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2024-04-13

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精选8篇)

篇1: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武强县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2017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相关精神,全力配合武强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根据《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冀财农【2017】14号)、《河北省农业厅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冀农业财发【2017】53号)、《武强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意见》结合2017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申报指南,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和省精准扶贫统筹精神为指导,以全力配合武强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目标,在完成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整合改革“大专项+任务清单” 指导性任务的前提下,为武强县的扶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二、武强县项目实施背景

我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津石三角中心。既是环渤海开放地带,又是内陆开放前沿。南临衡水,北通京津,东接沧州,西近石家庄。境内滏阳河、滹沱河穿境而过,石黄高速和307国道横贯东西,正港路、武小路穿境而过,油路通车里程294公里,是河北省交通最发达的县之一。属温带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是华北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主要的母质类型是古漳河、滹沱河及其支流的冲积物。土壤类型是潮土,土壤质地随地势的高低从西南到东北由轻到重,土壤分布成带状,同时受老盐河、清凉江、南运河、古漳河的影响,地质以轻壤土为主的地方又分布着一定面积的盐化潮土。全县辖3镇3乡1个开发区238个行政村,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人口21万。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也是贫困县,全县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25.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2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万亩。

我县现有家庭农场547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7个、市级家庭农场11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95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7个、市级33个。这为2017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对象为新型经营主体及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前提。

武强县农林局为项目承担单位,隶属武强县人民政府,主要职能:负责全县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农业综合执法、新农村建设等项工作。现有农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为39人。近三年来,我局承担了近50余个农业项目,总金额达2亿元以上。重要项目有田间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项目、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每个项目都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实施,在每年的项目审计与检查中均无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近年来武强县开展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1.7万亩,并在项目区直接补贴水溶性肥料170.8吨;2015年、2016年武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项目,强烈响应了化肥零增长活动,直接补贴有机肥4016.08吨,水溶肥30.23吨,补贴面积达到3万亩。水溶性肥料及有机肥的大力推广,对武强县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料利用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我县扶贫攻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项目实施目标

1、采取集中打造,全县推进方式。以核心区为抓手,带动全县发展,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贡献力量。核心区处于街关镇和孙庄乡,向附近村镇辐射,集中连片面积达到2 万亩。(核心区位置图见附件)做到有包片指导专家、科技示范户、示范对比田和醒目标示牌。化肥减量增效重点示范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肥、新型缓释肥使用等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补贴面积1万亩;推进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配方肥补贴面积1.5万亩以上,在全县推广至60万亩,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推广和鼓励农户使用缓释肥料,补贴面积0.4万亩。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服务。

2.取土化验。土样采集几乎全部覆盖我县238个村,贫困村必须采集。最终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200个,其中中微量元素测定达到10%,化验分析达到1800项次。

3.田间试验。完成田间试验16个,其中小麦化肥利用率试验6个,小麦“2+X”田间试验2个、肥效校正6个,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2个。结合项目要求及我县实际地力水平,试验田地点设在我县贫困村:街关镇刘头村和周窝镇李封庄村,试验面积各4亩,试验用地合计8亩,实施对象为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

4.技术服务。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发布4种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95%以上的村建立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议公告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网、智能配肥站、液体加肥站“一网两站”建设力度,推进与肥料生产、销售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配方肥经销服务标准化网点5个以上,开展测土配方信息查询和智能化配肥服务。创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方式,搭建手机信息服务、“互联网+”、农村电商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技术服务,为我县粮食产量的增产增收、早日脱贫探索新途径。

5.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农企合作,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配方肥、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对有机肥、小麦配方肥、缓释肥实行物化补贴,补贴额度均不超过50%。严把肥料质量关,确保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同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增施有机肥公益性服务模式。

四、资金安排及使用方向

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项目资金2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对象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贫困村优先。补贴方式采取物化补助的方式。项目资金200万元。肥料补贴155万元,取土化验补贴10万元,田间试验补贴1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万元。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10万元。除肥料补贴外,其他各项资金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调配使用。

五、进度安排 1、2017年7月-9月

制定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对项目具体工作做好计划安排。2、2017年10月

取土、田间试验设计;对肥料补贴一项进行招投标并组织发放工作。3、2017年11月-12月

对所取土样进行化验;对肥料发放进行扫尾验收工作。4、2018年1月-4月

组织各种形式的春季小麦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培训、专家指导等;试验地块进行日常管理,项目区、试验田树立标牌。5、2018年5月

