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主观题武大

2024-04-20

自然辩证法主观题武大(精选3篇)

篇1:自然辩证法主观题武大

2014年武大遥感院复试题

笔试部分任选3题

1.GIS方向:介绍网格数据,特点与主要的技术

2.计算机方面:当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现状与特点

3.介绍下遥感平台有那些,以及如何配合使用等等

4.摄影测量(具体忘了,等想起来的时候再补上吧)

5.数学(二选一):高数部分是一道曲面积分 线性代数是一道关于相似矩阵与伴随矩阵的证明,都比较简单

上机编程:读入一txt格式的35人的成绩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包括计算最值,平均值,方差等,并将结果写入另一个txt文件中。

篇2:高中政治主观题突破

一、夯实书本基础知识, 抓住重点

不论任何考试题, 都有一个落脚点, 那就是课本。所以答好难题或容易题都要有书本知识打底。历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在考查能力的同时都很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 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必须牢牢把握。记住、记准、记死, 才能灵活运用, 即“记死用活, 死去活来”。例如经济常识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粮食问题、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等等, 必须要记住, 多重复, 保证涉及相关知识时脑海中立即闪现相关理论, 并能落实到卷面, 达到准确率高, 得分全。

二、关注现实, 把握时政热点

从多年的政治高考题来看, 试题多从现实生活的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 关注社会现实, 不回避热点。即使在平时考试或基础年级考试中, 时政热点仍然是出题的侧重点, 所以, 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2008年高考政治题就考查了农业中的粮食问题, 此题就是基于社会现实中粮食、副食价格上涨过快, 直接影响百姓生活这一时政热点。另外, 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重点, 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提醒整个社会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在某地区的统考中就涉及这样一个题:请运用使用价值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三鹿事件。

三、加强主观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政治二卷主观题多以较长的背景资料为题干, 再加以设问, 在材料较长时需先分析设问再细看材料。有的同学二卷失分较多, 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审题, 特别是审设问。我认为审设问, 要审设问侧重问哪方面, 是问表明即是什么, 问原因即为什么, 还是问措施即怎样做。表明类题必须分析材料相当于概括段落大意, 要有一点总结概括能力。原因类题要多联系社会现实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做的依据 (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意义 (重要性) 、必要性, 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 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可以把事件出现的具体原因及这样做的意义作为要点。而措施类题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来进行设问的。答题中务必要审清题目, 结合设问发掘材料中蕴涵的相关信息, 再把所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 组织成答案要点。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 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 (1) 按主体分析:从国家、企业、劳动者、社会舆论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2) 按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 对应找办法。答题中注意所学理论要和材料相结合。

篇3:辩证法主观题易错点分析

范例1——依据类(为什么类、意义类)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要说明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依据。

解析 通常同学们会犯以下错误:1. 审题不准,回答了“唯物辩证法”以外的知识,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2. 要点不全。只答了“联系观”或“矛盾观”中的相关内容;3. 漏掉原理的相关方法论或未结合材料分析。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结合材料+表态)[原理+方法论+材料]

②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原理)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方法论)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结合材料)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方法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结合材料+表态)

点拨 哲学题的解题格式一般分为三步,即“世界观+方法论+结合材料”。例如:回答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世界观,紧接着方法论就是“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部分同学在平日的练习中为了节约时间,只写原理方法论,而不结合材料的分析问题,长此以往,将不良的答题惯性带到了考试当中。

范例2——措施类(怎么办类、如何类、建议类)

材料一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解析 大家会犯的错误有:1. 只会机械地照抄照搬书本的相关哲学知识,而不会联系背景材料。2. 不会从设问入手,带着问题读材料;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或中心问题(同时不能忽略整体思想),不会抓关键词(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3. 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含义把握不准,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答错原理观点或只沾了一点儿边,把不该答的也答上。

参考答案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矛盾凸现,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解决的相应措施。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好经济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点拨 1.扎实掌握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对题目展开全面分析,明确矛盾分析法包含多少知识点。

2.理论联系实际。不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做到切准题目,做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仔细审题,不混淆了问题类型。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题目,不要回答成“怎么做”或“如何做”。

1.材料一 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 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 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

上一篇:清明伤感散文下一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