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2024-05-12

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精选8篇)

篇1: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中国第一管理培训机构----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始于1985)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这句话对组织的每个层级都适用,当然也包含高层领导者。近年来,随着企业日益重视对高层人员的培训,一个问题也浮现了出来:针对高层的培训支出能否快速、明显地获得回报?事实上,恐怕绝大多数的高层培训计划都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虽然高层人员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若想获得成功,任何培训计划都有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主动的、高度投入的培训参与者。事实上,正由于提供高层培训的机构和项目是如此多样、如此难以选择,高层人员才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到培训计划的制定和选择中来,选出最符合自己和企业需求的培训方案。

综合来看,一般高层培训项目包含以下内容:

一、管理情境模拟:让管理者提前面对自己将来可能碰到的难题和挑战。

二、针对性技能培养:例如媒体素养训练,主要是针对可能频繁受访的管理者。

三、各种个人或小组形式的管理训练:例如人际技能的掌握。

四、角色扮演:让参与者提前熟悉自己将来可能担任的职位。

五、针对性地个人职涯评估与发展,这是接班人计划或个人生涯计划的一部分。

六、提高业务或技术能力的结构化课程。

七、导师制度(传帮带制度)。

八、同僚之间的圆桌讨论。

由于高层培训的机会多如牛毛,到底哪种培训的回报率最高,实在令人煞费思量。作为高层人员,自身就应该随时关注自己的培训需求以及外在的培训机会。特别是当职业生涯面临重大转折时:升迁、企业并购、从总部调到地区事业部(或是相反)、工作角色的重大转换等等。

当然在其它时候,管理者也可能会热切感到培训的重要,例如自己觉得难以应付某项挑战,甚至自觉难以胜任目前的工作等。如果这时管理者无法从组织内部获得有效的指引,那么参加培训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以下的指示可以让管理者取得最好的培训效果:

了解组织的培训规划和资源。有许多企业会在管理者晋升或转换角色时,提供充分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其它企业则需要管理者自己去争取。因此,管理者首先应该确认自己的公司属于哪一种,而培训资源又该如何去争取。

展现自己的潜力。适时地向上司展现你的领导潜力、人际技巧,以及你对参与培训的激情。很多时候,你的热情能够感染你的上级,使你的进修计划更加顺利。

把培训的投入和预期回报具体化。众所皆知,高层培训费用通常十分高昂,然而,回报也可能相当可观。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有效的高层培训计划可以获得多达500%至600%的收益率。因此,尽量向公司展现这项培训对你、对企业将有怎样的帮助。如果你自己控制着预算,事情就更简单了,只需向财务人员解释清楚,你的培训经费要花在哪里、花多少?

抓住现在。不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想到去接受培训。无论你期望的培训方式是什么,及早提出培训计划都更容易获得财务和人际支持,不要等到为时已晚才去做。

明确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有些管理者希望学习新的技能,有些人则希望通过培训来培养自己进一步升迁所需具备的素质,还有些人只是想在培训中发掘机会。先了解你到底想从培训中获得什么,然后你才能有效地接受培训。

知足常乐、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不会有效果,一般而言,锁定一到三个领域的知识可以使培训获得最大成果。当然,如果你的野心更大,可以考虑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但一次接收太多东西,最后只会使你停滞不前。

更多中商院文摘请登录:

篇2: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职能的具体的领导工作,是企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你们的素

质高与低、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

发展。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高层管理者就是大脑,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高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

四肢—基层。中层干部是基层与高层之间的桥梁、纽带;发挥

得不好,就是基层与高层之间的一堵墙。所以中层干部扮演

者协调员的角色。管理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沟通的失误、信息的失真等问题造成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隔阂。而中

层干部更接近员工,更能体会和理解员工,可以从中斡旋、协调,使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纵观几百年来工商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

论:要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好的部门中层并不难,但要组织

成一个精明强干、高效率、高水准的中高层队伍却不容易;

怎样才能培养呢?一靠制度,二靠培训。

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内容十分宽泛,并且会因行业特点、岗位职务和企业发展战略不同而各有差异。但总体来讲,中

层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当突出以下几点:

