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行为规定

2024-04-18

员工行为规定(共8篇)

篇1:员工行为规定

公司员工行为“十不准”规定

1.不准违反队列行走规定随意行走。2.不准衣着不整仪表不端。

3.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烟头。4.不准在工业广场及公共场所违规吸烟。

5.不准在工业广场及公共场所乱写乱画、破坏环境。6.不准损坏公共设施、破坏公物。7.不准踩踏草坪、攀折花木。8.不准说脏话、粗话、恶语伤人。

9.不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戏打闹。10.不准违规乘车。

员工就餐行为规范

1.衣冠整齐,不穿拖鞋、光膀子。2.自觉排队,依次刷卡购餐。3.勤俭节约,杜绝浪费。4.维护环境卫生,餐厅内禁止吸烟,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5.坐姿端正,不蹲、趴在桌椅上。

6.文明用餐,不大声喧哗、酗酒闹事。

公司员工不文明行为考核规定

为确保《员工行为“十不准”规定》的实施,规范员工不文明行为,特制定本规定。

一、在公共场所和主干道穿拖鞋、光膀子一次减发工资10元。

二、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纸屑、烟头一次减发工资10元。

三、在公共场所乱写乱画,张贴广告一次减发工资10元。

四、在公共场所吸烟一次减发工资10元。

五、私家车、三轮车和自行车在公司内违规行驶、乱停乱放一次减发工资100元。

六、故意损坏公物设施按原值减发工资。

七、踩踏草坪、攀折花木根据性质一次减发工资10-100元。

八、公共场所大小便一次减发工资200元。

九、部门、单位发生一人次违反《员工行为“十不准”规定》的,减发部门、单位正职治安抵押金20元/人。

此规定从8月6日开始执行。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8年8月3日

篇2:员工行为规定

目的:为保证店内各项工作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望全体员工自觉遵循。1.人员日常规范: 1.1员工行为规范

(1)不准挪用和赊销店内财物。

(2)上班时间不允许抽烟、喝酒、吃零食。

(3)不脱岗、串岗、不聊天、不上班睡觉,不准迟到、早退、随便请假。(4)不打架骂人、不说笑、打闹。(5)不准乱蹲乱坐,不准衣冠不整。

(6)不准怠慢顾客,更不允许与顾客争吵。

(7)不准倚靠柜台和货架、手插进衣袋、脚踏货架,不准趴、伏、坐于柜台和卖场内。(8)不准放个人物品在收银台和卖场(如手提包、钱包、用餐饭盒、水杯等)。(9)不准无理取闹,顶撞领导,不服从安排。

(10)不准上班接、打私人电话不准上班会客。(特殊情况需经当班领导人同意)(11)不准透露门店任何商业信息,如遇问题,须报备处理。(12)提倡互相监督,相互提醒。1.2 仪表规范

(1)头发干净,梳理整齐。

(2)女士不披散头发长发应扎整齐。(3)面部整洁

(4)上班时间女士应化淡妆不得浓妆艳抹。(5)不得留长指甲。

(6)女士不得涂有色指甲油或染指。(7)衣服常换洗,不得有异味。

(8)衣服干净整齐,上班要穿工作服。

(9)当班时间,不得穿短裤、裙子、超短裙等奇装异服。1.3门店卫生规范

(1)店面整洁干净、明亮、布局合理气氛和谐。

(2)货架柜台和商品干净整洁无积尘蜘蛛网,按规定陈列。(3)柜台、地面等就每天清洁,不得有污迹。

(4)门口干净、整洁、无烟头、杂物、垃圾、废弃纸皮摆放整齐,垃圾筒定期清洗,地面无积尘、香口胶杂物等。

(5)店内各种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常。(6)消防设备完好,能正常使用。

(7)卫生间,长期保持干净、整洁、卫生,并注意防火、防电、防水、防盗。(8)仓库陈列有序、整洁。1.4营业员标准化操作规范(1)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门店服规范,做到仪容瑞正,仪表整洁,礼貌待客,诚实服务,严格遵守门店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

2、熟识店内商品和商品包装上应有的标志及自已责任区内商品的基本知识,包括商品的名称、规格、用途、保质期限、消费使用方法和日常销量等。

3、了解相关商业法规,熟识卖场内的作业规范。

4、注意查看商品有效期限正确维护商品,防止过期、变质、破损商品上架销售。

5、洞察顾客进场习惯和购买重心,了解商场的整体布局和商品陈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并随时对责任区域内的陈列商品进行整理。

6、随时掌握商品销售的动态,及时按规范作要求完成取货和补货上架作为并及时提出补货建议。

7、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注意商品安全,努力防止商品损坏和失窃。

8、了解卖场内主要设备的性能、使用要求与维护知识,能够排除一些小的故障。

9、负责卖场、商品、货架、通道的卫生,保证门店的清洁度。

10、负责店内的顾客接待、导购。(2)作业要求

1、理货时要将不同的商品归回原位并保持卫生化陈列。

2、进行加货作业时要做到先进先出原则,发现临近保质期的商品要立即告知上级领导,采取措施。发现过期变质破损的商品要立即下货架,并报备上级领导作相应处理。

3、理货时要检查标签价牌与实物是否一一对应,严格按照理货作业程序进行。

4、对责任范围内的货架商品要认真管理做好防窃、防损。

5、营业员在理货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商品破损,由个人承担并且马上买单。

6、对顾客要做到热情服务,见到顾客要点头,微笑打招呼。

7、对顾客的问题不能解决,需及时移交给其他同事或告知当班领导,并对相关问题做好记录。

8、推荐商品时,要尊重顾客意愿,不能误导顾客更不能死缠烂打。(3)商品陈列

1、按单品为存要求,畅销商品丰富。

2、利用有效货架空间,商品整齐有序。

3、醒目,让顾客愉悦,有吸引力。

4、干净无积尘,外包装或外形完整。

5、易放易拿,标答对应,陈列整齐完整。(4)库存

1、目标库存量及单类商品适量。

2、商品保持期不可超过限期的2/3。

3、商品过期、积压或商品严重缺货,责任人将受到相关处罚。(5)商品的报损

1、失去商品价值和意义的商品(过期、变质、陈旧、破损等)一定要报损。

2、食品类的商品报损由店长签名后由上级确认方可有防损进行处理。

3、商品报损超出额定范围应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1.5收银员操作规范(1)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门店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正确迅速结账,做好对顾客的收银服务工作。

