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什么的好奇怪

2022-07-09

第一篇:旅行什么的好奇怪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转载)

2014-05-25 23:37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坐在一列火车上,沿途跟着一条河,你看着它在晨光暮霭中变换着色彩,看着它洗涤一缕缕阳光,看着它映衬一片片星辉,看着它或是汹涌或是平静,然而一直相随,不离不弃。

人一定要旅行,尤其是女孩子。一个女孩子见识很重要,见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会影响到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让人见多识广,对女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它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不会在物质世界里迷失方向。

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是寻找和丰富生命的体验,是脚下的路,更是心中的路,目的地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能触发内心的某种感受。

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陌生的环境里,会淡忘在你熟悉的那个城市里发生的一切不快。 在旅行的路上,你经历那个和你不同城市的人,不同的生活节奏,像是一场新的盛宴。 在旅行的路上,你看到不同的景色,有的那么陌生,有的却有着丝丝的熟悉和亲切。

你看到伟大的建筑,会感叹人类的智慧;你看到秀丽的景色,会感叹这世界的美丽;你看到奇异的景观,会感叹大自然这位造物主的神奇。

人越长大,就越习惯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再放声大哭放声大笑,什么都只是淡淡的点到为止。好像越来越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心到落泪,再也找不出,释放伤感的出口。如果可以自由地哭,总是好的;如果可以狠狠流出眼泪,就说明心没有干涸。

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在这样的时刻,选择旅行吧。

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怎知我心中的乐与苦。

旅行其实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通过完全不同的新生活,最后认识的是你 自己。你不那么娇气,不那么害怕,不那么永远幸运,不那么总是被人珍视,不那么脆弱,而你是一个让自己感觉能克服困难的人。

当我们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而日复一日的时候,它同时也局限了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当终于有一天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将发现所厮守的这种生活是以我们曾有的梦想作为代价的。 对未知的恐惧,对舒适的留恋将阻止我们成为一个旅行者走上的冒险旅程。可是,当你作出这样的选择,你就永远不会后悔。

第二篇: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当一个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样的生活,自然会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活,我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遇与内心的所思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就是旅行最伟大的意义。

在聊聊为什么带孩子旅行前,先说说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旅行。 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记不住。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金钱和精力;

二、危险。小孩子出去爱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习惯玩不好;

三、麻烦。出去带很多孩子的东西,大人还要照顾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尽兴。

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脚。

首先,第一个“去了白去”的说法,最为普遍。不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边的很多年轻朋友,也同样抱有同样的想法。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需求出发。

我特别害怕父母的“有用论”。譬如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没用的,学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没用的,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就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就是没用的„„

沿着有用论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

第 1 页 (共 6 页)

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我有一位中学同学,家境良好,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过了几年,他很想去南方闯荡,却屡屡不能成行。后来,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

我不想绝对地说,他的命运受锢于小时候没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经去旅行过,至少不至于害怕坐火车,不至于害怕陌生的环境,不至于因为畏惧的心理,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勇气。

是的,这正是第二个困扰家长的原因,危险。旅行,就会有意外,有风险。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生病和缝针„„但是,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

旅行,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后,嫌麻烦的家长,我想说,旅行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平时,工作忙,心情差,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工作的牵绊,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在旅途之中,还不断查邮箱回邮件,开着电话会议发着微信,那的确会嫌孩子闹,嫌孩子烦。正说明家庭旅行的问题在于大人,而非孩子。要改变的,正是家长的心态和做法。

第 2 页 (共 6 页)

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三个不愿带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这里。下面,我们聊聊带孩子旅行的好处,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大概可以分成三节课。

第一课,多元价值观课。

我知道,谈到旅行的好处,很多人会提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的知识等等。的确,这些都是带孩子旅行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那就是孩子多元价值观的建立。

我觉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做“狭隘”。狭隘,对于一个国家,会造成闭关锁国;对于一个民族,会造成夜郎自大;对于一个人,则会造成自以为是。而这三个层面的结果呢,则是落后,则是狂妄,则是愚昧。

