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2024-04-10

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通用14篇)

篇1: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社会环境的改变为大学生开启了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时代,但也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不文明现象出现的原因不乏社会、教师、学生个人三方面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加强管理,教师也应发挥表率作用。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掌握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本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一代,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成为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中不和谐的粒粒尘土。

一、大学生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1.对于课堂纪律视而不见。许多大学生在上课期间来去自由、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上课时讲话、看小说、打电话、睡觉、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老师对于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却被那些不遵规守纪的同学无视,心情可想而知。再者,对于急需充实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大好的青春时光就这样悠悠虚度,实在令人惋惜。

2.考试作弊。作弊,这一名词似乎是随考试一同诞生的。临考时费尽心思地写小抄、占位置,考场上鬼鬼祟祟、东张西望。作弊是自欺欺人,是不诚信之恶习滋生的温床,是培养不自信心理的摇篮;对同学而言,一人的作弊是对多人的不公平;对他人而言,作弊将直接影响对自己的评价;而对于整个学校而言,作弊之风一旦形成,便关系社会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

3.在教室中行为随便。教室本来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学生不注意衣着分寸,穿着背心、拖鞋进入教室,这不仅仅影响大学生的阳光形象,更是对他人的极不尊重。还有部分学生把教室当成了餐厅,吃早餐、吃零食,饭后的垃圾更是直接塞到抽屉里。这样不仅破坏了教室的环境,更影响了学习氛围。在教室里男女同学间的行为过于亲密,着实令人尴尬,有损个人形象,因此应加大培养大学生自觉自重意识的力度。

4.对老师不尊敬。迟到的学生很少会请示老师后再进入教室,老师问其迟到原因时低头不语;在老师传授专业知识时,有些同学会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部分学生上课时对于老师的教导大声顶撞,甚至大打出手。以上都是对老师不尊敬的不文明行为,作为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的大学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在不应该。

5.愈演愈烈的课桌文化与墙壁文化。以课桌文化来描述大学生在桌上乱写乱画乱刻的现象实在很讽刺,课桌上内容之丰富不禁让人咋舌:有表白的、有吐槽的、有骂街的、有占座的等。教室雪白的墙壁上被无情地刻上一个个印记,甚至还有脚印,形成了独特的“墙壁文化”。

二、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高校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文明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专才教育”,存在重授技、轻育才的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部分老师不注重仪表的端庄和语言的文明;某些教师对学生的不文明现象听之任之,不教育不引导。这些教师不但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反而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消极影响。

3.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其他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不足“成大事者”挂齿。其实这些“小事”才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再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一些用人单位对那些举止不文明、行为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水平再高也不用,所以现在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三、改善不文明现象的几点对策

1.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该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不仅要加大精神文明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提升,更要看措施执行的情况如何,及时调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2.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全面的人才,而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往往培养者对被培养者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职工的表率作用。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每位教职工都应该以优质的工作质量、优雅的言行举止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3.加大文明进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以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受到感染。

4.由于有的学生自身公众意识比较差,以自我为中心,较容易忽视周围人的感觉,看不到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很容易影响周围人的行为习惯,从而造成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现象日趋增多。大学生代表未来,代表主流。杜绝不文明行为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只有大学校园这块土地成为文明的地方,社会才能得到净化。减少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本身的努力最重要。大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塑造自身良好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种种不文明现象。5.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现在班内有班组织、团组织、党组织;校内也有多家社团。如果社团能把校园文明建设自觉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则将对树立校园文明新风起到示范作用。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将于无形中纵容不文明行为。于是如大家都讲文明,关心和爱护校园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很突出、很孤立,难以自容。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杜绝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再现。

篇2: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高校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文明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专才教育”,存在重授技、轻育才的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部分老师不注重仪表的端庄和语言的文明;某些教师对学生的不文明现象听之任之,不教育不引导。这些教师不但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反而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消极影响。

3.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其他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不足“成大事者”挂齿。其实这些“小事”才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再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一些用人单位对那些举止不文明、行为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水平再高也不用,所以现在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篇3: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公文写作中的不规范现象体现在文种选择不规范、格式不规范以及语言表达和标点不规范等方面, 其中文种选择不规范现象包括在公文写作中没有使用法定的行政公文以及公文内容和所使用的文种不相匹配;格式不规范现象包括标题、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排序、引用公文、主送机关标注、生效标识、结构层次顺序、附件标注、抄送格式等出现不规范问题;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不规范现象则包括语言使用中的重复与啰嗦、成分欠缺、关系混乱、搭配不当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各类符号误用等问题。

二、公文写作工作中的不规范现象原因

(一) 对公文写作属性欠缺了解

公文写作与一般写作的差异在于在公文写作要避免出现自发性与随意性, 即要求公文的撰写者需要按照工作需要来完成公文写作任务, 而不能受到自身写作欲望以及写作需求的影响。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公文撰写者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为公文写作需要公文撰写者来完成, 所以在公文写作过程中, 需要公文撰写者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在公文写作中, 一些公文撰写者由于对公文写作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欠缺了解而难以对自身职能做出准确定位, 于是出现了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把握不准的情况出现。

(二) 公文写作理论知识欠缺

公文写作要凸显出时代性特征, 这决定了公文写作与社会发展具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这要求公文写作理论发展能够与时俱进, 并适应社会变革以及经济转型的要求, 然而如果公文撰写者自身的写作理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而是固守创痛的写作观念, 那么所撰写的公文也很难体现出社会发展动态, 并将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从而使公文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

