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汇报材料

2024-04-19

大石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汇报材料(共3篇)

篇1:大石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文明养成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经验点滴材料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浓郁现代气息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市、区农村示范学校。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主要负责大石镇辖区1.5万人的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普及任务。学校占地14200㎡,建筑面积6400㎡。现有一至六年级20个教学班(含两个村小教学点),在校学生近900人,在岗教职工75人。

近几年,我校在市、区两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结合灾后重建,大力实施 “四改一加强”工程,坚持以改善学校生活与卫生设施为契机,以改不良卫生习惯为突破,以加强学校卫生安全管理为重点,以“完善学校教育功能,打造农村优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务实作风,打磨管理细节,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农村学校教育的焦点、难点,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近30%。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我校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坚持对留守儿童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养成教育为突破,狠抓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由于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孩子的心灵缺乏家庭的滋润,致使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我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着重转化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一是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墙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阵地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亲情教育。同时我校还开设了养成教育课,并分年段编写了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对行为习惯进行专题教育,做到养成教育“六有”(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检测、有检查)。二是建立了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一声声轻声的问候,让孩子随时都能感受到温暖。三是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让他们自己美化寝室、自己制定寝室规范守则,同时对寝室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对各寝室的出勤、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进行小结,评选出每周的星级寝室,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四是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参与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中接受教育、感恩亲情。“六一”儿童节的歌声,让祖国在孩子们的心里激荡;“11.9”消防宣传日的逃生演练,让孩子们掌握了紧急时刻安全自护的技能;“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孩子们的一张节日贺卡,让远在外地的妈妈们眼睛一片湿润;中秋节老师们送上的一块月饼,让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五是充分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博知园”、“博彩园”,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栽种、收割,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珍惜粮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校还组织留守儿童深入利州区大石镇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参观,去感受科技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营造留守儿童温馨的家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我校本着把学校建成“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结合四改一加强工程,先后投入资金近两百多万元,对整个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着力打造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一是结合灾后重建,对校园进行了统一规划,使校园布局更加科学、规范、人文,做到绿化、净化、文化、美化。二是以“博爱”为主题,充分利用楼道和走廊,精心妆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创建了雅致的校园文化。走廊上的温馨提示语,让孩子们处处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和师生的美术书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三是新建了师生“读吧”、学生书画苑、阳光书屋、智慧屋和童心屋,让校园处处弥漫着书的芳香。同时依托利州区大石镇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立了1000余平方米的学生生态农业花卉培育实践园地。过去我校绿化用的盆栽植物全是在市场购买,现在孩子用自己栽种的美化校园,倍加呵护与珍惜。四是每个班都建有学习园地,定期对教室进行美化,所有作品均出自学生之手,并做到一月一换,学校定期对教室美化进行检查评比,纳入当

月班级考核量化。五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数字化校园。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实现了师生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国移动家校通,让家校联系更畅通;中国电信超级信使,让学校与教师的交流更贴心……

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感受到家的温馨,我校对学生公寓和留守儿童之家进行了精心打造。一是我校学生公寓有专业的管理员,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作业辅导,全天候为孩子们服务。二是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让孩子们在学校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冬天洗衣不再寒冷。三是充分发挥孩子们小主人翁的作用,设臵了助理管理员、总室长、分室长,轮流上岗,组织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书画作品、实践劳动成果)美化自己的寝室。

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生活得更舒心,我校建起了广元市第一个“博爱”少年宫,设臵了亲情话吧、网吧、阅览室、影音播放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免费向孩子们开放,让孩子们课余时间,也能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每天下午放学和晚饭后,管理员领着孩子们来到少年宫,让孩子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实践基地的汗水,就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就是未来的运动健将;阅览室内的一个故事,为孩子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美术室里绘制的作品,就是妆点寝室最好的艺术品;十字绣架上的五彩线,就是给客人最珍贵的礼物;心理咨询室里,咨询老师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打开一个个心结;亲情话吧里一句轻轻的“妈妈,你放心吧!”,让我们感到孩子们长大了……同时,我校的博爱少年宫节假日期间对外开放,将节假日因父

母忙碌而无暇照顾的孩子们从游戏厅、网吧里拉回来,从而避免了“5+2=0”现象。“博爱”少年宫,已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天堂,放飞梦想的摇篮,艺术之花在校园内绽开。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花开叶落,不改的是我们人对教育的忠诚;岁月轮回,又是一年冰冻雪化,无悔的是我们对完美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川省农村学校“四改一加强”现场会、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川东六市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会、利州区教育技术装备现场会先后在我校召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仅今年,先后就有30余所市内外的兄弟学校1000余人次到我校参观交流。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广元市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广元市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广元市中小学科技节先进学校、广元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广元市卫生先进单位、广元市教师职业道德示范学校、利州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将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以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四改一加强”工程为契机,因校制宜,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设施设备,推进民生工程,努力创建具有农村特色的一流小学,让农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篇2:大石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汇报材料