1、战略思维

集团公司作为有影响的企业,正昂首迈向国际市场,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的经营管理人才。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要担当大任,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向和趋势,这是“走出去”战略的现实需要。

2、发展研判

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行业发展研判能力,了解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国家的战略部署,了解集团公司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短期目标、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企业成长、发展的内外环境,具备把握大趋势的能力,这是集团公司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应当体现纺织风格,彰显纺织 特色。

3、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企业不断提升组织和员工绩效的有效途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达到目标的过程,追求的是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有机统一。因而在培训内容中要训练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业务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能力。

4、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领导能力。领导是一门艺术。领导不好,极易造成部门效率低下,甚至人才流失,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学些管理心理学,提高沟通能力。

5、团队建设

篇3:高层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原则

高层居住建筑创作跟其他类型的传统建筑设计一样,要经过平面、立面、剖面及综合形态的设计,在设计中如何运用地域的优势和特性,从设计的不同角度探索其地域性设计原则,这是关系到建筑的地域文化传统延续性、高层居住建筑空间深层探索与地域信息交流等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问题。本文将分别从高层居住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和综合形态的不同角度等方面探索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的类型和应用。

一、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

1. 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

平面形式是高层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平面设计除考虑基本功能外,还要对结构的可行性、经济性、施工的方便性等方面有所考虑。高层居住建筑标准层平面形态的构成主要分两种:简单几何形体构成,如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由简单几何形变化组合构成,常用的有切割法(以直、曲线为“刀”来切割上述简单几何形,构成多种形态)、剪切法(几何形在“剪切”作用下错位)、平移法(几何形的一边或数边向外平移)、叠加法(相同或不同几何形错位相叠)。

随时间的推移,高层居住建筑的造型虽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但平面的基本形式却逐渐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一些稳定的风格,比如香港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大量兴建的高层塔楼。“井”型、倒“丰”型、蛙形平面经久不衰,这种平面最适应香港当地的用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因为采用这些类型的平面形式每户的大小房间均可以获得自然采光和对流通风,例如,香港地利根德阁C座超高层公寓。

2. 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互动

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外形创造的制约:高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创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高层居住建筑的平面形状多受基地大小、形状、位置的影响。小块的方整地多适宜建造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往往采用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在争取良好朝向和景观的同时注重改善环境并创造新的景观,这成为建筑地域性的自然表现。

当地的经济技术、材料、常用结构形式的制约:任何建筑平面与形体都要通过相应的结构体系得以实现。高层居住建筑对结构和技术的依赖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在高层建筑的发展史中,新型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和设备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历来对高层建筑平面形式的创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筑结构、材料与技术的选取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建筑方案的平面构思、空间构成及形体塑造。

二、立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

在高层居住建筑地域性原则中,形体塑造和立面元素的构成处理对其地点风格的形象塑造具有重大影响,二者共同构成了高层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建筑立面的整体效果是由建筑构成比例、材质、装饰细部以及色彩效果等在一个综合的构想下组合成的整体形象。

1. 立面细部元素及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现

从立面细部元素入手,传统地域建筑和民俗建筑细部元素的借鉴对高层建筑的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建筑立面的细部元素可以表现历史传统中的某些回忆、片断,表达地域的精神特征。高层建筑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达也大有可为。尽管早期现代建筑的先驱曾激烈地反对建筑中的装饰,但装饰从来就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得体的地域性装饰使高层建筑更有亲和力、更具人性。热带地区高层建筑的遮阳就常常结合装饰艺术成为地方建筑的重要特征:把水平遮阳板做成漏空隔片、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垂帘式遮阳板、漏空花格或金属网格的处理、采用装饰性的活动遮阳设施等。

2. 立面中材料质感的地域性表现

材料质感是高层居住建筑立面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建筑的重要表情。在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金属、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的优良性能均是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在高层居住建筑的材料中体现地域性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当地传统材料的更新利用。传统材料以土、木、砖、石为主,其中沿用至今且适合高层居住建筑的材料不多,在高层居住建筑中通常是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选配组合,并使传统材料符合现代的施工工艺和利用方式。使传统材料在新技术中发挥性能,延展使用范围。

