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0字

2024-05-10

日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0字(共19篇)

篇1:日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0字

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不仅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方面,能获得成就的都是在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努力奋斗的人。

兴趣,让人发现长处。唐朝著名学者陆羽,被智积禅师收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陆羽正是因为怀有对文学的兴趣,才能发现自己有不仅在诗文上的才华,还有在茶道上的天赋。这才得以将我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兴趣,让人获得毅力。王亚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1933年乘船去欧洲时,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王亚南通过对学术的兴趣,才拥有了面对巨浪毫不动摇,继续一心读书的毅力。另一方面,兴趣让我们在完善自己的道路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怀着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才会想要改正所有的缺点,在这一领域做到最好。兴趣是发现错误的一种途径。

但发现兴趣并为之努力,也不是说来就容易的事情。有正确的兴趣固然是好的,但如果不能为之付出努力,始终也是空谈一场。我们应该通过兴趣来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制定能发展自己的能力的计划,并要懂得持之以恒。合理地发展,才能真正让兴趣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

篇2:日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0字

有些人觉得生存是最好的老师;有些人觉得发现是最好的老师;有些人觉得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我在四年级开始有打乒乓球这个兴趣的,正因为这个兴趣,使我每天都要练一会儿乒乓球,如果没有人,我就和墙“训练”。这个兴趣使我乒乓球技术越来越好,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发球放发和接球技术。

再说一个恰好相反的吧,就是——打篮球。我自从我会打乒乓球的时候,同学们又开始打篮球。我也准备打篮球了,打了几次,我又有了打篮球这个兴趣了,后来技术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打得赢了,但还是有人打不赢。于是,我渐渐没了打篮球这个兴趣。后来当我再次打篮球时,已经什么都不会了。

还有,就是——读书。这是我为什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根本原因。自四年级上期起,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分小组自己学习,而我这个语文组长当得很好,第一天我们自学完一课后,第二天老师就用了十多分钟就讲完了,然后后几节课就可以看课外书。期末我们班的语文是全省第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就觉得:如果我们有兴趣去学,不让老师用棒子打我们催我们去学,那有兴趣去学,效果更好。

篇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学习中, 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 郭沫若先生说过:“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调查发现, 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水平存在着大约60%的差距。因此教学中必须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怎样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呢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培养学习兴趣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情感的诱发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教学心理学家认为, 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 任何教学在教育上都是失败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 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心理状态如何, 情绪高昂, 则效果倍增, 情绪低落时, 则效果甚微。因此在教学提问板演中, 切忌责罚、嘲弄、挖苦, 避免伤及学生的感情和情绪, 应多鼓励表扬其正确之处。对待学生的问题要热情、细致、微笑地给予回答, 即使是错误的, 也不应横加批评、指责, 只能耐心引导, 解释。

课外时间要多关怀、爱护学生。师爱是学生渴求的心理要求。受到师爱后, 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感兴趣。正像心理学家所说的, “教师的信任和爱将鼓起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师爱”给予学生无穷的精神动力。另外, 教师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心境、大方得体的教态也影响学生知识的输入, 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二、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增强学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和求学的欲望,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用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课外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不但深化第一课堂的知识, 而且许多新技术新知识在第一课堂学不到, 却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了。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充分施展才能, 这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内心心理兴趣深化的灵丹妙药。

2.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批改作业不要伤害学生的信心, 对错误之处作上标记并予鼓励修改。对后进生更要予以鼓励且要面批面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3.密切联系家长, 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轻松上阵, 切忌把家访变为告状。