分析小麦生产形势,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及农民对试验地块进行测产、数据收集。11、2018年6月

试验田收割、做好各小区取样工作;做好总结、评价报告、配方制定、信息发布等工作。

六、机制创新

1、把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项目任务要求相结合,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2、建立考核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责任人,每个阶段工作结束后及时考核总结,总结经验及不足,及时完善提高。

2、加快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把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适应农业多功能拓展和农民分工分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推广、植物病虫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农业信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七、保障措施

为保证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均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检查督导工作,保证项目的任务目标、工作进度、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林局,负责该项目的日常工作。

成立项目实施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宣传、培训和田间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技术站负责农作物主导品种及技术的推广指导,植保站负责病虫草害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指导,土肥站主要负责本项目的全程实施,农机管理站负责种肥同播过程中机械用具的组织协调。乡镇政府及项目村委会负责组织物化补助、社会化服务等补助的发放和手续的完备。

篇2: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提高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推进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6‟64号)和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南城县2017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城府办字„2017‟45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是指按照赣府厅字„2016‟64号文件明确的涉农资金整合范围,由中央20项、省15项、市、县同口径安排的用于脱贫攻坚方面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他精准扶贫三大类资金。

篇3:关于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思考

一、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范围

在保持现有各类涉农资金投向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除救灾资金和特殊用途资金以及国家规定补贴到农民个人的资金之外的所有财政涉农资金, 财政部门管理分配的涉农资金和农口部门预算中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都属整合范围。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专项资金、农牧业专项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专项资金、乡村交通建设资金、土地整理复垦专项资金及其他应该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对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的涉农资金, 如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资金, 具备条件的, 也要在内部适当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

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 一) 全面清理涉农资金

1. 要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 对现有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 特别是要对涉农专项资金的设立依据、来源渠道、投入规模、执行期限、支持对象、支出用途和使用管理方式等进行认真梳理, 摸清情况。

2. 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 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 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进行分类。对不符合公共财政支持方向或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涉农资金, 要予以取消或转变用途。对归并或重新分类的涉农资金, 要进一步明确支持对象、扶持环节、投入重点、补助标准等。

3. 要严格控制新设立涉农专项资金。新设立的专项资金应符合一定时期内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特定目标的需要, 并向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倾斜。同时, 要明确专项资金起止时间。

4. 要积极推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统筹安排。进一步将具备条件的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及时转为地方专款管理。对事权在地方的项目, 原则上不列入中央部门预算。

( 二) 搭建整合和统筹安排平台, 促进涉农 资金有效使用

1. 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根据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条件, 制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以规划引导和带动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 促进各项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

2. 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要积极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等整合平台, 引导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投入, 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

3. 以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要继续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农水建设等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 推进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投入的引导机制,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4. 坚持以县级为平台的涉农资金整合模式。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县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 巩固和扩大县级涉农资金整合成果。对资金整合效果明显、成效突出的县,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要支持和鼓励县级不断创新整合方式, 坚持县级自主整合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县开展涉农资金整合。

( 三)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保障整合和统筹 安排工作开展

1. 加强涉农资金制度建设和执行。要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 继续对现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 同时, 做好各项制度的衔接, 为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提供制度支撑。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 经整合后研究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工作, 不折不扣地执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确保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取得实效。

2. 稳步推进审批权限下放。继续探索涉农资金“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的管理模式, 具备条件的, 采取“切块下达”、“捆绑使用”等行之有效的分配办法, 将资金“切块”下达到省 ( 区、市) , 具体项目的立项权、审批权下放地方, 由各省 ( 区、市) 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涉农资金。要逐步扩大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范围, 为地方整合和统筹安排资金创造条件, 特别是要研究推进将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 增强县级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的能力。对各级财政共同安排且性质相近的资金, 上级部门不再审批具体项目, 按照统一规划只下达资金任务和目标要求, 将资金“切块”到县, 由县根据本地实际将各级财政资金捆绑起来统筹安排使用。

3. 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涉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 对专项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项目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考评。要按照“指标科学、操作简便、结果公正”的原则, 进一步健全考评指标, 将考评结果与下年度专项资金的分配相挂钩。对绩效好、监督措施到位的地方和单位, 在安排涉农项目和分配涉农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 对绩效差、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和单位, 要适当进行扣减。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的通报制度, 对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好的地方和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推广其好经验、好做法; 对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责成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

