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2024-05-22

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1.各种合同的概念:

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力和相互承担义务的合同、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负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只负义务而

不享受权利的合同、有偿合同是指一方通过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方要得到该利 益必须为此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无偿合同是指一方给付对方某种利益,对方取得该利益时并不支付任何报酬的合同、有名合同又称为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名称和规则的合同、无名合同又称为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尚未确定一定的名称与规则的合同、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要式合同是指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而成立的合同、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依法并不需要采取待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就是以其他合同的存在而为存在前提的合同、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自愿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合法原则 鼓励交易原则 3.合同成立的概念和条件: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

合同成立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一个人无法成立合同2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的实质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达成一致,合意的达成是合同成立的根本。3合同成立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阶段。注意:实践合同,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为成立要件。

4.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诚信原则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几种类型: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泄漏或不正当地使用他人商业秘密。如产品的性能、销售对象、市场营销情况及技术诀窍等。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注意:上述情况中,一方必须给另一方造成损失,才应负缔约过失责任。

5.合同权力又称合同债权,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力。合同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给付义务分为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简称主义务,是指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从给付义务,简称从义务。此类义务不具有独立意义,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附随义务是指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关系中均可能发生,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合同类型。6.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合同的生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达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7.附条件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立与否作为合同效力发生或消灭根据的合同。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发生或消灭根据的合同。

8.效力待定合同是指虽已成立,但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尚不确定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2.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3.无权处分合同.9.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力。

10.合同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的制度。

11.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的法律特征:1.违约责任的产生是以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为条件的2.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3.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4.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约定5.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

12.免责事由是指法定的或约定的免除当事人责任的事由。

13.索赔是指对某事物某权力的一种主张、要求和坚持等。建设工程索赔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合同对方应承担责任或风险的事件造成损失后,向对方提出补偿的权利要求。索赔的特征:1.索赔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合同文件及工程惯例2.索赔是双向的3.与合同对比,索赔一方必须有损失4.索赔应由对方承担责任或风险事件造成,索赔一方无过错5.索赔是一种未经对方确认的单方行为

14.反索赔是指一方提出索赔时,另一方对索赔要求提出反驳、反击,防止对方提出索赔,不让对方的索赔成功或全部成功,并借此机会向对方提出索赔以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管理行为。

篇2: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建筑合同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监督的法律性文件,通过对合同的档案管理,可以保存与合同有关的相关证据材料,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单位的权益。合同档案的有序管理还会为施工单位进行后期的竣工验收和工程费用结算支付带来极大便利。目前按照建筑合同管理“各负其责”的模式要求,由两方以上形成的资料,都按照 “人执一份”的原则,由各方对自己签署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这种合同模式在文本上明确了权利和义务的分工,也使在责任明晰的情况下,对工程的施工更加容易进行管理。但是,在建筑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因为建筑合同小项包含的数量多、种类杂、细节繁琐,操作人员还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原则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单位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必要工作。通过对合同的档案管理,一方面可以保存与合同有关的相关证据材料;另一方面一旦双方合同发生纠纷,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单位的权益。其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的期限、档案的管理部门、合同档案的归档与借阅、档案利用、档案管理责任等。对于合同档案的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为合同档案管理营造网络管理体系,由公司合同管理组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档案完整、完全和有效利用。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合同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合同管理机构上看,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合同室,工程合同管理较好。有的单位则不然,工程合同由其他业务部门代管或由文书合同员兼管,形成的合同分类五花八门。

2、为实现合同保管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合同管理员应该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整理、保管公司所有合同文档,并负责监督指导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

3、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应分别建立合同文档的形成、整理、归档工作体系,并确定一名负责合同文档管理。避免出现专业素质较差,既缺乏合同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来进行合同的保管的行为。

