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作文

2024-05-11

同行作文(通用14篇)

篇1:同行作文

我曾读过一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只剩下一年时间的老人出院后,尽管自己忍受着病魔的纠缠、忍受着这痛苦的滋味,但他却用自己几十年来存着的钱,帮助灾区小朋友、有着同样遭遇的小朋友……很多很多,以至于数也数不过来,他的老伴总是劝着他好好过最后的日子,不要费心,安心养病。可他还是为别人献出一份爱心,这惊动了许多记者、媒体都来问他“请问你是如何在最后时间里帮助别人的”“是什么感觉让您这么做的”……一大堆的问题顿时让老头蒙住了,但他笑着回答:“这啊,没什么,只不过想让自己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多帮帮别人,这样,我去天国至少也会安心啊”这一番话,引起了在座的媒体记者们响亮的鼓掌声。

是啊,在最后仅剩的时间里却这样的的热心帮助别人,还对待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让我们不得不对他竖起大拇指,对他赞美几句。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有很大触动我们小孩能力有限,有些做不到,但,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弯弯腰,将垃圾丢进垃圾箱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啊,这些只要伸伸手,弯弯腰的事就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事,又有哪些人做到过呢,我们有何时为自己感到羞愧过、自责过对于有些人来说“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乱丢垃圾,你也去管管别人啊”,如果每个人都不做美德少年、美德市民,那这个世界也不再是美德世界。

美德,并不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每人都有美好的品德,优良的品质、和行为就够了。从现在开始,争做好市民、好少年吧!

篇2:同行作文

听说瞬间凝结的生命可以用拥抱释怀。今天我双臂张开,守护在你远行的路上。

从汶川走来,从玉树走来,从舟曲走来,爱让生命延续,爱让废墟飘起袅袅炊烟,爱让民族挺起不弯之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已成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在艰难中走向强大,在困苦中走向成熟,在浴火中重生的精神刻度。

今天,是我们第三次以国家的名义,以公共的仪式向在自然灾难中陨灭的生命致哀,向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遇难的同胞哀悼。

今天,你可以不去倾听,但那狂暴间凋落的生命花瓣,犹在耳畔殷殷呼唤。

今天,你可以停止思想,但那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手臂,还在心中苦苦挣扎。 今天,你可以闭上眼睛,但那倾轧中碾过的断壁残垣,仍在眼前盘旋不去。

舟曲时间,冻结了那曾经一张张鲜活的笑脸;舟曲数字,粉碎了那曾经一段段美丽的岁月。这份痛,让寰宇同悲;这行泪,让大地同担;这份情,让生死同心。

向死而生,哪怕天不遂人愿,但它寄寓的人间真情在精神的疆界中奔腾如源。

向死而生,哪怕生命终被覆盖,但它所迸射的人性光辉在历史的天空中温暖如初。

向死而生,哪怕山崩地陷,但它所负载的`浩然之气在浮躁的俗世中纯净如洗。

在救援中每一分的努力都可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直到赢得救灾的最后胜利。期待更多的“奇迹”能够照亮舟曲的“生命之舟”。

篇3:让作文与快乐同行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在写作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例如:在写动物、植物时,就可以发挥想象,可以把动物看作是人一样,让它会说人话,而且还有精明的头脑,能做许多人都不能做的事情。写植物时,可以想象它的来历,也可以想象它有多么的厉害,可以为人类治病,也可以成为障碍物,让动物在它面前都无可奈何。只要学生敢想,就一定会有东西可写。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写动物的文章,我问学生想写什么,有一位学生说要写黄色的咖啡猫,还有同学说要写正义的、反面的咖啡猫。我鼓励他们去写,然后交上来之后,我看了孩子们的作文,有一位孩子写的是童话式的作文,写得特别精彩。在他的故事中,讲一个村子里有一位老奶奶,养了一只黄色咖啡猫,这是一只神通广大,爱做好事的猫,它在这个村子里抓了很多小偷,从此小偷再也不敢来了,很有童趣。有时我在教学中,还会布置一些展望未来的作文题目,如《我要登上月球》、《二十年后的我》…… 写作文时,我要求他们把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都写下来,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让学生真心爱上写作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不要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要想让学生真心地爱上写作,让学生露出笑脸,就要让学生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来写。因此,我在作文教学时,会给出几个题目让他们自由选择。例如:地上有一块西瓜皮,我给出几个题目:(1)你为什么踩我,(2)假如,(3)一次大扫除,(4)西瓜皮的诉说,(5)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我给了那么多题目,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写起来也特别有劲。