(三) 对公文写作欠缺重视

对公文写作欠缺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政府机关虽然遵循拟稿、审核以及签发程序, 但是这些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公文撰写人员对公文写作相关规范没有认证学习, 低下的办公水平导致了公文写作中出现错误;三是公文撰写人员在公文写作中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责任心欠缺的情况下导致公文内容欠缺与实际的联系, 并导致公文难以体现出对实际问题的针对性。

三、公文写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一) 强化对公文写作的重视程度

在公文写作方面, 首先要争取上级机关以及各级机关领导的重视, 通过强化对公文写作工作的重视是维护主办单位尊严以及公文严肃性以及权威性的必要手段, 在此过程中, 上级机关应当在公文写作方面体现出严谨作风, 通过为下级机关树立榜样来推动公文写作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 在公文写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各级政府机关应当制定严格的公文写作程序, 通过层层把关来确保公文写作工作的质量以及规范化;其次, 公文撰写工作人员要对公文写作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特别是要强化自身公文写作理论的学习与更新, 通过多读与公文写作相关的书籍、对公文写作的相关规定以及条例做出了解来实现自身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 作为机关单位也应当为公文撰写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通过定期举办学习班来提升公文撰写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单位中的公文, 政府机关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手机以及检查, 对于发现的写作不规范化问题要做到及时纠正, 通过在单位中构建一种严谨的公文写作分为了提高公文撰写工作人员对公文写作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 提高公文撰写工作者专业素质

在公文写作工作中, 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确保公文写作质量以及公文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而公文撰写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应当体现在实现公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在此过程中, 首先要求公文撰写者能够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 从而确保在公文撰写工作人员在对我国政策作出深入了解与解读的基础上避免在公文写作中出现对政策等内容的表述错误;其次, 公文撰写者在开展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要以实事求是为重要原则。实事求是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是公文写作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即要求公文撰写人员能够做到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 在对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的剔除问题和解决矛盾, 从而确保公文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郑林峰.思维形式细推敲——逻辑规律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J].秘书, 2012 (01) .

篇4:“心理孤儿”现象出现的原因微探

关键词:“心理孤儿” 原因 缺失

孤儿是指父母双亡的儿童。《史记·赵世家》:“於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后汉书·郑均传》:“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

然而,在这个利益迅速膨胀的新时代,我们可能会忽视这样一个现象:精神上的孤儿开始层出不穷,“心理孤儿”越来越多。所谓“心理孤儿”,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那就是指在心理关注上失去父母的孩子。心理研究对其则定义为: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现象。

从儿童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儿童心理需求的缺失。

一、“留守”造成亲情的缺失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隔代教育,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由于隔代与血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教育方式,较多地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予孩子无限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与放任,而较少在精神、道德上进行合理的管束和引导。二是上代教育,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教育方式。由于监护和教育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育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或不会严格管教。这样,上代教育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很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心理行为。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假如他们长期生活在祖辈亲人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中,长期生活在上代亲人的放纵中,他们将感受不到正常家庭应有的温暖,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合理引导和帮助。其实,吃的、穿的、用的对他们而言并不那么的重要,他们更想要父母随时的微笑和拥抱。

二、“离异”造成安全的缺失

“离异”不仅是实际法律上父母婚姻关系的终结,也指家庭父母因矛盾造成的各种感情不和下的状态,他们都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感情不稳定,生活就是由大吵与小闹组成的(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他们情感上是孤独的,可能会把家当做战场,一进入就会不安,甚至恐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心理必然会变得脆弱。二是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单亲孩子往往会感到自己被抛弃,对这个世界不满;他们会觉得命运不公,感到孤单、无助……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忙碌”造成交流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意识也日益突出,危机感不断加强,作为父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年轻的父母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

虽然很多父母试图去关心孩子,但是因为工作缘故,他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在是过于短暂,难以详细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状况,更别说与孩子谈心、交心,甚至是去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这样,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自我封闭的世界。

四、“空间”造成互动的缺失

七八十年代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无数同龄人的陪伴,有兄弟姐妹,有乡村的小伙伴,有四合院里的邻居们。他们的家不大,你挨我、我挤你,生活得热热闹闹、欢欢乐乐。

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家庭居住条件普遍改善了,很多的小学生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减少了他人的干扰,增多了个人的自由与私密空间。但这种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却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使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也被大大地减少。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心理世界很多时候是对外界关闭的,表现为个人的拘谨,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超强的表达欲和较强的表现欲是成人们难以理解的。

“心理孤儿”的出现是现代家庭教育缺失的产物。“留守”造成亲情的缺失,“离异”造成安全的缺失,“忙碌”造成交流的缺失,“空间”造成互动的缺失。这些缺失对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庭的高度警惕,从而有更多的人加入研究去减少“心理孤儿”的数量,力争告别“心理孤儿”现象。

参考文献:

[1]东子.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曾文星.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元璋.家庭教育热门话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篇5: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1.部分同学对于规则、文明意识相当淡然,抱以无所谓态度。 一些同学对课堂内吃食物、玩手机游戏、打瞌睡等不文明现象,已习以为常,对旁人不加以阻止;对自己,自然也不严加要求。与其说不文明、不遵守行为规范与准则,不如说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对集体、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认可各类行为准则制定和存在的意义。可一旦落实到自己身上,或者别人的不文明行为没影响到自己,就不会认真对待。这一现状,对社会是隐患,即使属少部分,但也应及时加以教育、规范,以免让这种风气在社会蔓延。

2.一旦形成集体效应,改变这一情况将变得很难。 包括课后抄袭作业、损坏教学设备等,这些行为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在群体中蔓延,将形成不良风气。

篇6:网络不文明现象发生的原因

网络社会之所以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仍然是对网络使用主体的制约不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被更大面积的普及必将受到相对应的制约。技术的进步是必须的,然而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也要随之进步,避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更不能让漏洞遍布而使其千疮百孔,到无可修复之时才知道手术刀和杀虫剂的秒用!