还记得鲁迅在为国人画像的《阿Q正传》里,是这样生动地描述狭隘的:“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我觉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国家的纷争,民族的仇恨,小到邻里的纠纷,婆媳的争斗,很多都和各自的狭隘价值观有关。如果我们解决了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鱼,切葱丝,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国富民安了。

那么,怎么让孩子拥有多元价值观呢?一是阅读,二就是旅行。读万卷书,不能死读,那是呆子;行万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贩夫。读书,要学会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两者结合,才会真正发生作用。

第二课,多样世界观课

第 3 页 (共 6 页)

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天然就该如此的。

旅行,就是让我们知晓,离开我们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水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最关键的,则是那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广州做记者的时候,我曾经去往距离广州市仅仅一两百公里的粤北山区。让我无法想象的是,那里的孩子,竟然冬天都没有一双鞋子穿,还要每天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这,就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同样,在德国乡村的清晨,可以看到浓密的玫瑰拱廊下,一位白发老人,手捧一本厚厚的书在阅读;在尼泊尔,可以看到居住简陋、穿着朴素的人们,每天早上起来,带着满足的笑容,去拜神和祈祷;在日本,你可以根据列车到达的时间,来校正自己的手表;在法国,你也会预约了一位司机,迟到一个小时,还温柔跟你说别着急;在泰国,孩子会认真地问你,人妖是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在巴黎,你会看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一边罢工的空姐„„

这些,就是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人们的真实生活。这些,所有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自对方的动作,对方的眼神,对方的内心的交流,都是无法在家里可以体会到的。

第三课,多重人生观课。

旅行,还让人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人生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在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第 4 页 (共 6 页)

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生物,有数以亿计的形态,仅仅蚂蚁就有15000种以上,而人的生命,短短的几十年里,也应该有着无限的可能。出去旅行,正是知晓生命中这一秘密的最好途径。很多人,在旅行之中,发现了人生的真谛,寻找到了自己心灵所属。

我喜欢彼得·梅尔从纽约到普罗旺斯的旅行,后来,他改变了人生轨迹,和妻子及两只爱犬隐居于此;我很喜欢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后来,他定居于那里的小村庄堤契诺,乡居一隅,却写出影响世界的文字;我也喜欢歌德在德国图林根林区旅行时,在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墙壁之上,涂就了传世名作——《漫游者之歌》。

有好,有坏,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费解。任何地方,都有其美丽和丑陋;就如同任何的一个人,也都有其可爱和不足。

我相信,很少人在壮美的雪山脚下,会感受不到自然的伟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会有人,在开阔了眼界,壮大的胸怀之后,还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当一个人,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后,就不会变成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就不会只认为某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会只听命于一个声音,就不会只做别人告诉他应该做的事„„也就是说,他开始成为一个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追求的四有新人了。

当一个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样的生活,自然会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活,我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遇与内心的所思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就是旅行最伟大的意义。 备注:

本文图片来自以下文豪作者

封面:安徒生。大家都知道他是童话大师,其实他也是画家和剪纸大师。

第 5 页 (共 6 页)

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插图一:雨果。波德莱尔说:“我们的诗人是诗歌中的风景画家之王,这是显而易见的。”

插图二:泰戈尔。全才的泰戈尔,几乎涉及所有艺术领域,被视为先知与圣人。 插图三:歌德。他留下了近3000幅绘画作品。这幅“花园小屋上的夜云”,画于1777年。

延伸阅读(以下功能需在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才能进行)

回复 m 即可看到童书妈妈最新分享目录

回复 今天

可看《今天不是为明天牺牲的》 回复 人生 可看《人的一生可以怎样度过》

回复 玩具 可看《活玩具,死玩具,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玩具》 回复早教 可看《早教班、兴趣班,上还是不上?》 回复 比利时 可看《比利时小朋友是怎么玩耍的》 回复 加拿大 可看《不看电视的加拿大家庭》

回复 心理 可看 《家长应该掌握的五个儿童心理规律》

第 6 页 (共 6 页)

第三篇:5-旅行社计调是做什么的

旅行社计调是做什么的_计调工作内容_计调岗位职责

如果对旅行社计调的工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能会需要知道旅行社计调是做什么的,在了解了计调工作内容之后,才能更好的胜任此岗位,今天乔布简历的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旅行社计调的岗位职责:

计调的含义就是计划和调度。就是根据客人的要求做旅游的行程和报价,耐心细致的向客人介绍行程安排和服务标准,取得一致后签订旅游合同,然后安排旅游行程中的导游,车辆,住宿及用餐。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计调部门负责旅行社旅游工作的计划、协调、调配,其工作职能在于对内接待、安排旅游团,对外计划、协调、发团等多重职能。

2、计调部门要制定、修改和完善公司各常规线路的行程及具体安排,及时制定出符合客人要求的旅游线路及报价。

3、计调部门在每次安排公司带团出去的陪同人员出团时,负责进行交待和安排工作计划,应把全陪人员所带团队的各方面具体情况及事项分别详细地告知全陪人员,以及全陪人员带团在外旅游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全方位的考虑,以防出现差错。

4、计调部门要加强同外联人员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分析反馈的信息,然后进行消化、吸收、落实。

5、计调部门要按规定整理公司组团团队资料的归档工作。

6、计调部门:要负责公司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和管理。

以上就是乔布简历的小编给想从事旅行社计调的小伙伴整理的计调工作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求的人。

本文来源 找兼职 http://cv.qiaobutang.com/

第四篇: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是什么样的

来源:家教 http:///

一项调查显示,孩子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占75.8%;希望母亲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亲尊重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认为母亲能令自己产生敬佩、仰慕之情的仅占接受调查者总数的7%——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我遭遇挫折、情绪低落之际,我渴望你的关怀和鼓励,而你却给我冰冷的目光;在我满怀憧憬、把握成功之时,我需要你的赞赏和肯定,而你却扔下一句“不要骄傲”,吝啬地不给我一点信心„„你要我努力读书,用智慧和勤奋谱写生命最绚丽的篇章,妈妈,我真遗憾,你却不是我最好的读者。

一位憔悴的母亲这样哭诉:我辛辛苦苦、费尽心思把儿子拉扯到初三,省吃俭用、绞尽脑汁给他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盼他能考上市重点高中,而他的模拟考试成绩伤透了我的心。今天5点半催他早起读书,才说他几句,他竟然骂我“更年期,吃饱了精力过剩„„”

这是上海浦东三林镇妇联在“母亲素质大调查”调研活动中遇到的情况。一边是母亲盼子成才的沉甸甸的关爱,一边却是孩子们对这份母爱的排斥和抗拒。妇联有关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以长辈意识为主导的传统母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两代人的沟通,母亲和孩子,成了两本互相读不懂的书。

这个以全镇近千名学生为对象的母亲素质调查活动,其结果令母亲们大吃一惊。31.5%的学生认为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占75.8%;希望母亲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亲尊重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而另一方面,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认为母亲能令自己产生敬佩、仰慕之情的仅占接受调查者总数的7%。

在某校的“话说母爱”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坦陈了自己对母爱的看法。

对崇尚独立空间的孩子们来说,干涉个人隐私的母爱是他们最难以接受的,比如偷看日记,监听电话等等。有学生说:“为什么带锁的日记这么流行,就是因为妈妈们喜欢偷偷翻我们的日记,明明是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嘴上却还要说是关心我们,怕我们学坏。”

过于专制、以成才为目标的母爱,因为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也受到了主张个性发展的孩子们的反抗。“我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我身上,说真话,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可是我就是对她尊敬不起来。”“为什么一定要我实现她当年的理想呢?永远当我是小孩,永远得按她指定的方向前进,我会失去自我。”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讲述着各自的理由。另外他们还表示,不分场合的关爱和过分的管理等,也是他们对母亲不满的重要因素。

那么,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慈母形象”,他们理想的“现代母亲”是这样的:懂一点电脑,化一点淡妆,少一点说教,多给点空间,有气质,爱学习,像个朋友一样。

负责此次调查的三林镇妇联俞老师分析说,学生们的想法里固然有幼稚、偏激和虚荣的因素存在,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信息较快,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他们敏感、内心脆弱却刻意地表现坚强;他们清醒而洒脱,又免不了孩子气的稚嫩,因此现在的孩子应该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综合体。孩子在变,但我们很多母亲的母爱却一直延续着“母鸡式”的传统模式。很多母亲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特别是忽略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定位。