但是由于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不同,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有的孩子交得早,有的孩子却要很久才能写好。对于这种情况,我就放宽时间,让写得快的先交,而写得慢的,可以迟点交。对于先交的孩子,我会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去阅读,去积累更多宝贵的写作资料。而作文写起来有困难的孩子,我会从旁指导,让他们可以借助资料,然后去修改自己的作文,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如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我会建议他重新构思,重新再来一次,这样反复的训练,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会慢慢的有所提升。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写作时,因为没有活动,没有素材,所以孩子们总觉得无话可说。那么如果我们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开展读报活动,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好句好段;开展讲故事活动,让孩子们挖掘身边的素材,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人物,用他们来编一编故事。如果写得好的,可以让孩子们走到台前来读一读自己的故事,老师也可以把他们写的故事贴在教室,供所有孩子们欣赏。所以说,我们若能根据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就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

四、让学生做个有心之人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等。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他们有了疑问,就会有想写的欲望,这样再让他们去写,就没那么难了。

在写作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自己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在必要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教师作文的批改方式也很重要,批改方式要新颖,才能保持并加强学生的作文兴趣。而讲评作文时,也要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写作成绩,哪怕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都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同时,还要细致评点,使学生可以摸到布局谋篇的路子,表情达意的方式,鼓励他们要敢于创新。

篇4:快乐作文,伴我同行

常听学生抱怨:“作文作文,做得脑壳疼”,的确,作文对于学生而言是语文学习中难度最大的部分,许多学生对它提不起兴趣,甚至视为畏途。课堂作文,学生抓耳挠腮,唉声载道,课外作文,四处抄袭,众多雷同。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自愿接近写作甚至爱上写作呢?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而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借助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失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曾经进行过积极而有效的尝试。

活动一:新词活用成佳句,句句连缀巧谋篇。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能准确运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我的语文课堂会以小组为单位游戏:依次给每位小组成员抽取任意的生字词造句,要求每个独立的句子在内容上必须有关联,全组的句子连缀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片段。

游戏之初,学生显然不太自信,既怕自己说不好,又担心组员配合不够默契。但几轮游戏下来,学生的热情和自信明显增强,都争先参与,编写了许多有情节的故事,描绘了许多有内容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七下)一课时,某组的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生字词造句,组成了这样一段话:

生一:玉簪花 傍晚时分,头戴玉簪花的姑娘独自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回家的路上。

生二:油纸伞 忽然,冷风送来了豆大的雨滴,姑娘急忙撑开手中的油纸伞。

生三:肿胀 眼看雨越下越大,着急赶路的姑娘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本纤细的手被青石板磕破,肿胀起来。

生四:恐惧 姑娘抚抚被雨水沾湿的衣裙,摸摸隐隐作痛的手继续前行,天越来越黑,风越刮越大,姑娘心中充满了恐惧。

生五:骊歌 不远处点点的灯光闪耀,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谁家的音响里传来了姑娘熟悉的骊歌。

生六:花圃 伴着歌声前行,姑娘似乎没那么害怕了,前方,转过一道弯眼前出现了她熟悉的花圃——到家了。

原本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被学生们神奇的串联成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学生们紧张过,绞尽脑汁想过,口头表达过之后,收获的更是成功的喜悦和满满的自信。此后,这游戏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从口头升级到了笔头,每每布置学生选择至少4个生字词写一段话的时候,不甘人后的学生们以选择的词语多为荣,以串联的段落多且好为荣,他们热切期待每一次优秀范文的宣读。

在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转变了对写作的态度。

活动二:逆向思维设佳境,天马行空创新篇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不过我们的游戏则要求反弹琵琶,用具体的场景来表现成语的内容。

例如,表现成语“目不转睛”

他盯着他的对面,打量着,思考着.人流在他身旁拥过,不断地擦过他的身躯.他却像尊石像,只是用眼睛盯着他的对面,仿佛他的感受器中只有眼睛在工作,嘈杂的声音他不感兴趣.他只是盯着对面,一动不动.在他对面的墙上写着:“本公司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年龄不限,月薪5000元.” (徐弘毅)

就在那一刻,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此刻更加明亮,可是却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得出那一丝丝愉悦。她正在看她一家人昔日那些幸福的时光,从录像里她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沉浸在甜蜜当中。她的眼睛没眨过,她不想丢失这每一个美好的时光,她要捡起被遗失的幸福,将它们重组。从她的眼睛,看得更多的是希望,希望这个家和好如初.(余柏村)

例如:表现成语“心不在焉”

他坐在椅子上,一条腿不停地抖着,另一条腿上搁着他的一只手,食指有规律的在上面敲击着。他的另一只手撑着下巴,眼神涣散,呆呆地坐着,好象全世界都静止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开始观察窗外那些飞翔的小鸟,然后又抬起搁在腿上的那只手,在抽屉里翻翻找找。最后取出一支笔,在手里不停地转。就这样,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想心事,一会儿伸懒腰打呵欠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郭学敏)

背着书包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踢着一颗石头,好似慢无目的地走着,抬头一看:天已经黑了,远处黑压压的一片。天空就像他一样——混沌。他仔细想想,却怎么也想不起今天老师到底讲了写什么,只记得:“同学们好,今天我讲的是……我的讲话完了!”他摇摇头,甩开那些事,越走越远,只看得到他模糊的背影。远处的天空,乌云密布,一片混沌……

