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24-05-22

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共6篇)

篇1: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大石头社区2018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18,大石头社区把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社区工作重点,在建设中坚持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弘扬生态理念,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农村。现根据社区实际,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工作领导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文明建设工作,实践群众路线,我社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建设工作,把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设工作。建立文明建设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出计划指导具体建设工作,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社区两委成员、各村民组长和全体党员在建设工作中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求每一名班子成员都要充分体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坚持从每一件小事、实事、好事做起,把全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刻在脑子里,时时处处从他们的愿望和需求考虑,真正代表最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建设良好氛围。还要加强干部和党员的素质教育,通过认真学习有关农村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将领导班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进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我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大踏步前进提供组织保证。

二、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我社区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在村民中深入开展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我社区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首先按照镇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制订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并发放到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其次,我社区精心开展一些村民们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社区两委、各村民组长及党员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不赌博酗酒、不参与迷信活动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不涉嫌违法犯罪,使他们成为社区中移风易俗的带头人。要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在全社区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守法。

三、促使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

要充分利用好我社区农家书屋,及时补充各类种植养殖书刊、法律法规、报刊杂志,科技文化资料内容要充实,使其对学习宣传和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知识起到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如远程教育、广播、DVD、网络等,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使广大村民学科学、用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科技致富。全社区家家户户拥有彩电,收视良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社区随时宣传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四、确保社会治安良好

配合镇政府的安排,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要发挥好社区两委班子战斗堡垒的作用,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综治会议,对工作安排部署,并检查落实。成立普法宣传组,各小组设立宣传员,采取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专门组织学习宣传,板报标语宣传等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和道德理论教育,使广大村民法制观念、科学观念增强,革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针对村民讲文明,团结和睦、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进行记载并加以宣传表彰。还要防火防盗,有效地维护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五、继续完善村容村貌

近几年,社区通过村庄和道路整治,消除了村里的“脏乱差”现象。如今,村村通过工程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均已建成,今年社区两委继续努力工作,通过宣传、鼓励和督促,使村民自觉保护环境,在房前屋后栽果种花,绿化美化,清洁卫生,使我社区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的完善。

我社区在新的大好形势下,在强有力的社区支部领导下,将紧紧依靠群众,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典型示范,以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工作为落脚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团结拼搏、开拓进取、顽强向上的精神,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把我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文明强村。

篇2: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自2007年底,大石桥市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层次优势,结合试点村特色,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认认真真地、脚踏实地地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把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的基本情况

大石桥市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其中城市人口20万、农村人口52万,行政设置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个镇区、253 个村和 21个社区。

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不了解,存在着几种错误认识:搞农村社区是形式,是花架子;搞农村社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给自己添麻烦;存在着不理解、不愿搞、无法搞等思想。因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会议宣传,印发宣传提纲,分发到各乡镇(街道)、各有关村。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村社区创建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积极投身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二)深入调研,完善体系。我市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上确定了总体思想,即以点带面,先行试点;推广经验,逐步推广。2008年,我市确定了村级基础设施较好,村级班子强有力,民主管理健全,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的20个村开展了试点工作。农村社区设置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按省厅要求加强了农村社区硬件建设功能的完善,即“一场”(室外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五室”(办公室、医疗卫生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350平方米),“二市”(农业生产资料超市和日用百货品超市120平方米)的硬件建设。目前,这20个村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市要求。20个农村社区普遍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下设一个场地(文体活动场地)、二个栏(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五个室(社区警务室、卫生室、办公室、阅览室)、若干支队伍(农业科技、文体活动、环境卫生、治保调解、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服务队等)。2009年,我们进一步推广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选择了21个村推广试点经验,重点解决试点的农村社区办公用房等硬件建设问题,兴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满足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

(三)明确重点,深化工作。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应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为重点,提升农村社区村民自