其次,现代材料对地域文脉的阐释。高层居住建筑通常使用的材料限于普遍的金属、玻璃及钢筋混凝土等,容易造成机械、冷酷及理性的意味。从它的形成原因、运作程序等因素来看,高层居住建筑与传统文脉之间有所对立,但若以地域性的认同为前提构成不可违背的构筑原则,现代技术下的材质做法就可以对地域文脉做出积极地呼应。

3. 立面中建筑色彩运用的地域性表现

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有序的建筑色彩搭配,不仅能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感觉,而且也使城市独具个性。高层居住建筑作为城市中醒目的元素,其色彩的运用对城市意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建筑也有着特征鲜明的色彩运用模式,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传统、伦理精神和审美取向。例如程泰宁设计的金都华府立面,为体现杭州文化元素,采用了黑、白、灰三种传统建筑色彩,包括玻璃、栏杆、扶手。墙面最后确定为暖灰调,大面积采用后并不刺眼,且与顶上的黑漆较相配。这种色彩搭配显然借鉴了苏杭地方民居中的“灰瓦白墙”,颇有国画中水墨淡彩的味道,清新之中透出浓郁的江南水乡情怀。

三、剖面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剖面设计的本质是空间的设计,每个地区对于空间概念有着不同理解和阐述,这些空间文化感知上的差异在剖面设计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而高层建筑在竖向空间上的优势给剖面设计提供了比传统建筑更多变化的可能。

1. 剖面形式与地域气候的联系

高层居住建筑剖面设计与地域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隐性的联系,对地域气候环境和场所交往空间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剖面的外观形式。其中,杨经文和查尔斯·柯里亚的研究是最富成效和特色的。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印度孟买干城章嘉公寓是考虑气候对生活影响的典型例子。公寓坐落在一处周围有小住宅和小花园的地段上,建筑平面为柯里亚常采用的方形,平面尺寸为21m×21m,高85m。建筑师利用自然通风原理,沿东西向展开布局。每层两户,每户占据纵向的两个狭长开间,东西贯通,这样就能有良好的穿堂风。为使剖面设计有利于通风和遮阳,住宅采用半错层的方式交错布局,且每户形成一个朝东或朝西两层高的大花园阳台,构成居民生活、起居的重要空间。

这些国外建筑师对高层居住建筑剖面设计的重视,表明高层建筑是如何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组织通风和气流、考虑日照和遮阳等问题的。而且在剖面设计中对景观视野的分析和因借也更直观。

2. 剖面形式与当地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联系

借用地方建筑中特定意义的空间模式是高层居住建筑地域性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因为这类空间一般在地区和民族中具有特定的心理意义。如日本人的空间意识以“奥”空间为核心,其特点是通过一层层的膜,形成多层次的境界,从而少中见多,可以使较浅的空间取得深奥的感觉。桢文彦设计的螺旋大厦就是“奥”理论和“场所”的实践。在高度上将城市空间划分出多种层次,人们在入口处看到的是正立面倾斜的阶梯,这里布置的城市小广场,可供人在此休息。同时,在这个小广场中,人们可以看到建筑螺旋形体的迂回上升,随着高度的变化,空间也在不断地变化,螺旋大厦与日本人潜意识中的“打破中心感”是相符的。

3. 剖面设计与地形的结合

地域性建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筑与所在场地的结合。平面设计要顺应地形,剖面设计要结合地势,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丰富且富有特色的空间形式。一些高层居住建筑,由于地形或竖向空间上的原因,其剖面设计通常与场地的竖向设计融为一体。比如可在高层建筑底层以下的空间做一些下沉的处理,这样可充分利用下沉空间,扩展底层的使用功能,争取底层和下沉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并且这样做也有助于改变环境,使高层居住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更为融洽。

四、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

高层居住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别注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殊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

1. 继承式协调

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处理,使高层居住建筑与周围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高层居住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高层居住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筑师里卡多·波菲尔设计的巴塞罗那Walden7 Complex高层公寓,采用深红色的面砖饰面,使其融入到巴塞罗那最具特色的砖红色彩中,内部庭院在立面上形成巨大的洞口,为各户提供了充分的采光、通风,并与天桥等连接体一起构成室外活动和住户交流的空间,立面上有意将窗户以不同方式组合,自由地散落在洞口周围,充满装饰性和游戏意味,最终形成一种戏剧性的图腾形式,隐喻了加泰罗尼亚Montserra圣山的意象,创造出强烈的场所感。

