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2024-04-23

第七课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精选16篇)

篇1:第七课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第七课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篇2:第七课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1: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

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己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篇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本设计理念体现“五自”个性化阅读模式, (即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发展) 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勤于动脑, 并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捉迷藏、严严实实”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间的关系, 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的。难点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 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 (大石头由小到大, 逐渐向前推进, 定格;再分两步出示课题:“大石头”→“奇怪的”)

师随着画面和文字的变化, 提问:这样“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课文中又讲了谁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来回答。

2.检查预习效果。

除了课文中“资料袋”的介绍, 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自然过渡到预习效果的反馈)

(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同学们的介绍, 非常精彩。大家想不想知道李四光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的? (生:想)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3.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

a边读边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并读准字音。

b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c边读边想, 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2) 检查反馈。

a指名读生字词。

b引导学生分清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

c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纷纷举手回答, 师生相互补充评价。

【设计意图: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 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二、自读探究, 质疑解难

1.学生再读课文, 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 同桌或前后桌间相互质疑解难。

2.师生互动, 主要理解陨石、地质学家、冰川、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等专用术语。 (详见课件中的注释)

【设计意图:本文地质学术语较多, 引导学生质疑解难, 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字形, 指导书写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 我们来学写字。

考、秦 (上下结构, 特点“上大下小”)

著、藏、究、震 (上下结构, 特点“上小下大”)

旅 (温馨提示, “旅”不要写成“旋”)

(1) 师重点范写:考、藏、旅。

(2) 学生临写, 教师纠正学生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字是人的第二形象, 是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第二课时

四、面向全体, 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生字、词, 重点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五、自主阅读, 情境体验

师紧扣课题, 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阅读过程中,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严严实实”等词语。

2.师生互动, 小结板书。

3.课件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力量______。它应该。可它______? (填后读一读, 再想一想, 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4.角色朗读, 情景再现, 学会提问。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 情景再现。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感受阅读快乐。】

六、抓住关键词, 学习好品质

师引读“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主阅读, 找出关键词语。 (“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2.探讨交流, 学习执著精神。

3.检查反馈, 了解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回答, 师相机出示课件。

专门考察: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阅读, 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能帮助学生很快找出文章的重点。】

七、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后, 你一定有一些感想, 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以“李四光爷爷, 我想对你说”为题拟定一份奋斗计划。

篇4:《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初探

观课后我试着用曲老师讲得预习课的方法设计教学了《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简介人物,导入新课、出示预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我设计的预习要求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段设计的,因为是三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阶段,学生的一切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设计了(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自读课后生字,每字再组一个课外的词。(4)浏览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批注在词旁的空白处。(5)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边读边想,每段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批注在课题旁的空白处。这样五项预习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节课看,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学生对预习要求理解得慢,默读的速度低,查词典的方法和速度有待于加强。课后我想了一下,如果学生的这些速度提上去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去完成所出示的本课的重点学习任务。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学习,让阅读讨论型自学课堂的“预习—朗读—质疑—讨论—作业”五环节尽快落到实处。彻底变学生用“听”来学,為学生用“读”来学,紧扣课后习题,通过读、说、写、背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篇5: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2、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伟大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又来认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7页,谁能来读读我们课后的资料袋,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李四光?(★课件1出示指名读)

2、读的真好,过去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地下没有石油,中国石油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们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居然和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板书:7 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内容?(指名说),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需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出示课件3指名说填空)

3小结学生回答板书:小时候 产生疑问——问(老师爸爸)长大后 学习研究考察-----弄明白 震惊世界。

二、精读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品质

1、那么,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大石头能让李四光产生兴趣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并找一找看从哪些词看出这块石头的奇怪?(★出示课件4大石头)

2、3、学生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写上一指名说(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这个词说明旁些自己的感受。

边没有石头这块石头是孤立的,这很奇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的严严实实的。。。严严实实这个词体会到石头体积十分庞大)大家一起把这几句话读一遍,真奇怪呀所以李四光产生了什么疑问?指名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4、是呀!我们也玩过捉迷藏,小伙伴也和李四光一起玩捉迷藏都没产生疑问,李四光却发现了问题,从这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说(爱思考 爱动脑 好问)教师总结板书:勤于思考、5、6、7、8、有了问题就要解决,李四光是怎样解决的呢?(问老师)有问请第4组的同学们读第3—7自然段,大家想想李四光是怎么指名说(老师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对于这个回答,李四李四光让老师说不上来的问题是什么?(★出示课件5 6自题问老师,老师知识渊博,可能知道,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 光接受吗?

