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2024-05-21

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精选6篇)

篇1: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而在积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听课,课堂听课就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高中生,他们一天的大多时间都是用来听课的,如何高中生每天都能够抓住这个效率最高的课堂听课环节,那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那怎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呢?前几天晚报的记者向我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通过博客重申一下我的看法吧。

一个高中生要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独立预习功课(提前发现问题)

很多新高一的同学以为预习就是花很多时间说把新课的内容自学一遍,其实不然。我在这里说的预习,你可以这样理解: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老师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浏览一遍,弄清哪些内容是你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也许你不能保证一堂课的注意力一直很集中,但老师讲到你陌生的内容时,你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预习功课。提前预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预习,你可以对未学过的内容做一番思考,这样既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慢慢提高你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要的生存能力,通过预习能够提升自学能力,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生。通过我对预习做了新解后,大概你会对预习有一个新的认识了吧,尤其是在预习上花费的时间,一个学科只要几分钟就可以了。按一天有五六节课算,每天花在预习上的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左右,但这半小时对你以后的学习带来的帮助却是非常之大的。

二、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检验学会与否的“试金石”)

老师讲完一节课,基本上都要布置作业。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时候的作业比期末测试、高考试题要简单的多,因为多是一些基础题。正因为如此,部分学生以为作业简单就不重视作业,有时候为了应付老师而抄袭作业。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对的.,老师留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上一节课讲的的内容得到巩固,扎实的基础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老师留作业还有一个目的,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展开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下节课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而准备的。如果你每次都认真地完成了作业,那你将进入一个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就很可能进入恶性循环,没弄懂的内容一直影响到以后的听课效率,遗留的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终可能会导致对一门功课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建议各位同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独立认真完成。当然了,独立完成作业还有一个最直观的好处,那就是检验一下自己对课堂上的内容是否真的掌握了。

尤其是新高一的学生,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几次特别叮嘱新高一的学生呢?这主要涉及到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尤其是数学科目,初高中数学的难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很大同学在课堂上感觉什么都听懂了,做题也做的很快,感觉蛮不错,一对答案才发现错了好多。(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我会在下一篇博文中专门提出来,就不再次赘述了。)所以,我特地多次强调,新高一的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这是走向高考成功的关键一步。

三、及时复习刚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孔子教育我们“温故而知新”,这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相信无论学生朋友们还是家长朋友们,对这句话,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我就简单提一下建议吧。当学完一个单元后,或者说,当学完一个大的知识点后,一定要及时的复习,这样可以把学到的小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把一个知识点彻底理顺思路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高中数学的阶段复习,既可以巩固知识点,又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所以说,及时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篇2: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学生一天主要的时间都用来听课,听课就是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学习,所以每天保证课堂的听课效率,是搞好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的老师经过那么多年的大浪淘沙,他们对这个学科的把握、理解、领会比学生要高得多,再加上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探讨,最后凝结成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学生从老师这儿得到的东西应该是课下自己学习时很难得到的,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保证高效率,那么他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可能课后得用三五堂课的时间来弥补损失,还不一定能弥补过来。

一个学生的学习其实分成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我发现现代化的手段如果能发挥作用的话,只能在课前的准备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中,课中这一段是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没法儿取代的。课堂充满着一种人性化的东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或者让学生上黑板去做一个题,学生做完之后的那种成就感,老师表扬或者同学给他掌声之后的那种荣誉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问题、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形成的这种学习的氛围……这些东西是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没法儿取代的。如果说课堂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取代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在全国找几个非常突出的老师,就在演播室里讲课,让全国的学生坐在家里用看电视的方式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聘用这么多老师的工资,又因为找了最优秀的教师,讲课的效果自然很好,应该说,是一举数得之事。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相当红火的电视大学不就是这样吗?结果发现,全国的电视大学很多都办不下去了,这就是课堂的重要性。因为课堂充满师生相互沟通的真情碰撞,充满人性关怀的光芒。

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首先得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完成作业

老师每讲完一节课,如果这节课很重要,或者这节课是后续课程的铺垫的话,一般都要布置作业的,这种作业其实就是让学生温故知新。你通过做作业,使上一节课的内容得到巩固、夯实、提高,这样你下一节课听课的时候就显得轻松。如果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恰好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展开的,老师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你没有认真完成,下节课你听着就很累。于是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上节课没学好的东西影响到下一节课,下一节课听不懂又会影响以后的,遗留的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这样很可能就因为一次作业没完成,导致了这一个阶段效果都很差,积重难返。所以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认真对待。

