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感恩作文

2024-04-16

看感恩作文(精选13篇)

篇1:看感恩作文

看感恩作文

现如今这个社会感恩的太少了,社会的黑暗是想都想不到的,但是也还幸存着不多的感恩……

感恩的方面有许多,当然做法就不同……北京一学生的感恩方式便是告诉他的父母,等他上了大学,所有的消费只是借贷,等工作以后便会偿还,对于这个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呢,是较赞同的,对于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的父母,我们的确应该感恩父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只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但是当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会开心吗……

“妈,等我上了大学,所有的消费我都只是作为借贷,等我有了工作,我会一一还清”,当我对我自己的父母说了这句话之后,母亲流了感动的泪水……然而我告诉我的父亲,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你当真?那要是你没有找到工作呢,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的不是点吧点,你没有工作的话,不就食言了吗;或者我再告诉你,你只还大学的,那高中,初中,小学,你出身到现在呢,都不算数吗,那些花的钱可要比现在多的多啊,你想过吗?”对于这个北京这个学生感恩,我的理解大概就明了了,不完整,只考虑了大学,那之前的没有考虑,父母也不大会感动,觉得你孝顺,所以感恩还是很深奥的,一不小心就做的不对了。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作家在文革时期被迫害,抄家,,被毒打,腿被打断了,浑身是血,然而那些以前和他称兄道弟的人这个时候却躲得远远的,赶紧和作家撇清关系,生怕连累自己,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些什么,而这时,就有一只作家曾经在路边喂过的一只小狗跑了过来,开心地叫着,开心地作家的脚拼命的摇尾巴,在说:“这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你们不要这样对他…”然而卫兵却连小狗也不放过,开始毒打,打得小狗浑身是血,小狗哀嚎,还是想要和作家待在一起,卫兵忍不了了,开始毒打,打断了小狗的.一只腿,小狗很害怕,拖着断了的腿,哀嚎的爬走了,看着小狗可怜的背影,作家发誓等自己自由了,一定会好好照顾小狗的晚年…

作家自从当初被抓了,现在终于出狱了,第一时间便是到集市里买几斤肉,然后立马去找小狗,然而他正准备找到小狗就给小狗吃顿好的,可是他的主人,告诉他,自从那天小狗拖着断了的腿回来,就一直不吃饭,哀嚎了三天,便死了……作家的心彻底碎了,他狠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

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有感恩的,像小狗和作家一样,也有不感恩的,有着黑暗内心的人,像想要个作家撇清关系的人一样……

所以感恩,不多,但存在,也很悲哀,但就要珍惜了……

篇2:看感恩作文

记得读过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文章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我路经一个小店,店主人对我说,他养的八哥会说五句话:“对不起”“谢谢你”“你好吗”“早安”“再见”。

他很为那只八哥不能说3个字以上的句子,甚至说更多的话而抱憾不已,说他见过更聪明的八哥。

我安慰他说:“会说这五句话的八哥已经很了不起了,许多很会说话的人,连着五句话都说不完全!”

也许生活在当下,我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别人为自己付出,习惯了去忽视生命中的细节,我们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但试想若换做自己去为别人付出,去奉献,我们真的会不计报酬,无怨无悔吗?答案不言而喻,必是不情愿的.。既然自己都不情愿于当付出后无人在意,无人领情,那么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说一句谢谢,又有何难呢?也许八哥作为人类的宠物,只会简简单单地学舌,但它所记住的却是我们经常忘记的感谢,这难道不令人汗颜吗?人类何时沦落到连八哥都不如的地步?

12月,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致民警张宁海不慎坠亡。他们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可怕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就读于中国高等学府的学子面对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如此冷漠?况且这位英勇的民警还是为救这复旦十八驴友而牺牲的。不必寻求过多的借口去为学子们掩饰什么,冷漠是对生命的不敬,是对他人付出的不敬。一句谢谢本不足以替代生命的付出,而此时却连一句谢谢也没有,教育所追求的激发人之善,反成了激发冷漠的工具。自己逞强用别人的生命买单,面对别人的牺牲,单单是那冷冷的一瞥,那冰一般的言辞,伤透了每一个人的心。感恩,真的有那么难吗?中国自古讲究的知恩图报为何在当代如同一杯不断稀释的咖啡,只剩下自私与冷漠的味道?

