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

2024-04-27

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精选6篇)

篇1: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

《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

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这可能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甚至是很多家长内心最深处的呐喊!

我理解!大部分孩子的学习问题都和学习本身无关!这句话不好理解,不过真的理解了也就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好了。大部分孩子的作业问题都和作业本身无关!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都和注意力本身无关!为什么呢?

我说一个我自己做的比喻:“黄叶子现象”,大家好好体会体会,很多家长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常常会说“黄叶子”。我们把孩子比作成一颗大树,我们都想让孩子“成材”,也就是想让孩子这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可用之才甚至国之栋梁。这种想法每个家长都有,包括我。那怎么才能让一颗小树苗长成苍天大树呢?这其中有几个必要条件:

一、树苗没有问题,请问家长,你的种子有问题吗?如果没有,这一点就不是问题;

二、土壤没问题(营养和水分);

三、环境没问题(光合作用和没有长期的恶劣天气);

四、无意外事件(例如意外病虫害或者糟人砍伐等),如果这四个条件都满足,一颗小树苗随着时间推移(家长的耐心)就能自己长成一颗苍天大树。

怎么来判断树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呢?基本的判断就是看树的外形,尤其是看末端的叶子和枝杈,当你发现有些叶子黄了的时候,你就会警惕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当发现很多叶子开始发黄的时候,你就会确认真的是出了问题,当发现很多叶子发黄开始掉落甚至有些枝条开始干枯的时候,这可能就是大问题了。叶子和枝杈是“相”或者“果”,通过对“相”和“果”的观察我们来分析判断“本质发生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因”是什么?“因”无外乎就是上面四种情况:树苗有没有问题?土壤有没有问题?环境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意外事件?当我们找到原因的时候,对症下药,叶子就会慢慢变绿,枯枝慢慢就开始发芽生长,问题就慢慢地得以解决。那请问“当发现叶子黄的时候,我们想各种办法在黄叶子上做工作,会解决实际问题吗?!”答案是:“没有用!非但没有用,时间一长,可能先黄的叶子掉了,问题更大了,后面很多叶子发黄了,树枝慢慢干枯了,最后树都可能会死去!”

这就像孩子一样,“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上课做小动作”,“总是顶嘴”,“不好好写作业”,“写作业磨蹭、马虎、慢”,“总是不听话”,这些都是“孩子问题的表现形式但不是问题本事或问题的本质”,都是“黄叶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黄叶子来判断究竟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原因对症下药?

大量的“无知家长”根本静不下心来帮助孩子,每天就是盯着“黄叶子”,每天想尽一切办法“把黄叶子变成绿叶子”,只有一种方法能够实现——“在上面刷绿油漆”,所以你看到大量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机构“刷绿油漆”治标不治本,也于事无补,看到的却是“原来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很多叶子开始发黄”,直到青春期,才发现很多问题都错过了治疗时间(有些关键枝叶已经枯死),需要花比小时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修复或治疗,后悔晚矣!

记住我们老祖宗对我们的教诲吧:迷着为果,觉着为因。觉悟的人是明白人,明白人找原因,糊涂人看结果,如果想成为智慧家长,通过孩子的黄叶子这个“果”来悟“因”,在因上做文章,果就会越来越好,而关注“黄叶子”每天都陷入到“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上课做小动作”,“总是顶

嘴”“不好好写作业”这些表面问题上,你可能会从一个“无知的家长”变成“无耻的家长”,为什么?因为关注的“黄叶子”总不变绿,家长开始有情绪,抱怨、指责、批评、恶语相向、更有甚者拳打脚踢。这都是家长无能后“无耻的表现”。

那孩子优秀的“因”是什么呢?

