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18

关于福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4篇)

篇1:关于福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福清市义务教育学校

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是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我市各试点学校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区域内教师交流,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贯彻实施《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榕政综[2011]93号),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公务员局、中共福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福州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榕教办[2011]361号),根据《福清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融委办发[2012]27号)精神,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组织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缩小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分布上的差距,促进教师数量、学科结构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使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能够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有较大的提升,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校际间教师合理流动。

2、公开规范。规范教师校际交流的程序和办法,公开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校际交流方案要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防止人事腐败现象产生。

3、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教师校际交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4、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妥善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教师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校际交流。

5、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施“扬峰填谷”计划,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工作目标

采取大范围小步骤、稳步推进的办法,2013年秋季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校际交流制度,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逐渐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提升我市义务教育质量。2013年校际交流单位(见附件1)。

四、交流范围和对象

(一)交流范围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原则上在本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进行。教师校际交流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先实行分片区交流,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个片区,在片区内进行教师校际交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区域性的教师校际交流。

(二)交流对象

市属公办中小学教师均可自愿报名参加交流。截至交流当,在同一所学校(小学以完小为单位)工作满6年的或学校学科岗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有必要流动者列为应交流对象,每年各校交流人数原则上为应交流对象(在本校连续工作满六年以上的所有教师数)的10%以上。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不满6年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原则上可不参与交流;为保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市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参与校际交流;因病、孕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经市教育局批准,暂不纳入当交流范围。学校校级干部交流按照《关于印发<中共福清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学校领导干部交流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融委教育工委[2008]3号)规定执行。

五、交流形式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合作片区,坚持组织选派与教师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校际交流工作。

(一)城乡学校校际协作交流

以城区优质中小学为龙头对口帮扶农村学校,根据学科需求采取教师自愿报名和组织选派相结合的办法,选派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

(二)农村学校片区内轮岗交流

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小学以中心校为龙头捆绑周边小学为片区;中学原则上以镇街为单位,以完中或相对大校为龙头,捆绑周边学校为片区),各片区由龙头校校长任组长、片区其他学校校长为成员,牵头组织、协调、安排教师交流工作。片区交流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交流原则上按对等原则实行(即学科、交流人数对等),也可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进行师资交流。交流教师的选择应该尽可能保持学科、职称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三)双向选择交流 各片区按照教学工作需要和学校编制情况,采取统一安排与个人申请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交流人员。即由市教育局根据各校应交流对象的具体人数、情况及工作需要等,制定交流计划,将交流指标落实到各交流片区;其次符合条件的教师自愿提出申请,由龙头学校研究拟定实施方案,报教育局同意后予以实施。

(四)岗位竞聘交流

以职务评聘为导向,市教育局确定有空岗的农村学校部分中、高级教师岗位,用于择优聘用异校交流的教师。参加岗位竞聘交流,需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市教育局批准,先参加空岗学校的竞聘,竞聘结束后,其人事关系调入。

(五)富余学科教师转岗交流

转岗交流的教师先予以保留原工资待遇。经培训取得转岗学科4门以上高校本、专科主要专业课程进修结业证书,或取得《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在转岗学科任教一年以上,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考核同意,经职改部门组织的业务考核合格,相应教师职务评委会通过,市职改办确认转岗学科任职资格后,可竞聘上岗。

(六)中层干部对口交流

校聘中层干部由各片区按对等原则实行(即学科、岗位职务对等),也可根据片区内学校实际需求进行中层干部交流。

六、交流管理及政策保障

(一)建立有利于教师交流的编制、岗位管理平台 市编办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总量调控,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市教育局在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等,具体分配各片教职工编制,并报市编办和市财政局备案。县域内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

片区内统一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岗位总量由片区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市公务员局以龙头学校(优质学校)岗位结构比例为最高标准,结合片区内教师队伍职称实际,按片区内各校的编制数核定各校的岗位数。

(二)片区学校管理实行“六个统一”

1、统一核定编制。按照标准先核定各校的教职工编制数,由市教育局在片区内统一集中使用,各片区龙头学校按照成员校班额、生源等,具体分配各成员校教职工编制,组织教师在成员校之间交流。

2、统一岗位聘任。片区学校统一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按比例设置成员校教师职务岗位,各片区在核定的岗位职数内按学校实际和教学工作需求统一管理使用,可带岗交流。

3、统一课程设置。片区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实行同一学段同一课程计划,做到教学进度统一。共同实施课程开发和建设,通过开发共享校本教材、建设共享精品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内涵。

4、统一教研活动。片区学校要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共享信息技术平台和资源,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统一质量检测。片区学校采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为目标,以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提高合格率、进步率和综合素质,促进均衡发展。

