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考练地理题

2024-05-10

高三第一次考练地理题(通用6篇)

篇1:高三第一次考练地理题

研究表明提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都是以提问为中心的。在新课情景导入环节,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探究互动环节,提问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方面更有针对性;在巩固双基环节,提问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更重要的是,规范的提问能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一线教师通过课堂实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进行整理、分类,找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频率和学生回答的类型、频度,通过对设问方式、所问问题等的纠正与改进,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通过录播室与录像机, 将《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这一课堂的各种师生问答行为包括教师提问、学生个人回答或集体回答、提问语调等记录下来, 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记录。之后笔者借鉴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并结合课堂实录中地理教师提问的目的,对教师在课堂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将提问分为识记性提问、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创造型提问六种有效提问类型,并且将重复性、口头禅式提问等归为无效提问类型。统计教师在堂课中就这七种提问类型中涉及的数量及学生回答情况, 并针对本节课中设计不当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反馈, 提出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可行性措施。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本次课例研究选择晋江某中学具有八年教龄, 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某一高三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 该教师在高一、高二地理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与梳理,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在高三前阶段即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储备。该教师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基础知识分析综合题,答好综合题。从已有的学生答题情况看,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严密、答题不规范的毛病。为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却没办法准确运用? 能否通过教师在课堂有效的提问引导对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纠正? 这是本校高三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着力探讨的问题。

从历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试卷讲评课在高三课型中所占的比重几乎过半,因而讲评课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三教学,更影响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此我们选择授课内容为《高三第一次质检综合题小题评析》片段教学作为研究案例。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该片段教学用时18分钟,记录师生用语共计约5500字,其中教师用语约5200字,学生用语约300字。其中教师用语中有几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如“什么”出现135次、“怎么样”出现54、“对不对”出现65次、“是不是”出现44次。在课堂观摩时可以发现,这些词已经成为该老师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的存在,让本节课的语速整体偏快,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如果扣除因口头禅带来的重复用语,无效用语如“审什么”“先一定要做到的是什么? ”这类用语部分共计2300字,本次讲评中有效词语锐减为约3000字,将这部分教师用语中的问题按认识层次进行分类、统计如下:

如上表所示,教师在整堂课中有效提问总数为35个,其中记忆性提问共占总提问的一半,使用“识记性提问”时,教师有适当提高要求、增加条件,提醒和帮助学生思考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如题中“指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这一问题,教师适时提示学生分别从纬度、地势的高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这四个方面分别思考受其影响下太阳辐射可能呈现的变化规律, 再提示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太阳辐射是否符合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回答积极性较高,教师基本能够了解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使用理解型提问和应用型提问时,没能够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当降低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则不能够准确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9个理解型问题中学生只回答了4个,其他问题变成授课教师自问自答,使有效的提问变成了无效的提问。

(三)结论

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 。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塑造人才。有口头禅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学科语言。此外,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记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有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做到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

2.教师应精炼提问 、规范提问以提高教学行为效率 。

针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 如果教师将问题分解成的记忆性的、提示性的提问,那么学生可能仅仅需要回答是或否,不会让学生有机会去深入思考,思维没办法得到锻炼。评析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理解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应精炼提问,并用规范提问用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行为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作为最重要的课堂活动环节,对一节课的授课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就一堂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进行片段教学实录和量化分析,结合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联系,得出在课堂教学中:(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教师应及时纠正自己的课堂口头禅。(2)教师提问的方式和学生的回答积极性有明显相关性,理解型提问的有效性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精炼提问、规范提问,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如何上好高三地理综合题讲评课

【关键词】高三地理综合题     思维模式      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要抓好选择题与综合题两类题型的解题训练,在第一轮地理复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基础知识。若要得到更大的提升,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与考试。高三下学期都是在做套题和高考题,以及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讲解中度过的,讲解解题方法的成效,决定了高考的成败。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是高三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考题型中所占分值大,但学生得分率低,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拦路虎”。综合题的讲解常存在重试题分析、轻拓展提炼,重错误纠正、轻方法指导,简单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在讲解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综合题解题能力,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建立思维模式,明确高考大纲要求

解读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让学生明确综合题解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

1.应先粗看材料,细看问题,明确题目设问的内容指向、行为动词的要求等;

2.根据题目设问的内容指向,再细看材料,搜寻题目资料中对应的、有内在联系的信息;

3.联系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寻找与题目有关的知识体系,筛选解题的有效信息。

4.运用所学地理规律、原理、方法、观点、理论,对问题进行判断、推断、归纳,得出该题的答案。

二、分解步骤,案例分析,明确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能力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提高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例(2003年文综全国卷第36题)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作者北顾的是________高原的深秋景色。

图1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分析地理综合题的主要步骤是: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游记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图例中:10℃ 等温线、长城、200米等高线

图中:经纬线、北京、小五台山等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回忆和联想与气温成因有关的知识体系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位置、植被等)。

对所需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筛选解答综合题的有效信息,该步骤要求学生应在平时储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明确行为动词要求,依据材料信息和知识体系的结构组织答案,规范用词,准确作答。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气温成因的原理及知识结构,分析等温线主要走向的影响因素是地势高低和海陆位置。

