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2024-04-10

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精选8篇)

篇1: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老干部局(2011年10月11日)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在全面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同时,充分利用老干部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优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既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也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对如何建立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讨,为更好地推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区老干部发挥作用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老干部共计2032名。其中离休干部305名,占老干部总数的15%,副处级及以上退休干部1827名,占老干部总数的85%。随着我区离休干部数量的逐步减少和退休干部数量的急剧增加,离退休干部的组成结构日趋“年轻化”和“多样化”。根据对我区1700多名老干部的抽样调查表明,现在能够在社会或者家庭发挥作用的老干部占总数的60%,其中退休干部占75%,80岁以下的老干部占80%。在新的形势下,老干部发挥作用具备一定条件,得到了各方 面的支持,适应了现实社会需要,展现了广阔发展空间,呈现出三个新特征:

(一)发挥老干部作用认识有新提高

全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充分认识到发挥老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就是”的新要求,即“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积极开展发挥老干部作用的各项工作。广大老干部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优势和领导经验优势,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对于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老干部作用的环境有新变化

党中央、重庆市委反复强调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发挥老干部作用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的政策文件,努力营造了有利于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政治、政策和舆论环境。各地各部门积极按照中央、市委安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细化措施,狠抓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落实,把社会需求与老干部愿望有效对接,为老 干部参加学习,开展活动,和有针对性地引导老干部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发挥新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发挥老干部作用有新特点

目前我区发挥老干部作用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主体的转移。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主体由离休干部向退休干部转移。随着老干部组成结构的“年轻化”和“多样化”,且离休干部已到“双高期”,而退休干部由于年龄、身体和文化等因素,日益在发挥老干部作用方面占据主力军的地位。二是领域的转移。老干部发挥作用由家庭向社会转移,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日渐加强,老年社团协会建设的深入开展,老干部投身市场经济发展主战场日益增多,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由以家庭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三是形式的转移。老干部由个人发挥作用向依靠党支部和社团等群体发挥作用转移,随着各级各部门推动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力度的加大,措施的落实,效果日益显著,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不再是老干部个人自由发挥作用,而主要是以依靠党支部和社团等群体发挥作用。

二、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发挥老干部作用是一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老干部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机制对于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取得一定 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引导机制不健全。对于如何认识老干部的政治、经验、时空、特长等方面的优势研究不够,如何利用老干部自身优势发挥作用等方面着力不够,如何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方面思考不够。对于发挥老干部作用多是会上讲一讲,文中说一说就完事了,没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于老干部发挥作用,除了宣传报道,开会表彰外,很少探讨建立其他激励机制。老干部发挥作用有65%是基于社会责任感,35%是基于家庭责任感,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热情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

(三)平台和渠道机制不健全。对老干部受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影响,发挥作用的区域、程度、内容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及解决办法,考虑得不多研究得不够。在整合涉老资源,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方面,没有建立多层面、多渠道发挥作用的平台。造成适合老干部自身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渠道少,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宣传机制不配套。高龄群体具有典型的从众心理,先进典型往往能够产生较强的群体效应。各级党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对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深度挖掘不够到位,宣传声势不够集中,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影响力还不够显著。

(五)经费保障机制没形成。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经费保障机制没有形成,甚至没有专门的经费,只靠老干部工作部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各类涉老群团组织微薄的工作经费来开展,造成经费紧张,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如何建立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的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干部工作,指导老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争取领导、寻求支持,建立健全机制,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更好地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服务。

(一)建立健全“五个”机制,推动老干部发挥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平台和渠道机制、宣传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并使各机制相互联动,有机配合。按照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的要求,将进一步发挥老干部作用纳入老干部工作绩效目标考核管理的基本内容,明确职责和细化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发挥老干部作用的激励性制度和政策,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舆论氛围,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组织支持、经费支持、信息支持、场地支持,搭建宽阔的平台和渠道。

(二)依靠“三个结合”机制,推进老干部发挥作用 老干部作用发挥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工作,它和老干部 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以“三结合”机制推进老干部发挥作用。一是要与“两项建设”相结合。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干部工作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两项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焕发青春、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要与落实生活待遇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离休费保障、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三个机制”,科学制定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探索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机制,为发挥老干部作用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要与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老年公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社区、老年群团组织等阵地和组织,充分调动老干部以己之长服务他人,以己之力回馈社会。

(三)找准“三个抓手”,统领老干部发挥作用 一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争创“三好老干部”等老同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主题活动,把广大老干部发动起来,扩大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参与面和参与度,形成人人争当“三好老干部”,个个投身发挥作用的热潮。二是以建立老干部人才库为抓手,及时准确掌握有奉献愿望、有一定专长、有良好基础的老干部人才情况,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和鼓励他们老有所为,奉献余热。三是以党支部和老年组 织为抓手,切实加强党支部、社区、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引导老干部就近就地参加活动发挥作用。加强对老年社团的组织和引导,适应老干部的从众心理,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好地发挥老同志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通过如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干部艺术团、老年体协、社区志愿者、历史研究、书画协会组织等老年组织,使更多的老同志有计划、有组织地发挥作用,并扩大社会影响。

