手册来化解风险或是充分利用新机遇。企业和社会间不断提升的紧密性使得企业的视角必须超越所在行业,甚至跳出业界,把握关键趋势。

快速敏捷。公司必须培养意愿、预备能力和能快速地应付或预测破坏性事件的能力。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可以根据具体触发事件采取有条件的行动,从而确保快速地响应。

灵活机动。确保公司拥有持久力、人力和财力来应对意想不到的变化――或是利用超出预期的机遇。无论企业多么有远见或是多么地敏捷,还将会有一些事件,无论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让企业措手不及。企业要有灵活性化解或是抵御这些意外的能力,这是战略弹性的关键要素。

企业家精神。在稳定时期,企业通过优化现有业务模式、扩大规模来实现繁荣,

在动荡的时代,他们通过挖掘、设计和规模化新业务模式来发展。这种创新所需的具体能力和流程,与稳定时期产品开发所需的能力截然不同。这些创新也需要有充足的战略准备――包括加大创新的意愿,从而培养一系列能力和业务模式组合来为未来市场提前提供“适应能力”。

多元化。公司在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时的创造力取决于公司本身的多元化――这些由其员工和文化的多元化来确定。公司培养和维持多元化的程度,甚至在经济衰退期间,是保持未来灵活性的关键要素。

改变竞争环境的能力。充满弹性的公司通过改变规则、标准甚至是行业结构来应对动荡和不确定性。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建立、发展弹性的最大挑战不在分析,而是在于组织。对许多企业来说,成为一家有弹性的企业将需要大刀阔斧的变革文化、大力发展技能和领导力。而本次经济寒冬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恰恰将是变革的催化剂,因为大多数员工现在真切地体会到非常时期“业务无法一切照常”。

篇6: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领导力。

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一种观点认为,领导和管理两个概念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两个概念可以替换使用。这样的观点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种观点认为,领导是引领方向的活动,是比管理更大的范畴,而管理是其中的特定内容。与此观点相反的是孔茨和韦里克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管理才是更大的范畴,而领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或功能。迄今,孔茨等人的观点在学界的支持者最多,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科特的观点,比孔茨又进了一步,他不是局限于领导和管理谁包容谁的争论,而是着眼于二者的差别。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科特完成了对于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再认识,并且对这两个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领导与管理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日趋复杂、变化无常的商业环境中,两者都是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既擅长领导,又善于管理。一些人有能力成为出色的管理者,但是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另一些人具备巨大的领导潜力,却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聪明的企业对这两种人都很器重,并努力让他们都成为团队的一部分。

一旦公司弄明白领导与管理之间的根本区别,就能够开始培养自己的高层经理,使他们既善于领导又善于管理。那么,领导与管理究竟有何不同呢?

简单地说,管理与处理复杂情况有关。管理的实践和程序主要是对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大型组织的出现所做出的一个反应。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复杂的企业可能会杂乱无章,面临生存危机。良好的管理给诸如产品的质量和赢利能力等关键指标带来一定的秩序和连贯性。

相比之下,领导与应对变革有关。近年来领导变得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就是现在的商业世界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变化无常。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对市场放松管制、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石油卡特尔缺乏稳定性、垃圾债券的冲击,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变化的最终结果是,延续昨天的做法或者仅仅改进5%,已不再能保证获得成功。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有效地进行竞争,进行重大变革就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更多的变革总是需要更多的领导力。

以军事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在和平时期,一支军队一般只要上下各个等级的行政与管理都很完善,辅以集中在最高层的领导力,常常就能生存得很好。然而在战时,一支军队在每个等级都需要很强的领导力。至今还没有人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军队去打仗,军队打仗要靠领导。

处理复杂情况和应对变革这两种不同职能,形成了和领导行为的特征。两个行为体系都涉及:决定需要做什么,建立完成一项计划所需要的员工与关系网络,并努力确保这些员工各尽其职。但是,对于完成这三项任务,两者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强调管理,而忽视领导,通常会导致以下情况:首先,着眼点是短期成效,强调短期范围,为了保证短期效益而规避风险,注重细节的管理,忽视长期战略的制定,尤其是有风险的长期战略;其次,按照工作要求选择适合的工作人员,强调专业分工,强调严格管理,而对于组织的整体性很少关注,不注重各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和联合;最后,过分强调控制和可掌控性,忽视适当的授权、激励等手段。

相反,强调领导而忽略管理,造成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首先,容易产生仅仅强调长期愿景目标的制定,而不在意计划、预算等短期目标的设定,使组织工作缺乏实际可操作的安排;其次,组织的指导团队容易轻视控制手段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从而造成问题堆积,进

