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2024-05-05

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通用7篇)

篇1: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为加强对我区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统筹安排全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畜牧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等法律法规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2009〕16号)、《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南政综〔2009〕132号)和《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平区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延政文〔2011〕238号)等省、市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畜禽养殖业生产要按照养殖生产总量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统一、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要按照“拆、治、控、转”的总体要求,坚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方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因养殖造成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治理重点

2求如下:

1.禁养区治理目标

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于2014年6月底前拆除完毕,并严禁在禁养区内新建养殖场。

2.禁建区治理目标

(1)2014年12月底前全面拆除禁建区内未经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并完成应治理任务数的70%。

(2)2015年12月底前关闭、拆除无治理条件和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养殖场,并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3)禁建区内逐步削减养殖总量,年均削减养殖总量30%。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和总量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控制标准。

(4)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至2015年底,禁建区内畜禽粪尿污染物综合利用率大于85%。

3.适度养殖区治理目标

(1)2014年12月底前全面拆除适度养殖区内未经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并完成应治理任务数的70%。

(2)2015年12月底前关闭、拆除无治理条件和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养殖场,并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3)2015年前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或零排放,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畜禽养殖场,实现区域养殖密度、规模和结构的合理配置,促进畜牧业有序、健康发展。

(4)积极推行科学养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行干清粪、雨污分离、饮污分离、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沼气处理。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立有机肥加工厂及与排污量相匹配的农业示范基地,采用生物治理技术,实现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5)合理、从严审批新、改、扩建养殖场,新、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规模、饲养密度、环境承载能力和卫生防护距离等控制标准。

(6)逐步削减区域排污总量,至2014年底全面完成畜牧业减排任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废水、废气、恶臭污染物、固体废弃物)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控制标准。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浓度和总量的畜禽养殖场,由环保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责令限期治理。

六、治理措施

(一)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综合整治

区宣传部、监察局、发改局、环保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住建局、林业局、财政局、经贸局、工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司法局、法院、国土分局、森林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电力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等各部门联合开展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全区规模化养殖场(户)必须按《南

2.在农林地面积较小的区域,大力推广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

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属于传统的环保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工艺是:养猪场粪污排泄物经干清粪和固液分离后,将粪渣固体集中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污水则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沼液经过专门的沉淀池沉淀、好氧曝气池处理和水生植物塘、生物氧化塘吸纳降解,水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后排放。这种模式适用于周边没有足够吸纳沼液农林地的中小型养猪场(小区)。各乡(镇)、街道对农林地面积较小区域已运行又无法进行猪舍改造的中小型养猪场(小区),要大力推广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指导猪场建造沉淀池、好氧曝气池和生物氧化塘,确保猪场废液达标排放。

3.经过审批的新建或改建大中型猪场,积极示范推广漏缝地面-粪尿分离-饮污分离-免冲洗-减排放(零排放)养猪模式。

漏缝地面-粪尿分离-饮污分离-免冲洗-减排放(零排放)养猪模式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环保型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工艺是:在建设高床猪栏时铺设铸铁或水泥漏缝地板,漏缝地板下方配套建设专门沟渠管道,猪排出粪尿后,粪便经猪踩踏后从漏缝地板掉入下方,不用水冲洗猪栏,待漏缝地板下方积蓄一定量粪便时,采用人工干清粪或机械清粪;设置专门尿沟将猪尿与猪粪分离,猪尿经地下沟渠管道流入有顶棚的大容量储液池,收集的尿液进入沼气发酵系统,发酵后的沼液通过种养结合,加以转化利用。这种模式不用水冲洗猪舍,可减少猪场70%以上的污水排量,大大缓解后期处理压力,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大、中型养猪场(小区)。漏缝地面-粪尿分离-饮污分离-免冲洗-减排放(零排放)养

10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要以“一池三建”(养殖场沼气工程发酵池建设与畜禽粪便预处理、沼气利用、沼肥利用设施相结合)为基本单元,工程建设与养殖业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筹规划,将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形成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各乡(镇)、街道要积极引导散养户联片、联户集中治理。