篇7:社会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文明属于社会公德,完全靠自觉并不可行,除了自觉,更应该有制度约束。

二是规范游客行为。

旅行社、导游应对于游客要注意的事项、当地风俗习惯进行讲解和反复强调,持续巩固文明旅游意识,时时提醒游客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行为要与所处环境一致。

三是景区合理设置。

在景区,游客经常休息的地方设置休息凳,合理设置垃圾桶,减少不文明行为。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

篇8: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拜金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拜金主义的含义

拜金主义, 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做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拜金主义者认为, 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并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甚至认为拥有金钱越多就越幸福。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拜金主义者不仅在其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盲目地崇拜金钱, 而且为了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以至丧失了自我, 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但是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经过劳动者正常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的行为并不属于拜金主义者的行为, 劳动致富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 也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优良传统, 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方针, 值得提倡。因此, 真正的拜金主义者是那些面对金钱不讲诚信、只讲利益、道德泯灭的人。

二、拜金主义发生的根源

拜金主义是产生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并且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是拜金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因此, 拜金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盛行起来的, 它和资本主义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 就带上拜物教性质, 因此拜物教是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1]

然而,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什么还会存在拜金主义思想呢?一方面, 这主要是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有关, 市场经济需要依靠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就必然激发人们的趋利性, 刺激人们对物或金钱的欲望, 从而产生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心理, 导致“一切向钱看”。另一方面,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改革引发社会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了社会利益结构, 改革的实质就是改变社会的利益关系。”[2]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国民贫富差距的加大, 西方文化的传入等等, 使得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遭到瓦解, 但新的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得到确立, 致使部分人丧失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转而崇拜金钱, 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三、大学生出现拜金主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教育主体因素

教育主体是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 而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也同样影响着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担负着培养人的职责, 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想作风等无不对大学生产生着影响。然而, 在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下, 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始怀疑甚至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 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抛掷脑后, 在给学生的授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透露着金钱至上的观念,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金钱的正确判断, 误导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除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 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大学生辅导员, 但一些辅导员受到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生活中处处展现着对金钱的无限追求, 他们在与学生的频繁接触中不时地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的影响。

(二) 教育环体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3]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氛围有利于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然而,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经济制度还不健全, 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 引发利益矛盾, 进而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带来重大影响。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腐败之风充斥着一些地方政府。社会上滋生和扩散着拜金主义思想和风气, 经济、政治甚至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拜金主义现象, 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并阻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接受和内化。

2. 大众传播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总是体现、传播着的价值导向, 经由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地传播与强化就形成了一种社会舆论环境。人们在这种舆论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相应的价值观。然而, 在社会转型期, 某些传媒却丧失了其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也正在偏离正确的方向。在我国大众传播环境发生改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使得大众传播媒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微观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当前, 大学生的平均年龄较以往偏低, 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尤其是同年龄的同学、朋友等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当下大学生对于金钱的崇拜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就为拜金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此外, 许多学生家长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而导致自身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家长对于金钱的观念对子女的心理来说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冲击和改变。

(三) 教育载体因素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多样, 尤其是网络载体的运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我国上网的人群中, 大学生是最主要的群体,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网络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电脑宽带才能接入, 3G时代的到来使移动电话进入宽频无线网络时代, 在大学校园, 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一台电脑, 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部手机。手机的普遍使用, 尤其是3G手机的使用让大学生已经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信息。但网络是把双刃剑, 大学生不仅从网络上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知识, 同样也接触了其他的“额外信息”, 尤其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控性等主体性不成熟的情况下, 很容易受到影响, 拜金主义思潮通过网络被大学生所认识。

此外, 一些电视节目内容存在拜金主义现象, 或者对拜金主义行为受到的法律制裁和舆论谴责的报道比较少, 甚至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很多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金钱的崇拜者。

四、抵御拜金主义对大学生思想侵蚀的两点建议

(一) 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矫正大学生拜金主义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 让大学生懂得人的价值取向除了物质层面以外还有诸如道德、人文关怀、科学等超越自我的自由精神追求, 人生价值不是为了占有物质财富, 而是在于奉献社会, 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谋福利。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 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唯功利主义的代表爱尔维修认为, 人出于需要本能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核心, 人的价值因而体现于经济生活中, 并且由于经济活动诸环节 (包括运作环境———市场、运作机制———利益增值、运作手段———货币等) 对利益的共同指向, 使人的价值完全可能并且应该用‘利益量’进行衡量。这种观点重视了经济生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肯定了利益原则对社会形成的驱动机制, 但由于其过于强调人的生存本能, 从而忽视了人作为文化存在的创造本性和超越本性, 也就抹煞了精神生活中体现出的人的价值追求。”[4]价值取向的唯功利化, 势必造成拜金主义。因此, 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矫正大学生拜金主义价值观, 从根本上扭转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 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 要弱化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 拜金主义的存在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有着重要的关系, 因此, 要想抵御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侵蚀, 需要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规范, 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才有可能彻底地消除拜金主义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 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和党政干部道德建设, 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杜绝肮脏的钱权交易。最后, 政府要加强对传媒的监管。第一, 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果没有强大社会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人们就会真假难辨, 无所适从。第二, 要发挥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过去, 传播媒介有其政治属性的角色定位, 使得“过去的新闻媒体只强调一种功能, 那就是政治宣传功能, 单一功能的发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新闻媒体生存之本。”[5]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传媒的功能已经大为拓展, 媒介还有其商品属性, 因此, 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过多报道负面新闻, 对拜金主义现象揭露的较多, 而抨击批判不够, 因此导致一些青少年对拜金主义行为的羡慕和模仿。大众传播媒介在揭露拜金主义思想和行为丑恶的同时, 还应该多报道正面新闻, 当然也要针对典型的拜金主义现象进行抨击, 要以良好的舆论环境将拜金主义扼杀在无形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89.