而阻碍组织发展;另外,有统一的组织文化,但是不注重专业分工,也不在意规则的制定、控制手段的实施。

进行很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了解,无论是过多强调管理还是过于重视领导,都会引起组织内部的混乱,给组织发展带来阻碍。管理和领导,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只存在二者的有机结合问题。实践中重要的是让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组织的发展变革。一个好的管理者同样也可以成为好的领导者,双重的角色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实现,并且不会引起混乱。而大多数企业中重视管理和忽略领导的情况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变的。当代企业的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领导则相对处于薄弱状态。企业缺少的是富有雄心的领导人,而不缺遵守规制的经理人。

如何提高领导力的:

一、必须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提高对上级检察机关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是一个基层院的领导者战略头脑的高层次,它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决策方面和工作好坏的政策界限等。所以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在把握上级决策的基础上,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制定本单位检察工作的突破口,这是一把手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基层领导者必须练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基层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单位的经验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做到善于移植,形成自身特色。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独立思考,独立运筹,看准的问题及时决策,对以往,或者是前任领导的决策,发现与现实有偏差时要及时修正,防止失策造成损失。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检察工作瞬息万变。决策的特点是:随机因素比较多,变化快,决策的层次化空前复杂,这就要求决策人必须有创新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接触新事物,涉足新领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检察工作如何和世界接轨,将面临许多预测不到的新问题,有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决策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综合性,基层检察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宽,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养成综合性、多向性,思维的习惯,开阔思维视野学会从客观上把握全局,分析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防止漏洞。又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静态思维和动向思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结合起来,把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比较,把局部和全局共性和个性等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思维;把另散的思维成果,加工成为揭示事物本质,简明扼要的结论,提高综合思维、全面思考问题和在复杂工作中的决策能力。

练好基本功要集思广益,注重调查,精通业务,提高对本单位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准确的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发展趋势,全体干警的承受能力,紧紧抓住关系本单位工作进度的关键问题进行设计,要严格按决策程序,依靠集体智慧。

二、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能力。

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班子之所以对正确的意见集中不了,对本级分歧意见统一不了,错误认识纠正不了;并非都是领导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领导者在领导层和干警心目中的威望不高,这种因不信其人而否其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领导者在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决策能力有很大影响。

1.做表帅给人以敬佩感。一项决策做出以后,总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谅解,总要有许多人去执行,让全体干警对所作出决策持积极态度,是决策成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领导者要以其言正身,说的做的都要为部属作表帅,时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如果在处理一个人、一件事上不谨慎就可能在领导和群众面前丧失威信,没有威信,谈何决策能力,提高决策能力必须使群众对领导者有敬佩感,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落实决策才能有可靠的基础保证。

2.积极进取增长才干给人以信赖感。一般情况下,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与自身的学识才干成正比。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给基层领导者提出一个如何改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的问题。要经常想到自己知识水平与职务需要还有差距,以激发自己求知若渴之感,还要想到机关和广大干警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做到“水涨船高”就有被“群众知识之水”淹没的危险,正确的决策首先需要领导者的知识化,只有领导知识功底雄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决策能力。

3.作风民主严以律己给人以舒畅感。事实说明一个唯我高明,独断专行,文过饰非,妨贤忌能的领导者,是不可能正确发挥集体领导决策作用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基层领导得必须讲信任,始终不喻的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凡属重大决策都是考验领导班子集体智能的一场“团结赛”。每个领导成员对决策问题的智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都可能给正确决策丢失分数。所以在决策论证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不搞个人说了算,只有这样决策才能体现群体意志,才能有号召力。严以律己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敢于推功揽过。在荣誉面前要做到不伸手,在失误面前要主动承担责任。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思想放的开,互相信任,心情舒畅的领导整体,为正确决策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三、必须有工作上的创新能力。

决策是以改变现状为前提的,它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提高基层领导的创新能力是与提高决策能力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问题,应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1.要弄清求实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把创新建立在讲科学、求实效的基础上。由于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在对求实与创新的理解上,往往有片面性、简单化的倾向;讲求实,往往因循守旧,不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措施;讲创新,有时注重在形式上做文章,不重实效。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弄清二者的辩证关系;求实意在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工作效率和实效;创新就是发展。在务实的基础上摸清规律,用新思想,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各执一端,不坚持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用创新的精神去务实,就失去了各自的生命力。

2.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广大群众中吸取营养。投身于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提高领导者决策能力的源泉,决策者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通过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观点接近正确决策。调查研究是决策准备阶段的基础工作,调查研究的功夫不下如何,从根本上制约着决策的精度和质量。基层领导者必须坚持把决策的重心放在深人群众和调查研究上。