学生们惊叹,短短的四个字竟然能变成一、二百字的短文,学生们直呼:“原来600字的作文要求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作文,想说爱你也不难。”

活动三:眼耳鼻舌齐上阵,全面观察写特征

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关于百草园景物描写的段落:不必说……也不必说……但是……就……,要求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把握景、物的特点。但鲁迅的生活与我们距离太远,这样的观察方法放在学生熟知的情况下效果才会好。于是课堂上我要求每人拿出自己喜欢的水果,一步步引导:看外表,摸手感,闻气味,尝味道,抒感受。学生玩得开心,吃得开心,说得也精彩纷呈。

回家后,一篇篇精彩的短文热辣出炉。

九九九感冒灵颗粒

初一(6)苏一凡

拆开包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袋袋苍翠欲滴的感冒药。拿起来放在耳边摇了摇,那清脆的“沙沙沙,沙沙沙”响彻了整个屋子。撕开纸袋,那褐的发黑的小颗粒争先恐后的扑入纸杯,随手拿起一粒用中药攒成的小药丸,那凹凹凸凸的质感似乎告诉着我们浓缩就是精华。伸手去放进杯子,麻麻的,还有点割手,抓起一把放进手心,凑近鼻子闻了一闻,阵阵臭味扑面而来,似乎连苍蝇都要绕着走,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令人窒息,可习惯了之后,似乎又有一种咖啡的幽香。倒入开水,小颗粒瞬间活跃起来,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慢慢的,如同初春的雪融的那样快,原本晶莹剔透的水变得越来越浑浊。放到嘴边,迎面的热气似热浪一般扑来,喝了一小口, 热水在嘴中翻滚,似乎是那种略带浓郁的味道刺激了我的味蕾,隐隐约约尝到了三分苦涩,三分清纯,三分幽香中带另带一分甘甜。

水中的苦丁

初一(6)白钰

清澈的一杯水,晶莹而剔透,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洁白的光芒,骄傲的展示着自己。慢慢地,杯底腾起的雾气朦胧了杯身,那氤氲的样子又为它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魅力。我小酌一口,白开水那独特的清甜弥漫着我的口腔。几口之后,我却又开始反感白开水那平淡无奇的味道。

我开始在茶叶柜中翻找着什么。这时,一根细长苗条的苦丁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小心翼翼地拈起它那黑黝黝的身躯,放入了杯中。

刚开始,水并没有什么变化,苦丁也安静地站在杯中默默的等待。几分钟之后,苦丁开始改变水的颜色,曼妙的身躯变得臃肿、丑陋。水也变得浑浊了起来。我试探性地尝了一口,那味道真不好受。我不由自主地往里面加了些水。苦丁像无助的浮萍,在水中缓缓的打着转儿。踉跄的身影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怪可怜的。散开的苦丁铺满了杯底,满是凄凉的场面。

当我再次好奇地喝了一口这不讨人喜欢的苦丁水时,依旧的苦,却又多了一丝甜意。

第二天的美文欣赏,又是欢呼雀跃,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好玩的事情。

活动四:个性张扬显智慧,挑战名家我能行

在现代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和好胜的心理,更具有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他们希望有足够的舞台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并获得别人的关注与肯定。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讲到:“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时,一个男生脱口而出:“老师,这不是一场动物的音乐会吗?”或许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写作的好契机,“说得好,你能为我们描述一下音乐会的具体情况吗?”我试探性问道。“可以啊”男生沉思了一会,继续说道:“夜深了,百草园的音乐会也拉开了帷幕。在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而成的舞台背景上,零星点缀着小珊瑚珠似的覆盆子。琴师蟋蟀们用美妙的琴声划破了夜的宁静;油蛉放开了喉咙尽情欢歌;蜈蚣扭动身躯和着音乐狂舞;工作人员斑蝥也没闲着,不时喷出一阵烟雾,为音乐会营造了神秘的舞台效果。”等男生一说完,班级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他学生在其示范后,也跃跃欲试。

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遇到合适的篇目,合适的契机,都会鼓励学生大胆地挑战名家。于是学生们改编、丰富了长妈妈美女蛇的故事;改变了丑小鸭的命运;安排好了韩麦尔先生的余生;、续写了“喂——出来”后的结局……一次次挑战的成功,一次次智慧火花的碰撞,都给人无限的惊喜。为此,我也设置了“最佳改编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语言表述奖”、“最佳故事情节奖”……尽管奖励都是口头的,但学生们却将之视为极大的荣誉,他们也毫不谦虚的自诩为“小作家”。

很多写作活动的产生都是课堂之上灵光的一闪,而这灵感往往来自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捕捉灵感,创设更多更好的活动,将学生带入快乐的写作氛围,体味写作的快乐。

