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2024-04-28

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精选8篇)

篇1: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市级:

李 铁 市总工会副主席

张柏森 市总工会民管法律部部长 专职 王 军 市总工会民管法律部副部长 专职 孙向欣 王文桓 董淑萍 燕景波 杨志刚 丁宝和 王赫男 张 明 吴忠贵 李京文 高庆齐 葛蕊琳 郝永新 钮大勇 闫 励 刘春梅 尹之懿 市总工会民管法律部科员 专职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科科长 兼职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科副科长 兼职 市工信委 兼职

龙江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依安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泰来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富裕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北疆集团工会 专职 阳光集团工会 专职 龙沙区湖滨街道工会副主席 专职 龙沙区江安街道工会副主席 专职

龙沙区江安街道北地号社区联合工会主席 专职 龙沙区五龙街道新宫社区联合工会主席 专职 龙沙区五龙街道工会副主席 专职

建华区西大桥街道名人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建华区西大桥街道楼宇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刘建英 建华区文化街道文化府城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李铎武 建华区文化街道明月风光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王丽丽 建华区中华街道餐饮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王 唤 建华区中华街道市场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关爱华 建华区卜奎街道天玉锦城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罗凤春程 欣李惠敏袁海华张宪东孟 杰秦 玲毕 强李 岩高 原柴春玲吴博洋刘子源石 欣奚雅莉姜明珠李程翔 富区红岸办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富区沿江办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富区铁北办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甘南县镇北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甘南县镇南工会联合会主席 专职 南航街道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专职 彩虹街道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专职

龙沙区龙沙区正阳街道工会联合会副主席龙沙区大民委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专职碾子山区总工会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昂昂溪区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 铁锋区东湖街道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铁锋区北局宅街道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铁锋区通东街道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铁锋区南浦街道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铁锋区龙华街道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铁锋区站前街道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2

专职

县(区)级:

郑爱权 讷河市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肖永泉 讷河市总工会民管法律部部长 专职 王秀华 讷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兼职 周万刚 讷河市工信委 兼职

王丽梅杨志刚张洪亮孙喜龙张 坤鲁厚军韩志刚周 丽马志学曲立权姜雪喆丁宝和朱以民安国良谭德龙梁绍洲于永远 斯达特兽药有限责任公司 兼职 龙江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龙江县总工会 专职 龙江县工信局 兼职 龙江县劳动局 兼职

北疆集团龙江水泥有限公司 专职 富裕县总工会民管法律部部长 专职 富裕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兼职 富裕县劳动局 兼职 富裕县工信局 兼职 富裕老窖有限公司 兼职 依安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依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兼职依安县工信局工会主席 兼职 依安镇总工会工会主席 兼职 依安粮库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兼职 克山县总工会民管法律部部长 专职

仲伟强 克山县总工会 专职 焦 峰 克山县工信局 兼职 尚国峰 克山县劳动局 兼职 费培红 金鼎公司 兼职

邹凡波 克东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王彦春唐海英刘玉柱蓝天伟于万斗张树良卢艳文刘洪伟杨文慧张淑梅王赫男毛旭飞李显生刘 岩侯敬华陈 烨刘 飞 克东县总工会民管法律部部长 专职 克东县劳动局副局长 兼职 克东县工信委工会主席 兼职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工会干事 专职 拜泉县总工会 兼职 甘南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甘南县总工会财务部长 兼职 甘南县工信局工会主席 兼职

甘南县人社局劳动仲裁办副主任科员 兼职 飞鹤甘南乳品有限公司行政主管 兼职 泰来县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泰来县总工会民法部部长 兼职 泰来县人社局副局长 兼职 泰来县工信局工会主席 兼职

泰来县北方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 兼职铁锋区总工会副主席 专职 铁锋区总工会科员 专职

罗建强 铁锋区工信委科员 兼职 齐心鲁 铁锋区人社局科员 兼职

刘德华 顺达运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专职 梁东夫 建华区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张庆权 建华区总工会法律部长 专职 于秀香郭智明孙丽莎王美茹闫 欢张晓泽王晓光王永伟王翠华高 原杨永林张开文王庆艳张冬梅杨晓敏闫丽丽张春光 建华区人社局工资科负责人 兼职 建华区工信局科员 兼职 沃尔玛解放门店工会主席 兼职 富拉尔基区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富拉尔基区总工会法律部长 专职 富拉尔基区劳动局工资科科长 兼职