然段)看到课文傍边黄色的泡泡了吗?指名读出感叹,为什么说李四光会提问呢?那句那个词问得最好,把老师问住了?(指名读)是呀!力量这么大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你读得深了吗?该怎样读呢?我们一起来一遍。可实际这块石头怎样,(孤零零的卧在那里)所以说李四光真会提问,让我们来当当这个会提问题的李四光在来问问老师,(师生分角色读3—7自然段。

9、多爱思考的孩子呀!板书善于动脑,问题没有解决他又怎么办?(问爸爸)怎么问?爸爸又会怎么回答?我们来演一演,(★出示课件6 爸爸和李四光的对话)指名和老师分角色说。

10、爸爸说的也不对,该怎么办呢?(★出示课件7 9自然段)女生读。看这就是冰川运动后留下的痕迹(★出示课件8 9 介绍冰川)

11、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10结论)学生填空。括号里该填什么?(可能)为什么不说一定?(还没有证实)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科学研究就应该有这样严谨的态度。、(★出示课件11 10自然段)后来李四光找到答案了吗?请男生读10自然段,然后也学着李四光把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帮你解决。学生读完后指名说不懂得问题?教师总结问题,(★课件出示12冰川 第四世纪 秦岭等解释,)学生自读。问题解决了吗?那就让我们再读一遍10自然段,13、真是可喜可贺呀他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谁来高兴的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齐读,板书:震惊世界

三、总结升华体验

1、大家想想,小小的李四光因为一块石头产生疑问到最后他的研究成果震惊全世界。想想应为李四光怎样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才震惊全世界?指名说:(认真的研究,细心的研究,坚持不放弃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坚持不懈或执着追求。

2小结;是呀因为这忠忠的原因,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才震惊全世界,能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李四光他做到了,(★课件13填空)指名根据板书结合课文填空。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李四光爷爷说呢?(★课件14对李四光说心里话)指名说,从你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你对李四光爷爷充满了敬佩之情,赞叹之情)

四、结合板书总结学习写作方法

1正是由于李四光小时候产生了疑问,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的追求研究才让他的成果震惊世界,那么同学们现在了解了李四光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么?提示回答板书(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作者就是从一件件的典型事例中,通过他们生动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把李四光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我们以后写人的时候,也可以学着作者这样通过它做过的事把他的品质表现出来。

篇6: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柳振华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教学流程】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交流材料,质疑解难 针对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1、字词:

理解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等词的意思。

2、内容:

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生平材料,图片或童年故事。

3、自由读文,谈谈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四、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_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______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

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______。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______才______,可用直到______才______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______。

五、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篇7: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坑、考、秦、域、遗、震”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石头)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呢?那你们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同学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不会读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并且标出自然段。

2.师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将课文再读一遍。

2.师: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课文中写了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时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长大后去英国留学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用括号将文中写得好的词语括起来。4.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了解李世光。

四、学习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 2.学生拼读生字

3.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由小组推出代表来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笔顺容易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2.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3.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4.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5.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二、交流读后感想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将来为国家、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那些道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教学设计

篇8:《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师长请教等四件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情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学习目标

1.会认“坑”等6个生字,会写“著”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后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4.感受李四光好问善问,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体会作者是通过事例把这些可贵品质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师生交流。

(1) 在《灰雀》《小摄影师》中,我们分别读了列宁、高尔基这两位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中国的名人。(课件出示单元导读插图中李四光的头像)

(2)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李四光生平资料,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作适当补充,相机理解“地质学家”。

2.导入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2)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指导读出“大”,读出“奇怪”的感觉)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不甚了解李四光,他们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地质学家李四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 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四光?