[2]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2.

[4]邹广文, 吴荣荃.新价值尺度的确立与现代人文精神重建[J].东岳论丛, 1996, (6) :66.

篇9: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不交作业;原因;对策

一、不交作业现象的形成

(1)留守儿童过多。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严格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就养成不交作业的毛病。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些长辈疏于对孩子的严格管教,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辅导,导致一部分贪玩或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很难按时完成作业,故不交作业。

(2)基础知识差,想做不会做。这批学生,老师讲课听不懂或者没注意听,作业稍难就不会做,又懒得下功夫,又不好经常问其他同学,又怕挨老师批评、受家长指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干脆就不交作业。这部分学生理由特别多:做不来、作业太难、别科作业太多、忘了带、还没做好、被人偷了……

(3)教师的问题。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大搞题海战术,作业多且难,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对待学生态度粗暴,部分教师作业批改不及时且不认真,全篇只有钩或叉,或在钩上再打一点,没有一点等级和评语。做错了,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每次作业批改情况给学生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二、解决不交作业现象的对策

(1)严格要求。不交作业是错误行为,对贪玩而不交作业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监护人密切配合,联合监督,要求学生每天首先完成作业才允许去玩,该学时学个踏实,该玩时玩个痛快,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严格且合理使用分配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提高认识。部分同学只重考试结果,轻视平时练习,对平时作业与考试之间的紧密联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看到部分学生做作业马虎了事,不认真对待不交作业,考试前异常紧张,不知所措,针对这种学生,要正确引导他们重视平时练习,要让他们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事今日毕。

(3)欲擒故纵。即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先不忙处理,不忙着批评,先观察、了解一番,旁敲侧击,对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大加表扬,激起他(她)内心的涟漪,这部分学生内心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卑感,但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老师能给予关心、理解和尊重。需要循循善诱,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诚挚帮助,渴望老师帮他们摆脱困境,展露才华,也希望体验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自尊感。

(4)赏识法。即优点夸大法。不交作业的学生毛病比较多,批评教育很难凑效,老师常常在班里表扬他,教师要善于发掘其闪光点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自信心。这些学生更需要你的赞美,更需要你的掌声,更需要你的微笑,你的关心爱护,你的肯定与鼓励,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要是再不做作业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5)因材施教。作业布置的质和量上多下一些功夫,出一些精而少的练习作为作业,既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达到了巩固的目的。为了让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了。作业布置适量,做到少而精,其实在布置作业时也可以采用“作业分层”的办法,来有效地解决学生当中因为基础差不交作业的问题。比如把学生的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少数仍不交作业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布置另一份作业。作业批改一定全批全改,有等级评定,尽可能有评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鼓励,如写上一句英语“VERY GOOD!”或者写上“你真棒,赞!赞!赞!”“好样的,继续努力!”“可敬,可佩!”“你真是个小天才!”等等。学生从作业中找到了成就感,找到愉悦感,自然也就会提高交作业的积极性。

(6)加强管理。推选一名责任心强的科代表,负责清查每天作业收交情况。把一个班划分多个学习小组,优秀生担任小组长。科代表、小组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起到榜样表率作用。不会做的直接询问科代表、小组长。把日常作业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期末考试总成绩中来评定,让学生意识到期末考试与日常作业紧密联系,它是日常作业的总考核及总检测。

篇10:大学生文明与不文明现象

校园的不文明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大学生来到学校不只是接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道德教育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四年是为道德观,世界观打好基础的时候。为什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好的发展环境呢?因为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当代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专业知识只是在他们的发展规律过程中起了辅助作用,而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品德习惯。大学生要将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道德兼收并蓄,才有能力有资格推动文明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求老师全方位育人,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不断吸收丰富完善自己。

中国人的的文明习惯有待加强。香港新开的迪士尼乐园,有中国游客在光脚

坐在凳子上。还有,在欧美的许多地方,很多标牌,提示,警告都用中文写成。去国外的机场登机时,不用看哪个通道的飞机是飞往中国的,只要看哪个地方最吵,顺着那找,就是了。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民都有非常良好的习惯,不仅是欧美发达国家,就连我们周变的一些国家,诸如马来西亚,俄罗斯的国民都有