篇7: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高领导力

摘要: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都缺乏有效而合理的执行能力,这是大多数企业管理中的弊病,使得企业的发展因为管理上的缺陷而不能很好的达到目标。本文分析了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欠缺的原因,并着重阐述了如何有效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关键词:中层管理;企业;原因;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中层管理干部是企业人才的中坚力量,而企业经营与发展状况的好坏与这些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领导才能息息相关。中层人员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是高层管理实现控制的纽带,也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一个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不在于高级管理者,而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沟通、愿拼搏、踏踏实实、公道正派、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的中层管理者。组织的总目标是靠众多的亚目标协调运行实现的。这就要求各个系统,亚组织的领导者既要有全局和系统的眼光,又要在这种通盘考虑的前提下,保持自己本部门的良性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层管理人员执行能力的发挥对企业经营活动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和贡献,组建一支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队伍,等于为企业树立起了坚实的中流砥柱。因此,发挥中层管理者的效能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在企业中,领导的想法往往只能代表自己,因此通常和员工所想的不太一致,两者的出发点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执行力缺失,使管理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是由最先的一间零售铺面逐渐发展为国家连锁店,并由大到强,通过卓越的管理团队和优质的服务逐渐拉大和竞争对手的差距。而一些执行力较差的企业大多通常会存在这样的“通病”,那就是不少管理者乐于做决定、布置任务,并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出计划,可在执行计划和落实实际行动的环节上却打了折扣,令计划和战略只是一纸空文,落不到实处。

导致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方面存在问题。在一个企业中,层级制的管理体制决定了企业信息传递使沿着层级逐级传递的形式。而信息在多级传递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到达终端时就会产生失真现象,特别是层次设置较多的大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所经过的环节越多,失真的程度就越严重。比如说高层管理部门需

要中层管理部门向下级传达他们的决策信息,这个信息传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信息进行解码再传递的过程。因而,倘若中层管理者对上级需要传达的信息领会有偏差,继而接下来的信息传递就会有很多出入。二是设计出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方案计划的设立没有根据现实来制定,因而缺乏可操作性。另外,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对意外情况缺乏准备和设想,导致执行过程中必须反复请示,由此延缓了落实的进度。三是企业内部责任分工不明确。这个问题在于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界面不清晰,每个管理者所负责的责任不明确和具体,以致企业高层的意图在中下层传递和贯彻时,相互推诿,找不到能落实的负责者。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许多大中型企业中,但是因其根子较深,涉及到部门冲突乃至利益划分等问题,也不容易被公开提出来。四是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作风涣散,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工作好坏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缺乏相应的奖惩作激励,由此使得执行文化得不到建立、稳固和弘扬。

二、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一)中层管理者要认识自己。有效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的前提是中层管理者要对自己产生足够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着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古希腊的哲学家把认识自己看成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即如何征服自己,战胜自己,挑战自己。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最基本的认知前提是要知道如何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勇敢的挑战自己的弱点,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的优点呈现在别人的面前。

(二)增强危机意识。在变化迅速、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时刻留意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奋进。举一个例子,我国名著水浒传中的武松在景阳岗显神威打死老虎之后,名震天下。十年后,景阳岗虎患再生,受乡人邀请,武松再度欣然出山。喝了三碗白酒之后,踌躇满志地上山了。那么这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有两种可能。一是武松在第一次打虎之后,仔细分析了老虎攻击的特点,勤奋练习,发明了一套打虎拳,结果三下五除二再次为民除害。二是武松成了打虎英雄之后,趾高气扬,把偶然的成功当作必然的成功,不思进取,结果在第二次打虎时丧失危机意识,掉以轻心,落入虎口。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企业要想长时间立足于市场而不被各方竞争打垮,就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地采取各项警觉措施开发新的策略促进企业的发展。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时刻存在危机感,才会不断的刺激促进企业人员不断的努力,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多有数量有质量的工作成果。

(三)提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关系,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没有强大有效的执行力。学习力是打造执行力的根本,提高执行力就要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学习力。在更新观念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不思进取,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不会完成。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问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学习能力不同导致思想观念认识不同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天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成功企业认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企业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

(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当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呼吁打造细节竞争力。只有掌控细节、执行细节、贯彻细节,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强大的竞争力来自于细微之处的竞争,企业的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都应该牢记:细节竞争力决定企业的成长。二是诚实做人。我们常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一个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联系到一些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格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更需要我们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企业的每一项决策。紧紧围绕单位安全生产经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人,正确履行各项工作。要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三是敬业精神。自动自发,全力以赴,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要能够站在老板利益的角度思考战略问题,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应有强烈的主动意识,能够做到“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此外,管理者还应该引导下属员工做到“自动自发,全力以赴”。管理者应当懂得适当的授权,而不应总是指手画脚,否则就会使员工丧失主动性,使“自动自发”更无从谈起。