三、归纳总结,专题训练,提高能力

除了在具体案例分析、讲评时应有所拓展,应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开展专题训练,提升解题能力,训练中应做好:

1.审题训练,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是强调看图表的基本顺序及对图表信息的提取与应用。在读图时要遵循“先读图名,再读图例,然后读图的位置,最后读图的局部特征”的原则。在解题之前,我们应明确我们看到的图是什么图,图上的图例等信息是怎样的,思考我们怎样找到展示信息与题目的连接点。二是认真阅读文字材料,对材料进行详细解读,去粗取精地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找出它们与地理学科中的哪些知识发生联系。三是抓住关键词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对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

2.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力的养成是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的,因而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等基本知识,更要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教师应当通过总结归纳、建立联系、对比异同、归纳类型等过程,使专题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3.加强知识迁移,提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训练中一定要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题目中文字、图标、图形、图例等蕴藏在题目中的信息,了解这个问题所考查的是哪块知识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中的迁移能力。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再加工,善于运用纲要信号图示,展示知识结构,搭建因果关系链。

4.规范答题训练,提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篇3:高三第一次考练地理题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种误区。

1. 核对答案。

这种只核对答案而不进行评讲的形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综合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谈不上对评讲内容的巩固、强化,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 逐题评讲。

一些教师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从太阳光照图到大气环流到区域地理的整治,这样讲一张试卷往往要花上两三课时。这样既会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收益甚微。

3. 重点评讲。

对多数学生做对的试题不评讲,错误较多的试题采取重点评讲。这种做法虽比前两种好,但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就题论题。学生只会解一道题,不能旁通一类题,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呢?我根据多年高三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讲评策略,与各位同仁探讨。

1. 认真诊断,对症下药———讲“审题”。

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作答的方向。讲评时,我们要根据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一般来说,地理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三审”:一审材料;二审题枝;三审题干和题枝的关系。读图综合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一审材料,明确其中心思路;二审提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只有审好题,才能打开解题的思路。

【例1】下图为48°N与122°E交会附近的等高线图。如果图中所示的谷地有一河流经过,那么,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1) 春季有凌汛

(2) 一年有两个汛期

(3) 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4) 夏季因气温高,山地冰雪大量消融,为一年中径流量最大的时节

(5) 河水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内陆循环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如下:

通过一个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教师把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维以推理图这种直观、简明的表达方式揭示出来,可使思路讲解清晰,学生容易理解;通过比照推理简图,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错因或解题时在哪里走了弯路,及时修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同时对学生解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的习惯。

2. 交给学生解题的钥匙———讲“思路”和“方法”。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技巧与方法。讲评时,我们要结合题型,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有机地讲解答题思路与方法。

(1)选择题。选择题往往构思巧妙,有迷惑性,但也有提示性。其解题的思路、方法一般为:在全面正确把握题干的基础上,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首先运用排除筛选法,将表述不科学的错误题枝排除掉,另外还可根据具体题目要求运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借助图解法、读图分析法、逆向思维法等。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关键是给学生讲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 )。

A.暴雨冲刷所致%%

B.地表植被长期遭到破坏

C.河流的侵蚀搬运作用造成的%%

D.降水变率大所致

在讲解这一道题时,可采用分析推理法。本题中的四个选项皆为原因,如何推导呢?题干问的是根本原因,推理过程如下:

地表植被长期遭到破坏→植被根系消失→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消失→河流侵蚀搬运作用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故选B。

(2)读图综合题。从近两年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来看,图像题种类齐,数量多,注重考查学生动手(绘图)、动脑(计算、想象)能力。这类题目往往分值多,综合程度强,答题要求高。但再特殊的题目,都是知识和材料的巧妙结合,表面看来出乎意料而又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解这类题是有章可循的。在讲评试卷时,我们必须给学生讲清解题的基本流程:阅文读图,认真审题,锁定该题的内容范围;认真分析,组织好答案的知识结构。

3.“举一反三”———讲“拓展”。

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而且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讲评时,我们不能就题论题,要力争“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而要做到这一点,讲评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讲评的过程。在讲评时不能就事论事,就题论题,而要把题目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迁移到其他知识点上去,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这样的讲解才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二要注意变换形式、多角度地设问,拓展思考的广度。这样的讲解才能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例如: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解析:我国淮河、太湖等许多河湖及近海水体出现严重富营养化,其成因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造成的,实施截污工程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此题还可用排除法解答,填埋滇池不能解决生态问题,湖区建新城和工业企业将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答案:B。

4. 严格要求———讲“规范”。

答题行文的规范是:清楚、明晰、明确、适度。总的要求是条理清楚,逻辑紧密,恰当使用地理术语。从综合测试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其高度的概括性,这对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它对答案的准确性、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试题对地理术语、地理数据、地理特征的描述,包括绘图的准确性要求都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便会失分。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过程中始终想着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类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

5. 注重学生心理———讲“激励”。

在试卷评讲课的教学过程中,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激发勤奋好学的愿望。同时,教师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在练习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最佳解题途径又是什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教师在讲评时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6. 矫正补偿———“错题集”。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一般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做到:建立错题集→找失误的原因→得出正确的思路和答案→归纳方法和规律。

总之,试卷讲评课的关键是要找出症疾、突出重点、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其目的是纠正错误、消除障碍、强化三基、培养能力。

摘要:在高三地理复习中, 教师应避免在试题讲解中进入常见的几种误区, 本文结合例子提出几点讲评建议。

关键词: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误区,讲评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2005, (5) .

