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育观的学习心得

2024-04-19

名师教育观的学习心得(精选12篇)

篇1:名师教育观的学习心得

听名师教育观宣讲心得体会:学习名师 关爱学生

听了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自己感触很深,名师们的爱管敬业精神打动着我,名师们的事迹感染着我。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值得我学习。(一)做老师要无怨无悔 做教师要像蜡烛那样发光;像春蚕那样春蚕吐尽最后一寸丝。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

(二)做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必须像李阿丽老师那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作为教师,应该像鞠红霞老师那样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通过听讲,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三)做老师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 白牡丹老师运用三字经管理班级的方法,张红平老师用心交流,用爱感化学困生的方法常柳敏老师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法都值得我学习,在新学年里,我要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将爱心洒向学生,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篇2:名师教育观的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4日至6日的第二十七届学前教育名师培养大会。在这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幼儿教育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使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通过聆听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许卓娅教授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有效实施》的经典案例;南京游府西街幼儿园业务园长、鼓楼区学科带头人郑珊珊老师的观摩课和《幼师游戏化教学设计支招―零距离,手把手》的工作坊;南京游府西街幼儿园业务园长、秦淮区语言组长陈薇薇老师的观摩课和工作坊《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北京早期教育研究所教研员,西城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桂香老师的专题报告《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与指导》;南京三幼儿园业务园长、是学科带头人唐松梅老师的观摩课和工作坊《让美术真正成为儿童的语言―美术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对策》5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导,使我受益匪浅。

赫赫有名的全国著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学前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她大胆尝试将创意戏剧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她的基本教育理念是:1.凡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2.凡是孩子应该体验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她还提到用微型戏剧表演游戏:词单情节;1―2个角色;少量对话或儿歌;简单的音乐;简单的律动表演或舞蹈;简单的舞蹈调度或队形变化。许教授的专题讲座,一直站着,时而平静地娓娓道来,时而神采飞扬地或说、或唱,是啊,许教授讲课时的那份率真、执着、投入,真叫一个“引人入胜”。在讲座活动中,许卓娅教授以独特的互动式讲学风格,使我们每位老师亲身感受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游戏化设计,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注意力、自控力等。许教授的讲座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她给我们带来了《我是一只大野狼》、《狐狸和小鸡》等有趣的音乐活动。她的讲座多和参会者互动,她自己念词唱谱,表情丰富夸张,没有拘谨与做作,极具感染力。她用直观的教学案例向现场教师传递着国内外幼儿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操作策略,使亲历培训的教师在审美感动中体验着音乐教育的魅力,释解了许多教师心中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困惑,更新了教育观念,明确了教学方向。

听了唐松梅老师的`美术观摩课让我从中学到了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之后我们还听了鼓楼区学科带头人郑姗姗老师的音乐活动课及讲座;南京游府西街幼儿园业务园长、秦淮区语言组长陈薇薇老师的观摩课和工作坊《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还有北京早期教育研究所教研员何桂香老师的《幼儿园好的环境创设与指导》,三位名师都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影响。

虽然三天的培训时间短暂,但让我感触很深,也收获很多,不但增长了专业技能知识,还提升了教学理念,我深刻的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孩子才能在美术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只要我们认真、用心去做,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

★ 学前教育求职信格式

★ 关于学前教育读书笔记

★ 学前教育自我鉴定

★ 学前教育总结精选

篇3:提高学习名师的有效性

不少名师是从教学基层艰苦奋斗出名的, 他们的教学非常注重语文性, 特别是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值得教师“拿来”。王崧舟的成长之路别具一格, 教学课例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其中的《两小儿辩日》虽简洁但不失水准, 只要认真体味, 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学习价值, 掌握教学方法。

课例摘录:

师:我想听写几个词语, 谁来?

老师报词语, 学生听写。 (一生板)

师:车盖盘盂

……

师:谁能用手势比画一下车盖的样子和盘盂的样子。

(学生上台比画。)

师:再听写两个词, 谁敢上。其他同学准备好!

学生听写。 (一生板书)

师:沧沧凉凉 探汤

……

师:你能用黑板上的词来形容一下吗?