非常良好的习惯。他们坐在公车上,说话非常小声,只要对方听得见就行。

篇11: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调查总结

针对当代大学生校内外种种不文明现象,本小组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做了扼要的分析与总结。本小组的具体分工如下:何丹丹同学负责编写调查问卷及问卷的分发,郭素玲同学负责调查结果的整理及数据分析与现象总结,陈茜同学负责小组交流ppt的制作,丁王彤同学负责ppt的演示与讲解。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大学生校内外常见不文明现象的统计以及哪种不文明现象最为普遍,并针对调查结果加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最为普遍的不文明现象有离开公共场合不随手关灯(38%)、乱丢果皮杂物(54%)、在图书馆内不能制造安静氛围及上课手机不关机或静音(47%)。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分析与统计,我们小组认为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有如下:首先从家庭来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期望和要求,子女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可以不在乎。其结果是学习上去了,不少人却由此养成了依赖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不良习质,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从学校来看,学校在抓教学的同时,忽略了思想教育。其次从社会来看,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播放暴力影片等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从自己来看,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当我们发现了这些不文明现象之后,我们思考了应该如何做。首先从自身角度来看,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

己独立性。其次,学校方面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社会媒体应互相监督,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而父母应以身作则,当好启蒙老师和效仿榜样。

开展这次活动比较成功但也有一些不足,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本次调查的范围比较局限,所以调查结果可能有些方面不具有代表性,如果下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调查活动我们会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合理分配小组个成员工作。努力做得更好!

班级:通信1101

小组组长: 陈茜

小组成员:丁王彤

郭素玲

何丹丹

篇12: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一、前言

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文明素质是评价现代大学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来到学校不只是接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四年是为道德观,世界观打基础的好时期。为什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社会上会拥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好的发展环境呢?因为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纵观当代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专业知识只是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辅助作用,其实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品德习惯。当代中国,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大学校园是广大有志青年梦想的地方。校园应该存在一丝文明的火种。校园文明,事关我们自己切身利益,影响长远。好的校风,优良的校园环境,对我们身心的发展、知识的累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乱扔垃圾,迟到早退,乱写广告,浪费水电粮食,插队,抄袭作业,考试舞弊,在教室接听电话、聊天打闹,在宿舍深夜打牌、唱歌,衣冠不整,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满口脏话„„这些不文明现象严重败坏了大学校园的风气,同时也直接作用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大学校园内的的不文明现象,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剖析,对梧州学院的14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将这些不文明现象披露出来,并不是为了揭短,只是想通过分析问卷,探讨思考问题,找出不足,予以改进,使我们深爱的校园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可爱。

二、主体

1、民以“食”为天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食堂是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心仪”之处。

人多的地方就杂。所以我们注意到了食堂里的各种现象。针对食堂里的一些现象,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无规矩不成方圆,排队是一个经久不变的话题。调查中发现,除个别情况外,98%以上的大学生在打饭的时候都自觉排队。这说明大学生的素质普遍都很高。食堂是一个公众场合,个人的行为要考虑到公众的感觉,但是有些人自顾自的方便,出入食堂穿着太随便。譬如身着睡衣和拖鞋穿梭于食堂,不管怎样,这在我们看来是不文明的行为。更有甚者,一些热恋中的情侣为一表恩

爱,竟当众互相喂饭。通过调查60%以上的人看不惯这种行为。这种亲密的行为不应该出现在公共场合。且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作秀,“爱”的成分不多,明显在哗众取宠。建议恋中的情侣们不要在公众场合有过分亲密的行为。说到食堂,想必大多数人也会随之想到在食堂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了吧。他们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我们吃完饭后应该自觉收拾碗筷,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这也是大学生高素质的一种体现。不要吝啬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值得高兴地是,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对饭后不收碗的现象都很反对,说明我们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做的还是挺好的。食堂是一个吃饭的地方,谁不想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好好的享受美食呢?只要每一个人都注意平常的一举一动,好环境自然来!

2、宿舍——休养所

当你坐在温馨的食堂时,你会觉得舒服;当你觉得每一个人都很尊重你,关心你时,你会感到窝心;当你的耳边不再有那些难听的话语时,你会高兴;当你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校园时,你会额外开心„„

同样的,在宿舍里,我们也需要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休息和学习, 宿舍是经历一天劳顿后,疲惫身心的“休养所”。可是很多同学精力旺盛,使得本是沟通感情的“卧谈会”却成了嬉笑怒骂、高声喧闹的场所,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入睡。其次,大多同学不爱护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卫生,随地乱扔垃圾,同时没有节俭意识,浪费水电现象极其严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宿舍较为突出,大多喜欢开卧谈会,晚上聊天到很晚,这样不但影响自己休息,扰乱了生活规律,还影响到他人的作息时间,而男生宿舍,大多数男生是因为网络游戏而导致晚睡,夜深人静之时,还有敲键盘的声音!除此之外,随地扔垃圾,大吵大闹,浪费水电等等现象是宿舍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也体现了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素质,这将降低我们的层次。

我们的宿舍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爱护,唯有杜绝那些不文明现象,才能创造一个文明的宿舍,让我们大家都携手起来,共建我们共同的文明宿舍吧!