篇2: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2011年是xx分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保险业在谋划发展大计的同时,在营销体制、经营主体、承保盈利、银行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则是全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得不思考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职工人数越来越多,并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工人阶级新军,然而,工会的自身建设却未能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困惑。工会工作与企业职工的要求不相适应,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与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严重的制约着工会组织的发展。

一、当前工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普遍侧重业务发展,对工会组建重视不够。认为建不建工会对公司经营发展影响不大,甚至认为建立工会可能不利于自己对职工的管理;再者就是认为本公司“管理渠道畅通,职工福利能按时发放,民主管理健全”,没有必要建立工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成立工会要依法上缴工会经费,会增加负担。

(二)建会思路传统、单一。新公司组建后,首要目标是先将公司规模做大,将业务做强,等一切成熟了,才建立发展工会组织。造成工会组建相对滞后,成为公司稳定发展后的产物。

(三)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目前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软弱涣散。已经建立工会组织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员变动和分流之后,未能及时换

届和改选,致使工会组织呈现瘫痪状态。二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不力。一部分工会组织没有开展工作,会员几乎感觉不到工会组织的存在。其中既有些单位领导不重视、工会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业务或其他工作过多,无精力顾及工会工作,或无经费保障,无办公室和无职工活动场地,因此无法开展工作。

二、对策与建议

(一)党政重视支持,是做好工会基层组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建带工建互带互促。在班子建设上带,壮大工会队伍。在政治思想上带,提高会员素质。在活动载体上带,实施工作联动。在示范带动上带,发挥表率作用。在长效机制上带,实施制度联创。同时加大对工会组建工作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有效解决建立工会人力、财力不足的矛盾。

(二)创新建会方式,是工会基层组建工作的思路保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在建会思路上,由原来的“成熟一家,发展一家”转变为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组建原则,认真开展依法建会活动。二是在建会程序上,由原来的按部就班的单一模式,改为“边组建,边充实、边完善、边规范”的灵活方式,对企业工会组织采取“先组建、后规范、再收费”的工作思路,一切服从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三)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精神,切实加强《工会法》、《劳动法》、《企业工会条例》、《劳

动合同法》、《中国工会章程》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政领导、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的认识,使全社会切实认识到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建立以吸引、服务职工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激发职工入会的积极性。既然工会组建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那么就必须要建立组建工会的长效机制。一要不断完善党建工建互促互带制度,应当明确工建是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与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工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在困难帮扶、评选先进、福利发放等方面对工会会员进行倾斜,使广大职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工会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进而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

三、围绕转方式、促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以围绕转方式促发展、强合规增效益为工作主基调,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职工的理念,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努力打好转方式促发展这场硬仗。

1.工会组织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点。围绕江苏分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以公司工作任务及要求为中心,广泛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活动。

使广大职工在推动转方式促发展,强合规增效益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促进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2.工会要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就是以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代表和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协调和维护职工权益,优化和改进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把职工的愿望和诉求及时表达好、反映好、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把公司的政策、要求和企业发展的目标传达给职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构建共同愿景、共创和谐、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氛围。要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各项制度的制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搞好调研,提前介入,提出意见建议。

3.以人为本,积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对“人”的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中的“人”是能动的,具有创造性,而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让员工发挥其自身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公司每月的“合规自查”活动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在试行初期,在广大干部群众里广泛征求自查方案,“合规自查”活动中全员齐行动,各部门间互查,公开提出疑问、不足及整改建议,让全体员工充分参与到公司日常管理中去,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当员工能够视企业为家时,企业的荣辱也就会被看成是自己的荣辱,无论酸甜苦辣都能够和企业一起去分享,他们就能主动开展工作,企业内部环境达到和谐。

4.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促进职工整体素质提升。工会坚持将分公司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如“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健康险大讲堂”、反洗钱知识问答等活动坚持长效,根据工作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一些专业知识学习、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努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持,为实现公司和谐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关心员工生活,维护员工权益,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1)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办、向心力,公司工会组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文艺演出、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公司今年初组织员工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办羽毛球馆年卡等,通过这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树立了公司良好形象。

(2)关心员工生活和身体健康。对员工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心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维护员工队伍稳定的有效途径。工会从关心员工吃饭问题入手,让员工工作之余无后顾之忧,可以亲切感受到家的关怀。今年将免费组织妇女职工到定点医院进行各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将一些可能的重大病症扼杀在萌芽之中,受到员工高度认可。

(3)有效开展“送温暖”活动。公司工会坚持以“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一是员工生日时送上生日慰问金、蛋糕或鲜花,充分体现公司人性化管理氛围,使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二是对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职工,及时走访、慰问,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三是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带去浓浓节日问候。通过对员工的亲切关怀,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了对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