2. 渗透与过渡

位于传统环境中的高层居住建筑,除形象上的协调外,其底部空间的处理也很重要,对高层居住建筑的底部空间进行适当的构形处理,使其底部的外界面形态与周围建筑环境有所渗透和融合,有助于延续地区文脉特征,对场所结构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底部空间的过渡层次,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如采用骑楼,构架等方式;还可在高层居住建筑之间采用通廊作连接体,使之成为外部空间的中介,有些建筑的底部空间甚至将相邻的建筑环境也包容进去并融合为一体。

3. 完善与重生

在有些基地中,场所的原有结构因局部地破坏而造成了文脉语境的缺陷,这时高层居住建筑与场所即有建筑环境的关系就不仅仅是被动的调和,而更应从构思立意上主动对文脉环境进行补充、完善或重组。

结语

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也是当代居住建筑设计需要尊崇的基本原则之一,在风格化过后,公众开始期待本土文化的回归,然而究竟是否能真正健康地表达出地域性,这才是值得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

以当代地域观念来看,地域化的表达并非仅停留在具体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表达一种态度、一种现时性,现地区性的设计态度。地域化又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延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高层居住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考。只有能忠实地表达此时、此地、此环境、此范围中人恰当的生存、生活状态的场所,才是地域化表达的最高追求。■

摘要:高层居住建筑的兴起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形式化的高层居住建筑矗立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其巨大的体量无疑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造成极大的破坏。本文主要从高层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法出发,结合国内外优秀实例,分析现代高层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原则。

篇4: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国有外贸企业员工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旨在企业内部建立正式运作系统,以便有效利用人才完成企业目标,其核心作用是要保证对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使员工获得必要能力,弥补绩效差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战略性投资活动。本文拟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结合笔者自身在国有外贸企业从事员工培训的实践和体会,对国有外贸企业员工培训原则和运作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有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国有外贸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一方面,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步伐的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国有外贸公司在企业的管理、业务、战略和文化等方面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另—方面,最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垒球,各行各业都受到严重影响。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更是首当其冲,使得国有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国有外贸企业人力资源正在面临严峻形势:

1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市场压力加大、经济效益回落,许多三资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私营企业,竞相以高薪酬、高职位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大打人才争夺战。国有外贸企业现有的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具有经营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争夺的主要对象。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世前后,不少国有外贸公司流向海外外企、高等院校和大型民营企业的人才比例高达10~15%左右,远高于警戒线。

2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国有外贸企业,人员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得员工整体素质每况愈下,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外贸企业人员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外贸人员既要具备专业商品知识,又要具备外贸知识、外语能力、谈判技能、沟通技巧、项目管理能力和—定的应变能力。现有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3人才结构不适应转型要求 随着改革深入,国有外贸企业正在经历转型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外贸企业的原有人才结构大多偏重外语和外贸方面,企业转型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科技、工业、农业、管理、营销、法律、金融、环保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同时,由于企业长期忽视人才培养,不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造成员工知识结构的老化与长线人才供给不足,不适应转型要求。

4加强员工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加强国有外贸企业员工培训不仅可以解决上述的人才流失、素质不高和结构不合理问题,还有助于培育新型的企业文化。培训可以培育新的价值观,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和职业生涯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培训既能“绑住”人才的 “脚”,又能“拴住”人才的“心”。因此,加强员工培训,是振兴国有外贸企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措施。

二外贸企业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培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效性,逐步建立健垒的培训机制。外贸企业员工培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战略目标导向原则

企业员工培训首先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因此,培训计划应主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制定和实施,把培训计划作为企业总体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外贸企业当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上发生着很大的变革,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应该是在变革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员工培训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

2针对性原则

企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使员工获得必要能力,弥补现存的绩效差距。应该针对培训需求,优先安排能够明显缩小绩效差距的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知识、法规、理念、技术、礼仪、工作流程、专项业务和企业文化等,以便有效弥补绩效差距,更好实现部门业务目标,进而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内训与外训结合原则

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内部资源的限制,员工培训完全依靠自身是不够的,要实行内训与外训相结合。内训是基础,外训是内训的延伸和补充,两者互补,不能偏废。外训的场所可以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可以是工厂和相关业务单位。