2、保证收银机的清洁卫生及正常使用,学会日常的维护及简单的故障排除。(2)作业要求

1、收银员不得私自查看门店录像资料或电脑中查看当日的销售金额。

2、准确正确识别纸币,如误收假币,应全额赔偿,收银机操作熟练。

3、收银员不得私自将当日销售货款移作他用,收银员每天交班前或营业结束后必须清除挂帐单,并立即将销售款上交财务。

4、收银员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欢迎光临﹗共多少钱﹗收您多少﹗找您多少﹗等,亲自提醒点清余款,若有少许顾客换商品交有服务台处理。

5、谨防高档贵重商品被调包,若有大单购物或顾客高峰,协助营业员装袋,并加强店内看管。

6、在上岗期间,收银员不得擅自离开收银台。

7、收银员不得漏收商品款项,否则全额赔偿。

8、如收银员对帐时短款,由收银员写出原因,对短部分进行赔偿,如收银员对帐时多款超过千分之五,要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如收银员经常出现长短款现象,轻者调换工作岗位,重者予以辞退。

9、收银员每天交班前或营业结束后,必须清除挂账单。收银员上岗时不允许在收银区域存放私人物品及现金,如发现作偷盗论处。

10、任何收银员不能私自外出换零钱。1.6安全操作规章(1)消防安全

1、门店消防设施必须齐全。

2、买场内平时应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不准堆放任何物品于疏散通道上。

3、用电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不可用大功率电器。

4、正确规范使用生活工作中的工具、用具、掌握水、电、气的使用常识。

5、应急灯必须可以正常使用。(2)门店安全

1、货架顶部不可放置较重的商品或物品。

2、商品、货架的摆放必须严格规定,符合要求。

3、如果发现任何可疑人员,应密切注意,如有情况立即向公安机关汇报。

4、要严格遵守商品管理规范。2.出勤及考勤管理: 2.1工作时间:

1、本公司因业务需求,得依劳动法有关规定调整休息日、上班时间工作班次及加班,从业人员应予配合,不得借口拒绝。

2、本公司从业人员应准时上班,有关上班迟到、早退、旷工规定如下:

(1)从业人员每上下班各打一次卡凡逾规定上下班时间5分钟者视为迟到或早退但偶发事件经领导核准当日补假者视为请假否则依下表处罚之: 迟到早退处罚方式:

1.超过5分以内由主管口头警告不可超两次,超过者每次罚10元; 2.超过6-15分罚10元由工资中扣款; 3.超过16-29分罚20元由工资中扣款; 4.超过30分钟以上罚30元工资中扣款

5.月累计迟到、早退3次或累计超过30分钟,记小过一次并扣10%工资。

6.凡未经办理请假手续(填写请假单)或假满未经续假或请假未准,而擅不出勤者或其事假未先办理请假手续者均以旷工论处。

(1)迟到、早退达1~4小时者,属旷工半天,扣罚1天工资。(2)迟到、早退达4~8小时者,属旷工一天,扣罚2天工资。(3)凡有迟到或早退者,当月绩效奖金将不发放。

(4)凡一个月内累计旷工2天或年累计5天者,公司有权开除之。3.工资计算方式

3.1新进同仁待遇,经试用三个月合格,视表现情况调整之。

3.2薪资之调整需视公司营运及管理状况、外界薪资水平、并斟酌个人所负职责与绩效办理之。

3.3公司实行薪资保密制度,从业人员不得讨论、或泄露自己和他人之薪资情况,否则一律开除。

3.4从业人员应相互关爱、尊重人格、诚肯相处、遵守上述守则,并接受公司上司之职务调动,若有违反,公司将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解雇、记过、警诫、降职、降薪等之处分。

4.奖励:

4.1奖励种类:

4.1.1 嘉奖(每次10元奖金)4.1.2 小功(每次30元奖金)4.1.3 大功(每次100元奖金)4.1.4 晋级升等。

4.2有下列事迹者给予嘉奖:

4.2.1 整季度内多能按时上下班出满勤者。

4.2.2 维护公司荣誉、热心服务,有具体事迹者。4.2.3 拾金不昧价值达三百元以上者。

4.2.4 管理及领导有方,使生产工作顺利运作正常者。4.2.5 举报违规或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案件者。4.2.6 参与重要的改善或项目有显著成效者。

4.2.7 品行优良技术超群工作认真克尽职责能为从业人员楷模者。4.2.8 工作积极尽责为公司避免较大损失者。

4.2.9 预防机器设备之故障或抢修工程,使生产不致中断者。4.2.10其他类似之行为,经提报管理处批准者。4.3有下列事迹者给予记小功:

4.3.1 领导有方,使业务拓展有相当成效者。

4.3.2 对生产技术或管理制度提出具体方案,经采纳确有成效者。4.3.3 整年上下班出勤率100%,出满勤者。4.3.4 有其他明显的较大功绩者。

4.3.5 执行临时紧急任务能于限期内完成,表现优异者。4.3.6 在工作中节约成本,合理利用废料有重大成果者。4.3.7 检举重大违规或损害公司权益者。

4.3.8 其他类似行为,经提报上级审核核批者。4.4对于有下列事迹者给予记大功:

4.4.1 为维护公司安全和重大利益,遇有紧急事件或突发事变,奋不顾身,极力强救而减少或避免公司损失者。

4.4.2对主办业务有重大革新,提出具体方案,经实行后成效卓越,有20万价值以上者。4.4.3具有其他重大功绩,足为全体员工表率者。4.5对于有下列事迹者给予晋级:

4.5.1 一年内记大功3次者;具有其他特殊功绩者。5.惩罚: 5.1 惩罚种类:

5.1.1 警告(每次10元经济处罚,绩效奖金减半发放)5.1.2 小过(每次30元经济处罚,当月不发绩效奖金)5.1.3 大过(每次50元经济处罚,当月不发绩效奖金)5.1.4 解雇。