二、建筑工程合同有效管理的注意事项

(1)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保持同一项目合同之间的有机联系。首先,可以尝试集中统一、区别管理的模式,对母公司合同管理系统而言,要集中管理权属公司本部以及子公司的档案,各子公司将合同定期向母公司移交;同时对子公司或其他相关单位的有关合同实行目录管控,建立合同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建立责任传导机制,解决合同管理分散问题。由于合同的产生过程不在档案管理部门,所以要确保各个项目上的合同文件能够完整的收集起来,并将其立卷、装订、移交的责任进行分解,明确地传导给项目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部门,通过责任分解和奖惩制度,确保这部分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

(2)建立健全合同打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合同资料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合同和资料的准确、齐全、规范,建设单位在项目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应按照国家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措施。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代理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合同人员在工程合同形成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规范合同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保证工程自立项开始与合同跟踪管理同步。

(3)加强对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合同管理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合同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合同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合同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合同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合同管理质量关。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依法治档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呈现出投资主体、企业性质、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特征,加上固有的分散、流动特点,再靠传统的行政命令手段去推动合同管理工作显然不行。为此,一方面应继续加强《档案法》和适用规章制度的宣传,让依法治档是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认识深入到合同管理人员心中;另一方面,要抓紧清理健全相关的制度,建立与多元化特征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制定现在缺失的制度,修订或废除不相宜的制度,建立起符合实际、相互联系、共同遵守的合同档案管理规范。

篇3:浅谈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工作

关键词:合同管理,建设项目,问题,方案

引言

近些年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高速发展, 有关经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在如今的法制经济社会里, 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 它有着非常强的管理职能, 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可是在我国现阶段, 还有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对合同管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合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其管理职能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这样就无形中给企业的经营增加了很多风险。

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特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建设任务而签订的承揽合同, 根据合同的内容和约定范围又分为工程施工合同、供应合同、勘察设计合同、监理合同和贷款合同等。图1为工程项目及合同管理流程图。

建筑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 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与一般的承揽合同相比, 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也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表现如下:

1.1 条款多, 内容复杂

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过程复杂, 项目的合同内容必须全面。通常情况下, 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包括勘察合同、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三个方面, 涉及到的内容多, 单位关系复杂多变。除了要在合同中明确项目的承包费用、交付工期、质量外, 还包括其他保险、税收、专利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1.2 经济法律关系的多元性

建设工程合同一旦签订, 合同就规定了双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权力、责任和义务, 也规定了工程承包单位、设计单位、业主、材料供应商、银行等多方单位的权力、义务和权力, 明确了他们履行合同的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 建设工程合同既是一种法律关系, 也是经济关系的体现。

1.3 合同的多变性

建设工程的建设周期长, 建设过程中受材料、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项目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 相应的合同条款和内容也需要随之进行修改,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合同的变更, 对变更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 作好变更记录, 作为合同索赔或终止合同的依据。

2 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管理意识缺乏

目前企业和个人缺少对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合同的整个制定过程中都没有对其引起高度重视。最后导致签订下来的很多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 结构不合理, 责任不清楚, 根本不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要求, 这些基本都属于是无效合同。

2.2 合同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由于合同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从而导致建筑业市场的不规范行为经常出现。在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中, 可能由于承包方和发包方关系比较特殊, 双方只是口头约定, 没有签订合同;有的时候是因为赶工期, 当时没来得及签订合同;有些甚至工程项目都结束了还没有签订合同, 这些现象都能充分反映出人们的法律意识太薄弱。

2.3 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 建筑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在我国建筑业高度发展的今天, 国家一定要对建筑业的法律法规给予高度的重视。

2.4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

在我国, 多数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 没有经过专业合同管理培训, 对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目前合同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就是合同保存归档和合同查询等。

3 提高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 合同相对较多, 合同管理工作量大, 如何从过程中做好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合同签订过程来说,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3.1 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在众多的勘察、设计、施工、供货、咨询公司中, 各个公司的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建设单位要通过招标和谈判签订一份较为理想的合同, 对于节约成本、控制工期、确保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需要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及合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 从项目决策、招标开始, 就要针对所招标的项目进行必要的论证, 做好项目分析、评估、决策、合同预市等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预市来了解投标方的一些基本情况, 比如, 投标方的技术力量、设备装备能力、企业资信、获奖荣誉以及社会评价情况等。对于项目较多的建设单位来说, 应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有关资料的专门资料库和信息网, 并注意补充与完善, 将一些具备相应资质、实力雄厚的单位纳入建设单位的信息库。在开展招标活动时, 即可从资料库中调出相关资料, 再针对招标内容及项目要求来选择, 使资格预市及招标工作更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3.2 完善合同相关内容技术资料管理

