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

2024-04-28

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通用10篇)

篇1: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向量》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五章第1节。本节内容是传统意义上《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1)从“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所反映出的“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就可以看到《数学》本身的“量化”与“物化”。

(2)从建构手段角度分析,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到“数形结合”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能力训练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创新素质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整合能力;《向量》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数形结合”能力。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意识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向量概念的引入。

难点:“数”与“形”完美结合。

关键:本节课通过“数形结合”,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变通能力。

四、教材处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先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 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本课时为何提出“数形结合”呢,应该说,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其次,本节课处理过程 力求达到解决如下问题: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简单 的和谐关系。

五、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启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实践数学思维的过程,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六、学习方法

1、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元认知过程。

2、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景。

1、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会遇到大小不等的量,还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带有方向的量,这些量应该如何表示呢?

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引导)通过“力的图示”的回忆,分析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考虑力的作用点对运动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

1、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惊讶、困惑、感到棘手,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论证的过程。

2、我们知道,学习总是与一定知识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提供实际背景材料,形成假说。

1、小船以0.5m/s的速度航行,已知一条河长2000m,宽150m,问小船需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对岸?

2、到达对岸?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期望回答:指代不明。)

3、由此实际问题如何抽象为数学问题呢?(学生交流讨论,期望回答:要确定某些量,有时除了知道其大小外,还需要了解其方向。)

设计意图:

1、教师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思维的最邻近发展)通过问题引领,来促成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

2.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方式。

(三)引导探索,寻找解决方案。

1、如何补充上面的题目呢?从已学过知识可知,必须增加“方位”要求。

2.方位的实质是什么呢?即位移的本质是什么?期望回答:大小与方向的统一。

3、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系列化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明确要领。)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积累了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共同完成了“数形结合”思想上的建构。

2、这一问题设计,试图让学生不“唯书”,敢于和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书本和教师,这是创新素质的突出表现,让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

3、尽可能地揭示出认知思想方法的全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经过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数”与“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形”的外表里,蕴含着“数”的本质。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引导学生确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教师引导:在此我们已经知道,欲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以借助于图形来解决,这就是向量的理论基础。

下面继续研究,与向量有关的一些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演示进行观察。

概念1: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

概念2:长度等于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概念3: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概念4: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设计意图: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积累了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共同完成了有向线段与向量两者关系的建构。

2.这些概念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向量”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数形结合”。

3.让学生对教学思想方法,及其应情境达到较为纯熟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思维地贮存在大脑中,随时提取和应用。

(六)总结回授调整。

1.知识性内容:

例 设O是正六边形A B C D E 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 A、O B、O C相等的向量。

2.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新素质培养的小结:

a.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发现作为一种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发现作为一种能力,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

b.问题的解决,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问题的变式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中一种多维整合过程。重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的知识综合过程,是对教材知 识在更高水平上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形成一个自我再生力强的开放的动态的知识系统,从而使得思维具有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

2.设计意图:

1、知识性内容的总结,可以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2、运用数学方法创新素质的小结,能让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这是每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七)布置作业。

反馈“数形结合”的探究过程,整理知识体系,并完成习题5.1的内容。

篇2: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篇3: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

关键词:数学素养,教师资格,培养策略,大学数学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等学界前辈都主张学问无分“古今中外、文科理科、有用无用”, 都应相互通款。蔡元培先生也倡导“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 主张习文者不可不兼理科。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数学素养已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 写进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自2013年山东试点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以来, 凡省内所有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的人员, 均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而由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申请教师资格人员须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因此,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了师范类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新增因素, 数学素养的培养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指挥棒。

一、数学素养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 著名的科克罗夫特 (Cockcroft, W.H.) 报告提出了“数学素养”这个词。1989年, 美国数学协会 (简称NCTM) 在其《学校数学大纲及其评价标准》中提出了5项数学素养的具体目标。数学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我国, 数学素养也已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写进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标准 (实验稿)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明确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 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明确提到了“数学素养”这一概念。对此,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文科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第一完成人, 并因此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顾沛教授曾说过: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 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 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 也是一种素养, 即“数学素养”!那么,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顾沛教授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说明。从通俗角度讲, 就是能从数学角度看问题, 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的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专业角度讲, 数学素养是指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 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 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二、数学素养的培养现状