5.2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查证属实,给予警告处份:

5.2.1 经常迟到、早退,屡教不听不改者;无故旷工半天者。

5.2.2 在工作时间聊天、嬉戏、擅离职守、扰乱工作秩序、违反安全生产者。5.2.3 浪费公物,情节轻微者。

5.2.4 不服从、不遵守管理人员指挥者。

5.2.6 上班期间在场区内穿拖鞋、赤膊等影响公司形象者。5.2.7 在非吸烟区抽烟,经劝说不改者。5.2.8 未佩戴识别证或穿着制服者。

5.3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查证属实,给予记小过处份:

5.3.1 对上级批示或有效期限的命令,未能如期完成或处理不当怠工导致公司利益损失者。

5.3.2 直属主管对所属人员明知舞弊有据,而予以隐瞒屁护或不举报者。5.3.3 在职务上诈欺公司及滥用职权情节较轻者。

5.3.4 因疏忽致使机器设备或物品遭受损害或伤及他人,但情节较重者。5.3.5 未经许可进入禁止进入之场所者。

5.3.6 在公司与同事口角或喧哗、扰乱工作秩序、违反安全生产情节较重者。5.3.7 携带危险物品入店者。

5.3.8 上班中睡觉者;擅离职守、怠忽工作使公司蒙受轻微损失者。5.3.9 伪造出勤记录或请人或代他人打卡者。5.3.10其他类似行为者;警告无效者。

5.4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查证属实,给予记大过处份: 5.4.1 投机取巧,隐瞒蒙蔽,谋取非份利益者。5.4.2 遗失或损坏公司的重要文件、物品、设备者。

5.4.3 拒绝听从管理人员合理指挥监督,经劝告无效,甚至兴风作浪者。5.4.4 违反安全规定措施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

5.4.5挑拨是非、恶意攻击或诬告、伪证、陷害同事而制造事端者。5.4.6 在工作场所,酗酒或滋事者。5.4.7 上班中卧睡或离岗睡觉者。

5.4.8 在公司外,对公司作出虚假或诋毁性评论者。5.4.9 发现危害公司安全知情不报,而任其发生者。

5.5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查证属实,可不经预告给予解雇处分:

5.5.1 使用虚假证件或虚伪不实意思表示,致使本公司误信而遭受损失者。5.5.2 违反工作规定情节严重者。

5.5.3 在公司内赌博、聚众滋事或有妨害风化之情事者。5.5.4 故意损坏机器、工具、原料、商品或公司其他物品。5.5.5 故意泄露公司营业上的柲密;使本公司蒙受损失者。5.5.6 违反规定携带易燃易爆品入店者。

5.5.7 无正当理由而旷工3日,或一个月内旷工累计达3日者。5.5.8 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者。5.5.9偷窃或挪用公款、公物或盗用印信、窃取公文及员工财物者。5.5.10 在公司内拉帮结派、营私舞弊侵害公司利益者。

5.5.11 对同事暴力胁迫,或有其他不良名誉之违法行为者。5.5.12 造谣惑众、影响工作或煽动他人怠工、罢工者。5.5.13 试用不合格或试用期内受小过以上处分者。5.5.14 经公司合理调动,不遵从工作指派者。5.5.15 公开诋毁公司名誉及信用者。5.5.16 向公司请假而往他处工作者。

5.5.17 利用职务之便,要求或收受回扣者。5.5.18 一年内记大过达3次,且无功相抵者。

5.5.19 其他重大过失或不当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经主管部门查核属实者。5.5.20 对公司处罚不满,擅自撕毁公告者。6.离职手续:

6.1 自请离职人员,除经特准外,均须按下列期限内提出辞呈,经核准并办妥移交及离职手续后,方得离职: 辞职申请应提前一个月。7.颁布实施:

7.1 本制度各条款呈请店长核定后正式生效公布之,本制度得每年依实际经营状况进行修正,每一年修正一次,以符合需求。

篇3:员工行为规定

(一) 概述

英国刑法将胁迫分为两种:恐吓胁迫 (dress by threats) 和环境胁迫 (duress by circumstances) 。两者在适用条件上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恐吓胁迫来自于具体人的威胁, 通常是被告人被告知“去犯……罪, 否则将……”。而环境胁迫的威胁则不是来自任何具体的人, 威胁的内容也很概括, 并未指明要犯的罪行, 行为人是“迫于当时当地生命健康可能受到侵害的危险环境的压力, 为了避免受到侵害, 而实施了通常情况下构成犯罪的行为”。

(二) 胁迫辩护的适用

1. 胁迫辩护可适用的范围

在英国, 胁迫可以适用于除谋杀罪和部分叛逆罪之外的其他犯罪。在谋杀罪中, 一般来说, 谋杀案的所有成员都不允许用胁迫来辩护 (不论是实行犯还是帮助犯) , 且胁迫也不适用于谋杀未遂。至于叛逆罪中的哪些罪名不能用胁迫辩护, 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 诸如为敌人提供情报罪等部分叛逆行为是可以适用胁迫辩护的。

2. 胁迫辩护的成立条件

(1) 威胁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一方面, 威胁要实施的必须是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行为。以造成心理伤害相威胁, 或以造成轻伤害、财产损害相威胁, 都不能作为辩护理由。如果被告人面临多项威胁时, 要求必须是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威胁导致被告人屈服而实施犯罪行为。另一方面, 威胁行为的实施既可以是指向于被告人自身, 也可以是被告人的家人, 还可以是任何第三人。

(2) 威胁具有真实性

首先, 被告要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威胁确实存在。这是一个主观的判断。被告人不仅确信存在威胁, 这种确信还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果被告人毫无理由地认为存在这种威胁因而实施了犯罪行为, 则不能以威胁来辩护。其次, 被告人必须有充足的理由确信威胁会实现。这也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如果一个美国游客在伊拉克被恐怖主义分子绑架, 后者以给其远在美国的家人造成严重伤害相威胁, 则不认为威胁的实现具有现实性。在判断被告人是否确有理由相信威胁会实现时, 应当考虑到被告人在进行威胁的真实性判断时, 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特点。