篇4:地理原创题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

例1:当风筝的迎风面受力时会产生一种力推动风筝上升,这种力叫升力。如果风筝与风向平行或形成直角时,都不能产生升力,风筝就会落下。图中的平行线为我国某地空中等压线,短黑粗线为风筝的侧视图,细实线为风筝的系线。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图中能够在天上飞行的风筝是( ④ )

高三阶段复习几乎以习题训练为主,因此选题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着复习效率。现在网站上下载的数以千计的模拟卷,容易让学生重复训练,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能在高三复习指导中,多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多搜集时新的地理素材,在课堂中进行原创题的编制和应用,不仅可以让复习课堂变得生动,也可以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大气运动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原理表现非常多,但是传统的高考题多以虚拟的等值线地图或者是小比例尺地图作为背景,学生在解题时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结合以现实材料为题材的原创题进行训练辅导,可以让大气运动由“云里雾里”变成“云开日出”。

一、利用原创题设计知识迁移   做到触类旁通

自己编制原创题有很大的主动权,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知识进行突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2是关于平流雾的题目。雾以及雾霾是这几年高考复习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分析题目信息,可以触及几方面的知识,一是我国夏季风在东部的推进过程,影响各地的雨带时间和雨季长短。二是总结平流雾的形成机制,找到关键词“降温”。由此总结各种雾(辐射雾、上坡雾、蒸汽雾、锋面雾等)形成的共同点。如浙江的括苍山多雾,是因为沿海地区湿润空气丰富,沿山体上升而降温,形成雾。由此不仅解决了例2的问题,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对例3的分析,从图中知道宝光产生在云雾之上,这里最关键的条件就是云雾,云雾不常有,宝光也就不常有,只要分析云雾的成因就可。

例2: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会降温而凝结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我国东部海域由于受暖湿气流的影响时间不同而形成雾季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第1题。

1.我国海域的雾季出现时间正确的是( C )

A.南海4、5月;台湾海峡6、7月

B.东海6、7月;黄海8、9月

C.南海2、3月;台湾海峡4、5月

D.黄海南部6、7月,黄海北部8、9月

例3:峨眉佛光其实是一种气象学中称之为宝光的大气光学现象。当人站在有云雾的高地,使“太阳—观者—云雾”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人便可在云雾上看见一个以自己头影为中心的光环。读峨眉山东面的金顶舍身崖的宝光形成图,完成第1题。

1.峨眉山能见到宝光的主要自然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峨眉山的悬崖高度刚好适宜观赏宝光

B.峨眉山有强大的西南暖湿气流经过

C.峨眉山阻挡了东部平原来的气流并使其抬升

D.峨眉山地区气候干燥,光照条件好

原创题在设计的时候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对题干的信息进行加工,还可以利用各个选择项进行知识点的布局,使一题多用,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利用原创实验题解释生活原理   增强地理实用性

实践性和实用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而传统高考的一大缺陷是无法考查实验操作,因此可以用地理实验题来弥补不足,增强实验效应,做到书本与生活的结合。

例4是一个地理实验,该实验到处都可以操作,非常简便有效。可以观察实验过程,让学生解释该实验的原理。在解释该原理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能够保证该方法有效的气候和天气因素,当地的森林类型等,是一个思维发散和知识整合的过程。

例4:有考察队员在海南岛考察时找不到淡水,于是他用一只干净的塑料袋套在树枝上,扎紧袋口。过几个小时塑料袋里会收集到淡水。请分析他收集到淡水的原理。

诸暨的大唐有中国最大的袜业市场,周边的墙体广告上有比较多的“湿帘”广告。经过去工厂实地参观“湿帘”空调的应用,发现这个工作原理跟热力环流、大气蒸发等都有关联。买些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在教室做实验,并且可以发动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制作“湿帘”空调。实验以后再面对下面这个原创题就会轻松得多(例5)。

例5:水帘降温是用风机排走室内的热气、废气、污气、粉尘等,室外的风会穿过水帘墙,形成清凉、新鲜、含氧量高的空气进入室内,达到降温、增氧、去异味的效果。读水帘降温原理图,回答6~7题。

6.“湿帘”降温工作的原理是( D )

①水能吸收太阳辐射   ②水蒸发吸收热量

③热力差异形成风     ④气压差异导致通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对该降温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方法最好的应用地是高档写字楼办公室

B.该方法运行成本比空调高,但效果却比空调好

C.该降温方法简便、快捷,至少可以降温15℃以上

D.与空调相比,该方法不仅节能而且环保

如左图所示,当室内风机开始工作,产生负压,室外的空气便会从水帘墙进入补充,在经过水帘墙的时候水蒸发会吸收热量降温,并且会增加空气的湿度,达到降温增湿效果。热力环流是由于热力原因导致气压差异,由于气压差异再形成大气运动,但这里的空气流动是因为动力因素引起的。该题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对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知识的应用和再生。endprint