近年来, 对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专家和高校数学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从大学数学课程入手为高校的数学教育改革起锚扬帆、领航掌舵。但大多因缺乏对我国基高校数学素养培养现状的实际考察和全面分析, 在大学数学素养教育功能的理性认识和整体性架构方面明显不足, 对教师课程实践的实质指导意义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数学素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学素养的内涵界定和标准评价这两方面, 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涉及较少。

2. 目前开设的大学数学课程基本都是高等数学的精简版, 只是受课时的限制精简了大量推理论证的内容, 而试图把基础知识罗列堆积似的讲给学生。被动地采用了重应用不重推理、重计算不重证明、重知识不重思想的授课方式。虽然看似知识内容丰富, 在数学素养的提高方面却收效甚微。

3. 大多从事数学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 理论辨析和教学经验积累的比重较大。其中教育设想居多, 涉及实践较少;设计框架居多, 具体操作较少;问题罗列居多, 有效策略较少。对数学素养的培养还仅限于规划阶段, 立足教学实践的培养方案少之又少。

三、我校数学素养培养实践

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早已对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索, 我校作为师范类专科院校, 也开始注重非理科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认识到数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之后, 我校在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两个专业试点开设了《大学数学》课程。课程开设之前, 笔者曾经对这些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5.2℅的学生是因为逃避数学才选择了文科;31.4℅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数学已经放弃;65.6℅的学生认为大学文科专业不应该开设大学数学;79.3℅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 惧怕数学。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大部分同学厌烦甚至惧怕数学, 造成学习障碍。因此, 正视、重视我校学生实际和现状, 及时开展数学素养培养及策略的研究,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现在的教学状况, 为文科大学数学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目前对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策略, 已有众多研究成果, 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改革评价方式等, 但都是从对大学文科数学的开课意义的认识、教材的改革、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探讨, 至今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如何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让学生学可应用的数学, 让大学数学真正成为学生今后后续发展的工具和知识基础呢?

四、数学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 渗透数学文化, 让学生从更高的视角看待数学。

如何提高数学素养?顾沛教授认为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不但要理解数学知识, 更要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了解“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 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既学到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 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2. 重视教材改革, 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在教材编排中改变数学教育“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顾沛教授曾在清华大学关于数学文化的报告会中列举了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数学危机和几道与实际生活相关、富有挑战意味的数学逻辑思考题, 展示了如何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抓住症结、解决问题的角度、步骤和方法。勉励学生要掌握数学观点, 理解数学思维;学会数学方法, 使用数学语言;了解数学思想, 提高数学素质。特别要注意养成准确、清晰、完整的表达数学关系和数学结论的素质。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 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 都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这种数学素养使人终身受益。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知识”的基本思路, 我们选择有利于学生领悟数学价值、领略数学文化、领会数学思想的内容, 注重知识的实质和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减少烦琐推理, 简化繁杂演算, 淡化外在形式, 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克服传统教材带来的各种弊端。

3. 借鉴国外经验, 改进传统的数学授课方式。

借鉴国外课堂形式多样化的经验, 打破传统单向的授课和评价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查询趣味数学资料, 在课堂上讲解数学文化的细节内容;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分组探讨、尝试解决, 享受探究式学习得来的成果;课后开辟“博学数理”讲堂, 让学生结合身边生活讲解喜闻乐见的趣味数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丰富了课堂形式,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可以这么简单有趣、精彩纷呈。同时, 我们还秉承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 以口头评述、课堂问答、数学擂台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来代替以往的笔试测验。这样的评价体系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以教学相长的动力促使课程不断发展。而且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这样以来, 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在阅读和研讨中分享学习数学的快乐。

