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听课心得

2024-05-26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精选14篇)

篇1:高中语文听课心得

市教学能手听课心得

李静

10月30日聊城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聊城第一中学举行,而我也非常有幸,在学校的集体组织下到聊一听课学习。我一共听了6节课,这6节课讲得都是《逍遥游》,别看课题一样,但参赛的老师们“磨练数年、功力深厚”,以自己独有的特色诠释着课堂教学的内涵,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同的课题却被演绎除了不同的风采。组织者把相同的课题安排在一起进行,这给我们听课者进行比较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也让我们有了更深的体会、收获和思考。

一、找准起点,源于生活;把握终点,回归生活

参赛教师都在开始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会寻找大家容易接受的角度切入,例如有的老师从学生的名字入手,有的老师问学生自己认为最逍遥的事情是什么,有的老师问当你生活中有不顺意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呢。这样就很好的引出下文。既让学生有个轻松的开始,又拉近了师生的关系。课终又回归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

二、认真备课,挖掘教材

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讲课前要通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理解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反复研读课文,深挖课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老师的理解比学生的深,才能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较深的理解,才能应变课堂中出现的一切意外。

篇2:高中语文听课心得

不失所望,二中的一老一小两位政治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风格。

小范老师的教学总的来说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小组合作探究,还有小组展示。形式上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自然,学生总体的表现也让我们赞叹。从知识点的把握上,从我的角度看,小范老师也有个别地方没有完全展开,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比较而言,老李老师的科班底蕴比教深厚,带有老教师那种严谨的风范,对知识的的整合有自己的观点,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但是她的班级小组学习就不是那么到位,小组内的讨论不活跃,各组也没有竞争意识,展示环节学生也不积极发言。这可能与开学初期同学们还不太适应有关。

课后进行了探讨。

关于深度,虽然教材有些变化,但他们还是按老的套路讲,能深则深。

关于导学案,他们否定了预习案的作用,说也实践过,但认为填空把学生限制住了。对这个问题我保留个人意见。这学期,我也在我们班尝试了使用预习案,感觉效果还可以。因为具体学情不同,我们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即使预习了也不会看书。设置填空或简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预习习惯。部分同学在“我的疑惑”里还真有问题提,我也就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水平及疑问,有的放矢。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及时检查预习案。自然,任务量增多了。

自我感觉,在教改中二中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总结、舍弃、尝试;也知道,外面还有更精彩的世界。所以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学习自然是为了借鉴,所以回来后更有实践的想法。当然,我们要想在改革的路上图新,还需要有相应的条件来支撑。我认为目前有以下三点比较为重要。

一、教室内多媒体硬件安装的必要性。一是“温故”的过程以课件呈现前两节课的知识线索,既提醒了学生,又将知识点串线成功,利于学生记忆。二是“知新”过程以课件展示教材上没有的公式、表格、例题,课堂容量大增。三是用课件呈现五套人民币并配以古典音乐,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这个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即便还是目前这种大班授课,课件的辅助作用也会为课堂增色不少。

二、小班化教学、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载体就是小组,这相当于一个小家,几个兄弟姐妹熟悉了,交流了,才会有思维的碰撞和创新意识的产生。二中的五、六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并固定下来的形式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因为目前来说,大多数学校还是这种传统的课堂。也看过人手一台电脑围成圆桌似一圈的,那个太不现实了。在现有条件下重新排列组合一下即可。当然,人数以25—36人较为合适。

三、各科联动、备课组齐上阵。班级内小组固定,每科都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种常态氛围,学生慢慢就会适应,就会放得开手和脑。很多资料的收集、习题的挑选需要大家分工,工作量就会小些。

或许是因为年轻吧,总希望有所改变,不喜欢墨守成规。前来铁高补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那时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如今,我也登上铁高的讲台,还是这样的形象。不可否认,很多老师用他们博学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演弥补了这一缺陷,博得了学生的喝彩,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有时也想,15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得承认,人容易变懒的,或许那时连改变的想法都没有了,也是上上网聊聊天,与当初的喝个茶水看个报纸相比,这也算与时俱进了吧?