4.制定学习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陈景润立志要在“数学皇冠上嵌进一颗明珠”就是在中学听数学史的故事时立下的志愿。学生有了志愿, 学习劲头就足, 兴趣横生, 也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通过灵活的教法和恰当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受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 起决定作用的动机是内在因素, 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兴趣又来自学生。当前, 课堂教学有两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 对为数不少的后进生不但没给予应有的关怀和帮助, 反而批评指责过多, 使这部分学生见了教师则“敬而远之”, 也就谈不上对这些教师所任科目的兴趣了。后进生之所以后进, 是由于过去基础没打好, 学习新的东西有困难。教师要从他们身上发掘出最微小的积极因素, 发现并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2) 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要求过高。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初中生呢我认为合格的初中生应是在继续学习中不感到困难。教师不应拿能否解答一些难题作为衡量学生章节过关的标准, 更不该把一些深难题作为测验考试题目, 以此来判断学生成绩的优劣。目前, 有部分教师甚至不加分析地拿有关初中知识的中考加试题、中考复习题让初中学生做, 打击了大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求过高, 往往直接受到伤害的是班里的大部分成绩后进的学生, 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对数学的学习越加失去兴趣。相反,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恰当, 使多数学生学少一点、学浅一点, 就可以学好一点, 让大面积初中生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上, 就可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基础知识扎实、思维灵活的学生。难道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还愁提不高吗

四、课堂教学中, 巧妙导入新课, 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不同, 它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清楚, 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 心理状态就越佳。如讲等式的性质时, 若教师这样导入:我们来学习一下等式有哪些性质。

这样学生出于被动, 学习气氛沉闷, 效果不佳。如果这样引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 先让我们做一个猜年龄游戏, 好吗只要把你的年龄乘以2减去1的得数告诉我, 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很快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教整式加减时: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然后把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 再把所得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乘以2等于多少结果每个同学的答案都一样, 大家觉得好奇, 要想知道为什么, 我们今天学了这节内容就知道了。由此学生兴趣来了, 劲头也就足了。

五、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设置质疑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1.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多动手, 多动脑, 多观察, 由学生自己得出一些图形的性质。如讲全等三角形时, 可让学生把事先制作好的两个三角形移动叠合比较得出: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讲正方形的性质时, 得到四个角都等于90度,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线相等平分且垂直, 接着又进一步发现这些性质的关系, 并通过这些性质加深对正方形概念的判断,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设置质疑巩固加深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不妨给学生一些时间, 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 帮助释疑, 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教学长方体时, 在老师的激励下, 学生竟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长方体有六个面, 一个面有四条边, 为什么长方体的棱不是二十四条, 而是十二条”有同学经过一番思考, 找出了答案:“这是因为每相邻的两个面间的两条边叠在一起, 形成了一条棱, 所以六个面的原来二十四条边在长方体中就只有十二条棱了。”这个问题一通, 类似的“一条边有两个端点, 长方体有十二条棱, 为什么只有八个顶点”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有同学提出了新的想法:不论多少个点, 叠在一起就只能看作是一个点, 不论多少面……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开疑问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更高层次的数学思想。

总之, 在教学中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法, 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那么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豆豆:张老师,很多书家都是自幼酷爱书法,有的从两三岁就开始练字了,您也是这样吗?

张老师:说来惭愧,我在上小学和初中时字写得不怎么样,从来也不知道怎样把字练好,练好字有什么用。写字的基础打得不扎实。

童童:那您什么时候开始练字的?

张老师:真正接触书法是在上了师范以后。教我们书法的是临近退休满头银发的吴老师,他和蔼可亲,一笔一画教得可认真了。一次课上,吴老师竟在全班展示我的作业本,表扬我的字写得好,我真不敢相信。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的鼓励,从此,我对书法留意起来,一些走形的字在我笔下慢慢工整起来,习字兴趣也越来越浓,到毕业时,书法独特的美已深深地吸引了我。

聪聪:那您走上工作岗位后怎么学习书法呢?

张老师:工作以后的书法学习我自己摸索着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师范里学的是柳体,知柳出于欧,又学欧体;练了一段时间,知欧险绝,难以放大,又学宽博的颜体,还依样画葫芦般地自学了行书、草书、隶书和金文。

每天夜深人静,我便徜徉在书法的海洋里,涂涂抹抹,沉醉其中。每到一个地方最爱的就是去新华书店和旧书市场淘一些字帖。十几年下来,名碑名帖应有尽有,我不断地读帖临帖,眼界提高了,理论提高了。走出书斋,参加书法大赛,投师访友并行万里路。

豆豆: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呢?

