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潜的体验的日记500字

2024-04-12

浮潜的体验的日记500字(通用4篇)

篇1:浮潜的体验的日记500字

浮潜的感觉真好作文700字

去年夏天,我去了风景如画的泰国,虽然已经回国很久了,但有一件事却像白纸上的一个墨点,永远不能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它就是——浮潜。“明天我们去浮潜。”妈妈开心地说。我们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清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坐车来到码头,一阵海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登上快艇台,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一片深海。只看见蔚蓝的海水明晃晃,没有一点杂质,像被哪个人特意清理过。我的心情又害怕又好奇,最终,好奇心战胜了恐惧,终于我鼓足勇气戴上了蛙镜,跳进了水里。

进入水中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这可是十几米深的啊,我在茫茫大海中,像一片叶子随波逐流,外公变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我死死抓住外公的手不放。渐渐地在救生衣的保护下,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便把害怕抛到了九霄云外,轻轻松开了外公,慢慢地向前划动着,渐渐地,我不再害怕,温暖的海水包裹着我,我感觉我像一个婴儿一样,睡在母亲地子宫里,有一种安全感。

我深吸了一口气,把头埋进了水里,水下的世界澄清透明,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蓝色的光芒。一条条小鱼在这蓝色的海水里来回穿梭,像是举行一场舞会,有的穿着黑白相间的礼服在水里跳舞,有的穿着镶着黄色蕾丝边的裙子,在水中转圈,还有的像大腹便便的绅士,我便伸手去捉它,它灵活地躲开,可真是一个灵巧的胖子!

我看啊看啊,仿佛我也变成了一条鱼,海水温柔的把我托起,跟着它们一起游,渐渐地,我宛如融入了海水,正当我陶醉在“仙境”中飘飘欲仙时,外公一把把我拉了回来:“不要离我太远,会不安全。”这时我才如梦初醒;我不是鱼,而是在看鱼呢!

快乐的时光总过得很快,我恋恋不舍地回去了。我爱浮潜,我爱海底的小精灵,浮潜的感觉真好。

篇2:浮潜的体验的日记500字

情趣情趣,所谓“情”,到了我的眼中便有两种释义。先是“风情”,马来西亚同属亚洲,是以我不难在这里捕捉一些东方文化的残影,从而产生一种亲近之情;再是“人情”,马来西亚的人们热情洋溢,笑靥如花,好不亲切。

所谓“趣”,我想,大约便是“乐趣”和“趣事”了罢。从最初飞机上观日出,到码头上跳水,再至海上冲浪,浮潜观鱼,风车岛游玩,优哉游哉,不亦乐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天大地大,何尝不是人开心足矣,又何愁无法诠释一个“趣”字?

两尺浅底群鱼掠,斑斓似画恣欢谑。

我认为最有“趣”的,还是浮潜。一套潜水面镜外加呼吸管,我、表弟和姨母激动无比,在度假村附近的海域浮潜。海水尚未没过我的肩膀,我轻轻把头低进海里,顿时有不计其数的鱼儿映进眼帘,它们欢快灵敏,五彩缤纷。

有的纤长细滑,一袭淡黄色浑然天成,机敏地穿梭于鹿角般洁白如玉的珊瑚间;有的通体漆黑,苗条娇小,百只成群,有条不紊地游过礁石;有的集蓝绿色于一身,渐变自然,缓慢闲游;还有的形似三角,绛红若火,身上透着白色斑纹……

我正看得目不暇接,兴奋忘我地逆着海浪前游,姨母与表弟也纷纭向我分享他们的新奇发现,一行人心情愉悦。突然间,海水涨潮,一个巨大的碧色波浪冲得我们猝不及防,连连后退,如卷起千堆雪,海边一改素往平静的微波粼粼,转而变得波澜壮阔。

“姐,”表弟突然叫了我,“你觉得我们刚刚像是在‘随波逐流’吗?”我理理鬓角的碎发,笑,而不言。

篇3:浮潜的体验的日记500字

不少新闻理论将这种报道归类为体验式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在报道内容上注重过程胜过结论, 强调展示一个场景、记录一段经历, 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了解报道的全过程后自己得出结论。从采访手段上看, 记者不是高高在上或者单纯观望, 写作的重点不仅是“我看到了”什么, 而是“我做了”什么、“我感觉到了”什么。由于一切素材来自记者的亲身经历, 所以, 体验式报道也被称为“亲历式”或“个人经历式”报道。

这种报道形式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 体验式报道更有说服力。记者或者说新闻媒介在公众心目中,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正与权威, 而在体验式报道中, 记者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也是新闻信息的主体, 二种身份合二为一, 使新闻更具可信性和说服力。