(4)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公司工会从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和集体合同、工资福利、集体协商机制出发,帮助职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劳动关系,加强信息工作,及时预防发现和处理矛盾。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过程中,着重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使维权工作的声音更加响亮、力度更加强烈、措施更加得力,真正在维护公司大局和长远利益的同时维护好员工群众的具体利益,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发挥好员工群众的积极性。

四、创优争先,获取支持,全面推进工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1、领会精神,敢于创新。认真学习领会“转方式促发展、强合规增效益”这个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找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组织各种工会活动,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创新竞赛内容,丰富竞赛形式,完善竞赛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引到竞赛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竞赛对于凝聚职工力量、振奋职工精神、激发职工斗志的作用。要以创建“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把创建活动贯穿于竞赛的始终,使创建活动与竞赛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要统筹安排、注重实效。把组织职工开展竞赛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公司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推动建立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2、要选树典型、表彰先进。大力宣传工作及各种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进一步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积极引导职工学赶先进、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为转方式、调结构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3、工会组织应全面推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1)、工会干部要成为学习型的工会工作者,才能更好的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从当前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来看,以学习促发展,对工会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掌握知识结构的总量不断扩展,工会干部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创新原动力,成为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的学者和专家。在此基础上,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小组,争当知识型职工”,以此推动全体职工的学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2)、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学习效果

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职工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因素互相关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创建学习型企业,必须有系统的运行机制作保障。第一,建立领导机制,公司行政领导及工会干部带

头,形成各种通力合作的整体机制;第二,建立目标机制,设臵具体的考核项目,完善评价体系,目标要量化。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激励机制,对那些组织管理开展得好,学有成效,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以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并作为人才考核,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使提高职工素质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3)、以更新观念为前提,引导职工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互动力。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学习为本理论”既学习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本。传统观念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无非是市场、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背后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这种观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变化,人才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要引导企业职工自觉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把接受教育的过程作为终身学习的过程,就要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的认识,转变为以学习的成果来指导工作,促进工作。

(4)、运用各种有效载体,构筑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平台。一个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要有若干不同形式的单元“细胞”组成,创建学习型企业应当由创建学习型部门,学习型小组,争做学习型职工等若干层次组成,要通过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实现创建成果的整合;从职工个人入手,让职工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把学习作为自身行为的要素之一,不断为自己“充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继续教育成为每位职工的内在需要,并学以至用,争当新一代的知识型职工。为构筑学习型企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4、保险行业要更好地发挥工会对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据有关资料显示,保险业是金融领域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最低的行业,大多数保险营销人员在行业内不同岗位多元发展的机会很少。加上“大跃进”式的增长模式形成的误导和“乱”、“假”现象,导致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正是由于存在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不平等,大多数保险营销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与保险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成反比。这就导致保险营销岗位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保险营销行业成为低端劳动人口的职业避风港,较高的流失率也使保险营销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业。

面对这样的现状,保险行业应更加注重建立以工会为主、吸收公司行政代表共同参加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自愿原则下对争议进行调解,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另外,还要工会从履行劳动法律监督职能入手,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聘用合同中有关条款的执行和落实,及时制止和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和问题。工会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职工工作、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等,把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劳动权利,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发挥应有作用。

5、工会应加强对劳动者的帮助,将法律援助切实深入到劳动者中去。

1、做到矛盾随时调处,方能有助于劳动争议的化解。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的切实维护者,必须将法律维权实现于劳动合同的全部过程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督促用人单位守法用工。同时,也能将一些可能的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2、支持劳动者维权行为,方能最终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化。《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赋予了工会支持劳动者通过司法程序维权的权利。这也是工会保障劳动者权利的最后一种手段。但正因为这种手段的有效存在,才能真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才能使用人单位真正正视劳动者权益。

篇3: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当前,全球,知识经济快速膨胀,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深入。国内,改革开放逐渐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不断加速,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高职院校,内部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人事制度改革、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方式推陈出新,经济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这些情况,促使工会工作出现新特点,如何发挥工会干部的作用,不断提升其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的变化

(一)教职工人数快速增大,工会管理幅度日益加大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教职工总数从1991年到2013年扩大了2.5倍,20多年间增加了12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从1991年到2013年增加了90万人,扩大了4.5倍。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的迅速发展,既夯实了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扩大了各项活动的参与面和生机与活力,又增大了工会的管理幅度,工作复杂程度和任务艰巨性加大。

(二)教职工学历层次大幅提升,工会能力水平有待检验

据统计,在全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重从1997年的10%快速上升至2013年的54%,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增长了230%。同时,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和讲师职称比重占全部教师的3/4以上,教授职称比例十几年间也在稳步上升。高职院校教职工学历、职称层次的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教学、科研、管理、参政议政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也对工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工作方式和方法有了提升要求,如何激发好、凝聚好、发挥好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成为检验工会工作效果的标准。

