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听课心得

2024-05-16

高中历史听课心得(精选8篇)

篇1:高中历史听课心得

听课方法2、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要学会读书、学会在书中作微观记录,把老师讲解中的解读内容及时补充的课本之上。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讨论和研究。尤其是在听(专注),思(思维辨析),说(敢于发表看法和论证),写(辨析思路和知识的联系)等环节是拥有课堂的关键。

听课方法4、向社会索要。社会生活中处处观察、处处留心,扩大课外知识和常识的认识,并思考体悟与课本理论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理解课本的观点和学问。

听课方法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按时、按量、按要求、好问、及时处理不解的问题、听要专心、思不退缩、写不偷懒、问不可耻,计划有序等。

听课方法6、不能过早地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科目而形成偏科现象。应该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认真衡量自己的思维偏重;衡量自己的爱好所在和特长优势;衡量自己投入精力的偏向以及可发掘的潜力所在。偏科容易制约自己学习方法的积累,限制自己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也在和大程度上制约自己的思维活跃和发展。

高中历史讲的内容和初中完全不一样,高中历史很深奥,并不是凭看几眼课本就能理解的,高中历史最关键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会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考查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从历史教材的布置上看,它大概形式是这样:先是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整本书的知识框架,这个不用解释,大家都懂的,大事年表,就是记载大事的年表;第二点,就是每章都会有引言,开篇引言吧!第三点,就是主要内容;第四点,就是原始资料;第五点,就是插图,表格之类的,辅助了解正文的,或者是相关内容的;第七点,就是,学术争鸣;第八点,就是思考题和练习题!

教材上面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它的优势,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它们的优势,如果这点,你利用好了,那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就可以真正掌握高中历史啦!要学好高中历史,其实,真的不难!

篇2:高中历史听课心得

首先,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处理得都比较科学、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和深化、应用。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自主学习部分设计得合理且条理,使学生容易接受。合作探究时,问题设计也是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需要。通过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不同层次的理解。这样,通过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就产生了火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对能力的培养。在当堂训练部分,让学生抢答,既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加以巩固和深化。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感觉到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方法得当,驾驭课堂能力强。课堂上,既有对旧知识的巩固与检查,又有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课堂节奏适中,条理清晰,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篇3: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 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 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 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 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 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 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 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 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 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 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 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再次阅读课文, 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 表述出来,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 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 就会想, 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 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 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内容) 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 (内容) 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 学字词, 分析课文结构, 归纳中心思想, 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 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 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 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 那你也许会说, 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 那就更不用听课, 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 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 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 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 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 参考书用好了, 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 把预习当作备课, 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 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你在参阅参考书时, 可看出, 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 先讲什么样, 再讲什么, 这时, 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 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 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 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 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 则更好, 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 哪种更合理, 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 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 你就要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 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 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 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 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 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听”的过程, 还是包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在听中求解。

篇4:高中历史听课心得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思维能力;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领会国家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认真研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创新标准,从课堂实际和学生内需出发,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将新课改的核心精髓引向深入。

一、开启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自信心、意志和兴趣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源,是高中历史教师践行新课改的重要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其进行“高规格”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

1.以史为鉴,突出高中历史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在展现古代辉煌壮丽的同时,还在昭示现代人明理崇信、和善待人。教师可借助历史教材中的道理要义,紧密联系当今社会生活,抽选当下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分组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热烈讨论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历史虽然已是过眼云烟,但新的历史还在上演,教育学生从历史中去追寻生活的真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淡泊名利的“小清新”。

2.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牵引学生的思维向前拓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挖掘,还应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量,从中筛选出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课外故事或其他信息资料,用现代教学设备,如幻灯器、投影仪等为学生呈现。例如,在讲授二战时,教师可在教学环节中插入二战影片片段,使学生自然将课本和电影进行对照,加深了对二战的认识,思维也慢慢变得活络了。

二、加强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本

提示学生阅读课本时,列出阅读提纲,找出重点字词句,积极找出质疑点,通过翻找相关历史史料,把握历史章节故事内容的陈述脉络,实现问题的透彻解析。

2.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独立的思考空间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问题创设时,应把握好问题的难易比例,哪些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哪些问题需要在教师适度点拨下寻找突破口加以解决。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设置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独立思考空间,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5:历史听课心得

首先,通过听课学习,我打开了眼界,见识了不同版本的课程安排,领会了不同地区的教学风格,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课程教学安排,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对课程的要求,有利于我在实际教学中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教材。例如:鹤壁市实验中学王华老师讲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人教版)一课,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川教版《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大区别,我回来之后又进一步研究了课标,通过对比与研究,有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教材,领会教学中心与实质。

第二、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有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到位,从导入到各知识点的讲解,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并且他们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很自然的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的一系列过程。例如新乡一中付月聪老师讲的《红军长征》,信阳罗山一中杨艳老师讲的《中外文明的和平交流》等。