……

师:王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中画一条线, 想想有什么名堂?听老师读课文。 (车盖和盘盂连;沧沧凉凉和探汤连)

……

师:它们两个有关系。

生:车盖是大的, 盘盂是小的。

生:我觉得它们两个都是一样的物品, 都是形容太阳的形状的。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一个小孩把“日出的太阳比做……”

师:了不起的发现!你读读。“一儿曰:日初出……近者大乎?”

齐读。

……

师:注意看, 现在老师在这两词语中画了个括号, 把它们看做一组, 想想有什么名堂? (生举手) 不着急, 自己去读读, 名堂在哪里? (“车盖”与“沧”、“盘”与“探”)

生自由读, 教师巡视。

……

师:很好。两个孩子说的都是事实。但是两小儿角度不同, 观点会同吗?现在老师把一儿的观点擦掉 (老师擦去车盖和盘盂) , 你说, 这里得写上什么词?

生:近和远。

师:很好, 请你把近和远写到黑板上去。 (生板书:近远)

师:老师把另一小儿的擦去。 (生板书:远近)

师:是日初时远还是日初时近呢?日中是远还是日中时近呢?两小儿“辩斗” (板书) 。

理解“辩斗”。

……

从教学流程上看, 教学从听写生词入手, 引出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读文思辩, 体现工具性的同时显示了人文性, 语文性表现得非常得当。由于工具性展示的条理比较清晰, 层次分明, 容易引起教师的教学共鸣, 因为大家在某个环节也是这样教学的, 只不过不成为一个良好的系统。从中作部分改进, 大家的教学也许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能够学以致用。以工具性为主的教学, 没有多余的部分, 也不需要什么“附件”, 如多媒体之类的, 确实做到省时高效, 教师有学好的可能。

许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意思, 教师只会照本宣科, 比自己高明不了多少, 对教师也不感兴趣, 教师付出很多劳动, 但是收获却逐渐减少, 他们的教学热情也是一日不如一日。而名师的教学始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始终, 除了开课教师独具的新鲜感外, 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处理教学, 特别是在用教材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删繁就简, 可谓形散而神不散。就如本课例, 教学是围绕“辩斗”展开的:听写、比画“车盖、盘盂”, 听写理解“沧沧凉凉、探汤”, 画线思考 (车盖和盘盂连;沧沧凉凉和探汤连) 。只动用了四个词语, 两条连线, 就引出了整篇课文, 引发了学生的热情。之所以如此高效, 是因为它简单, 简单得学生也认为非常容易, 因此王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非常成功。在教学的容量上, 师生活动系统始终处在平衡的状态。教师作用的是从小到大到小, 学生的作用是从大到小到大。这样简单的教学, 普通教师学习也就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这个点 (“神”) 要指明, 掌握的速度会更快。

从这个课例上, 教师可以得出这样的教学思路:语文的工具性体现的是知识的教学, 人文性是认识提高的教学。从工具性的体现可以得出简单的方法:新词、关键句子、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要连成一线, 教学时不能各自为阵, 否则又回到以往遭到批判的教学。教师把握住知识和认识相联系尝试运用, 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好用的方法。生字新词当中总有能够引出主要内容的。我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 在多数的课文教学中总能如愿以偿。比如说本学期五年级第一课《草原》的新词“渲染”“襟飘带舞”引出了草原的特点, 主人的热情, 而且这两个词是百考不厌的。如果课堂教学以它作联结点就不难显现精彩的内容, 激发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两个词的本身容量较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渲染”不但是对草原的直描, 而是作者的感悟, 把草原写活了, 把画的美丽注入草原的美丽, 就是景美如画, 画如景美。“襟飘带舞”写出了主人的盛装、迎客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并不比动漫差, 它不但有绚丽的色彩、飘逸的倩影, 还带来了如乐的马蹄声和欢呼声, 教师的能力有多大, 词语的天地就有多大。它们不但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而且还不怕考它。语文学习不仅有乐趣而且实在有用, 可以逐步改变讨厌学语文的现象。教师从这样容易入手的课例开始学习, 在尝试中也会不断发现其他的方法, 尔后再学习其他较高深的课例。因为不同流派的教学都有各自的理论和园地, 学习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历, 是很难找到有用的东西的, 永远掌握不了其中的方法。从学习这一类的课例开始, 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先纯学才能杂学。