(3) 威胁的实现具有紧迫性

一般认为, 威胁的实现必须具有紧迫性, 使被告人来不及寻求来自警察等有权机关的帮助。如果行为人是以将来进行报复相威胁, 威胁内容的实现不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便不成立胁迫的辩护理由。 (1) 同时, 胁迫辩护的成立要求被告人是迫不得已而犯罪, 即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的选择以避免或阻止威胁的实施。

(4) 被告人对威胁的发生无责任

如果威胁是由被告人自身的行为导致的, 则不能以之进行辩护。比较典型的便是被告人自愿加入暴力团伙, 后又被胁迫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以这一理由排除胁迫辩护的适用, 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首先, 被告人需明知该团伙是一个犯罪团伙;其次, 被告人是自愿加入该团伙。但是如果被告人以为是一个盗窃团伙而加入, 后被胁迫实施持枪抢劫, 则仍能以胁迫进行辩护。在这里, 成员关系和威胁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二、中国刑法关于胁从犯的规定

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有的一种共犯形式, 具有以下特征: (1) 参加犯罪的非自愿性。“被胁迫”是胁从犯成立的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 “被胁迫”属于一种精神强制, 如果行为人是因为身体受到强制而实施危害行为, 则因为缺乏行为的有意性而不被认为是犯罪行为。但是被胁迫的人违心地屈从胁迫而参加了犯罪, 是经过利弊权衡以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决定本身就表明被胁迫者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志自由的, 对其以犯罪论处是应该的。 (2) 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的作用。由于胁从犯是在他人胁迫下参加犯罪的, 主观上并不是完全自觉自愿, 客观上其行为又具有消极、被动的性质, 所以其社会危害性相对其他共同犯罪人而言较小。另外从我国的刑法规定来看, 总体而言, 胁从犯的社会危害性小于从犯。

简而言之, 胁从犯在我国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类型, 主要具有量刑方面的意义, “胁从”是对被告人进行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一个情节。考虑到胁从犯因受胁迫而犯罪, 主观恶性较小, 且在共犯中起次要作用, 可以说胁从犯的规定是为了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结果。

三、中英刑法规定的比较

虽然英国刑法中的胁迫规定不同于我国关于胁从犯的规定, 明显的差别使之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 但对于两国的规定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我国刑法规定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还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行为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非自愿性是我国的胁从犯和英国刑法中受胁迫实施犯罪行为的共同特点, 两者受到的胁迫都是来自于人的行为, 在适用效果上也都可以使被告人免于承担刑事责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1.受威胁的内容不同

英国刑法中的胁迫辩护只能适用于面临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情形, 财产、名誉、轻伤害都不能满足要求。而我国刑法却无此限定, 在外在表现形式上, 胁迫可以是各种威逼、强制的方式和手段, 既可以有暴力性的内容, 又可以是非暴力的精神上的要挟, 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2.受胁迫的程度不同

英国刑法中的胁迫辩护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在于, 胁迫使被告人陷入不可避免的恐慌, 使之丧失了意志自由因而不应为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而在我国, 胁从犯受到的胁迫程度较低, 被告人的意志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并不一定完全丧失, 行为人仍可以在参与犯罪与不参与犯罪之间进行选择。且在英国受胁迫而犯罪必须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被告人不能够寻求有效的官方帮助, 而我国的胁从犯只要参加犯罪是在受胁迫的情况下进行的, 并不一定是迫不得已, 行为人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寻求司法帮助。

3.适用范围不同

在英国, 胁迫辩护不能适用于谋杀或部分叛逆罪。而在我国却没有这种限制, 被胁迫参加任何犯罪行为都可以根据其犯罪情节进行减轻或免除处罚

4.被告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我国的胁从犯的落脚点在于两点:首先是“从”, 其次是“胁”。也就是说, 胁从犯成立的前提条件在于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处于次要地位, 所起的作用较小, 如果被胁迫参加犯罪却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的或积极的作用, 则不能符合胁从犯成立的条件。而在英国的刑法中, 受胁迫而实施犯罪行为, 可能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 也可能是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 还可能是单独去实施犯罪行为 (如环境胁迫的情形) 。

四、中国刑法关于胁从犯规定的不足与改进

(一) 中国刑法关于胁从犯规定的不足

在与英国刑法有关胁迫的规定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 我国刑法胁从犯的适用条件较为宽松、适用范围较为广泛、适用的法律效果更为多样, 从实用性来说, 更能有效地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但如学者所述, 我国刑法关于胁从犯规定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

1. 我国刑法对于胁从犯的规定较为粗疏

刑法只是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进行减轻或免除处罚。但对于胁迫的内容、程度, 以及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都缺乏界定根据, 留给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余地过大, 容易造成司法实践中的不均衡、不协调。

2. 我国刑法中胁从犯的适用存在空白区域

如上所述, 根据通说观点的理解, 胁从犯作为罪行较轻的共犯类型, 其只能适用于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被告人,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或者是独立进行犯罪行为的情形难以适用。

(二) 对我国刑法规定的改进

如前文所述, 英国刑法关于胁迫的规定与我国刑法规定的胁从犯在适用上差异明显, 各有优劣, 所以完全引入英国刑法中的胁迫辩护、否定我国刑法关于胁从犯的规定, 实无必要。更好的做法是吸收英国刑法对于胁迫辩护规定的长处, 对我国的胁从犯规定进行改进。

1. 进一步明确胁从犯的适用条件

我国刑法关于胁从犯处罚规定的从轻幅度较宽, 对胁从犯的适用情形规定却较为模糊, 对于被告人受胁迫的内容、程度, 以及应该“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的情节缺乏明确界定。因此, 有必要通过立法或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于胁从犯的成立和适用进行更明确的界定。鉴于我国刑法对胁从犯不仅规定了应当“减轻处罚”, 还规定了应当“免除处罚”, 故有必要严格限定胁从犯的适用条件, 对受胁迫的程度、内容提出更高要求, 并进一步区分“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的情节。