建设单位作为合同的甲方应做好合同风险管理。合同签订前, 做好相应的风险分析和预测,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计划, 对合同风险种类及内容进行有效识别。合同签订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必须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责任与义务, 做好合同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合同文件和技术资料是合同管理的基本依据, 因此应建立和健全施工往来函件的签收、发放登记制度。根据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设计图纸要求等, 做好合同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比如, 单位间的来往函件、气象资料、会议纪要、影像资料、进度计划和实际计划、工程结算资料、变更图纸等, 应做好整理、保存和归档。图2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文本结构。

3.3 做好合同变更管理工作

作为建设单位, 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到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 一级控制一级, 加之合同履约情况的不确定性, 使工程的变更不可避免。因而建设单位必须重视工程变更, 加强变更价款的管理。首先, 在设计质量上, 严格把关, 大力推行设计监理制度, 尽可能降低设计变更的数量;在项目发包阶段, 要由有编制资格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 减少工程的计算偏差, 减少因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纸不符造成的工程价款的变更;在施工合同履行阶段, 加强合同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公布的施工合同小范文本进行合同管理工作,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 也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FIDIC条款签订合同、管理合同。总之, 要全方位加强管理, 尽量减少工程价款的变更。在采购合同方面, 因为采购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 仍存在原设计方案、材料、设备、施工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将可能发生工程合同变更, 而工程变更又伴随着合同价格和工期的调整。这既是合同双方利益的焦点, 也是采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难点。对建设单位来说, 这带来了挑战, 如果合同变更存在管理疏漏, 极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使工期延误, 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因而,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 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在发现问题时, 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尽可能防止变更, 将造价的变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4 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的索赔, 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由于合同相对一方的过错或者违约, 而造成建设单位经济损失, 由建设单位向合同相对方提出的经济和工期索赔。对于建设单位而言, 主要应针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 工程投资大、工期长、工序复杂、环境变化、政策法律的变化特点, 为维护自身的利益, 必然在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有关合同文件的解释方面会产生争议和矛盾, 这就决定了合同双方之间索赔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 在索赔事件发生后, 如何保护建设单位的权利不受损害至关重要。建设单位应根据合同实际, 编制相应的合同索赔程序, 明确相应合同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等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建设单位的索赔管理中主要是防止索赔事件的发生及索赔事件发生后的索赔管理, 在合同履行前, 要做好前期的各项市查, 防止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在合同履行阶段, 应严格市查合同向对方的索赔事件, 对于索赔过程严格要求, 要求工期索赔、费用索赔应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出, 并提供有力的索赔证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建设工程行业制度和体系也逐步健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 合同管理工作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 并且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合同管理, 不仅能协调工程项目施工, 推进工程的进度, 很好的控制工程的成本, 而且还能协调好项目相关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为项目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建设单位而言, 无论作为合同管理部门, 还是合同执行部门, 都必须理解、熟悉合同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合同中的特殊条款和合同的工作范围, 遇到困难, 应及时找出解决困难的最优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晓峰.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S2) .

[2]翁春颖.提升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管理成效初探[J].建筑, 2010 (12) .