(3) 根据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列下面的事件,在()里标上序号。

()请教师长 未解疑问

()玩捉迷藏 产生疑问

()回乡考察 取得成果

()赴英留学 明白原因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并根据朗读课文情况及时点拨。

(2) 读后交流。

A.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四光?(爱思考,爱提问,有好奇心……)

B.理清叙述顺序

(1) 指名排序,并说明理由。(时间顺序)

(2) 按正确顺序齐读。

(3)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捉迷藏等四件事情,表现了李四光善思爱问、不停求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人物形象,这符合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按序排列描写的事件,学生便水到渠成地理清了叙述顺序,同时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事例把李四光的可贵品质写具体的。】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自学。

自学思考:“奇怪的大石头”“奇怪”在哪里?李四光对奇怪的大石头产生了什么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到各学习小组,提供有效的指导。

3.集体交流,朗读悟情。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应根据交流情况,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 从“石头之奇”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感悟李四光爱思考问题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

a.描写“石头奇怪”的句子: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抓住“孤零零”“都是”“没有”等词体会石头之奇一:孤零零)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也找不到他。”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怎么来的?”

(抓住“严严实实”“突兀”等词体会石头之奇二:特别大)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抓住“几百年”体会石头之奇三:时间久)

b.描写“产生疑问”的句子:“时间久了,……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1) 从“请教师长”感悟李四光的善于动脑,会提问题。

通过反复朗读对话和填空练习,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预设如下:

师: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便迫不及待地请教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老师是怎么回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2~6节,边读边想。想好后,同桌合作分角色读一读。

师:我们来做一个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把,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这块巨石一定。(学生填后反复朗读,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

师:李四光根据老师说这块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来做步步推理,最后得出这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的结论,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四光不仅爱问,而且善问)

师:女生读李四光的话,男生读老师的话,我们来合作演读,注意朗读的表情,好好体会李四光的爱问、善问。(每次问答中,教师均辅之以“李四光内心活动”的导语,以帮助学生理清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2) 从“留学英国,弄明原因”和“回乡考察,取得成果”感悟李四光的不懈探索。相关的句子有: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甚至上千里。”(抓住“许多”“直到”“才”等词体会李四光并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探索)

“后来,……震惊了全世界。”(抓住“专门”“终于”等词体会李四光的不懈追求)

4.回归整体,领会原因。

(1) 品读全文,思考:李四光为什么能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 交流。(弄清“疑问”──“行为”———“成果”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又要走出文本,回归整体,让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的提升。本环节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心理、感情朗读体验及领会成名原因,学生便能深刻感悟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四、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1.抒写:

我们从李四光儿时的平凡小事感受到了名人的不平凡。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课题下面。

2.交流:

指名读自己写的感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直面文本、潜心会文,抒写并畅谈自己的感想,学生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3.

阅读李四光名言,丰富感想。

五、拓展阅读,丰满形象

1.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不仅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在石油事业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引导阅读课后“资料袋”。

篇9:奇怪的石头

石头也能蹦蹦跳跳?或许小朋友们会持怀疑态度。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石头都是实心的,而且不能自己运动。然而有一次,科学家们把刚从海底采集来的石块放在甲板上。忽然,有的石块蹦跳起来,还有的发出了响声,而且裂了开来。这真是一件怪事!

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开始采样研究。结果显示,只有来自于死火山或者活火山所形成的海底山脉的石头才会蹦跳。这是因为,这些石头原来都是火山的熔岩,二氧化碳在这些岩石中的含量非常高,而在深海高压的条件下,它们里面的气泡会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当它们离开海底,来到水面上的时候,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高压。于是,这些石块就仿佛挣脱了束缚,欢快地跳起来了!很好玩吧?

响石

石头不仅能跳,还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像乐器一般。在浙江省的湖州附近有一个黄龙洞,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倒挂在这个小溶洞顶部的很多岩石却不同寻常。它们就是闻名天下的“响石”。如果用力敲击这些岩石,就如同在拨动琴弦,会发出十分清脆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敲打的话,还会发出不同的音响。假如音乐家有节奏地敲打它们,还可以演奏出一曲动听的“响石乐”呢。

篇10: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

四、媒体手段: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过一块大石头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学生就词语质疑,师生共同解释。(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难理解的词语。(2)教师补充点拨。(3)课件显示词义。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小组内合作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范写时重点强调,提醒大家。如:“藏”字17画,第六笔为竖折。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布置

形近字组词:

堆,推;记,纪;者,著;悄,梢;坑,抗。

六、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四光解开巨石之谜的过程。

2、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重点难点:

1、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问题写具体的。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

四、媒体手段: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李四光的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介绍一下李四光。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本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四光,了解李四光。

(二)感知巨石形象

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的事。这是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为什么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请大家各自轻声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讨论问题,探寻答案。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久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要的是问老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读课文,思考问题。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谜团是怎么解开的?