三、追求原创命题的生成空间   促成师生的智慧碰撞

有些教师可能会顾忌原创题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而不敢在课堂上应用。事实上完全可以利用原创题的某些瑕疵,给学生最大的课堂生成空间。首先,教师可以把不完善的原创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医生,用慧眼找问题。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开足脑力对题目做出判断,由此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将题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空着,交给全班学生来完成,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复习课模式。

传统的解题指导,学生只会追求题目的答案,找到答案以后题目就完事了。而寻找问题编制选项的过程,将单纯追求答案变成为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例6是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的一个选择题,教师只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单幅图中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幅图的内容。由于这两幅图呈现形式新颖,内容比较复杂,在以往的复习资料中没有接触过,对学生是一种挑战。但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任务完成情况超出教师的预期。整个讨论过程就是对图的理解过程、解剖过程、挖掘过程,也是学生智慧的碰撞过程,这种讨论比单纯解题目更深入更透彻。

例6:读广东番禺城市群和珠江口垂直风速剖面图(单位m/s),回答第1题。

1.关于番禺城市群风速和珠江口风速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两地风速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正午

B.两地在同一高度上都是20时的风速最小

C.近地面番禺城市群的平均风速比珠江口小

D.两地的风速都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一节课或许只能磨一个题,有教师认为这样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传统的复习课模式一成不变,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教师也误以为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成为命题者,这样他们的解题水平会有飞跃的发展,对事物的敏感性也会增加,而且这种综合能力可持续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篇5: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二)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44分)

下图中N为北极点, 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 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 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1~2题。

1.当PN最短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人们在成都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2.当P点昼长为14小时, 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20分B.3时30分

C.14时20分D.15时20分

读地面等压线图, 回答3~4题。

3.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吹东南风, B处吹西北风

B.A处风力大于B处风力

C.A处风力小于B处风力

D.A处多阴雨天气, B处多晴朗天气

4.图示天气系统势力增强时, 我国 ()

A.江淮地区多梅雨天气

B.北方地区多寒潮天气

C.昆明多阴雨天气

D.东南沿海多台风天气

读安第斯山脉北段气候、植被垂直变化图, 回答5~6题。

5.图示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NB.25°N

C.35°ND.45°N

6.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 高山森林带在该山脉分布的海拔 ()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

C.保持不变D.变化无序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回答7~8题。

7.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经济崛起的支撑点, 具有的优势是 ()

(1) 交通区位 (2) 产业基础 (3) 煤炭资源 (4) 生态环境

A. (1) (2) B. (2) (3)

C. (1) (4) D. (3) (4)

8.2006年武汉城市圈土地总面积为5.78×104km2, 土地的各种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应该是 ()

A.林地B.耕地

C.牧草地D.交通用地

读太原至中卫 (银川) 铁路示意图, 回答9~10题。

9.该铁路 ()

A.穿越了两个自然带

B.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C.全部位于湿润区内

D.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

10.建设该铁路的重要意义有 ()

(1) 提升山西能源资源等物资运输能力, 带动能源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2) 缓解相邻铁路干线的运输压力, 促进区际经济、文化交流 (3) 有利于山西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以开放、融合带动区域合作 (4) 利于山西向周边地区实施产业转移, 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A. (1) (2) (3) B. (1) (2) (4)

C. (2) (3) (4) D. (1) (3) (4)

读世界葡萄酒产区分布图, 回答11~12题。

11.葡萄酒产区主要分布在 ()

A.西半球

B.东半球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12.丙地每年5月份左右葡萄酒即可上市, 其上市时间早于甲、乙两地的原因是 ()

A.丙地生产技术更为先进

B.丙地葡萄的成熟期和收获期更早

C.丙地市场需求量更大

D.丙地生产规模更大

读我国某区域图 (甲城市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 回答13~14题。

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甲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 主要是考虑到 ()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B.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

C.平衡职工性别比例的社会需要

D.经济发达, 市场广阔

14.有关图中汾河谷地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水切割、侵蚀

B.板块断裂

C.地层下陷、河流堆积

D.背斜成谷

江淮地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 也是我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读江淮地区示意图, 回答15~16题。

15.有关图中城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根据服务范围大小, 图中城市等级可分为四级

B.临江的芜湖城市等级高于合肥, 承接能力更强

C.图中城市水能资源丰富, 有利于高耗能企业转入

D.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 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发展

16.江淮地区 ()

A.农业历史悠久, 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B.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 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C.区位优势明显, 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D.能源资源匮乏, 长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

读我国某区域资源分布图, 回答17~18题。

17.图示区域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

A.生产规模较小

B.资源枯竭

C.国内市场狭小

D.交通不便

18.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C.调整工业布局, 将钢铁工业西移

D.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读黑龙江有机米销售网络示意图, 回答19~20题。

19.图中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1) 南方粮食单产远远小于北方地区 (2) 东北大米品质优良 (3) 南方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得快, 土地占用多, 导致粮食生产减少 (4) 农业结构调整

A. (1) (2) (3) B. (1) (2) (4)

C. (2) (3) (4) D. (1) (3) (4)

20.黑龙江有机米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是 ()