3.大力推广专用有机肥

猪粪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及其它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有机肥原料。利用猪粪制作专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而且可以实现猪粪变废为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把猪粪合理有效综合利用作为一个重点,在引导、扶持生猪养殖场建设有机肥厂和示范推广有机肥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堆沤式发酵、塔式发酵、槽式发酵、袋装式发酵等生猪粪便无害化生产有机肥料关键技术,提高生猪粪便制作绿色有机肥的效率。切实加强对利用猪粪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的工艺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猪粪便有机肥厂建设。大力宣传施用有机肥,在果园、茶园、农田等建立有机肥使用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培育和壮大有机肥市场。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辖区内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各乡(镇)、街道是本辖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按“堵疏结合、奖惩结合”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各乡(镇)、街道必须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包村包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省、市、区要求,特别要杜绝在辖区内未批新建养殖场,对发生新(扩)建养殖场行为的,乡(镇)、街道应在第一时间予以制止,禁止违法用地和违章搭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认真根据规划要求制定畜禽养殖治理措施和办法,合理布局畜禽养殖业,确保畜禽养殖业科学有序发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部门协同配合

1.各部门要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检查、监督和管理,扶持我区畜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等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工作,不断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2.环保局、农业局负责提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区环保局负责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初审和对规模化养殖场日常监管,对养殖场未达标排放或零排放的要依法处罚,以促使规模养殖场起到养殖污染防治示范作用;农业部门、乡(镇)、街道要抓好达标排放、零排放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

314

篇2: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南平市延平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镇,共有243个村(居),总人口50万人,其中村镇人口29.25万人。城市规划区内有6个镇,54个村(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6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多年来,我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城镇化率达%,促进城镇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一、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

(1)村镇规划修编工作。我区从2006年起,着手进行新一轮村镇规划修编工作,根据省市建设

部门的要求,我区以《南平市延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制定下发了《2006-2007全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至2009年,已完成樟湖镇、峡阳镇、塔前镇、太平镇、赤门乡等6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横的山源村、高桐村、上楼村、南山的吉溪村、炉下的斜溪村、峡阳的陈坍村等67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庄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峡阳镇、南山镇大坝村、凤池村历史文化名镇主村保护规划。

2、家园清洁行动。我区新建炉下镇、太平镇、樟湖镇等12个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11个乡镇和139个行政村。茫荡镇、西芹镇、夏道镇纳入城市统一管理。2006年以来以闽江流域和205、316国道沿线村镇作为整治重点,省里共以奖代补274.5万元(不含库区村补助)。

有关乡镇及茫荡镇茂地村、炉下镇斜溪村、南山镇吉溪村等 139个行政村,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的要求,制订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公约、环境卫生监督制度、保洁制度等相关制度,共配备清扫保洁员186名,建垃圾池753个,垃圾桶526个,清运车辆186辆,并认真组织实施,镇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3、村镇示范住宅小区建设。我区列入省级示范住宅小区的有5个,其中:王台井窠小区占地15亩、建房20户,住房已全部建成,村民均已迁入新居;塔前茶林占地130亩、计划建房186户,现已建成24 户;水南后谷小区占地23亩、计划建房50户,现已在全面建设中;峡阳西隅小区已完成建设规划编制;大横的四朵洋住宅小区已动工40户,封顶6户,在建三层的23户。来舟金龙花园、金辉花园、峡阳玉屏山小区一期、二期等也都建成投入使用。峡阳江汜莲花小区规划建设177户,已动工77户,顶32户;西

芹泗坑新村规划建设116户,已动工91户,封顶58户;沙舟坑新村规划建设100户,已动工30户;王台镇溪后村规划建设100户,已动工71户,封顶22户;赤门小区规划建设100户,已动工32户;玉屏小区三期43户正在全面建设中。这些小区建设为全区住宅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建房不断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4、生态示范村建设。

(1)夏道镇夏道村生态村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73.78万元,其中2007年计划投资55万元。2006年、2007年省发改 委分别补助50万元、25万元。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36万元,完成村道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建候车亭1个;新建老人活动中心1座,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内设棋牌室、阅览室、VCD、彩电等设施;改造供水管网2770米,新建300T、100T蓄水池各1个;完成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景江公园建设,植树绿化2公里;街道两旁安装路灯52盏。

(2)樟湖镇溪口村生态村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69.68万元,其中2007年计划投资54万元。2006年、2007年省发改委分别补助50万元、25万元。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25万元,完成1座无公害公厕建设;铺设排污沟1200米;新建溪口村自来水厂1座,配套管网13700米,日供水350吨;安装路灯120盏、景观灯25盏;完成生态河道治理、环村路干道绿化,绿化面积6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建设农民生态庭院;完成生态休闲小区环境整治,新建占地面积19亩的农民公园1座;安装闭路电视1040户。