张老师:练字是枯燥的,如何变“哑巴教学”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乐园?我先让学生充分领略书法美,讲书家故事,听书家讲座,观书家挥毫,营造浓浓的书法氛围;多表扬激励,在“拆字拼字”等活动或游戏中领悟字的结构方法,让他们做“发现者”,做“美容师”,做“啄木鸟”。学生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有了兴趣还愁写不好字吗?

张忠泽,江苏省丹阳市导墅中心小学书法老师,酷爱书法,在写字教学中走出了一条轻松高效之路,曾获江苏省写字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

篇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兴趣,是学习的指路明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热爱绘画,他父亲也因此将他送至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却有些不耐烦,认为这样简单的绘画并不值得学习。老师却说:“不要认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个蛋中,从没有2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形状也不同,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苦心学习,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并尽力做到最好,最终成为一代大师。因为有了兴趣,便无惧学习中的枯燥范围。

兴趣,是人生的方向标。

安妮宝贝早期曾是银行的营业部科员,朝九晚五却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她开始在网上写作。两年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辞去银行的工作,开始独自生活,专心进行写作。最初她是对写作有些兴趣,但后来,她却在这样的兴趣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最初的工作朝九晚五,轻松安逸,可她却迷失了自己;后来成为了作家,每天写作五个小时以上,从深夜开始到黎明结束,她却不觉疲倦。

兴趣,指引了人生了方向,让生命变得充实有意义。

兴趣,是事业的推进器。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由于对英语的热爱,每天疯狂研读英语,他在外人眼里宛若一个怪物,可自己却乐在其中。还因此建立了“疯狂英语”这个品牌,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英语,喜欢英语。其实,李阳当初英语也非常差,但是他对英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天清晨刚刚放亮他就跑到偏僻的小树林中大声读英语。对每个读音他都会认真对待,课下挤时间查阅资料,做大量习题。正是他对英语的无比热爱和兴趣,让他拥有了自己的英语品牌,被世人所熟知。

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兴趣而有所成就,因为兴趣,而被世界闻名;因为兴趣,而放弃了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兴趣,而努力奋斗,取得属于自己的成果……

篇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初识吉它,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在很小的时候,我的空闲时间被各种兴趣班占领了。书法、钢琴我都练过,但学的时候很少对它们产生浓烈的兴趣。果不其然,它们我都没有坚持学下去。之后,我吸取了教训,只要我自己不喜欢,爸妈怎么说我坚决不同意,再也没有跟风似地学习自己不喜欢的技能。直到初中后,我开始广泛地听音乐,并因此注意上了吉它。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去看各种弹吉它的视频。这种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很快我便开始对吉它抱有很大的热爱。于是,我开始了之前梦魅以求的学习吉它之路。

学习吉它,兴趣让我坚持了下来。

前一两次的学习是十分简单的,我自然能够轻松应对,但困难随之扑面而来。一些样式最初我怎么也练不好,但浓厚的兴趣不会使我轻易放弃它。在枯燥地重复了近一个星期后,我终于能够成功地弹出来了。经历了这个过程,我学习的信心更加充足了,这个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便浮出了水面。尽管我学会了许多样式,但如果我不能在它们中进行流畅地转换,那么也是白搭,这一点老师没有教我,我便用起了死办法,那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转换他们。尽管我的手指经常十分酸痛,但在兴趣的支撑下,我努力坚持了下来,大约几个星期后,指尖磨出了茧子,按弦再也不疼了。与些同时,我对于它们之间的转换也日渐流畅。于是,我能够弹一些正式的音乐。这对我的鼓舞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从此,我学吉它变得越来越顺风顺水了,会的曲子也日渐增多。

弹奏吉它,它陪伴我走着人生之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吉它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时,家里来了客人,我可以在他们面前小试牛刀;到了班级联欢会,我也能给我的同学们带去欢乐;到了大考复习时,为了缓解压力,我也会一个人静静地弹奏几首小曲。我越来越离不开吉它了。