富拉尔基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工会主席富拉尔基区嘉华超市 兼职 碾子山区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碾子山区总工会职业化工会干部 专职 碾子山区人劳局科员 兼职 碾子山区工信局系统工会主席 兼职 大山石材公司工会主席 兼职 昂昂溪区总工会副主席 兼职 昂昂溪区总工会科员 兼职 昂昂溪区劳动就业局局长 兼职 昂昂溪区经计委科员 兼职

兼职

刘伟斌 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兼职 高 峻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总工会主席 兼职 王 芳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总工会部长 专职 周晓枫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社局副局长 兼职 梁岩朝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工信局副局长 兼职

景岳宁

齐齐哈尔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经理6

兼职

篇2: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黑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企业劳动报酬事项,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行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工资集体协商遵循合法、公开、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督促本地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订立、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地方总工会帮助、指导企业工会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依法对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机关应当向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政策的宣传。

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帮助和指导。

第六条 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协商每2年一次,并签订工资协议。

第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优先参与市级以上先进集体评选; 企业经营者优先参与市级以上先进个人评选。第八条 职工满50人的企业应当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职工满30人的企业可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职工不满30人的企业应当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第二章 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第九条 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资标准、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时间;

(二)企业职工和月平均工资水平、福利和增减幅度及调整办法;

(三)津贴、补贴标准,奖金、绩效工资等分配办法;

(四)加班加点工资基数标准;

(五)计时工资、计件单价等劳动定额标准;

(六)加班工资、医疗期待遇,病假、事假以及带薪休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七)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工资、福利待遇;

(八)工资集体合同期限、变更和解除程序、终止条件、违约责任等;

(九)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途径;

(十)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第十条 双方协商事项综合参考下列因素确定:

(一)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二)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三)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四)上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五)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六)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七)其他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

第十一条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当协商劳动定额。协商确定的劳动定额标准,应当使本企业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第十二条 企业利润增长或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可以在协商中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

企业增长工资的,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工资应当得到增

长。

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

第十三条 企业确因不可抗力、情势变更或者经营困难无力维持现有工资水平的,协商双方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适度降低工资水平。

第三章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第十四条 工资集体协商开始前应当确定双方协商代表,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3至10人,并各自确定1名首席代表。

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职工方协商代表;工会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企业方协商代表。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

企业中女职工占职工总数10%以上的,使用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达8%的,应当有女职工、劳务派遣工协商代表。第十五条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指定。首席协商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担任的,可书面委托本企业其他负责人担任。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协商代表代理首席代表。工会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

负责人担任。未建立工会的,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

第十六条 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工资协商,真实反映本方意愿;

(二)及时向本方通报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并接受询问;

(三)收集、提供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信息资料;

(四)代表本方参加工资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协商代表应当保守在工资协商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得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手段干扰工资集体协商,影响协商结果。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为协商代表提供参加工资集体协商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协商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视为正常劳动,其工资和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第十九条 协商代表任期自协商代表产生之日起,至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行期满之日止。职工方协商代表在任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

职工方协商代表在任期内,未经本人同意,企业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企业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确需变更工作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事先征求企业工会或者上级工会的意见。

第二十条 职工方协商代表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可以更换职工一方协商代表;未建立工会的,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可以更换职工一方协商代表。

第四章 工资集体协商程序

第二十一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企业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企业工会应当向企业方发出协商要约书,企业工会不发出的,上级工会有权代为向企业方发出协商要约书;企业尚未建立工会的,职工方可以在上一级工会指导帮助下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

提出方应当向对方发出协商邀约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对方应当在收到要约书之日起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5个工作日前如实向职工方代表提供与协商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企业方应当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上营业收入、净利润、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 工会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5个工作日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应当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指导,并对协商的过程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采用会议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应当采用会议形式。

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会议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轮流主持,并共同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工资集体协商记录员,会议按照双方确定的程序协商讨论,记录员应当将会议内容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经全体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采用书面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所提交的书面意见应当经全体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第二十五条 协商双方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协商完毕,并在10个工作日内订立工资协议文本草案。

工资集体协商期间因不可抗力导致协商无法继续进行的,协商可以中止,待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继续协商,中止期间不计入工资集体协商期限。

第二十六条 工资集体协商自首次会议之日起30日内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协商双方均可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协调处理或者组织同级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协调处理。