(3)太平镇太平村生态村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2万元,其中2007年计划投资52万元。2006年、2007年省发改委分别补助50万元、25万元。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52万元,完成垃圾焚烧窑、垃圾分检棚、300米进场道路、挡坝等设施建设;铺设排污沟2000米;新建无公害公厕1座;2公里集镇接线路绿化和集镇公园的绿化苗木补植;完成占地23亩移民公园建设,公园绿化2000平方米,新建健身场地、老人门球场、灯光球场各1个,面积分别为300平方米、150平方米、100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

(4)炉下镇斜溪村生态村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94万元,其中2007年计划投资51万元。2006年、2007年省发改委分别补助50万元、25万元。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 33万元,新建篮球场1个;新建垃圾堆放场1个,占地面积1亩,修建垃圾池20个,无公害公厕2座,沼气池30 11;绿化村主干道7公里;安装路灯230盏;新建凉亭3个;建设农民公园300平方米,农民健身场地2个100平方米,公园绿化100平方米。

(5)西芹镇西芹村生态村建设项目。该项目为2007年新列入生态村示范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90万元,省发改委补助资金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33万元。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1500米;购置钢化

垃圾筒75个,建设垃圾池25个;种植樟树、桂花树800多株,完成绿化1200平方米; 改造无公害公厕1座,完成沼气建设37户;安装更换主街路灯80盏。

5、历史文化保护。我区于 年月日编制完成峡阳历史文化名古镇、南山镇的大坝村、凤池村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这一工作对重点文化村的保护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延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始终把其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区、镇(乡)两级政府都及时成立了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单位和牵头人;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制完成有关规划;建立奖罚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并及时协调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优惠措施。在住宅小区建设中,我局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中心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09]92号)精神,对列入中心村的农民新建住宅免费提供住宅通用图以及技术指导等,在收费方面,除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地形图测量费、设计费等中介服务性费用减半收取。

在省、市补助之外,延平区、镇(乡)政府对各专项工作在有限的财力中也拨出专款给予补助,对完成规划编制的集镇每个集镇给予补助万元,对完成行政村规划编制的每个行政村给予补助 万元;对完成生活垃圾整治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给予补助万元;对列入生态示范村建设的村庄每个村庄给予补助 万元。对完成 给予奖励 万元

3、长效机制。如在家园清洁行动中,全区各乡镇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长效保洁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垃圾整治,各镇、村配备环境保洁员130名并签定聘用合约,制定清扫保洁职责,成立了垃圾整治领导小组,有机构、有具体人员负责垃圾治理监督工作,乡镇制定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目标计划明确;定期清运垃圾,对垃圾实施集中焚烧或堆肥处理,杜绝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的现象。区家园清洁办定期不定期对镇、村垃圾整治工作进行巡查。抓好日常的监督,制定收费方法和政策,多方进行扶持,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

4、部门合力。一项工作,往往牵涉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抓出成效。为此,区政府加大协调力度,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不定期地派出巡查小组,进行联合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主要问题

1、农民对规划和编制的参与程度明显不足。建设新农村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而规划编制应该是代表建设新农村的方向和农民的长远利益的重大事件。因此,农民的参与程度将影响到规划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需求,要充分反映农民的意愿。调查发现,已经完成的规划多数没有上下互动机制和过程,规划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意愿不是特别清楚。

2、新农村规划没有完全到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在乡、镇政府,他们的统筹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乡、镇一级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区、乡(镇)政府管理层面上,上级政府部门支持“三农”的规划计划、优惠政策、专项补助等,都是分散的、突击式、不定时的,难以统筹安排,不利于长期稳定地发展,区、乡(镇)政府的管理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而作为广大受益者的农民更不知情,无法与当地的“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连接。总体上缺少以乡镇为基础、以“三农”为本的区域性综合规划,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省市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部门规划,但是到了区和乡镇一级政府,它无法对这些规划进行统筹和管理,往往是政出多门,相互之间不协调,下面无所适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这是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所面临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区和乡镇一级综合规划力量不足,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对基层乡村的规划缺乏有效的业务指导,城乡统筹考虑。

3、规划的内容不够完整、全面,缺乏宏观指导。乡村规划缺乏宏观的指导,土地和生态规划与新农村规划严重脱节。土地是“三农”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没有科学的土地规划作指导很难制定出正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应该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所有的发展规划都必须以生态规划为基准,因此对新农村规划上级部门应在这些方面给予宏观的指导。