3、图书馆——藏经阁

我们还对同学们在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对同学们展开了书面调查,发现同学们在图书馆内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占位的现象。有些同学习惯把书放在桌面上占位,但比他或她早到的同学却没有了自习的位置。第二,在安静的图

书馆里,“噪声污染”相当严重。手机来电没调成静音,高跟鞋拖鞋与地面“缠绵”,这些都对大家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坏的影响。第三,在借书的过程中没有把借书牌放在书的位置。

据了解,这些行为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阻碍了大学生“文明修身”的进程。因为这种行为在同学之间是会互相传染的,就拿第一个占位问题来说,就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典型。其实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维护公共的学习环境,减少影响他人的行为,利人的同时也是利人。

但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同学们其实挺自觉爱护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的,很少同学有折书或在书中作记号的习惯,也会按时归还书籍。这说明同学们有爱护公共书籍,遵守借书规则的意识的,这是好的一面,我们应当发扬下去,争取做得更好。

4、教室,英才宝地

曾有一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教室不在于其豪华与否,而在于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给了教室“灵气”。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小小的一个举动就能让你再现真实的自我。譬如,教室里你的文明,你给予的灵气。

我们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来反映当代大学生校园内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据调查显示,约有40%的同学曾为“课桌文化”献过一份力,留下他们的“心声”,而伤痕累累的课桌,也难以经受岁月的沧桑。那些五花八门的,龙飞凤舞的“爱情告白”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永久孤单的铭刻于课桌心中。黑板上,粉笔依然,80%的我们还在犹豫不决,该不该去和粉末亲密接触呢?这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连小学生都争着做的事,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为什么还迟迟不肯付诸行动呢?甚至还有人认为那是班干的事。是长大了,害羞了?是长大了,脸皮薄了?还是我们丢失了那份已久的文明?世事没变,变的是我们的“文明观”——认为多做点事是很丢脸,没面子。老师正在唾沫横飞,底下玩手机听MP3热火朝天,突然一曲悠扬的音乐为老师“伴奏”,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再突然外加一个“报告”迟到生。老师早已火冒三丈——当代的大学生已使老师忍无可忍,挥挥衣袖留下惊魂未定的学生,试问,到底是我们在学还是老师在学?调查显示近有一半的学生有上述行为,我们不知道是喜还是悲?惊喜她们的“胆大创新”,还是悲

哀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被不屑一顾?

满目沧夷的教室,外加音乐手机漫天飞扬,高跟外加拖鞋哒哒的伴奏。还有毛发直竖的teacher,英才宝地,为何沦落如此?这就是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吗?区区的小事,区区的举手之劳,区区的文明礼貌,为什么我们却有这么多学生做不到呢?从心开始,也许,文明还能挽救,从自我做起,也许,我们的灵魂还有归宿,只要,只要我们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文明,懂礼貌,育英之地还会“满园春色关不住”!期待着,我们能有更多的文明,我们的育英之地定会再见“光日”!

5、户外

对不起,小草

近年来一些词眼变得越来越流行,像是“绿色生活”、“亲近自然”之类的。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赶时髦的我们,绝不输给任何人!所以我们一发不可收拾的“黏”上了自然,“缠”上了小草。殊不知,因为我们的“嗜好”,小草的泪水都流尽了。亲近自然可以,但也得把握好度,相信大家也不希望绿油油的草地变成现在一栋前那一块块的秃地。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于小草,该是多么的不幸啊!咱们大学生是有理性的,何必图一时之“快”,影响长久的审美呢!你们的幸福,我不想分享

大学校园里恋人当众亲热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了,到底大家是怎样看待恋人间的这种行为的呢!习以为常吗?不是,我们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发现,大家对这种行为表示相当的反感,认为这是很不文明的表现。没错,情侣亲热是你们的自由,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也得注意场合,事实证明,大家并不愿意分享你们的幸福时刻,反而觉得碍眼。

老师好?

在校园里,难免会碰上自己的任课老师,这时你做何反映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2.5%同学对待老师一视同仁,不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认识自己的还是不认识自己的,都会主动打招呼,其他的同学则是选择性的打招呼。我想说的是,不管是什么老师,只要他给我们授课,他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了我们,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必须存感恩之心。一声“老师好”费不了什么。从小我们从《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上学到,我们要尊敬老师,作文明懂礼的好学生。现如今,咱们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了,就更加应该文明规范自己,不是吗?

三、结语

良好的品德习惯,反映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射。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公民道德修养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校园是传播思想、文化和知识的地方,生活在其中大学生应该成为文明行为的楷模,应该做到德才兼备,然而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其它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不足“成大事者”挂齿。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再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一些用人单位对那些举止不文明、行为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水平很好也不用。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虽然部分学生公德水准低下,文明意识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觉,看不到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影响周围人,以至于造成了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现象的日趋增多。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高的,能够做到“文明行事”,大家反对这些不文明现象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但是也存在不好的方面,很多同学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却没有从行动上去杜绝这种现象,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家不用行动来反对不文明行为,没有尽力阻止它们的发生,在客观上默认了它们的现实性,滋长了各种歪风邪气。如果大家都讲文明,关心和爱护校园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很突出、很孤立,难以自容。所以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我们的责任。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学校主人公的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种种不文明现象;学校应加大精神文明的宣传力度,深刻认识到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开启思维、引导品质、塑造人格、激发理想地方,而且后者更是作为大学的本质任务存在。我们要建立健全适当的监督机制,这里的关键是 “适当”,且是适当的“监督”机制而非“管制”机制。从根本上尽量做到杜绝不文明现象的产生。也许目前的大学生的一些不文明现状会引来一些社会各界人士的坏评,有人不禁会问:文明到底有多远?其实并不远,只要我们愿意给每一个人同样真诚的微笑;只要我们愿意弯腰拾去地上的一团纸屑,这样文明就近在咫尺,与我们同在!我们真诚的希望大家在公共道德行为准则影响下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的大国国民 我们大

篇13: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那么, 作为老师该如何引领学生克服高原现象呢?学生又该如何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跨过高原区, 顺利“登峰”呢?本人现就对高原现象成因的认识及自己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背景下,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克服高原现象的几点做法, 试作分析如下。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关于情意因素

学生的情绪是否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智技能能否正常发挥。情意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直接引发高原现象的产生。情意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自信心不足