第二十七条 工资协议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工资协议文本草案未通过的,重新协商。

第二十八条 工资协议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10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工资协议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

议的,工资协议即行生效。企业方应当自工资协议生效之日起5日内,将工资协议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二十九条 协商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威胁或者利诱对方协商代表;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无不可抗力等法定情形拖延集体协商进程;

(四)扰乱企业正常经营和社会公共秩序等不当行为;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 企业方应当将工资协议的履行情况每半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一次。

第三十一条

工资集体合同期满前60日内,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均有权提出续订或者重新订立工资集体合同的要求,双方应当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在同一协商周期内,原工资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对工资协议提出修改要求的,经双方同意,应当即时开展工资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解除工资协议:

(一)企业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工资协议无法履行的;

(二)工资协议约定的终止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制造业、餐饮服务业

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代表进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

第三十四条 职工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提名,并经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职工方首席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企业代表组织选派并经公示后确定。无企业代表组织的,由区域、行业内的企业民主推举并经公示后确定。首席代表由企业方的协商代表推举产生。

第三十五条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一)劳动定额标准;

(二)计时工资、计件单价;

(三)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支付办法;

(五)工资调整办法。

第三十六条 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第三十七条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对适用范围内的企业和职工具有约束力。

适用范围内的企业与本企业职工方又开展二次工资集体协商的,其确定的劳动报酬标准不得低于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 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人数、协商程序、审查程序、协议履行的监督检查以及争议处理等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工资集体协商保障

第三十九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工资协商指导员,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指导、服务。

工资协商指导员可以作为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委托的专业人员参与工资集体协商。

第四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应当依法对本地区企业履行工资协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实施行政函告制度。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地方总工会可以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要求企业予以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

第四十一条 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的职工工资支出,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有关合理工资薪金规定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第四十二条 工资集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的,职工和企业可以依法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一)职工方或者上级工会提出协商要求后,拖延答复的;

(二)不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信息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的;

(三)不向协商代表提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的。

拒绝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不得享受各级政府对企业的奖励和扶持政策,不得参加由公共管理部门组织的评优评先表彰;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列入不良信用企业档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对其劳动保障执法书面审查不予通过;企业经营者不得参评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

第四十四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无正当理由降低协商代表工资、福利待遇的,未经本人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拒绝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由企业补发协商代表应得的工资、福利。

第四十五条 企业非因法定理由解除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企业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劳动报酬;协商代表不同意恢复

工作的,依法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六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总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可以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要求企业予以改正,企业应当在15日内改正并书面回复。逾期不改正的,县级以上总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四十七条 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采取威胁、暴力等手段干扰协商代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伤害协商代表,破坏企业设备、工具等生产资料或者阻挠其他职工正常工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职工方协商代表在协商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的,企业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撤销其协商代表资格。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工会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损害职工权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者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参照本条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篇3: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北京市总工会表示, 各级工会要结合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 主动向企业发出要约, 参照北京市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同时综合运用劳动力市场部分职业 (工种) 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 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工资水平, 合理提出本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和工资分配方案,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对于生产发展正常, 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 要结合企业实际参照基准线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对于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工资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 可以在基准线和上线之间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对于当年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的企业, 可以参照下线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对于经营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的企业, 工资可以零增长或负增长, 但是这种情况企业须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工资协商, 同时监督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篇4: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规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时,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不足百字的阐述中,出现了“普遍较快”“同步增长”“明显增加”“持续扩大”“显著减少”“不断提高”等限定语,这些经过反复缜密推敲并且密集用于限定居民收入水平所要达到程度的提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由《建议》传递出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心,与广大劳动者热切期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民意诉求,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向全会所作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阐述得再明确不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制度改革知易行难

应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不缺乏的就是宏观层面的共识。从事关发展全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我们感同身受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当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问题,如果追根溯源,都可归结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合理、财富占有严重倾斜,从中亦可找到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据。

这也就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大的问题是:“达成共识易,改变现状难。”这是因为,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加之社会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不健全而形成的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若要改变,绝非朝夕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况且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进一步固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两个比重下降”和“两个增长不同步”。

“两个比重下降”是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双双持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劳动报酬方面,仅就工资总额而言,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由17%降至11%。这两个比重的持续下降,也是造成内需不足,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工信部发言人披露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降至35.3%,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两个增长不同步”是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79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个和2.7个百分点。

