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的出现

2022-08-10

第一篇:国际会计准则的出现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杨春英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符合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但是趋同不等于相同,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在经济、法律制度、文化理念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趋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差异,这里主要讨论四点:

一、资产减值损失是否转回问题

(一)在减值测试时间上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尽相同。新会计准则要求主体定期(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迹象核查减值,对商誉特别明确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但对于特别规定的资产没有相应的特殊规定。

(二)在资产减值能否转回的问题上

我国新会计准则已明确规定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而国际会计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允许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其中商誉除外),并给出了如何判断资产简直损失不再存在或已经减少的标准以及怎样转回的详细规定。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不够健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为关注由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形成的经营成果,这就导致不少企业把会计处理的重点放在利润操纵上。

二、企业合并问题

对于企业合并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众多差异,诸如对企业合并范围的界定、确认与计量时间及调账时间、合并商誉等,其中差异最大的

是在合并的范围方面。这里主要谈谈这一点: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合并既包括一个企业被另一个企业购买,也包括难以辨别谁是购买者的这样一种不常见的股权联合(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合并不包括共同控制下的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所谓股权联合,指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他们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合并。合并后实体的哪一方都不能认定为是购买企业。其中前一种情况采用购买法处理,后一种情况采用股权联合法即现在常说的权益结合法。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包括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形成合营企业的企业合并。其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 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对于母公司或集团内一个子公司自另一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手中购买其拥有的全部或部分少数股权的情况按照购买法的原则进行处理)。新会计准则专门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界定,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在我国企业合并实务中,出现了不少企业合并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发生在一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合并或其在同一所有者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如果将其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将无法真正解决我国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企业合并很多都可以按照权益结合法来处理,在我国权益结合法因公允价值取得的困难、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是与国际趋同使用购买法是大势所趋,必须要着力完善购买法,特别是对公允价值、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等的完善。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资产评估市场及其他条件的不断成熟,购买法将成为处理我国企业合并业务的唯一方法。

三、关联方披露问题

纵观关联方关系和交易,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一)对关联方关系的确认

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将合营企业单独列为关联方,而我国将其单独列为关联方;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把主要投资者个人列为关联方,我国把企业与主要投资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列为关联方关系;国际会计准则将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视为关联方,我国新会计准则没有视为关联方;我国将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视为关联方,国际会计准则没有规定。

(二)对关联方交易披露范围的限定国际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当母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在同一国家经营并在该国提供合并财务报表时,在全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对关联方交易做出披露。我国没有此项规定。若存在关联方关系,则交易可能不按公平的基础进行计价和核算,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正确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才会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与前期及其他企业进行比较。而我国会计准则在关联方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诸多不同也是基于这一点。

四、政府补助问题《政府补助》准则是新独立出来的一项准则,原准则并没有,仅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政府补贴收入作了相关规定。这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的合算与政府援助的批露》相比,在总体趋同的大背景下仍存在差异。两者的差异在于:

(一)定义及涵盖范围不同我国对政府补助范围的确定要比国际会计准则的范围小。新会计准则中政府补助的定义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政府补助的定义是指政府通过向企业转移资源、以换取企业在过去或未来按照某种条件进行有关经营活动的援助。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政府援助没有做出规定。

(二)分类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补助两类。《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分为有条件的补助和无条件的补助两类。

(三)会计处理不尽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有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入账方法可供选择,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明确规定使用总额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不影响企业净收益的确定,因此都是可取的。但实际上,在采用净额法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如对相关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将影响政府补助相关收益的确认期间,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选用总额法是正确之举。而对于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此项规定。此外,在存货采购成本入账方法、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或有事项确认等方面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差异,这里不再详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将越来越少,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研究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行政服务中心)

第二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总体构思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总体构思

作者:沈颖玲 汪祥耀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基于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总体差异的比较分析上,着重探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具体策略。我们认为,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直接采用型、求同存异型、专业特色型等差异性趋同策略,梳理与整合现有会计制度体系,最终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战略目标。

第三篇:财务会计的国际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本对会计国际化的涵义和内容进行了说明,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发展趋势,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方向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大庆国际化案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 现状 趋势 方向 对策