治功能,逐步向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方向发展。三年来,我们加大了四种类型(村企型、城郊型、纯农村型、山区型)的试点力度,将试点村按以上类型加以划分,形成试点计划,坚持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讲求实效”为原则,完善农村社区机构的设置,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根据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抓好四类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党组织建设,构建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突出加强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充分运用民主议事规则,深化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农村社区老年经济组织和协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各种志愿者队伍,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活动,逐步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努力为村民办实事,促进错误!未指定书签。农村社区和谐发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快了村庄规划、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等工作,同时注意文物古迹、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有价值的村落文化遗存等保护。以村级办公服务场所为中心,形成一个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是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硬件设施,重点建好教育培训阵地、便民服务窗口、物资供应站点、文体活动场所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细化贴近群众需求的服务内容,积极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咨询代办、生产生活、文体休闲、志愿互助等类型服务,使服务内容更富有针对性;健全提升服务效能的运作机制,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负责日常工作,每个村干部联系一个服务单位。四是注重实效,规范社区运作。农村社区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依靠村民,根据村民自愿,开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活动。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规范农村社区工作。同时,加强图片、活动记录等档案管理工作。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市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召开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全面推进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开展试点;各试点村充分发挥尊重民意,积极探索,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二是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财政部门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如水利设施、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农业科技、农民教育培训等项目资金,向农村社区倾斜;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宣传部门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宣传表

彰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城建、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司法等部门都根据各自职责,合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加强督查,创新机制。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列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并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经常性对各农村社区开展工作指导,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促进目标任务的落实。

(五)加大投入、夯实基础。2008年和2009年,我市加大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市共投入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1400余万元,其中主要来自于四种渠道,一是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20万元,其中就包括省民政厅60万元,另外,还通过上级财政、文体、农业部门争取资金60万元,主要加强了一场五室硬件建设。二是本级财政投入资金320余万元,重点解决村级办公用房建设上,解决了全市20个试点村办公用房不足的问题。三是镇区财政投入资金420余万元,四是各村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资金540余万元,主要用于村级自然环境的改造,兴建村民服务设施,如铺修道路、开发利用新能源秸秆沼气,建设客运站、开发旅游资源等。

三、主要成效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取得

了一些初步成效。目前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以青花管理区青花峪村、金桥管理区后砬山村、南楼开发区王家村等社区为代表的村企互助型农村社区,以钢都管理区和平村、胜利村,南楼开发区高庄村等社区为代表的城郊型农村社区,以旗口镇后会村、石佛镇丝瓜村、博洛浦江南村等社区为代表的纯农村型农村社区,以建一镇黄丫口村、玉隆村为代表的山区型农村社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凸现出来。

以青花管理区青花峪村、金桥管理区后砬山村、南楼开发区王家村等社区为代表的村企互助型农村社区,主要针对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这一优势开展的农村社区建设,他们利用村集体企业为强大的后盾,村党组织带领广大村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做到了企业用经济基础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村党组织用加强软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青花管理区青花峪村利用以生产加工镁碳砖著称的青花集团为后盾,金桥管理区后砬山村利用以生产加工镁质材料深加工著称的金龙集团为后盾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做法是按照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进行农村社区建设,不论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环境建设上都与城市社区为榜样,成立了健全的为民服务组织,社区治安巡逻队,医疗站、物业服务队,卫生服务队。拓展村民福利事业和福利项目,后砬山村完成了农村改厕工程,全村全部改成水冲厕所,兴建了村民浴室,学龄教育和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村民全部享受医疗保

险和养老保险,全村7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领取生活费;创办社区培训学校,邀请电脑公司员工来社区培训村民等等。村党组织为企业发展做好一切必要工作,能在政策范围内开绿灯的事宜全部开绿灯,而且效率超速,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以钢都管理区和平村、胜利村,南楼开发区高庄村等社区为代表的城郊型农村社区,因其土地征用多、建设项目多、外来人口多、治安发案率高、环境状况差等实际,重点开展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努力为广大村民提供服务。例如,钢都管理区和平村、胜利村靠近市区,村外来企业较多,社区根据本村实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引导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建造文体活动场地,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南楼开发区高庄村为支持外来企业发展,全村实行了整体迁移,村里选址规划建起了集中住宅区,村民整体迁至新居。该社区由于地处工业园区,外来人员多,为了保证村民安居乐业,社区组建了夜间义务巡逻队,开展不定期或不定期的巡逻,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以旗口镇后会村、石佛镇丝瓜村、博洛浦江南村等社区为代表的纯农村型农村社区,以服务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重点开展社区建设。他们以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协会为依托,成立了农业科技协会,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性服务,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如旗口镇后会村成立了专业养鱼协会、养鸡协会、河蟹繁育协会、水稻防病协会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为村民开展专业技术服务,深受广大村民欢迎。石佛镇丝瓜村利用水田秸秆建起了供应全村的沼气输送设施,全村每户都能用上方便、清洁、节省成本的新型能源,及方便了群众生活,有美化了村容村貌。博洛浦江南村以种植和经营蔬菜远近闻名,村里成立了蔬菜、西瓜、鲜瓜种植协会和防病协会,成立了蔬菜销售协会,指导村民种植蔬菜和瓜果,并负责蔬菜的集中销售,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农业生产,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稳固的保障。