2001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个和3.9个百分点。

同时,劳动报酬的增长也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去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1978年-2006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4倍,同期工业部门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9倍。

另据高盛集团估算,中国2001年至2009年制造业平均每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16%,也超过了同期平均工资增速。

当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以及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始终无法保持同步增长,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倒呈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广大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考虑到普通劳动者在劳动者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企业内部生产一线劳动者与管理层的收入差距过大等因素,受收入分配关系失衡影响最大的当属普通劳动者群体。

虽然普通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但由于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企业内部缺乏和所有者讨价还价的资本,加之既得利益群体对如此分配模式下可以轻易获取更多“利益”的習以为常,使得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非但困难重重,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有难度加剧的趋势。

可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既急迫又艰难的改革,不推进改革,不仅快速发展难以持续,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受到威胁甚至冲击;而推进改革又千头万绪且困难重重,突破口难寻。肇始于2004年的这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期间经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数易其稿却迟迟无法出台,就是最好的说明。

集体协商大势所趋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的症结和当前我国内需不振、消费不足的困境如出一辙,都是有意愿者无能力,而有能力者无意愿。

应该说,这样的困境,与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很难一下子看清楚未来改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改革走过的是一段不断“试错”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对这一过程最为形象的描述。

不过,虽然路径是什么的选择不是足够明了,但对于一个饱受计划经济之苦和平均主义大锅饭之累的国家,绝不能再走低效率的平均主义老路却非常清晰。

如此背景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基础性作用、凸显差距激励、体现效率,就成为根治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一沉疴的不二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推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过剩和资本的相对稀缺,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显然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这种稀缺资源的偏爱和优待,资本要素的收益率在其自身稀缺性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合力之下逐步看涨,而劳动的收益率却因此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下,当时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即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政策选择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而且在当时的制度设计上,也对这种政策结果必将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进行了统筹考虑,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还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如果改革初期为了效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的话,当效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尽快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和统一,让一度为维持经济快速发展而做出自身利益牺牲的普通劳动者,能够得到制度上的补偿。

这样的利益补偿思路从新世纪以来就已进入决策层的考虑范畴,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到当前十七届五中全会明显淡化GDP增长这一指标,特意突出收入分配改革这一公平主题,政策思路也在逐步适应形势发展而进行着调整。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补偿普通劳动者受损的利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最为引人注目的政策措施就是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特别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报酬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主张,不仅是对“两低于”原则的修正,更是对收入分配领域公平正义的回归。

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顺着“效率和公平并重”到提高“两个比重”再到实现“两个同步”的政策演进脉络,变得愈发清晰,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也被锁定在通过保持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工资集体协商本质上是要在劳动关系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机制,即企业的发展是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那么企业创造的利益自然也应当为劳动关系双方所共享。

这一点,《建议》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部分也给予了明确确认:“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这样的路径和目标指向是非常清晰的。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所以应当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涉及面广,但源头在企业,症结在于劳动者收入过低,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这个源头抓起;另一方面,相比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其他制度设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举措相对更为具体,而且也有十几年来的实践基础,具备了充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急先锋”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符合渐进式改革思路。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渐进的博弈过程,这就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即一下子让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大幅度提高工资。

但这种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又为解决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逐步提高工人工资提供了制度化的路径。

感受到工人涨工资压力的企业,除了会逐步从拼廉价劳动力成本的“竞次”向拼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竞优”转变,也会把这种压力自下而上传导,对固化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一种“倒逼效应”,推动改革逐步深入,尽快实现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化的目标。

工人收入势必提高

应该说,《建议》已经勾勒出“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亦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定下了基调。可以预见,除了明年“两会”上将如期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外,备受关注的更为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会于近期“浮出水面”。

不过,虽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然清晰,并有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诸如“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大幅度减税让利”来增加工人的收入等措施建议,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短期内工人收入大幅提高难言乐观。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在于:

首先,认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共识,这没有问题,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甚至不乏误解和偏见。

比如说,有人担心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就会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从而会导致通货膨胀;还有人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企业效率乃至发展等等。这说明,通过集体协商实现工资共决,进而改变企业内部资本与劳动所得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还远没有形成共识。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工人的收入状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没有细致地掌握工人工资收入过低的真实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等。而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劳资之间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政府、工会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工会来说,形势的发展和工会基本职责都要求工会要突出抓好这项工作,这也是多年来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如果政府不积极主动为协商双方制定规则并且保持客观中立,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配合,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难免孤掌难鸣。