金庸先生曾在的小说《鹿鼎记》中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的好汉吴六奇的形象。吴六奇早年穷困潦倒,海宁査继佐于其有赠饭赠袍之恩,后査继佐应庄史之案遭受牵连,时任广东提督的吴六奇为报当年之恩,积极营救査氏,终使査继佐免受牢狱之灾。时隔百年,金庸先生仍对当年吴六奇营救祖上之事念念不忘,便将此事写进《鹿鼎记》中,这种世代知恩图报的精神不可不令人称道。佛曰:善恶皆有缘,万物皆有缘。当一份善心,收获一份感恩,此种缘分大概便可称为善缘了。河南农民李敬斋前因车祸受伤严重,广东医生袁浩老人为其治好伤病,还帮助这个贫困之家垫付医药费。19年后,当得知袁浩老人中风卧病在床,李敬斋夫妇毅然来到广州,把袁浩夫妇当做亲生父母一样悉心照顾,所做的一切只为报恩。情义无价,感恩永恒,相隔千里,跨越19年,很多事情都已改变,唯有真情不变。袁浩夫妇当初帮助李敬斋,从未想过任何回报,但是李敬斋坚持认为:“知恩图报,是正常人做的正常事。”

篇3:从民族视角看我国感恩教育

一、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感恩观念作为一种社会伦理进行宣传倡导, 虽然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意识形态, 但在社会公德教育和实施文化管理层面都将之列为调解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教导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去遵循。感恩思想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社会规范体系之中, 是不同时期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演进, 始终被当作一种文化精髓而得以传承至今。反观我国的民族发展实践, 感恩思想不仅体现在各民族成员之间, 也存在于民族关系之中。中央政府一直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行政统管范围, 视其为“手足”, 通过设置机构、委派官员、徙民入边等措施加强管理, 借助和亲、馈赠、轻徭薄赋等方式施以恩惠, 少数民族首领也往往承诺息兵止戈, 并通过朝贡、纳岁币、学习礼仪等途径向华夏政权统治者回馈感恩之意。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 但统一和谐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始终在调节民族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近现代, 各族人民在抵御外侮、民主革命的进程中结下了深厚情谊。各族人民感恩知恩, 思富强国的愿望更加迫切,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可以说, 感恩思想既是由古至今融合同化而来的各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瑰宝, 必将继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进程中闪光生效。

二、弘扬民族感恩传统的前提是客观认识我国感恩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 感恩教育最初并没有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来弘扬。2004年, 针对我国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考虑出发, 提出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成为指导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此后, 社会各方都积极投入到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在此情形下, 以研究、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内容, 一大批观点鲜明、质量上佳、影响深远的论著相继问世。2010年, 素有“中国感恩教育第一人”、“感恩教育之父”美誉的著名爱国演说家彭成首倡“感恩教育”之说, 引起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回应, 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迅速波及全国。但遗憾的是,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也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活动类型来开展, 未能形成固定化和延续性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模式, 致使成效相对有限。目前, 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我国公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思想缺位问题更加突出, 感恩观念淡薄、功利思想横行、拜金主义滋长、社会公义缺失、法制意识不强等不良状况, 给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有些甚至已经演变为极端事件。如2011年新疆和田地区发生的“7·20事件”和2013年喀什地区发生的“4·23事件”等恐怖暴力事件就是明显例证。这就充分说明, 将感恩教育引向深入, 是形势所迫, 也是民族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抓好感恩教育的基点是重新审视其深刻内涵

所谓“感恩”, 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产生心理认可并进行回馈的一种认识、情绪和行为。我们应当明确, 感恩的前提应当是识恩和知恩, 行为载体是报恩, 而施恩是在报恩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换言之, 在知恩的基础上, 有明确对象的恩惠回馈行为是报恩;之前无关系而实施的公德行为就是施恩。只有真正理解了这种逻辑关系才可以谈得上“把握住了感恩教育的关键”。但在我们的现实中, 所有的未成年人由于文化来源、信息渠道、素质基础、生活阅历等千差万别, 对于感恩的认识也莫衷一是, 甚至有相当部分的群体根本无法识恩, 又何谈知恩报恩?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对感恩教育的范围也应当有所拓展, 不应该仅仅限制在未成年公民之中或教育行业内, 而是积极拓展到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和各层次。其客体应当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所有公民;其内容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各有侧重;其内涵上不仅要包括“感恩、知恩、报恩”等核心内容, 还应当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基本准则、“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规范、“为国工作、为党奉献”等社会主义义利观、“古代二十四孝、知恩图报”等传统感恩文化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进去;其文化归属既属于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范畴, 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组成部分;其过程更应当将“丰富”和“有效”作为基准要求, 绝不能简单地看成“各级政府的任务”和“教育单位的表面文章”。同时, 感恩教育的工作目标、实现途径、方式方法、理论构架、工作机制和实践探索诸方面都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以此为基点, 全面深入地推进该项工作。