一、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关于会计国际化的定义,国内外会计学者有不同的观点。C.W.诺贝斯在他和R.H.帕克等合著的《比较国际会计》中认为:会计国际化是指“通过对国际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L.5.阿凡和L.H.拉德波夫认为:“会计国际化就是一种缩小各种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严格的可接受的会计标准和会计惯例的过程。”美国会计学家FrederiekD.5.乔伊、C.A.福罗斯特、G.M.米克在其合著的《国际会计学》中定义:“会计国际化是对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我国会计学者刘兴云在《中西会计比较研究》这本书中认为:“会计国际化就是各国会计准则通过不断地协调来求同存异,逐步缩小不同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异的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关于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化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求同存异,以更好地促进国际交往。第二种观点认为:国际化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大家认可的一致内容。这是一种国际协调化观点,其目标是寻求各国共性,尽量减少国家间差异,消除不必要分歧,以达到国际间处理有关事务的可比性和同质性。第三种观点是会计国际化就是实现全球会计的一体化、统一化。

二、会计国际化的内容

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会计理论国际化,主要指会计信息供求理论、会计监管理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理论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基本理论的国际传播及发展。

第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化,主要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现及其国际间相互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指南,也是评估既有会计准则的重要标

第 1 页 共 10 页 准,更是推动会计语言国际可比的重要环节。

第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国际化。

第四,会计准则体系国际化。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各国会计准则往往附有解释说明、应用指南或理论基础,并将其作为准则的有机组成部分。准则体系的比较与借鉴,构成了会计准则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会计准则国际化。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特定准则有可能成为共同认定的国际惯例。

第六,会计教育国际化。教育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按照教育规律以及会计内在的规律性,实现会计教育的国际接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会计人才国际化。通过教育改革、人才的引进与流动等实现会计人才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人本基础。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

第一,会计政策制定及会计内容规范上与国际惯例接轨。1985年颁发了“两外会计制度”,吸收许多诸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式,在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计价中尝试运用稳健原则等一些国际会计惯例;1988年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开始着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进而制订我国会计准则;1992年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度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接受了西方国家通用会计惯例,并逐渐把国际会计惯例推广到一般企业。

第二,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会计规范体系。此后,又逐步颁发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征意见稿。

第三,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加快了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传统的会计分科是按行业分为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等,而现行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式。即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这不仅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人才市场适应性、培养会计专业“通才”。此外,国外会计专业组织和大学,不断进入我国会计教育界。

第四,建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考核评估体系,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考试逐渐接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生,会计师事务及事务所的国际合作也不断加强。

第 2 页 共 10 页 第五,逐步树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思想观念。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建立企业税务会计体系,明确会计是旨在向有关利益集团提供可供决策的信息系统,会计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是不可协调的矛盾等观念。

(二)我国会计愤例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

我国现行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比较,还有明显差异。集中表现在: 第一,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第二,未建立与企业会计体系及其准则相配套、相协调的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和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仍起主导操作规范作用。

第三,加人和参与诸如IASC.ICA等权威性国际会计组织及其活动还不够深人,不利于我国与国际会计界的深层次交流及会计国际化发展。

第四,许多会计实务处理方法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别。

第五,会计管理体制尚存在差异:一是对会计事务的行政管理过强、行政干预过多,二是会计人员的“二重性”地位未能完全转变。

第六,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并在实务中推广使用,行业色彩明显。

第七,会计理论发展滞后,研究方法单一,会计教育模式与国际惯例尚有差别。

(三)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的。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投资、贸易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网。越是强大的企业越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这便要求一个真实、公允的会计语言来协调经济市场的发展。会计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利益协调的需要。

第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各国双边和多边贸易的不断扩大,包括以往的商品、劳务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内的交易活动日益增加,在世界经济贸易谈判过程中,必然要对双方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状况做充分而全面的了解,但各国不同的会计语言却成为阻碍了解过程中一个不可争的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允和会计实务的统一。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利润分配的要求。随着世界各国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劳务相互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各国的外资企业以及众多的跨国公司有了空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母公司为了加强控制各子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实施国际经营,都要求按国际惯例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和协调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些庞大的国际公司强烈要求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有一个基本一

第 3 页 共 10 页 致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以适应投资者决策的需要。在这样的经济市场趋势下,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

第三,中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市场已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形成了庞大的经济网络,此时各国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向之一就是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而不是各自说了算的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这都迫切需要中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以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四、会计国际化的方向和对策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方向

1.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许多的差异,因此,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制定时就与认SC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较好,但是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异,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机制,只有活跃的市场,才能使会计计量达到公允,而这一公允价值一计量基础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所有者要到位,这样,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十分强烈,就会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

第三,适时修订现行会计准则,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债务重组、建造合同、现金流量表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同我国会计界长期强调中国特色有很大关系。