篇4: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关键词:合同管理 监理 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也称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建设单位(业主)和承包单位(承包方)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不管是建设单位还是承包单位都需要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尽最大努力来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建立一个合理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而项目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监理企业对工程施工阶段进行全面的合同管理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每一个施工单位进场时,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现场监理人员在熟悉合同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讨论,提出每一份工程合同在签证、复核、结算、支付等方面的控制要点,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严格把好工程合同的进度款核算关、工程变更关、验收结算关和工程索赔关,作为造价控制的依据。

1 造价控制的原则

①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所约定的合同价、单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款支付方式。②坚持对报验资料不齐、与合同条件约定不符、未经监理工程师质量验收合格或有违约的工程量不予计量和审核,拒绝支付工程款。③合理、公正地处理由于工程变更和违约赔偿引起的费用增减。④对有争议的工程量计量和工程款支付问题,应采取协商的方法确定,在协商无效时,由总监理工程师做出决定。仍然有争议的,可执行合同争议调解的基本程序。⑤应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约定的时限内对工程量及工程款的进行审核。

2 严格控制工程款审核关

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是造价控制最有效的手段,是不可分离的,主要通过现场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方案确认,对已经完成的合格工程量的签认和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工程合同及计价原则对工程价款进行审核,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最终审定的方式进行。即每个标段施工单位申请当月工程进度款时,必须同时提供由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出具的工程量确认报告。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当月完成的工程内容及其进度完成情况、质量验收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同时,对分部分项工程进度内容完成且工程质量验收合格部分计入当月进度结算款结账。

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关

由于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条件限制,在实施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实际情况与原设计文件不符;以及发现原设计的错误、遗漏或因其他客观因素而改变原设计方案、结构、数量或调整原合同中的工作内容,这就产生了工程变更。只要在工程实施中有前述情况发生,工程建设相关各方中的任何一方(包括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方、设计方)均可据此提出工程变更。任何工程上的变更势必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运行,都会对工期、造价等产生影响,易使投资失控,使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受到影响。频繁的工程变更会增加和扰乱业主方和承包方正常的工作步骤和内容,还会增加监理工程师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对合同管理和质量控制都不利,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并间接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成为造价控制监理工作的一个难点。

在项目监督管理中可采用加强对必须变更项目的变更价款审核的方式进行控制。要求工程施工过程发生变动时应通知各方造价控制人员到场,与业主、承包方、专业监理工程师就变动的工程最及相关费用进行核对,以便及时掌握可能造成的投资变动情况。为了使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合理有据,对影响造价的变更采用连续跟踪,专业监理工程师积极介入施工过程中相关环节,参加各种相关工程例会,及时为每个项目的结算做好资料積累工作。

4 严格控制已完工程价款结算关

工程款结算是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应建立严密的工程价款结算程序,首先由施工单位进行申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重点审核申报项目是否完工、质量是否到达要求、工程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办理支付凭证手续,审核后签发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对工程进度款及工程竣工结算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出具相应的月进度款或工程结算款监理审核报告,报请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最终审定,由建设单位批准和支付。

5 严格控制工程索赔关

建设工程索赔通常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求的行为。

监理工程师在处理索赔事件时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二是必须以合同为依据。三要采用公平、协商合理原则。在遇到索赔事件时,按照索赔程序处理,同时一定要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同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研究的技术问题、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并争取会议参加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同时还应建立业务往来的文件编号档案等业务记录制度,做到处理索赔时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3年.

[2]徐健.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影响的机制分析.山西建筑,2011年30期.

[3]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4]建设工程监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5]王刚,张冠洲,陈立兵,王道远.监理单位造价控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与做法.江苏建筑,2009年第S1期.

篇5: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项目招投标流程

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从跟不上讲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意义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求达成交易协议和订立合同,兼有经济活动和民事法律行为两种性质。招投标的过程管理实际是在工程建设中引进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优选设计、施工、材料、设备及总承包单位,已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投资的项目管理过程。招投标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招标:招标(Invitation to Tender)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出招标通知,说明采购的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及其他条件,邀请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 招标人根据自己的目的,制定并发布招标文件,招揽投标人并从中择优选定工程项目承包人的一种经济行为。通过招标可使投标人之间产生竞争,实现优中选优的目的,从而获得最优的投资效益。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开标:工程项目开标是指招标人或者其代理人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在有投标人出席的情况下,当众开启投标书,宣布投标人的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价格的有效修改等主要内容的过程。

评标:工程项目评标是招标人组成的评标小组或有行政主管部门当天随机抽取的评标专家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对有效的投标书进行商务和技术方面的审查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根据打分的结果排出优劣次序。