如何通过“现代母爱”,真正走近孩子,给他们最需要的温暖?俞老师给母亲们介绍了几个“充电”的途径。

第五篇: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中国和美国对好教师的比较: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有一群“好”教师也许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但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尽管教育专家们已经给我们指出了许多标准,但今天的校长首先需要把握的恐怕是广大老百姓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现实的问题是,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的标准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被定型了的,多少年来几乎一直如此。即师德方面要求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严以律己,有责任心,公平公正;师生关系方面要求要热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方面要求知识丰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课生动风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性方面要求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理解人;穿着方面要求是朴素大方……应该说,上述这些标准涉及的层面不可谓不多,但是否还有一些重要的标准未被人们意识到?是否其中的有些标准需要与时俱进?更值得探讨的是,一个好教师的底线标准究竟有哪些?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一下别国的经验,看看能否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答案或启示。我们不妨先来阅读一下美国人眼中的好教师的标准:

好教师一定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出自热爱教学而不是因为稳定的薪水、较长而又固定的假期、较短的工作时间的缘故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一个能从其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他一定了解所教的学科,不仅仅是他将要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而是如何最大量地教给学生。他一定能够通过使学生认识到他们能在大学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和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并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今年在课堂里所能学到的多得多的东西。

好教师总是不断地钻研他所教的那门学科以及与这门学科相关联的知识,他永远也不会停止学习。他总能够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他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好教师不是一个一个单元地教,而是把每一个单元都与其它单元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减法与除法、外语与文学、地理与历史等等。

好教师决不能只有一个刻板的、有限的内心世界。他必须总是探索、再探索以及学习、再学习。好教师必须富于创造性、有良好的教养以及丰富的知识。他必须对许多事物及其内在关系以及意义保持好奇心。他必须对所教的内容及其与生活中问题的关系以及其它领域的知识非常熟悉。他必须知道他的学生对不同的刺激将会产生的反应。他一定痛恨由于无知而带来的无知,但他热爱那些不断进步的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

好教师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更是一个关注并能影响学生行为的人。好教师能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很好的关系。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能够正确地判断学生不同的个性并能据此采取相应的教法。他对所有的学生及他们家长的来访,总是乐于接待,学生可以随时与他电话联系。他与学校的管理者相处得也很好。他永远充满爱心善解人意。他通过自身对学科的投入精神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对于贫穷、政治偏见以及不公正等明确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他将使他的学生尊敬他,并使学生产生超过老师的愿望。他还将使学生明白:他们还较年轻,他们所处的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因此他们现在所了解的东西在十五年后只占他们所能以及所应知道的东西中的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激发学生“想知道得更多”的欲望。也许将来某一天,学生会说:“一个人一生当中能遇上一个„好教师‟,就很幸运了;如果你有不只一个好教师,你就会成为一个天才。”不难看出,美国人眼中的好老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兴趣人”,即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热爱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有兴趣的学生;二是“智慧人”,即对所教学科的钻研及在此基础上对相邻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毕竟,只有智慧才能唤醒智慧。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一棵棵树木??知识点,更需要让学生把握住一大片“森林”??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有心人”,即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毕竟,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然后行动;四是“榜样者”,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虽不是无穷的,但具有很神奇的力量。

当然,好教师的标准还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国民及其子女来说,有上面这些恐怕就够了。

这是否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在对好教师标准的看法上,需要从老百姓的心里找点灵感,需要对先前的标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造就出在好教师的评价标准上也有诸多差异,但共性的成份依然是很多的。毋庸讳言,“好”有程度之别,比较而言,还有“极好、非常好、较好、还好……”。但一个好教师至少应该满足一些底线的要求,即要心存善意,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学生,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同时还要有智慧,既能从学生的心理考虑问题,又要超脱出来,不能等同于学生,与学生斤斤计较。好教师不只是“技术”的传授,还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甚至放下架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好教师不是要学生服从他的权威,而是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并为有这样见识随时能超过自己的好学生而骄傲。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出对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校中有天才潜质的学生并不少,少的是好教师。

上一篇:鲁迅小说集读后感下一篇:两学一做党课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