4、规划实施的保障条件落实困难。(1)人员不稳定。目前,我区乡镇建管站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由于目前农村已停止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已是“无费可收”,造成建管站“人心不稳”,变动频繁,且建管站力量单薄,工作人员还要身兼多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2)新农村建设需要比较长期、大量的投入,资金短缺是规划实施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规划等途径向农村提供了不少资金,发挥了明显的效益。但从总量来看,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设部门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等工作中,省市专项资金全额下达村、镇,未考虑各级建设部门行政办公经费,也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二、关于我们的几点思考

1、规划是龙头,规划要先行,新农村建设要先有建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建设部门在村庄整治中的作用,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立足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并与乡(镇)、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编制规划要坚持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注重体现民俗风情,展示民族特色。在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项目和有效载体,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我区已确定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34个,我们把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使农村各项功能更加完善,才能更体现农村建设的新。在规划中我们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突出了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人为本,整治村容,新农村建设要改善人居环境

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仍然较差,住房砖瓦化率较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住房呈现建设布局乱的局面。一些农村随意建房,建新屋不拆旧宅,有新房无新村,造成用地浪费。近几年来,加强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农村按规划建设砖混、钢混结构住房,采用建筑节能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环境卫生还很差,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首要问题是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健全机制、稳步推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建设部门要引导推广适用的新技术,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和管理。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个渐进的过程,一家要以生产发展为本,以农民持续增收为基础,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以农民为主的村镇整治路子,为我区新村建设全面进步服务。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于整体建设的现象,道路不畅通,没有排水设施,没有科技文化场所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着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建设规划坚持以加快村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重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根据村镇原有基础设施的特点,突出不同村镇的不同特色,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其次,要高标准改造并完善镇内供水、排水、电力、电信、交通、农贸市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乡镇内小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镇的龙头带动作用。第三,要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积极寻求并探索重点中心镇生态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的新途径、新举措,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格局。

4、加大扶持,政策引导,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落实提供保障。

篇3: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前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武夷新城, 这意味着延平新城只能是南平市的第二新城。如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延平新城的困扰, 也是新一轮造城运动中诸多第二甚至第三新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规划设计科学乐观

闽江尽头, 建溪和西溪交汇处, 便是南平。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为延平区, 延平区此前为县级南平市。1988年, 当时还是南平地区的行署从该辖区的建阳搬迁至此。多年来, 延平区作为南平市政府所在地, 畅享着地区核心城市所能得到的所有收益, 成为福建省的工业重镇之一。数家大型企业闻名海内外, 南平造纸厂、南平纺织厂、南平铝厂、南平电缆厂、南孚电池、长富牛奶等等齐聚在这个地方。

延平位于闽江上游, 富屯溪和建溪在此汇合成闽江, 城市依山傍水, 风景优美。但延平城区多山, 楼房大多建在山上, 从外面看去高楼耸立, 密密匝匝。有机构调查显示, 延平区是全国建筑密度第三大城区。城市要建设, 要发展, 没有地, 只能挖山平山。近年来延平区几乎各大项目都在平山造地, 工程量之浩大令人惊叹。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 南平市决定在延平区实施新城建设工程, 新城区域位于距延平城区数公里的闽江边上。2013年11月, 南平市公布了由天津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南平市延平新城总体规划》草案。在这个规划中, 从人口规模到城市设施建设, 都有着科学而乐观的设计和预测。

根据规划, 延平新城的总体定位为延平区的副中心, 重要交通枢纽、福建省生态示范城区、闽北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城规划范围99平方公里, 远景建设用地44.3平方公里, 人口33万人。分为11个功能组团, 突出新城“山水绿城、产业兴城、商旅旺城”三大特点, 围绕“一大枢纽、二大平台、三大基地、四大中心”的城市职能,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智慧型生态新城。详尽的规划还把新城分为近期, 从2013年~2020年, 远期则到2030年。

南平市城乡规划局李晓峰局长认为, 该规划充分体现了南平的山水特色, 将“显山、聚水、透绿、秀城”及“四绿”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之中, 有助于塑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花园城市形象。

政府搬迁的补偿?