一、种子没问题(孩子内心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其实就是孩子的自信和上进);

二、土壤没问题(孩子的责任和自律);

三、环境没问题(其一是家长是否真的“会爱”孩子,这里说的不是“爱”是“会爱”,也就是正确的“爱”,其二是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夫妻不恩爱家庭没有爱的环境,家庭环境就好像是沙漠,沙漠是长不出苍天大树的,长出来的都是扎人的仙人掌);

四、意外事件(家长具备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比如老师告状、孩子别人欺负、成绩突然下降、早恋、爱玩游戏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家长有智慧);

五、教给孩子方法(在前四个基础上,学习上有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生活上有生活上的规律和方法,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孩子会更加优秀,但是,如果家长前四个条件没有问题,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会完成第五条,优秀的孩子自己都能找到方法。)

这五条就是孩子成才的“因”,家长们要是想深入学习的话,每天学习的文章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如果你说:“老师,太多了,你就告诉我哪一篇最有用”,呵呵,想找方法的家长就会“急”,违反了最最重要的一条“耐心”,教育是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只有家长心慢下来,孩子才会真正的信任你,真正地愿意积极向上!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成长中的家长写的,这是曾经那个打骂孩子,没有耐心,情绪化的家长吗?”这家长让我敬佩和感动,换做我是你,我都不能改变得这么快,这么彻底。希望很多家长能够把下面的文章多读几遍,体会文字后面的爱和尊重。

学习该不该盯?

没错,“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放手还责任。可是,我们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以此带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从三个方面着手才会有效:“爱不爱?会不会?能不能?”,不爱学习的孩子不会学习好,不会学习的孩子不会学习好,能力差的孩子不会学习好,那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呢?那到底该怎么盯孩子学习呢?(这里其中要领有两个,其一,“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要放手还责任,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为什么?作为父母,不是嘴上放下,不是偶尔放下,是心要放下,而且是真正的放下;其二,在家长还责任的基础上,遵循学习规律办事,这个规律就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更爱学习!更会学习!更能学习!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我觉得万事开头都是“关系”要好,渠道打通了才能送水进去。怎么通关系?我个人就只围着“尊重”和“爱”来做的。让儿子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首先我相信我的儿子,在保证儿子安全的情况下,我都放手让他去尝试,我盼着他在尝试的时候出点错,这样就会成长。他问我的所有问题,我一并抛回去,先征求儿子的意见,然后就装傻陪着他一起体验他说的解决方法,尝试失败,我还要鼓励他“没事,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呗!”儿子做的好,我会比他还兴奋,竖起我的大拇指,什么都不说。让儿子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爱:在别人都不认可我儿子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儿子是最棒的,哪里都好。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带着微笑抚摸着他的头,用肯定的语气说:“没事,不怕,妈妈会一直支持你,帮助你。”平时很少对儿子说“我爱你!”但是每次过马路时,我会很自然的把手伸

出去,儿子也是很自然的把他的手放在我手里;路上碰到大狗,我很自然的就转到外边挡着儿子,要咬先咬我。就这样做着,突然我发现,我怎样爱儿子的,儿子就是怎样爱我的。现在儿子是我的靠山,是真的,只要有他在,我什么都不怕,因为我知道儿子会全力保护我。(我敬佩这位妈妈的改变。这一个段落竟然说出了帮助孩子学习的全部关键点和流程,第一步:“关系”,只有亲子关系好了,孩子才有可能真心接受你的帮助,还做了一个太形象的比喻“渠道打通了才能送水进去”,我常说“关系好了,什么话都好说”;第二步,学会真爱和尊重:怎么关系才能好了啊?就围绕“爱”和“尊重”来做!第三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尝试,核心是家长不怕孩子犯错;第四步,陪伴:在孩子主动的前提下,陪伴孩子找原因想办法;第五步: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我们的关系通了,也分不清是要求还是帮助?反正我们每天都是很快乐很轻松的在学习,没有打骂没有争吵。“学习”也是需要不断的总结提高,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心情,做出不一样的决定,这就是“法无定法”吧?(经常就有家长说老师只讲观念不讲方法,因为法无定法,讲方法一定会“害人”,只有在观念和原则正确的情况下,方法才会有效,否则,会害了孩子,相信本文家长也是从找方法开始的,现在我相信她有源源不断的方法了。)有时我也会硬要求,我发现有要求并不等于高要求,关键是看你针对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家长的素质教育一定要提高,要正确。我也不知道怎么抓学习,就是每天落实“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做到“盯,帮,放”!