篇5:与祖国同行作文

我明白,身为青年,应有十年饮冰难凉的热血,去迎风雨,踏出属于自我的路来,后能摘瓜果。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仅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愿中国少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的确,进入新的阶段,应对的挑战多且难,怎样能够脱颖而出?就看你是否敢于发现荆棘之上的星光,带着这份微光以及强大的内心,勤劳的双手,把青春一处留下绚丽的一笔。比如乔明这样的新青年,曾助力港珠澳大桥及科伦坡港口工程而挥的热汗与泪,值得为之骄傲。

我愿意,与国并行,走到国家所需之处,伴国一齐摘取属于国家的瓜果。

古往今来,对国家的爱护必是有志之士的共识。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启示我们先国后已。而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我们的路终究汇聚到国家的路来,路上的风雨,既是我们的,也是国家的。仅有与自身和国家相结合,瓜果的甜分才醉人,才能往更高处探索。所以说,与国同行,接过上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和期望,将小梦汇聚成大梦,为之贡献一份力量,像萤火虫一般,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无论道路曲折几何,也是挺身而出,无论结果荣耀几何,也因为国而傲。这样---建功必须有我,功成不必在我,才应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我坚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个人奋斗与国家奋斗共行,终会获得瓜果。

”长江两岸绿意盎然,深圳前海生机勃勃。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展现祖国新生态。我依稀记得,以往贫穷落后的中国,与内不安,于外不往。如今自主技术的创新瞩目世界——”量子通信纵横寰宇,神州上天揽高月,蛟龙下海捉深鳖,大桥一架越港珠澳。“这些都是人们挥洒汗水,挽起袖子干出来的。是啊!以往的颓唐何以遇见今日的辉煌?只要敢做敢为,走自我路,与国同行,才能一鸣惊人。所以,应对更高的技术突破,应对等待解决的贫中之贫的问题,我们应当做好准备,纵然挑灯夜战题海无涯疲惫了双眼,也应斗志昂扬与国同行敢迈前。路远,应有你我。

与国同行,担重任,应所需;

去迎风雪,弃懦弱,强自我;

后摘瓜果,品其甜,思其源。

篇6:与祖国同行作文

秋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遐想,更带来期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

60年,光辉岁月弹指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六十年的画卷翻开的是一路的豪情万丈,六十年的诗篇书写的是一首首的壮美史诗,六十年的一曲歌唱的是震彻云霄。

一代代的中国人,在时光的倒影下携手穿过建国初的百废待兴,穿过了三年的自然灾害,穿过文革十年的**,穿过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而我们这些当代的中国青少年也必将承接先辈的衣钵,继续一路前行。60年的岁月中,我们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贸组织,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越来越强大,我们走过了让全世界瞩目的光辉的足迹!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昨日的中华巨龙,先辈们舞起来了;今日的东方太阳,先辈们托起来了;那明天呢?明天的巨龙谁来舞;明天的太阳谁来托?是我们,是我们这些沐浴着共和国大地上和煦阳光的青春少年,是我们这些肩负着父辈重托,民族期望的新一代龙的传人!

同学们,努力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我们将与祖国同行!不再为过去的伤悲喊痛,不再为过去的辉煌叫好,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把我们的整个身心融入到祖国日新月异发展之中,为祖国而学习,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篇7:与祖国同行作文

我的祖国美丽富饶,她环绕着碧野青山,簇拥着江川大地,透过我的瞳仁,看到了大海青波上升起的太阳;看到了西藏高原上闪烁的群星;看到了花开三月、草长莺飞的春色南疆;看到了敦煌“飞天”的轻歌曼舞,看到了桂林山水的清奇秀丽与黄山云海的神秘莫测……

此刻,我们敞开心灵的窗户,目睹繁荣富强的祖国,那冉冉上升的国旗,是最令人留连忘返、牵人魂魄的奇观。在这样庄严而令人骄傲的氛围里,我们去展望完美的未来,谁的活力不会喷涌,谁的血液不会沸腾?

祖国啊,阳光给你色彩,雨露给你芬芳,长城给你脊梁,黄河给你力量,人民给你信任,战士给你安宁,历史的天空正期待我们加上一颗金子般的心!

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仿佛看到了入侵者焚烧圆明园的火光;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救民于水火之中,拯世于危难之时的情景;更看到了人民象“喜马拉雅山”一样伸直了腰杆,昂起了头颅,做了国家的主人、东方的巨人!

心贴着祖国,我们哪能不含泪读出过去艰辛的岁月;哪能不振奋的读出中华儿女的勇敢、坚强和中华民族钢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尊严!