2、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1)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使李四光取得了什么重大研究?

3、教师点拨。

4、小组选代表汇报。

5、师生共同点评。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我们来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百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通信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这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六、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篇11:课文 7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篇12: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课前准备:

收集了解李四光生平资料,童年故事。

导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出示李四光的相片,简要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石头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组内检测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事?

(4)学生交流: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事?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三、聚焦问题,小组合作

(一)自学与交流提示: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李四光在游戏中发现了一块怎样的石头?他提出了什么疑问?

②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为什么?

2、学生自学。

四、交流展示,互纠互补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复述小伙伴捉迷藏的内容。说说图中哪位是李四光,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指导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一句

2、讨论: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为什么?(指导抓住“孤零零、立在、严严实实、转来转去”等词句感受大石头的大和奇怪)

3、小结: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些“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那么,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文后面的内容。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课后田字格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及时评议。

3、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2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 读题)

2、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二、聚焦问题,小组合作

(一)出示自学交流提示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朗读句子。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他会怎么问老师呢?同桌演一演对话。

3、小组讨论:从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交流展示,互纠互补

1、指名演一演对话。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说话训练

出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他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李四光怎样的品质?(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3、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你觉得他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想象)

小结:学到这里,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李四光?

4、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9、10 自然段,划出表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的语句。

5、学生自学

6、精彩展示,点拨释疑。(重点体会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1)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

着、认真的态度。)

(2)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引导学生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1、从李四光明白大石头来历的事中,你体会到什么?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说一说。

2、完成课后习题3.

3、评选优胜学习小组和个人。

五、拓展延伸

篇13:奇怪,它们吃石头

嘿嘿,有些动物确实把石头当“点心”。这看似奇怪其实也并不奇怪,不是这些动物的脑袋出了毛病,而是它们的身体确实需要一些石头!不信?请看———

大象———身体大,就吃大石头

大家好,我们是非洲象。在肯尼亚的艾尔刚山区有很多奇怪的山洞,最有名的就是吉塔姆山洞了。每年的旱季,我们都成群结队地来到山洞口,有秩(zhì)序地穿过一条狭(xiá)长的通道,进入一个中央大洞,用长长的象牙从洞壁上凿(záo)下一块块岩石,用鼻子卷入口中吃掉,就像吃蛋糕一样。吃完岩石后,我们稍作休息,领队的头象便发出集合的信号,大家就又乖乖地排队走出山洞了。

为什么会拿石头当晚餐呢?动物学家研究了好长时间,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在干旱季节,身材庞大的我们经常出汗,体液里的盐分消耗(hào)特别大。平时所吃的植物里钠盐含量极低,根本满足不了我们身体的需要。而这个山洞里岩石的钠盐含量很高,是当地植物含盐量的一百多倍。为了补充身体所缺的钠盐,尽管岩石又坚硬又难咽,一点儿也不如树叶那么好吃,我们也只好将就了,还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呢?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有不爱吃的东西啊,但是妈妈告诉我们正长身体呢必须要吃,那你们可要向我们学习喽,为了身体棒棒不喜欢吃也要吃哦!

鳄鱼———为了石头,我要长途旅行!

别看长得有点儿古怪,我其实很好养,如果饿了的话喂我石头也可以,呜呜呜……

听了我的话,你是不是很同情我呢?哈哈,我是在开玩笑,我才没有傻到拿石头当食物呢!我的胃很柔软,如果没有石头,甚至连水蜗牛脆弱的壳都难以消化。吞吃石块不但能帮助我磨碎(suì)胃里的食物,这些石块还起到了“镇仓物”的作用,能便于我潜伏水底和在水底行动,不至于被湍(tuān)急的水流冲走。有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石头吃,我不得不做长途旅行呢!

鸵(tuó)鸟———用石头当“假牙”!