然而, 延平新城一设立就备受争议, 因为这是南平市的第二个新城, 且距离老城区仅10公里。

早些年, 南平在武夷山市和建阳市中间的大片相对平坦的丘陵地带上设置了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集中区。2009年, 借势海西战略, 这个区域被列为福建省十大经济增长点之一。这也就是今天的“武夷新区”。

为什么南平市决意要在已经有武夷新城的情况再建一座新城?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 并不完全是为了顺应全国造城的大环境, 更多的或许与迁府有关——“因为武夷新区的建设涉及到迁府, 南平要把市政府从延平区迁到武夷新区, 建立延平新城是为了安抚失去市政府的延平区。”事实上, 延平区不少官员持这种看法。

曾经,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南平的GDP位列福建省三甲。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其发展遇到困境, 增长乏力, 自2010年起, 其GDP总量被宁德超越, 在福建九个市中成为倒数第一。在专家们看来, 南平市一直没有发挥优势——南平最大的牌子就是武夷山, 但这张牌, 南平却一直没有打好。而更重要的是, 现在武夷新区所在的地块, 正是南平市少有的缓坡平原地带。“但它早期的定位, 还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集中区’。只是工业园区, 并无行政区域的概念。”一位南平市的老干部回忆。

如同中国其他城市建设新城、新区的翻版, 迁府在当时成了南平市建设武夷新区中的关键一环, 是确保武夷新区不变“鬼城”的“救生衣”。然而, 上受中央新政策约束, 下遭县级市反对阻击, 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一波三折。相距一百多公里的两座城市亦为此悲欣交集。悲情城市延平的情绪起起落落, 如果市政府搬迁, 作为核心城市的它将失去天然的发展优势, 特别对近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而远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建阳市喜上眉梢, 市政府的回归, 势必给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直至2014年5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 同意撤销建阳市, 设立南平市建阳区, 南平市政府驻地搬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消息正式公布后, 这两座城市的楼市立马陷入冰火两重天。延平新城规划在此期间诞生, 难免惹来外界对其“安慰性质”的猜疑。

夹缝中求生

按照《延平新城总体规划》定位, 武夷新区与延平新城是南平的两个增长极。这两个增长极基于各自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将在区域职能分工上各有侧重。武夷新区将以行政办公、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作为主要职能。而延平区作为现在南平唯一的中心城市, 是目前市域内发展条件和基础最好的地区, 具备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因此延平新城将重点发展制造业, 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职能。

然而, 相比同属于南平市的武夷新区早被纳入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 延平新城只是南平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加之南平市2月份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庄稼汉新年前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武夷新区, 而延平新城的视察时间则被往后推延。这让不少人担忧延平新城的发展能否得到足够重视。

此前, 武夷新区的规划纲要显示, 到2015年武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20亿元,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500亿元。作为后起步的延平新城则规划2015年新增产值10亿元, 总产值达到110亿元, 增长10%。

有着多重身份, 既是南平市延平新城指挥部规建部部长, 又是南平市工业园区管委会、江南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胡春勇, 并不愿意把延平新城和武夷新区作过多比较, 而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南平市域将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发展极核联动发展的格局。”

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张立峰表示, 如果说武夷新区是未来闽北的新兴中心城市, 延平新城则是目前南平中心城市的扩张新版图, 二者将并驾齐驱, 同步推进。张立峰透露,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规划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建阳、武夷山城乡规划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逐步加大对武夷新区分局人、财、物方面的投入, 将武夷新区作为工作主战场之一。以服务延平新城为重点, 持续助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按照“科学、有序、高效”的工作原则, 将城乡规划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在征得市政府同意的前提下, 逐步下放给延平区。

高铁带动产业

事实上, 南平市建立延平新城还有其他考量。《延平新城总体规划》提出, 延平新城的建设应进一步提升区位交通优势, 通过高铁站, 开发区及现状城镇基础带动, 逐步形成延平区的副中心城区, 依托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支撑经济、社会、生态和城市自身的持续成长, 加强与主城区及周边乡镇的联系,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发展成为“闽江流域城市群”中示范性的“现代复合功能新城”。

据胡春勇介绍, 延平新城距中心城区仅有十公里, 相对其他片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具有区位优势;延平新城是对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补充和完善, 将与中心城区协调配合, 一体化发展, 共同形成南平市域南部的增长极核。同时, 延平新城是连接闽北与闽南的纽带。京福高铁、沙县机场的相继开通, 将使这一地位得到更加强化。

显而易见, 这个山区小城也想借助高铁机会, 拉开中心城市框架, 与武夷新区一南一北达成南北制衡的格局, 成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

那么, 怎样把延平新城建立起来?胡春勇认为, 延平新城是一个准新城, 是介于开发区、卫星城、卧城之间的一个概念, 建设应坚持“产城一体”的理念。

据了解, 延平新城的中心区在夏道镇, 福建省最大的“电缆城”和中国最大的“白炭黑——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都集中在此。2014年延平新城共有7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另外, 新城还设立了港区, 以恢复闽江通航。伴随京福高铁5月通车, 南平与福州将进入半小时经济圈, 这将推动福州与南平的一体化建设发展加速。