篇8:作文路上, 与学生同行

“作文难”是学生的感受, 同样也是教师的感受。许多语文教师教了多年书以后, 对写作文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对学生要求的眼光高了, 自己动手写的能力却降低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写出一手好文章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 要想给学生最切实有用的作文指导, 语文教师就应亲自动笔, 与学生同行。在写作时, 无论取材布局, 还是遣词造句, 教师都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而且能左右逢源, 才能在给学生指导时得心应手。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构建起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和谐的课堂互动中, 学生将会变厌学为爱学, 变苦学为乐学, 变难学为易学。

一、与学生同行时, 教师应做到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作文路上, 教师要多读多写, 增强积累, 不断写作, 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同行, 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我觉得,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多读。

语文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各种文学名著、报刊杂志, 做好读书笔记, 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培养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度, 捕捉写作的灵感。

2. 多悟。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陶行知语) 由此可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语文教师应多观察体验生活, 培养对生活的敏感, 善于从生活中体验对人生的感悟。

3. 多写。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说:“作文写得好, 靠的不是‘学得’, 而是‘习得’。”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要让学生写得好, 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不断地写作练习中,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进而运用自己对写作的感受, 从学生的心理与眼光, 全方位、多角度地重新审视题目, 构思立意, 选取材料, 锤炼语言, 引导学生写出一篇篇好文章来。教师可以写一篇或几篇文章, 也可以写一个或几个片段;可以写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 也可以庸例、病例让学生引以为戒。

二、与学生同行时, 教师应采用灵活的形式

作文路上, 与学生同行,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同行形式。

1. 共同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没有大量的阅读, 很难写出好文章。为此, 教师可把经典名著、精美时文或励志文章推荐给学生, 师生共同阅读, 共同写读后感。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 可激励他们多读书看报。阅读的同时, 教师也应重视背诵, 号召学生多背名篇名句和优美词句, 以丰富语言积淀和储备。同时, 教师应让学生体会文中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如对一篇课文的讲解, 就可看作共同阅读。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 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 在读中悟出技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字词句、人物品质、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等, 还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现方法、写作思路、立意选材、详略处理等, 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入阅读教学之中。

2. 共同选题。

师生可共同选取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又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写。教师可以描述中学生的生活, 也可以袒露内心的情感;可以议论时弊, 也可以发挥想象。“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话题的选择, 只有引入了生活之水, 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3. 共同交流。

即指针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或话题, 师生互相交流各自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思维活动或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读过的文章, 借鉴好的写作方法来指导本次写作。

4. 共同写作。

即指师生同堂同题写作。因为教师写的目的是通过“用”来促进全体学生在与习作相关的兴趣和态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等方面得到积极性改观, 所以教师应尽可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写, 做到贴近学生实际。教师所写的作文要有启发性, 要给学生带来实际性的引导、鼓励和帮助, 做到以一当十, 以小见大, 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和学生一起作文最大的好处在于, 教师能从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这样的师生作文交流, 常常让学生有直接的收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拓展思路;而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在这种交流帮助他从模仿起步。

5. 共同评改。

即指在以往作文评改的“教师评学生的作文、学生互评作文”模式的基础上, 让教师的下水作文走进课堂, 让学生来评改教师作文的优劣。例如, 一次我们师生共同写了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写完后, 我发现自己写的作文的开头、结尾过于啰唆, 且个别词用的不是很恰当, 但并没有改正。当我给学生读完作文后, 学生不仅能指出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而且还能一一改正。在这种师生互读、互评、互改的交流中, 不仅共同完成了一篇合格乃至优秀的作文, 而且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路上, 与学生同行, 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和无助感, 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己的写作潜能, 且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会少一些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的灌输, 多一些对创作灵性的启迪, 能有效启发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篇9:让作文与生活同行

关键词:作文实践生活历练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说写作离不开交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生活”指的是学生所经历、了解的方方面面内容,它既包括学生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等直接的内容,也包括学生亲耳听到的、从其他信息媒体中获得的间接的内容。那么该如何把生活和作文引导到一块儿呢?

一、在现实生活中历练

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教学一直强调:“要在实用方面下工夫。说清楚一点,就是为适应生活上的需要而写东西”。这也就是他认为的“写东西都要有所为”。据此我们引导学生做过如下尝试:一是写解说词。让学生为自己的教室,为自己设计的板报,为多功能演播厅、为花园、塑胶操场等写解说词,并进行解说训练,这样既锻炼了笔头,也训练了口头。二是写广告语。校园里的草坪和花坛经常遭到个别学生的破坏,于是我们引导学生编写“公益广告”,要求文字简练醒目,具有教育警示性,我们把最优秀的广告语制成“警示牌”。与此同时,我们把学生的目光由校内引向社会,我们还瞄准市内知名企业的名牌产品,主动上门,为他们写广告词。我们学生先后为驰名商标“森达”皮鞋,“江苏人”酒厂写过广告词。有的广告语还被企业印在产品的包装纸上。三是写说明书。校园内每学期都要栽上大批的花草树木,为了使全校同学了解这些植物的属性特征,总务处都要为这些花草制作标识说明,我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他们查阅资料并撰写花草的“说明书”。通过反复修改,我们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说明标牌,还要求在说明书下列出“撰稿和制作”的班级、姓名。这样一篇说明书就是一篇作文,学生乐此不疲。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们真正地品尝到作文对生活的作用,更体会到生活需要作文,作文应服务于生活。

