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

2024-05-15

中学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通用5篇)

篇1:中学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

中学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保证教育教学有序开展,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把握教研组活动进程,切实开展教育局规定的“三个转变”,即由先教向先学转变,独白向对话转变,问答向研讨转变,使教育教学常抓不懈,特制定学校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

1、实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把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作为促进自身业务、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模式。

2、校领导的分工主抓学科教研工作安排:

于振永校长负责文综组,主抓政治、历史两学科教研工作; 吴江校长负责理综组,主抓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研工作; 于峰主任校长负责数学组:主抓数学学科教研工作;

李占强主任语文组:主抓语文学科教研工作;

程利新校长负责英语组:主抓英语学科教研工作;

李国云主任负责音体美微组:主抓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工作。

3、校领导分工负责,随各教研组一同活动。活动时,由教研组长组织全组人员共同参与教研活动,领导参与教研,总结并指导本组活动,把教研工作抓紧抓实。

4、次活动的时间、人员、内容、主题等,教研组长要记录清楚、齐全,与教研级活动其他材料一起,年终上交教务处存档。

5、体教师要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主动交流沟通,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并且使本制度在今后的执行中,规范化、经常化、严细化,为我校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篇2:中学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

一、领导负责教研组分工

胡建军:数学组

王川:理化生组

庞东建:语文组

胡建军:英语组

周欣:音体美信组

蔡强:史地政组

二、领导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1. 各位领导认真参加各组教研活动,每月参加教研活动应不少于2次

2. 参与各组开展的各类作课活动并能做好指导。

3. 督促各教研组按时完成各项教研工作。

篇3: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然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校本教研扶持力量不足, 教科室作用发挥不力, 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结果是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 因此, 我们要积极探索, 寻求对策, 使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基本原则

1. 可操作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的订立必须符合本校实际, 使教师作为制度执行者能清晰地认识它的理念和意义, 进而认可、接纳它。校本教研制度是需要教师在领会校本教研理念的基础上践行的, 如不能付诸行动, 就不是可操作的“制度”。

2. 以教师为本原则。

制度不在于约束教师, 而在于为教师的教研提供指导与服务。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 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参与, 避免过于量化、细化而导致僵化, 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 是学校文化的重建, 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共享经验的氛围, 是有利于每位教师发展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和氛围下, 教师间关系和谐, 互惠、双赢, 共同提高。

3. 公平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不能有特权。如只有少数教师有外出学习机会, 只有骨干教师才能做课题研究等类似这些现象就不符合公平性原则。当然, 公平不排斥竞争, 良性的竞争是发展的动力, 如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奖励制度等, 这些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4. 开放性原则。

全体教师都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而不应仅局限于部分骨干, 还应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外界因素包括学生家长、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等, 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 将他们整合在校本教研制度之下将有利于这项制度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完善校本教研组织领导机构。

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校长是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负责人, 但校本教研并不是事无巨细都由校长过问。校长应充分调动其他领导成员, 分学科、分课题, 参加活动, 分工明确, 各尽其职, 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理念, 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 要整合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 建立校本教研立体组织体系, 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格局。

2. 完善校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确立教科室的教研管理职能, 加强教科室对课题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 组建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组, 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 为课题研究提供服务和指导, 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 树立先进典型。

3. 完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制度。

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 制订详细的工作要求。还可以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 改变学科本位的倾向,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 形成学习共同体, 加强集体研究, 分享经验与成功, 让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快速成长起来, 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合作的教研组文化, 建立真诚的沟通, 形成团结、向上的教师文化。

4. 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 为进一步凸显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 学校要建立具体、明晰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等。

5. 建立课题规划及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要求学校建立起鼓励和帮助教师进行课题规划与管理制度, 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过程管理、结题、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 深化学校教研的交流制度和师徒结对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如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帮带青年教师, 明确规定师徒的义务, 建立师徒档案, 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老教师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学习新思路。强调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 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的状态, 组织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校际观摩课、沙龙、教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

7. 强化教研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必须建立在学校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上, 包括校本培训、专业支持、信息、经费等多方面的服务保障。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外出学习经费和奖励经费, 建立教研网络平台, 设置教研活动专门场所等。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聘请专业研究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 开展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 发挥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校教研的层次, 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8. 改进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篇4:公路局主抓养护领导的述职报告

2.针对于路肩上出现的高草严重损坏路容路貌,我狠抓高草的铲除工作,从3月份起到11月份,共铲除高草98257立方米。

3.抓好GBM工程。做好我县局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作,及时对边坡、边沟进行修整,使边坡保持平顺、坚实,带领养路工进行树木刷白和路缘石刷白等工作,截止到11月底共刷白行道树16374棵,路缘石163.764公里,使公路达到标准化、美化的要求。

4.保洁美化工作。对养路工实行养护责任制,包干到人,分组分段工作,签订养护责任状。每日查看养路工出勤情况,每月26日召开养路班长会议,总结出勤工作情况,养路工上路率达到99%,全年保洁量为3396.98km。