4. 全面实行涉农资金管理“阳光操作”。继续推行和完善报账制、公示公告制、专家评审制等管理方式, 促进实现资金分配依据科学、分配办法公开、分配程序规范、分配结果公正。建立健全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 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借助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涉农资金监控网络, 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提高涉农政策和项目资金申请的透明度, 杜绝涉农资金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骗取套取涉农资金的行为。要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5. 完善涉农补贴资金拨付方式。具备条件的, 要积极采取“一卡 ( 折) 通”的发放方式, 简化发放程序, 降低发放成本, 努力实现对农民的各项补贴通过“一卡 ( 折) ”发放, 保证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到位。同时, 要统筹各部门参与补贴发放职能, 实现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一个漏斗”向农民发放, 避免出现多卡发放的问题, 降低行政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6. 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要按照“既推进整合、又加强管理”的要求, 加强对整合和统筹安排的涉农资金的监管, 避免出现借整合涉农资金名义挪用涉农资金的现象。各级财政、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和抽查, 切实加强涉农资金日常监督检查, 营造良好的声势氛围。继续探索完善涉农资金检查方式, 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 特别是要加强事前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财政监督, 充分发挥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事处、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涉农资金审计、检查和监督工作。

7.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上级财政部门要为乡镇财政强化涉农资金监管创造有利有条件, 强化乡镇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职能。要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能力建设和工作指导。要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建立乡镇财政直接联系点制度, 监管抽查指导制度, 激励约束机制和日常考核制度。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和职能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基础信息的审核, 加强对农业生产类等资金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强化对涉农资金的跟踪和监控, 认真做好有关信息的反馈工作。

三、建立沟通协商机制, 充分发挥涉农部门 作用

财政部门要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联席会议制度。对由财政部门内不同业务部门分别管理的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 通过联席会议通报情况, 协商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 避免重复交叉或相互脱节。

财政部门要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 建立涉农资金使用安排信息通报制度。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涉农部门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 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 与各部门共同协调提出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管理的意见, 发挥部门的作用。中央涉农部门在安排和下达项目资金时, 应将资金拨付文件抄送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各级政府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机制。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 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地方各级财政、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建立地方党政领导挂帅、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组织协调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 要在政府的领导下, 通过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领导小组、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的决策协商和征求意见制度等多种形式, 逐步建立和完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四、按照事权划分原则, 上下配合共同推进 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中央财政要积极为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政策制定上, 要逐步做到符合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总体要求, 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在资金分配上, 今后安排的财政支农地方专款, 具备条件的, 一般只下达资金控制指标, 由地方根据规划统筹安排使用。对于列入部门预算用于地方的项目支出, 要与主管部门协商, 将其与地方专款归并统筹使用, 条件成熟时, 可转为中央对地方的专款。对具有预算分配职能的综合部门, 中央财政要主动协调, 明确各自的投入重点和支出范围, 积极推动中央部门的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支农资金整合的组织和指导。一是要及时制定支农资金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案, 要按照整合支农资金的基本要求, 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切忌观望、等待。二是要加强对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在政策制定、制度设计、资金安排、监督管理等方面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创造必要条件, 与县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 加快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程。对支农资金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要加强调查研究, 研究解决措施, 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

篇4: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贫困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

(二)试点目标。通过试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县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基本原则。

——渠道不变,充分授权。對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中央和省、市级有关部门仍按照原渠道下达,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

——省负总责,强化监督。中央有关部门主要负责政策制定、资金下达、制度建设和监督考核。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负总责,重点抓好试点选择、上下衔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

——县抓落实,权责匹配。贫困县作为实施主体,根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

——精准发力,注重实效。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要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二、试点范围

2016年,各省(区、市)在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优先选择领导班子强、工作基础好、脱贫攻坚任务重的贫困县开展试点,试点贫困县数量不少于贫困县总数的三分之一,具备条件的可扩大试点范围。2017年,推广到全部贫困县。

三、资金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中央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

各省(区、市)、市(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中贫困县可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

四、工作措施

(一)增强贫困县财政保障能力。中央和省级财政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明显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提升贫困县财政保障能力。清理整合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推进部门内部资金的统筹整合使用。对具有地域管理信息优势的项目,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便于贫困县统筹安排使用。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比例,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额相对固定的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预计数比例要达到90%,其他专项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预计数原则上不能低于上年度执行数的70%,便于地方统筹编制预算。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30日内正式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在90日内正式下达。省级政府接到中央转移支付后,应在30日内正式下达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有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