大家好,我就是可爱的鸵(tuó)鸟。你们在许多动画作品中可以看到我们在遇到威胁时,把头埋进沙子的画面,这是不对的。我们大多生活在干燥的草原或沙漠地带,那里的土地并没有松软到轻轻一钻就能把脑袋埋进去。遇到天敌怎么办呢?一个字———跑!我们拥有强壮的双腿,而且双腿的蹬(dēng)踢能力极强,在遇到威胁(xié)时多会摆出攻击姿势或快速逃跑。

你若问我为什么爱吃石头,哼,其实我们一点儿也不喜欢吃石头。不过我们的食物多是富有营养的芽、叶、花、果实和种子,吃饱后,这些食物会塞满食道,像一个大丸子,沿着颈部缓慢下滑。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养分,我们平时要吞下一些砂(shā)石,用这些砂石代替牙齿将食物磨碎。也就是说,砂石是我们的“假牙”。

篇14: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案

1.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实物展示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讲台摆的是什么?(出示实物)

生:石头

教师拿起其中的一块石头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摸完之后请学生谈谈感受。2.板书课题《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

3.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二、自学反馈 1.PPT呈现词语

(1)指名读

(2)领读

(3)男女生赛读 2.仿写“严严实实”(AABB式)3.生字纠错:秦

考 4.学生仿写

三、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PPT呈现要求:

(1)请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3.PPT呈现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终于弄明白()的故事。(1)指名学生完成填空(2)板书:石头、李四光(3)李四光简介(PPT呈现)

四、研读探究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和一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那么这块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块大石头“怪”的地方有哪些呢?(1)学生回答(板书:独立的、体积庞大)(2)分析李四光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3)学生回答:勤于思考

2.李四光提出问题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默读第3—8自然段(1)思考:这块石头还“怪”在哪里呢?找出相关语句。(2)指名学生回答。(板书:时间之久、大人都弄不清楚)(3)分析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

①了解陨石(PPT呈现陨石图片)

②老师最后给出答案了吗?

③PPT呈现填空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④指名学生完成填空。

⑤引导学生分析李四光。(板书:善于思考)

⑥分角色朗读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部分。

3.老师和爸爸都没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那么李四光放弃去探索这个问题了吗?请学生快速读一下第9自然段。(1)PPT呈现第九自然段(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注意红体字部分(想了许多年、直到......才......),分析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执着追求)4.最后,李四光找到答案了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思考:李四光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2)指名学生回答。(3)PPT出示结论:

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5.小结:只要执著追求,就能探究出秘密。

五、查缺补漏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我们一块来讨论。

六、了解奇石、冰川(PPT出示图片)

七、随堂练习

1.PPT出示《奇怪的大石头》随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άnɡ

shᾰn

qín

捉迷()

躲()

()行

()岭

()迹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的地质学家

()的游戏

()的土地

()的石头 3.照样子,写词语。

(1)孤零零(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2)严严实实(A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3)转来转去(ABA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4.请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一 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 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完成练习。3.师生核对答案。

八、课外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小组内交流一下,并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篇15: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2、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各种小石子)

师:石头是咱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石头,就像这些可爱的小石头,有时忍不住,就会随手捡回来,那么你有捡过石头吗?你捡来的石头什么样的?

师:这么漂亮的小石头的确让人喜爱。可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孤零零地卧在草丛中,也引起了一位小朋友的注意。(出示,大石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一起写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此时读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联系学生所说,重点讲解:

⑴李时珍的有关生平,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袋。

⑵有关名词做出解释: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

⑶对课文大意有关介绍:

师: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三、字词检查

⑴读:分段指读课文、同学互读课文

⑵写:重点指导:藏、卧、旅、秦

第 二 课 时

一、“奇怪”

师:上节课,咱们知道了,儿时的李四光对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发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竟然在他留学之后仍是念念不忘,只为了寻找它的来历。那么,这到底是块怎样的石头呢,让我们再一起去读读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也来寻找一下答案。石头奇怪在哪?

1怪——独个儿:“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怪——体积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3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了”

4怪——来自何方:问老师、问爸爸。没有答案。

(生选择课文内容讲,师适当概括并板书)边读书边感悟

二、“解迷”

师:这真是一块奇怪的石头,谁也不知道,它来自何方,难道真的是天上的陨石落下来吗?还是哪个大力士将它搬到这儿来的?答案李四光的老师知道吗?从哪看出来?

1、练读:“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不肯定的语气),适当地进行对话练习。

2、老师没能给李四光一个满意的答案,接下来他又去——(生接:问爸爸)得到的答案又是不知道。

3、尽管这样。好奇的李四光却没有放弃寻找答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最后的两个自然段。

读完后,你最想说什么?