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重视作业,有时候就是应付,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抄袭作业。确实,现在我国的学生也很苦,这个学科也布置作业,那个学科也布置作业,导致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我看有些资料上介绍,如果一个学生把各科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都做完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在精力比较旺盛的状态下,大约得做到第二天的天亮,就更别提精神委靡的时候了。确实有这种失控的现象,学校如果不注意整体作业的协调,不注意对老师这种行为的限制,就会导致很多老师不负责任地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经常做到深夜也做不完,影响睡眠,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遇到类似的情况,学生也不能因为作业多,就不睡觉了,我觉得你要注意选择。比如说今天布置的数学作业,要是对明天的数学课非常重要,你应该优先保证把数学作业做好。今天布置了物理作业,但是明天没有物理课,如果你的时间确实不够,可以把这一科作业暂时拖一拖。我说的是在时间严重不够的前提下。当然了,很多学生完不成作业,不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而是他本人学习的时候太磨蹭,太贪玩。

预习功课

预习并不是说把下一节课的内容自学一遍,而是你大约利用五分钟的时间,把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程快速地看一遍。你这五分钟的付出能产生三个效果:第一个效果,你知道老师明天讲的内容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比较陌生的。一个学生很难保证一堂课精力始终高度集中,那么你通过这五分钟看一看,明天老师要讲的内容中,你对哪些内容确实感觉比较陌生,第二天老师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就自然地集中精力了,这样听课时就有非常好的针对性。第二个效果,因为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对你来说是陌生的,其实一个人的探寻精神往往体现在对陌生事物产生兴趣,如果一看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挺刺激,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你往往就愿意主动地去学习。第三个效果,通过提前预习,可以对未知的领域做一番思考,这样就慢慢地使你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其实大家都知道,21世纪就是一个终生学习的世纪,一个人在学校学的那些东西是微不足道的,需要在你工作之后不断地涉猎大量新的知识,所以自学的能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生存本能,你通过预习能够提升自己这种本能,可以使你受益终生。

篇3:怎样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1961年, 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他认为: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把科学知识与探究过程相结合, 才是探究教学的正确做法。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式学习思想为指导的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 生物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倡导探究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 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 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践

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收集资料或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情境, 善于在生物界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发现矛盾,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教师可选用适当的方法, 如实物演示、多媒体放映等,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发现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思维, 联系现实提出问题。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并对问题提出猜想、假设。例如在学习“病毒”知识时, 用“禽流感”“非典 (SARS) ”“甲流 (H1N1) ”这一最热点话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 如以“禽流感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禽流感难以控制?药物可以治疗禽流感吗?吃鸡蛋和鸡肉会传染禽流感吗?”等问题作为导言, 这些问题都给学生无尽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 认识到生物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

3.收集资料或实验探究。在学生提出猜想、假设后, 教师要及时引导、组织学生围绕猜想、假设, 积极收集资料进行推理或者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获得思维的最佳方法,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 设计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学生设计实验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仅要有科学性, 还要有可行性, 对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案及提出的预期结果, 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创造”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启发兴趣, 再引导学生思考。

4.得出结论, 迁移应用。在完成资料分析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 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可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先由学生讨论, 哪些条件可能影响水果的保鲜;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 分别探究新鲜苹果在室温, 低温;隔绝空气三种情况下的保鲜效果, 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设计成表格, 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

1.结合生活实例, 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 将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讨论交流观点, 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 体验事件问题的性质或规律。例如:现在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这些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 然后利用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在这一过程里,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专题研究性活动,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活动。研究性活动课题的选择, 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生命科学的各种技术或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实验问题。选择课题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实验研究。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相关问题。如学习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提醒学生定期观察小蝌蚪外形变化, 四肢等各种成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完后, 做出实验报告。通过专题性实践学习, 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知识面,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利用问题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 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 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 引发学生的探究,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 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 而不能随意盲目的找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来为难学生, 这些问题要在他们心理上造成悬念, 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历史入手, 认真探究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汝敏.浅议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09.