第三、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对其进行鼓励。很好、答的非常好、你真棒,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随处可见,并且三位老师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奖励,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提问形式新颖多样,如讲故事、猜谜、情景再现、小品、抢答等。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点拨精辟到位;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图表、表演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安阳外国语学校黄新志老师讲的《三国鼎立》的导入,老师先自己表演一段评书《三国演义》别具一格,在场的老师、学生都被吸引住了,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上来了。

3、教态亲切,教师语言优美,始终面带笑容,表情丰富,非常有感染力。

4、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很强,灵活应变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组织课堂,富有艺术性。

5、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后盾,素材丰富,课堂充实。

篇6:历史听课心得体会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所以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步步为营,教师到达目的地,学生随之而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倾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而赵老师的教学是,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观的高度,创设探究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所听老师的课基本改变了以往过分关注学科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观念,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特别是德育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非常明显。

篇7:初中历史听课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了一个多月了,在这些天里我们既紧张又忙碌,既快乐又充实,尽管也有些不适应,也有点想家。但我还是克服困难,认真地听课,汲取知识的养料。

在这里我感受到来自华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热情周到的服务,听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精彩地讲述,被他们的博学、严谨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如骆龙衍老师的《生命的平衡——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教师自身的困惑,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怎样达到生命的平衡,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刘琴老师的特色“动漫教学”的指导与交流;黄牧航教授的《初中历史教学新视野》,开拓了老师教学新思路,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际;刘良华教授的《教师的专业智慧》,用幽默智慧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他的博学和睿智,让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与融合,洗涤了我的头脑,震颤了我的心灵,让我获益匪浅。

篇8: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一、课前预习, 带着问题听课

在学习每一课前, 要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不是形式上地对课文泛泛而读, 而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试图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主要包括课堂上教师即将教学的一些内容:读文章, 学字词,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文章的中心, 总结写作特点等。这样的预习必会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而且会对自己不清楚的方产生疑问。在这样的预习基础上的听课, 学生的听课一般会达到三种效应。一是对自己预习知识的深化, 能够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二是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 能够在听课的过程中, 带着疑问听课, 在遇到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就会有所侧重,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效应。三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理解, 进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 释疑解惑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古人所讲的“不愤不启”“困于心, 恒于虑, 而后作”, 都是指人对掌握知识, 排除思维困难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既需要激发学生自主释疑解惑的欲望, 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这两个条件都必不可缺, 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 才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听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学会在听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内容

一节课四十分钟, 并非所有的讲课内容都是重点。一般来说, 教师都会将重点和难点内容集中在约20分钟解决。对于重点和难点, 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和讲解。而且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了解学生在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差错, 进而在这些地方会进行重点详细地讲解。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 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 把握教师的导入和教学总结, 以及教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 把疑难点解决。有的学生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 或者听讲没有重点, 致使自身难以消化知识, 结果造成了“课上学不会, 课下补不上, 越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砥柱地位是任何其他学习形式都难以取代的, 必须要学会好好把握这珍贵的学习良机。

三、听课以理解为主

听课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去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 不经思考强行记忆, 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耽误对下边知识点的学习, 而且也难以长时间记住知识。因此, 在课堂上听课要以理解为主, 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要听得准确, 听出重点, 听出“弦外之音”, 听出教师教学的意图和目的;要有选择地记笔记, 记下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点;要勤于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去逐步进行, 争取做到“课堂结束, 理解全面”。

四、多种感官合作并用, 加强听课效率

要想高效听课, 应该做到“五到”即眼、耳、手、口、脑合作并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听课将会获得一种综合、立体的感受, 会极大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眼到是指要时刻看课本、看板书, 看教师和同学的表情和反应。耳到是指听教师讲, 提问, 听同学发言。手到是指要做笔记, 要划重点, 做练习题等。脑到意指动脑筋, 精力集中, 能够积极思考。“五到听课法”要求学生在听讲时要全神贯注, 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 适时调整听课的方法和重点。这种听课方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听课方法。

五、在听课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

很多教学实践证明, 在课堂上凡是积极发言的学生, 学习成绩就比较好, 学习进步快。这就是主动参与课堂的一个益处。一方面, 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促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够在发言中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而且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 听课效果好。

六、巧妙利用参考书

参考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力帮手, 但是用法不当会让学生对参考书形成依赖心态, 导致自身能力的下降。因此要想有效利用参考书, 需要讲究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做是一个老师, 把预习的过程当做是备课, 从而能够主动利用参考书。每个人对于课文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在备课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体现。这些在参考书中就体现为编者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思考这样设计的缘由, 并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 认真揣摩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理清教学各个部分的思路与关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加准确,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复习时的负担。

上一篇:航天安全小品下一篇:优秀老师给学生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