(五)提高八项能力

1.领悟能力。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么做,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2.计划能力。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一一分配部属来承担,自己看头看尾即可。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上。在计划的实施及检讨时,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

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3.指挥能力。无论计划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仍然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了使部属有共同的方向可以执行制定的计划,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指挥部属,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4.控制能力。控制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谈到控制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就是让部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5.协调能力。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主管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部客户、关系单位、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要清楚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共赢。

6.授权能力。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为高级经理人不能像业务员那样事事亲历亲为,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给自己机会,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孤家寡人是成就不了事业的。部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延伸自己智力和能力的载体,要赋予下属责、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要清楚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自己一个脑袋琢磨事,这样下属得到了激励,你自己又可以放开手脚做重要的事,何乐而不为。切记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7.判断能力。判断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非常重要,企业经营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要清楚这样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后变成良机。

8.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里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它要求大家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认真想一想,有没有创新的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篇8: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观念创新

科研单位档案是各项科研活动的直接记录, 是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随着现代化信息的进步, 档案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从档案的载体形式看, 除了传统纸质档案外, 还出现了磁盘、光盘和胶片等载体;从档案的记录形式来看, 除了手写外, 还有电脑打印、摄影、录像、复印等, 加上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它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的相关的标准来进行。从收集原始材料, 分类整理到整理归档, 其工序繁杂,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 都有可能给今后的查阅利用留下陷患, 影响到档案材料的客观公正的有效利用, 要想较为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现代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因此, 就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本人认为要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转变观念, 不断创新, 丰富知识

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 特别是在机构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 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 工作量的增加, 档案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过去, 一些档案工作者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档案工作技术含量低, 在单位中不受重视, 工作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 仅处于你移交我接收、你不交我不管, 有工就做、没事看报的状态, 许多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 没有及时整理归档, 更谈不上利用;有些部门负责人甚至为了自己工作上的方便, 文件资料不按规定及时移交、归档甚至将档案据为己有, 给档案的保存、查找和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今档案管理已不仅是单位管理程式中的一个部分, 而且在科研等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 必须对自己的工作重新认识, 彻底改变工作被动、消极的状态, 以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的工作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并对那些轻视档案工作的人、对阻碍档案工作开展的现象要作耐心的宣传说服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日趋完善, 达到最优化, 这要靠掌握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档案专业人员来实现。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 不能满足于现状, 在务实的基础上促进创新, 努力使档案管理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 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比如档案的分类整理, 那是以档案的内容形式特征为依据的, 如果看不懂档案的内容就无法准确分类组卷;档案保管价值的鉴定说到底它所记述的科学技术知识价值, 只有掌握相关门类的科学技术知识才有可能开展档案的鉴定工作。应正视自己的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主动、及时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学知识。

二、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这种工作作风, 要求我们整理档案的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的咨询等各个环节都要准确无误。如果稍一粗心, 就会给其他档案管理环节的人员和利用者带来许多困难, 甚至造成一时难以查找或大范围的返工。又如果把永久保存的档案内容装在短期的案卷中, 一经销毁, 将会给科研造成很大的损失。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甘于孤寂、乐于奉献的精, 尽管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 干不出业绩的琐碎事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更新服务观念, 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走向现代化档案管理转变, 从封闭式走向逐步开放, 从单纯保管、一般性的借阅转为范围更广、意义更大的综合利用。在服务态度上, 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及时;在服务语言上, 做到文雅和气, 谦逊礼貌;在服务方式上, 变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为送档上门的主动服务, 变单一服务方式为多形式服务方式, 使利用者满意。因此, 自己必须坚定信念, 更加酷爱自己的岗位, 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把本职工作做好,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探索管理新思路, 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要做到档案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 它必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档案工作者在收集、整理、鉴定、提供利用等过程是通过文字及语言与人沟通进行的, 要使别人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就要有相当文史知识、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及一定写作水平。然而目前许多单位文档人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专业素质低, 缺乏对现代化管理科学和计算机功能的高层次认识, 大多数单位还存在档案人员兼职或身兼数职的情况, 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结构产生了严重的不合理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管理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档案要保持其在信息领域的优势, 就必须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及模式进行改革。因此,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掌握档案网络化的新知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信息情报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 掌握网络技术的新知识, 具备判断、分析、识别、整序等信息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处理工作。在使用技术手段的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创新的精神, 创造性地把传统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结合, 更好地为科研和社会服务。

上一篇:中学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下一篇:中铁经营开发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