4系统化运作原则

培训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显著成效。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把员工培训看作一项系统工程,按照固有模式进行运作,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检查标准,避免随意性。

三外贸企业员工培训的运作模式

外贸企业员工培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其运作模式如图l所示。 1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要了解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并将其细化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要求。二是分析企业人事的变化和需要,人员的升职、降职,调离、新老交替都会产生培训需求。三是分析企业员工绩效的差距,从绩效差距中找出员工素质能力短板,或是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员工能力与员工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明确哪些人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切和如何进行培训。

(2)确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定应该在深入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总的培训目标就是满足上述三个方面的需求,通过培训手段消除绩效差距,提高员工生产率,为企业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提供支持。但每次培训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应有所侧重和细化。培训目标要十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够衡量,便于以后的培训评估。

(3)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安排;培训设施,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和培训预算等。要重视培训方法的选择和创新,除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考虑采用新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角色定位演示法、视听教育法、行为矫正法和参与式训练法等(3)。培训内容应该根据需要确定,大体上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有关理论知识(如信息科学技术、新管理理念和方法等)二是有关专

业技能(如制单、验货、外语、操作使用各种设备、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等),三是有关沟通技巧(如与客户、厂家、外商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谈判的技巧等);四是有关企业文化(如企业价值观、职业生涯理念等)。

2培训计划实施

(1)前期准备

主要包括培训讲师的选聘和培训时间的确定。培训讲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企业内部挖掘,二是外部聘请。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在内部挖掘培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培训的时间安排应具有前瞻性,要根据培训的轻重缓急安排。时机选择要得当,应尽量不与日常的工作相冲突,同时也要兼顾学员的时间。

(2)实施培训

培训班开学和毕业时,应该有简单的仪式,最好请公司领导讲话,强调培训的意义和要求。如有可能,可以安排有关领导讲第一课,以示重视。培训班结束时,可对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适当证书,以示鼓励。

(3)监督管理

当培训进入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实时听取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采用登记、例会汇报、流动检查等控制手段,监督培训计划的进展。如发现教学内容偏离培训计划,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3培训效果评估

(1)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有两类: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目前定性方法应用广泛,包括组织学员座谈、组织问卷调查和相奖测试、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定量方法有事前事后测试法、控制实验法、目标评价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两类方法各有局限,最好结合使用。

(2)总结和反馈

对每次培训应该认真总结,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总结报告应该存档。如有条件,应建立培训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把相关数据输入进去,为进一步搞好培训工作提供依据。另外,员工培训结束返回岗位后,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和提高绩效的环境,使员工培训与企业发展更紧密结合。

四外贸企业员工培训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现存的主要问题

按照上述培训原则和运作模式来衡量,目前外贸企业员工培训在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有少数企业做得较好,但多数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

(1)培训需求不明确

外贸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尽管有一定改进,但仍然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得外贸企业往往不很明确到底哪些人该进行培训,培训什么和如何培训。致使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经常是为了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利益,有时甚至是:应付门面。

(2)监督管理不利

当培训进入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监督,夹时及馈学员的学习信息。而实际情况是,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培训主管与学员和讲师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必要的控制和约束。致使培训氛围不佳,学员积极性受挫,出勤率不高,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影响培训果。

(3)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许多外贸企业很少注意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没有认识到效果评估是培训运作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外贸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往往停留在培训结束时的一个简单考试上,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而且,评估纪录缺乏系统的管理,大多是零散的和无序的,没有建立完整的培训信息系统。

(4)缺少成果转化环境

学员经过培训返回岗位后,往往缺少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存在着许多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业务流程因循守旧、部门管理者不支持、时间紧迫、资金短缺和设备匮乏等。由于培训成果不能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不能明显弥补绩效差距,致使“培训无用”的观点得以产生和蔓延,对培训工作产生新的阻碍,形成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 2建议与对策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培训工作

培训不是权宜之方面是企业的百年大计。培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需要认真对待。各级领导和主管培训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讨培训规律,逐步建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2)遵循培训原则,进行系统化运作