怎么盯?以前的我是专门盯着儿子的错误,马上指出来要他改正,也不管他当时在做什么?就给打断了,按着我说的去做。现在说到这里了,我的心都在颤抖,(我知道为什么颤抖,孩子做不好,总动手打孩子)多可怕的教育,错误的方法,还不允许儿子专心做事情。现在的我变了,我不再是马上提出他的错误,而是在一边静静的观察,记下儿子的错题类型,找出错误的原因,用笔写在纸上。作业完成后,我不会直接说错题,而是说些生活中的事,遇到同样的问题怎么解决?然后针对错题类型,我会在别的考卷上找到同样类型的,圈一道题出来,做复习用。(变智慧妈妈了,不怕错,不立即指错,观察孩子过程,找原因,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和孩子一起找方法,有耐心)

怎么帮?以前的我是在一边做我自己的事情,也不管儿子叫了我几声妈妈,反正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随时都可以,就显着我能,其实是我太懒了,连给儿子讲题我都懒的讲,直接就给答案了,只要他不再烦我就行。现在是我和儿子约定好了,写作业期间我们不说话,先做会做的,不会做的等作业全部结束后再论。一开始儿子肯定会记不住,还是习惯性的喊妈妈,我也是习惯性的答应着,答应完就后悔了,再改正(做任何事情都要反反复复,反复很正常,反复是为了不反复,大量家长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想要方法,开始做,遇到点困难就放弃。)。随后的几天里,儿子还是叫妈妈,我就装着没听见,该干啥还干啥,叫了一会就不叫了,慢慢的就不再叫我了,自己写自己的。检查作业:每次儿子叫我检查签字的时候,我都会问一句“你检查过了吗?”他永远都回答“检查过了”,我永远都选择相信他,即使他没有检查。(高!实在是高!没检查都相信!悟道了!)因为我现在脑子里有智慧了,不怕了,我有我的方法,我会很认真的检查儿子的作业,发现了错题,面不漏色,检查完了,我会说“我发现了几道几道错题,是你没有检查出来的,你再看看?”儿子嫌量太大了,不愿意从头检查,我就把整体作业分成几个区域,告诉他错题在哪个区域里,让他自己找,儿子看范围缩小了,就很高兴很愿意,直到现在我们一直这样做,我发现正确率提高了,我想是因为他不想返工吧?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装傻也不认识,和儿子一起查字典,还要装着不会用字典,笨手笨脚老是错,儿子一着急就自己动手了。遇到阅读的题,我从来不读,因为我的眼睛看不清,都是让儿子读题,读到有答案的地方,他自己就突然知道了,即使没发现,我会告诉他答案就在哪个哪个段落里,你自己找找。就这样,长时间下来,儿子不再指望我了,因为我给不了他什么?突然有一次,我看到儿子自己在翻字典,我心里特别高兴激动。(只有长期积累,才会有突然一天,很多家长都希望有特效药帮助孩子,没有特效药,只有家长努力后等待突然一天的来临)

怎么放?以前的我是什么都不放的,思想,生活,全部承包。因为我老是嫌弃儿子做不好,怕他走弯路,直接让他这样做那样做,要不我就直接做了。现在儿子问我的问题,我会假装思考一下,然后难过的说“怎么办?我也不会,你说咋办啊?”不管儿子说怎么办,我都会同意,并陪着他一起试试看行不行?实在不行的时候,我再给他建议,让他去试试。装书包:以前我怕他忘这个忘那个,我就全部给他装好。现在的我把责任还给了儿子,不管他忘记装什么?都让他体验因为忘记而带来的结果,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我都让儿子自己体验去。起床:以前从来都是我叫儿子起床,还得哄着,拉着,亲着,有时还会帮忙穿衣服,因为我怕他迟到,可笑吧?老师又不训我?后来我知道错了,就逮着一次机会,躺在床上不动,我们都睡过时间了,起来后很害怕很紧张,飞快的往学校跑。就这一次,儿子让我给他定个闹铃起床,我仍然在床上等着他来叫我起床。一开始是很难受的,我经常会起来站在儿子的门前听声音,听到他起来了,我赶紧跑回自己的屋子,有时把早饭做好了,还得再上床躺着等着他来叫我(哈哈哈!多么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偶尔有时还是会懒床,我就说“没事,再睡会,睡吧!”反正我不急,老师又不训我,反而他害怕心虚,不敢睡就起了。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一直不敢对着大家说,因为我怕误导了大家,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因为每个家长的观念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的想法不一样,因为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一样,我只是分享了我的学习心得。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补充正确的能量,提高自己的修养,转变成正确的观念。通过我和儿子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和改变。最后,我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着一句话“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孩子能不能好?就看家长会不会做?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原来教育就这么简单,做好我自己就行了。