以建一镇黄丫口村、玉隆村为代表的山区型社区围绕建设生态农业、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开展社区建设。这两个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经济,聘请市板栗专家到现场传授种植技术,邀请省果树专家授课;并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向党员群众传授各类科技、文化知识,使群众受教育;创建和谐生态村,实现人畜分离;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建一镇为生态旅游镇,黄丫口村为生态旅游村,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现在黄丫口村旅游已经小具规模,每年五六月份漫山遍野杜鹃盛开,山涧溪水潺潺,雾气缭绕,仿佛人间仙境。利用旅游这一特殊资源,社区组织了手工艺品编织培训班,组织村民利用农闲时间编织手工艺品,旅游旺季到市场经营,增加了村民收入。

四、存在问题

篇3: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1 绍兴县基本情况及卫生资源

绍兴县户籍人口71万, 80%以上人口分布在农村, 县域面积1 177平方公里, 下辖4个街道、15个镇,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10强。绍兴县内有综合性医院2家, 中医院1家, 无精神病专科医院, 镇街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96个, 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2 形成的工作模式及工作成效

结合绍兴县实际, 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逐步形成了技术上依托专科医院 (绍兴市第七医院, 其地理位置位于绍兴县中心) 、网络上由县疾控中心牵头建立县 (慢性病防治科) ——镇 (公共卫生科人员) ——村 (社区卫生服务站联村医生或乡村医生) 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通过覆盖全县的1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免费发放基本抗精神药物并随访病人、定期组织专科医院医生为社区服药的病人评估病情并调整方案、把对精神疾病管理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体系。

目前, 绍兴县共有4 553名精神病人 (重性精神病人2 300名) 由社区精防医生进行分级随访, 占总人口的6.4‰。其中为1 799名社区服药的病人免费发放32种抗精神病药品 (另有101名病人自行配药) , 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率已达77.9%, 病情稳定及好转的病例占96.5%。至今已为近300个重性贫困精神病人及关锁病人提供免费住院治疗, 解除关锁精神病人3人。

3 对工作模式各工作环节的分析和认识

3.1 由疾控中心牵头成立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技术上依托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由于绍兴县没有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全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内, 负责全县精防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及考核评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工作量大面广, 建立良好的网络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疾控中心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 由疾控中心牵头组建三级精防网可以发挥其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优势, 克服专科医院组织上的弱点。与由精神病专科医院牵头的兄弟县市比较, 本县的精防队伍“快、稳、精、强”, 即组建快、队伍稳定、业务精、均为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业务技术上, 本县虽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 但绍兴市具有技术和硬件全省领先的精神病医院 (市精防办所在单位) , 且离本县仅8公里, 项目的开展技术上依托了绍兴市精神病医院, 一方面使技术上得到良好的支撑, 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相对紧缺的精神科医疗资源, 市县双方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

3.2 通过三级精防网开展工作, 大大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精防医生充分利用本县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站点优势, 为精神病人建立了10~15分钟的服务圈, 全县4 700多名精神病患者可在附近社区得到便利、免费的药物治疗、随访指导、定期复诊和体检等服务。对一些出行不方便的病人, 一级精防医生逐一进行上门访视。通过网络工作, 不仅给精神病人及其家庭减轻了治疗的费用, 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照顾负担和精神负担[1], 减少了每月去专科医院诊治的费用和麻烦, 为病人长期不间断服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率大大提高。通过对辖区内的柯桥街道、华舍街道、齐贤镇、平水镇、兰亭镇和孙端镇6个镇街重性精神病人的调查显示, 病人治疗率高达90.7%, 远高于2003年项目启动时的治疗率46.3%[2]。