A.地形B.技术

C.市场D.热量

读某石油生产大国简图, 回答21~22题。

21.有关该国城市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部城市数量多于北部地区

B.北部城市数量众多, 且多邻近海港、主要交通线和石油产地分布

C.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于内陆地区

D.气候是影响城市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22.图中P处建有大型水电站的原因是 ()

A.市场需求量大

B.经济发达, 技术力量雄厚

C.地势落差大, 地表径流丰富

D.河流众多, 沼泽广布

二、综合题 (共56分)

23. (13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2011年12月17日, 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 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000多村民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

材料三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 大米是该地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 由于黄河来水减少, 该地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0万公顷缩减到6万公顷, 不足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 并且大部分种植在黄河两岸的堤防周边, 成为宁夏沿黄河经济带的特色景观。

(1) 按照补给方式划分, 甲河属于什么类型的河流?该河流出水源地后, 径流量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哪些? (4分)

(2) 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3) 根据材料二, 说明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灾害的类型, 并简述其成因。 (4分)

(4) 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你的理由。 (2分)

24. (7分)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 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 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目前, 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6月20日首次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 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中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1) 说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 (3分)

(2) 根据图示简述中国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

(3) 我国自限制稀土出口以来, 很多稀土企业受到影响, 试说明原因。 (2分)

25. (10分)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 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 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结合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区域辐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成渝经济区位于下图中的。 (2分)

A. (1) 处B. (2) 处

C. (3) 处D. (4) 处

(2) 如果你是地方官员, 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成渝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密切成渝两地的联系? (2分)

(3) 分析成渝经济区的位置特点。 (3分)

(4) 简述建设成渝经济区的意义。 (3分)

26. (16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简述甲国小麦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2) 比较甲、乙两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区位条件。 (6分)

(3) 甲国是欧盟成员国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近年来, 该国政府强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 发展“低碳经济”。简述该国政府确定此目标的意义。 (3分)

(4) 甲、乙两国工业化过程有何差异?共同点是什么? (4分)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 (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 回答问题。

(1) 图示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哪些?为什么? (4分)

(2) 上述灾害应该如何防御? (6分)

28. (10分) 【环境保护】

广西龙江河2012年1月15日出现重金属镉含量超标, 26日污染水体进入下游柳江水系, 27日柳江上游河段镉浓度严重超标。结合广西镉污染水系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次广西镉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 镉污染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 (6分)

29. (10分) 【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京报》讯:2012年国庆长假第二天,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 市属11家公园接待游客量达到了62万人次。长假前两天累计接待游客量已达100万人次。

材料二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 北京故宫游客爆满, 仅10月2日一天接待游客数就超过18万人次, 创造历年接待游客最高值。

材料三故宫景观图。

(1) 简述北京吸引众多游客的原因。 (4分)

(2) 故宫景区游客爆满有何影响?如何解决? (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P点始终在晨昏圈上, 当PN最短时, 即晨昏线经过极点,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此时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2.C P点昼长为14小时, 说明当地日出时间为5时。而根据题意可知P点所在经度为20°W, 由此推算出北京时间为14时20分。

3.C要判断风向就必须明确图示地区所在的半球;图中A处等压线稀疏, B处等压线密集, 说明B处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故风力较大;图示区域受高压控制, 以晴朗天气为主。

4.B图示天气系统为高气压, 当其势力增强时, 北半球为冬季, 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天气。

5.A该山地的山麓地带为热带雨林带, 说明该段山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区。

6.B从赤道向高纬度地区, 气温逐渐降低, 适合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的高山森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7.A武汉历史上是“九省通衢”, 为全国水陆运输的枢纽。另外, 武汉城市圈具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长期作为国家粮棉油主产区而形成较坚实的农业基础;初步建成了以钢铁、汽车、轻纺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但是煤炭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8.B武汉城市圈地处江汉平原, 土地总面积广大, 其中平原占土地总面积的50%, 丘陵占30%, 山地占20%。

9.D该铁路线穿越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区。

10.A该铁路是一条新的大能力能源运输通道, 可以分流陇海铁路、包兰铁路、京包铁路等客货运输, 从而缓解相邻铁路干线的运输压力;可以促进晋、陕、宁三省区之间, 以及西北与华中、华北、华东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交流与联系;可以极大地提升山西能源资源等物资运输能力, 从而带动能源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步伐;有利于山西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以开放、融合带动区域合作。

11.D从图中可以看出, 世界葡萄酒产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 纬30度至40度间的地中海气候区。

12.B丙地位于南半球, 3~5月为秋季, 正是葡萄成熟和收获期, 而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 9~11月为葡萄成熟和收获期。因此, 丙地的葡萄酒比甲、乙两地上市早。

13.C甲为大同市。在重工业城市配置纺织工业, 主要是平衡职工性别构成的需要。

14.C汾河谷地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 后因汾河等河流冲积而形成的。

15.D图中城市等级有两级, 省会合肥的城市等级最高;由于地势相对平缓, 图中城市水能资源并不丰富;承接产业转移利于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

16.C江淮地区是稻麦轮作区, 由于该地人口较多, 粮食商品率并不高;该地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 但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江淮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 同时处于东、西部经济区之间, 区位极佳, 利于区域合作。

17.B图示区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重工业发达, 耗能多, 导致某些资源枯竭。