二、在校园生活中磨炼

校园的生活本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偏重学生知识的提高,所以学生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只感受到了是题海和分数,而忽略了金色少年的梦幻生活,就像传说中的那个骑马找马的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如校报、校广播站等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打开感官去校园中寻找美、感受美。笔者在学校里主编校报《丰之韵》针对学生的作文现状就设立一版为“麋鹿文学社”专版,每期大量刊用一些优秀的习作并把一些上佳之作推荐到如《语文周报》《作文周报》《中学生之友》等报纸杂志。除此以外,在每期校报笔者还设立了漂流瓶、感恩箴言等小栏目,然后向全校征集,这样使得每位同学都有一种创作的成就感,以期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另外在校园里开展各色各样的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才干,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比如在班上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制纸折叠扇,有些心灵手巧的学生不但扇子做得精致,而且还发挥特长,在扇面上画出水画、花鸟画、水彩画等,使扇子锦上添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劳动实践中,用自己美好的心灵,灵巧的双手,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创造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真可谓一举三得。

三、在社会交往中锻炼

交往是运用作文工具的最佳时机,一方面为作文在生活中找到了最佳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为作文提供了用武之地。首先用作文沟通心灵。在生活中,学生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常常有许多想法,可是很少有一吐为快的机会。有时甚至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语文武器”,用文字在彼此的心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学校修建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的足球场,可是经常“封场”,学生很少有机会在上面活动,意见很大。教师知道后,并没有找校方交涉,而是点拨学生用一用刚刚学过的“建议书”,于是学生们行动起来,给校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建议书,问题很快解决。让学生走近英雄模范人物,感触他们的先进业绩和高尚人格;让学生走进乡村,问一问乡情,看一看农作物,摸一摸农具,干一千农活,从而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这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使得学生的视野开阔了,长了见识。另外借助于现代媒体如电视、网络使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发展,改变过去的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窗外事的教育模式。

篇10:与世博同行作文

这一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海宝是这一届世博会的吉祥物。世博会里有几十个国家的馆,每天在世博园里的游客已超过了十万人,游客里男女老少,中国的,外国的都有,世博园里挤满了人。

当志愿者也不容易,许多人都要当志愿者,而也有许多人都不愿当志愿者,这些要当志愿者的人出于勤奋,出于奉献,那些不愿当志愿者的人出于懒,出于烦。只有勇于奉献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我也想当志愿者,既能为社会奉献一点能力,也能满足我的愿望。假如我是志愿者中的一员,我会帮助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一起发海报,帮助管理人员管理地井井有条,给志愿者们端茶倒水,保证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从世博园出来的人个个满头大汗,但是他(她)们个个玩得很开心,脸上露出了微笑,水也喝了四到六瓶,出来的人脸红通通的,像一个个大番茄,个个手上都拿着海宝。

篇11:与孝同行作文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回爷爷家,我们都会和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天。我分享学校里发生的开心的趣事,爷爷奶奶也见缝插针地说说街头见闻。我们经常会说得开怀大笑。吃饭的时候,爸爸当厨,妈妈准备餐桌,我摆放桌凳。等一家人饱餐之后,爸爸妈妈负责收拾碗筷与厨房,我负责给爷爷奶奶捶背,爷爷奶奶常常是笑得合不拢嘴。

清楚地记得爷爷六十大寿那天,爸爸恭恭敬敬地端着酒杯给爷爷敬酒:“祝老爸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有些伤感地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爸爸灵机一动,巧妙地说:“夕阳无限好,虽是近黄昏。父亲身体硬朗着呢,活到一百岁是没问题的!”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爷爷笑得连筷子都要拿不住了。

那是去年春天,奶奶偶感风寒,高烧不退,住进了益都中心医院,适逢爷爷去潍坊有事。为了照顾奶奶,爸爸妈妈每天轮流奔波在学校和医院的路上。奶奶病情稍好一些,就不让爸爸妈妈去了,说自己能照顾自己。可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年轻,不用担心。”奶奶笑了。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很快康复出院了。

爸爸妈妈是平凡的人,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他们的孝也局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爸爸妈妈点点滴滴的孝却像雨露一样滋养着我的成长。在他们的影响下,孝心也在我的心底扎根发芽。

现在爷爷奶奶年近古稀,收入不多。寒假时我回到爷爷奶奶家,把自己攒的零用钱替爷爷奶奶缴上了电费。爷爷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欣慰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听了爷爷的夸奖,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