2. 取消将胁从犯作为一种独立的共犯类型的划分

根据通说的观点, 刑法将胁从犯规定在从犯之后, 并对其设置了比从犯更轻的处罚, 这是因为胁从犯主观上不愿意或不大愿意参加犯罪活动, 客观上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罪行也轻。因此, 胁从犯被定性为共同犯罪类型的一种, 并将其限定为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情形。实际上, 被告人受胁迫而实施犯罪行为, 既可能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 也可能是起主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对于因面临紧迫的、严重的威胁而实施犯罪, 并起主要作用的被告人, 如将其排除在胁从犯的范围之外, 显然有失公允。所以, 笔者建议, 取消将胁从犯作为一种独立的共犯类型的划分, 将其作为共同犯罪的一个量刑情节, 适用于所有的共犯参与人, 包括主犯和从犯。

摘要:在英国刑法中, 胁迫行为 (duress) 是一种合法的辩护理由。行为人在他人的胁迫下实施犯罪行为, 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 可以受胁迫来进行辩护。胁迫辩护一旦被采纳, 行为人将会被宣告无罪而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关键词:胁迫行为,胁从犯,胁迫辩护

参考文献

[1].赵秉志.英美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2004:154-156.

[2].高铭暄, 马克昌.刑法学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9, 192.

[3].陈兴良.论胁从犯的认定[J].河北法学, 1989 (2) .

[4].杨勤峰.论胁从犯[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胡晓明.被胁迫参加犯罪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6].Jonathan Herring, Criminal Law (3rd Edition) , Law Press?China, 2003, p.387.

篇4:日本对买家采购行为作出规定

不仅是纺织行业,日本各个行业都很担心消费税上调带来的影响。特别担心消费者的购买欲会由此降低,尽管会采取应对措施,也预计会产生各种混乱。例如针对消费税上调的部分,降低商品本身的价格,维持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金额不变,以防止消费意愿的低迷。商品本身价格降低的部分则由与商品生产相关的企业分担,但事实上处于较弱势的行业企业很容易背负很重的负担。以前消费税率上调的时候,各生产销售阶段凭借自己的实力说话,也出现过消费税上调部分未能合理转嫁的现象。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被强行要求降价等。

今年6月成立的消费税转嫁对策特别措施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顺利、合理的消费税转嫁。特征是对买家的采购行为作出了限制。买家是指大规模零售企业以及从注册资本不足3亿日元的企业或个人企业等采购商品的法人企业。而卖家是指向大规模零售企业供货的企业、注册资本不足3亿日元的企业、个人企业,法律显示出浓厚的保护中小企业的色彩。

该法的关键在于①禁止拒绝转嫁等行为(减少采购金额、强行压价等);②禁止进行与消费税相关形式的廉价销售宣传及广告;③放缓“标示总金额”的规定,许可“不含税价格+消费税”的标示方法;④许可企业共同承受消费税转嫁(转嫁协定)及统一价格标示方法(标示协定)。

关于禁止拒绝转嫁等行为,既是买家也是卖家的生产厂商针对消费税上调而向供应方提出的降低成本要求不属于转嫁对策特别措施法的对象,因此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另外,根据宣传及广告的规定,只要广告中不出现“税”字就可以,而与消费税率相同的“8%降价促销”等宣传广告则可以出现。另一方面,过去强制规定的总金额标示放缓。日本成衣·时装产业协会等准备采用“商品价格+消费税”的价格标示方法,以显示商品本身的价格并没有上涨,只是消费税上涨了。

价格标示方法的争论

在从10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税转嫁对策特别措施法中,放缓了商品价格标签上“总金额标示”的规定。因此,关西FASHION连合、日本APPAREL·FASHION产业协会、日本BODY FASHION协会、日本靴下工业组合连合会、日本毛巾工业组合连合会、全日本妇人子供服工业组合连合会等联名发布的实施方针中,推荐采用“商品价格+消费税”的价格标示方法。

采用“商品价格+消费税”价格标示方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店铺中因为增税时价格标示改变而导致的混乱”、“尽可能不增加额外费用及工作”。消费税预计于2014年4月和2015年10月上调两次,消费税部分只需要通过“税”标示出来就能应对税率的变化。此前,本田悦朗内阁官房参与其中时曾提出每年上调1%消费税的方案,即使采取这种方案,也无需额外变更。而且商品价格和消费税分别标示的话也能促进消费税的合理转嫁。

在纺织行业中,现阶段各企业的想法并不相同。例如女内衣大型厂商华歌尔公司从10月1日开始针对自有品牌的正价商品采用“商品价格+税”的新标签标示价格。华歌尔公司执行役员、日本APPAREL·FASHION产业协会·取引改革委员会消费税研究WG委员尾内启男强调“尽早采取行动,早作准备十分重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能防止增税前后的混乱。

而日本百货店协会还没提出有关价格标示方式的指导方针。如果没能及时提出有关方针,这件事会任凭各家公司自主决定。

例如,大型服装零售商SHIMAMURA公司则表示将继续采用总金额标示的方法。即使消费税从5%上调到8%,同一商品的价格总金额仍然不变,实质上降低商品价格。维持商品原来价格的目的还包括无需替换商品价格标签以减少工作量、减轻负担。

转嫁对策特别措施法除了许可“商品价格+消费税”价格标示方法,还要求“尚未采用总金额标示的企业应尽快努力采用总金额标示方法”。特别措施法的有效期限为2017年3月,所以之后仍然是要回到总金额标示方法的。

还需要与各零售行业达成协议,到底采用能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明白支付金额的总金额标示还是采用“商品价格+消费税”标示,争论还将持续下去。

MD能力受到考验

担心消费变得低迷。日本首次引入消费税是在1989年4月,由于当时经济景气很好,所以影响不大。但1997年消费税从3%上调到5%时使得消费低迷长期化。而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服装消费预计从明年4月起又有很大可能再次陷入低迷。

为此,RENOWN公司的男装品牌采取“在消费税上调前针对刚性需求和常规商品需求,在上调后则努力推出时尚性商品”的方针。尽可能满足消费税上调前的抢购需求,在4月以后凭借商品策划开发能力取胜。明年春夏季商战将考验成衣厂商的MD能力。