四、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地区的感恩教育问题

笔者认为民族地区感恩教育滞后甚至出现一些激进做法的思想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到特惠政策、自身努力、现实基础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部分公众无法正确面对发展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有些情绪严重者甚至会产生“仇官”、“仇富”等不平衡心理;二是阶级意识、等级观念等封建落后思想作祟, 对于党和国家以及“大中华民族”的认同度较低, 进而影响到“配合公共管理”的意愿;三是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自成一脉, 有些往往和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就使得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容易错综交织起来, 能给一部分人造成认识误区;四是个别人民族本位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严重, 有些甚至经常沉醉在本民族“辉煌历史”的幻想之中, 为人处事带有严重的自私性、保守性和狭隘性, 致使观念偏离主流;五是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感恩“能见度”低;六是一些人法制意识欠缺, 在行为上自控力不强, 容易受到蛊惑或煽动;七是由于部分公务人员能力有限、民族工作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的形象, 甚至影响干群关系和民族关系。凡此种种, 都能促成民族心理的不健康状态, 并显见于感恩教育现状等文化形态上, 从而给该类地区的思想文化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总之, 在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的背景下,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感恩教育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在全力做好以中小学为主阵地的感恩教育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将之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 和落实区域自治制度结合起来, 和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和社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以更加积极和更加务实的姿态投入到感恩教育的伟大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韦政通.中国思想史[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M].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静著.民族心理学研究[M].民族出版社, 2005.

[4]高永久著.民族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感恩”话题作文素材

1.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3.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点温暖。

——巴金

[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素材积累]

1.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

2.那是在洛杉矶郊县一所旅馆的早晨,我正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句子。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

3.一个小男孩儿送给母亲的礼物:走了很远的路,捡回来的一个小石头。

[思维点拨]

篇5:看感恩作文

一、我们要学会感恩

所谓感恩首先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应有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更是一种境界,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工作和职位来体现,企业给予我们工作,领导给予我们职位,因此我们才有学习、发展的平台,当我们抱怨的时候,为何不想想这些呢,抱怨者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集到公司、领导身上。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怀才不遇,一味地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却很少有人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反思一下,我们对企业贡献了多少,奉献了什么,企业的成功是团队很多人努力的结果,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办得到的,一个企业不会因为失去某个人停止发展,而一个人会因为失去企业而面临生存的压力。公司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公司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1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公司的培养,感谢上司的信任、提拔,正如李老师说的那样“懂得感恩父母,才会有不断奋斗的动力;懂得感恩企业,才会以最佳的心态面对职场的压力和挑战”。对公司心存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公司,心在哪里,收获就会在哪里。

二、工作需要责任心

说责任心,就要知道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职责和任务,是每个人分内应做的事和义务,是对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每个人肩负很多的责任,为此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付责任的认识。工作中责任心就是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地思考,勤奋细致地工作;做每一件事都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做到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就如我们超市的工作,平凡而枯燥,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作为基层管理人员的我们,没有责任心是做不好工作的,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用力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会把事情做好”。正如王店讲的那样“为什么员工叫你们经理,为什么你们工资比员工工资高,就是你们责任大,工作中要有责任心,对工作负责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

三、同事间要互相尊重

李老师有句话说的很好“你对别人的方式,决定着别人对你的方式。别人对你的方式,都是你教给别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你要懂得尊重别人,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这是最起码的为人处事之道,工作中如何获得同事的尊重,首先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态

度要诚恳,不会的问题虚心请教,拿不准的诚心探讨,基本搞定的征求意见;其次要做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同事之间探讨问题和沟通事情的时候,不要断然的否决别人,要顾及同事的面子,不卑不亢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同事之间要大度,学会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要大度一些,要能容忍别人的小错误,不要过多地在意鸡毛蒜皮的小事,毕竟你也曾经犯过错误。尤其是同事之间,如果过多地抓别人的失误和小辫子,往往会激化同事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同事之间友好的关系。要学会善意的提醒,要学会责任的共担,有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承担一点责任会取得比推卸责任更好的效果。

篇6:看感恩作文

于丹教授《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反反复复听了十几遍,每一遍看来,都有不同的感触和顿悟涌动出来。

于丹教授的《中小学生感恩讲座》共分为三个层面,我也就在这三个方面谈谈作为孩子母亲、学生家长的我的感受和看法。

一、孝道与爱心------给孩子孝顺的机会,不仅仅是为人父母的心理需求,更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亟需;让孩子在爱与被爱的感知中成长,给孩子一颗坚强而柔软的内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原来的心理,真的像那颗大树一样,希望倾其所有的使孩子快乐、满足,尽我所能的给他我能给予他的一切。看了讲座之后,我不禁懵然,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长大之后,他是用什么样的心和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呢?他内心除了他自己,还会有谁呢?这样子长大的小孩,会形成怎样的心理世界,而这种心理世界又会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形成怎样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呢?