(三)教职工参与意识日益强烈,工会维权意识应更强化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自主权逐步增大。同时,教职工也因此更有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的迫切愿望,需要了解重大事项,为本单位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在教职工参与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好二级教代会这个单位领导了解民情民意,教职工参与管理、决策的平台,维护好教职工的知情和参与权,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工会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四)教职工渴望更体面工作,工会的“建家活动”更应完善

高职院校,高级知识分子聚集,教职工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和对人格尊严的渴望远远超过社会一般群体。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又在在教书育人,尤其希望自己的人格有尊严、工作能开心、事业有平台、生活得关怀。这就需要工会必须完善“教工之家”这个大家庭,通过这个平台,使教职工在生活上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亲切感、主人感和温暖感,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幸福感、快乐感和尊严感。

二、提升高职院校工会干部素质的迫切性

(一)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工会组织要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依法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调动、保护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胜。能否适应新的变化,开创新时期高职院校工会工作新局面,关键取决于能否按照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要求,尽快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二)开创工会工作局面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提速,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权、监督权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教代会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建立校务和政务公开、参与管理决策机制,工会组织如何维权等。因此,新形势下对工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工作内容、活动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完善工会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

工会依托自然力或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会员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会干部的品德、学识、才能及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密切职工关系、融洽职工感情的关键。新形势使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少有的挑战。推进高职院校工会干部素质建设,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成为当前形势下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高职院校工会干部素质要求

(一)思想政治要求

工会干部应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功夫,加强政治学习与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提高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规范自身行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努力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根据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把工作渗透到教学改革、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参政有据、议政有方和实施有效。

(二)心理要求

工会干部要依据全球经济和国内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有效抵御和化解各种风险,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工会干部即使身处逆境或困境,依然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善于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我们要自信、自知、自强和自控。

(三)业务要求

一方面,高职院校工会干部应掌握工会业务知识。掌握好民主管理、劳动保险、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宣传教育、文化体育、女工组织等基本业务知识。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工会干部,还要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因为工会的性质、特点所决定,工会干部仅精通工会专业知识是很不够的,难以很好地开展工作,必须在精通工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涉猎广博的知识,如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知识、文艺和体育知识等。

三、高职院校工会干部提升素质、展现作为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学习

工会干部一定要作学习型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自己良好的学风带动教职工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学习内容上,一要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运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二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三要认真学习工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计算机知识等,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

(二)强化服务意识

工会干部尤其应强化宗旨意识,心里始终想着“服务”两个字,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在情感上与教职工融为一体,在思想上与教职工产生共鸣,在工作上为教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把教职工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服务的根本标准,真情关心教职工的利益,真实反映教职工的愿望,真切为教职工做好服务,在搞好服务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提升工作能力

工会工作能否代表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为教职工服好务,切实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首先需要工会干部增强才干,把自身武装好。工会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才干,首先要有正确的意识,包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其次,要有要有过硬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工会干部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和能力,开展任何工作便会感到得心应手,工作目的才会明确,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工作目标才会实现,也才能赢得教职工的尊重和拥护,为搞好工会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密切联系群众是根本,应在联系职工中培养工作情结

篇4: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关键词:法治;县级党校;党性教育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级党校须为提升党校干部的法治教育水平做出努力,特别是要在提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方面体现实效。

一、党校法治教育重点要提高干部法律信仰

县级党校的法治教育不应该只灌输法律知识,而应该注重树立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只有权力信仰法律,才能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筑牢领导干部法律信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更是党校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确立法无例外的敬畏感

要让领导干部相信法律的权威,不能搞“法有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法律信仰是从内心深处对法律的认同,使法律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第一准则。领导干部作为执掌国家权力和治国理政的重要主体,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基石,培养领导干部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得以构建的关键。

(二)培养法律至尊的神圣感

培养领导干部对法律的神圣感是筑牢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的重要着力点。县级党校要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对法律的认同和崇尚。法律并不是单纯的由众多法条生硬的堆叠而成,若要培养领导干部对法律的神圣感情,单单进行法律条文的灌输是行不通的。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是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培养领导干部对法律的认同感、归属感、崇尚感。

(三)摒弃工具主义的法律观

党校要帮助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破除“法律治民不治吏”的错误观念,更应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主旨并非“治民”,而是“治吏”。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法律不过是治理国家的一种工具,没有真正对法律具有崇高的信仰。党校通过法治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法治思维、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培养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信念,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植根于领导干部心中。

二、党校法治教育突出养成干部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要求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党政干部要明确法治思维是一种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尺度。县级党校要通过法治教育,养成干部的法治思维。

(一)深化认识法治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仅要深化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要深化对法治本质的认识,增强养成法治思维的自觉性。尤其是对掌握权力的人来说,法治首先意味着对自己是一种约束。