6、统一教师考核。根据《福清市教职工绩效考评办法要点》,重点从职业道德、工作量、业务能力、专业发展、工作成效五个方面科学考核教师工作。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提拔使用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岗位管理和考核

1、参加城乡校际协作交流教师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岗位职称参加原学校竞聘;奖励性绩效工资由交流学校考核并发放;交流期满后,经全面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原学校任教;考核不合格的,则由市教育局组织“二次交流”,直至考核合格后才可回原学校任教。

2、农村片区轮岗交流教师岗位聘任由片区统一管理,参加交流时保持原聘任岗位职务不变,在交流期间原聘任岗位到期需重新聘任的,绩效考核合格者,参加现所在学校或原学校岗位竞聘。片区成员校在制定统一的教职工绩效考核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成员校开展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交流期满后,在交流期间工作不负责任,考核未达到“合格”者,要“二次交流”到较边远农村学校任教。

3、片区内教师交流一轮时限为三个学。每一位应交流教师第一轮交流期满后,回原学校六年后,再循环交流。交流期间的教师可申请调动,经市教育局审批后,人事关系调入新校,但必须继续在交流学校交流至期满方可回调入校任教。

(四)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

建设教师周转房是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消除教师后顾之忧,切实解决教师交流中工作、生活等困难,要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和教师均衡配置的需要,可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具有宿舍性质的教师周转房,切实解决校际交流和农村支教教师的住房困难。市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进一步积极支持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组织教师特别是农村校教师为重点的广覆盖、多形式、高质量的拜师跟岗、研修提高学习培训。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和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鼓励并组织富余学科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努力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奖惩制度

1、职称评聘。凡教师交流到边远农村学校以及城区学校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在交流期间经交流学校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在职称评聘时给予优先考虑。

2、评先评优。建立参加交流教师评先评优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的比例,对交流教师单列开展每评先工作,同时作为今后提拔使用的依据。

3、补贴制度。实行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补贴和班主任津贴制度。参加城乡校际协作交流的教师每月补贴200元交通费,参加农村学校片区轮岗交流的教师每月补贴100元交通费;为鼓励交流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每人每月在原有班主任津贴基础上再给予80元补贴。以上两项经费一年按10个月计算,每学期结算一次,由财政单列补助。

4、处罚制度。本方案实施后,属于应交流对象的教师,均应服从学校分批次参加交流。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交流的教师,绩效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不得参与职称晋升,并实行高职低聘,三年内不得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对不认真组织校际交流工作的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效能告诫。

七、实施步骤

1、学校宣传。各校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校际交流”文件精神,明确交流政策规定,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

2、摸底造册。每年6月各校要对本校编制总额、人员情况、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附设岗位)、工勤岗位情况进行摸底,建立校际交流人员花名册(见附件2)。花名册应在校内公示并上报市教育局人事科。

3、制定方案。学校要根据《方案》要求制定本校具体的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预定每次交流的人数和范围,并通过教职工充分讨论修订后,提交教代会(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4、组织实施。片区学校应根据实施方案按照岗位基本对应、学科需求基本满足,组织安排和个人申请相结合原则,确定各校参加校际交流教师名单并填写校际交流教师登记表(见附件3)于8月25日前上报市教育局人事科。

八、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人事、财政、编制、教育等有关部门为成员,教育局班子成员牵头协调所包片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各片区也应成立教师校际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教师校际交流工作。

2、提高认识。要正确把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积极宣传有关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校要顾全大局、端正态度,提高对校际交流工作的认识,认真做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要消除教师后顾之忧,切实解决教师交流中工作、生活等困难,为参与校际交流教师创设良好工作平台和条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业务潜力。

3、认真实施。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实施过程要以人为本,注意科学、合理地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防止方法简单化,既要积极开展、注重实效,又要操作有序、维护稳定,坚决杜绝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促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附件1:

2013年福清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际交流片区

一、城乡学校片区:

1、侨 中、洪宽中学、北亭中学

2、二 中、康辉中学

3、融城中学、龙江中学

4、元洪高级中学、里美中学

5、滨江中学、元樵中学

6、实验小学、崇文小学、宏路中心小学

7、城关小学、音西中心小学

8、元洪附小、玉塘中心小学

9、滨江小学、北亭中心小学

10、瑞亭小学、龙江中心小学、龙江中心二实小

11、融西小学、石竹中心小学

12、玉屏中心小学、玉屏中心石井小学、音埔小学、石门小学

二、农村学校片区:

1、小学:

乡镇中心小学片区——镇中心小学与所辖完小学校

2、中学:

宏路、石竹片区——宏路中学、姚世雄中学 海口片区——海口中学、元载中学、柏仙中学 城头片区——城兴中学、城头中学、五龙中学、新楼中学

东张、一都、镜洋片区——东张中学、一都中学、良镇中学

渔溪、新厝片区——虞阳中学、民乐中学、梧瑞中学、江兜华侨中学

丄迳片区——梧岗中学、上迳融侨中学

江阴片区——江阴中学、高厝中学、高岭中学、玉南中学

龙田片区——龙西中学、龙田中学、龙东中学、上苍中学、西亭中学

江镜片区——江镜中学、南宵中学、临江中学、林厝中学

港头片区——港头中学、占阳侨中、芦华中学、锦江中学

高山片区——高山中学、育才中学

三山片区——三山中学、华南中学、侨心中学、海瑶中学、瑟江中学、嘉儒中学

东瀚片区——东瀚中学、祖钦中学

沙埔片区——沙埔中学、六一中学、荣昌中学、天恩中学

以上各片区由龙头校(加下划线为龙头校)的校长任组长、片区其他学校校长为成员,牵头组织、协调、安排教师交流工作。

篇2:关于福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要求,根据省教育厅等四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推进我区校长教师校际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做好我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交流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流对象

(一)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现职达10年以上的校长(副校长)必须交流。

(二)教师:

1.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在职教师为应交流对象,每年学校教师交流的比例不少于应交流对象的10%。

2.从2014年起,新招聘的教师,在普通高中任教,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也列为区域校际交流对象。

3.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可申请参加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交流,经学校同意后,纳入学校当年交流名额指标。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暂不参与交流:

1、任职不满一届的校长,原则上不参与交流。

2、处于孕期、哺乳期,或个人身患疾病,经区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 交流的教师,在校内公示并报区教育局同意后,可暂不纳入交流。

3、妻子(丈夫)或子女、老人长期患病卧床不起或长期住院的,由个人申请,经所在学校、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4、现承担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或承担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5、有其他特殊困难的。

对于暂不纳入交流的校长教师,延长交流时间原则上最多不超过3年。对没有达到交流时间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现学校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对于符合交流条件而不服从交流的校长(副校长),不再聘任校长(副校长)职务。

二、交流形式

(一)校长:符合交流条件的校级领导按干部管理权限在同级同类学校之间进行带编交流,具体由区教育局在区域内统筹安排。

(二)教师:坚持组织选派与教师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校际交流。

1、指导性交流

(1)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教师到交流履职学校的工作年限为3年,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职称评聘和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学校。

(2)应交流教师原则上在优质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

(3)交流期满后,交流教师原则上回原学校工作。

2、校际对口交流

开展区域内校际(片区)对口支援活动,把教师校际交流作为结对学校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

(1)结对学校应互派中层及以上干部至少1人,完成为期3学年的全职跨校交流任务。

(2)结对学校每学年必须互派专任教师至少1人,完成为期3学年的全职跨校交流任务。

3、调动性交流

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在职教师,自愿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从城区学

校到农村学校任教,可提出申请,根据工作需要,按人事管理权限办理人事调动手续。

4、跨校竞聘交流

区教育局每年在普通(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中确定部分中、高级教师岗位,统一组织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教师开展跨校岗位竞聘,竞聘上岗后办理人事调动手续,促进教师校际交流。

三、激励保障措施

(一)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各学校要把努力改善教师交流的工作、生活条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校际交流教师的交通、午休等问题。学校领导要在工作、生活上关心交流教师,适时对交流教师进行家访和慰问。

(二)完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

1、在城区之间交流的教师在交流履职学校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申报高一级职称时视为有支教经历。交流教师在交流履职1年后,参加学校职称竞聘时,可提前确认支教经历并在学校量化评价中加3分。

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教师,履职一年及以上的,申报高一级职称时视为有农村任(支)教经历。

2、教师在交流履职期间的考核在人事关系所在学校进行,交流履职学校提供学工作情况及工作鉴定等考核材料,按同等条件优先的原则确定绩效考核等次。奖励性绩效工资在人事关系所在学校按满工作量计发。交流履职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班主任津贴由人事关系所在学校发放;加班补贴由交流履职学校按实际发放。

3、教师在交流履职期间的评优评先、继续教育等在交流履职学校安排,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表现优秀的,纳入原学校中层后备干部队伍管理。

4、对于具备中、高级职称资格教师调动交流到农村学校或普通(薄弱)

学校工作,交流履职学校如没有相应岗位的,其在原学校聘任的岗位细分等级可以在交流履职学校保留3年。城区学校调动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满3年,表现突出的,经本人申请,并经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认定,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