看过思考过之后,我想,培养孩子的孝心,并不仅仅是为了父母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一个知道感激和孝顺父母的孩子,才能够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无条件的爱。爱是一种双向情感交流,只有让爱流动起来,孩子才会有一颗感受爱与被爱的柔软的心。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会使孩子感受到极深的“安全感”。而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稳定、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孩子也就拥有了相信自己的力量,孩子的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才会让孩子自信、坦然、舒适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未来遇到何种困境及磨难,只要孩子想到父母的爱,想到孝顺父母那刻的温暖,孩子就会重新拾起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的力量,勇敢地冒险、奋力地拼搏、无畏地闯荡于天地间。而因为孩子懂得孝心与感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学会尊重生命、享受生活、安然地对待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就像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所陈述的一样: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爱与被爱、付出与回报。

二、自立、自强与自信------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成为自己;给孩子基石,让孩子有能力走好未来的路;给孩子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饿了才知道饭菜是多么的香甜,摔过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需要自我保护,摔跤爬起来终于明白,我是这么有能耐。好老师或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父母的道理孩子明白,但缺乏感受,而只有感受过的在孩子心中才会建立。于丹老师用自己爬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登上顶峰才能真正明白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成人如是,孩子更是如此。

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棒的。所以我们试图用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哪条路是错的,哪条路是对的,企图让自己的孩子走条捷径,直达顶峰。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孩子是孩子,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所谓的捷径,是否是孩子真正走的路我们都不确定,更何况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孩子的目标,我们又如何确定哪条才是捷径?而在我们忙着给孩子指路的时候,我们焦虑、我们烦躁、我们恐惧、我们愤怒、我们不知所措,而孩子在我们传递给他的负面情绪中,唯一感受到的就是“无能感---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身上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而当孩子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放弃所有努力,陷入绝望。若是我们做父母的负面情绪与孩子的“无能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将成为孩子放弃未来、放弃自己的祸根。

所以,我非常赞同和欣赏于丹老师提出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用孩子亲身经历饥饿后发现吃饭是必须的,来对抗厌食对孩子身体的伤害;用孩子亲身经历摔倒是疼痛的,给孩子自我保护的需要,来预防未来成长道路上孩子的自伤、他伤和伤他事件;用“这个我不是很明白;你能帮我一下吗?能请教你个问题吗?”,来建立和推动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排除孩子厌学的苦恼„„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经历和阅历,而不是用我们的语言来灌输我们所谓的正确的观念和道理。就像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所述的,好老师或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长的教训。

行文至此,实际内心中感悟和感想还有很多很多,于丹老师的这次讲座我还会重复多次去听、去感受,因为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一直在学习、不停的在找寻,我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我想,独特并适合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给孩子最好的吧!感谢儿子学校的老师给我们提供如此好的信息,在我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就能让我明白这些也许苦苦寻觅多年都无法巧遇的教育的真谛。

最后套用于丹老师的一句话:我想,教育是一个起点,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成全的是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关系中学会爱与被爱,到山水中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真理的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之中,去建立健全人格。而我们可以也必须去做的事情是,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有力量可以创造出他自己的一番天地来。

篇7:看感恩作文

——题记

每当听到这首动人心弦的音乐,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施老师。

施老师刚刚接我们班时,由于班上每位同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各不相同,成绩参差不一,而且学习风气也比别的班差,施 老师每天都绞尽脑汁为我们填补之前所落下的不足。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回家。深夜,群星闪烁,我们都已在温暖的被窝里安然入睡。老师呢?房间里灯火依旧,透过那微弱的灯光远远望去,依稀可见到伏案的身影。这让我想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六年级上册开学时,数学老师因便因病请了两个星期的假。施老师见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数学课了,只见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学校临时没安排好谁来代课,就由我帮你们上吧”。没想到,施老师竟是“文武双全。”不仅语文上得引人入胜,数学教的也是妙趣横生通俗易懂。老师在讲台上娓娓而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节课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溜过。第二节语文课,老师依然精神抖擞,活力十足,她戴着耳麦,当上了“王小丫”这么一说,同学们就把老师当成“小丫”,班上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下课后,老师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办公室,我路过,不经意间看到老师一手捧杯温开水,一手撑着额头,瘫坐在椅子上,一副精疲力竭的模样。我见了,心里泛起一股酸涩。年近半百的 施 老师既是段长,又是班主任。在学校打理事务,在家中又要料理家务,又当爹来又当妈已忙得不可开交。如今加上一门数学,一天下来几乎都是她的课,早已疲惫不堪。可为了同学们不落下课程,老师毅然牺牲自己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批改作业、备课„„毫无怨言。我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在五年级下册的期末考试中挤进前三名。而且在体操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上等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老师,讲台就是您的舞台,粉笔便是指挥棒。您带着我们,向知识的高峰进发。一路上有多少坑坑洼洼,坎坎坷坷,都是您陪着我们走过。默默奉献的老师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丝丝白发蕴含着一份担忧,条条皱纹都承载着一个故事。