篇12:有你同行作文

漆漆长夜,灯光却笼罩出一片明亮的温馨,在那片温馨中,一定有两个身影共同伏案,你说,你一定会陪我,我的身边少不了你的身影。你说,妈和你同行。所以,你总那样配合我,当我的笔尖掠过试卷上的题目,你便在旁边为我描出红艳分数,圈圈点点,勾勾叉叉,曾令我畏惧的答卷因为有你同行而温情诗意,灯光下,你的微笑若有若无,你仔细地审视着我的每一处答案,那样认真,所以,你才总骄傲地对我说:“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妈。”,我深信不疑,因为我明白,同行路上,你最用心,那些分数明白,那些脚印明白,在你爱的光芒下,你牵着我的手,与我同行,我不孤单。

长长跑道,你在那里伫立着,一边掐着秒表计时,一边提醒我“摆手!注意姿势!冲刺!”,一圈下来,我习惯性地望向你,竟发现你不在,蓦然回首,才发现你气喘吁吁地跟在我身后,你苦笑地看望着我,“妈不是不想陪你,妈真的跑不下来啊!”,我心疼地看着你,头发有些凌乱,露出了根根白发。妈,其实,我知道,我奔跑的每一步,都有你的目光相伴,都有你的关注同行,妈,其实,在奔跑的每一步,我都能感到你爱的气息,因为有你同行,我不孤单。

妈,因为有你同行,所以我从不孤单。黑夜里,我们手牵着手,分享彼此手心的温暖,你无声地接过我沉重的书包,我“嗒”一声打开明亮的手电筒,漆黑的楼道中有你同行;下雨天,你为我披上厚厚的衣服,揽住我的肩,我接过你的伞,用一把小小的伞撑起头上共同的晴天,那一刻,全世界都在下雨,而所有晴天的温暖似乎都藏在这把小伞下,你的爱胜似晴天;炎日中,耳边是你扇扇的风声;寒冬里,手上捧的是你新烤的红薯……我的身边离不开你的身影,与你同行,我不孤单。

妈,我多想永远牵住你手,与你共度无数个温暖的春夏秋冬……

篇13:兴趣方法同行护航作文起步教学

一、激发兴趣, 灵活训练, 敢于表达愉悦作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天真活泼的, 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继续推进“仿与创”“讲与练”的训练,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他们的认识规律,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兴趣地说一说、谈一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克服写作的为难情绪, 爱上写作。

如苏教版三年级作文第一练是让学生自由地把自己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情写出来。这一习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只要写一件事情就可以。我知道, 如果不加引导和激发, 有的学生一节课也写不出几句话, 更别说完成作文了。因此, 我把第一次作文课上成游戏课、自由交流课。首先, 我饶有兴趣地问:“同学们, 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这个暑假过得怎么样啊?”让学生们自己思考, 然后同桌交流。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 这样他们把自己经历的愉快的事情或是不愉快的经历说出来;我启发、引导他们尽量把事件的时间、地点说出来, 尽量把事件经过讲详细些。一个学生讲完之后, 我让有相似经历的学生补充;这样, 激起了每个学生的回忆, 课堂谈话气氛浓厚。待时机成熟, 我引导:“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只有和同学们分享, 我们才会更快乐, 请把自己难忘、有意义的事情写出来吧!”

如此, 作文成为学生们表达自己心声的一件愉悦的事情, 写作由“被动”变“主动”。只要我们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遵循他们成长和思维规律, 让他们主动、积极、畅快地说, 他们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表现, 勇于表达, 为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做铺垫。

二、加强指导, 循序渐进, 观察思考提升能力

学生有兴趣写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一方面需要他们不断积累知识, 增强阅读面,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加强作文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在不断反思和训练中提高写出真实具体、感情真挚作文的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加强观察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要求不高, 记叙合理、描写准确细腻、能够有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作文就可算比较优秀的作文。因此, 我们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要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如能把一个事物写得比较精准, 那么至少内容上就比较充实。而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他们有意识地留心自己接触的事物, 通过一定的观察和观察感受才能写出比较真实生动的作文。如《石榴》这篇课文学习后需要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水果的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中, 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如让学生看石榴园的视频和图片, 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有一个整体印象;引导他们观察石榴花的色彩、形态, 石榴子儿的形状;等等。在具体研究课文中, 引导他们分析文章中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石榴的妙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这次作文我没有让学生当堂完成, 而是让他们先去观察自己要写的水果, 引导他们观察水果的外形、色泽, 去品品味道, 试试吃法, 等等。如此,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作文就不难写了。

2. 重视作文修改完善, 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 他们的习作需要不断的修改才能使其升格。在学生交上作文之后, 还要进一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如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之后,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重要的, 什么是次要的, 如何在写作中突出重点。如一个学生写自己喜爱的水果———香蕉, 观察还比较细致, 写出香蕉的颜色、外形、果肉颜色和口感。我引导地问他:你喜欢香蕉的原因是什么?从你的作文中怎么读不出呢?他就又从香蕉的果肉从颜色、味道、口感和功用等方面进行描写, 并且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 这样既写得细腻, 又照应题目的“喜欢”, 使得作文内容充实, 对这一水果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出来了。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言之有物, 还要指导学生能够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 起步阶段可重点加强总分总式作文结构教学和训练。再有,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他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与语言运用, 还要指导他们加强课外阅读, 让他们多读多背, 多写多思;让阅读与习作牵手同行,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

总之, 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阶段,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激发, 培养他们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入作文教学的训练;通过不断修改, 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江桂芳.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浅谈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1 (07) .