其实有时也怕改变,因为改变就意味着有可能失败,承受得起吗?但不失败是否就是成功呢?很多事做过了才知,也就那么回事吧。

篇3: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 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 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 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 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 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 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 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 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 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 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 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再次阅读课文, 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 表述出来,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 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 就会想, 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 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 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内容) 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 (内容) 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 学字词, 分析课文结构, 归纳中心思想, 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 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 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 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 那你也许会说, 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 那就更不用听课, 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 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 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 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 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 参考书用好了, 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 把预习当作备课, 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 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你在参阅参考书时, 可看出, 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 先讲什么样, 再讲什么, 这时, 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 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 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 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 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 则更好, 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 哪种更合理, 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 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 你就要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 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 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 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 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 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听”的过程, 还是包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在听中求解。

篇4:高中语文听课方法浅谈

【关键词】听课;预习;高中语文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等。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难点,这才叫作会听。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时间。

一、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考。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熟悉,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熟悉,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要害的字、词、句,注重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二、充分利用参考书

学生利用参考书时,可以将自己设想成教师,将预习当做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利用参考书,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教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一点在参考书中就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参阅参考书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有心的学生就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听课时,本班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相比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学生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有些地方会和其他参考书一样,但又存在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学生思考哪种理解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问题,这时如果学生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学生就会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带着问题听教师讲,就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将大大减轻学生复习时的负担。

三、在听课中应注意的听课技巧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抓住听课的重点

一堂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3.听课时要全神贯注

能否认真听课,决定着听课效率的高低。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

4.积极认真地思考老师的提问

学生只有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跟着老师走,这样才会避免课堂上分心的情况发生。我们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思考了学生的问题之后还要善于问答。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习惯。

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参考文献:

[1]杜玉仙.试析高中语文听课技巧[J].新疆教育,2012,(20):177.

篇5:高中政治听课心得 评课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反思和重构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庆幸的是还有这么多同仁一起并肩作战,相互扶持,并不孤独。

这次有幸听了我校进行的其它三位优秀老师的优质课和二中进行的“一师一优”的评比,让我领略到高级别的教师风采,也体现出了当前永康政治教学应有的水平。而我也受益匪浅,现在谈谈我听课后的对以后政治课的期望和构想:

一、好的情境和材料——成功的开始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课的开始是基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那么就需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时效性强、视角独特、关注度高的材料来设置情境,这样越有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教学的展开和达成。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这次教学评比中,谭冬先老师和李兰贞老师都使用了亚投行作为背景材料,应莉老师使用2015年永康人大代表在两会中的提案都较为新颖、独特和生动,使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

二、走进学生的生活——时刻践行

《政治生活》理论性强,内容相对较抽象和枯燥,如何处理教材,将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有趣便至关重要,使教学内容“接地气”,贴近学生生活便是有效途径。严小萍老师、应莉老师等都从永康本地入手,回归生活,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感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课堂也就成了学生的课堂。为此,我将代理学生走下政治的神坛,特别注意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得出知识。

三、始终情理交融——至关重要

政治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情境材料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那就丢失了政治的本真——关注是为了回归。我们应认真研读教材,关注生活,深入浅出,将二者做到有机融合,而非两张皮。例如张莉老师、谭冬先老师等都做到了情理交融,分析透彻,做到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为此,我觉得今后我选择的材料,不仅要与学生密切相关,还要注意钻研材料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升理论深度,将知识讲透,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然后学以致用,由知识到能力,方显学科之用。

四、合理设置问题——衔接纽带

问题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合理的问题才能充分达成预设,出现生成。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的问题设置不可或缺。如严小萍老师的《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中,设置了三种情境,问学生“同意城管的哪种执法方式,为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发言,能很好的将学生的发言引回到理论知识上来,可谓水到渠成。

浓重的现实关怀、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旺盛课堂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今后会尤为注意问题的设置,难度适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还用担心学生不发言吗?