昔日,老师在我的心田播下了智慧的种子、道德的种子。日后,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我只想掬一滴清水,您却给了我整个大海;我只想撷取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只想采下一朵鲜花,您却给了我整个花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老师对我的爱,我无以为报。

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是您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育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凝聚着您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篇8:看感恩作文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诺某斯指出:“关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怀是出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结和接触。一方付出关怀,另一方接受关怀。”(1)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009年9月10日上午8:19教师节,正在进行校园值班,收到这么一条教师节的的祝福短信,是当天所有的短信当中最让我感动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的一条。这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永远幸福、平安、健康,万事顺利!老师,您知道吗?您是我进这个学校第一个记得我名字并跟我打招呼的老师,当时我真的超感动的,因为我都还不知道您是谁。我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老师您们真的太好了,我舍不得。老师:真的很谢谢您帮了我很多很多……谢谢!谢谢!”

案例背景:

这条短信是由我们系某班级的某同学发的,由于该同学所属的专业学费昂贵。两年前新生报到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位面容苍老、衣着窘迫的父亲带着一个略带羞涩、低着头的女生来报到。面对高额的学费,这对父女面带愁容,父亲向我们袒露:家里特别贫困,某的母亲身体不好,某因为生病也花费了家里大部分存款,如此昂贵的学费根本支付不起。某依旧低着头部说话,我问某::你想读这个专业吗?某点了点头。最后系领导通过和其父亲讲解绿色通道、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途径可以完成学业后,其父终于答应让某留下来读书。

报到时的印象太深,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学生的名字。第一次在校园里见到她时,她依旧是低着头走路,我走到她身边,叫了声她的名字,问了问来学校后是否习惯?但是我真的想不到,这个很平常的问候却改变了一个学生是否留在学校读书的重要决定,而该同学在学校表现非常优秀,对身边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奖学金中拿出一些钱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帮助贫困学生的基金。

一方面,日常学生工作中多给学生一些关心,平时的轻声关怀让一个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特别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应该要更多些,也许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学校和社会带给他们的温暖和鼓励。大学除了采取多种办法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外,更注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贫困生进行人文关怀,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另一方面,在对部分受助不感恩的贫困生进行道义上的谴责之余,我们不妨对资助工作本身也进行一番冷静的反思。贫困生家庭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经济的拮据、物资的匮乏、家庭的变故,固然使不少寒门学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但也使不少人形成了终生亚健康的心理。他们或极度自尊,或极度自卑,或极度冷漠,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与社会有点格格不入。受助不感恩就是表现之一。受助期间,他们没有主动联系资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固然不对,但一些资助人除了在资助仪式上一捐了之外,又何尝给受助人打过电话、写过信,询问、关心过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呢?其实,这些贫困生不但需要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而大多数好心的资助人恰恰就是忽视了这一点。

社会学家认为,忘恩是人的天性,他像随处生长的杂草,而感恩犹如玫瑰,需要用良知去栽培与滋润。因此感恩需要通过教育来促使大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行为。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遵循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发展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应是大学德育的应有之魅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就其内涵而言,作为一种意识、情感和行为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更高层次的感恩教育。由于感恩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人是否会有感恩的动机和行为,来自于感恩意识的指导和支配。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任何一种积极文化所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报恩的行动建立在感恩的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而动机与需要则是在感恩意识的指向下进行的。一般地说,个人受到他人施与的帮助由此而充满感恩的思想和情怀,此人便具备了感恩的意识;相反个人在受到他人的帮助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内心充满了冷漠与世故,则不可能引发感恩的行动。

作为高校,如何对大学生补上“感恩”这一课,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等,这都应是当前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感恩教育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美]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魏中军,孙安迹,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

[3]邱伟光.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10.

篇9:新材料作文“感恩”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年轻人因屡受挫折,欲从悬崖上跳下去了结生命。被寺庙里的和尚看见。和尚问:“年轻人何故轻生?”年轻人说:“人为幸福而生,可我却充满不幸。故生此念。”和尚说:“那你的债还了吗?”年轻人说:“我虽贫寒,却不曾欠任何人的债。”

和尚说:“世间之凡,莫过于小草。然即便如微不足道的小草,也不能自行生长。土壤供给它营养,阳光供给它热量,雨露供给它水分。人贵为万物之灵,从落地到长大成人,倾注了多少心血汗水?怎能说不欠任何人什么债呢?生命来自父母,你报答了吗?吃穿用来自自然,你报恩了吗?知识能力来自社会,你回报了吗?”