(二)加大对贫困县倾斜支持力度。按照政府扶贫投入力度要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要求,中央和省、市级财政要在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基础上,进一步向贫困县倾斜,将脱贫攻坚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原则上用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增幅不低于该项资金的平均增幅,确保完成“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任务。有关部门和地方不得限定资金在贫困县的具体用途,干扰统筹整合使用资金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发挥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资金主体作用。贫困县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编制好本地脱贫攻坚规划,做好与全国脱贫攻坚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投入,凝聚扶贫合力。要结合各部门政策目标和工作任务,依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充分发挥贴近脱贫攻坚一线、管理信息充分的优势,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好重点扶贫项目和建设任务,统筹安排好相关涉农资金,交由县级相关部门具体落实。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要与脱贫任务挂钩,按照脱贫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源,将脱贫成效作为衡量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要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储备,加快相关涉农资金安排进度,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年度计划的建设任务应在接到上级转移支付后一年内完成,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问题。

nlc202309081758

(四)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机制。贫困县要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创新,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筹资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在选择扶贫项目时,要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积极推广群众民主议事决策机制,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参与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的扶贫项目,有条件的可吸收贫困村、贫困户代表参与项目评选和建设管理。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

(五)构建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制度体系。中央和省、市级有关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相关规定。贫困县要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具體办法,明确部门分工、操作程序、资金用途、监管措施。对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贫困县要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即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用途)内,提出包括主要目标和具体建设任务在内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相关资金按上述办法调整用途,各部门应予以认可。贫困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确定后,要及时报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中央相关部门通报,各部门要将其作为加强指导、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

五、组织保障

(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有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研究纳入统筹整合使用的具体资金范围,明确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政策,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强化试点工作培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贫困县要及时研究处理具体操作层面遇到的问题,注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发掘可复制的典型,并及时向上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加强规划有效衔接。各级发展改革、扶贫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脱贫攻坚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实现脱贫攻坚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保障按计划完成脱贫任务。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不一致的,应当区分具体情况研究处理,原则上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准。

(三)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各级有关部门应将涉农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工作进度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贫困县要在本地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实施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行严格监督评价。各级政府要把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贫困县对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监督负首要责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要深度参与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监督。各级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贫困县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并对贫困县监管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地方探索实践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给予大力支持。探索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构建多元化资金监管机制。各级扶贫、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本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对试点工作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在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给予奖励和倾斜;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4月12日

篇5: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使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脱贫目标为依据,以具体建设项目为抓手,以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紧紧围绕突出问题,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项目为平台,集中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使财政涉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我县2016年县摘帽,47个贫困村出列,14684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二、整合范围及规模

(一)整合范围

资金整合范围:县扶贫办扶贫资金、县直部门涉农资金

(二)整合资金规模

此次整合资金共计5731万元,具体来源如下:

1、中央资金共计2424万元。其中整合扶贫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56万元(冀财农(2015)180号文、冀财农(2016)77号文),整合农业局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0万元(根据冀财农(2015)163号文),整合农发办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205万元(沧市财农管(2016)11号文),整合住建局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33万元(冀财社(2015)139号文)。

2、省级资金共计2576万元。其中整合扶贫办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10万元(冀财农(2015)243号文、冀财农(2016)14号文),整合农发办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195万元(沧市财农管(2016)11号文),整合国土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671万元(冀财资环(2016)9号文)。

3、市级资金共计731万元。其中整合扶贫办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万元(沧市财农(2016)108号文),整合农业局造林绿化奖补资金251万元(沧市财农(2016)107号文),整合农工部农业产业化资金40万元(沧市财农(2016)134号文),整合科技局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建设推进专项资金40万元(沧市财农(2016)132号)。

三、建设任务

(一)扶贫产业项目

1、“种养加”扶贫产业

建设内容:根据各乡镇上报各类产业项目,计划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电商项目等共计26个。

资金安排:1004万元。

2、光伏扶贫产业

建设内容:根据《吴桥县关于落实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方案》,对88个贫困村实施光伏电站全覆盖工程,按照各村安装规模,对各村安排资金进行扶持。

资金安排:1840万元。

(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1、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

建设内容: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计708户,其中有142户对现有危房进行翻建,有566户对现有危房进行维修。经测算需使用280.85万元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今年建档立卡户的危房改造工作。

工程概算:280.85万元。

2、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亮化建设

建设内容:(1)、改建水泥路(建设标准:15cm石灰土基层+15cm水泥混凝土路面):涉及26个贫困村,26条路,全长16200米;(2)、3cm沥青混凝土罩面:涉及5个贫困村,5条路,全长1415米;(3)、沥青混凝土补槽:涉及1个贫困村,1条路;面积1000㎡;(4)、路灯:涉及88个贫困村。