篇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600字

比尔・盖茨说:“我用一种叫做‘兴趣’的钥匙打开了成功的抽屉。”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篇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以生活中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诱导学生热爱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分离的。如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七年级的教材和练习册上。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 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 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 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 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 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 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点燃起他们对数学“爱”的火花, 使“无涯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二、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钻研数学

数学充满了“神秘”, 数学充满了“趣味”, 让学生在“神秘”中探索, 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尽量将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自身的魅力展现给学生, 使他们能尽早地投身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例1:讲述合并同类项时, 可用这样例子:两头牛加三头牛是五头牛, 但两头牛加三头羊就不是五头牛羊了。同理, 2x+3x=5x, 而2x+3y≠5xy。

例2: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纸板, 把三个角剪下后摆成一个平角, 并抓住时机进行点拨, 学生自已去发现“三内角之和为180度”这一规律。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定理”。类似这种发现法教学, 学生学得愉快, 记得牢固。

三、揭示数学的内在美, 促进学生欣赏数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美之心尤为突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学因素, 寓美于教, 以数学所固有的美, 唤起学生的数学美感,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数学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的数学语言, 对称的数学关系, 和谐的数学结构, 奇异的数学联系, 优美的板书画上。

例如, 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 可先准备一些蜻蜓、蝴蝶等昆虫标本, 让学生仔细观察, 从中体会出形状美的奥妙, 进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接着再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或物体的实例, 这样枯燥的数学课即刻变为欣赏课。

四、训练数学的思维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在农村中学, 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 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

分析, 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如解求值题:已知 (a+b-5) 2+ (a-b+7) 2=0, 求 (a2-b2) + (a+b) 2的值。

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

(2) , 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 (1) 得:a+b=5, a-b=-7,

由 (2) 得

综合 (1) 、 (2) 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 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

归纳, 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 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 (或是所学知识) 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 如完全平方公式, 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 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 也就是演绎,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 并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解决特殊,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

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 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 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 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 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分式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分数的性质,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式与分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五、参与发现、探索研究, 从而使学生体验过程数学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洁地重演于课堂, 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兴趣, 指导学生动手动脑, 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 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如, 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先复习“求根公式”, 并指出两根关系 (互为有理化因式或者说根式部分互为相反数) 。

2、指出公式实际上直接反映了方程的根是由系数确定的, 公式就是利用系数而计算出根的表达式。

3、提出相反的问题:方程的系数也被根所确定, 那么又如何用根来计算出系数或表达出系数的某些关系呢?

4、学生探索:一部分学生写出几个熟悉的方程, 求出两根后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确定方程的两根α、β构作方程 (x-α) (x-β) =0, 整理后, 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根据有理化因式的特点, 直接利用求根公式相加, 相乘得出结论。

篇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故事一:乔布斯刚上小学的时候,学习很不好,经常玩恶作剧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有一次,他在老师瑟曼夫人的椅子下面点燃了炸药,把她吓得都抽搐了。学校把他列入了“坏学生”的名单。三年级时,他遇到了女教师伊莫金,按照乔布斯的话说,她是“我生命中的圣人之一”。在观察了乔布斯几个星期后,伊莫金觉得这个孩子并非不可救药的“坏学生”。有一天放学后,她给了乔布斯一本练习簿,上面都是数学题,同时她拿出一只超大的棒棒糖,说只要乔布斯把题目做完并且大多数题目都是对的,就把棒棒糖送给他,并且再送他5美元,在小乔布斯看来地球也不过这么大吧。他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做完了题目并且得到了棒棒糖。从那之后,乔布斯对数学的兴趣大增,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四年级快结束时,乔布斯测试的成绩是高中二年级的水平。

故事二:著名主持人孟非在中学时,理科成绩特别差,高中时理化生三科的分数加起来也就九十来分,数学成绩也就是四五十分的样子。有一次,他生病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当时他特别高兴,因为生病耽误了一个月的课程,考得再差也有充分的理由了。有了这样的底气,在医院他闲来无事时翻了翻数学课