中标:中标是指招标人以中标通知书的形式,正式通知投标人以被择优录取,然后招标人和中标人根据相关法律和招标文件订立合同,确立发包关系。这对于投标人来说就是中了标:就招标人来说,就是接受了投标人的标。经过评标择优选中的投标人称为中标。

二、存在的问题现象:

1、现有法规体系存在人为弹性空间

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招投标法》有些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代理机构弹性空间,如第十二条

赋于项目业主办理招标事宜的权力;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有关不得对投标人有歧视性条款规定;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条款等。对这些条款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目前,招投标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对手得分(综合评审法)差距非常微弱,法律提供的微小弹性空间都直接影响评标结果。《招投标法》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它应当给各方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但作为政府投资工程,应有更严厉的规章,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2、体制现状提供“操作”可能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代理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它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这些代理人在选择招标代理、资格审查、评标、定标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的假设,当他们能以极小的风险获得个人利益较大的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存在领导不干预,经办人员干预;项目业主不干预,招标代理人干预的状况,现实地说明了一切。

3、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

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仍衷情于“权力”。建筑产品虽然牵涉到每一位民众,但它不像家电产品,民众可以自主行使购买和监督的权力,致使家电业必须以诚信经营为本,取信于民,才能获得市场份额。现实中建筑产品采购权集中在招标人、代理人、评标专家委员会手中。由于建筑产品招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还有,一个企业由于虚假信息在一个项目投标失败,并不至于遭到像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受到市场驱逐,所以,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标的现象愈演愈烈。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也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

4、交易各方主体尚未成为实质上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

已分析现有体制下项目业主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实质上仅是各级政府的代理人。项目业主的价值取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着招标代理人不能纯粹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进行招标运作,否则招标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场。在这种体制约束下,招标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仅是按照业主的意愿帮助业主完成符合法规程序的招投标运作,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看业主眼色行事,使业主倾向的中标人合法化。建筑市场交易各方中重要的主体承包商,在我国就更具特殊性;5、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难点;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6、评标专家委员会未能实现既定功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业素养较难把握,特别在库容不足的情况下,合乎法律;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成为社会热点,各级领导部门,特;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精

各方中重要的主体承包商,在我国就更具特殊性。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个体“包工头”,以法人名义参加工程招投标,这也是中国特有的承包商体制所决定。建筑施工业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门槛并不高,但进入该行业有政策壁垒资质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施工企业尤其是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仍是国有和集体占主导地位,这些国有企业通过多年改革仍未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建筑行业政策壁垒的存在,行业内企业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令行业内竞争日趋残酷,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许多不当方式。作为目前国有(集体)企业管理者,他们对现有市场竞争态势必然作出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理性选择——选择对自身风险较小的经营思路。企业自主投标投入大,且有许多公关费用,这对国企来说,无疑是心头的痛,若多标未中,经营者自身就要面对许多公关费用而束手无策,同时令企业陷于困境;反之,通过投标代理人,企业开具介绍信,就有一笔收入,中标后还能收取管理费用,将投标风险转移给“挂靠者”。这样企业可以在举步维艰中生存,而企业管理者不承担个人风险,甚至还可以有隐性收入存在。对“挂靠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有能力(包括人力、物力)维持一家企业运作;即使有能力,他们也较难在起步阶段就创办一家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再有,即使创办成一家高等级施工企业,维持企业运转所需的管理费用,也令他们承担很大的风险。正是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挂靠盛行,甚至出现专以投标谋利的个体。总之,现在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各方交易主体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都被“挂靠者”操纵着。

5、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难点

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施细则。特别是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较难把握,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发生越位和缺位行为,也给招标人(招标代理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就组织机构而言,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政府机关越发精简,配臵人员更少。目前,我国处于建设高峰期,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建设项目法人作为一次性业主缺乏工程项目经验,建筑市场必然产生大量问题。面对此种状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的招标办及有形建筑市场,又人为割裂,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监管力量更趋削弱。从行政手段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市场,特别是规范业主行为缺乏有效手段,而仅有的手段是惩罚性的消极手段,从理论上说,过多使用消极手段会伤及自身,最终会影响事业的繁荣。