篇4:我们到底应学习名师的什么

一、学本色教学,善待差错

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教学,方显语文本色。善待差错,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的错误在自我反思、否定中得到纠正。纵观孙老师的课,课堂上可谓“错误百出”:“滨海的特产是什么?”“烤肠”“肯德基”“轮滑”……答案各式各样。可是孙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天马行空的回答而生气、慌乱,反而仍面带笑容,保持冷静,之后通过一个个反问,让学生在解疑中否定自己,继而认识错误,寻找到正确答案。与孙老师教学不同的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铺垫、越位的提示、不容回避的时空限制,已经不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了。

记得某位名师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需要“防微杜渐”还是“亡羊补牢”呢?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挑战,我们得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觉得这好比明白人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也可能是创新。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思维的成果,不以对错论,而以价值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当本色教学,善待差错。

二、学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孙老师在演讲时不无感慨地说:“老师们看到的是精彩的教学场面,实际上,一节课教学效果好,不是源于上课老师一时的灵感,而是其长期的积淀。”这告诉我们一节成功的课的背后,都是需要巨大的付出的。

那我们到底需要阅读什么呢?我觉得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读小学教材,而且要读初中、高中教材。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要阅读史书,因为“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有许多平时我们困惑不解的难题可以在读史的过程中豁然开朗。要阅读杂书,教语文的,不妨读点哲学、读点美学……做一个“杂家”。这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会多一分机智,多一分自如,多一分洒脱。我们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上出一节节精彩、成功的课。

三、学精神境界,教育理念

听了孙老师的课,我非常激动,觉得诗歌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我特意把《阳光》这首诗在班级里照着孙老师的方法上了一次,每个步骤都一模一样,可是,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个问题抛下去,要么没人接,要么就是天马行空的回答,最后只好按照自己的方法,潦草结束课堂教学。课后,我就一直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我使用的效果就如此糟糕呢?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我上网查看孙双金老师的博客和教学视频,再对比自己失败的模仿做法,渐渐感悟到一个很朴素的真理:我们应该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而不是他们的具体做法。

篇5:名师教育学观学习心得体会

名师教育(学)观学习心得体会

名师教育(学)观学习心得体会 桑林完小 李香兰 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6位名师教学观学习,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一 爱岗敬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干。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热爱自己的职业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干成一翻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其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整个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 关爱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无瑕的,就如同白纸一张,会变成什么色取决于社会各界的关心。聋哑残疾孩子天生与他人有差别,从而使他们变得孤僻、自卑等。如果没有好的教育与足够的关心,这些孩子很难健康的成长,包括身理和心理。特校的教师需要用更多的爱心教育感化这群特殊的孩子,让他们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树立自信心,建立完善的人格。 三 教书育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所以说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四 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问比他们人高,人家自然有向你学习的道理。学生年龄小,不具备分析事物好坏的能力,他们往往是学习时连同教师的行为习惯也一并学了去。教师的行为举止,得起到表率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为师者应当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 五 终身学习。人类文明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同时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每天我们都能听到新的.讯息。不断的学习,能让我们与时代同步,能让我们感受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们也是如此。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而作为教师则停滞不前,当你的“一桶水”已经给完的时候,你还能拿出什么?工作中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所以,不断的学习,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 在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一名受家长欢迎、学生喜欢的合格小学教师!