5、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以学校(教学点)为单位核定本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内校际间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等,具体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交流片区内学校教师编制可以统筹使用。

6、市教育局设立“校际交流奖”,作为市级单项奖,用于表彰在校际交流工作中作出成绩的优秀教师。

四、工作流程

校级领导交流,每年5月份由区教育局提出交流方案,报教育工委研究确定后,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区委批准后实施。

区属学校应于每年5月中旬将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所有在职教师花名册和教师调动申请表分别报送市、区教育局。

区教育局根据各学校教师编制、岗位及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数等情况,下达各学校应交流的学科及交流名额指标。

各学校应根据区教育局下达的交流学科及交流名额,采取组织选派与教师个人申请相结合的方式,于当年5月底前将参与交流的教师名单报送区教育局。

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于7月底前确定交流教师的学校。

教师交流后,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将编制使用情况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岗位聘用经同级人事行政部门认定后兑现工资待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区人力社保局、区编委办、区财政局、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为组员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区教育局成立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和协调学校开展工作。

(二)各学校成立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校教师交流工作。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计划,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努力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三)区教育、人事、机构编制和财政等部门加强协作,健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研究解决交流中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推进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

(四)区教育局、各学校要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意识,精心组织,确保交流工作有序有效推进。通过师资流动推动区域内的教师师资均衡配臵,到2016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臵基本均衡,城乡之间师资配臵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实现市域内师资配臵基本均衡。

(五)从2015年8月起,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支教工作原则上采取本文确定的教师校际交流的形式;城区学校(含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到农村学校或普通(薄弱)学校支教形式原则上以全职支教为主。

篇3:关于福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教育部、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文件精神,为推进我市教师校际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做好我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交流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流范围、对象:

(一)范围: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原则上在本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进行(市直属学校作为一个区域)。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之间、镇中心小学与村完全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教师交流。

(二)对象

1、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为应交流对象,每年学校教师交流的比例不少于应交流对象的10%。

2、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市专家型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由市教育局组织选派到农村学校和新办校支教、帮扶。

3、区级学科带头人由区教育局组织选派到本区农村学校、新办校和普通(薄弱)学校支教、帮扶。

二、交流形式

要坚持组织选派与教师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校际交流。

(一)校际教师交流

1、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教师到新校交流履职的年限为3年,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职称评聘和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学校。

2、交流期满后,教师回原学校工作。从优质学校交流到普通(薄弱)学校的教师可以选择留在新校工作。

3、教师原则上在优质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

(二)校际对口支援

继续开展校际对口支援活动,把教师校际交流作为结对学校的重点帮扶内容。支援学校要主动通过示范课、公开课、评课说课、跟岗学习、师徒结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与对口帮扶的受援学校开展师资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受援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到2016年,实现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或普通(薄弱)学校结对全覆盖。从2014年起,校际对口支援学校符合以下条件的教师,方可认定支教经历。

1.结对学校每学年互派中层及以上干部至少1人,完成为期3学年的全职跨校交流任务。

2.结对学校每学年互派专任教师至少2人,完成为期3学年的全职跨校交流任务。

(三)名师支教(带教)帮扶

1、建立学科专家工作基地校,进一步发挥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支教(带教)、对口帮扶和全职支教为主要形式。

2、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市专家型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等由市教育局统一按组织选派和个人志愿相结合的原则,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进行交流支教、帮扶。

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市专家型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的对口帮扶和带教,承担指导不少于3名青年教师(其中农村教师至少1名),并在若干所对口帮扶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每月定期开示范课、专题讲座等任务,期限为3年;鼓励和支持名师参加全职支教,由市教育局分批组织到农村学校或普通(薄弱)学校全职支教2年。

区级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支教、帮扶工作由区教育局组织实施。

(四)个人申请调动

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在职教师,可自愿申请到异校任教,根据工作需要,经学校和市、区教育局批准后,办理人事调动手续。

(五)岗位竞聘交流

各区教育部门每年应在普通(薄弱)学校中确定部分中、高级教师岗位,统一组织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岗位竞聘,促进教师校际交流。

(六)新教师实行区管校用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实行“区管校用”,即新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试行人事代理制度,落实人事关系“区管校用”管理体制,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可按“区管校用”的办法执行。

三、工作流程

每年4月底前,市、区学校应将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所有在职教师花名册和教师调动申请表分别报送市、区教育局。

市、区教育局根据各学校教师编制、岗位及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数等情况,下达各学校应交流的学科及交流名额指标。