而要实现政府在处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时保持中立,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等等,这些配套制度的建設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至于说让习惯了单方面决定职工工资的企业经营者,短时间内适应与工会就职工工资问题协商共决,既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也需要劳资双方的长期博弈才能达致。

其次,相关的制度机制的健全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通过集体协商解决工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配套制度。按照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十年之后即2020年才能完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这意味着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相关举措的出台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当前的进展情况看,要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完善起来,不仅需要尽快立法,还需要颁布具体的规章。因为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关法律规定的刚性不足、缺乏对企业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相应的制约手段。

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修改现行法律增强其约束力,又要积极推动专门立法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制度规范,这些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

然而,如果长期不能推进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长期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缺乏相应的强制约束性规定,工资集体协商难免会流于形式、难见实效。

最后,一些基础条件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工资集体协商作用的发挥。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受到很多基础条件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实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这意味着每年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

未来五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这仍然会对工资率的提高产生强大的压制作用,这种局面下即使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得很充分、很深入,也很难使企业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更不可能出现企业人工成本增加导致难以为继的状态。

同时,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开展,还要解决企业工会干部依附于企业“不敢谈”的问题,这也需要通过对工会组织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来解决,而这在短时间内也绝非易事。

另外,城市化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速度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度等因素,也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样看来,短时间内我们对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很难持乐观态度。

篇5: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1)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熟练运用劳动法法律法规;熟悉相关劳动、工资方面的政策并能熟练运用政策分析处理问题。

2)了解本地区相关行业的工资水平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协商谈判艺术,能够熟练地组织和处理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相关事宜。

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从社会各界从事劳动关系领域工作的学者、律师、教师、社会工作者、企业管理工作者以及在企业直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会工作的干部等方面人士中聘用。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指导和帮助企业、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指导和帮助企业(行业)或基层工会收集职工意见、提出协商要约、拟定协商方案、研究协商策略、确定协商内容、起草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等,并负责收集和整理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料、数据和信息。

坚持认真执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坚持客观、公正、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一致的原则。真实放映所委托方的意愿,维护委托方合法权益,及时与委托方沟通情况。

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是:

(1)企业最高决策部门决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应提前下达到中层和基层单位;(2分)(2)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提出本单位的自编预算;(2分)(3)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委员会;(2分)

(4)企业预算委员会经过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并应在预算期前下达相关部门执行;(2分)(5)编制费用预算;(2分)(6)编制直接人工预算;(2分)

(7)根据企业管理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相关预算项目对职业安全卫生预算进行审核。(2分)

答: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直接使用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无害工艺,从基础上避免劳动安全卫生事故。(2)完善劳动场所设计,实现工作场所优化。并应做到: ①科学装备、布置工作地;

②保持工作场所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③正确组织工作场所的供应和服务; ④劳动环境优化等。

篇6: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广东省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管理暂行办法

(2011年5月12日)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作用,规范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管理,切实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共决机制、正常调整机制及支付保障机制,使广大职工共建共享幸福广东,根据《劳动合同法》、《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是指由省总工会统一聘任,由县(区)级以上地方工会日常管理,负责指导、帮助和参与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方或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 合同的人员。

第三条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条件:

(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心群众工作,乐

于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

(二)熟悉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专业知识;

(三)热爱、支持工会工作,具有一定的集体协商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和辨析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作风严谨,办事公道;

(五)身体健康。

第四条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以兼职为主,主要从以下人员中选聘:全省各地熟悉工资集体协商业务的专兼职工会干部、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及司法部门干部;社会各界从事劳动关系领域工作,熟悉有关法规政策和工资集体协商知识的专家、学者、律师、社会工作者、企业管理工作者等人士;各级地方工会、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中,或在企业长期从事工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熟悉相关业务、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原各地聘任的工会组织员及法律服务律师团成员经培训后可直接聘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第五条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由各县(区)以上总工会或各市级产业工会选聘,经地级以上市总工会确认后,上报省总工会备案,颁发由省总工会统一印制、统一编码规则的指导员聘书。聘书由地级以上市总工会统一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到省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领取或由省总工会授权后

按照省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聘书统一版式制作。(聘书编码规则及聘书版式见附件一、二)