五、自主构建知识——学科特点

政治学科的与众不同在于该学科讲究系统性,所以应在教学中凸显这一学科特色,也是应有之举。本次很多老师都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还将知识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起到了化繁为简的效果,也是一大亮点。为此,我也将沿用这一做法,彰显学科特点。

六、小组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而小组合作学习便能很好实现这一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运用。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这样,就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再越俎代庖。

七、情感态度落实——画龙点睛

教学目标的最高要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导和亲自的体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应莉通过选局长的模式、汤九清老师通过让学生扮演记者和外交部发言人的方式,将知识提升到了情感的高度,效果显著,让人印象深刻。

八、细节决定成败——不容忽视

作为教师,还应具备有基本的教学素养和智慧,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1.亲和。教师应与学生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把课堂主动让给学生,而不是当学生成为我们教学工具,可以多微笑,多鼓励学生,多说些礼貌性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以消除与学生间的隔阂。

2.接地气。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学情及心理状态,把握时代潮流,在用词方面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流行语,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如严小萍老师的课显得就较为轻松、活泼,氛围好。

3.个性化。教师具有一定的个性,也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如谭冬先老师的激情、严小萍老师的温和、张莉老师的专业、汤九清老师的开放等,都具有很大的磁场,吸引学生。

4.智慧。教学讲究教育机智,智慧的教师受学生青睐,能时刻捕捉有效信息,适时借题发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生成也是课堂中的亮点。

篇6:高中语文听课评课

一、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上节课夏老师让学生自学,并疏通文意,而这节课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归纳遇到的困惑,老师再根据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第二次的探究讨论。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思路清晰。夏老师先让学生自学,朗读并疏通文意,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讨论,接着总结课文中演的文言知识,最后在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自己的工具书找出相关的成语。这个设计思路,符合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渊深,增添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强。这堂课可以看出夏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扎实的语文功底。学生讨论的如火如荼而没有脱离教学的主旨,是因为有夏老师的引领。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夏老师会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而不是放任自流。

篇7:高中语文的听课记录

导语:汶川地震,爱的.光芒

1、展示自学成果,读字音(生读、齐读/教师更正误音)字形字义

2、展示小组收获,情节、内容等(生1情节琼珊和贝尔曼联系起来的是什么?生2不落的藤叶 生3贝尔曼画叶 生病住院去世 教师要求按贝尔曼的形式以琼珊为线索。生4)

3、小组再读文本,找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

a 为什么文章结尾才揭开谜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若是详写会有怎样的结果)齐读结尾,看是否有新的发现。――教师总结: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结果,主旨。想象。

b 主人公是谁?(贝尔曼,根据主题解答,琼珊是线索人物)教师:如果琼珊是主人公?追问到底谁是主人公。教师明确确立主人公个原则。

C 贝尔曼画的藤叶是不是杰作?(看不出来/冒着生命危险画出来的/给了生的希望)追问,对我们会带来怎样的启示?

d 本文的前三段是否可以删去(环境铺垫,生活条件的贫穷、升华主旨)教师: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e 写贝尔曼的暴躁(欲扬先抑、人格升华)

教师追问,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外貌和语言)

教师疑问:贝尔曼为什么要去救琼珊?(对艺术的热爱,希望青年人有个好的未来)追问,假设是陌生人会不会去救?(讨论)大多认为回去。举例孟祥斌 长江大学学生

是否救人都符合人性的精神。

教师点明主旨:全人类的关爱。

4、对琼珊和贝尔曼说句什么(拓展)

质疑方式逐一说出并解决。是收获还是质疑?

学生的思考比较深入。对文本的挖掘比较深。

篇8: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一、课前预习, 带着问题听课

在学习每一课前, 要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不是形式上地对课文泛泛而读, 而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试图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主要包括课堂上教师即将教学的一些内容:读文章, 学字词,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文章的中心, 总结写作特点等。这样的预习必会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而且会对自己不清楚的方产生疑问。在这样的预习基础上的听课, 学生的听课一般会达到三种效应。一是对自己预习知识的深化, 能够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二是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 能够在听课的过程中, 带着疑问听课, 在遇到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就会有所侧重,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效应。三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理解, 进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 释疑解惑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古人所讲的“不愤不启”“困于心, 恒于虑, 而后作”, 都是指人对掌握知识, 排除思维困难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既需要激发学生自主释疑解惑的欲望, 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这两个条件都必不可缺, 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 才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听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学会在听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内容