4. 增加逻辑模块, 适应教师资格考试的需求。

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建立我国教师资格制度, 向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1994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再次重申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并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作了规定, 明确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来考查, 这是指导师范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又一个指挥棒。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和幼儿教师所必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 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 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而笔者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仅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形成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学生中小学对基础数学的学习已经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我们能在大学教程中增设数理逻辑等相应模块的内容, 就能将学生原有的数学思维向逻辑思维有效的过渡, 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5. 开设选修课程, 提高全校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能力、观念和品质。数学素养的基本结构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观念以及数学品质。在学习专业数学的同时, 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学欣赏》选修课程, 以名人名言、故事、游戏、魔术等引入, 通过数学之魂、数学之功、数学之旅、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妙、数学之奇七个模块, 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本质与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既提升了学生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又为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开了一扇博览数学的趣味之窗。

五、结束语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多元化累积的过程。只有领悟到数学的美, 才能有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只有领略了丰富的数学文化, 才能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只有体会出数学的妙处, 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良好的数学素养能让我们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 以逻辑的思维超越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吉尔.大学文科数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潘小明.关于数学素养及其培养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0) .

[4]王友国.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 2010, 19 (4) :88-91.

篇4: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教师专业化;岗前培训;必要性

岗前培训是各行各业对即将进入该行业前进行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样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让新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行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了解教师职业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从而培养新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在进入教师这个行业之前,新教师应具有教师职格,然后再通过招教考试,再进行岗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才能从事教育这个行业。

一、从教师资格证看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资格证书是对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但是,教师职格证认证的获取不一定代表一定能胜任教学任务。只是对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的一种理论上的测试。因此,获取教师资格证,通过招教考试,合格录用后再进行岗前培训,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可见,教师资格认证和岗前培养对新教师从业的重要性。

1.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面试,理论考试主要涉及到了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学科知识等;面试则主要进行说课,即考查对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全国普通话等级证书。通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测试,合格后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教师只有掌握教学理论和技能才能胜任。因此,教师持证上岗,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基本条件。

2.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价值

纵观社会的各个行业,获得从业资格,才能具备进入这个行业的条件。当然,教师资格证也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具体表现:在全国通用,不受任教地域的限制;已经获得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的相应学历等。教师资格证是对获取教师职业从事资格的综合评价,能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师资格证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同时还需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进行不断学习,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对新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专业化有一定的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并胜任教师这一角色。让新教师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培训、实践,从而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

1.教师专业的标准

任何事物都有评定的标准,同样,教师的专业化也有相应的标准。谈到教师专业化,就必然要联系到教师的专业标准。教师的专业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师德修养主要是要求教师做到“爱岗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专业知识主要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发展的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同时性知识。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具有教学实践能力,即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教师的专业标准来看,教师的专业化对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凸显了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2.教师专业化岗前培养的策略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教师成长、岗前培训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理论书籍或学科专业的阅读,然后写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通过理论学习和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2)集中学习

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合格验收,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集中学习是采取观摩、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聆听专家专题报告,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可以是现场观摩课堂,讨论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也可以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挖掘名师的教育思想,学习名师的教学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教学实践

新教师进入真正意义的课堂,要经过一段教学实践,通常毕业生是到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第一,聆听老教师的授课,自己作为学习者,应该做好笔记,写出反思;第二,参与该校的教研活动,通常主要是指集体备课、说课、授课等,从而学习系统的教研知识,让自己对教学有更深的认识;第三,自己撰写教学设计,并请自己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形成可行的教案;第四,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第五,撰写教学心得,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撰写教学体会。

总之,岗前培训是教师资格证和教师专业化连接的纽带,是教师进入教育行业的必要环节。新教师的岗前培养应注重教师的长远发展,注重培训形式和培养实效。让新教师按照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和提升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令,荣光涛,姜兰姝,胡冬梅,李策.新教师岗前培训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56-57.