18.A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出路在于优化产业结构, 即压缩高耗能工业的规模,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19.C北粮南运、人口向南方流动与南方市场需求增加有关, 与粮食质量好有关, 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关。就粮食单产而言, 南方地区应该大于北方地区。

20.D黑龙江省所处纬度较高, 热量条件不够好, 而水稻是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 因此有机米生产过程受热量条件的限制比较明显。

21.B图中国家为南美洲委内瑞拉。受地形影响, 该国家城市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北部平原和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22.C自然因素是影响P处修建大型水电站的重要原因。图中P处地势落差大, 水流湍急, 地表径流丰富, 适合修建大型水电站。

23. (1) 河流类型:内流河。流量变化:减少。自然因素:蒸发、下渗。 (4分)

(2) (1) 河流水量较大。 (2) 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3) 水能集中, 便于水电梯级开发。 (4) 多峡谷, 利于筑坝。 (3分)

(3) 灾害类型:冰凌洪水 (或凌汛) 。 (1分) 成因:该河段12月份有结冰现象;该河段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较高纬度河段封冻早, 容易形成冰坝, 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 从而导致河水泛滥, 河堤决口。 (3分)

(4) 赞同。 (1分) 理由: (1) 夏季光热充足, 气温日较差大, 稻米质量好。 (2) 有充足的黄河水满足其灌溉条件。 (3) 水稻单产高, 能够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1分)

不赞同。 (1分) 理由: (1) 种植水稻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2) 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加剧土壤盐碱化。 (3) 加剧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1分)

24. (1) 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 我国的稀土资源总量在减少, 减少出口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我国稀土出口创汇总额较少, 减少出口有利于我国稀土深加工工业的发展 (调整结构) ;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 增加收益;减少稀土出口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3分)

(2) 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北多南少, 北轻南重, 北方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山东两省区。 (2分)

(3) 目前我国的稀土企业大多是粗放的开采企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 产品价格低廉。一旦减少稀土出口量, 本地市场供过于求, 很多企业资金积压, 难以周转, 从而相继减产 (或破产) 。 (2分)

25. (1) B (2分)

(2) 修建城市高速铁路, 加强城际联系, 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重庆、成都同城效应, 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推进城市一体化, 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布局;构建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实现区内空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协作;统筹规划信息基础网络, 共建、共享公共信息数据库等。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分)

(3) (1) 位于长江上游, 地处四川盆地。 (2)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3) 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 (各1分, 共3分)

(4) (1)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2) 促进全国各区域协调发展。 (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各1分, 共3分)

26. (1) 分布特点:甲国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1分) 原因:该地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 热量相对丰富;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降水较少, 光照充足, 适宜小麦种植。 (2分)

(2) 甲:乳肉畜牧业。 (1分) 区位条件: (1)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充足而光照条件缺乏, 不适合粮食作物的成熟, 但是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 市场需求量大, 生产技术先进; (3) 交通便利。 (2分)

乙:水稻种植业。 (1分) 区位条件: (1) 季风气候显著, 降水量大, 雨热同期; (2) 平原面积广阔, 耕地总量大; (3) 劳动力资源充裕, 粮食需求量大。 (2分)

(3) 开发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分)

(4) 差异:甲国工业化起步早, 发展比较成熟;乙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不够完善。 (2分) 共同点: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特别是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 (2分)

27. (1) 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等。 (2分) 原因:地形崎岖;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人类活动不当等。 (2分)

(2) 加强监测和预报, 完善预警制度;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 (如开矿、修路等) 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管理, 保护环境;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居民等。 (6分)

28. (1) (1)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集中, 发展速度快; (2) 污水没有达标排放; (3) 环境管理工作不到位, 环保意识淡薄等。 (4分)

(2) 表现: (1) 危害人体健康; (2) 影响水体质量, 威胁饮水安全; (3) 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等。 (3分) 措施: (1) 减少“三废”排放量, 或对“三废”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实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3) 加强环境管理力度,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 (3分)

29. (1) 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且知名度高、旅游价值高; (1分) 交通便捷; (1分) 基础设施完善, 接待能力强; (1分) 环境承载量大, 旅游服务水平高。 (1分)

篇6: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日地距平比= (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 ÷日地平均距离, 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读图完成1~2题。

1. 日地距平比由a变至b期间,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B.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C.重庆地区气温逐渐升高

孟买由雨季变为旱季

2. 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 重庆日出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5时B.6时C.7时D.8时

下图为“某大洋沿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 左图为右图中丙区域的放大图, 其中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 , 虚线为地层界线。读图完成3~4题。

3.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丙地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 ( )

4. 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 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与乙河相比, 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D.与甲河相比, 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读某日我国局部地区降水量预报图, 回答5~6题。

5. 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B.大气环流

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 正确的有 ( )

(1) 甲地中雨, 乙地中雪 (2) 甲地中雪, 乙地中雨 (3)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 乙地风力较强 (4)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 甲地风力较强

A. (1) (4) B. (2) (3) C. (2) (4) D. (1) (3)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 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 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面图甲是某水库在发生洪水时的径流调节示意图, 图乙是该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 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