第六条 全省所有县(区)级总工会都应按一定比例选聘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其中已建工会企业总数在1000家以上的县(区)总工会选聘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不少于80名,1000家以下的不少于50名。各地级以上市市直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人数各地自定(东莞、中山二市全市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总数不少于200人)。

第七条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职责:

(一)受地方总工会或市级以上产业工会委托,指导和帮助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同企业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二)接受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的邀请,作为职工方的协商代表,直接参与同企业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具体承担:指导和帮助工会搜集职工意见、提出协商要约、拟定协商方案、研究协商策略、确定协商内容、起草集体合同或工资协议等文本以及参与协商过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企业经营生产情况、资料、数据和信息。

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工会邀请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参与本企业、本区域、本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时,应同时报告其上一级工会。

(三)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等国家和地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集体协商相关专业知识,为企业或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咨询服务。

(四)参与对工资集体协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

(五)参与对企业职工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进行培训,提高其协商能力。

(六)代表工会参与所辖区域内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推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推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广泛深入发展。

(七)必要时参与企业或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的调解。

第八条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以省总工会名义统一聘任,由各地级以上市、县(区)总工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指导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指导员的权利,成为指导员敢于工作、发挥作用的坚强后盾。

指导员在聘书指定范围内开展工作,应认真遵守所属地区工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完成工会赋予的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关系协调任务。

第九条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工作制度:

(一)聘任制度。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实行聘任制,选聘工作由各级总工会分步实施。各县(区)总工会本着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对拟聘请人选进行认真考察,填写相应表格,经各地级以上市总工会确认后,由市总工会建档,并报省总工会备案。一经聘用,颁发由省总工会统一制作的聘书,聘任期为一至三年,最长不超过三年。

(二)培训制度。新任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必须经各地级以上市总工会培训后,持证上岗。省总工会每年举办1-2期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业务培训。各县(区)以上总工会应每年举办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或相关知识讲座,定期组织交流工作经验,增强工作能力。

(三)档案制度。省总工会建立全省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台帐,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区总工会要在每年4月份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台账及调整情况报省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备案(台账样式见附件三)。省总工会不定期对全省工会聘任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如发现虚报行为,将进行通报批评,取消本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评先资格。

(四)督查与考核制度。省总工会每年对各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及指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各市、县(区)工会应定期对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工作考核和业绩评估,并根据业绩考核情况进行续聘、解聘或调整工作。

(五)报酬与奖励制度。对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可给予一定的报酬,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可进行表彰奖励。奖励和报酬标准由各市、县(区)工会参照当地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所需费用应在工会经费中列支。省总工会每年将表彰一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单位,并从全省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中表彰一批先进个人。

第十条 各级产业工会、行业性工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各乡镇、街道总工会的专职工会工作人员可兼任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要积极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最大限度地把中小企业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

第十一条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区总工会可参照此办法制定出台本地区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总工会负责解释,业务管理部门设在省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试行。

篇7:齐齐哈尔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名单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公布了《关于积极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工会大力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根据行业和企业实际,从职工工资分配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重点协商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工资调整幅度、劳动定额和工资支付办法等。意见全文如下:

总工发[2009]31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积极开展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9年7月9日)

为推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工会进一步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在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由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同级企业代表或企业代表组织,就行业内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劳动定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事项,开展集体协商、签订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在县级以下区域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作出了规定,为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法律依据。

推进行业集体协商,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适应了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劳动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是加快建立行业内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现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工资集体合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利于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构建职工对工资分配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有利于完善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使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抓紧建立和完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要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行业和企业实际,从职工工资分配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重实效,逐步提高。

1、把握协商范围。同一行业的企业,特别是同行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是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点。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依法在县级以下区域内的乡镇、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开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在县(区)及以上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明确协商主体。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根据实际确定协商主体:由行业工会(或工会联合会,下同)与行业内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协商;由行业工会与行业内企业方推荐产生的代表进行协商;由行业工会与行业所属各企业行政进行协商;未组建行业工会的,可由行业所在区域的工会代行行业工会的职能,与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协商。

3、选好协商代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代表要按照《集体合同规定》所规定的程序产生。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行业工会选派,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一般由行业工会主席担任。未组建行业工会的,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行业所在区域工会选派,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可由行业所在区域相应一级的工会主席担任,也可由上级工会选派或在上级工会指导下从本行业内企业工会主席中民主推举产生。