在消费税上调前竭力提高销售额。很有可能把原先4月上市的商品提前到2、3月就开始销售。有些成衣厂商要求商社的OEM提前生产。这会对明年中国春节前中国缝制工厂交货带来多少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由于日元贬值和人工费用上升,成衣商品希望能提高零售价格,但由于消费税上调,使得厂商很难提高零售价格。加上大型企业针对消费税上调压低采购金额,打压上游厂商、以及强行购买等,大型企业种种拒绝转嫁消费税上调部分的行为也令人担心。对于这样的情况,产业中游行业十分担心。

篇5:公司员工行为建议规定

为了提升公司的形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完善公司内部的管理,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对公司上班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纪律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每个工作日安排以下两个时段为工作间断休息时间,用于员工上班时间的简短休息。具体时间为:

上午:10﹕30~10﹕45下午:15﹕30~15﹕45

二、对全公司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定如下:

1、遵守公司各项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规范。

2、公司员工日常形象要求:

⑴、员工穿着必须得体大方,不得穿戴与公司工作环境不符的服饰。⑵、有客户进公司,员工必须使用礼貌文明用语,人人有责任为客户做好服务工作。若接到客户的投诉,公司将追究责任到个人,情况严重者可解除劳动关系。

⑶、员工必须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不得有任何污蔑、诽谤、谩骂公司的言行。

3、尊重领导,服从安排。

4、工作期间,应遵守以下要求:

⑴、不允许擅自离岗、串岗;临时有事需外出的,需上报部门负责人批准。⑵、将手机音量尽量调低,接听私人电话应尽量放低声音或去走廊接听,不得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会议期间,如携带手机,必须调成震动或静音。在接听公司固定工作电话时,严禁态度散漫甚至恶劣。

⑶、严禁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报纸、视频、听音乐、大声喧哗等,严禁互相聊和工作无关的话题;公司召开会议时,严禁私下开小会。

⑷、严禁在办公室吸烟。办公室内部均为禁烟区,总经理办公室和会议室除有客人在的情况下允许吸烟外,其他时间均禁止吸烟。

⑸、严禁在工作区域内就餐,吃零食。办公桌上明显位置不得摆放食物、报纸、小说等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⑹、上班期间长时间或午休外出,应将电脑关闭;晚上下班时,应关闭电脑电源、显示器、插座电源,办公桌整理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最后一位离开公司的员工应关灯和窗户,关闭打印机和主机,同时切断电源。

⑺、公司员工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到节约用水、用电、用纸。⑻、公司员工应保持办公区域内的卫生与整洁,可回收利用的纸箱报刊等废旧物资统一放入废纸箱。

⑼、所有在公司申领的办公用品,均为公司财物,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不得占为己有和故意损坏,离职时需移交至综合管理部。办公电脑等贵重物品定人使用后,未经部门和公司领导同意不允许私自调换。

5、任一时间段都不得带外人进出公司,如造成公司物品、文件、信息等公司财产的损失,公司将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解除劳动关系。

6、对于煽动其他员工罢工,严重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员工,将予以直接辞退。

7、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违反公司管理制度,给公司造成一万元以上损失的,公司可依据《劳动合同法》与之解除劳动合同。

8、保密条款

⑴、公司所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期间,不得泄露因工作岗位涉及到的财务、人事及设计项目技术资料和信息,如财务报表、管理档案、项目文件、电子文档、专题报告等;以及设计商业机密的信息,如招投标文件、报价书、合作单位相关信息等。如有违反,视为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公司可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与之解除劳动关系。

⑵、本公司员工离职后,在1年内,不得对外泄露设计项目技术资料和信息,如项目文件、电子文档、专题报告等;以及设计商业机密的信息,如招投标文件、报价书、合作单位相关信息等。如有违反,将追究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公司将索赔人民币5万元整。

三、劳动纪律管理与监督办法

1、公司劳动纪律管理职能部门为综合管理部,并设劳动纪律监督员岗位,负责全公司日常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的劳动纪律管理责任人;

2、公司管理层应主动协助公司领导抓好日常的劳动纪律管理工作,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公司劳动纪律管理责任人为谢勤、赵颖颖、陈枫、张华东,上述责任人不在公司期间,即按以上排序负责督促检查。

3、奖惩制度

⑴、劳动纪律监督员

①、劳动纪律监督员由公司每月发放岗位津贴200元。

②、劳动监督员每次查处出员工(含管理层干部)的违纪行为,一次性奖励30元,每半年结算一次;

③、全年公司劳动纪律管理良好,经管理层查处的全公司员工累计违纪行为(指有处理记录的违纪行为,包括口头警告,下同)少于5次的,年终一次性奖励2000元;超过5次但少于10次的,年终一次性奖励1000元;超过10次者没有奖励;全公司员工累计违纪行为超过20次及以上,扣除监督员年终奖的20%。

⑵、部门负责人

本部门全年劳动纪律管理良好,部门员工没有违纪行为发生的,年终一次性奖励部门负责人2000元;本部门员工累计违纪行为少于5次的,年终一次性奖励1000元;超过5次以上10次以内,扣除奖金2000元;超过10次以上,扣除部门负责人全年奖金总额的20%。

部门负责人自身违纪的,每次扣除年终考核分值5分(百分制);违纪3次以上者,扣除全年奖金总额的30%;超过3次以上,公司将给予留职察看或解聘职务。

⑶、部门

本部门全年劳动纪律管理良好,部门员工没有违纪行为发生的,年终一次性奖励部门每人1000元。

⑷、员工

①、所有员工被发现有违反上述第二大条规定的行为者,第一次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第二次在全公司会议上进行书面通报批评,扣除当年终考核分值为5分(百分制);第三次则待岗三个月,待岗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500元/月,并扣除当年年终考核分值50分;三次以上的,公司视情节轻重和负面影响程度可劝其辞职,直至辞退。

②、对于不服从劳动纪律监督员、部门负责人和公司领导管理的违纪员工,且态度恶劣,公司将直接辞退,并取消当全部奖金。

篇6:落实《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进一步提高全行内控防案执行力,泰安工行新汶支行组织员工加强对《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的学习,筑起案件防控的防火墙。