一节课四十分钟, 并非所有的讲课内容都是重点。一般来说, 教师都会将重点和难点内容集中在约20分钟解决。对于重点和难点, 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和讲解。而且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了解学生在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差错, 进而在这些地方会进行重点详细地讲解。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 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 把握教师的导入和教学总结, 以及教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 把疑难点解决。有的学生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 或者听讲没有重点, 致使自身难以消化知识, 结果造成了“课上学不会, 课下补不上, 越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砥柱地位是任何其他学习形式都难以取代的, 必须要学会好好把握这珍贵的学习良机。

三、听课以理解为主

听课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去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 不经思考强行记忆, 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耽误对下边知识点的学习, 而且也难以长时间记住知识。因此, 在课堂上听课要以理解为主, 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要听得准确, 听出重点, 听出“弦外之音”, 听出教师教学的意图和目的;要有选择地记笔记, 记下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点;要勤于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去逐步进行, 争取做到“课堂结束, 理解全面”。

四、多种感官合作并用, 加强听课效率

要想高效听课, 应该做到“五到”即眼、耳、手、口、脑合作并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听课将会获得一种综合、立体的感受, 会极大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眼到是指要时刻看课本、看板书, 看教师和同学的表情和反应。耳到是指听教师讲, 提问, 听同学发言。手到是指要做笔记, 要划重点, 做练习题等。脑到意指动脑筋, 精力集中, 能够积极思考。“五到听课法”要求学生在听讲时要全神贯注, 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 适时调整听课的方法和重点。这种听课方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听课方法。

五、在听课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

很多教学实践证明, 在课堂上凡是积极发言的学生, 学习成绩就比较好, 学习进步快。这就是主动参与课堂的一个益处。一方面, 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促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够在发言中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而且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 听课效果好。

六、巧妙利用参考书

参考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力帮手, 但是用法不当会让学生对参考书形成依赖心态, 导致自身能力的下降。因此要想有效利用参考书, 需要讲究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做是一个老师, 把预习的过程当做是备课, 从而能够主动利用参考书。每个人对于课文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在备课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体现。这些在参考书中就体现为编者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思考这样设计的缘由, 并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 认真揣摩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理清教学各个部分的思路与关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加准确,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复习时的负担。

篇9:浅议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教师应教会学生“听”。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教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无疑也提高了写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学生就会思考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听好课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并采用具体的预习方法。

1.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这都比较容易做到。也许有人会想,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该掌握的内容在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本文在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但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有效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有很多家长和教师不太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笔者认为,只要善用参考书,对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2.充分利用参考书

学生利用参考书时,可以将自己设想成教师,将预习当做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利用参考书,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教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一点在参考书中就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参考书的编者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有心的学生就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听课时,本班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相比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学生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參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有些地方会和其他参考书一样,但又存在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学生思考哪种理解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问题,这时如果学生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学生就会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带着问题听教师讲,就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将大大减轻学生复习时的负担。

二、会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音语言作为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等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那么,怎样听课才叫会听呢?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以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以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曰:“不愤不启”;孟子曰“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说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导。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教师讲课的精髓只集中在其中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学生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预习时的疑难点。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教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教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3.听要以理解为主

篇10:高中英语听课心得总结

2011年11月,在优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豫章高中英语的听课活动,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通过半天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而且还让我找到了自己和优秀老师的现实差距,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虽然这些老师的风格各异,水平不一,但是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优点,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点。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这次听课的认识:第一、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各种形势的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英语知识更立体,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更生动; 3、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生动,在课堂上能轻松营造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坚实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丰富。

第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创意,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更深刻。

除此之外,在这次听课的活动中带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全面的了解了长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高中英语每课内容都有一个主

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课文内容的学习,对高中英语长篇课文的学习

方式一直是我最头疼的地方,从这次的听课的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几

点: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及训练”,从而摸索出英语阅读课三步

骤:导入、阅读和训练。

一、恰如其分的导入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针对中学英语教材课

文类型较多的特点,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导人方法,设计恰当精炼的导

入语进行课文导入。比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音乐等,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高中英语每篇课文都有丰

富的图片,有了这些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的导入教学过程中来。

二.循序渐进的阅读

(一)泛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泛读就是泛泛而读。它不追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快