篇6:名师教育观的学习心得

这次论坛内容丰富,围绕着“人文”的主题从学校建设理念到课程内容建构,从教育的内涵和根本到班主任工作的细节与情感的投入交流,从课程过程设计的精心到人文与知识融合的巧妙,从老师思想的深度到教的`艺术,从学生学习的目标到学的科学、明确,从课堂结构的精妙到课程过程的浑然一体与自然生成,一切的一切,看的到,听的到,感受的到,体会的到,却无法说道。大道之妙,存乎其心,大道之道,用乎其心。

陶继新老师的报告静水深流,如沐清风如临其境。李虹霞老师、王菘舟老师的课直击心灵叩问人性,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不掩饰不盲从,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审视站在社会的高度去评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堂包蕴着的却是万千气象。杜希福老师的课引导着学生从大我走向小我,关注于人所以为人的根本和源泉……

篇7:名师班学习心得

新时期,新型师生干系,对西席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颠末这次培训,我开始真正明白了育人的寄义。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间,提示他,由于学习毕竟是孩子本身的事,他没做好,盼望得到老师的资助;当讲堂秩序紊乱的时间,不要对孩子大喊小叫,我们应该就讲授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本身,及时调解讲授要领,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间,包涵他,帮他找出缘故起因,促使他定时完成,使孩子充实体验完成作业的乐成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烦一点,观察清楚事变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题目,对症下药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本身的错误,这才华到达我们育人的目标。西席只有在促进门生全面生长上下韶光,当好人师,为门生树立榜样,才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统为了门生” 。在教诲事变中,西席的品德魅力对门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西席的品德魅力泉源广博的学识、出色的讲堂。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作为西席在讲堂上留意与门生的交换碰撞,老师不但要讲授知识,还要启示门生聪明,睁开互动研讨,开辟创新头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品德是西席的最高学位。

都说“教诲是一把双刃剑,假如西席缺乏创造性,而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孩子的创造性就会被抹杀在创新的摇篮里”。但是怎样做才算有创新呢?苑传授的讲座引发了我在这方面的深深地思考。“创新包罗了很广的意思。选择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是创新,用新的要领或重新的角度做别人做过的课题也是创新;选择别人做过却未能办理大概未能完全办理的题目是创新,将别人的研究结果用于办理本身新发明的题目或用于新的范畴也是创新。”对付一线西席来说,从理论研究中提出新论点、新发明或新的见解是创新,在讲授实践中,发明新要领也是创新。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教诲讲授的理论和履历是必要不绝更新、积聚和总结的。在实际事变中,要勤于学习、善于发明题目,用理论引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升华,探索出一套得当门生的新要领,也是“创新”啊。

作为西席,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极重的,面对云云庞大的改造,我们要做什么?我以为我们要更新见解,要敢于冲破传统讲授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统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作育“成人”。

正由于西席职业的特别性,西席不但要用本身的聪明去启示门生的聪明,还要用本身的品德去塑造门生的品德。以是西席要更明白宣泄本身的不良感情,学会缓解本身的压力。西席只有具备了精良的生理素质,才华有效地优化教诲讲授的生理环境,使门生在教诲讲授进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但能进步门生的学习服从,更有助于促进门生形成精良的本性生理品格,从而进步教诲讲授的团体效益。

篇8:如何向名师学习

一、在“描红”中感受名师的教学态度

纵观名师, 虽然他们的课堂各具特色, 但透视其中, 他们无一例外地做到了“眼中有生”、“心中有生”, 为学生生命成长而教。名师们的课堂都能直面学生的生命存在, 尊重学生的生命差异, 都在用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启学生的生命智慧, 丰满学生的生命价值。不论教学内容如何变换, 他们都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教学环节的设计、评价语言的运用、课堂意外的处理, 无不处处体现“以生为本, 以爱育人”。因为他们眼中有了“生”, 心中有了“生”, 他们的教学张扬着生命活力。反之, 没有对眼前学生的充分认知与尊重, 单一的模仿是毫无意义的。因而对名师课堂的“描红”, 起步不是循规蹈矩地搬用完整的教学设计, 而是用心去感受名师们课堂教学背后所蕴含着的教学态度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关注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合作力,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并鼓励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在学习实践中努力为学生积累经验, 打开思路, 获取收益, 充实生命。

二、在“仿形”中借鉴名师的教学特色

名师们的课堂环环相扣, 妙趣横生, 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常常会被其精妙的设计所折服。学习名师就是要善于“仿形”, 借鉴不同名师的教学特色, 领悟他们设计的思路与初衷, 钻研他们设计的匠心所在, 从深层次去发现他们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走向, 提炼出每节课的价值, 从而借助名师课堂实例实现由“描”到“仿”的过渡。