(二)提高干部法治素养

彭真同志曾说过,领导,就要按照法律来领导。所以,作为党校的法治教育要抓住重点去培养。例如,要掌握法律授予什么权力、边界在哪里、行使的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应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

(三)坚守法治底线

通过党校法治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坚守法治底线。首先要依法行政,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次要维护法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守法,坚决护法。其三是带头学法、有效普法,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党校法治教育关键要提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实效

县级党校的法治教育通过多方努力要真正成为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的平台。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党校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县级党校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拓展党校的法治教育。

(一)要加强党校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

首先要注重整体性效果,研究党政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过程。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和途径,进而提高法治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其次确立制度性保障,形成党政干部法治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实现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长期性和常态化,更应该扩展到领导干部选拔、考核等各环节,努力形成新形势下整体性、制度化、实效性并重的法治教育新格局。

(二)要优化县级党校法治教育的内容

县级党校的法治教育应突出提升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和宪法意识,注重介绍当前法学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夯实领导干部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基础。另外,在法治教育环节的设置上,可专门设立典型的依法行政案例、情景模拟等教学内容,促进领导干部进行理性反思,促进形成法治思維,掌握法治方式。

(三)要创新县级党校法治教育模式

党校面对的党政干部岗位不同、职业身份、生活阅历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素质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县级党校的法治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应努力构建不同的教育模式。首先,引导式教育。对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我们的重点是进行引导,通过宣传先进实例,促进干部对法治价值的认同。其次,参与式教育。针对人数较少的干部进行参与培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让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法治教育活动的思辨性、互动性,在法治实践中促使干部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县级党校的法治教育最终是要体现在党校教师的授课能力,因此,强化党校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更是提高党政干部法治能力的强力推手。县级党校可加强与同级、上级党校的沟通,认真学习其培训优势,不断提高党校专职教师的授课能力。督促党校教师自主学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其作为党政干部参谋助手的作用,并在提供法律服务中促进自我和干部法治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

闫文静(1987~),女,山东阳谷人,中共阳谷县委党校教研室教师。

篇5: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写下了一卷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大共产党员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胡锦涛同志概括的这“六个坚持”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全体共产党员都要深入领会和认真贯彻。

岁月在更替,生活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我们正处于新的世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当今社会,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能没有蓬勃朝气。生活的教训告诉我们,有的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自己朝气不足,暮气有余,身手未显志先衰,精神上吃了败仗,自己把自己吓住了。这样不仅不可能有所作为,而且还有可能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淘汰。“以微笑面对困苦,以自信战胜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一个党员与普通群众的不

1同。

昂扬锐气,就是勇往直前的气势。青年毛泽东阅读一本西方哲学家的著作时,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话:“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这样一种“因为有阻力所以更有动力”的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锐气,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不断取得胜利的可贵精神品质。如果说昂扬锐气什么时候都需要有,那么在改革开放、开拓前进成为生活主旋律的时候就更加需要。具有昂扬锐气的人,既不会因为有难度就不进取,也不会进了一步就停止,而是总在不断进取,不断地有所作为。

纵看历史,横看周围,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和背景之下,为什么有的入朝气蓬勃,锐气昂扬,而有的人就暮气沉沉,不思进取?为什么有的人到老年还壮怀激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未老先衰?同在困难面前,为什么有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有的就遇难而退,不堪一击?同在金钱、物质、名誉、地位面前,为什么有的头脑清醒,是非分明,有的则昏昏然是非不辨?同在歪风邪气面前,为什么有的刚正不阿、顶风斗邪,有的却胆小怕事,甚至同流合污?根子在思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于有没有浩然正气。“无私无欲,喜气洋洋;追名逐利,终日惶惶。”,浩然正气的源本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攻坚,是一个考验:发展加快,也是一个考验:面对功名利禄,更是一个考验。考验什么?考验我们的共产党人身上有没有一股浩然正气。

人不能没有一股子气,干事业不能没有一股子气。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在忠实积极的共产党人身上,这股气就是朝气锐气正气。如何体现出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让群众在他身上看到这三种优秀的品质。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大量的存在,一个共产党员应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会碰到许多现实问题。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一些所谓不公正、不公道、不合理的问题。有才华、敢创新的人可能会受到埋没;坚持原则、任劳任怨的人可能会遭到非议,甚至误解。但这不是主流,切不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带着“有色眼镜”看社会。敢不敢直面社会现实,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缺乏主见,随波逐流,显然要不得;自视清高,脱离群众,脱离社会,也不可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更不应该。

只有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直面社会,把握自我,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进而施展才华。因此,党员同志必须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做到宠辱不惊,努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为推动社会进步尽一份力量。

“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机遇、名利问题和客观地评价自己。机遇向来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早准备,多积累,打下坚实根底,才能获得机遇,抓