篇2: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爱上学习,明白学习的乐趣。学习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终身的事业,爱学习的人一定是思想丰富的人,平时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背诗,一起学成语,寓教于乐,真正让孩子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不要让孩子把学习看成一种任务,而要看成一种人生态度,人因为学习而变得睿智成熟。让孩子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

第二:立刻搞定

王芳老师分享自己和女儿的相处方式,给家长们提供参考。孩子问道父母问题的时候,父母即使不清楚,也应该有一颗强烈的求知心和好奇心,和孩子一起查找内容,一起学习,而不是回答这个我也不知道。比如孩子问起台湾地震时,父母可以帮孩子一起在地图上查找震源,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家长们要明白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学会扩展孩子的知识面,不要太功利化的学习,要理解生活而不是成为不会生活的考试机器。

第三:学做碎碎念的老爸老妈

你可能会说碎碎念的老妈孩子还会爱吗?当然不会。王芳老师说的碎碎念不是父母整天无意义的唠叨,老师一再叮嘱没用的话千万不要多说一句。相反,碎碎念指的是粑粑麻麻们可以抓住一切机会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比如王芳老师和女儿相处中就会充分利用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学习,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五分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比赛谁先记住一个单词等等。

第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下三个办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办法一: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个小书箱

帮助孩子制定阅读计划

每天一个小时阅读

最多选择两本书(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培养宝宝专注力)

读完用书单标记起止阅读时间

读完放进书箱

每月书单贴墙上鼓励孩子自己阅读

办法二:运动和学习相结合

家长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玩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比如每天跳绳的时候记住一个单词或者成语,这样孩子不仅锻炼了身体,你还会发现孩子在运动时很专注,记单词特别准。

办法三:多看新闻,热爱新闻的人是思想丰富的人

家人可以养成早起看新闻的习惯,孩子会在新闻中了解世界,拓宽知识面,可能在幼年孩子并不能完全明白这个事情但是只是是个累积的过程,现在的接触会让孩子比同龄人更早一步认识世界。

办法四:帮孩子找到获得自信的组织

篇3:孩子到底怎么了

孩子的天性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说“玩是孩子的天性”。的确, 玩是孩子的天性之一, 孩子还有很多其他的天性, 比如说好奇。任何一个人, 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 而对孩子而言很多事物都是新鲜事物, 所以他们的好奇心也容易被激发出来, 而成为最具好奇心的一个群体。那么为什么具备好奇心的孩子对天上的月亮和水上的船儿就没有好奇心呢?它们到底有几分相似?或许很多孩子没有见过船儿, 甚至没有仔细观察过月亮, 他们只是记住了课文, 记住了老师说过的话。似乎所有的学习都是在激发这孩子们的记忆力, 而教育之所以重要恐怕不只是因为它能开发人的记忆力吧?那么为什么, 会出现如此畸形、如此片面的学习形式呢?笔者认为, 原因不在孩子身上。

曾经见过一个在“自然教育基地”长大的小孩, 没有人强迫他去背书写字, 天天穿着开裆裤、玩石头、捏泥巴, 但是《弟子规》他却能倒背如流, 而那些天天背着“一去二三里, 乡村四五家, 儿童六七个, 八九十之花”的孩子呢?知道《弟子规》是什么吗?这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 而玩呢?是不好的, 是要耽误时间, 浪费学习时间的, 所以千方百计地“充实”孩子本来应该玩的时间, 上辅导课, 上兴趣班, 请家教……凡是可以想到的方法都想到了, 也的的确确是无微不至, 良苦用心。虽然有些家长也不愿意这么做, 但是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的, 谁也不敢逆流而上, “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啊。的确啊, 别的小孩会说英语, 而自己的孩子不会, 就是“输了”, 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输不起的。但是笔者认为, 恰恰只有孩子输了没什么, 因为他们还有机会, 有时间去赢, 他们还有时间去成功。家长们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太过急切了, 但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已经流传几千年, 难道还要再说吗?