1.“仿”名师教学的激情

课堂教学有了激情,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双向互动。有了激情, 学生才会乐于倾听, 勤于思考, 敢于言说。名师们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教学中, 当学名师们依据不同文本的感情类型营造出的充满激情的课堂, 或清风拂面, 或壮怀激烈, 或泉水叮咚,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滋润他们的情思, 启迪他们的心智, 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激情融入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也就注入了生命活力, 更加魅力四射。

2.“仿”名师教学的精致

名师的课堂不求纷繁复杂、包罗万象, 只为聚焦核心, 做足功夫。不同的名师在教学中都有其特色的课堂组织结构和文本处理技巧。一线教师要在钻研他们的教学实录时吸收其精髓, 如薛法根老师的版块教学模式、孙双金老师的启情益智教学特色。既要注重揣摩名师教学整体的精神所在, 也要关注各个环节设计得巧妙不同。不仅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习名师在课堂导入处重兴趣、在拓展延伸时重需要、在合理取舍中重关键的做法。学习他们善于把基础做扎实、把简单做精彩、把体会做深刻、把空白做丰富、把平淡做新奇。学习他们不求形像重在神似, 如此方能实现精致课堂的生成。

3.“仿”名师教学的灵动

这里的灵动是一种智慧、一种活跃、一种创新。灵动的语文课堂教学, 师生的思维都能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中活跃起来。如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时,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叙述哪吒闹海的经过, 可谓是教学灵动的典范。仿名师的灵动就在于学会通过富有智慧的设计和举重若轻的启发使学生聪慧起来, 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要学习名师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灵动张扬, 让学生的创新在课堂中灵动闪现, 让学生的自主在课堂中灵动存在。

4.“仿”名师教学的扎实

名师教学特别强调“扎实”, 始终不放松词句教学, 不离开理解与表达, 让字、词、句、段的学习情趣扎实地生成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仿名师的课堂就要做到书声朗朗读得扎实, 着力于读, 重视不同方法、不同层次的读, 以弹奏起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做到学词赏文品得扎实,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读、推敲, 激活学生的内在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 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随文练笔写得扎实, 在文本的空白处、在语言的共鸣处、在主题的升华处, 不求字数多少, 可以是一句话, 甚至是一个词, 关键在于学生用这样的形式来触摸语言、内化语言,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

三、在“创新”中传递名师的教学价值

齐白石老人曾告诫弟子说:“学我者生, 似我者亡。”学习名师也当如此。名师的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学习的摹本, 在经历一系列“描红”与“仿形”后, 我们最终要借助于名师的风格创新课堂, 实现自我特色与风格的形成。

篇9:名师成长的“学习场”构建探究

[关键词] 名师成长;学习场;名师工作室;教研沙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教学骨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富有创建性地推出了“名师工程”。名师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结合调研结果,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场”的概念,即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沙龙等途径,促进教师开展实质性交流互助。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层组织。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讲,教研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强。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教研组普遍“名存实亡”。学校以“年级组”代替“教研组”进行办公。一些校领导认为“年级组务实,教研组务虚”,因此在组织人选上先考虑年级组长,后考虑教研组长;在具体管理上,对年级组要求严,对教研组要求松;在职权方面,年级组长有职有权,教研组长职权不明,有的学校甚至设立年级“教学段长”,方便教导处管理、监督、指导年段教学工作,架空教研组长对教学的参与;在活动时间、空间、资金投入方面向年级组倾斜,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安排专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