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刨根问底,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从哪可以看出李四光的这些品质:(学生边说边出示句子,并点明重点词)

⑴关于这石头为什么会在这,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⑵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⑶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⑷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总结:想不到,当李四光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全世界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竟跟他小时候的疑问有着不可缺的关系。正是因为小时候的他善于提问,更是因为长大后的他,仍是对着未解之谜有着执著地追求。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一直李四光的好奇,认真,勤劳。读全篇课文。

三、“延伸”

1、师:正因为有了李四光爷爷有着遇到问题认真思考,追究到底,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吗?

2、师:是啊,我们也要向李四光爷爷学习,从小就养成问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考,努力探究,就算现在的我们解决不了这些难题,长大后,在丰富知识后,咱们再接再厉。让我们再来欣赏两则故事,从中你又可以学到什么呢?(生自由读材料)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3、你的感言请你跟学习小组的人讨论一下。

4、你还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

篇16:第七课《神圣的宪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科政治总课时数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七课第一框页

码第80——82

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一个内容。本课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学生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只有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才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目标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重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难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材料教学流程第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

四、课堂练习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

1、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指出该《办法》必须进行修改。

2、向学生显示宪法的部分内容,学生回答相关的法律有哪些。采用各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法律文库”中呈现一些法律知识

4、绘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1、做教材P82页填表,说明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副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书后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学生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法律知识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学生绘图说明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看书归纳学生讨论,每组抽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意图是检查学生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能力。检验学生本框内容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宪法权威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2/4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法治时代页

码第

83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二个内容。此单元,在全册教材中属重点篇目,因为,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重视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宪法教育,使其树立宪法意识,而本课是宪法的本质部分,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都处在重要部分。因此,本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诸多法律知识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教学重点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探求新知:

二、交流新知:

三、总结知识:

四、巩固应用知识:

五、拓展知识: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2.指名回答。3.教师加以引导。4.让学生朗读。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1.根据第83页“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2.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3.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4.教师加以评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请同学们完成第84页,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5分钟)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举例说明1.学生自学课文一遍。2.学生回答。3.学生边读边把重点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4.学生自由的朗读三遍。5.学生理解记忆。6.学生默读“法律文库”。1.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2.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3.同位互相交流。4.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查阅记载,宣传宪法规定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学整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性质、根本制度等。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全面性的最根本的问题。检查自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习效果。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一课时版本名称人民版社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法治时代页

码第84-85

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三目内容。此课本在本单元中属重点篇目,因为学生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教学难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事例: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拓展练习: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板书课题。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1.出示:书本第84至85页中的“空格练习”。2.出示: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3.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分析第85页至86页两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2.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3.教师讲解: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导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公民所具有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通过此题的思考练习,使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目的是告诉学生,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和了解宪法。本环节的两个案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应灵活掌握。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板书设计:1.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的保障书

3.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4.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遵守它,维护它。教学内容课题名称神圣的宪法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4/4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七课第四框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页

码第87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环节是对前一环节内容的补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它是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个角度说明宪法的神圣。并且是通过比较宪法和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三个不同之处,突出宪法的神圣性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材料(补充)。教学流程第4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

四、巩固提高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明确告诉学生:“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向学生出示“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要求学生把P87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在学生填写时进行巡视。

3、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主体、通过的人数和公布的机关三方面进行小结。

4、根据上述内容自然过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为什么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举例说明,宪法的修改对具体的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

5、根据学生讨论后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6、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然后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宪法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小结。

1、以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请学生结合上述内容,简要的进行小结,2、创设疑问;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小结。完成《单元训练题》1、5、81、先独自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将前3节的知识回顾起来。

2、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1、认真学习“宪法的部分内容”,然后填写表格

2、学生填写表格。

3、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情况进行思考和对比。

4、学生结合本课前后所学的内容分组展开讨论。

5、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老师的评讲,对照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6、学生先听取老师的介绍,然后讨论问题。

1、学生进行小结

2、请个别学生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思考。

1、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巩固。为本节教学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使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提前纳入到前面所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导入新课。

1、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3、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比知道自己填写时的不足;二是让学生对该知识有完整认识。

4、使学生通过讨论,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成宪法是神圣的观念。

5、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6、学生对全国人代会的知识知道的较少,需要了解,同时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

1、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上一篇:导演广播电视编导自荐书下一篇:禅茶人生,韵味悠长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