工程概算:

(一)建筑工程安装费:

1、改建水泥路:建设面积59782.2㎡,暂定单价为90元/㎡,造价540.04万元。

2、3cm

沥青混凝土罩面:建设面积4860㎡,暂定单价为50元/㎡,造价24.3万元。

3、沥青混凝土补槽:共1000㎡,暂定单价为60元/㎡,造价6万元。

4、照明工程:LED路灯灯头822盏,水泥灯杆541根,电费及维养费用92.498万元(由乡镇政府统筹安排),总造价150万元。建筑工程安装费总计720.34万元。

(二)其它费用:包含勘察设计费、监理等费用总计20万元。

3、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建设

建设内容:36个贫困村村内管网改造,分别是桑园镇4个:张端、焦庄、杨文正、林庄;铁城镇11个:张仲、张计鲁、八里韩、东胡、官道姜、老

二、老三、三街、张万、双井王、何家堤;梁集镇3个:夏庄、北董、大吴;安陵镇5个:于场、赵庄、王楼、姜堂、小齐;东宋门乡3个:沙王、刘池、大兴;曹洼乡1个:冯庄;何庄乡9个:前李、后李、刘阁、王园子、李古台、候庄、牟庄、前街、后街。

工程概算:362.94万元。其中:材料费:203.41万元,招投标价格,安装费71.1万元(每米1.5元);设计费:9万元,监理费:4.5万元,审计费:3万元,群众自筹:71.93万元。县级投资是291.01万元。如果不招标,应该低于本投资,由乡镇采购时和供应商具体洽谈。各村县级拨付概算:

1、桑园镇:张端62042元、焦庄61981元、杨文正38538元、林庄63006元;共计225567元

2、铁城镇:张仲21120元、张计鲁85652元、八里韩78173元、东胡45180元、官道姜44947元、老二44497元、老三71621元、三街87524元、张万25624元、双井

王66527元、何家堤57547元、(宁庄79404元已完成);共计707816元

3、梁集镇:夏庄53943元、北董117325元、大吴104636元;共计275904元

4、东宋门乡:沙王189297元、刘池136101元、大兴158752元;共计484150元

5、曹洼乡:冯庄38791元;共计38791元

6、何庄乡:前李37923元、后李34050元、刘阁59314元、王园子67022元、李古台94400元、候庄51551元、牟庄220352元、前街128071元、后街128551元;共计821234元

7、安陵镇:于场74435元、赵庄43348元、王楼26535元、姜堂11151元、小齐36189元;共计191658元。

4、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每个贫困村建设戏台一个、阅览桌椅一套、电子阅览室一个、宣传橱窗一套,尚未安装健身设备的双庙卢、焦庄、林庄、季家河、迁民屯、申庄、城西梁、双刘店、宁庄、北史庄、杨家楼、西谢庄、西何、东何、第五屯、大天罡、丁庄、张庄、东丁庄、五道李、大悟寺、王士良、范屯、堤下王西、北牟庄、后街、王园子、西小王、上村唐、前李、大张庄共31个贫困村每村配套一套健身设备。

工程概算:经实际测算,按照全省贫困村脱贫验收的标准要求,在原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需要投入资金200万元;各乡镇资金明细:桑园镇:184380元;铁城镇:315471元;于集镇:209485元;梁集镇:124341元;安陵镇:198476元;宋门乡:138433元;杨家寺乡:166617元;沟店铺乡:248090

元;何庄乡:248090元;曹洼乡:166617元。

5、“政银企户保”建设

建设内容:吴桥县“政银企户保”资金池建设 投资金额:1152.8万元。

6、扶贫培训:投资50万元,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次;投资44万元,实施扶贫干部培训220人次。

7、扶贫项目管理:投资48万元。

8、县农户自立服务社:80万元。

四、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2016年整合涉农资金的实施方案》,召开由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确定项目实施内容。

(二)项目审批

县政府召开两次县长办公会议,分别研究2016年脱贫攻坚整合涉农资金道路硬化、亮化、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和村综合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相关事宜和吴桥县2016年光伏扶贫项目及培训项目相关事宜。

(三)批复实施

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统筹协作,各项任务抓紧落实。扶贫产业项目中的产业项目由各乡镇、各项目区分别负责实施,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工;光伏产业项目