如前文所述,培训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把员工培训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应尽力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按照其固有模式进行运作。要坚持战略目标导向原则,真正把培训计划作为企业总体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3)切实抓好培训运作的各个环节

培训运作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和分割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统筹兼顾。员工培训应以企业总体发展计划为导向,以培训需求分析为起点,以有效实施为核心,以培训基础建设为保障,以培训效果评估为准绳。要切实抓好培训运作的各个环节,有效开展员工培训的各项活动。

(4)建立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信总化是必然趋势。企业员工培训应结合企业信息化进程,着手建立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对培训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贮、检索和利用的各种功能,是企业员工培训实行系统化运作的有效助手。该系统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其它于系统集成,可以形成培训、考核、使用、待遇、晋升、调资、奖励、表彰和发展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策依据。

结论

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国有外贸企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其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育和利用。但令凡担忧的是,当前国有外贸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结构不适应转型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企业培训是使员工获得必要能力,弥补绩效差距,以便更好完成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为了避免培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效性,逐步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外贸企业员工培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导向原则,针对性原则,内训与外训结合原则和系统化运作原则。同时。外贸企业员工培训还要按照合理的运作模式进行,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即: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

篇5: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如何建设高绩效的管理团队

● 课程背景

“在成为领导前,你的成功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在成为领导以后,你的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杰克?韦尔奇

韦尔奇的这句话说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只有优秀的领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建设优秀的、高绩效的团队力量才能成就企业的经营目标。

作为一名经理人,你是不是为做了多年的管理却无法带出一支令人满意的团队而苦恼?你是不是因缺乏带领高绩效团队所需的能力而力不从心?你在提高团队绩效方面用尽了心思为什么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才能快速地把握团队并带领团队创造出佳绩?

如何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以鼓励士气?如何化解团队运行障碍顺利开展工作?

本课程通过案例与演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优秀团队的八大特征、团队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关注点与领导要素、在团队中如何建立信任与责任、如何建立团队的内部规则、如何通过有效地沟通完成促进团队走向高绩效。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励,在团队中作好激励管理、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益。

● 课程收益

→ 了解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 掌握团队建设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 掌握有效运行高绩效团队的方法和技巧;

→ 掌握有效提升团队领导能力的技巧;

成都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如何建设高绩效的管理团队》1 /

4→ 学习团队激励的技巧

● 授课方式:内容讲述、案例分析、游戏互动、讨论点评、情景演练

● 培训提纲

第一章、什么是团队

1、认识团队(1+1=?)

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3、团队行为曲线

→ 讨论:请分析团队与群体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如何才能建设高绩效的团队

1、明确的目标(目标从哪里来?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如何统一?)

→ 短期目标:工资、奖金等物质层面

→ 中期目标:职位、发展等职业规划

→ 长期目标: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

2、相互信任(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建立?)

3、关心、帮助每个人(从哪些方面着手才是最有效的?)

4、沟通良好(如何才能有效的沟通?)

5、分工与授权(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操作?)

6、合理的激励(没有足够的条件怎么办?)

7、合理、完善的制度(制度目前不合理怎么办?)

8、融洽的团队气氛(用什么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气氛?)

→ 案例分析、讨论:企业文化对企业团队的作用是什么?

→ 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建设与企业团队想适应的企业文化?

成都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如何建设高绩效的管理团队》2 /

4第三章、高绩效团队的成员

1、如何选择团队的成员

2、团队成员的关系如何协调

3、如何解决成员的冲突

→ 案例分析、讨论:团队的成员能力不足应该如何处理 ?

→ 案例分析、讨论:团队的成员如何才能更发的配合?

第四章、高绩效团队建设的流程及阶段

1、团队建设的流程

2、团队建设的阶段

→ 案例分析、讨论:在团队建设初、中、后期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第五章、高绩效团队的激励管理

一、什么是激励

二、激励的核心是什么

1、需求理论

2、激励理论

三、激励的误区

四、激励的四原则

→ 公平原则、系统原则、时机原则、清晰原则

五、激励的方法

1、信任认可-表扬-赏识(如何培养对工作的成就感?)

2、承担责任(为什么要为下属承担责任)

3、关心、帮助团队成员(工作与生活如何协调?)