这种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被全国绝大多数学校采用,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作为应试教育时代的产物,它以年级为中心,师生划归年级管理,各科教师随年级每学年不断地换来换去。这种模式最大的破坏作用是将各学科教研组拆开分配到各年级,导致各个学科教研组名存实亡。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既无时间又无地点,人员往往难以聚齐,所谓的教研活动只是简单地上一节课,或与工会活动合并到餐馆里聚一次。格局分散,氛围萧条,致使教研组成员群体意识薄弱,合作学习精神较差,严重削弱了学科教师合作解决问题的力量。这样既不利于缩短普通教师的成长期,也不利于根植于一定治学背景中的名师自我学习与发展。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因其以“自觉”去“觉人”,在“觉人”中“自觉”,从而提高了自身修养,成就自我。“名师”不能与普通教师构成生态群落,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失去环境压力与驱动力。尽管“集体备课”“以老带新”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年级组”代替“教研组”带来的影响,但是因为范围太小、人数有限,无法形成强大的“场”效应。笔者认为,教研组应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根据人员多少配备办公室和桌椅板凳,为教师的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具有相同治学背景的教师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同时又收获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名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着引领、示范、激励、凝聚、辐射等作用,同时环境压力又转化为名师不断地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二、建立“名师工作室”

2002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两个类似于大学博士站的“名师工作室”,希望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到2004年4月已发展为11个针对不同学科的工作室。近几年,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这是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它是以名师担纲主持,并以其本人姓名和专业特色命名,吸引一批相同领域内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的优秀教师加入而组成的教育研究合作团队。该组织实行首席名师领衔组阁制,在首席名师带领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开展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相关职能延伸与补充的重要合作体,也是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名师与工作室成员互相切磋,一方面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另一方面,徒弟的“学”也会在无形中对名师形成一种激励和加压,促使他们不断充电,努力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要想将名师工作室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在建立“名师工作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建设方面。工作室要有专门的办公地点,保证其正常开展工作。办公地点可以设在普通学校甚至薄弱学校,让名师1/4的时间在异校办公,将优质教师资源辐射到普通学校甚至薄弱学校。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应大力支持此项工作,对本校选送参与工作室的教师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设备与经费方面应给予工作室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名师工作室经费实行专户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名师工作室的经费使用权归首席名师,经费主要用于工作室添置书籍、日常办公、课题研究与专题研究、聘请专家授课以及其他活动。对于名师资源输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比如设立“优质资源共享金”进行奖励,实行“送编制”等特惠政策。

二是工作任务方面。具体表现为:(1)“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民”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不是专家的实验室,也不是普通的培训班,而是为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创设的平台,目的是以点带面,培养大批优质教师资源,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明”师工作室。教育要面向未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自然也要着眼于教育的“明天”,从研究主题上、工作制度上都要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3)“名师工作室”要成为“鸣”师工作室。对内,名师工作室要倡导民主,不能搞“一言堂”。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争论、争鸣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闪现。对外,积极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员关注、参与,形成工作室内外互动的研究局面。

三是组织建设方面。一般是先有名师后有名师工作室,笔者认为也可以尝试先建名师工作室后推出名师。比如将一些教研团队升格为名师工作室,这样不仅能够激励教研团队继续加强系统的教育教学研究,又能够加速教师的成长,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名师。如果没有合适的学科教育专家,可以在本年度暂不开设这个学科的工作室,比如上海市普陀区的数学教研员退休后,他的工作室就关闭了,等新的教研员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运作。

三、开展普通教师与市、区名师对话的教研沙龙

多年来,受传统观念与工作性质定位的影响,市、区教研员常常下意识地在市、区等校际教研活动中表现为主动地“输出”与“给予”。这种报告式、讲座式的培训活动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学校、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失去了发言的机会,进而丧失了参与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沙龙”的形式,以学科为单位,以名师为骨干,在市、区举办有一定主题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把市、区等校际教研活动建设成为普通教师与市、区名师对话的教研沙龙。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研活动环境,每名教师都可以直抒胸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教研沙龙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是源于需要和期待的问题式教研沙龙。大家彼此分享经验和智慧,共同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具有很强“现场感”的问题。

二是关注过程重引领的专题式教研沙龙。主要有四个环节:(1)搜集问题,确定主题;(2)加强学习,理论引领;(3)课例研究,行为跟进;(4)定期交流,形成共识。(2)至(4)环节可以连续反复,也可以间隔反复,直到真正地解决教学难题为止。