本。没想到等他出院参加考试,奇迹发生了——那次数学考试他竟然考了九十八分。这件事被孟非自诩为“灵异事件”。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学好数学,考出好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却学不好数学,甚至在高考时被数学成绩拖累,谈数学而色变。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对数学充满兴趣,仅仅将数学看成是必须考好的科目。在这些学生眼中,数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科目,变成了无法逾越的高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这些学生的智商再高,也无法真正学好数学。

篇1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600字

我表姐小时候没有机会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她一直都觉得自己的人生有遗憾,觉得她的童年有缺憾,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跳舞和弹电子琴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我表姐毅然决然的就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去了,尽管每个兴趣班每一个月要600块钱,尽管接送费每一个月要400块钱,尽管买衣服、买道具、买电子琴等要额外花费很多。就这样,我表姐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她把伟大的母亲这个角色扮演的淋漓尽致,着实让人佩服和敬仰。

当然,除了我表姐的呕心沥血之外,表姐家的女儿也是一个非常争气、非常有决心和毅力的孩子,所以她一直很努力的学习,一点也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当然孩子之所以愿意去好好学,而且还学得有声有色,主要是孩子对弹跳很有兴趣,而就是因为她自己感兴趣,所以无论练习有多苦,无论学习有多累,她都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来了,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总之,兴趣就是最大的动力,有了最为强劲的动力作为发动机,那么学习这扇扁舟就会马力全开,可以更好的驶向彼岸,抵达成功。因此,为了孩子可以更好地发展,也为了孩子可以更快乐的学习,家长们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兴趣,切不可一味拔苗助长,要不然总是己所想欲,要施于孩的话,孩子一定会因为很苦恼、很憋屈而丧失学习动力的。

篇1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600字

在这篇课文中,讲了一位大三的哥哥竟然解出了困扰许多数学教授的难题——西塔潘猜想。为此他便晋升为“教授级研究生”,那一年他才22岁,名叫刘路。原来在他读初二时看过一本《古今数学思想》的书,从此喜欢上数学。上大学后,刘路哥哥为“西塔潘猜想”查阅了许多数学名著,绞尽脑汁地想解出这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的解出了“西塔潘猜想”,因此而一举成名,故事为世人传颂。当我读完这篇课文,便陷入沉思。

刘路哥哥因兴趣而成为了教授,使我想起了自己因兴趣而能学好英语的事情。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开设英语这门学科,当时我挺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学好。初上英语课,我由于胆怯而不敢举手发言。渐渐地,我熟悉了它,除认真听讲外,还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英语,和它成了“好朋友”。直到现在,我的英语也很不错。

我的故事和刘路的事例大同小异,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刘路哥哥就因为喜爱上了数学,在大三的时候就解出了“西塔潘猜想”。就算他有数学天赋,是个奇才,兴趣也要占他成功的三分。可见兴趣对于一门学科、一行事业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的这件事来说,也是如此。若不是我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也许我的英语成绩就不会那么好。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占用学生的节假日,上名目繁多的培训班。然而,家长们不一定了解孩子们是否真心喜欢,迫于家长的安排,孩子们不喜欢也得走进培训班,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自己和孩子的精力、时间。

读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课,我得到了新的启示:想要做好一件事,或学好某学科,必须先培养对它的兴趣。若没有兴趣,则不要强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篇12:日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0字

一、因材施教,各有侧重。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基础不同,我们帮助孩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二年级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以先不渗透“作文”的概念,不要让孩子还没接触就听得厌烦了。可以用“讲故事”来代替,让孩子从“说”练起,每次孩子表达完,都要给予适当的赞许,让孩子从小就喜欢被夸奖的感觉,从而爱上表达。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我们要给他的“作文”加一些绑定因素,后面会具体说到。