工 作 总 结

广元市利州区上西中学座落在美丽的女皇故里、嘉陵江畔,她是1998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全校占地面积40余亩,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67人。近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施以改水、改厕、改厨、改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为内容的“四改一加强”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改水、改厨】

过去的厕所面积小、蹲位少、水压低,下水道经常堵塞,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改造后的厕所,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增添了洗手池,厕所内粘贴有关节约用水、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温馨提示语,并对厕所文化进行了精心打造。学校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改水,以保证全校师生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每周安排相关人员对校园进行消毒杀菌,减少疾病的传播。

【改厨】

2006年2月,学校完成了食堂的改建任务。改建后的食堂达到了B级标准。学生餐厅窗明几净、桌凳摆放有序,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用餐,餐厅前后装有电视,学生就餐时可以了解国内、国外的重大时事,同时感受书香校园文化气氛。餐厅的对面的监控室,对每一个工人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一直以来,我校食堂营养搭配科学,厨师技艺精湛,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严格,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确保了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改学生不良卫生习惯】

学校把卫生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在师生中广泛宣传传染病预防、食品饮用水卫生知识,从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饭前便后洗手等细小处入手,教会学生必须的疾病预防方法,严防“病从口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教学楼一楼设有卫生室和心理咨询室。我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除各班每周安排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心理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在校门口还设有“青少年热线”信箱,让学生能够随时向教师倾诉心声,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学校公寓内每个房间内都配有洗漱台、浴室、卫生间、储物柜、桌凳、公用电话等设施,为学生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四改一加强”工作的促进,学校在三楼过道墙面上贴有《住校生公约》、《寝室评比制度》、住校生寝室平面展示图,楼道安放温馨提示语,绿色盆景。还配备了一支懂教育、有爱心和耐心的生活指导老师队伍,公寓内的门牌寝室名及其布置摆放都是学生独具匠心的个性化设计,既给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给学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家”的温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无小事。我校将安全管理教育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首项要务。学校成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健全校园安全工作网络。把安全责任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各班主任制定了《班级安全公约》,并落实到位。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标准和规范,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教育伴我行、我是铁道小卫士、安全教育演讲比赛等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了学生的安全知识。【校园文化建设】

篇3:大石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汇报材料

教辅市场乱象丛生

我国教辅图书市场乱象丛生,中小学教辅材料品种滥、质量差、价格高,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现象不断发生。

教辅图书之所以会那么泛滥,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它有着刚性需求。全国约有1.84亿中小学生,一人买几本,就是个惊人的市场。据中国新闻出版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出版物销售总额为1456.39亿元,其中,中小学教材、教辅为878.7亿元,占销售总额的60.38%。(以上数据仅包括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不包括民营发行机构,而教辅图书80%是通过民营机构发行和直销)如此大的一块大蛋糕,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由于是非专业,由于是急功近利,大量教辅书都是粗制滥造,乃至相互抄袭,错误百出。一些打着“金版”“金牌”“金题”“金卷”招牌的教辅书,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由于进入门槛低,一些根本与教育不搭界的人,也拿起剪刀糨糊,泡制起教辅材料来。而一些“名师”,借助自身的名声,挂名多本教辅图书的“主编”,有一个“主编”挂名多达一百多种,实际上并未过问图书的内容。这是以名牟利,根本无益于教辅书的质量。沈阳市有过三年教辅书编辑工作经历的杨宏直言不讳地说:“别信教辅封面上那些‘XX名师推荐’‘ XX命题组推荐’的宣传,多半都是噱头。”他承认,有时出版社的确会邀请名校名师出题。而让名师出题,最终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便于销售,更多的时候都是其他人编题,再挂上名师的名字。除了名校、名师挂牌,教辅书的封面上还经常出现一些看起来很权威的主编机构,但这只占极少的比例,有些机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例如以“全国中考命题研究组”为例,现在中考都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的,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构。杨宏还揭露说,自己没教过一天书,最快的时候却三天就能编出一本教辅书,从小学到初中的都编过。自己原来供职的单位,一个学期能编300余种教辅书,再通过买书号的方式,给教辅书安上合法的“身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课程处处长刘坚曾经语出惊人:“目前,市场上90%的教辅材料不达标,对学生来说都是无意义的。”