延平新城大张旗鼓的规划建设带来的“回归经济”也成为一大亮点。在杭州的一次招商会上, “铼德照明”决定落户延平新城。这是一家专业生产HID镇流器的厂家, 产品畅销国内外。老板黄占峰是地地道道的闽北人, 他说:“铼德之所以‘回家’, 看中的是延平工业基础以及产业工人集聚的人才优势。”他已在延平新城置地40亩建设厂房。铼德的到来, 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与其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延平新城。

规划人口存20万空白

产业来了, 那么人从哪来呢?在福建省, 南平是内陆地区, 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区域缺乏人口聚集能力是不争的事实。延平新城距离延平区10公里, 这在大城市只有几站地铁的距离, 但在山区却需要跋山涉水。如何把集中在老城区的人口吸引来, 这是几乎全国所有新城都面临的难题。

按照规划, 新城人口规模发展趋势为:近期 (至2020年) 人口将达到11.6万;远期 (至2030年) 人口将达到28.3万;远景人口可达到33.0万。

然而, 延平新城范围内现有居民约3.12万, 新进驻和扩容的企业员工数预计在5000左右, 以带眷系数3计, 区域内预计的常住人口数量在5万以内, 而延平新城规划人口是在2030年达到33万, 而后又将目标下降到了28.3万。

还有20万人口空白由谁来填补呢?南平市规划局朱丹敏总规划师介绍, 将城区人口疏解到延平新城, 是南平为老城居民开出的改善居住的药方。

作为山区城市, 南平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带集中在延平区。《延平新城产业研究》显示, 延平区目前拥有人口近30万, 市区人口密集度已接近2万/平方千米。这个小城的人口密度已经和北京市核心区的人口密度相当。此外, 老城区住宅缺乏合理的楼间距和必要的电梯设备, 普遍品质不高。

“老城区和延平新城是‘双城联动’的关系, 二者的发展应‘相辅相成’。”据朱丹敏介绍, 规划由此设定, 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时进行, 彼此配套。老城将在保留现有建筑空间格局的基础上, 采取城市功能垂直化的方式, 对原有的城市建筑进行功能补全, 从而改善城市生活品质。

“如果想要做到既吸引人在新城工作, 又留住人在新城安家生活, 大力发展以教育、医疗、休闲购物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将是必然的选择。”胡春勇表示。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专家指出, 延平新城是在老城区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启动的新城区域规划, 不同于那些一建立就变成鬼城的新城。还应综合运用南平市列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

南平市原市委书记裴金佳曾公开表示, 生态环境是宝贵财富, 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平的优势在生态、责任在生态、出路也在生态, 绿色文章大有可为。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的确是南平最大的特色。而延平新城位居南平与福州交接的门户位置, 是被福州辐射带动的首要受益地区。延平区及周边拥有如芒砀山、九峰山、延平湖、土木洲岛等丰富的山、水、湖、岛、绿等自然资源, 具有发展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优越资源条件, 可以吸引游客到访。延平新城打造软实力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计划在一个土木洲岛上建立郑成功旅游文化综合体。

而地处山区的劣势也是可以化解的。“平地征地费用高, 山地征地费用低, 加上山地工程款以及对低丘缓坡地的补助, 山地开发成本并不高于平地。”相关人员介绍。

“新城发展不能依靠简单的房地产开发、简单的区域内部产业转移、简单的商业集中。作为延平区的新城, 必须基于大福州范围考虑引入外部人口。当城市化基础形成后, 再发展相适配的规模化商业。立足自身资源, 以产业带就业的方式实现人口聚集, 显然是更适合延平新城的做法。”《延平新城产业研究》指出, 延平新城更大的野心应该是通过发展服务业, 利用环境生态优势, 吸引大福州地区的人口。

也有人担心高铁时代的到来会将延平人引向远方。数据显示, 在南平市人口净迁出的大背景下, 延平区近年来的人口机械增长率也徘徊在-3‰左右。

篇4: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中共延平区樟湖镇委员会

延平区樟湖镇人民政府:

正值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及省委第九届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跨越发展之时,欣悉贵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即将隆重开幕,在此,谨代表中共古田县古田镇委员会、古田县古田镇人民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大会的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