4、突出协商重点。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是: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工资调整幅度、劳动定额和工资支付办法等。当前,应重点围绕劳动定额、工时工价标准进行协商,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定额标准的协商共决机制。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的确定,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劳动条件下、90%以上职工能够完成”为原则,做到科学合理。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双方应通过集体协商及时修订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行业内各企业工会,还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定额、工时工价标准或工资标准等相关问题与企业行政签订补充协议。

5、规范协商程序。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要严格履行协商程序,充分表达行业职工的意愿要求,协议内容应得到双方的一致认可。一般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以书面形式向企业方提出协商要约或回复企业方提出的协商要约。

(2)做好协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收集了解相关资料、信息及企业和职工意见,确定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议题。

(3)进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

(4)建立了行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地方,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应该提交行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在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框架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二次工资集体协商的,其确定的劳动报酬标准不应低于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具体做法应参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

(5)行业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后10日内,工会应当协助企业方将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行业工资集体

合同即行生效。双方协商代表应将已经生效的行业工资集体合同以适当形式及时向行业内企业和全体职工公布。

(6)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事先未预料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中止协商的,工会应积极作好向职工说明情况和下次协商的相关准备工作。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工会可在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向企业方书面提出重新签订或续订的要求,并发出协商要约。

6、及时调处争议。对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当尽量协商解决。不能协商解决的,工会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辖区内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在履行行业工资集体合同中发生争议且双方不能协商解决时,工会应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并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调处。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工会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劳动争议发生、调解、仲裁和依法裁决期间,工会应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依法有序解决争议的意识,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三、大力推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县级以上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重视和支持。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争取人大、政协加强对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履约情况执法检查和监督;着力推动各级政府主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协助政府强化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以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调控体系;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加强对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宣传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作用,为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加强行业工会组织建设,为加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业职代会制度,为推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搭建民主管理平台;各级产业工会要加

强对本产业、行业所属企业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调查研究,在制定行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劳动定额标准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

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总结和指导服务。注重发挥劳动工资问题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工会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大力加强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集体协商指导员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的作用;加强职工协商代表的培训,为推动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供咨询服务。

各地工会还应从实际出发,参照本指导意见精神,推动建立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篇8:工资集体协商,不是不可以

富有技巧的谈判

工资分配问题上, 透明度不够, 工资水平偏低, 再加上缺乏沟通, 职工意见很大, 频频以激烈手段抗争, 福州倩鹿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 1989年公司创办初期, 公司管理层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模式, 结果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既危害了职工权益, 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在公司行政方急于摆脱困境, 员工希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候,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及时给予了支持, 帮助其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员工与公司进行平等协商, 并于当年签订了第一份集体合同。内容涉及工资调整、年终奖和生产淡季被放假工人的工资补贴等, 到目前为止, 员工工资年均增长8%。这家企业也从一个仅有五十多名员工的小企业发展到目前拥有一千多名员工。

“每次的谈判都要历经几个月, 不下五次的交锋。”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告诉记者, 倩鹿公司工会每年与行政方开展的集体协商都是一场富有技巧的谈判过程。

以最近一次工资集体协商为例, 就进行了几轮的交锋。倩鹿公司每年的集体协商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为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公司工会从8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先是派出工会小组成员到员工中间, 倾听员工的心声和诉求。然后召开工会委员会议, 对这些要求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年度工资调整、年度奖金、生产淡季工人补助金、增加工人参加社保名额4个议题。这4个议题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 形成书面提案, 递交给公司行政方。

第一次协商会议召开。工会阐述了员工的要求和想法, 行政方也介绍了公司的处境和主张。工会提出, 由于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 公司员工工资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 因此要求将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提高50元, 社保覆盖率应达到100%, 年终奖增加10%, 年度工资增加10%。

行政方称, 由于台风的影响, 公司的订单从往年的15万打降到了9万打, 是历年来效益最差的一年, 且管理费增加了不少, 希望员工能够体谅。

经过此番谈判, 行政方表示可以先谈公司认为比较可能做到的议题。在涉及到具体议案时, 行政方表示要经过核算, 同时认为议案中提出的要求太高, 公司不可能做到。

第一轮协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天, 会议继续讨论工会提出的议题。行政方表示, 工会提出的议案大大超出了总体预算范围。生产淡季补贴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 理由并不充分。在增加社保覆盖面这一项, 公司已按计划分批逐步到位。至于年终奖, 则取决于公司的效益, 上一年度公司没有盈利, 因此年终奖不可能发放。工资调整, 公司最多只能提高3%。此外, 公司希望工会提供有关资料和法律依据, 以便总部更容易接受方案。