第四,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形势以及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心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近期内制定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计划。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落实减少差异的措施和计划。

2.尽快构建我国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将受各种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各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均依赖其特定的环境而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

第 4 页 共 10 页 说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概念结构是国际通用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制定本国概念结构时照搬其他国家的。我国必须吸取其他国家及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的会计环境,尽快建立有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无疑会减少协同中的磨合,加速协同的进程,为中国会计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3.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国际化

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的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特色,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而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又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利益。所以,应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合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以促进国际经济交往。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对策

1.积级参与同际会计准则制定

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会计改革的动态情况,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丰作。

2.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应建立专职的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认真研究,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环境、会计法律制度逐项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测定其适应程度、产生差距的原因、各种差异可以采用的调整方法等,做细致、深人的研究工作。尤其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认真研究其出台的历史背景、规范的主要原因、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规范的对象范围界限、与其他准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要通过研究与我国目前执行的相关的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对执行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研究报告。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在长期内不能直接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应是我国会洲国际化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这项原则指导下,为了使我国颁布执行的会计准则能够收到预期的规范效果,我们必须建立各项准

第 5 页 共 10 页 则执行的检测机制,不能让不成熟的准则用于会计规范体系。

3.会计国际化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工作策略

会计准则是一种法律规范,它的出台是要用会计实务执行的效果来支撑的,如果规范不合理、不科学,它所影响的是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导致的是经济秩序的混乱和参与者信心的失落。会计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经济秩序的维护者,是会计工作的行为标准,我们只有真正认识会计准则的意义,才能从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中体会它的分量。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现有的会计规范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不大,可以暂时放缓会计准则颁布和执行的速度,集中精力整顿会计环境,强化现有会计规范的执行力度。

4.在会计规范对象上应实施层次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对象的层次化并不清楚,其表现在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上,不管规模大小的公司按一样的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执行本制度。除适用范围的限定条件外,所有企业都应执行本制度,也就是说不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规范标准是统一的。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它融合了已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规范项目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是高标准、高起点的会计规范。这样的会计标准对上市公司进行规范是非常合适也是必要的,而对除上市公司以外的其他非上市企业应实施层次化管理区别对待,对不同的规范对象提出不同的规范要求,由于层次鲜明既便于监督又可减少监督成本。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1959年大庆油田的开发与建设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大庆油田现己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的排头兵。2000年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公布的中国工业20强排名,大庆石油管理局名列中国工业20强中,销售收入612亿元、利润总额209亿元位居榜首,资产591亿元总额名列第三。但是对大庆油田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存在会计信息滞后,会计信息口径不同,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等突出问题,需要实现国际化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进而冲破经济信息的“语言障碍”,取得国际的广泛认同和准入,对大

第 6 页 共 10 页 庆油田国际化战略形成有效的支持。入世后,随着大庆油田国际间交往的加强,油田企业财务工作的地位和层次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大庆油田国际化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成为必然。通过建立国际化会计体系,保证公司资金的高效运转,降低成本费用,保持石油生产和销售的平衡,促进企业的会计系统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从电算化发展到集群式财务网络,支持企业资源配置系统,加快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手段的并轨的步伐。同时,加强会计教育与会计人才培养,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效发挥职业判断、分析与抉择的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各种控制风险的技术、手段,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胜任入世后的工作。就石油工业而言,出路在于国际化,就石油企业大庆油田而言,出路也在于国际化。因此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己成为必然趋势。

(二)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目标

1.国际相应性。

大庆油田会计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等应反映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石油惯例的内容和要求。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体系,应反映或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参照国际石油惯例,结合大庆油田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的。这样,大庆油田的会计工作在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基本上可以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相一致。

2.国际规范性。

大庆油田会计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等的制定应以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石油惯例的内容和要求为参照标准。

3.国际可比性。

大庆油田会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要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石油惯例的内容和要求基本可比。

4.国际适用性。

由于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体系的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结合我国国情,这就使得大

第 7 页 共 10 页 庆油田会计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等具有国际适用性。

(三)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作用

1.有利于学习国际石油会计及先进管理经验

采取会计国际化又利于学习国外会计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大庆油田会计改革与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跨国石油公司日趋活跃,正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配置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这样随之也形成了一整套先进、成熟和通行的国际石油行业财务管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对于大庆油田石油行业重组,油田内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大庆油田国际化特色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方法、成本管理、资本预算、资本结构、业绩分析和考核体系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2.有利于对国内和国际石油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会计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将以更大的规模和深度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会计问题,故对于资本市场会计方面的研究就变得十分必要,包括资本市场中经济预测、决策模型的建立与完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资本市场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等。而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会计研究将会成为会计研究的热点,会计研究人员可以更多的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经济数据来进行研究。另外,向广大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也是资本市场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大庆油田应以此为契机,超前研究,把握时机,适时推进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进程。