年轻人沉思片刻。叩谢过和尚,大步向山下走去……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效应”,就是人们喜欢将自己心中的所想,自然投射到他人身上。也就是说人们喜欢用自己的“尺度”去度量他人。认为自己喜爱的,也是别人喜爱的;自己厌恶的,也是别人厌恶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你喜欢的恰恰他人不喜欢。

请以“尺度”为话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套作和抄袭。

【思路导航】

①可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角度立意行文。

②从个性角度出发,去论证“己所欲者,也不要妄施于人”的道理。

③可从“尺度”入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篇10:感恩与学会感恩作文

当你呱呱坠地是,你就享受这世上每一份资源、空气、水和土地,你也享受父母最为真挚的爱,他们都是无私的,但你真的不用回报他们吗?

最为21世纪的新人,你享受着远超父母时代的科技以及拥有远比他们童年时代的更好的生活环境,但这一切都是谁带给你的呢?父母,每一个人的父母,用最无私的爱,最为努力的工作带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你不必想父母的青春一样每日在田地里面劳作,你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精彩的青春。

我们总是向无私的父母索取,他们也不从我们这里拿去回报,这仿佛形成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一般,但是在我们索取是不与他们说一句谢谢,他们真的开心吗?当然不,纵然他们便面很高兴。但是他们从不将心中的不高兴告诉我们,以免给我们带来压力或增加负担,父母认为我们为了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尽一切方法减去我们的压力,给我们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希望我们认真学习,但我们真的.有如此照做嘛?是否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如今的你不认真学习,将来的你如何回报父母呢?你真的不准备给他们汇报吗?

就连陌生人的滴水之恩都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亦或是真的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如今的人,人马不在那么重视父母,亲情。他们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他们更加重视朋友,他们记得朋友的生日,喜好。但却不记得父母的,甚至在父母的生日连一句“生日快乐”都不会说,从不为父母的生日做好准备,而在当天他们总是拿出手机给父母照一张照片,发一次朋友圈,引来一大堆点赞、评论,从而满足自己的心。他们从不用尽心的准备去使父母开心,他们不为父母做一些事让他们开心或是对父母的付出给以回报。

篇11:感恩父母感恩爱作文

母爱如水,静谧祥和;父爱如山,凝重宽阔。

——题记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里,有严父,有慈母,有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之间,记录着一个个爱的故事。

小时候,我的体质不好,总是生病,母亲就经常陪在我的身边,看着我的一举一动。然而生病总是不能避免的。一次生病,我发的高烧,烧的很高,外面是大雪纷飞的黑夜。家离医院有点距离,父亲又不在家。这下母亲着急了,不过立马冷静下来。二话不说就给我穿上厚厚的棉袄,她自己却随随便便的穿了几件。拿起伞,背起我就冲进冰冷的夜幕里。

我趴在母亲的背上,周围飘落着洁白的雪花,像是天使翅膀上的洁白无瑕的羽毛,在这寂静的夜里跳着优美的舞蹈。路边的房屋,翠绿的雪松,都披着冬的银装。在昏暗的路灯下,母亲的身影显得单薄无力,却背着我稳稳的,坚定的一步一步的走在反着晶莹的冷光的道路上。此刻,尽管周围是冰天雪地,我却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春风般的舒适。在这温暖的背上,我渐渐的睡着了......

醒来时,我睡在医院的病床上,窗外已露出淡淡的阳光,母亲却不在身边,正要去找,病房门开了。母亲看见我醒了,嘴角露出一抹温柔的微笑,说:“快来看看这是什么?你最爱吃的混沌。”她把还冒着腾腾热气的混沌递到我面前。我的鼻子一酸,母亲的眼睛还有淡淡的黑眼圈。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我,她自己却什么早餐也没有。问她,她却说她已经吃了,不饿。我边吃眼角边溢出豆大的水珠,这是我吃的最好吃的一碗混沌。

母爱如水,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静静地滋润着心中的一草一木,轻轻地流过每一个角落。