其次, 体验式报道更加全面生动。“纸上得来终觉浅, 须知此事要躬行”。记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来获取新闻素材, 避免了单纯依靠采访对象介绍情况的调查方式, 减少了因采访对象自身的认知水平及各种情感因素而带来的信息耗损、误差, 保证了信息采集的全面、客观和真实, 生动。

第三, 体验式报道还可以使新闻传播更具个性化特征, 从而使媒体能刊播出更多的“独家新闻”。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 每家媒体都在争取“独家新闻”。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对突发性事件要抢发。突发性事件因其出人意料而显得惊心动魄, 但毕竟可遇不可求, 在这一方面, 记者显然是十分被动的。另外一种“独家新闻”, 就是对非事件性新闻, 记者大做文章, 进行精心策划。这个时候记者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 凸显记者的个性特征, 进行别样的生活体验, 展现别人前所未有的经历也能获得独家新闻。

最后, 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生活、增强修养的好途径。记者的工作, 要求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反映广泛的社会实践并且做出判断、分析和评价。由于业务素养、经验不足等原因, 有些报道会流于表面和片面。而体验式报道给了记者深入基层的机会, 通过这种报道, 可以使记者, 尤其是青年记者得到很好的锻炼。

体验式报道有诸多优点, 但并非十全十美, 体验式报道的成功归于“体验”, 它存在的缺陷也由于“体验”。为什么这样讲呢?体验式报道中, 有时记者会被表面化的事实遮蔽了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 容易“钻得进, 跳不出来”, 以致造成从总体上和本质上偏离事实的情况, 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这时候就要求记者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

首先, 明访式的体验式报道, 也就是尝试记者之外的角色。这个时候, 记者对所要进行的采访行为有预期的考虑在所难免, 但切记要暂时放下记者的身份和优越感, 意识到明访不是“做秀”。要立足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所扮演角色的酸甜苦辣。而在体验之后, 记者还要“跳出来”, 再次回到记者的轨道中来。也就是说报道不能停留在事件的表层, 仅仅作简单的原生态描述, 也不可过多地陷入感情渲染的泥沼。而要站得高, 看得广, 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要知道, 体验式报道的“体验”是记者在深入观察、访问、分析客观对象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情感, 是带有社会普遍意义的情感, 应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反映相一致。也就是说要入乎感性, 出乎理性。“理”才是体验式报道的纬线, 将理性融铸于报道之中, 才能增强作品的思辨色彩和指导意义, 报道才能更接近事实的“本真”。

在这方面《新闻夜航》坚持了多年的《给梦想插上翅膀》是生动的例子, 在我们帮助过的成百上千的贫困高考生中, 可以说每一个人背后的故事都催人泪下, 有的孩子在刚收到录取通知书不久, 经历了失去至亲的痛苦;有的考生刚知道自己考上大学, 就被确诊为骨癌;还有的孩子, 母亲和弟弟都是精神疾病患者, 在家里经常遭受拳打脚踢。这些采访对象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 很多人泣不成声, 而我们的记者也不知多少次和他们哭成一团。不过, 故事虽然催人泪下, 我们播发报道的时候, 突出展示的并不是这些, 而是这些年轻人的向上。因为苦难并不能改变人的命运, 只有坚强才能让生活拨云见日。记者不仅仅是他们的倾听者或者援助者, 更是一个传播者, 我们能帮助的人毕竟还是有限, 只有通过新闻报道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才能让更多人的未来有所改变。

篇4:关于浮潜的作文

那天早上,我们听着“哗哗”的涛声,乘着快艇,向海洋深处前进。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白线,时而粗,时而细……到了目的地,导游给我们发了一份潜水用具。我带上潜水镜,咬紧呼吸管,拉起爸爸迫不及待地投进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啊——,老爸,救我!”我喝了好几口苦涩的海水,“我要上去,我要上去!”海水呛得我难受极了,我要打退堂鼓了。“快看——”老爸把我的头按到水中,只见数不清的小热带鱼在珊瑚中穿梭,水底的珊瑚不停地摆动着……哇,好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呀!

“还要上去吗?”老爸打趣道。“我还要潜下去呢!”我调整好呼吸,又一次潜入水中。我看见各种各样的鱼在我眼前游过,天哪,红白相间的小丑鱼,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这时,又游过来一条大鱼,它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漂亮,它边游边扇动着它那犹如凤凰般的尾巴。我趁它不备,偷偷地伸手去抓,没想到它闪电般地躲过了我,逃走了。

这时,爸爸用力拉了拉我的手,示意我往右边看。我顺着爸爸的手指看去,只见一只钳子特别大的螃蟹悄悄地从珊瑚礁里爬了出来。我正准备游过去看仔细时,珊瑚前面游过来一群彩色的鱼,吓得螃蟹又赶紧躲了进去……

上一篇:广告公司业务工作流程下一篇:威风的小狗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