篇14:让班级日志与作文训练并肩同行

班级日志,对于班主任来说是“班宝”,学生第一天写,第二天在全班念,既可以实行舆论引导,更可以自我扬新。然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作文训练的资源宝库,既是学生素材的积累,更是阶段训练的基础。如何结合班级日志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呢?

一.教会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人和事,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可能有人说:学生生活几乎就是两点一线,成天就是上课,作业,上学放学,哪有那么多的新鲜事情来写。其实不然,看似简单平凡的生活其实都时时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时时留意处处观察的方法和习惯。如楼下默默无闻地补鞋的残疾老人,街上行色匆匆的行人和叫嚣的商贩,教室里专心致志奋笔疾书的同学,老师一次与众不同的批评,同学新奇的游戏……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些闪烁着情趣、意趣、理趣光芒的宝贵素材,就不会从我们眼皮下悄悄溜走,沉入时间的长河,学生的作文就不愁“无米之炊”。班级日志,任务就是捕捉,打捞这些素材,让之留之笔端,成为永恒,同时,也让学生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

当然,要有效地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必须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思维的习惯。首先是善于捕捉有意思的人和事物,然后仔细观察。如仔细观察人物的衣着外貌神,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等等细节。只有观察仔细了,描写才能生动形象,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才能充分展现。其次是教会学生思考。对于人物的表现,找到浅层和深层次的缘由,揣摩人物的心理想法,联想人物的前因后果,就不难有所新发现,有新体会。学生只要勤观察,细思考,不仅能感觉到生活的无穷的趣味,而且对人生有更广阔更深邃的认识和体会。不仅积累作文了素材,更提升了人生的思想素养。

二.教会学生加工素材

如果仅仅是生活中的记录,那就不是作文,而是记流水账。对于班级日志中捕捉的素材,要想写成作文,还必须进行艺术的加工提炼。如何进行精心提炼素材,我们不妨教会学生三种方法:

第一、修剪法。针对学生最想抒发的情感,确定好详略,就是对素材的加工。与主旨密切相关的就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对于相关的情节大体交代,对于可有可无的情节就干脆不写。因为,只有经过修剪的花朵枝叶才是最美的。材料,只有经过加工提炼,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第二、嫁接法。“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文学巨匠鲁迅这样来说材料的加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对于生活中某一类人,或者某一些现象,我们也可以创造性地塑造属于我们心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就会跳出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又不失生活中的真实。例如对学校一些同学的陋习的批判,或者对一些好人好事的歌颂,我们都可以提炼同学们的种种表现,塑造一个典型,来达成我们的写作意图。

第三、移植法。“换一个时空,换一种背景,或者换一种人物。”让我们的作文更具可读性,更让人回味无穷。例如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电视剧《王保长歪传》等等,无不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达到讽喻现实的作用。如果我们把班级日志积累的素材,置换成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将会又什么样的效果呢?例如课间的打闹换成在课中的捣乱,把刻苦专研的学习的同学置身于喧闹的课间等等,虽然情节与生活真实不同,然而,本质却还是生活的真实。

三.教会学生表达

班级日志,是每个同学必须做的功课,而且也是展现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一般同学都有及其强烈的表现欲望。然而,“茶壶倒汤圆”有话说不出来,这也是一部分同学写作的瓶颈。教会学生表达,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一项任重道远的责任。如何入手呢?笔者有以下思考:首先,养成勤阅读,勤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词汇量的积累直接影响到学生造句写段的质量,准确,连贯,顺畅地表情达意是我们作文的第一基本功;其次,教会学生熟练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将人物,场景写活;很多学生作文作文骨干有余,丰富不足,就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例如比喻拟人可以让表达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可以使语言文采飞扬,对比夸张可以让对象鲜明突出,等等。第三,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比如先抑后扬,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等。当然,结合平常阅读教学训练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同行作文】相关文章:

与荆棘同行作文04-07

与科技同行作文04-09

与探索同行作文04-10

与书籍同行作文04-10

和拼搏同行作文04-12

与钢琴同行作文04-16

与病痛同行作文04-20

与孝同行作文04-28

与书香同行作文05-28

与春天同行作文06-04

上一篇:平山镇中心学校学雷锋主题活动方案下一篇:冀教版初中语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