樟湖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这是樟湖镇人民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这次贵镇人大、政府换届,是在实施十二五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农村的重要转折,是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地方和基层政权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它对樟湖镇“十二五”期间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执政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由衷地祝愿贵镇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全力加快经济转型,奋力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完成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农村。

今后五年是樟湖镇各项工作步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进行换届,有利于配好领导班子,理清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工作,对推进樟湖镇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我们要继续加强毗邻协作,共同打造平安和谐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为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勇于超越的磅礴气势、真抓实干的务实态度,为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满堂红,实现你我两镇的共同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篇5: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贸促会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职能定位,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动我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用好招商平台,促进经贸交流和合作

2010年,我会充分利用“5.13”、“9.8”两个招商平台,提高引资质量。在第十三届在5.13”招商活动中,我区突出对台招商,邀请台湾金门县海峡交流协会客商23人参会。我区工业自动包装设备制造、王台现代农业一春科技园项目、饲料加工等3个项目参加了现场签约,总投资3亿元。我区精心布置的延平馆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有近千名客商到延平馆参观咨询,了解延平的投资环境,洽谈招商项目。本届投洽会我区共签约合同外资项目5项,拟利用外资7180万美元。在全市 “5.13”活动组织奖评奖中,我区名列第一名。在第十四届“9〃8”投洽会上,我区以项目对接体现成效,共接洽各类客商团组10多个,组织项目业主参加“投资海西”对口洽谈会,现场达成投资意向3项。我区油类作物种植加工、中药种植加工、葡萄糖生产等3个项目参加了现场签约,总投资6.9亿元。

二、深化招商工作,增强合力招商 一方面,改进招商方式。完善委托招商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厦门、上海、广东等地延平商会和南平温州商会、南平泉州商会、南平古田商会等在延异地商会的作用,借力使力,提升驻点招商和委托招商的实效。紧紧抓住厦门市思明区支援我区灾后重建对口帮扶的契机,同步推进招商协作,更加有效地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另一方面,突出工业招商。把大横产业区、炉下工业组团作为招商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山垄工业政策杠杆效应,突出突破工业生产性项目的招商;进一步提升工业平台的层次,组织专门力量,积极推进延平工业园申报省级开发区工作,增强工业平台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围绕贸促宗旨,提高了服务水平

我会始终以为企业服务为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提高服务水平,办实事,求实效。2010年,我会落实专门力量协助做好签约合同外资项目的报批工作,无偿为新批外资企业代办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工商营业执照等各类证照和各项审批手续,全年新批9个外资项目,新批外资企业数居全市第一。积极帮助外经贸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联系福建省荟源外经贸担保公司为东林贸易、南翔竹木等8家外经贸中小企业提供联保服务,8家外经贸中小企业获得福建省城南建行福州支行总计36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和有力的发展后盾。支持延平外贸、元乔木业、金月合成革、久合竹制品、东方天信、元力活性炭、美盛木业等7家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降低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三金电子等多家企业争取省外经贸区域发展促进资金100多万元。

四、深入企业调研,协助企业灾后恢复生产

“6.14”洪灾期间,我区共有35家外向型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7亿元,大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对完成全年外贸出口任务无疑雪上加霜。为尽快恢复生产,我会对企业灾后生产和发展做了专门部署,组织了一大批人员,分成三个组深入到各受灾企业,并根据企业规模和受灾程度进行分类帮扶,指导和帮助企业清淤、清洗和抢修设备厂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破解企业恢复生产的瓶颈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全力保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生产进度,外向型企业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篇6: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第1期

南平市延平区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06年5月10日

4月30日,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局关工委主任方小健主持召开局关工委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关工委4月重庆会议及省关工委、省设区市关工委主任会议精神,具体研究省两办2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意见。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豪、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杨德成、区关工委第一副主任余一争应邀出席了会议。会上,由杨德成主任讲读了重庆会议上中央关工委王丙乾主任讲话的主要精神: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对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活动做深、做新、做实;要在农村继续深入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的作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立足基层,勤于调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切实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余一争主任传达了省关工委工作

会议的精神。

方小健局长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今后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在上级关工委的直接关心与指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我局关工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要与时俱进,要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内容,发挥老同志在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等方面的优势,从青少年特点和实际出发,利用好各种阵地和载体,形式多样地把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做得深、新、实、好。像太平儒罗村完小的“红领巾鸿雁送报站”,在当地一代又一代的村老支书、老村长、老校长、老辅导员、老教师的关心与支持下,连续将近40年,义务为所在地的村民和企业单位送报刊,得到了国家、省、市三级的表彰。这次局关工委组织作了调整充实,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积极邀请教育界广大的离退休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各校要组成一支老同志的骨干队伍,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扩大报告团的老同志队伍,采用贴近青少年生活的多样形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以用国旗讲话、报告会、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在“好”字上作文章。二是抓住学生家长这一头,办好家长学校。第一批幼儿、小学、中学的城乡十所示范家长校,要按上级“五好”条件办好。使用好教材,与家长会、家访及实践活动等结合,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局和城乡各中小学幼儿园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关工委这项工作,把组