小时候,我的成绩很一般,一在盘旋在中游地带。然而却有一次,我的数学只考了77分,我重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数,更别说这是最简单的数学。我看着薄纸上的红红的两个7,心里直冒冷汗,脚步久久不敢向前走一步。我怕回家面对父亲凌厉的眼神,母亲失望的表情,但更怕父亲的棍子。我在回家的路上磨磨蹭蹭,每走一步都有千斤重。天边的太阳只剩一半了,云朵们也醉得红了脸。黄晕照在身上,脚下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最终,还是移到了家门前。打开门,飘来一阵清甜的香味,是我最爱吃的.甜点——糯米团子。母亲听见我回来了,亲切说:“快来,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糯米团子,还有一会儿吃饭,你先吃点吧!”我拿起一个团子,恨恨的咬了一口。团子还是温热的,尝在嘴里又软又甜,但我却觉的一点味道也没有。父亲这时从屋内出来了,平淡的说:“听说你们今天考试了,考的怎么样?”我最怕的还是来了。“呃……打了……打了77分。”我支支吾吾的说着。说完这句话后仿佛用尽了说有的勇气,站在那里低着头,一动不动。然而并没有意料中的责骂声或棍子落下,却听到了一声叹息。父亲走到我跟前,轻轻的摸了摸我的头,用低沉的语气说:“先吃完饭再说吧!”

这顿饭吃的特别安静,我们一家人都没有说一句话。晚上,父亲到我的房间来,坐在我身边细心的给我分析每一道题错误的原因。其实有很多题目我都是做得到的,只是因为粗心。侧头看父亲,父亲那油黑发亮的头发已染了几根银丝,在黑黑的发群里显得更加刺眼。父亲给我分析完后,便出去了。不过,须臾,父亲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些糯米团子,这是晚饭时剩下的。他把它放在我的手心里。我心里猛的一颤——团子是热的。现在已经9点半了,父亲竟然没有去休息,而是给我弄了夜宵。我吃了一口,还是软绵绵的,却和刚才吃的味道完全不一样。这次我觉得非常甜,比以往吃的都要甜,一直甜到心里。

父爱如山,稳稳地屹立在我心里,默默地为我支起一片蔚蓝的天,任我能自由的翱翔世界。

如果没有母亲,就不会有现在健健康康的我;如果没有父亲,就不会有现在知识丰富的我;如果没有父母,就不会有现在天真快乐的我。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山是水的肌肤,水是山的血脉。山水相映,阴阳相合、天作之美、心有灵犀,山水相绕,平安年年。山是孩子的天,水是孩子的地,天地间捧起一个欢乐的人间。孩子的到来,是山的呐喊,是水的呼唤。孩子给山和水带来一个温馨的世界,山和水啊,又是呵护孩子一个温馨的港湾。孩子是山的笑,是水的花,徜徉在山水之间。山是孩子的胸襟,胸襟宽阔,育儿不忘奋争路。水是孩子的世界,世界温馨,教儿不忘养育恩。

篇12:感恩作文:感恩的心

感恩作文:感恩的心

“感恩”——一颗充满爱的种子,飘飘洒洒落入心田,结出多少健康的幼苗,感恩的花最美丽、感恩的诗最优美、感恩的歌最悦耳、感恩的人最真诚,我们心怀感恩,前方会一片光明。

有一个女孩儿,名叫王芹秀,她背负着全家人的命运,承担着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坚强自信、勤劳刻苦、乐观向上,在得知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时,依然照顾患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与86岁的奶奶。每天早早起来去好几里外的地方打水,却不说一个累字,面对家人,总是微笑着。在学校,同学老师都很喜欢她,懂事的她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当记者采访她:“在知道自己身世时,有没有对父亲的爱少了?”王芹秀坚定的地说:“如果没有爸爸和奶奶,我早就饿死或冻死了”。王芹秀觉得,只要和爸爸在一起,再苦再累都是幸福的。

13岁的王芹秀被评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这位小女孩身上,强烈的感恩之心,让我为之感动。即使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没有嫌弃家贫,没有觉得奶奶和养父是负担,她义无反顾地照顾着养育自己的“父亲”,在她心里,养父就是她的亲生父亲。王芹秀是真真做到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呀!有人问小芹秀最想做什么?她说:“我最想多一点时间做作业”。小芹秀是想用知识改变命运,以后能更好的报答养父和奶奶,还有关心她的每一个人。

与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相比,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辛苦养大,蜜罐里长大的我们,从不为生活发愁。有人把感恩看得太难太严肃,其中生活中,为爸爸端杯茶、给妈妈捶捶背、帮老师多排忧等等。小小的问候,也许就是对他们一天劳累心情的抚摸,不要想等自己宏图大业时,再去感恩。让我们接受给予恩情的同时,也同样学会给予他人。

篇13:看漫画,写作文

一、 观察构图,读懂画意

要写好漫画作文,必须观察漫画的构图特点,看懂画意,只有看懂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至于偏离题意。如何读懂漫画呢?