工会当即拿出了搜集到的资料, 用其他手工业企业的工资情况和本厂工资水平进行比较, 政府通过的物价上涨指数、《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规定, 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物价上涨的实际, 对公司经济状况以及员工实际消费水平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第二轮协商没有成功, 但有了一定眉目。

第三天, 行政方表示, 经请示总部, 淡季工人补贴可以增加20元左右, 现有的社保覆盖人数已经符合地税要求, 职工工资最多涨3%。工会表示, 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涉及到的人数不多, 可以做一定让步。但对于关系全体员工利益的年度工资增加则不能低于7%, 这是职工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的。

行政方又称, 最多只能涨到5%, 7%绝对有困难。

工会表示, 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保持不变, 而把用于增加的资金加到年度工资上, 同时再在年终奖上让出两个百分点, 也加到年度工资增长上。经现场测算, 这样只能再增加0.5%, 即5.5%。对此, 工会认为, 已经在社保和生产淡季工资上做了让步, 希望年度工资增长能达到7%。

最后, 公司同意增加6%, 但只是原则上的协议, 还需上报总公司同意。工会也表示要征得员工代表通过才能达成。

第四天, 总经理表示, 已经把下一年度的开支预算出来, 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员工年度工资可以增加到6.5%, 其他三项议题与上次协商一致。

第五天, 公司总部表示员工年度工资增加6.5%, 年终奖增加8%。工会再次召集所有工会代表开会, 向大家汇报协商过程及结果, 代表们一致表示满意。于是, 双方根据协商记录, 整理成正式工资集体合同文本。最后, 在开发区总工会、公司行政方及工会代表的见证下, 集体合同正式签订并生效。

不敢谈有多种原因

据了解, 1997年, 福建省开始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试点。福建省总工会民主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推行情况看, 工资集体协商推行难度较大, 不少企业还难接受这项制度;各地推行的情况不平衡, 有的已在全市推开, 有的仍在试点;已经建立这项制度的企业中, 虽不乏卓有成效的典型, 但总体而言, 无论协商的主体、内容或结果都相当不规范。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宏观上,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处理劳动关系时, 不可避免地会更多地照顾资方的利益, 企业单方面确实的工资分配标准, 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 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也是进行工资协商的一个巨大牵制, 各类经济组织即使仅仅作为吸纳就业的手段, 也将得到更多的扶持。

法律法规以及观念的滞后。在我国, 推进分配制度主要不应依赖理论的创新, 而在于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法》都规定了职工方可以与企业方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但只是确认了“可为”, 而非“应为”, 不具有强制力, 难以对企业形成约束。当企业方拒绝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职工方束手无策。《劳动合同法》中需要对此明确, 但刚刚实施还未及一年, 有许多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尚需完善。

职工方协商力量的不足。职工方协商的首席代表是工会主席, 然而在非公企业, 工会主席的身份仍是企业员工, 劳动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 虽然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协商代表的保护作了“协商代表在履行职责期间劳动合同不得随意解除”等规定, 但是在采访中, 大多数工会主席表示, 其身份决定了“难以理直气壮地同企业主开展平等协商”。此外, 由于工资分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工会干部从事协商工作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上和素质上的力不从心。

应当修法强制推行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认为, 工资集体协商是新形势下对基层工会组织提出的新课题。外商投资企业中, 工会干部多为兼职, 工会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基层工会应主动与上级工会和相关部门沟通, 尽可能多地获取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政策、数据, 并加强学习协商技巧, 提高协商业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展开。

倩鹿公司工会主席叶涯青告诉记者, 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工会必须向员工和行政方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 使其明确国家对员工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使员工充分认清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而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打下基础。同时, 要让员工认识到,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必须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 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企业要关心员工, 员工要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利益通过协商得到维护,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近年来, 福建先后颁布了多项地方法规, 在保障职工工资权益方面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 为各级工会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然而依然存在制度性障碍。业内人士认为, 工资问题是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焦点问题。我国应尽早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法律制度确定下来, 早修改《劳动法》, 制定《集体合同法》和《工资共决支付条例》, 把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作制度从选择性的规定变为强制性的规定, 其中特别要明确法律责任。

上一篇:文广局信息化工作总结下一篇:时间去哪儿了-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