三是百花齐放促发展的生成式教研沙龙。在教研沙龙这个平台上,教师相互支持,交流分享,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智慧启迪智慧。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每次教研沙龙结束的时候,往往也是大家进一步思考的开始。

目前教研沙龙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自上而下的倡导性文件或指导性资料;二是教师因为受社会意识影响和教育体制的限制,普遍丧失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针对这两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出台有关开展教研沙龙的文件,使活动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加强教研团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在教研沙龙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篇10: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南教场小学 蒋兴艳

秋天,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带给人喜悦。2017年11月3日2017年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名师之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数学课堂转型”教学观摩研讨会。为期3天,整个培训过程中我或是侧耳倾听,或是俯首记录,完成了一次听觉与心灵交融的震撼之旅!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专家名师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让我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对比之下,我颇受感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每位名师的课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黄爱华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使我很受启发。一声“华哥”拉开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他的数学课堂是在和学生们聊天、做游戏中进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知识、在聊天中增进师生感情。整节课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感受、体验。

2、每位名师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经过教师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如果说故事让孩子们活在简单的世界,那么真实让孩子们活在当下。华应龙老师的《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尽显大师风范。刘延革老师的《推理解决问题》以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导入,真实,让孩子们寻找信息,在思考中升华,深入透彻,她柔中带刚的风格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3、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语言,给不同学生多种多样的评价,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思考问题中突破重难点,潜移默化中完成学习目标。徐长青老师的《重叠》:一次次的掌声,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让核心素养落地课堂,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以理性之光照耀课堂。没有炫丽的课件,没有悦耳的音乐,却完美的展示了名师的魅力风范。王炜老师用绘本故事讲授《寻找放屁王》,课堂以故事导入,环环相扣,体现了情景教学的模式。以生为本,学生读故事、学生独立探究,老师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思考成果,突出了教师是引导者。

4、从名师们的专题讲座中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顾亚龙老师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六个“度”》为题,用丰富的教学设计案例诠释了小学数学教学逻辑的力度、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宽度、生命的温度和知识的通透度;唐彩斌老师的讲座《能力为重的小学数学》,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毋永琪老师最后进行了点评,毋老师不仅专业功底深厚,点评针对性强,对广大教师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更为惊叹的是,毋老师文学底蕴更为深厚,把讲课老师的名字和讲课的特点进行了充分融合,做了几首小诗,很有韵味。走进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必须脚踏实际上好每节课,学习名师但又不一味的模仿名师,创造出自己的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篇11:“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形式主要是名师公开课和专家报告,内容涉及全面广泛,让参会的广大一线教师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下面将这次学习的体会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必须对课程标准树立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回归到这个本质上,在这种方向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做好两个转型:

1、第一个转型是要从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过程应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去设计和组织。

2、第二个转型是要从教师讲的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学的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学常态。要解放思想,跳出讲读的泥沼,以一个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等方式去学习语文。

二、语文课要向其他课程学习

1、学习内容上学英语课

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语文和英语是有共同点的。英语每节课目标很清晰: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课改的最终。

2、重点确立上学数学课

比英语课更清晰的是数学课,或概念或习题方法,每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语文课当然做不到,但可以把重点放在一个问题上,围绕这个重点组织各个教学活动。

3、课堂设计上学体育课

体育课——老师设计好活动,学生自由活动,只要在范围内就行。语文课也可以借鉴,每节课根据目标,重难点,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自学、合作学,老师只提取学生各种学习后还不会的或只强调重点、提炼语言就行了。这样,既做到了还课堂与学生,又给老师减了负,一举两得。

三、习作教学的问题

习作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指导时间太长,写的时间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方法指导上,而写作方法的指导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应该是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习作课是习作方法的实践。所以,今后的语文课应少些课文内容分析,多些方法指导,让语文课有语文,作文课有写作。

四、重视阅读推广——让学生读整本书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的阅读关键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书,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自然会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已经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了,我们必须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迈步,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中去。