住机遇。在机遇面前还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对待名利要有一颗平常心。古人讲,要淡泊明志。淡泊,主要是淡泊名利,淡泊了才会志存高远,顽强奋进。因为名利往往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常言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屡受挫折,烦恼重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我感觉良好,往往会导致自律不严,甚至会怨天尤人。正确对待自己需要经常放两面镜子:一是以人为镜,把群众当作镜子,把先进人物当作镜子,求客观、寻不足,知长短、争上游;二是以章为镜,把握住法律、道德、纪律这三道防线,恪尽职守,廉洁自律,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处理好这样三个问题,自身的人格力量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更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信任。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将是终身的事情,需要确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良好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不仅要学到真知、掌握技能,更要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习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读好无字之书,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运用、检验、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篇6:新形势下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做法

(一)围绕工作大局参政议政,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参谋作用

我省各级党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采取宣传动员、启发引导、典型推动、提供方便等方法,实施“二次人才”战略,引导离退休干部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实践,拾遗补缺,就近就便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参谋作用。一是通报情况、征求意见。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都事先征求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在历年举办“哈洽会”时,省委领导都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通报筹备情况,征求老同志意见,并组织老同志参观“哈洽会”,切身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今年,绥化市离退休干部参加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达1345人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402条,被采纳184条。二是创建载体,积极引导。设立离退休干部参政议政的专门组织,是发挥离退休干部参谋作用的重要途径。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通过创办各类政策咨询会、协会、研究学会等组织形式,使离退休干部在适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组织中,施展才能,继续为社会发展贡献光和热。哈尔滨市道里区在具备条件的社区成立“老干部论坛”,每季度举办一次,为街道社区的和谐发展建言献策。绥化市兰西县开通“老干部参政直通车”,聘请50多位老干部担任监督员,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二)围绕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载体作用

按照中组发[2006]12号文件和中组发[2008]10号文件要求,认真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全省通过合理设置党支部,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建立党员联系制度等,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14568个,离退休干部党员共计395221名。以“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针对离退休党员的实际状况,把建设“五好支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我省有6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17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受到全国表彰。为贯彻中组部双先表彰会会议精神,我省召开了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全省50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80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我们深入五大连池市,总结了他们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在家里的经验,《中国老年报》予以刊发。同时,各地充分利用社区党建工作资源,搭建离退休干部参加组织活动的平台,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哈尔滨市开展了“老干部党建服务工作进支部”活动、七台河市开展了“政治思想工作进社区”活动、佳木斯市向阳区建立了12个“离退休干部党员之家”,开展为离退休干部之家赠送一面党旗、一套党史丛书、一套学习杂志、一套党员教育影像资料、一本学习记录本的“五个一”活动,让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使“三会一课”组织活动延伸到社区党组织,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据统计,近年来,有近100个离退休党组织被县以上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有近300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

(三)围绕经济建设践行献言,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推动作用

离退休干部中有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他们经验丰富、技艺高超,是一支不可多得的人才队伍。应积极引导他们将社会需求与本人志趣、专业特长相结合,促进其为我省经济的全面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省老促会的老同志今年深入我省革命老区,紧紧围绕老区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多项调研,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老区扶贫项目101项,落实资金2100多万元。龙煤双鸭山分公司每年批给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5万元活动经费,专门用于老干部外出考察、调研,今年共立项5项,均根据生产矿井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经企业技术中心专题立项,公司总工程师批准,为公司解决了很多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黑河市瑷珲区老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到区属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在帮助企业申请专利、联姻院企合作、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企业高层决策和解决难题提供咨询、技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瑷珲区的工业化进程。七台河市聘请老干部从事宣讲知识、专家门诊、咨询服务等专业技术活动。如原从事医务工作的离退休干部中,53%被聘用或自开诊所、药店,发挥技术专长;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同志有近32%,继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工作。牡丹江市各企业十分重视离休干部人才资源的开发,支持创办老年经济实体,为企业振兴做贡献。牡丹江水泥集团43名离休干部,现有32名仍工作在第一线,办起了水泥粉磨站、机械配件厂,目前拥有固定资产达130万元,年创收达260万元,实现净利润40多万元。

(四)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倾注心血,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帮教作用

离退休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关工委的老同志有效发挥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全年组织了

3000多个帮教小组,通过法制宣传,对6000多名两放青少年进行了帮教。通过抓读书活动,对400万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七台河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衣木生自1997年退休起,就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退休干部等。齐齐哈尔市甘南县退休干部赵先明同志,多年来不顾严寒酷暑、风吹雨淋,不图任何金钱回报,深入农村住户和田间地头向青年农民宣传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被誉为“甘南县农业科学文化传播员”。双鸭山市钢铁公司退休干部李树山同志把12名老同志组织起来,尽心竭力地为青少年办好事,协调资金1.2万元资助33名中小学生;帮助7名孩子戒掉了网瘾,重新回到了课堂;耐心帮教4名劣迹青少年,使他们改掉了恶习,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公民。