各学校应根据市、区教育局下达的交流学科及交流名额,采取组织选派与教师个人申请相结合的方式,于当年5月底前将参与交流的教师名单报送市、区教育局。

市、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于8月上旬确定交流教师的学校。

各区教育局于9月底将当教师交流情况(包括学校、交流人数、交流形式、交流去向等)书面报告市教育局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各区、学校要把努力改善教师交流的工作、生活条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校际交流教师的交通、午休等问题。学校领导要在工作、生活上关心交流教师,适时组织到交流教师进行家访和慰问。

(二)建立教师交流经费保障制度。

市、区教育局要安排设立教师校际交流专项经费,为交流教师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由市教育局组织选派到农村学校、新办校或薄弱学校对口帮扶的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在带教、帮扶期间,依托专家工作基地校按课时标准给予相应工作补贴,每人每月300元;参加跨区域全职支教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专家型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师在支教期间,每人每月生活和交通补助500元(其中,安排在本区域内支教的教师,每月生活和交通补助300元)。

(三)完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

1、在城区之间交流的教师在新校履职年满3年,经考核合格,申报高一级职称时视同支教经历。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教师,履职一年及以上的,申报高一级职称时视为有农村任(支)教经历。

2、属于校际交流的教师交流期间的考核在新学校进行,按同等条件优先的原则确定绩效考核等次,使用原校指标,考核奖励由原校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原学校按满工作量计发。

3、属于校际交流的教师交流期间的评优评先、继续教育等在新学校安排,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对表现优秀的,纳入学校后备干部管理。

4、对于具备中、高级职称资格教师申请人事调动交流到农村学校或普通(薄弱)学校工作,其在原学校聘任的岗位细分等级可以在新学校保留3年,在此期间也可参加学校的岗位竞聘。

五、工作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意识,精心组织,制定方案。通过师资流动推动区域内的教师师资均衡配置,到2016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城乡之间师资配置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实现市域内高水平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各区教育局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3月底报市教育局。教师校际交流的试点区(思明区、海沧区)应积极推进“区管校用”工作,先行先试。

(三)各区教育局应认真研究、制定本区所属中小学校对校对口支援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口支援计划应8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备案。市直属学校由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实施。

(四)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失衡和新办校师资紧缺问题,各区教育局于当年7月初汇总上报所属学校的紧缺学科的师资需求情况,市教育局人事处将协调相关区、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支教。

(五)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工作,从2014年8月起,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条件的教师,其支教工作原则上采取本文确定的教师校际交流的形式;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或普通(薄弱)学校支教形式原则上均以全职支教为主。

(六)各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应于当年7月底前,将本区上一学年教师交流、支教具体情况等材料报市教育局人事处审核,认定支教经历。

篇4: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根据教育局安排,本人来到市局安排的交流初中交流已将近一学期了,在这一学期里,本人能严格按照市局《关 于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流动教师工作职责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做好有关工作,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个人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

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教育系统干部全员培训,自学了必读书目——《学校管理者五堂必修课》部分内容,写读书笔记近一万字。2.加强业务学习:

①深入课堂,一学期听课50余节,做到听课结束后,主动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肯定其成功的方面,同时能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特别是为学校语文组的几位对外开课老师的磨课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本人也从各位上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不少成功的教学经验。能积极参加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校内公开课、校内业务学习等教科研活动。

②按照市局要求,参加学校行政会,做好笔记。认真学习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就有关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提出相关建议。

二、遵守规章制度:

工作过程中,本人能严格遵守学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能杜绝“两头跑”现象。

三、履行岗位职责:

根据学校政会研究决定,本人分管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与使用工作,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和教科研工作。

今年,市教育局接受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的验收工作,其中本人负责的教育教学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是考核的重点。为了做好迎检工作,在学校行政和全体教职工的配合下,学校按照标准重新配备了史地室、科技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改进了物理实验室、学校图书馆,充实了学校体育器材室、舞蹈房等。对全体装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两次校内培训,进一步明确了职责,细化了工作要求,规范了装备的管理与使用。

9月29日,学校举行了市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现场会,为学校所在片的16所学校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在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方面提供了好的借鉴。

12月6日下午,我市创建“市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先进学校”现场推进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市有创建任务的9所中小学的分管校长、装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学校介绍了学校近几年在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上的典型经验,为全市的创建学校提供了参考。

四、配合中心工作:

本人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

1.带领学校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市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学生排球比赛,分别获得了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2.做好“市教育系统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迎检工作,按照市教育局、卫生局的要求做好台帐资料、现场准备等工作。3.严格按照市局要求,做好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验收的相关的准备工作。

总之,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本人在学校有了很大的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一份力量。

小结人

上一篇:冲出亚马逊小学生观后感下一篇:太经典了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