经政府采购程序确定光伏企业,由各乡镇与光伏企业沟通联系实施安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由各分管部门负责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由城建局负责实施;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亮化建设由县住建局负责实施;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建设由县水务局负责实施;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由县文广新局负责实施。

(四)项目验收

项目完工后,由各项目负责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验收组,对各自负责项目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整理验收档案,留存验收影像资料。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贫困退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认真履行职责,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精心组织实施。县级扶贫部门当好参谋助手,协调有关方面做好验收核查、公示公告、资金保障、档案管理等工作。

(二)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扶贫项目资金审批预算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审核审批和预算编制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成立项目编制、审核、审批部门,严格审查项目,严格经费预

算、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建立扶贫项目实施及专项资金拨付到位情况的检查机制,建立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公示制度和项目进展跟踪制度。加强专项审计工作,对扶贫专项经费投入使用开展全过程审计,发挥财政监管中心的作用,使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加大对违规违法情况的查处力度。

(三)完善绩效评价

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县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全县性的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对各乡镇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下年扶贫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对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范、项目实施成效好的乡镇,给予倾斜;对扶贫开发工作领导不力、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项目实施情况较差的乡镇,相应扣减扶贫项目和资金计划;对县直单位资金整合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县直帮扶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资金整合不力、帮扶工作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1-1:2016年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2:2016年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计划表

附件1-1

吴桥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副组长:成 员:

李明政 李 强 肖占祥 周文君 何庆玉 吴 鑫 张书君 乜冠军 靳兰星 王胜勇 刘秀梅 周 鹏 吴振祥 王志伟 蔡子胜 10

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政府副县长 发改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水务局局长 文广新局局长 住建局局长 卫计局局长 人社局局长

篇6: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试行)

一、总体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精神,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84号)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的意见》(榆政办发【2016】117号)文件精神,为优化财政涉农资金安排,化“零钱”为“整钱”,“多个渠道饮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保障我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具体按照四个层面划分为:

(一)中央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工作部分(不包括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二)省级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果业发展专项资金、畜牧发展专项资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粮油高产创建资金、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种业发展资金、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资金、农村水产专项补助资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资金、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职业农民培训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一村一品”发展资金、保护性耕作资金、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林业科技推广资金、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出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以及相应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省级配套支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农村饮水工程资金、中小河流治理资金、江河湖泊治理与保护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水土保持资金、农村环保资金、重点区域绿化补助资金、“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资金、防沙治沙补助资金。

(三)市级层面主要有: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该资金包括: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现代及传统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生态建设绿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精准扶贫(苹果产业)专项资金、精准扶贫(振南)专项资金、畜牧发展专项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农村安全饮水市级配套资金、小型病险库除险加固市级配套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等。

(四)县级层面主要有: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县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

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原则

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应体现县委、县政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向和重点。项目规划要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方向,项目申报要围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各类专项规划,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以脱贫攻坚作为整

合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中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在项目规划、立项报批、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和项目实施等过程中,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和全程监控。

(二)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农业发展各项政策。各涉农部门和单位要规范项目资金支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财政涉农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推进涉农项目资金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现财力集中的优势效应。

(三)要严格保障全县脱贫攻坚和每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四)要严格坚持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统筹安排。立足全县实际,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综合打造,成片整体推进。

(五)要严格遵照预算法规定的管理体制进行操作。按照“渠道不变、优势互补、统筹安排、成果共享”的原则,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打破行业界限、集中统一,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统筹安排项目,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整体效益。

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通报涉农项目整合推进情况,研究下一步涉农项目整合措施,加强各类涉农项目整合力度,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尽快形成项目归并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管理机制。整合的涉农项目在项目设计、财政评审、工程招标等环节,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满足项目的条件和要求,以利于项目的实施和验收。

(二)编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每年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扶贫办)牵头,分析中省市涉农项目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结合我县脱贫攻坚规划,提出申报项目方向和领域,列出相关部门申报争取项目的指导目录,编

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相关部门应围绕指导目录和确定的全县脱贫攻坚规划、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编制本的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整合资金按照全县脱贫攻坚规划编制。

(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审批程序。整合的涉农项目,其规划、立项、方案应包括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时间、投资规模、资金来源、项目用途、预计效益、项目的责任人等内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依据县脱贫攻坚规划和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项目资金来源部门和财政、扶贫会商,由扶贫办整理汇总后,提出整合项目初步方案,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阅后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批复。经批复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依据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将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放到项目实施主体部门。每一个项目根据技术要求、资金筹措、环境保障等实际情况确定主管部门或所在乡镇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全面负责项目建设。涉及第二次分配资金的项目,应经县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财政与相关部门方能出文下达资金项目。