[2]项洁.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篇5: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来自**大学。我今天试讲的是有关相交线的内容。 说起相交线,其实咱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并不陌生,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关相交线事例,比如说:包头市区里的街道,盖楼房用的塔吊,还有就是家里的窗户等等。

要想了解有关相交线的特征,那么首先由我来想大家介绍一下与相交线相关的一些角: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注意其中的两个条件)

特别说明:1、邻补角是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角,是两个角互补的特例,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

么这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

2、一个角的补角很多,但是邻补角只有两个。

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为对顶角。(注意其中的两个条件)

特别说明:1、对顶角一定相等,且成对出现,但是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提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线段与直线垂直时,是指他们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1、两条直线垂直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垂直。

垂线: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距离,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特别说明: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垂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距离是一个数量。

2、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证明方法:

反证法:

假设直线L与直线外一点A,过A有2条直线与L垂直。

作AB⊥L,垂足为B;作AC⊥L,垂足为C。 则AB与AC交于A。 又∵AB⊥L,AC⊥L ∴AB∥AC

“AB与AC交于A”与“AB∥AC”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的一点与已知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证明方法

由平行线一点向另一条线做无数个连线,

垂线的平方 = 其他连线的平方 - 垂点与连接点线段的平方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短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得知平行线间垂线段最短 “三线八角”的判定

所谓的 “三线八角”就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8个角。这八个角中共有4对同位角,2对同旁内角,2对内错角。

同位角的特征:位于截线同一方,被截两线的同侧。呈“F”型。 内错角的特征:位于截线的两侧,被截两线直接。呈“Z”型

篇6: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一、题目: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初步理解、掌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增强。。的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

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

用具:多媒体平台,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板书完整)

1.导入新课

2.把教学大标题小标题按1、2、3等写下来

七、总结与反馈:

八、课后作业:

篇7: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与顺序,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身份的活动,掌握并运用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能利用所学知识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介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难点

1、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映示桥梁图,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导入本文。

(二)作者及文体常识简介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 基人。他主持设计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人民大会堂等工程。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介绍或解说事物与事理为目的,具有知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达某种情感。

(三)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 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文章从第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顺 序是由一般到特殊。2.、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第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明确: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关系:概括 具体。4.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投影展示)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5.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 特征吗? 明确:例子有赵州桥和卢沟桥。能否说明由学生自由发言。

(五)精读课文,分析下列问题: 1.读4-7 自然段,了解作者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哪些内容?(展示表格)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 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 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2.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明确:赵州桥详写了结构,卢沟桥详写了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四个方面作具体介绍。4.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5.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先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把握说明文语言 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通过介绍赵州桥、卢 沟桥,能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始终是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说明的。6.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明确:原因有三。(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并分析“首先”“其次”“再 次”和“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这些用语的条理性,简洁性。)7.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六)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为了准确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中,有些词语十分确 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 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请学生完成练习四,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 说明之,以强化理解。

篇8:日本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浅谈

关键词:教师资格,更新制,日本

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条件、证书授予的机构和程序、证书的种类和级别等, 通过严格的考核与认定程序, 向具备教师资格条件者发放教师资格证书, 使教师能达到较高水平的专业化,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日本是亚洲较早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教师进修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为了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 (简称中教审) 对教师资格证书提出了改革方案, 并在其国内展开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资格更新制问题的大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后, 日本中教审教员养成部会于2005年的审议报告中, 肯定了导入教师资格更新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提出了更新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新旧制度的区别

一是评定制度。申请人员在修满相关的课程之后, 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准则, 各个大学教职课程委员会给予评定, 如果评定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将不能被授予教师资格证书。

二是教师资格证书获得之后, 还需要进行学习和检查, 每隔十年教师要进行一定的进修学习, 并且接受各级教育委员会的评定。如果评定不合格, 将被取消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也就失去了永久有效性。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在10年有效期到来之前的两年之内, 教师需要接受、完成资格更新讲习的30节以上的课时, 这些讲课包括制作教案、模拟课堂、案例研究等。资格讲习一般包括以大学为主开设的课程, 也可是在大学参与或者合作的前提下, 由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开设, 这些讲习要经过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在讲习结束后, 评定部门要根据教师在讲习过程中的所接受、完成的指定资格更新讲习水平, 决定是否给予其更新教师资格证书。如果教师在讲习过程中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 那么其资格证书将会面临失效。教师资格证书在每次更新后都有10年有效期, 然后需进行第二次更新。在职的教师也有义务每10年接受同样的讲习, 不能结业者证书失效。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更新及延长的相关手续和其他必要事项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