由于发行环节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各利益集团——教育主管部门、教辅编写者、出版社、新华书店、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等,卷入教辅市场并滋生腐败。推销商采取“高定价,低折扣”的办法,不仅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也损害了出版行业和教育行业的形象,导致过多过滥,甚至出现数量和质量上的混乱和恶性竞争,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形成一条腐败利益链,毒化了学校和社会的风气。

教辅整治喜忧共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天山认为这次专项治理比以往有更加先进的地方,吸取了以往的经验,一是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由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其他相关专家组成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委员会,确保其专业性和代表性。二是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评议推荐教辅材料的学科和年级。三是强调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择优评议推荐。四是强调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五是注重质量提升,强调资质保证编写质量,保证出版质量,由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质量和非法盗印的监督检查,授权出版。六是规定一教一辅,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一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七是减轻负担,出版发行价格合理,鼓励地方政府投入经费为学生免费提供教辅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

但是也有专家学者对该通知实施的有效性表示怀疑,《通知》并未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第一视频独家评论员司马钦韬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这一《通知》,确实是看到了当前教辅市场的诸多新老问题,而且是“10多年过去了”仍然如此。为了规范教辅乱象,《通知》的措词也相当明确、严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学生和家长个人自行选择的教辅材料,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等等。这些明确表态,尽管有一些效果,至少规约了教辅乱象的“形式”,大家赚钱也不再那明目张胆。然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讲课的老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或着重引用,这比硬性要求更有效。如果说教师与教辅商有利益关联,这又如何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根据《通知》的要求,各地将成立省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推荐若干套教辅材料给学生。“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不得从中牟利。”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学校统一代购,只能代购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推荐的教辅材料。因此,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的权力不可谓不大。不过,这个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凭什么可以强制学校统一购买他们推荐的教辅材料,难道这个委员会比本校的教师更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教辅材料吗?如果他们推荐的教辅没有适合自己的学生使用的,老师该怎么办?如果因为教辅市场乱象丛生,就硬要由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定出教辅优劣,这样的整治思维已经背离教育规律。凭一些专家或者名校的教师来推荐教辅材料,已经脱离了教辅材料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原则,名校有名校的选择依据,一些不入流学校同样有选择他们学生教辅材料的依据。如果以名校的标准来为基础差的学生选择教辅,注定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即使是同类学校,每个学校的学生需要同样是不同的,因此,这个委员会推荐出的教辅,根本代表不了各个学校的实际需要。这样一来,他们推荐出来的教辅材料又有什么用?没有用不可怕,可怕的是还用行政的办法来规定学校只能统一代购他们推荐的教辅材料。其实能够为学生推荐教辅资料的人,只能是自己的老师。只有自己的老师,才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类型的教辅材料,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去推荐教辅材料,只能说是瞎折腾,假关心。更为悲哀的是,当老师都不能为自己的学生选择甚至连推荐的资格都没有的时候,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十分悲哀的。教辅市场需要规范,但任何规范都需要符合教育规律,不能因为害怕老师牟利就剥夺了老师接触教辅材料的权利,一旦让老师远离教辅材料,而让教育部门一手包办,其实这是赤裸裸的越轨行为,是无为的表示。以这样的思维去整治教辅市场,只能是失败的。

CNTV央视网评评论员邓海建认为,《通知》虽然规定了教辅的编写者和出版者的资质,但从实践来看,很可能是将教辅出版权进一步“垄断化”的前奏:市场需求是定量、教辅编写出版能力也是定量,剩下的就是资源整合的事情。至于教辅质量,很难因为资质的标准化而有明显提升——这就如同出租车经营权的“集中管制”一样,宰客、绕路、拒载等诸多症结,未必会因为管制的尺度而有质的改变。教材出版社是否天然具备编写配套教辅的能力?教材出版社编写的教辅用书一定优秀?……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教辅上的症结,根源并不在教辅本身。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先生所言,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只靠教材学不会,是教材本身有缺陷。如果教材本身难度合理、梯度合适,需要那么多的教辅才能学通学会吗?又如果“偷跑”不至于成为基础教育的常态,题海战术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市场?教辅材料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教材确实应该反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真正厘清教材中“学”与“知”的关系、“主”与“辅”的关系,教辅市场才不至于如此喧嚣无休。

(资料来源: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第一视频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崔晓玲

上一篇:39咸丰县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下一篇:传统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