3.3 把重性精神疾病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范畴是正确合理的 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病程迁延、易复发, 绝大部分往往终生患病, 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范畴。把它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类疾病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是合理正确可行的, 这样可充分利用社区责任医生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 与原有的工作合理结合, 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3.4 各部门协调配合, 各类精防工作者各司其职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措施 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精神病人及其家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 它要求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在精神病人个案管理团队中, 家属、村居干部、社区医务人员和片警是重性精神病人个案管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家属是病人生活上的照顾者又是病人病情变化、治疗康复最直接的监护人, 其作用是团队中其它成员无法替代的;由于精神疾病的高复发、高致残、病程长、往往终生患病等特殊性, 精神病人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村居干部应结合现有政策对这些家庭给与经济和生活上的照顾, 同时, 村居干部在病人病情变化、住院救助等工作中起到医务人员与家属间的桥梁作用。社区责任医生是病人日常治疗康复的管理者, 结合社区六位一体的日常工作, 对病人进行社区治疗、康复和随访, 并在病人病情反复时, 及时予以应急处置或联系县精防办和相关医院进行住院救助。

3.5 社区病人家庭监护的薄弱点凸显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缺陷环节 对绍兴县下辖6个镇街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调查显示, 无监护人的病人占5.3%, 这类病人得不到任何监护;监护人为婶婶、姑娘、敬老院院长、等非直接家庭成员的占3.3%, 这部分病人由于监护人与其不居住在同一个居所, 监护不是经常性的, 监护工作仅停留于社区药物的领取, 日常的服药往往得不到监护, 监护质量大打折扣;监护人为父母的占26.3%, 应该说父母作为监护人是最合适不过的, 但是因为大部分重性精神病人是终生的, 在这部分人中, 父母年岁较高, 自己需要别人照顾的比例不在少数, 这部分病人实际也得不到监护。在社区治疗康复工作开始之前, 无监护人或有监护人但实际监护能力较差的病人, 基本得不到治疗。“开放式、综合性、社会化”的精神病防治工作开展使得这些病人治疗可及、可行。同时, 这部分病人尽管有免费的药物发放, 但没有或者实际没有可以监督其服药的家庭成员, 其服药往往不规则, 导致病情反复;一小部分无监护人的病人, 甚至存在监管的盲区, 长期处于发病状态。

3.6 完善环节, 建立社会福利性质的精神病人康复机构是重性精神疾病管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低保对象、无监护人或者有监护人实际没有监护能力的病人, 在社区治疗康复中服药不能坚持, 病情反反复复, 虽然可以得到住院救助治疗, 但也只能解一时之需, 长久问题得不到解决;精神病人的各项社会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有监护人的大部分精神病人, 病情发作时短暂住院治疗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 但许多社会功能尚没有恢复, 回到家里仍然是个“废人”, 这些病人要真正回归社会还有较大的距离。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只有建立精神病人康复机构, 才能使这些病人真正有一个康复的场所。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康复机构性质应是社会福利性质的, 由政府筹集资金 (资金可整合利用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保证金、慈善机构的慈善资金、社会慈善捐款等) 。在康复机构中, 无监护人的病人不仅在生活上可以得到托养, 更重要的是病情上可得到有效监护开展持续治疗和康复, 从而真正改善这些病人的生存状况。那些有监护人经过住院治疗但在社区康复有困难的病人也可在康复中心继续进行社会功能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待恢复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入社区。康复中心可以采用工疗 (参加简单的工作) 、娱疗 (制作小工艺品) 、农疗 (参加简单的农活) 、药物 (服用小剂量维持治疗) 等多种方式对病人实施康复治疗, 最后使病人顺利回归社会, 达到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 赵宏斌, 郭襄平.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4:247.