二、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从领导认识的角度来看,有的领导认为离退休干部已经工作了一辈子,应该安度晚年,尽享改革发展成果;有的领导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离退休干部有较高的离退休金作为生活保障,应该把有限的工作岗位让给年轻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二是从离退休干部本身的认识来看,部分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祖国建立了卓越功勋。现在离开工作岗位了,应该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部分离退休干部认为,现在的社会时代不同了,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有发挥作用的热情和愿望,但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持观望态度;还有部分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大了,离退休了,就没用了,在家帮助子女照顾孩子就是发挥作用了,忽视了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三是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组织和个人,一方面认为,离退休干部年龄大了,身体上存在诸多隐患,怕聘用后出现问题不好处理;另一方面认为,多数离退休干部曾担任过领导职务,既是老领导,又是长者,地位和身份与其他人不同,致使多数管理者对他们在管理和使用上心存芥蒂,不愿意聘用离退休干部,从而在客观上造成离退休干部缺少用武之地。

(二)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缺少经费支持

目前,我省一些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在关心支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方面,有时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在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房屋场地、器材设备、书报杂志、交通工具、经费开支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相对来说还太少,整合离退休干部资源力量不足。甚至有一些单位对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落实不到位,影响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尤其是目前,社区的功能还不够完善,组织力量还不强,为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发挥作用创造的条件还不充分,有组织地组织离退休干部就近就便发挥作用还不健全。

(三)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领域不宽

离退休干部年龄偏大,应立足基层为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主,不搞形式主义。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主体在各级关工委、老促会、老科协、老美协等官办机构,虽也有少数离退休干部在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城建等战线发挥作用,但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宽,特别是涉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主要领域不多。

(四)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缺少激励机制

大部分离退休干部由于受经历、阅历的影响,他们普遍非常关心经济社会的发展,关心党和人民的事业,希望自己能够像过去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老同志还自觉自愿做了很多值得称赞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工作没有跟上,没有建立正常的表彰奖励机制,宣传的力度明显不够,使老同志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应有的褒奖,感到有些领导和部门对离退休干部这一群体的工作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广大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积极性。

三、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证

做好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工作意义重大,政策性强,要求高。各级党政领导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这一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重要工作日程,经常研究和部署,经常听取汇报,及时加以指导和引导,确保老同志发挥作用工作始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健康发展。同时,要根据离退休干部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离退休干部适应新形势和新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他们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成功经验,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证。

(二)搭建载体和平台,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场所上加以改善,确保老同志发挥作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搭建的现有的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平台的基础上,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区、教育、司法、民政、劳动、卫生、妇联等涉及民生的部门设立服务机构,采取有偿使用和义务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措施地吸纳离退休干部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单位聘用离退休干部。要出台优惠政策,动员支持离退休干部自主创业。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吸纳、自主发展的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格局,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三)拓展领域,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开辟途径

要在现有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涉猎领域的基础上,拓宽领域,把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点转移到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上来,拓宽老干部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优势的主渠道。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通过聘请离退休干部担任顾问、负责具体项目、独立创业、招商引资、帮扶贫困户等形式,充分调动和积极保护好老干部在稳定社会治安、维护发展大局、促进廉政建设、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调解家庭和社区居民纠纷、自身形象塑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重大示范效应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激发干劲

篇7: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一、南昌市物价局离退休老干部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8月我局现有离休老干部 人、退休老干部 人,其中党员 人、占老干部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县级 人,科级 人。

二、我局离退休老干部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现有9村队,22个党支部,人口总数接近3万人,其中离退休老干部占有一定比例,老干部的内在潜力和余热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目前面临的主要几个问题是:

(一)老有所为“ 的平台缺乏。乡离退休老干部除了一些领导退下来受组织委派,担任某些管理岗位的领导外,绝大多数退休老干部都是处于在家休养状态。

(二)缺乏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老干部局虽是老干部的管理服务机构,但是对于老干部的第二次的就业管理不在责任之内,造成了老干部管理上的缺失。

(三)工作稳定性不强。有些部门招聘老同志工作只是为了应急、解难、攻关、化解燃眉之急,临时性工作较多,工作随意性较强,不能使老干部长效稳步的发挥余热。

(四)认可程度不够高。现在大多数单位对离退休老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味认为老干部老无所用,思想行动滞后,工作承受强度低。

三、针对进一步发挥离退休老干部作用的建议和意见

如何进一步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尊重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们希望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真诚愿望,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老干部发挥作用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充分理解、尊重老干部的政治愿望,把老干部的政治热情保护好、发挥好。克服那种把老干部的政治热情视为” 吃饱饭没事干,自找苦吃“ 的心态,树立老干部的政治热情是对党对人民事业的一种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克服老干部发挥作用视为同青壮年” 抢饭碗“,树立老干部发挥作用是对行业的拾遗补缺,是建设和谐社会、现代化建设难得的不可替代的人才资源;克服老干部发挥作用是包袱,碍手碍脚,树立老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发挥老干部作用,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基本政策原则之一的思想。各级组织和领导把老干部发挥作用摆上议事日程,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管理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从而要动员更多的老干部参与双牌的” 三个文明" 建设。