织调整充实好,队伍建设好,在经费和交通等条件上予以保证,让老同志更好开展工作,他们的无私奉献要充分得到尊重和鼓励。局关工委要按今年的计划,做好各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安排部署、指导、督促、检查基层学校关工委工作的开展,总结推广基层关工委先进典型和经验,并积极做好基层关工委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力争在今年内,创更多的“五好”关工委。方小健主任最后说:我作为局关工委主任,责无旁贷地按上级文件精神和各级领导的意见,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陈豪常务副主任、杨德成主任和余一争第一副主任等,在会上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对今后工作作了具体指导。他们说,相信延平教育局关工委一定会建成我市“五好”的关工委,为迎接省两办的督查作出贡献。(谢德鍭)

篇7:南平市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关键词:乳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检测

动物布鲁氏菌病和乳牛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病, 这两种病的流行不但影响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2000年以来, 延平区乳牛规模饲养发展迅速, 乳产品消费也迅速增加, 因大量从外地购进乳牛, 乳牛频繁交易, 乳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查清延平区近几年来乳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防止其扩散, 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促进延平区乳牛业稳步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于动物布鲁氏菌病和乳牛结核病国家标准于2002年修订, 为便于在同一标准下对检测的数据作统计分析, 现对2003-2009年延平区乳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抗原、血清及仪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

抗原、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PPD) :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 生产批号分别为2003-01、2003-06、2004-04;中国兽药监察所, 批号2006-01。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标准阳性、阴性血清: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 批号分别为2004-8、200601、200701、200804、200905。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标准阳性、阴性血清: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 生产批号为200307;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 批号分别为2004-9、2006-1、200701、200802、200903;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生产, 批号为0506001。

皮内注射器、游标卡尺。

1.2 方法

1.2.1 PPD皮内变态反应

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方法按GB/T18645-2002方法操作。

1.2.2 布鲁氏菌病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按国家标准GB/T18646-2002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2003-2009年延平区乳牛结核病检疫情况

2003-2009年, 牛结核病阳性数逐年减少, 共检验乳牛111 003头次, 检出结核病阳性273头, 平均阳性率0.25%, 最高阳性率1.66% (212/12 747) 。见表1。

2.2 2003-2009年延平区乳牛布鲁菌病血检情况

2003-2009年, 牛布鲁氏菌病阳性数逐年递减。共检验乳牛97 399头次, 其中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64头, 平均阳性率为0.07%, 最高阳性率为0.40% (49/12 157) 。见表2。

对检出的阳性牛, 立即予以淘汰,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讨论

1) 从2003-2009年乳牛“两病”监测结果来看, 牛结核病、牛布鲁氏菌病对延平区的危害逐年得到有效控制, 牛结核病检出阳性场数从16个降至1~2个, 阳性率从最高的1.66% (平均0.25%) 降至0.02%。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数从13个降至1~3个, 阳性率从最高的0.40% (平均0.07%) 降至0.01%。调查发现, 阳性牛都比较集中在2003-2004年, 结核病检测共检验乳牛37 778头次, 阳性牛251头, 阳性率0.66%。布鲁氏菌病检测共检验乳牛33 842头次, 阳性牛54头, 阳性率0.16%。“两病”均为调入乳牛时检疫不够严格, 调入牛时没有采取有效隔离、复检、淘汰措施, 造成传染范围扩大。

2) 动物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延平区乳牛养殖以规模化为主, 数量多、检疫工作量大, 发展初期养殖场业主对2种病的危害及有关法规政策认识不足, 给防疫、检疫监测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 要实现规模饲养场乳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净化, 除应定期开展2种病的检疫监测工作、对检出的阳性牛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圈舍及运动场等进行彻底消毒外, 乳牛场还应严格实行自繁自养, 避免盲目引进, 确实需要从外地引进牛时, 必须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批准后方可引进, 并进行隔离和检疫, 无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时方可混养。

上一篇:商业物业管理运作模式下一篇:ity为后缀的单词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