篇4: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关键词 生态文明;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整篇来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发展。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生态问题日显突出,“农村的污染排放己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1]农村的生态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本文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试图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进行深入阐述。

1 农村生态社区的内涵

“社区”一词起源于拉丁语communis,表示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东西。187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将其引入到社会学研究中,并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社区是由居住区域关系引发的共同生活体系。农村社区是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人们构成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其基本功能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对区域内农村居民进行管理以及促进居民的经济增长。”[2]农村生态社区是由传统社区发展而来,是以是以自然生态为本底、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居住人群,以农村为特定社区、生态景观、人文景观镶嵌一体的生态与人文经济社会系统,强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它表明中国农村建设的理念、目标、模式和体制,向着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社会迈进。

2 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生態社区的特征

农村生态社区中生活的人和环境之间建立了持续的、稳定的相互依存关系,其所关联的共同体,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共同体,而是包含而又超越了生活共同体的更大的生态共同体,与传统农村社区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2.1 生态性

生态性是农村生态社区的首要特征,它强调农村居住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改变过去农村过度消耗资源的状况,不再以破坏生态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农村生态社区通过绿化、净化、合理处置污染垃圾等方法改变农村被破坏的自然环境,通过有效的生态治理手段,促进村容整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区产业间的合理联结,实现良性循环。

2.2 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人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关照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人生关怀。如果农村生态社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硬件,那么农村生态社区的人文精神就是软件,它指向的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中,更注重村民的内在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享乐文化、世俗文化在逐步蔓延,功利主义、金钱主义在非理性膨胀,农村文化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碎片化,精神虚无化。农村生态社区需要培养村民的公益精神、参与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构建村民的精神家园。

2.3 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内容。在经济方面,就是要引导农民建立与自然环境相是一个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对具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社区产业发展优势。在政治方面,加强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规范社区内政府、组织或个人的费生态化行为,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规章制度,鼓励村民的公共参与,赋予农民话语权、知情权和决策权。在精神文化方面,充分挖掘社区生态人文资源,加强生态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将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建设农村生态精神文化。

3 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的路径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树立大局意识,认清生态社区建设重要性

思想认识上,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能将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视为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去完成,农村生态社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维系的生活共同体,而是呈现出多样性联系的地域共同体。通过改善村民居住地的生存环境,不断满足村民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提升生活质量,通过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整与优化,实现农村社区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是“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幸福、人文和谐”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提升乡村的人居环境品质和资源配置效率,传承乡土文脉,保护自然生态,重构乡村魅力空间。其实质是要让农民参与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农村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建设能够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的现代农村社区。

3.2 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经济建设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3]农民是农村生态社区的建设者和直接受益者,决定了农民是农村新型生态建设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农民成为生态社区建设的实践主体和推动力量,是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生态社区建设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是要让农民看的到实惠,摸得着幸福,通过培训、讲座、广播、电视、标语和公开栏等各种形式,把生态社区建设的意义介绍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评判权,让农村在生态社区规划、建设、经营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增强农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开展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要从村民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解决村民们的实际困难,让村民们切实感觉到社区建设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3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素质水平存在着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而不应设计一个统一的建设模式。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本地区当前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综合考虑农村山水风情、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资源环境等因素,把握其内在的肌理,并统筹兼顾到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开发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社区建设,而一些地方在生态社区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这与生态社区建设的目标相违背。为此,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规划是当前各个地方建设生态社区的过程中特别需要予以明确的,需要作进一步具体的研究。

3.4 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需要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首先,推进规划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做好社区项目规划的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工作,向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咨询,多听不同意见,避免长官意志,提高生态社区规划建设决策的科技含量,依法编制集镇和村庄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其次,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和政府财政手段,调节生态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生态与经济利益,确立资源环境的价值观念,形成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建设者和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制度设计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最后,制定和完善与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相关的其他各项法规与政策,将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与法治精神融合在一起,从制度和法律上的理顺各种关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惩治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生态社区建设在有序的轨道上顺畅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干杰.探索我国农村环保新道路[J].瞭望新闻周刊,2011(6).

[2]李海舰.国外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中学刊,2013,28 (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会,1991:137-140.