二、留心生活,投其所好。

孩子不爱写作文,我们就要为他们创设出一切有利于写作的条件。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漂亮淡雅的信纸,那么就让她用信纸写作文,除了写作文外,不准用信纸。这样,孩子就可以把对漂亮纸的感情间接转移到作文上了,自己争着抢着写。又比如,有的孩子明明想得很好,说得很好,但一让他写下来,小眉头就拧成一团了,这时不妨试试让他用电脑敲出来。想玩游戏、想上网?先敲篇儿文章再开始。这样,就把孩子对电脑的热情悄悄地转移到了写作上。同时,可以和孩子谈谈他的爱好,他一定滔滔不绝,接着引导他写写自己爱玩的这些东西,绝对比强塞给他一个主题好。总之一个宗旨:只要围绕写作,他爱怎样就怎样。

三、阅读开路,畅通无阻。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喜欢阅读,也读过不少书,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写作文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阅读没有压力,读过就算了,能吸收知识最好,多多少少有点看热闹的意思。而作文不同,要不断从大脑里掏出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相当于自己的排练加表演。如果能利用上阅读的因素让孩子爱上作文就再好不过了。其实阅读文章不就是一篇篇作文吗?可以引导孩子对阅读的文章产生一种崇拜与喜爱,不断夸赞他爱看的书写得好,夸赞作者棒,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写书人产生一种好感。今后引导孩子作文时便可举他阅读的例子,从而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四、鼓励为主,引导为辅。

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大作”,我们一般会给出怎样的评价呢?其实这评价对孩子来讲至关重要。他希望自己的成果被肯定,这样他也会在心里肯定自己,同时更加有信心的面对写作。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并且明确指出孩子哪里做得棒。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尽量不要去批评,要采取引导的方式。也许他详略不当,但是选材好,我们就可以夸夸他材料选得好,同时引导他有详有略的表达;也许他主题不鲜明,但是字迹工整,我们就可以夸夸他的字写得好,同时引导他表现出明确的主题。这时,孩子会先被我们夸奖的“糖”甜晕,自然不觉得让修改文章有多烦。

五、以身作则,耳濡目染。

要想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我们家长首先不能厌烦写作。不要在孩子面前渲染写作文的困难,相反,要时刻给孩子一种感觉:写东西很容易,写出来很有成就感。比如,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夸一夸作者,激发孩子对“发表”的兴趣;经常在孩子面前写东西,同时,可做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六、创设情景,身临其境。

篇1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愈明确, 学习态度愈积极, 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愈高。大而言之, 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掌握英语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 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追求和向往。总而言之, 每堂课开始的时候, 我都会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 强调师生共同努力, 去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进行生动有趣的口诀记忆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 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 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 降低学习难度, 使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升温。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 注意情感沟通,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尊重每一位学生, 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精神饱满, 表情轻松愉快, 目光亲切, 态度和蔼, 讲课时面带微笑, 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 在课堂上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 而不是责备。

四、采取多样形式, 设计新颖活泼的新课导入

我们在英语教学上, 如果始终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模式, 复习导入→新授→巩固, 学生就不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天在教师的指令下走, 兴趣和综合能力就得不到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制作课件, 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要想上好外语课, 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1. 利用图片。

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 开展听说活动, 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

2. 问题导入。

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 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 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

3. 学生演讲。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 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

4. 开展游戏。

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 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学生的兴趣, 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除了导入新课用的方法外, 现代教学所运用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电化教学, 可以利用录音、幻灯、投影仪、录像设备、电脑等多种现代化的设备来帮助学生学习, 把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还可以教唱英文歌曲, 做英语游戏, 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六、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进行英语教学

篇1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教学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故事。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要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三、加强直观,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能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河背街小学)

篇15:日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0字

我选了一本《儿童文学》,从书架上小心翼翼地取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当我看到《小仙女》时,就想像自己是天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看到《一匹神奇的马》时,便想像自己骑在马背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飞奔;当看到《我的好妈妈》时,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妈妈牵着我的手逛公园,妈妈耐心地给我讲解各种难题;当《同学》这两个熟悉的字眼跳进我的眼帘时,就仿佛自己正和同学一起上课、玩耍、郊游;当读到《人间》时,我才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充满着这么多的真情和温暖。

突然,下课铃打断了我的幻想,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书,它像是调味品,能让你笑,让你哭,让你心酸;书,有时也是你的老师、朋友,当你真正爱上了它,它便是你精神的支柱。

篇1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如果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就无法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做学生的好朋友。和学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做他们的好朋友,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要做学生的好朋友,就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多表扬鼓励学生,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我认为,教师必须以心换心,做学生的朋友,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老师要心中装着学生,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想方设法贴近学生,怀着真诚的爱心了解学生,切实地为学生的成长着想,做学生的朋友!