6、评标专家委员会未能实现既定功能

《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人为因素干扰,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具体原因如:①按照《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资格的界定,只有在大、中城市方才有条件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评标专家库,合乎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②评标专家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评标专家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专

业素养较难把握,特别在库容不足的情况下,合乎法律硬件规定的专家基本都入库,致使专家质量参差不齐;③社会化选拔评标专家的方式,对专家仅有法律的约束,行政上对其约束不力。但由于工作特殊性,即使触犯法律,取证也较为困难,法律约束也不硬。对评标质量而言,主要依靠评标专家对自身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目前复杂环境下,道德约束往往显得苍白;④现在招标项目众多,项目规模专业差异很大。对大部分项目而言,代理机构从压缩招标成本考虑,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求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评标成果不现实,往往仅是履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现有评标委员会充当招投标活动中“橡皮图章”的功能,或评标专家参与“暗箱操作”,针对特定问题作出特定评判的现象就会有客观的认识。建筑工程正是存在以上诸多法规、体制、社会环境、机制及建筑产品本身特性等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暗箱操作”。其操作行为具体体现在招标“游戏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从发布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到投标文件都作出了一系列有倾向性的安排,并且发展到监管部门根据现有法规很难从书面材料上认定其违规行为。各地监管部门等针对这些问题虽然制定了很多规范性文件予以纠正,然而,由于以上深层次原因未能破解,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市场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仍然未能实现完全按照承包商实力或项目管理班子实力进行竞争。

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成为社会热点,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绩。领导指定承包商、明目张胆“违规操作”现象得到扼制,但“违规操作”行为从公开到隐避仍然肆虐于招投标活动中并被披上“合法”的外衣,这些现象启发我们思考现有招投标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由于建筑产品特性及招投标活动中人的因素较为活跃,要想从根本上扼制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减少活动中人为的干预,这必然会牺牲一些效率。从目前及发展来看,国有投资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将逐渐降低,政府完全可以将建筑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交给市场,政府投资一般项目招投标在“三公”原则基础上,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具体运作上对跨入门槛的承包商一视同仁,招投标“游戏规则”增加随机性,保证公平性。这样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使政府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

目前,我们学的知识还比较浅薄,还为应用于社会实践,我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继续努力的去丰富自己的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篇6: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3.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暂停计算,从障碍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一定事由的发生阻碍时效的进行,致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从中断时起,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权利主张或者另一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第三节工程合同的法律适用

工程合同为民事合同,属于《合同法》的调整对象。但是,并不意味着《合同法》是工程合同适用的唯一法律依据。事实上,除了需要以宪法和其他相关的民事法律法规为依据之外,工程合同还涉及大量的行政法规范的适用问题。

一、建筑法

(一)建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建筑法是指调整在从事建筑活动和实施对建筑活动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建筑活动是建筑法所要规范的核心内容。建筑法所称的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但建筑法中关于施工许可、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审查和建筑工程发包、承包、禁止转包,以及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的规定,使用于其他专业的建筑工程的建筑活动。

建筑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有两种社会关系:一是从事建筑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二是在实施建筑活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从性质来看,前一种属于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即平等主体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建筑安装企业、监理单位、建筑材料供应单位之间在建筑活动中所形成的民事关系;后一种属于行政管理关系,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建筑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的关系。

(二)建筑许可

国家实行建筑许可管理制度。建筑许可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从业资格两种。

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对建筑工程是否具备施工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者准许开始施工并颁发施工许可证的一种制度。

施工许可的申请。施工许可证的申请时间,应当在施工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组织施工之前。施工许可证的申请者是建设单位(也可称业主或者项目法人),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是建设单位的义务。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审批。施工许可证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具体由哪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则要视工程的投资额大小和投资额来源的不同而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的15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颁发施工许可证。

上一篇:新生儿医保申请书范文下一篇: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