篇5: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我校在争创文明单位过程中,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为了更好地把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近年来,我校形成了学校创建文明单位、科室创建文明组室、班级创建“文明班级”的良好氛围。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扎实德育展实效

1.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我校认真严格贯彻执行上级先进性教育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新近性教育学习。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近年来,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上,坚持组织学习时事,学习有关文件,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学校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学校通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夯实检评,规范学生行为。做好纪律卫生、路队、出勤、两操每天的检

评和每周的公布,狠抓“五个一”阵容建设,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劳动习惯。切实抓好少先队的建设与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及主题中队活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晨夕会、班队会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世界环境日、消防日“节能周”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少先队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革命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月份,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各中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六月份,举办以“欢庆儿童节”文娱活动,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局面。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一是在二至三月份组织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二是于4月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十多位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三是到基地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增强了教育的效益。

5.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安全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行安全工作责任制,狠抓校园综治、普法、创安等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我校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一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制定了我校

“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把普法教育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聘请了秀水派出所所长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6月份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中,我们特意邀请他到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还通过红领巾广播台,国旗下讲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了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努力做好教育系统的评议行风和校务公开工作,学校在校务公开和行风评议工作中得到有关人员的一致好评;四是学校与各班主任、学生家长重新签订游泳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责任状,并在暑假将至时,分发《告家长一封信》,强调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形成家校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五是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围绕“饮食安全”的主题进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六是聘请专职门卫,加强了学校封闭式管理。学校一年来没有出现任何重大伤亡事故。学校无一人违法犯罪。

二、优化队伍强素质

学校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抓好教师基本功的再训练。本学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外地参加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研学习,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函授和自考等提高学历的学习,而且还组织教师参加县教研室的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强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学校党政齐抓共建师资队伍。在学习上坚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分层次、多形式、讲实效的方法,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名师讲坛》中“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等名师的讲话,努力帮助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观念,抓好行政班子中心组的学习,党员、团员、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教师每月一篇的随笔和摘记,并在学校交流,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选活动,并张榜公布。学校坚持“传帮带”活动,聘用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压担子早日成才。现35岁以下担任教研组长占80%以上。

三、扎实教学提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文明单位创建的重中之重。一学期来,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长抓不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常规教学抓落实。第一是做好“三查”,为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开齐上好课程,防止重大科轻小科意识和行为的重抬头,学校做好管理人员随时抽查、教导处组织定期检查和教研组自行评查三项工作,并做到检、记、评、三结合,保证省颁课程计划的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在学校能系统而全面地学习各科知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第二是夯实每一节课。教导处和教科室以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为切入点,做好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关,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第三、坚持管理人员听课制,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把握教学方向,提出教学对

策,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本学期,有两位老师优质课获区级一等奖。有52人次科研成果获奖。

2.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技能。教师学了理论要用来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从培养“科研型”的角度讲,“说——上——评——记”的课例研究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的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特点等的基础上,用教育理论作指导,设计课堂教学。要不仅能上好课,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这样上,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上”课则是进行实践和检验。“评”是教师用学到的理论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记”就是写好教学后记,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反思,提出改进,完善和创新的意见、建议。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使每位教师不仅能备善讲,而且会听善评,大大提高了“备、上、说、听、评”等业务技能。

3.专题研究,打造“科研型”教师。教师在科研中学会研究,由传统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必须通过课程实验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带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来促使教师亲自参与,成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自觉的实践者。

四、扎实服务为动力

后勤工作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保障,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抓好后勤工作能有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1.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增强了财务公开透明度。

2.进一步开展了节支创收活动,实行了民主理财和阳光采购。3.卫生保健工作。本学期,学校主要以上好卫生课为主,扎实两操两课一活动的工作,并结合做好学生体检,各种疾病的免疫和防治,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4.食堂改建工作。本学期,学校食堂已经完成了全面改建、配套工作,并投入使用。

篇6:大石头社区2018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中共白银区四龙路街道红卫村社区

(二○一三年十一月)

2013年,在四龙路街道党委的领导下,红卫村社区党支部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精神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红卫村社区和白银市创建文明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社区2013年度的精神文明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几年来,我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安排年度工作时,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好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并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终总体考核目标。一是每年年初及时成立、调整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细致的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支部强化责任,采取社区书记总体抓、业务专干具体干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包干到人的层层问责制度,确保工作扎实有效。二是社区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研究,确保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扎实推进。

二、扎实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1.学雷锋活动。今年3月,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1周年,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我社区及时成立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宣传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正确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并以此为契机,强化老百姓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意识,提高老百姓素质,从而推动我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