5.病害修复工作

每天按时上道巡查,对公路病害和损坏的设施及时申请修复。并在7月份对路况调查后,进行了一次全面修复工作,对于G107出现的因水毁路面严重损坏情况,立刻进行了修复工作,截止到今年11月份共挖补坑槽24247.03平方米,郸石线挖补坑槽3000多平方米。,好路率达到100%。

6.治危治险保安全

重视危桥改造治理工作。我及时的上路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抓好安全生产,是确保公路养护效率得到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投入资金23万元,更新、配置安全生产设施,安装安全警示桩,维修瓦店街护城渠危桥1座,排查安全隐患10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经济困难时,遇到棘手问题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2.充分发挥副职干部的助手作用不够。

3.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的地方不少。

述职人:***

篇5:中学领导主抓学科教研制度

如果我们以新的课堂理念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的话, 就不难看出重教轻研是当前许多学校教研工作中的缺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一些教科研人员为基层学校服务的观念不强, 而许多教学一线的老师整天忙于教学, 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淡薄, 认为教研工作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2.教研工作多处于教而不研的状态。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局限于一些教学常规检查, 或者是随意化的评课, 以及抽象的理论学习等活动, 教研活动流于表面, 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教研能力毫无帮助。而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对作为教学研究主体的教师, 无法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性, 开发有个性的教学新思维, 教师的成长过程极其缓慢, 教学改革的进程随之放慢。因此, 重建教学研究制度, 刻不容缓。

3.教研工作的着眼点不明确。许多学校错误地把学校教研工作的重心放在教材和教师方面, 着重强调对课堂标准和教材的诠释上,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忠诚地去执行教材、教学目标上, 关注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掌握上。教研工作只关注老师作用的发挥, 却极少关注研究的关键领域——课堂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

二、学校教研制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注重对青年老师的培养。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新分配或调进十几位年轻老师, 所以关注老师的个性成长, 培养青年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了我校教研工作的主旨。基于此, 我校实施了“青蓝工程计划”, 即新分配的每位老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师傅, 一周至少要听师傅两节课, 师傅也要听徒弟一节课, 师傅不仅要对徒弟在教案书写、如何上课方面进行指导, 还就如何与学生相处等各方面对青年老师进行帮助。此外, 对于第一次送高三, 初三的教师, 学校也给予积极地帮助, 安排同年级组学科“老”教师作为师傅, 并要求新送高, 初三教师当好徒弟, 听一节师傅的课, 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再上一节自己的课, 即“听一节, 上一节”。

2.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着力改革“备课-公开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模式。过去我们听课、评课时大多注重老师对大纲、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是否突出重点并注重了难点的突破等方面, 主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现在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对一堂课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表现,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1) 改革备课。传统的备课, 教师总把要上的课事先做一个预设, 不仅预设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话, 学生的发言, 而且还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甚至连教学结果都事先做了预设, 课堂上必定要求按照这样的预设进行发展, 决不能偏离“预设”。这种死板的备课方式根本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千变万化的课堂。若是这样的备课方式不进行改革, 教师的劳动显然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和价值。再者知识点的讲解我们虽有统一的教案, 但往往是由主讲教师一人承担制作课件、编写教案, 其他教师基本上不参与, 对主讲教师主备内容照抄照搬, 无自己的思考轨迹, 生搬硬套, 毫无二次, 三次备课过程。针对于此, 我校在“集体备课问题”上作出了改革。

(2) 改革公开课教学评课制度。公开课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 它提供了一个沙龙式的平台, 不管是对教者, 还是听者, 都有益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上的提升。以往我们的教师上一节公开课, 借班试教在所难免, 原因就是怕出丑, 不敢展露平日课堂, 让课堂原生态展现, 均在公开课进行虚假的表演。而公开课最重要的功能——研讨, 在老师们看来, 倒显得其次。因此, 为了提升公开课的研讨性功能, 我们学校重新确立“公开课”的定义, 不总是在评课中“拍马屁”, 就是要求参与听课的教师“挑刺”“刺”挑的越多越好, 越多还有奖赏。相互之间比比看谁挑出的“刺”有水平, 有深度, 有意义。

3.构建教学总结制度。总结自己的工作,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作为一名教师, 经常性地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教学, 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们学校就倡导教师写教后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案例分析等, 把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困惑、体验、思考等写下来。基于教师实际的教学总结和反思制度, 对教师的帮助是相当大的, 不仅教师时时感到有教学方面的“冲动”, 有教育上的灵感, 下笔更有话可说, 文章更加鲜明、生动。

三、实施新理念下教研制度改革的体会

在我校进行教研制度改革以来,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青年教师正迅速地成长, 有一定教龄的老师也在逐步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习惯, 正慢慢地步入课程改革的新境界, 相信在新理念下的教研制度的改革一定会使我校的教学教研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丁东, 谢勇.教育放言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关于宿舍员工晚归通知下一篇:初中通知书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