[例一]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07全国Ⅰ卷)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首先,要阅读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如上图漫画的标题为“摔了一跤”,这个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画面上的小孩子不慎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跤,这是表层意思,如果深入下去,还可以发现这个标题的另一层意思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失败”等。

其次,要看清漫画的画面。先看漫画是单幅还是多幅,如果是单幅,则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理清图画内容,看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如果是多幅图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如例一中,漫画的形象是人,总共四个人,其中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子、三个大人分别代表家庭、学校、社会。漫画的物是一块西瓜皮。漫画反映的是动态,是小孩子因西瓜皮滑倒摔一跤后三方面的表现。看清这些才能知道漫画叙述的是怎么回事。

第三,要品味漫画的语言文字。

[例二]阅读漫画《选对一个支点》,看懂画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是写好漫画作文的关键。例一中三个大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是我们理解画意的关键,我们如果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出事了吧!”后面的潜台词就是:你们不听我们的话,结果摔了一跤吧,语含指责。例二中的文字“好多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他多么有才华,而是因为选对一个点”,其实这句话就是我们解读这幅漫画的钥匙,尤其是“选对一个点”更为关键。画中的人之所以能把地球撬起,是因为选择好一个支点。

第四,要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

[例三]观察这幅漫画,看看讽刺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读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例三中,这位下属可真会讨好上司,一个萝卜,居然用大吊车去送,漫画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一个萝卜尚且用吊车,其他方面可想而知了。漫画正是通过这种手法,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对领导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例一中小孩子仅仅是被西瓜皮滑了一跤,事很小,但却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画面正是通过这一夸张的手法,揭示了漫画的寓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摔跤(可理解为遇到难题,受到挫折等)很正常,作为家长、学校、社会要理性看待,不要过于关注,也不要因此溺爱孩子,否则不利于孩子成长。让孩子有独立自主成长的空间。

二、 立足画面,展开联想

漫画是通过简单的构图,表达作者的某些观点和看法,我们要想准确理解画意,必须通过表层深入内里,而要想深层次地理解画意,就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例一中由三个大人的神情,我们便会联想到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联想到学校的老师,联想到社会上与此相关的人。我们既可以想到如画中一样观点的人,也可以联想跟画中观点不同的人,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我们还可以从漫画中的小孩出发,既可以联想到被溺爱的小孩,也可以联想到逆境中的小孩,既可以想到中国的小孩,也可联想到外国的小孩。又如例二中的“支点”,既可以理解为物理学中的“支点”,还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支点”,还可想到“支点”的比喻义,如“支点”可以理解为“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的专业”、“找到正确的方法”等。通过以上联想和想象就能从深层次挖掘出漫画的意旨,从而准确地立意。

三、 结合画旨,联系实际

漫画作文的写作,既要忠实于漫画,又要跳出漫画,文章的立意是从解读漫画中得来的,但写作时又不能囿于漫画,如果在漫画上打圈圈,不联系实际,跳不出漫画,那是写不好的。如例一有的考生写:“小朋友不小心被西瓜皮摔了一跤,妈妈须带小朋友去看病,老师需要教育小朋友不要乱扔果皮,好心人帮助小朋友……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集体,都怀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又如:例二,不少学生大谈杠杆作用如何大,将来科技发达了,完全可以造出能够撬起地球的杠杆等,这些都是没有结合画旨,也没有联系实际进行引申与深入。怎样联系实际呢?一方面联系社会实际,人处于社会中,社会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对自己有所触动,联系社会可以使文章写得有广度;另一方面联系自己实际,有不少同学常常忘了联系自己,其实联系自己写出的内容才实在,让人读来更亲切,更感人,也往往容易写出深度来。

笔者根据以上的步骤,编了一个口诀,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记一记:

漫画作文不难写,现在教你写一写。

先看标题这眼睛,透过眼睛探主题。

次看画面各细节,夸张之处尤留意。

如有文字莫放过,点睛之笔含观点。

赞成讴歌或鞭挞,仔细琢磨定画旨。

结合画旨巧立意,联系实际不可少。

发挥联想和想象,谨防画面打圈圈。

四、 写作训练

(一) 看漫画《嗨,这可不是旅馆!》

[寓意点拨]漫画一箭双雕,讽刺了两个人。丈夫用旅馆的窗帘擦皮鞋,看来已成为习惯。对此,妻子孰视无睹,也已成了习惯。惟有用自家的窗帘擦起了皮鞋,才招来妻子的惊呼。文章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不能损公谋私;(2) 要爱护公共设施;(3)坏习惯不能养成;(4) 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

(二) 阅读右边这则漫画《措施》,准确理解画意,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寓意点拨]讽刺(批判)那些形同虚设的防范或防范出错的法规和制度。

(三)看漫画《试用期》,准确理解画意,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一篇:市林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开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