篇1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猜猜老师宿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猜出后,考试后打个电话给老师。

()最小的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的合数。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但它是奇数。

()比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少1的数。

()5的最大约数。

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26482105”,考后按这个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会感到十分有趣。把试题寓于猜迷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将会“吃”的有滋有味。这样的题目,学生才乐做,才爱做。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1617)男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学”,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

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然而,纳皮尔所发明的对数,在形式上与现代数学中的对数理论并不完全一样在纳皮尔那个时代,“指数”这个概念还尚未形成,因此纳皮尔并不是像现行代数课本中那样,通过指数来引出对数,而是通过研究直线运动得出对数概念的

那么,当时纳皮尔所发明的对数运算,是怎么一回事呢?在那个时代,计算多位数之间的乘积,还是十分复杂的运算,因此纳皮尔首先发明了一种计算特殊多位数之间乘积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1)0,1,2,3,4,5,6,7,8,9,10,11,12,13,14,„

(2)1,2,4,8,16,32,64,126,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

这两行数字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明确的:第(1)行表示2的指数,第(2)行表示2的对应幂如果我们要计算第二行中两个数的乘积,可以通过第一行对应数字的和来实现比如,计算64×256的值,就可以先查询第一行的对应数字:64对应6,256对应8;然后再把第一行中的对应数字加起来:6+8=14;第一行中的14,对应第二行中的16384,所以有:64×256=16384

纳皮尔的这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已经完全是现代数学中“对数运算”的思想了在“运用对数简化计算”的时候,采用的正是这种思路:计算两个复杂的乘积,先查《常用对数表》,找到这两个复杂数的常用对数,把这两个常用对数值相加,再通过《常用对数的反对数表》查出和值的反对数值,就是原先那两个复杂数的乘积了这种“化乘除为加减”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思路,不正是对数运算的明显特征吗?

经过多年的探索,纳皮尔男爵于1614年出版了他的名著《奇妙对数定律说明书》,向世人公布了他的这项发明,并且解释了这项发明的特点

所以,纳皮尔是当之无愧的“对数缔造者”,理应在数学史上享有这份殊荣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把笛卡儿的坐标、纳皮尔的对数、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共同称为十七世纪的三大数学发明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1749—1827)曾说: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许多名人喜欢用数学比喻,往往出语幽默、灰谐,好比深山闻钟,记人记忆久远。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他有八位好朋友做帮手,使他少犯错误,甚至可以不犯错误。他编了一首歌,读起来非常动听: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来、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少错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成名后,曾收到过一位女士的求爱信;“你有一个出众的名声,我有一个高贵的地位。这再者加起来,再乘上万能的黄金,足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天堂都不能比拟的美满家庭。”杰克-伦敦连忙回信,他答得很妙:“根据你列出的那道爱情公式,我看还要开平方!不过这个平方根却是负数”。

“电脑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殊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是因为如果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有一个苹果,那么两个抽屉里最多只放有两个苹果。运用同样的推理可以得到: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原理2 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l个的物体。

如果以70年计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组合数应为70×365×2=51100,我们把它作为“抽屉”数。我国现有人口11亿,我们把它作为“物体”数。由于1.1×=21526×51100+21400,根据原理2,存在21526个以上的人,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这真是荒谬绝伦!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信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十二个时辰,得到的抽屉数为60×360×12=259200。

所谓“电脑算命”不过是把人为编好的算命语句象中药柜那样事先分别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柜子里,谁要算命,即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的组合按不同的编码机械地到电脑的各个“柜子”里取出所谓命运的句子。这种在古代迷信的亡灵上罩上现代科学光环的勾当,是对科学的亵渎。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搜集