A.t1时B.t2时

C.t1之前D.t2之前

8. 读图, 蓄水后导致水库中心区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蓄水后, 夏季水域增温慢, 大气的上升运动不强烈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 冬季气温升高, 大气上升运动强烈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9. 水库建成后, 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A.洪涝灾害频繁B.诱发地震、滑坡

C.流量趋向稳定D.鱼类绝迹

下图是某区域水系分布图, 该区域植被破坏严重。读图回答10~12题。

1 0. 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B.地形破碎, 地势较低平

C.地势由西北和东南向中部倾斜

D.最长的山脉呈东西走向

1 1.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河段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甲河段以溯源侵蚀和侧蚀为主

B.乙河段易形成洪涝灾害

C.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丙河段东岸比西岸陡

D.丁河段河道平直, 河道断面呈“V”形

1 2. 根据当地资源, 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 该地应优先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

A.煤炭B.水能

C.地热能D.太阳能

径流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的径流量 (毫米) 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 (毫米) 之比, 用百分比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的降水中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 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中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 根据表中数据, 完成13~14题。

1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 )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 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 是因为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1 4. 经调查, 南岭地区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近些年来, 南岭地区森林植被被破坏, 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减弱趋势, 不稳定径流增加

B.降水量增大, 其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系数增大后, 河流补给量变得不够稳定,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后, 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 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读图完成15~17题。

1 5. 图中四地干燥度的正确排序是 ( )

A.兰州<西宁<武威<酒泉

B.西宁<兰州<酒泉<武威

C.兰州<武威<西宁<酒泉

D.酒泉<西宁<兰州<武威

16.影响图中干燥度分布的因素有 ( )

A.纬度位置和冬季风

B.海陆位置和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和地形

D.纬度位置和地形

17.关于图中河流A和湖泊B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C.湖泊为淡水湖

D.湖泊对河流流量具有调节作用

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18~20题。

18.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形起伏 (4) 洋流分布

A. (1) (2) B. (2) (3) C. (2) (4) D. (1) (4)

19.在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应该是 (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20.在b月出现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

A.尼罗河下游正值枯水期

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我国天山冰川储量较少

D.我国阿勒泰地区正受暴风雪影响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该区域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 回答21~23题。

21.图中甲、乙、丙、丁四座村庄海拔最低的是 ( )

A.甲村B.乙村

C.丙村D.丁村

22.在沿AE线 (连接龙山和虎山) 进行地质调查时, 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 C处最早。由此判断AE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 ( )

A.背斜B.向斜

C.地垒D.地堑

23.从图中可以看出, 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 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其原因不是 ( )

A.山前有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较平坦

B.临河分布, 水资源相对丰富

C.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比较适宜农耕

D.临河分布, 水运便利

下图是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与北坡相比, 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

A.相对高度大, 纬度低

B.坡向朝南, 纬度低

C.坡度大, 纬度低

D.海拔高, 降水多

25.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 墨脱公路上的嘎隆拉隧道贯通, 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 (11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侵蚀强度分布图。

(1) 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 并分析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4分)

(2) 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试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二

黄河流域太阳年辐射量分布图。

(3) 简述黄河流域太阳年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3分)

27. (11分) 下面两图为华北某地年平均潜水水位分布图及B地潜水水位与气候要素变化关系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结合图甲简述该区域年平均等潜水水位线的分布规律。 (2分)

(2) 图甲中, 潜水水位分布差异与该地_____地理要素的变化一致, 椭圆范围内地下水的总体流动方向是______。 (2分)

(3) 图乙显示, B地区潜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试分析这一变化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4) 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 若C区域过度开采地下水, 则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分)

28. (15分) 读某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甲地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 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 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 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 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 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3分)

(4) 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2分)

(5) 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的自然条件。 (2分)

(6) 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 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 分析其区位优势。 (4分)

29. (13分) 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课题:

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过程及该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准备:

(1) 结合上表, 描述非洲西海岸沿19°S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 (2分)

(2) 乙图中M海域所在的纬度带为______, 该地一年中太阳直射______次。 (2分)

(3) M地区位于______气压带与______气压带之间, 盛行风向为______, 受此风的影响, 海水会发生运动。在甲图上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方向。 (4分)

(4) 根据前面的探究, 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在乙图上画出该洋流的流动方向。 (2分)

(5) 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 (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日地距平比a为负值, 说明日地平均距离大于日地实际距离, 且日地实际距离最小,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为1月初。同理得出日地距平比为b时是7月初, 地球位于远日点。从a到b, 北半球由冬季到夏季。

2. A日地距平比为b时, 地球位于远日点, 时间为7月初, 为北半球夏季, 此时重庆昼长于夜。

3.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则该地为谷地, 谷底只有P地层。

4. D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 则说明丙位于40°到60°之间, 根据纬度分布规律, 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选D。

5. C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此处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游一带, 四川盆地北部因受秦岭山地的阻挡, 寒冷气流难以入侵, 故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高, 因此雨雪界线于此处弯曲是因地形的影响。故选C。