成都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如何建设高绩效的管理团队》3 /

4成都企业管理培训 【三顾咨询】

4、薪水与升迁(物质基础还要有保障)

5、工作兴趣(如何才能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兴趣?)

6、合理的制度(公平、公正、公开)

7、工作气氛(是一种软化剂)

8、企业目标与使命(最终的解决方案)

六、激励方法的综合运用

→ 案例分析、讨论:

篇6: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打造企业团队执行力培训

课程目标:

1、了解单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的关系、不同点

2、掌握多项目资源分配、资源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跨项目间技术、平台、知识分享的方法、制度、工具

4、掌握多项目业务决策机制,从而站在公司的角度决定项目的优先等级,为优秀项目保驾护航

5、掌握支撑多项目运作的组织结构:PAC、PMT、PMO、PDT、LMT6、清晰多项目管理与产品管理之间的关联关系

7、掌握单个研发项目的关键管理方法和工具

课程大纲:

一、执行力的概念

1、什么是执行力

2、执行力不好的症结

3、执行力不好的责任人

 流程管理培训的葵花宝典 流程管理:技能案例训练手册 中外电影名作的流程管理案例集

二、高效能团队管理三要素

1、激励管理

2、授权管理

3、创新管理

成都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如何打造企业团队执行力》/ 3

 分享:流程管理培训的新金科玉律!

 流程管理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

 流程管理内训解决之道: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

三、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1、设定目标

2、运用绩效指标

3、检查执行效果

4、考核执行结果

5、适当授权

6、建立沟通平台

 讨论:流程管理经典案例讨论!

 分组:流程管理培训案例学习指南

 分析:流程管理学习中的八大陷阱!

四、构建高效能团队的关键步骤

1、确立团队的愿景目标

2、通过目标与计划进行团队管控

3、角色能力要素互补

4、团队沟通与合理用人

 分析:企业如何贯彻流程管理全过程?  分析:流程管理培训,我们做对过什么?  案例:海尔集团流程管理咨询方案案例研究

五、建立执行文化

1、建立服从文化

2、建立竞争文化

3、建立感恩文化骤

 分享:企业流程管理培训三步走!

 案例:联想(中国)公司的流程管理培训案例

篇7:企业中高层培训的原则

《赢在中高层—高效管理能力提升》

一、课程简介

传统企业中大部分的中高层干部是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技能,但普遍缺乏基本的管理概念和必备的领导技巧。只知深入前线,四处“攻关”,被动“救火”,却不知设定目标,协调控制,激励团队,往往顾此失彼,焦头烂额;而其下属则困惑于无章可循,无所适从;从而造成整个部门管理绩效低下,资源内耗严重,无法应对新世纪竞争白炽化的“精耕细作”的要求。

在笔者长期的咨询培训经历中,对《赢在中高层—高效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问题

做如下总结:

管理人员能力欠缺:管理人员多半为保姆式日常管理;各级交流沟通不足,导致上级

指导思想与下级执行结果有偏差;管理人员培训能力欠缺;

.......基于此,《赢在中高层—高效管理能力提升》课程从几个主要方面提升中高层管理提

升能力。

二、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三、课程时长

一天

四、课程目标

1、加深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要素;

2、让中高层干部深入了解如何完成的角色转变与心态转变;

成都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高效管理能力提升》/

33、了解作为优秀的高效能中高层干部所应具备的条件;

4、提高推动下属做好工作的能力;

………

成都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高效管理能力提升》/ 3

篇8: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1.1 建造高层建筑可以在相同的建设场地

中, 以较小的占地面积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 可部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地价高涨的问题。设计精美的高层建筑还可以为城市增加景观。但过于密集的高层建筑也会对城市造成热岛效应或影响建筑物周边地域的采光, 玻璃幕墙过多的高层建筑还可能造成光污染现象。

1.2 在建筑面积与建设场地面积相同比值

的情况下, 建造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闲地面, 将这些地面用作绿化和休息场地, 有利于美化环境, 并带来更充足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

1.3 高层建筑的分析和设计比一般的多层

建筑复杂得多, 侧向荷载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是高层结构的控制因素。由于竖向交通和防火要求等都使得高层建筑造价较高、运行成本加大。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不仅要从使用工艺要求出发, 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建筑的高度。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 高度越高, 则由于风力或地震作用引起的侧向力就越大, 建筑物必须具有相应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来抵抗侧向力。目前, 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