对数是由英国人纳皮尔(Napier,1550~1617)创立的,而对数(Logarithm)一词也是他所创造的。这个词是由一个希腊语(打不出,转成拉丁文logos,意思是表示思想的文字或符号,也可说成“计算”或“比率”)及另一个希腊语(数,抱歉,我不知道拉丁文怎么写)结合而成的。纳皮尔在表示对数时套用logarithm整个词,并未作简化。

至1624年,开普勒才把词简化为“Log”,奥特雷得在1647年也用简化过了的“Log”。1632年,卡瓦列里成了首个采用符号log的人。1821年,柯分用“l”及“L”分别表示自然对数和任意大于1的底的对数。1893年,皮亚诺用“logx”及“Logx”分别表示以e为底的对数和以10为底的对数。同年,斯特林厄姆用“blog”、“ln”及“logk.”分别表示以b为底的对数、自然对数和以复数模k为底的对数。1902年,施托尔茨等人以“alog.b”表示以a为底的b的对数,此后经过逐渐改进演变,就成了现代数学上的表示形式。对数于十七世纪中叶由穆尼格引入中国。十七世纪初,薛凤祚的《历学会通》有“比例数表”(1653年,也称“比例对数表”),称真数为“原数”,称对数为“比例数”。《数理精蕴》中则称作对数比例:“对数比例乃西士若往·纳白尔所作,以借数与真数对列成表,故名对数表”。此后在我国便都约定俗成,称作对数了。

篇1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教学资源利用趣味化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 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 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美丽的森林, 然后依次显示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一边显示一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 我们一起编故事, 一起讲故事, 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 引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 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 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 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 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 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 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屏幕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 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 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 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 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 感觉更亲切。

(二)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动物头饰, 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动物头饰表演它们走路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 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 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三)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 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 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 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 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 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 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 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安排层次性强, 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激励措施要适当, 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 应该是重过程, 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 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 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 口算速度快了, 多举手了, 或解题的方法新颖, 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 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 制作些头饰胸饰, 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 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 “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 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 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 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 摘得小红旗。

篇1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的活动,要想激发出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之中的兴趣,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努力。在任何一个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都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该科目上投入积极的参与热情,能否在该科目上表现出自己的学习天赋和学习的自主性。此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必然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继而激发出学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兴趣。

因此,由上可知,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特别是就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继而更好地推进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吸引力

我们总是说“爱屋及乌”,而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教学现象,即很多学生一开始是因为喜欢自己的英语教师继而主动地参与初中英语的学习之中,并且在久而久之的教和学过程中,对初中英语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由此可知,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实施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自身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为,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崇拜情结,也容易将教师的话奉为金科玉律,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教师。同时,学生一旦喜欢上英语教师,就会重视教师对自己在课堂表现中的评价,也会重视自己的表现是否足够吸引教师。因为这样的一些心理,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初中英语的学习之中,而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必将得以激发。

所以,在教学实施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并借助自身魅力的提升来吸引学生。而教师提升自身吸引力的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丰富自身学识。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能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广阔的英语世界,继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

(2)加强课堂的表现力。所谓加强课堂表现力就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方式来将课堂有效地呈现出来。例如,在《A birthday party》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国外的party是如何举办的,然后让学生在那样的气氛中感受西方文化。在这样一个丰富而形象的课堂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得到激发。

(3)清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

1.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有效的教学必然是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并且认可自我的教学实施。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的感受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非常关键,因为学生一旦在学习之中发现自己是有地位的,发现自己是重要的,就会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这种“地位”和“重要性”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获得激发。

2.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比较贪玩的,所以在教学实施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参与其中并且注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Food and drinks》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chocolate巧克力,cheese奶酪,芝士,juice(水果)汁/液,sausage香肠,tomato番茄,西红柿”等词汇,教师可以将这些实物带到课堂上,然后进行展示性的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动而形象的教学中对词汇学习获得一个牢固记忆,也将使得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而这些都将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笔者最近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上几个论点也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其他教师不吝指正。

上一篇: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下一篇:母亲教育心得:今天撒了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