篇4: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关键词:技校学生;教学课堂;听课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8-01

数学,作为技校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也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一门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数学课较为枯燥,抽象难懂。每逢上数学课,有些同学就不禁皱起眉头,心里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越是心里无底就越没信心,领会理解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往往听课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于是有些同学把学不好数学归咎于自己基础差、脑瓜子不灵,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很多数学科较弱的同学并不笨,只不过是基础不好,听课效率太差而已。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数学课的听课效率呢?我经过多年的探讨尝试,找出了一些规律,总结了一点经验,今天把它形成文字,希望能抛砖引玉。

技校的学生之所以来学习技术,大都是因为文化课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我除了自己勤于学习,主动钻研,优化教材之外,关于教育学生方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课前,把要用的书、笔记本、练习本以及所需文具准备好,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其他书本,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告诫自己要上数学课了,要认真,不能马虎,要鼓励自己,不畏惧数学,喜欢迎接挑战。除此之外,鉴于数学课几乎每节之间都存在衔接的特点,还要复习一下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数学新知识作铺垫。预习一下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疑难点或弄不懂的地方作些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解决。

二、精力充沛、全神贯注投入听

很多数学学的好的学生在谈到自己如何听数学课时,总结出一条最基本的经验,那就是上课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一节数学课45分钟,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不要被周围的事物影响,注意力、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做的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不东张西望,不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当然为了避免疲劳,动脑还要动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解题要求,例题分析,注意事项,公式法则,个人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等简明扼要地进行记录,列出本节课内容的提纲,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以强化、巩固理解。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首先要明确注意什么,即注意的目标。在听课时,我们的注意目标应同老师的注意目标一致。如果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地去问那个问题,否则会影响下面知识的学习。当然,和老师讲课目标一致,并不是要求我们必须跟在老师后面面亦步亦趋,被动听课,而是要求做到听课时紧紧围绕老师的目标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去探究、思索,使自己参与老师指导下的有组织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去;其次集中注意应有重点,注意的重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在概念知识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入概念的,又怎样分析新概念的特征性质的。对于公式、法则、定理那就要着重听老师分析证明的思路以及怎样应用它们解题,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一些结论或记忆一些结论。

三、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勤学好问

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必须做到认真观察,即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演示过程,板书的解题格式,甚至是一举一动,因为有时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稍不留神你就可能错过一个让自己受到启发的机会。但只认真观察而不认真思考也是无效的,人接受各种信息还必须处理,那就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用意何在;思考同学们的每一次回答是否严密无误;思考理解新知识的其它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细嚼慢咽真正的消化。一旦碰到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出来,不能有什么顾忌,尽量把疑问当堂解决,这样不仅为课后巩固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自己节省出学习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课内,大部分知识都是能听懂的。听懂了以后,应该怎样听课?统计表明:10%的学生就开始不听了,或者做小动作或是无所事事呆着;62%的学生像平时一样听课;8%的学生有时思考老师讲的内容;20%的学生能经常思考老师讲的内容。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听懂了以后,缺少了思维动力,思维活动停顿下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听课中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动力呢?美国学者海沃克指出:“在你听课或看书到时候,应该试着去设想一下下面要说什么,有时候你可能对了,有时候也许完全错了,但是你如果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得到优厚的报偿”。这种在课堂听讲中,珍惜每一分钟,走在老师的前面,不停顿地积极思考探求的学习方法就叫超前思考。在超前思考中,遇到与老师讲的不一致的地方,要立刻回归到老师的分析上来,理解老师的讲述,并迅速弄清自己原来的认识有什么不妥?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要积极主动做好听课笔记

1、记别人的新见解

对于老师的讲解,要及时摘记老师对概念、定理等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对例题的分析及解题中关键问题的说明;对于别的同学提出来的新的解题思路或某些独创性见解要及时记下来,留待复习时进一步理解,变成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同学在解答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应记下来,引以为戒。

2、记听课中的灵感

在听课中,应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始终处于紧张思维状态时,往往会突然闪出一个新念头,它可能是一个油然而生的新体会,也可能是深入思考后的一个新疑问,这就是灵感。灵感是一个人对某个问题问题有了较深入理解后儿顿悟出来的理念,它稍纵即逝,要善于捕捉住灵感,及时记在笔记上,但是注意在课堂上不要终止听课去琢磨那个“灵感”,否则将会影响听课质量。所有未解决的问题应放到课后去解决。

篇5:有效预习,提高英语课堂听课效率

一、多种方式培养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笔者认为,英语预习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的情况结合起来,通过采用合作、竞争等多种方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步骤地进行。

(1)任务法。一是把预习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下达任务时,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太难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太容易学生就没有了成就感。

(2)竞争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合作学习,我们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