速浏览全文,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

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二)精读各段,了解具体情节。在泛读之后。

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了解每段之间的关系作用及意

义。(三)再次阅读,把握全文整体框架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这

一步是引导学生复读(Rereading)课文,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高

屋建瓴,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让学生重新系统

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三.坚持不断的训练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

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

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

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也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

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

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在于获得语感。阅读需要“量”,没有大量的语

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

总之,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

好成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意义重大。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

反思之余,真的庆幸,我还年轻。只有激情和对工作的热情是远远不

够的。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英

语一天不看,不听就会退步,经常提醒学生,却麻痹了自己。其次,热情永远不能跟经验相抗衡。虚心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

余雯

篇11:高中生物听课心得体会

1.反应条件:缺氧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过程:分两个阶段 2.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发酵。(1)酒精发酵(酵母菌制酒)(2)乳酸发酵(剧烈运动)(三)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生完成)(四)知识的实际应用: 1.出血伤口的处理(创可贴,透气)2.植物松土(呼吸,防水淹,土壤板结)3.水稻田要露、要晒

4.发酵生产(酒、酱油、醋)5.破伤风疫苗

6.提倡慢跑(有氧运动)7.贮藏粮、蔬菜、水果的环境(低温、低氧)(五)巩固练习二.评议

1.上课声音轻柔,讲授知识点时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在讲故事;而提问时声音抑扬顿挫,引领大家层层深入的思考。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老师的提问设计巧妙,问题的连贯性很好、逻辑性严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教学目标。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听课老师的注意,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时不必起立,像国外大学的自由上课气氛,学生显得很自在,而且这样也节省了时间。

2.上课的节奏掌握得得心应手,提问时给足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且老师还特别仔细倾听学生的质疑,非常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而不是拘泥于对教材的处理,敢于让学生展露错误,还借此作为了课堂资源的延伸。(在一个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有个学生分析不当且叙述较长,这种情况一般老师因怕完不成教学目标从而都会打断学生的讲述,但老师却给予了鼓励的语气和目光,耐心引导学生解决了疑问。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心情是愉悦的,学习是高效的。)3.课堂活动和练习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把对知识点的掌握分成了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归纳性、评价性,像抽丝剥茧般让学生轻松理解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本节中,老师大量联系自然的、工农业生产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和听课老师极大的兴趣,极好的体现了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本质。在学生和老师不停的质疑和答疑中,让我们明白了怀疑和好奇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不拘一格的提问中,我们看到了敢于质疑教材、权威的初生牛犊的勇气,相信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中国振新的希望。

篇12: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

1、导入,引用林语堂之语。

2、标注序号:朗读全文(默读),学生朗读一遍。(随堂评议:读音、释义共进)

3、逐段读(找学生读错的地方)

4、“何为其然也”,“何为”――“为何”(因为什么)

5、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渺渺乎予怀”中的“渺渺”何意?

6、找出情感的变化。每一段的情感是不同的。

7、情感因何而来,由何而去?找语句。

8、第一段读出了快乐

第二段读出乐与悲

第三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挟飞仙以遨游”――渴望――失望

9、为何转喜为悲?

10、分享:教师30岁,学生15岁,加起来是苏轼写本文的年龄。

11、每个学生选择文本中一两句名言,自己站起来背诵。

过程思索:

处处小心,点点如意,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符合认知规律。

整体点评:

这是一位纯静干练的教师,普通话很好,很标准。沉着,大气。本文成功之处有三:一曰读。默读全文;让几个学生分别读一段,逐段朗诵全文。二曰理解。抓住每一段的感情线索逐段理解:愉快---乐;悲伤----高兴。情感因何而来,因何而去?问学生:你从第一段读出了什么愉快?读“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等等。第二段谈谈乐与悲。从渴望读出失望:“挟飞仙以遨游-----”。第三,如何转悲为喜了?人可以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从小人生到大人生。最后一段:你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篇13:高中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 无论学什么东西, 首先都是通过文学来理解的, 也是通过文学来表达的, 所以一个人的文学程度, 决定着其对所学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对自然事物及其现象的认知能力。所以缺乏文学知识的人, 无法做到通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 不会举一反三, 不会处理身边的事情和问题, 不会调解矛盾, 找不到事情的奥妙所在……其实就是不懂得逻辑推理的人。像现在很多人得了精神上的疾病, 就是因为看不到事情的本质, 自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又不能表达出来, 只有闷在心里, 久而久之积累成疾……如果他的文学好, 就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能够把事情说清楚, 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自己劝解自己, 不至于闷在心里而积劳成疾。当人们明白其中的自然哲理, 自然而然就明白重视文学的重要性了。如果再让他们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文人墨客, 哪有得这种病的?就会更增加他们的重视度了。当人们认识上去了, 都重视了, 家长就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文学, 孩子本身也会主动去学习文学, 教师自然也会好好教了。可以说, 提高认识, 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 有了学生的配合, 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展开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科技的发展, 已经遍及到各个领域, 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领域, 带来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 并互相补充, 最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单靠教师的灌输式讲解, 往往比较抽象, 语文教材丰富的内容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学生一直是死记硬背地被动学习, 渐渐对学习不再感兴趣, 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而多媒体是利用各种电教设备, 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 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 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新信息技术。

多媒体呈现了逼真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文的人文性、工具性, 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 在学习《登泰山记》时, 我精选了一组突破。

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 制作在课件的开头, 作为导入。学生为这些风格各异的著名大山的瑰丽景象所吸引、震撼, 不少学生在啧啧惊叹中拿起了笔, 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又添下了一笔对大自然伟大神力的记述。

多媒体强大的视听功效, 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 更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 通过直观生动的电视画面反映出来, 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化复杂为简单, 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学习、欣赏和应用内容的感知距离, 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 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 都很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 更利于他们正确朗读, 形成语感, 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 教学《春》时, 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 一边听多媒体的朗读, 一边欣赏春的画面, 效果自然比教师范读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不仅教学功底扎实, 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学底蕴。在课堂上博闻强识总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比如, 课文中穿插历史小故事、举一些幽默的事例可以吸引学生。而且, 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语言精练、幽默, 板书清晰有条理, 学生喜欢听课, 教学成绩自然也不错。在课堂下, 教师的博学多才能解决不少问题, 课间我们常常能见到教师身边围着不少学生, 而那些学生中不仅有问语文问题的, 还有问英语或化学等其他科目问题的, 实在让我们惊诧.就是同事间偶尔聊天, 这样的教师的话语也常常能一语中的、抓住要害, 又或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 不能拖延, 敷衍。尤其是现在教师们往往一个人要带好几个班, 学生多, 任务重, 更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我有一位同事, 她总是认真地备课、上课, 忘我地批改作业, 她的桌面每天都有一摞摞堆积如山的听写本、作业本、练习册, 这一座座小山常让她没有时间抬头, 经常牺牲午休时间, 甚至晚上回家后还要挑灯夜战。

教师要把爱献给每个学生, 让爱的雨露流进学生的心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朴实的、无私的。比如, 我每天都早早来校, 督促学生早读, 观察学生的状况, 一旦发现有没到的或身体不舒服的学生, 马上通知家长, 及时解决问题。课间, 我总爱多留在教室一会, 跟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中午午休时, 常去教室关心学生。长此以往, 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密切, 交流增多了, 关系非常融洽。

教师要尊重学生, 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常常能在办公室听到有的教师称赞自己的学生, 总是自豪地向同事们讲述自己的学生所做的令人满意的事, 然后自然地说:“这孩子, 真是不错。”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们也是平等地跟学生交流或者叫来家长商议解决, 绝不像有些教师那样批评学生时歇斯底里地吼叫。这样才能平和地解决问题, 对学生是宽容的、开明的。正因为这样, 学生才能尊重教师, 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最大的配合, 课上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和教师一起进行教学互动等。师生之间互尊互敬, 学生对教师心服口服。

总之,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个固定的机械流程, 教师作为执教者, 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这样才能灵活地应对各种教学因素, 提高教学质量。

篇14:浅谈高中语文课的听课技巧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样,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quot;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1.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

上一篇:食品添加剂题库下一篇:国防生基层部队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