(二)各级组织和领导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给老干部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建议在完善各种涉老组织的基础上,在基层老龄工作组织机构里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建立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和人才交流信息网络,对老年人才资源实行统一协调管理。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加强领导,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引导、支持、沟通、联络工作,凝聚老年人才的力量,更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相关配套的的政策法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把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纳入到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使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完善老人再就业劳动保障有关规定,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劳动权益。有了政策法规上的保障,老有所为施展才能就有动力,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的成果也能得到充分肯定。

(四)转变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对于离退休老干部发挥内在潜力和余热作用的能力我们应该充分认可,尊重离退休老干部的个人隐私和人格,不可以从思

篇8:在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初探

一、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新地位

1.乡镇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乡镇文化站担任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的重任。近几年来,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都依赖于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与辅导, 这些基层文化设施作用的发挥也都依赖于乡镇文化站的辅导与协调。实践证明, 乡镇文化站应该成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2.乡镇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乡镇文化站能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 大范围、宽领域、多角度地宣传先进文化, 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寓情于景, 寓教于乐, 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产生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赋予乡镇文化站的新任务

1.满足新型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现代社会, 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人们普遍解决了温饱, 大部分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 人们开始追求高档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站扎根于基层, 和广大农民朋友是零距离接触,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以先进文化滋养农村沃土, 以文化实惠奉献给农民朋友, 不断满足农民朋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奏响和谐社会建设最强音。乡镇文化站能在农村培植新型文艺表演团体, 能培植各种个体文化户, 出台政策、营造环境让他们在农村能站得住、留得下。这些乡土文化队伍能编排一些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 他们深入到贫困村落、山村小寨、边远院户进行文艺演出, 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既繁荣了农村基层文化, 又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净化新农村文化市场。乡镇文化站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对网吧、电影放映、演出娱乐、出版物印刷等行业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 并配合上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对农村的重点单位、重点时段、重点环节, 进行严格监管, 为百姓创造文化净土。同时为农村文化经营户提供人性化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既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又净化文化市场。 为农村文化这棵大树及时“修剪”, 为农村文化这棵大树随时补充“营养”, 使农村文化这棵大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三、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新作用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搭建广阔文化舞台。乡镇文化站要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制订新农村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 政府要划拨财政资金作为文化建设资金, 用于乡镇文化站、村落文化宫、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农村文化发展融资机制, 开展多业助文活动, 增强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活力, 确保乡镇文化站的正常高效运转,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乡镇文化站要明确工作任务, 积极开展艺术培训、艺术创作、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发掘整理等文化业务, 要始终以农民为主体, 以发展为本位, 注重对人的教育和塑造, 扩大乡镇文化站的影响力, 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2.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培养乡土文化人才。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发挥, 加强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 是提高乡镇文化站管理水平、繁荣新农村文化、激活乡镇文化站活力的重要保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抽调一批文化骨干下基层, 为农村文化建设输送新鲜血液。同时也要选拔一些基层文化干部到上级文化部门锻炼, 开拓视野, 蓄积发展后劲, 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用好用活政策、积极落实政策, 保障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实行全员聘用制, 实行竞争上岗, 干部能上能下, 人员能进能出, 充分激发文化站工作人员自身的活力和动力。

3.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激活农村文化活力。乡镇文化站要立足农村实际, 培育特色文化, 把农村群众日常生活劳作文化提炼出来, 结合当地的传统特色文化, 举办地方气息浓郁的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同时整合当地文化资源, 开设文化大讲堂, 开辟田园式生态公园, 设立“百姓表演大舞台”, 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同时, 也让文艺爱好者有展示文艺才能的舞台, 引领当地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 不断涌现农民文化骨干和新型农民文艺团体, 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又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激活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推动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农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础, 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 乡镇文化站是专门从事农村群众文化的普及和提高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是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的前沿阵地, 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乡镇文化站应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和文化载体建设, 要不断整合文化资源,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以培育特色文化为目标, 着力改善农村文化面貌,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使广大农民既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受惠者, 更是繁荣农村文化的生力军。

摘要: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而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 是值得当前各级文化部门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新地位、新农村文化建设赋予乡镇文化站的新任务以及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的新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乡镇文化站在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新农村,新作用,新职能

参考文献

[1]李放.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阵地作用[J].大众文艺, 2011 (12) .

[2]蒋占峰、张栋.新农村文化市场增能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 .

上一篇:宇明汽车零部件公司经营情况下一篇:顺城街社区2005年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