那么老师是怎么想的呢?考试啊———“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啊, 这个法宝用了好长时间, 即使有时间发现不好用, 但是也舍不得舍弃, 原因是“找不到更好的法宝”了;看分数啊———所以又有“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啊, 分数不好, 你其他能力再强, 也是个“差生”, 只要考试的时候能得到好的成绩, 哪怕其他的能力一无所有, 也是优生, 注定成为老师的掌上明珠。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大多数老师这么做也是身不由己的。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只有分数, 我们评选先进的标准只有一个优秀率, 或者对一个学校而言只有升学率, 如果不然孩子能考个好的成绩, 优秀率达不到, 升学率太低, 那么一个老师, 甚至一个学校该怎么立足于天地之间?再看看我们的考试题目吧, “万变不离其宗”, 而这个宗就是书本, 要考好成绩, 不狠记课本, 死记课文, 还有什么办法?最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就是所有的“参考答案”都是标准答案, 所有的得分点都是唯一的得分点, 所有的评分标准都是不可改变的框架。这样的机制, 不把人逼疯就是万幸了。多元的答案变成了唯一的, 用了“比喻”手法的不能说“以物喻人”, 说是“李白”说的就不能说是“诗仙”说的, 说是“3+2=5”就不能说“1+4=5”, 说“李鸿章是个卖国贼”就绝对不能考虑他的无奈, 说“雷锋是个英雄”就绝对不能质疑;所有的作文都是“五段式”, 所有的事例都是司马迁, 所有的作文开头都要是排比句, 所有的结束语都要是呼吁;哪怕你写出了小小说, 也是语言不美的, 得不到高分的。评分老师只是在看你用了多少比喻, 引用了多少的名人名言, 哪怕你说的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还有很多老师非常引以为豪的总结出“考试公式”, 这是什么状况?八股取士不是遭人唾弃的吗?为什么会有“考试公式”, 并且还是屡试不爽的公式呢?这真是个耐人寻味的事情。

当然, 很多老师也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但是前面也说过, 他们是被逼的, 老师不得不这么做啊, 否则可能为千夫所指——学生会骂老师不会教书, 家长会骂老师不负责任, 学校甚至直接让老师回家, 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老师还有什么办法?唯一的出路不就是千方百计的让学生去考高分。层层加压, 当所有的压力都落在老师肩上的时候, 老师再不情愿, 也不得不把部分压力压到学生的身上了, 逼着学生去背课文, 啃书本, 逼着学生去考试, 去训练, 逼着学生考好成绩, 拿高分。那么孩子又有什么办法呢?唯有接受, 无条件的接受, 不需要去思考正确与否, 因为老师在重压下已经找到了规律, 按老师说的都不会错了。那么孩子错了吗?没有, 不那么做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孩子能做什么呢?孩子能做的就是服从, 服从, 还是服从。服从家长的安排, 服从老师的教诲, 服从学校的规则, 服从课本的知识, 有时甚至达到了盲从的地步。自己做了题目, 当老师对答案时, 那怕觉得自己写的和老师说的没有太大差别, 也不敢坚持自己的说法, 因为不一样就会扣分, 扣分了就考不到高分, 考不到高分可能受到老师的批评, 家长的训斥, 久而久之, 自己的个性被磨灭了, 自己做出的答案几乎和“参考答案”没什么差别了, 就得高分了, 老师高兴了, 家长也高兴了, 自己受到了表扬, 也高兴了, 皆大欢喜, 不好吗?能说是孩子做得不对吗?

但是结果呢?结果呢?!孩子的好奇心没了, 好奇的东西不一定要考试;孩子的创造性没了, 创造的东西可能会扣分;孩子不思考了, 思考似乎没有价值了, 思考得来的结果不会得到鼓励, 可能会被无情的否决……既然如此, 那么还去思考个什么?去你的思考, 就好好记忆就可以了;去你的创造, 好好记忆就行了;去你的好奇, 好好记忆就行了……什么都不需要了, 只要能够记住老师说的, 书上说的, 就可以考个高分, 这样的事情谁会去质疑呢?谁还会记得“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最后, 孩子们的思维似乎就一个模式了, 行动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了, 北京某大学学生在假期做了一个调研, 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 结果让他们瞠目结舌———孩子在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也就算了, 但是放假回家的活动也是出奇的一致:首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然后是帮父母做家务, 实在没事了就是看电视、玩 (女生跳皮筋, 男生打篮球, 玩沙袋———活动都是惊人的一致)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说的都是那么一致, 并且很多都会说“我们班上大多数人上网, 玩游戏, 但是我不去”, 只有极少数被在网吧抓个现行的孩子, 坦言自己上网, 但是也是说在完成作业之后。这样的默契, 这样的心有灵犀, 真正让人震撼。