对于成绩中下的学生或大部分学生, 总认为自己的成绩大概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逐渐形成了自我否定或自我评价偏低的自卑心理, 并且从高一一直延续到高三, 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笼罩在学生的意识深处。受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 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 进而制约了其智力潜能的发挥。

2. 学习兴趣降低

由于自信心不足和兴趣的降低, 再加上学习成绩徘徊不前, 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产生受挫的体验, 所以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主动研究问题的次数明显减少。一个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就是:有些在高一、高二都喜欢问问题的学生, 后来也很少提问了。由于兴趣降低, 有的学生就不愿在这一科目上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做选择题时, 对于有些题目不愿通过推理去获得答案, 而是乱猜瞎蒙, 即不重视解题过程, 只重视结果;做题时, 不愿做规范表达, 只有结论而无文字说明;教师评讲时, 也很少记下老师所讲的解题依据。这些不良的解题习惯直接影响了一些基本解题技能的形成。因此, 有的学生做了许多题而收获不大, 甚至于昨天做过的题目今天再次出现也不会做。

3. 过度焦虑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日期的逐渐逼近, 时间不够用, 学习效果不理想, 成绩老上不去, 而且大多数学生常常把学习效果与升大学的机会和今后的个人前途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 从而在心里产生过度焦虑情绪。这就严重阻碍了日常的学习, 降低了解题效率。

二、关于认知因素

导致学生的能力产生高原现象的认知因素有:

1. 学科知识未成体系

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 复习课基本上是分章节进行的, 所以多数学生能适应。到了第二阶段或后期阶段, 复习进入综合阶段, 练习也是综合的, 不少学生就感到不适应了。因为, 高中阶段的全部概念、规律和方法在他们头脑里仍然处于零乱状态, 没有形成整体结构。综合复习、综合练习所需的知识, 前后跨度大, 如果不形成一定的结构, 待用时就很难产生相关联想, 也不能随时截取相关知识去解决眼前的问题。

2. 学科知识未向能力转化

学习成绩提高缓慢的学生, 大多数只能模仿老师的解题模式。讲过的题会做, 讲一道会做一道;没有讲过的题型就不会做;有的题目一旦变换提问的角度或方式, 他们就不会做了, 这些都是知识未向能力转化的典型表现。这类学生不能主动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他们对老师所用的解题方法闻而不思, 或者不从思路上去理解解题过程, 不愿意对解题过程或状态作详细的分析, 只关注最后结论。忽视解题过程, 其结果是应该形成的技能没能习得, 该形成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即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解题时就缺乏创造性, 始终处于模仿的低级水平。

3. 学科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把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试题情境中, 不善于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不善于变换思考问题的方法。受思维定式左右的学生, 常常凭借经验去解决新问题, 总爱用固定的解题模式去套题型, 而不注意题目的条件、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 所以往往容易出错。

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一、稳定情绪, 端正态度

处于高原期的学生, 已经很难再深入本学科, 实现再提高。这该怎么办?要打消学生的顾虑, 稳定学生的情绪, 引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出现高原现象是很正常的现象, 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在复习训练中做每一道题时, 心理上都应该按正式的高考看待, 而非模拟;解答一定要规范, 而非仅写要点;难题、易题都必须做, 而非只做会的;会的题也必须动笔书写, 而非看看就了事;每做一题要卡好时间, 而非随意延时。高原现象是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坚信只要我们科学对待, 就会从“山重水尽疑无路”, 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后期复习, 以仿真练习为主。我们老师习惯的做法就是发整张整张的练习试卷, 老师的期待值很高, 以为学生都会完成, 事实却令老师大失所望。学生为什么不做呢?事实上不是学生完全不会做, 而是因为老师的做法客观上违背了学生的心理, 老师的决策不符合学情。笔者曾尝试:先将要求学生做的多套试卷,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量分割成一份份小卷, 其内容稳中有变。如语文卷中的病句题、成语辨析题、句子衔接题、仿写题是固定不变的, 变的部分可根据考纲阶段性调整, 做到各种题型均有兼顾。这张小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当堂训练 (刚开始时间相对较长, 随着熟练程度逐渐缩短时间, 以提升答题速度) , 因为高考中学生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学生答完后, 务必当堂抽样反馈, 然后师生一起评析, 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拟定重难点。这样操作, 既符合课堂“学生主体, 老师主导”的理念, 又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一切以学生够得着为前提, 在当堂训练中, 老师收集到了学生不会做的信息, 要及时、定时、定量强化学生, 这样做才是本堂课的真正意义所在。严格地说, 此时师生双方才共同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科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难以发展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学习。这实质上就是在克服或者说克服了高原现象, 越过了高原区。

三、主动查漏, 树立信心

老师要强化一种意识, 你若想在后期复习中提高, 务必克服种种困难, 把每堂课、每学科在当堂训练中检测到的漏洞, 归纳成册, 尝试符合自己实际的做法, 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 巩固知识。因为后期时间是极为宝贵的, 所以, 谁在这段时间里发现的漏洞越多, 谁“堵”得就越快、越实, 克服高原现象的效果就越明显, 后期成绩提高得就越快。

面对学生三次模考成绩, 老师要科学、微观分析, 针对每个学生实情, 与学生单独交流, 尽可能多地让该学生知道自己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尽可能少或干脆不提学生的不足。针对学生成绩, 给学生描绘他的美好未来,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优点, 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认可, 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未来并不渺茫, 这就是前景效应理论在后期复习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篇14:出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 不文明行为 问题产生的原因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情况,结合目前的教育与引导的现状,从而塑造更好的大学生形象,创建和谐文明校园。银川能源学院商学院组织了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情况的问卷调查。