一、加强组织,全员发动。该行要求各部室、网点组织员工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的全面系统学习,部室机关员工利用周二、周四班后时间集中学习,网点要利用晨会、班后会及集中学习时间,在全面学习基础上,要求每位员工针对各自岗位,就重点章节重点学习领会,强化员工对《规定》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使每位员工进一步熟知各自岗位的违规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尺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案例结合,提高效果。为进一步强化员工对《规定》的认识,该行由风险管理部负责,专门挑选了部分上级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罚通报、内控检查通报等,举案说法,以实际案例来加强全行员工对《规定》的学习和把握,切实认清违规操作、违规经营的严重危害,提高员工自觉守法意识,杜绝违规行为。

篇7:《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销售、管理行为,明确各级员工的劳动义务;维护公

司正常的管理秩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公司相关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违规行为是指本公司员工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

章或本公司《员工手册》或相关制度,应受到处理的行为。

第三条 处理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程序规范;错罚相当、惩教结合;制

度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

第五条 对已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的违规行为,可书面建

议其现所在单位作出处理;对劳务派遣人员的违规行为,可书面建

议其劳动合同所在单位作出处理。

第二节 原则及定义

第六条 公司本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为原则,纠正违纪违规行为。

应本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公司规定纪

律。

第七条 公司对员工的任何处理决定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到个人隐私及公

司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八条 公司对员工违纪处理应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情节,依据本办

法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予处罚。

第九条 员工对公司的处罚决定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请上级部门复查。

第十条 公司员工对管理人员的违规管理,享有向上级部门检举、投诉的权

利。

第三节 职责

第十一条各部门可依据员工的违规情况并在有关证据证明充分的前提下

书面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第十二条部门主管可依据本部门员工的违规情节在有充分证据证明的前

提下书面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罚本部门员工的建议。

第十三条人事部负责公司员工违规处罚申请的受理并根据申请内容进行

跟踪调查。负责员工处罚材料的处理和执行处罚决定;员工处

罚的核准及员工复查申请的受理和跟踪调查。

第十四条总经理负责审核事实,对员工的违规行为作出最后的处罚决定。

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及适用

第十五条本办法适用的处罚有:

(一)口头警告;

(二)书面警告;

(三)扣款;

(四)记过;

(五)记大过;

(六)降职、降薪;

(七)留职查看;

(八)解雇、开除。

第十六条公司员工因违反本办法造成公司财产损失或他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公司支持和维护受害员工合法的诉讼权利。

第十七条公司员工因重大过失或故意违规操作,致使公司损失的,应依

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八条一人有两种以上违规、违纪行为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第十九条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本公司规定的,根据情节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规违纪的,按其所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

处罚。

第二十条部门违反条列的,处罚直接责任人;由部门主管指使的,同时

处罚该部门主管。

第二十一条员工违纪有下列情形可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

(二)主动承认错误、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并及时改正的;

(三)因他人胁迫或诱骗的;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重处罚:

(一)有严重后果的;

(二)胁迫、诱骗或教唆他人违规的;

(三)对检举人、执行人打击报复的;

(四)对本公司形象、商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五)屡犯不改的。

第三章违反纪律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十三条员工有下列违反国家法律,在受到国家政权机关处罚的同时

公司可视其情节予以开除。

(一)因犯罪被判决承担刑事责任的;

(二)因违法被判处劳动教养的;

(三)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处治安拘留七天(含)

以上的;

(四)违反《宪法》及法律规定组织、策划、参与非法游行示

威或参加非法社团组织的。

(五)其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可以解除劳动

关系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员工有下列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破坏商业信誉的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本公司的商品、客户资料、生

产资料、人事档案、财务资料、及商业秘密的纸制或

电子文件等相关文件的;

(二)违背公司利益、利用公司商业信息搞同业竞争的;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八条 违背公司利益,在公司内、外散布谣言、恶意中伤、破坏客户形象,使公司商业信誉遭受重大损失的;因自身过错,违反诚信原则导致客户投诉达两次以上的;因管理失职导致货期延误或因质量原因被客户退货,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员工有下列侵犯公司财产权利的行为之一的,可视其情节解雇或留职察看两至三个月,并依据成本赔偿公司损失。偷盗公司货品、物品,或因管理失职造成货品大量丢失,经查证属实的;恶意破坏公司物品或办公设施的;违规操作或基于报复,恶意造成公物损毁,公司损失的; 员工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情形之一的,可视情节予以开除或留职察看一至三个月:偷盗他人财物价值50元以上或累计价值100元以上的;在公司吵架、打架斗殴的;造成诽谤、恶意中伤、毁人名誉的;威胁、恐吓上司或同事的;强行索要或变相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不服部门管理,恶意报复他人的;为实施报复行为而指使他人或变相指使他人对公司或公司员工造成损失的; 部门或员工有下列行为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予以开除:因个人失职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不执行或无故拖延工作进程,导致工作延误或造成损失的;违规操作,造成货品大量延期或损失的;造成公司坏帐50万元(含)以上的。员工破坏下列管理秩序的,予以开除:

贪污公款、行贿受贿的;

利用职权收受、索取贿赂的;

无法胜任本职位或不服从调配的虚报人事资料,或隐瞒事实被查实的;

(三)(四)

(五)(一)(二)

(三)(一)(二)

(三)(四)

(五)(六)

(七)(一)(二)

(三)(四)

(一)(二)

(三)(四)

(五)违反公司规定被处以警告达五次(含)以上者;

(六)连续矿工达10日以上或一年内累计矿工达30日以上的;

(七)冒用部门主管或其他负责人笔记签发、伪造文件、资

料的;

(八)员工在合同期内实施同业竞争,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

(九)联系非本公司销售货物,不务正业的;

(十)煽动或积极参与恶意怠工、闹事,造成部门销售、管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理混乱的。降职并扣款、留职察看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书面警告:不服从主管领导调派工作、恐吓、威胁、谩骂主管或管理人员的;因管理失职造成部门物品丢失的;玩忽职守,隐瞒工作过失,导致工作延误或造成损失的;破坏公司物品、办公设施、办公环境的;违反公司规定被处以警告达两次以上者; 扣款、记过、记大过、书面警告:不服从工作安排延误工作或造成损失的;遗失公司物品或其他特殊公司证件、文件不报,造成后果的;未到休息或下班时间私自离开、早退等影响上班秩序的;不按实际情况报销,弄虚作假报销费用的;一个月迟到五次以上的;连续旷工达三个工作日以上或一年内旷工总数在十个工作日以上的; 扣款、书面警告或