(3)合作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可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预习。1同桌互助:以“一对一”方式结对学习。让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来当另一位同学的“小老师”。当他们把学会的知识教给不会的同桌时,自己也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同样,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老师有了这些“小助手”就可以扩大对学困生的帮助范围,也可以把节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准备和教学反思中去。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提高。2小组合作: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这样,大部分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参与课堂,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增加了,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也不仅仅是课堂中的配角或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合理分配,牢牢掌握课堂节奏。3师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任务。在师生合作学习中,师生通过表演对话、英语调查、心有灵犀等活动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这样,多种形式的合作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还改善了班级内的学习气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作用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1)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当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来听老师讲解时就会认真听讲。而当师生共同来解决重、难点时,就会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才会越学越有兴趣。

(2)培养学习兴趣,拓展课外知识。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在预习中就会发现很多疑难问题,这些疑难问题,通过教学有的可能可以解决,有的可能不能完全解决。而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如果老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过的学生听课时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就能有重点、有难点地认真听,还能对预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听课效率,在学习上也会形成良性循环。

(4)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如果教师不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很多学生就没有学习目标。这样,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时,往往只是几个优生能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因预习马虎而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预习,学生才能有目标地思考和练习。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练习的机会,而在练习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预习中应注意的方面

(1)要明确目的要求,切忌盲目从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另外,对学困生要降低要求, 让他们也能体验预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2)预习不要全面铺开。对于学习基础差或没有做好预习的学生来讲,最好选自己感到最吃力的学科。预习要有长劲,不能半途而废。千万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觉得没有进步,就想放弃了。要注意不断修正预习方法,并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渐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从而养成预习习惯,不断提高预习水平。

(3)开始试行预习时,要求不要过高。特别是对自己搞不懂的问题,如果时间不够,不要穷追不舍,把问题留到课堂上去解决,以免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4)预习的时间长短要服从学习的整体计划,合理、灵活地安排时间,一定要根据学习的整体计划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篇6:高中生怎样保证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结构

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语文的最后阶段,因此该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十分关键的,因为此时的语文学习包含对小学和中学阶段所有语文知识结构的总结和升华,更重要的是,由于高中生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可以对基础的语文知识进行主动的分析吸收,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语文的教学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基本的认知方式。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背景

高中的语文教学,总体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语文学习的延伸性的把握不够准确,以及对语文学习的各个板块不能很好地融合上,乃至在这些基础上尽可能形成相应的教学成果,因此该阶段的教学其实是需要进行改进的。

1.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承的教学过程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该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的教学安排去学习,并且按照这样的教学范畴去进行相应的文学补充和语言掌握,特别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在此时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围绕这样的形式进行,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扮演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授者,而且也应该是分析和研究相应文化现象和文化精髓的研究者,因为该时期的学生自身已基本具有分析和理解我国一些文化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韩愈的《师说》时,由于学生对韩愈本人有一定的了解,且已经学习了部分文言文,对于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结构和一些常用的词语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该时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引导的角色,并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得出相应的教学成果,从而对后续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2.高中语文教学是小学和初中语文知识的总结过程

根据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我们不难发现在该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对语文的学习分为几大板块,即阅读板块和基础运用板块,《语文》和《语文读本》的分开反映出了该时期的教学安排主要突出学生对阅读能力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去督促学生提高课堂上的阅读效率以及理解分析一些文章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提高课堂内外的阅读数量和阅读效率,只有这样,学生对于一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才会把握得准确。因此,高中的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学生对之前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后,然后运用到具体的语文学习和运用中,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对某些文体的文章和词句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这也是高中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和拥有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面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时能够有良好的互动教学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模式比较清晰地把握。

二、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率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需要教学的主客体之间有良好的交流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需要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细致的了解,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充分认识,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間互动,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过程,比如,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遭遇有自己的看法,其中的看法主要是围绕当时的社会背景去分析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鲁迅先生这篇小说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说明祥林嫂的遭遇,而是对一些社会现象所展现出的麻木不仁的间接揭露,这是教师需要给学生分享的,也是学生需要去思考的深层次社会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同学生交换其对某篇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听到不同的看法,以促进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2.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之间加强课堂内外的交流

高中的语文学习通常是建立在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或者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的,选择相应的文章或者是历史事迹去进行教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一作者的文章进行讲解时一般都会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其对文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发地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但是不同学生在了解作者的文学体裁和写作风格时,并不是在同一个基础和平台上去认识,因此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善于分享学习的心得,特别是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如果能够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堂内外的学习心得和阅读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对于教师而言也能提高其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保证其教学水平趋于稳定。

上一篇:企业广告策划的原则下一篇:2022年优秀会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