2.调查对象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宁夏的三所职业院校,分别为银川能源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银川能源学院2012级、2013级5个学院13个专业,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1个学院4个专业、宁夏大学新华学院2012级和2013级1个学院7个专业为对象,其中银川能源学院商学院能源经济专业回收问卷95份,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回收16份、市场营销专业6份、酒店管理专业3份、会计与统计核算65份、电子商务专业9份,2013级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45份、酒店管理专业5份、市场营销专业10份、物流管理专业8份;电力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49份,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1份、图形图像处理专业7份、平面设计专业29份,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0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份,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50份;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经管系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21份、土木工程2份、工商管理专业4份、房地产经营专业1份、电子商务专业1份、财务管理专业1份,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34份、土木工程专业4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份;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市场营销专业16份、连锁经营专业11份、工商管理专业34份、财务管理专业32份。总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回收率达到91.1%。

2.2 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这样的结果,6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素质较好、个别素质较低;57%的同学不会把杂物随意丢弃在桌肚里;76%的同学会把捡到的东西交到值班室或保卫科;53%的同学表示不去上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74%的同学反感上课吃东西,认为这种行为不尊重老师;68%的同学会在图书馆、自习室和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小声说话;46%、51%的同学反感践踏草坪和厌恶说脏话;76%的同学会在图书馆、自习室、课堂和文艺演出等场合把手机调成关机、无声或震动。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总体素质还是不错,而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些选项比例偏低,比如对"课桌文化""墙面文化"的看待,36%的同学持无所谓态度,23%的同学对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习以为常,要值得反思。

3.调查总结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次对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不文明修身问题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大学生群体在礼仪和自身的文明修身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也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做了一些研究思考。

3.1 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校园中不文明修身的行为有太多表现。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重视这些点滴的小事情,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的修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注重礼节,而礼节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多还是表现在行为习惯上。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3.2 问题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反映了很多的问题,如把杂物乱扔,拾东西不交还,逃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涂乱画等一系列问题。拿银川能源学院来说,学校的性质属于民办三本,学生入学基础差,除此以外,还有高职高专、中专、继续教育、预备技师、自考等多种类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自私自利、不上进、无所谓的态度会影响身边的人造成恶性循环。

3.3 问题产生的原因

3.3.1礼仪行为和礼仪教育的缺失

高中与大学的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是处于两种极端的体制。高中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学习。高中生的行为总是有章程可循。但他们合格的行为只是监管的产物,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文明礼貌只是一种被迫的要求,他们心中没有形成文明理念,对道德的认识自然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一旦步入大学,立马就脱离了监管阶段,没有了完善的文明约束体制,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逐渐的开始暴露出来,薄弱意识开始显现。面对大学的多元化,一些学生开始摇摆不定,被卷入各式各样的风潮中。礼仪行为和礼仪教育的缺失明显的表现了出来,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不文明现象的频频出现。

3.3.2 入校素质整体偏低

职业院校的学生,顾名思义,是经历过高考失败的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就较差,入校时,整体素质偏低,即使是民办三本的同学,成绩也只是比专科生高一点点,相对比来说,素质还是有所欠缺,严格的说,基础就不够扎实。

3.3.3 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家长自身文明素质低,使孩子的文明教育失去了根基。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使得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忽略甚至放弃了文明素质教育。

3.3.4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上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诸如金钱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氛围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心理不成熟期,社会上许多消极、落后现象渗透到校园,往往使部分大学生丧失其原有的生活立场,接受社会上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而大众传媒中某些不健康节目的误导,又使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把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不文明行为如说脏话、打斗视为有个性的表现,视为"时尚"。二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同龄群体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接近,互相攀比模仿,使部分不文明观念、行为更易在高校互相渗透和影响,这是导致某些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流行的重要因素。

3.3.5 自身道德修养的忽视

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大学被当作了实现功利的敲门砖。他们认为来到学校只是为了接受专业知识,其他一概不重要。所以他们不关心"我的大学"怎样,不在乎我的同学怎样,只在意是否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便容易丧失文明的判断能力,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从而在思想上解除了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的防线。我们认为大学生中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也与大学生注重个人私利有关,这不仅存在于学生中,社会上也不乏这种现象。

3.3.6 网络的恶意影响

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资料,但是网络中除了正面的信息介入,也同时伴随着很多的恶意影响,或者不善的言论,甚至是恶意调侃,危言耸听,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价值错位,过度放纵等不文明现在的屡屡存在。

3.3.7 管理的缺位

制度被束之高阁,缺乏监督。现行的学校教育缺少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对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姑息态度,奖惩不明,从一定程度上纵容、助长了不文明行为习惯的滋生、蔓延。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从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是很到位,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落实、监督不够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人员不足,方式落后,学生中的敌对情绪占相当比例;在对学生专业教育上、生活服务上有的做的不好;在物质保障方面,我们还不够科学与完善;在文明的氛围的形成上,还不能有效的达到惩恶扬善、扶持正气。

参考文献:

[1]郑庆林.戴长江.素质教育与教师能力[M].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61-326

[2]孙云晓.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烦恼[J].家庭.1994.9

[3]张玮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N]. 黑龙江日报,2006-05-23

[4]张国启.论现代文明修身的时代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08(21):48-52

上一篇:新华中心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增高瑜珈动作练习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