6. D从图中可知雨雪分界线以北是下雪, 以南是下雨, 由等压线弯曲方向和气压值可判断甲、乙两地吹偏北风, 故选D。

7. B根据图中进水流量线与出水流量线的关系, 可知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在进水流量等于出水流量时, 即t2时。

8. A蓄水后, 夏季水域增温慢, 大气的上升运动不强烈, 导致水库中心区年降水量变小。

9. C水库具有调节河流下游径流量的作用, 使得河流下游流量趋于稳定, 洪涝灾害减少。其对鱼类影响不大, 更不会导致鱼类绝迹, 但可能诱发库区地震、滑坡。

10. A根据图中山峰海拔和河流分布可知, 图示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 最长的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所以地势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倾斜。

11. B甲河段位于河流源头, 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乙河段河道弯曲, 易形成洪涝灾害;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北半球向右偏 (即西岸侵蚀) , 则丙河段西岸比东岸陡;丁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 河道平直, 河床变宽, 河流流速减慢, 河道断面呈“U”形。

12. B当地河道密集, 河流落差大, 且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降水量大, 因而水能资源丰富。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 应优先开发利用的能源是水能。

13. D华北地区径流系数较浙江丘陵的小, 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位于北方, 降水少而蒸发量大, 故排除A。云贵高原位于南方地区, 降水多, 但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使得河流水下渗严重, 故径流系数就较小, B错。C错在云贵高原地形是崎岖不平的。同是南方的, 南岭地区、浙江丘陵的径流系数大于江淮地区和成都平原, 同是西北地区, 天山地区的径流系数就大于非天山地区, 这说明了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所以选D。

14. B植被破坏严重, 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降雨时河水暴涨, 地表径流增大, 故A正确。径流系数增大, 说明更多的降水变成径流补给河流, 下渗量变少, 这就造成雨季河水暴涨, 旱季河水水位严重下降, 而这对气候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故C、D正确。降水量增大时, 若蒸发量也较大, 那么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并不一定强, 故B不正确。

15. B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 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从图中数值大小分布可知, 四地干燥度的排序正确的是西宁<兰州<酒泉<武威。

16.C根据图中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特点, 干燥度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由此可推出夏季风东南风影响图中干燥度分布, 即季风环流 (属于大气环流) 是影响图中干燥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从图中可知, 在祁连山的北侧, 等值线突然变得密集, 干燥度向北明显增加, 这说明祁连山明显阻挡了夏季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 即地形也是影响图中干燥度分布的重要因素。

17.B图中河流A为内流河, 该河流以高山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其中夏季气温高, 流量大。湖泊B是河流A下游末端的内陆咸水湖, 湖泊对河流径流没有调节作用。

18.A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月份该大陆为低压, 7月份该大陆为高压, 与地形起伏和洋流分布无关。

19.A a月该大陆为低压, 即为1月份, 南半球夏季, 此时甲地的盛行风是东南风。

20.C b月该大陆为高压, 即为7月份, 南半球冬季, 此时尼罗河下游 (北半球) 正值丰水期,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我国天山冰川融化量大、储量较少。我国阿勒泰地区受暴风雪影响是在北半球冬季。

21.C根据图中已有的等高线数值可知等高距为100m, 沿河流的流向可以补全没有标出的等高线数值, 从而可知丙村是四地中海拔最低的村庄。

22.A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 C处最早, 由此可知两侧岩层新、中间老, 则AE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背斜。

23.C从图中可以看出, 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 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地势起伏大, 河流流速较快, 淤积泥沙少, 因此选C。

24.A与北坡相比, 南坡相对高度大, 纬度低, 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 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25.B题干信息“墨脱公路上的嘎隆拉隧道贯通, 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其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26. (1) 地形区:青藏高原。 (1分) 水文特征:径流量小;含沙量小;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等。 (3分)

(2) 河段:中游。 (1分) 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等。 (3分)

(3) 随地势升高而增加;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增加;大致自东向西增加。 (3分)

27. (1) 自西向东年平均等潜水水位线由高到低变化。 (2分)

(2) 地势 (地形) 自西向东 (2分)

(3) 夏季水位高, 冬春季节水位低原因:潜水水位高低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冬春季节 (尤其是春季) 该区域气候干旱, 降水少, 而蒸发量较大, 潜水水位低;夏秋季节, 该区域虽然蒸发量大, 但降水最丰富, 潜水水位高。 (4分)

(4) 地下水水位下降, 形成漏斗区, 严重时会使地面沉降, 造成建筑物塌陷;海水入侵, 地下水水质恶化等。 (3分)

28. (1) 背斜中间岩层老, 两侧岩层新外力侵蚀 (溶蚀) 作用 (3分)

(2) 喀斯特地貌 (1分)

(3) A处。理由: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出口处, 且水可以自流至甲镇;在B处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3分)

(4) 在山区修建交通线路, 成本高, 难度大。为了降低成本和建设难度, 在丘陵山地, 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分)

(5) 受山地中的河流谷地影响, 聚落易在河流谷地呈带状分布。 (2分)

(6) 甲优势: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交汇处, 水源丰富;交通便利, 对外联系方便。 (4分)

29. (1) 与海岸的距离越远, 海水表面的温度越高。 (2分)

(2) 低纬两 (2分)

(3) 赤道低副热带高东南风图略。 (4分)

(4) 寒流图略。 (2分)

(5) 寒流降温减湿, 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 形成大渔场。 (3分)

上一篇:初中部家长会方案下一篇:电话礼仪 打电话和接电话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