小学语文组

篇12:走进名师学习心得

第一节课是满头银发的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位置与顺序。短短的一堂课,且不论课的内容如何,单是刘老师在课中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很让人折服.一年级正是小学阶段的起始阶段,刘老师在简短的课前谈话中教孩子们如何学习,如何完整的回答问题。整节课他都是那么的和蔼、慈祥、幽默又智慧。刘老师的课一开口就抓住学生的心,抓住我们全体听课老师的心,也许这是许多老师花大力气想做而常常做不到的事。刘老师凭什么就“轻易”做到了呢?是他平和的态度、和蔼的面孔、亲切的语言?还是他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那份气定神闲?拟或是他的那头银发?我想这些都是,也都不是,抓住我们心的更重要的是:刘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尊重、信任与期待,是刘老师对孩子、对课堂、对教育的诚挚的热爱!当我听到课堂上刘老师说:“困难终于被等来了”,“同学们说`拿走',这张纸才会被拿走。”“同学们声音太轻了,他还走不了。”……这些都让人感受到藏在刘老满头银发下的那颗未泯的童心。

印象最深的要数河南的席争光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五年级数学课《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新课开始,席老师问:“你们学过小数乘法吧?你是怎么解决小数乘法的呢?”当时,这个问题问得我有些愕然,好象与新课风马牛不相及啊,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听下去,学生说:“我先把它当成整数相乘,然后再点小数点。”这时,席老师点题说,“对!这就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把所学的旧知拿出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席老师精心铺垫的内容。利用小数乘法这个孩子们熟悉的计算方法来了解数学当中的转化的思想,孩子们在课没开始前就知道,现在要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版的新课标指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这不就是一种思想的渗透吗?有了这种数学思想,孩子们就不会只是做题的工具,而是会用思想指导去解决相类似的问题。这种铺垫,真是巧不可言啊!有了席老师转化思想的铺垫,孩子们在新知的学习中显得特别主动和自然,在将平行四边行变成你学过的图形时,学生通过自已的动手找到了规律。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而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席老师后面练习的设计,从计算单纯的平行四边行面积求面积,你想要什么条件?给你四个数据,你能分别找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底和高吗?比比面积的大小。这几个练习的梯度层层递进,让学生层层深入的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些奥秘。最精彩的是最后两道拓展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对比。学生在先前的转化思想铺垫下,会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图形来解决问题,这也为孩子们的后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地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去体验,学习新经验;然后又将新经验变成旧经验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铺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铺好每一步路,让学生学得轻松,走得更顺畅!

徐长青老师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暗含着数学问题的情境,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徐老师重每一个学生,他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模糊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把握知识。他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课以“变魔术”开课,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1、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水乳交融;老师的收放有度;孩子们的灵动思维、挑战创新;师生全情投入、生机勃发!……

对全国特级教师刘松的印象:他是一个丰富多采的`人。他就像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大脑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或是归纳整理零散的见解,或是提升凝练肤浅粗陋的认识。在引导、评价、总结时,调动全部的智慧;随时捕捉精彩瞬间,选择恰当的问题作为动态生成的“课眼”。对于教学过程的生成,他把握火候,就像厨师做菜一样控制好课堂气氛的“温度”。一堂课下来,连我们老师都意犹未尽,更何况学生们呢?学生们恋恋不舍,最后他只好让上课学生的老师把这帮学生弄走。刘松老师的课《认识方程》,确定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和学生轻松的谈话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讨论、交流、反馈等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整节课刘老师用语不多,含蓄幽默,善于点拨,善于引导,处处在启发学生;学生活动科学、充分、和谐,真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令所有与会教师再一次领略了专家这种深厚的教学功底。

庄惠芬老师上了一节《图形的分割》,这是一节非常自然的课,教师亲切、自然。学生全程、全情参与。精巧的设计,精心的引导,学生遨游在数学的殿堂里,充分享受数学的乐趣。没有压力,只有智慧的开启,思想的碰撞;没有呵斥,只有会心的笑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所谓生活因数学而丰富,数学因生活而精彩。这正是大家所追求的“享受课堂”。

上一篇:蒋官屯街道办事处城管办工作职责下一篇:明礼诚信国旗下讲话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