2.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20余名志愿者组建党员、青年、巾帼、文化志愿者等服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特别是为老党员、孤寡老人、烈军属、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做好生活服务,定期上门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3.道德讲堂建设。今年4月以来,社区积极响应街道开展机关道德讲堂的号召,借助“树正气、树形象、树典型”主题教育之契机,借社区道德讲堂把一个个身边的“三树”标兵推向道德讲堂的“舞台”,掀起了社区工作人员学习标兵的热潮,营造了崇德向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4.学习型社区建设。为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生活质量,我们紧紧围绕“全民化、优 质化、终身化”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文明程度,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5.文明有礼培育。按照区文明办相关文件精神,我社区以“做文明有礼的白银人”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行动口号,着力发挥我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区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的良好工作和生活氛围。

6.勤俭节约活动。我社区以“勤俭节约促发展”为主题,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倡导文明餐桌活动,以宣传的形式让每位居民都为打造节约型社区出谋献策,引导居民养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分钱的良好习惯。

7.道德经典诵读活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我社区通过在全社区方位内广泛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我们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1-3月进行动员宣传,宣讲传统文化中道德精神的现实意义,宣讲诵读活动的具体做法。二是组织实施。4-10月,开展诵读活动,比经典储存、比赏析能力,激发兴趣。三是成果展示。11-12月组织道德经典美文展示,展示道德诵读实践风采。8.“我们的节日”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我社区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春节:组织人员向社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空巢老人送春联、送福上门;以“美化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组织辖区内志愿者清扫楼道、清理牛皮癣;组织社区志愿者慰问社区低保户、残疾人、孤老等弱势群体。清明节:围绕文明祭扫,社区发出倡议:提倡孝敬父母,尊重前辈之风,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过一个健康向上的清明节、过一个勤俭节约的清明节、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清明节;过一个平安和谐的清明节。中秋节:在传统的中秋节来临之际,我社区党支部代表全体工作人员走访慰问了老党员、困难群众、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了党的温暖和节日的祝福,并给他们带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祝愿他们过一个快乐温馨的节日。

9.文明风尚传播。为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社区成立文明风尚传播领导小组。首先,在办公室、会议室等显要位置悬挂引人崇德修身、向善向上的文明风尚宣传语,营造浓厚的文明风尚传播氛围和道德文化底蕴。其次,建立社区文明风尚传播QQ群,开展网上和手机文明的风尚传播。最后,制定社区工作人员文明上网规范要求,引导大家恪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10.文化体育活动。针对社区群众文化需求的趋向和文化参与意识日益强烈的情况,发挥社区资源共享优势,我社区成立了文体队,并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和居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群众文体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11.参与帮扶共建。在开展的“四联四帮、为民富民”活动中,我社区组织人员对辖区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同时,协调联扶部门与领导,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困难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观念,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目前已与29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

12.优质服务状况。为进一步扎实窗口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展示良好形象,切实为社区百姓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我社区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和标准化窗口建设要求,开展了“优质服务月”主题活动。重点要求政务服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实行AB岗,自觉树立社区形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争当学习模范、自觉争做工作先锋,树立社区“三树”标兵1名;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区的服务意识、作风意识、形象意识有效得到强化,影响和带动了窗口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13.优美环境建设。自从我社区积极创建区级文明单位 以来,辖区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结合创建白银区精神文明单位,带领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大型的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死角、铲除牛皮癣,巩固辖区的环境卫生成果,保障居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宣传卫生知识、保洁,维护、等工作,保持和巩固辖区环境卫生整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因地制宜,逐步提高居民居住的环境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着力推进区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研究部署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整改,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全力提升创建水平。

2.着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推举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人好事,评议好人,要在全社区全面推动形成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3.着力深化“我们的节日”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节日主题、民俗文化、经典诵读、文艺汇演和全民健身活动,挖掘节日地方特色,弘扬特色文化。激发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爱国、爱家的感情。

4.着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宣传“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学习雷锋、做志愿者的文化自觉,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的送温暖、献爱民、作奉献等关心关爱志愿服务。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们社区的精神文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大不足,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迎接挑战,为把红卫村社区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明和谐社区而努力。

红卫村社区党支部

上一篇:yy搞笑经典广告词下一篇:关于毕业生实习的介绍信_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