出现了这种状况, 估计人人都会想到底什么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笔者不想到处找原因, 不想再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这一现象作为原因, 也不想说老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 因为我已经说过他们也是被迫的, 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最最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学习评价标准———这种唯分是从的评价标准, 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这套根深蒂固的标准, 让教育界尤其是初等教育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让孩子承受了如斯之重, 造成了恶性的循环, 如果不加遏制必将愈演愈烈。孩子的创造性被扼杀了, 孩子的好奇心被扼杀了, 我们的创新型人才, 到底怎么培养?我们的“Made in China”何时才能完全转成“MadebyChina”?再回头看看, “岌岌乎殆哉”!

篇4:孩子到底怎么了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且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研究发现它并不是智能发育有问题也不是教育上的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与大脑整合功能不完善不健全有关,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正常时,人的大脑皮层会对所接受的信息,既往的记忆、经验、情感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才作出恰当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整合作用。整合功能的健全有赖于整个大脑皮层功能的协调。正常人在清醒时整合功能是正常的,但在某些儿童,因大脑皮层各部分区域兴奋程度不一样,部分区域或细胞核团功能相对活跃,这就造成了大脑皮层的协调性变差,整合功能就紊乱,从而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下为其常见表现:

①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②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③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④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⑤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⑥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⑦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⑧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言语表达、影响人际交往,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因此“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应得到大家的重视。

篇5:家长怎么样帮助孩子学习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每次英语考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英语成绩很高就放松要求,又或者觉得孩子的英语成绩不够理想就着急。

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以致用,对话世界才是最终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他应用的能力。单单把成绩培养上来,一样是哑巴英语,万万不可。

2.不要让孩子钻进英语题海里

虽说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仍旧是以分数定高低的时代,为了让孩子考一个理想的英语分数,家长们为孩子买来各种各样的英语试卷、习题等等,孩子每天除了要写作业之外,还要完成这些超额的任务。

篇6: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孩子不能安心学习是因为家里没有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安静、整洁的环境。如有的孩子在家里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在他做作业时,父母在一旁看电视或谈天说地,这些都会令孩子分散注意力,为孩子不良习惯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鼓励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关掉电视;让孩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和家长一起解决问题等,这对孩子来说,不论是优化学习方法,还是对他的品德,毅力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

从小开始,从小事着手。家长应清楚孩子应具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学习、学会预习、用眼卫生、劳逸结合等,从每一个小习惯开始培养。

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是指孩子学习应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孩子不一定能掌握,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指导,如画图表、做笔记、划重点等都是集中精神的学习技巧,指导孩子多实践,逐渐地他就能掌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了。

必须不断重复,巩固良好行为。培养孩子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始终如一地坚持,使不自觉的行为成了自然而然的了。家长可采用定规则,创造良好的氛围,给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等多种方式培养,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

一旦孩子运用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取得成功,家长就应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成就意识和自信心,并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归因,让孩子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自己取得进步。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让孩子按照既定的计划学习,使之养成习惯。例如:下午放学后,可适当让孩子玩一下或收看动画片和新闻。晚上八点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然后预习新课文,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九点以后,就是孩子的玩乐和休息时间。这样日复一日,一段时间以后,就自然地养成了习惯,以后即使没有父母的监督,也能自己学习了。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动辄责骂孩子蠢笨,不听课,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害怕学习,造成反效果;在孩子不会做的时候马上说出答案,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从此懒得动脑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动脑,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在旁适时稍加点拨。让孩子自己解开难题,不但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可以在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独立处理能力上。

上一篇:房产代理公司章程下一篇: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