2.1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通过刚性连接组成的结构体系, 一般是由多个平面框架, 通过连系梁加以连接而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的竖向荷载由各层楼板通过主梁传给柱子, 再传给基础, 最后传到地基。水平荷载也是通过墙 (楼板) 传至柱再向下传递的。

由于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较小,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侧移, 所以框架结构适用于层数不多, 承受水平荷载较小的高层建筑。

2.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由纵、横向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分割空间的构件。剪力墙的间距受楼层构件跨度的限制, 一般为3~8m, 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层数较多、水平荷载较大及房间较小的住宅、旅馆等建筑。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 在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很小。目前我国10~30层的高层公寓式住宅大多采用这种体系。对于需要提供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空间的部分, 可通过附建低层裙房加以解决, 或将顶层部分剪力墙改为框架。

2.3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差,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 但它具有平面布置灵活、立面处理易于变化等优点。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 抗侧力刚度大, 但剪力墙间距小, 平面布置不灵活, 自重较大。把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者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即在框架中设置少量的剪力墙, 就构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框架-剪力墙体系中, 虽然剪力墙数量较少, 但它负担了绝大部分的水平荷载, 其余的水平荷载则由框架承担, 而竖向荷载基本上仍由框架结构承担。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两种主要结构构件即框架和剪力墙通过协同工作、协调变形, 既增大了结构的总体刚度从而减小侧移, 又改善了纯框架或纯剪力墙中上部和下部层间变形相差较大的缺点, 因而可减少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无论从使用上, 还是从受力、变形性能上看, 框架.剪力墙结构都是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 在公共建筑和办公楼等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2.3 筒体结构:

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建筑结构称为筒体结构。就筒体而言,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体, 一般由电梯间、楼梯间及设备管井组成, 水平截面为筒形;另一种为框筒;是由布置在房屋四周密集立柱与高跨比很大的窗裙梁所组成的多孔筒体。这种密柱深梁结构称为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 实质上是一个开了许多窗洞的筒体, 因此称为框筒, 它靠筒体的空间受力特性来抵抗水平力。

3 高层建筑的结构布置原则

在高层建筑中, 除了要根据结构高度和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 还要恰当地设计和选择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形状和体型。对于高层建筑, 特别是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结构, 因地震作用影响因素多, 对一些结构部位常常无法进行精确计算, 因此, 安全、合理、经济的结构设计必须注重概念设计的方法。所谓概念设计是指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进行建筑和结构整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概念设计涉及内容十分丰富, 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 与数值设计同等重要。

3.1 结构平面布置

大量震害经验表明, 建筑物平面不对称、刚度不均匀、高低错层、屋顶局部突出或沿高度方向刚度突变等, 都容易造成震害。在考虑抗震设计时, 结构的平面布置、体型及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比计算是否精确更直接影响结构安全。

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单元内, 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 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对称, 要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重合, 以减少水平荷载作用下扭转的影响。建筑平面长度不宜过长, 否则可能因两端振动不一致使建筑物破坏。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因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需要, 对平面形状的要求, 一般不会非常简单, 所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JGJ3-2002) 对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提出如下具体要求:a.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 减小偏心;b.平面长度不宜过长, 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c.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 减少偏心。

3.2 结构竖向布置

结构竖向布置应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 避免由于刚度突变而形成薄弱层。在地震区高层建筑的立面宜采用矩形、梯形、金字塔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形状。

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抗侧移刚度的分布宜从下而上逐渐减小, 不宜突变。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沿竖向分段改变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的减小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降低应在不同楼层, 改变次数也不宜太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JGJ3-2002) 对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 要求沿竖向体型应规则、均匀,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 逐渐均匀变化, 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 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的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高层建筑除应满足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的要求外, 还应控制结构的高宽比, 高宽比过大建筑很难满足侧移控制、抗震和整体稳定的要求。

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分为A级和B级。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可较A级适当放宽, 其结构抗震等级、有关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应相应加严。

摘要:了解高层建筑的特点, 熟悉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及其适用适用范围, 从而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建筑面积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三议论文:成长500字下一篇:车辆检测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