二、教师资格新认定标准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课题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为了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具备作为教员的资质, 有必要导入教师资格证的更新制度, 使目前终身有效的资格证有使用的有效期限, 这样就会使教师产生紧迫性, 促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进行研究学习, 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以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本次日本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制定这样的制度的时候, 日本一共花费了近5年的时间,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 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从整体上来说, 这样的更新制度首先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 其次是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上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设置更新年限, 改变了教师对于职业的认识, 迫使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二, 在更新时, 通过一系列的讲习等措施, 使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获取最新知识的更新, 同时剔除部分不合格教师, 在教师总体上提高了水平。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在师资培养上加强了教师实践能力和资质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条件, 切实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第四, 导入更新制, 可以使教师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克服了职业倦怠心理的滋生。

第五, 通过这样的更新制度可以净化教师队伍, 淘汰那些持有教师资格证却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 并间接淘汰一些教育质量低下且乱发资格证书的大学 (特别是一些私立大学) , 以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及其专业性。

第六, 导入更新制可以提高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资格更新制度是日本对于培养优秀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方案, 其涉及面广, 牵扯到日本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在职教师以及政府部门等, 获得了日本全国人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积极着手准备资格更新课程的实施和开设, 教育委员会才能积极地对教师资格管理制度进行革新, 更新制的导入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使教师培养及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取得切实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年第5期

[2].[日]土屋基规 (鲍良译) , 《现代日本教师的养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文部省, 《文部法令要览》[Z], 2000

篇9:日本拟改革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

2013年9月,文部科学省设立了改善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研讨会相关组织机构,委任日本放送大学小川正人教授担任该研讨会负责人。研讨会的宗旨是基于2007年修订的日本《教师资格证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等相关条款,为今后更好地实施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对现行制度中所反映出的有待改进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讨,为文部科学省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

研讨会主要讨论三个议题:第一,为应对现代教育课题所带来的挑战,对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中所规定的知识更新的框架、学习内容进行改进;第二,清晰界定教师资格证更新学习制度与现职教师研修学习制度各自应承担的职责与发挥的作用;第三,寻求改善现行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文本与实践操作层面的其他对策。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罗朝猛编译)

篇10:教师资格证教案模版

Teaching aims: Knowledge&skill 1.students will kno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so they they can talk about....in English)and the skill of skimming and scanning.Method&process 2.students can get the main idea and find specific details through skimming and scanning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skills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through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Emotion& value 3.情感方面。

知识与技能一般是重点过程方法是难点

key points: 1.how to 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text.2.how to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skill and their ability to summarize.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get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ther contexts correctly.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ability to summarize.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g-in(3-5min)

重点(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抽个别或者老师对全体)step 2: Pre-reading(1min)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itle of the passage below.guess what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二种情况:1.太简单,直接看出来,不用学生回答。说辞

2.让学生猜,记录下,看结果谁对。说辞)step 3: Reading

task 1: fast reading(8min)Q1: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try to summarize it with one sentence.Q2: 课后细节问题(说辞)+

为什么要锻炼fast reading skill?说辞

task 2: careful-reading(total:15min)

R1.underlin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trouble you in the text.try to understand them in the context.while you read,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here you stop in a sentence.R2.listen to the Mp3 and read after it to check if you stopped at the right place.If not, adjust your rhythm.step 4.practice(15min)

let students discuss in pairs/groups 和话题相关,每个不同。

discussion or debate.讨论说辞

step 5: summary(2min)ask students to make a summary of the class.Homework:(1min)

1.listen to the record for at least three times.try to imitate its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memoriz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text.2.write a passage under the topic of “...”.you can refer to your notes while writing.结束语说辞

上一篇:以找回自信为题的作文下一篇:监理竣工验收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