口头警告:

无故迟到、早退、外出的;

不按规范工作,造成安全隐患的;

下班时未搞好清洁卫生的;

不按规定打卡或带打卡初犯的;

不遵守物品的放臵规定的;

故意不接听或拖延接听电话,接听电话与他人接洽时

不使用礼貌规范、语言的;

衣冠不整、仪表不雅、不讲礼貌、语言不雅及其他影

响公司形象的行为;

利用公司资源处理私人事务的;

利用公司电话闲聊或私聊的;

未在规定时间内对逾期款做出书面说明的;员工有下列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视其情节处以

(一)(二)

(三)(四)

(五)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其情节处以

(一)(二)

(三)(四)

(五)(六)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其情节给予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

(十一)未按时写提交每周拜访客户报告的;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员工被处以“留职察看”处分的,在留职察看期间只计发基

本工资。

第三十三条扣款标准由总经理最后决定。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归属********

已阅读无疑义

篇8:员工行为规定

关键词:保险市场行为,保险法

一、保险市场行为及其监管的界定

对于保险市场行为的概念并无明确的解释, 因为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中, 关键是看监管政策的取向。在不同的监管政策环境下, 市场行为的内涵和范围都会有所差别。我国对保险市场行为的界定, 是指保险公司围绕保险经营, 与投保人等利益相关者 (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公司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其他竞争主体等) 之间发生的各种行为。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的销售、广告宣传和产品说明;核保核定价;保单签发;保单续保, 中止和终止;向保单持有人支付红利、进行理赔等给付行为;向投资者、市场和保单持有人进行信息的披露;投诉处理;以及与同业的竞争等。另外, 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代理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中介机构和营销员在代理范围内的行为也被视为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中介机构不当的市场行为也将损害消费者和其他市场主体的正当权益, 损害自身声誉, 甚至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对其他企业的信心。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强调保险公司要在保险市场上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入市场、进行市场竞争, 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注重对消费者的保护。同时, 要防范和打击保险欺诈行为, 为保险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不得将部分消费者利用保险进行欺诈的成本强加于其他消费者。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应当注重几个方面:意识要求在市场上居于强势地位的保险公司规范其行为, 对出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权益予以倾斜保护;二是通过有效的信息披露, 运用市场约束机制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为;三是防范保险欺诈。考虑制订反保险欺诈立法、保险公司建立反欺诈制度和强化监管机构的反欺诈功能。

二、保险市场行为监管模式比较

各个国家对市场行为进行风险评估的办法主要取决于其公共政策的目标以及监管原则。消费者权益是风险向导的市场行为监管方法的起点。对于不同的公共政策目标、不同的风险界定以及风险评估和干预的不同实践, 风险导向的市场行为监管模式也有差异。

(一) 美国模式

在美国, 保险市场行为由州保险监管部门管理, 同时也负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对在多个州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进行监管。监管方式有:建立广泛的数据库, 提供高技术服务, 制订示范法以及协调监管政策。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建立了数据库系统, 包涵州保险监管部门提供的投诉数据、检查跟踪系统、调查数据库和执行情况数据库, 检查和协调各州保险市场分析计划, 监督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保险公司。许多州引入了保险市场行为年度报表作为市场行为的分析工具。对于违规行为, 建立投诉解决计划, 由各地保险监管机构同消费者、保险公司一道解决和处理。监督保险公司不遵守州立法的市场行为, 和公司一道纠正其违规问题。保险监管者拥有处理市场行为风险和违规行为的权利和执行机制, 有质询和检查的权力, 进行行政处罚, 申请法庭执行等。必要时还可能会取消公司的开业执照。

(二) 澳大利亚模式

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依据公司和金融服务法律, 执行和监管投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年金和银行, 以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借贷者。具体负责金融体系中参与者的合规性、监管和执照, 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确保市场的一提醒。同时还负责争议处理以及保险业务守则和保险业的协调。所以保险公司被要求遵守业务守则。

作为金融部门市场行为的监管者, 证券和投资委员会的角色是通过推进一体化和透明度, 支持资信和信息良好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通过监管方法确保消费者获得足够和适当的信息, 以便做出购买有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决定, 通过市场行为的监督来识别、防止误导和欺诈性行为。在机构层面, 对于风险的界定一般通过投诉和战略规划中识别的其他问题来界定, 很少通过市场行为界定。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理责任由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共同承担。被批准的争议处理服务机构和委员会管理保险业务守则, 通过制裁保险公司来执行业务守则, 要求采取合规性审计、纠正性广告及公开批评。委员会利用监管工具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 对违规行为进行政法, 使之从事合适的市场行为。

(三) 欧盟模式

在完全执行欧盟指令的情况下, 每一个欧盟成员国可以自由监管保险市场行为。大多数欧盟国家实行严格监管, 重点不仅放在审慎监管问题上, 而且对于保单条件、价格等市场行为进行细致的监督。欧盟对于行为监管的主要目标是向欧盟居民提供最广泛的保险产品, 同时保证其获得保险交易的法律和财务保障。每个成员国的监管机构会单独负责保险公司的监管, 监管那些别的成员国在本国设立保险公司。母国监管机构拥有广泛的权利, 保险公司在东道国有不合规的行为时, 母国的监管者负责合规监督和执行。

(四) 我国《保险法》对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的强化和评价

《保险法》增加了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措施。明确违法行为和处罚方式。加重对违法行为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强化对保险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对于拒绝检查行为, 保险法规定了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如若使用暴力、威胁手段, 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首先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监管机构自身建设逐步加强。其次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不断丰富。再次, 还建立了从监管谈话、警告、罚款、限制业务乏味到取消资格登记逐级递进的处罚体系。但是, 监管工作的部分缓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统一监管尺度, 加强预防性监管和持续性监管, 提高监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化水平等。

上一篇:巴拉啦小魔仙观看心得感悟下一篇:童年高尔基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