(四)加强资金管理。通过整合后涉农项目资金相对集中,数额较大,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本渠道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要建立统一的涉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推行项目公示制;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行工程招标制、物资集中采购制和县级报账制(县财政农业资金报账专户);已确定的项目责任部门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根据行业规范及要求实施项目和使用管理资金并对资金绩效负责,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依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完善监管机制,实行管理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监督跟踪制、监督抽查制。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计划的建设任务,在批复后一年内完成,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短缺问题。

五、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监督检查与统计监测

(一)强化监督检查。财政、监察、审计和扶贫办要加大对整合涉农项目的监督和检查,进行跟踪问责。扶贫、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绩效考核范围,评价和考核结果要在全

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有关部门不按规定擅自向上申报涉农项目,或擅自改变项目实施地点、用途等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统计监测。扶贫办要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整合涉农项目的动态、信息,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正确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各涉农部门要认真做好涉农项目的统计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要确定专人负责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的统计工作,全面跟踪整合涉农项目在资金筹集、使用、项目进度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把关,确保统计报表填报数据的及时、真实、准确。

六、责任考评

(一)落实目标责任。将涉农项目方案编制、项目整合、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组织保障、舆论宣传等方面列入各相关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保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篇7:武强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一、为了进一步聚集力量,优化涉农资金安排,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XX及省市县关于做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在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指导,总体负责,下设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整合办),办公室设在财政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三、整合资金安排的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遵循“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权责匹配原则。

四、整合资金安排的项目实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预算审核制、竣工结算审计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公告制、政府采购等法规制度。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档案资料统一管理,建立台帐。

五、整合资金要遵循提高效益、公开透明、依法监督的管理原则,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六、要积极创新整合资金的使用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模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整合资金使用效益。

七、资金整合的范围:根据中、省、市文件规定,中央层面18项、省级层面38项、市级层面9项及县级安排用于脱贫攻坚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

八、整合资金的支出范围

1.主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主要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用于扶持农业生产发展方面资金应不低于60%(含生产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突出脱贫成效。

2.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中的中省投入部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受益对象为全县的行政村和农户。市县整合资金除可用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和提高贫困户能力建设之外的其他扶贫方面支出,需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纳入当年整合工作方案后予以安排。

九、整合资金禁止的支出

1.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包括接待费、招待费、餐费等违规支出。

2.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包括各类加班费、下乡费等变相的个人福利补助。

3.弥补企业亏损。

4.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5.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6.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7.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9.企业担保金。

除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用途的资金外,不得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支出。

十、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整合办:负责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日常事务;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组织编制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方案;根据领导小组审定下达项目批复;对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和监管。

财政局:负责整合资金调度工作,对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进行集中归并和统一管理,建立资金收支台账;根据整合办下达的整合项目批复及时分配下达资金指标;配合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参与项目检查和监管;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向上争资工作;配合整合办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对各镇(街道)上报的整合项目必要性、可行性、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筛选把关;对项目管理使用和资金安全负主责,要依据项目批复组织好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检查验收、财政资金报账、资产移交等工作;全程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管;负责做好项目实施全过程档案资料整理装订(包括可研报告、实施方案、合同、项目实施前、中、后施工照片、公告公示、工程结算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反映项目实施全过程资料);对竣工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自评;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工和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各镇(街道):按照整合项目使用方向及镇(街道)相关规划,确定遴选项目,报相关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做好项目申报工作;配合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做好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

审计局:负责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参与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工作。

纪委监委:负责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督查督办工作;参与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工作。

十一、项目编制:由整合办组织,按“镇村申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整合办汇总→报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分建立我县整合资金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按“轻重缓急”逐年滚动实施。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围绕“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脱贫攻坚任务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涉农整合资金使用方向,结合行业规划和本部门职能特点,精准指导和把关各镇(街道)高标准申报整合项目。

十二、创新模式:产业发展项目要突出创新,紧紧结合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充分发挥整合资金效益。整合资金可补助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村集体资金直接投资建设或参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整合资金形成资产可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全部村民(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资产只能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结束后,折股量化以村集体为主。

十三、领导小组结合脱贫攻坚任务、整合资金使用方向、整合资金额度,按分轻重缓急的原则,从项目库中研究审批需实施的整合项目;整合办负责分批下达项目批复文件;财政局负责分批下达项目资金文件。

十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对项目规范管理、资金安全、扶贫成效具体负责,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责任到项目。在接到项目批复文件后,要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及资金规模,及时编制可研报告、实施方案,要突出整合资金精准用途、扶贫成效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等要素;抓紧组织项目招投标等程序,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快速组织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计划,确需调整的,按照“报整合办申请

→整合办审核→领导小组批准→整合办下达项目调整批复文件”的程序进行报批后,再开工实施。

十五、属于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范围的项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村级实施的数额较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可参照农村公益设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方式管理。

十六、整合资金拨付坚持“先检查进度、后报帐拨付、比例相一致”原则,项目开工后,可预付一定比例资金,再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同比例拨付。如需预留质量保证金,原则上按不高于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资金的3~5%预留,待满一年后无质量问题时一次性拨付质量保证金。如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可将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并按项目实施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相应处置。

十七、项目检查程序:按照“深入现场、统一验收、出具结论”的程序,由项目实施单位向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相关镇(街道)参与,经检查人员签字确认项目真实性和进度,填写《

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项目进度(竣工验收)检查表》(见附件1),并履行报账程序。整合办、财政部门做好项目进度检查、监管和督办工作。

十八、整合资金用于农户直接补助项目的,按照“村组→镇(街道)→县级主管部门”的申报程序,进行村级公示、逐级申请、逐级审核,确定补助对象。各镇(街道)负责逐户检查、对项目真实性负责,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抽查,镇村盖章后的花名册,作为检查验收和报账的依据。

十九、整合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部门报账制,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落实。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工程进度分阶段及时报账,并对所提供的报账资料真实性严格审核把关。

二十、整合资金的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将资金直接拨付项目建设单位或服务供应商;对个人补助类项目资金,通过财政惠民“一卡通”直接支付。

二十一、项目实施单位和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项目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抓好项目计划、建设、验收、报账和财务核算等相关工作。为加速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创造必备条件,项目批复下达后,财政部门应在5日内下达预算文件;项目实施单位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后,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分别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

二十二、根据项目进度和报账实施情况,由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建设进度,填写《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项目资金拨付审批表》(见附件2),经负责人签字,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核实后,报财政局、整合办领导审批,作为整合资金报账、拨付的依据。

二十三、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督促资金使用部门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已下达预算15个工作日以上仍未执行的,要由专人催办;3个月以上的,将进行督办;6个月以上的,由财政部门直接收回并调整用于当年其他扶贫项目;因项目跨执行等原因造成结转结余1年以上的,财政部门收回统一纳入当年涉农资金整合范围统筹安排使用。

二十四、整合资金实行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整合办、财政局、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将资金整合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整合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信息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实施前后都要在项目所在村或实施地进行公告公示,公告公示位置要醒目、时限不少于7日。公告公示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资金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结果、实施单位及负责人、监督举报电话等。

二十五、财政局要建立整合资金收支台账;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设立整合资金专账,按照中、省、市、县分级、分项、分账核算,确保资金运转轨迹清晰,资料真实可靠,管理规范有序。

二十六、整合资金的使用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除公告公示外,要主动吸收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贫困户代表参与项目的管理监督。

二十七、项目完工后,县级主管部门要建立整合资金扶贫项目建设台账,基本情况要有图片、影像、文字等反映项目实施全过程资料,要整理存档,专人保管。

二十八、审计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开展专项检查审计。必要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二十九、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整合办要组织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十、财政局负责资金整合相关的数据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报送、上下衔接、配合检查等工作。

三十一、财政局、县级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上级相关精神,积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资金整合工作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并实行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

篇8:印台整合涉农资金助力扶贫攻坚

农村交通、饮水条件极大改善。通过整合资金, 打造305省道生态旅游路、金锁、周陵经济循环路等。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统筹水利项目, 在多个村新修维修各类人畜饮水工程、铺设饮水管道, 让贫困户吃上安全卫生的洁净水。在全区实施12座村庄美丽乡村项目,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集中打造净化、亮化、美化的扶贫示范点。

农村教育、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注重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重点贫困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 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农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狠抓扶贫移民搬迁工作, 按照一定的补助标准, 在重点村实施扶贫搬迁, 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在实施搬迁的过程中, 既注重面上的亮点, 更兼顾点上的难点, 做到点面结合, 把移民安置区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上一篇:夏夜的一场暴雨三年级日记下一篇:(公需课2014)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