3.有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加强,石油企业经济业务在规模和数上必然会增加,其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间的预测及决策,为利益集团所重视。应该说,加强会计信息方面的规范是建立国际间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WTO规则中虽然没有直接关于会计信息方面的规则,但在其他有关规则及其执行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必然要求中国以完善的法制来作为保障。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大庆油田会

第 8 页 共 10 页 计信息披露规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依据和会计方面最基本的规范。

(四)总结

从大庆油田的会计国际化与以往一般国内石油会计有所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大庆油田未来经营跨越国界所致。按照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基本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一致性、责权发生制等)、会计政策基本原则(谨慎原则、实质胜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应揭示的会计政策(合并政策、外币折算及汇兑损益政策、计价政策等)、规定会计报表(附有会计师审计报告)等方面,大庆油田应提供国际认可、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

大庆油田要坚持适时、适度领先原则,提高会计国际化起点。坚持会计国际化长期和短期目标并举,保证国际化战略。大庆油田会计国际化要搞好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会计国际化与本地化、企业化的结合。引进国际会计合理部分,切忌照搬照抄、全盘西化,坚持扬弃观点。一方面油田企业财会工作必须体现了财务会计国际化潮流,以我国现行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等与国际核心准则一致的内容为基础(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等),同时以成果法、按储量计提折旧、储量资本化等内容为对象,分析研究国际化进程中即将面临的新课题,为下一步接轨扫除障碍。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企业特色,在贯彻执行国家一般会计规定的基础上,要注重研究油田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 9 页 共 10 页

参考文献

[1]汪祥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及趋同建议》[J],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专辑,2004年5月。

[2]冯淑萍,《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J],会计研究,2005年1月。 [3]吕建路,《会计国际化之我见》[J],山西财税,2004年3月。

[4]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4年1月。

[5]劳秦汉,《论会计国际化的三个阶段》[J],广西会计,1998年2月。 [6]周小川,《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年7月。 [7]陈毓圭《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年4月。

[8]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

[9]杨景海、马绍先,《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策略》[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报,2003年12月。

[10]莫鸿芳,《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2月。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四篇:新存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浅议(最终版)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颁布的存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范围、确认、计量、批露四个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二者对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的差异,试图通过以上分析来探求我国存货会计准则与国际存货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存货在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存货的确认 和计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真实性和相关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中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此次颁布的准则保留了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存货的大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它也积极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IASC)的内容。国际会计准则中规范存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这一准则取代了1975 年10 月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历史成本制

一、范围的比较新准则不包括:在建工程;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畜牧业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国际会计准则不包括:在建工程、金融工具、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资产和收获时的农产品;按特定行业已确定的惯例,以可变现净值计量的、生产者作为存货的农林产品和收获后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商品经销商---交易商持有的、以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计量的存货。

二、存货确认的比较我国存货准则明确规定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新准则:规定存货同时满足以下两条件,才能确认: (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但这一确认标准原则性较强,特别是第一条需要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中并没有规定存货的确认条件,主要是因为准则在定义段已经说明存货属于一项资产,而国际会计准则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已经规定了符合要素资产负债定义的标准,所以没有在另行规定存货的确认条件。

三、存货计量的比较

(一)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我国新存货会计准则将存货分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规定初始计量应以历史成本入账,期末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这样区分只是规定以成本与可实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入账。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在期末存货价值下降到历史成本以下时才能以可变现净值记账,同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样规定可以防止期末虚增利润,是稳健性原则的体现。对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和我国新会计准则都明确指出:一般应采用逐项比较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类似和相关项目合并处理。但是国际会计准则指出按存货的类别来减记存货价值是不恰当的,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可否将存货成本的成本总额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 号均没有明确的规定。[!--empirenews.page--]

(二)存货的初始成本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分别都说明了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但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将由于最近购置以外币计价的存货而产生的外币汇兑差额包括在采购成本中,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对采购成本中的买价定义为扣除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补贴后的价格,即采用净价法。而我国会计准则采用总价法,即采购成本为扣除商业折扣但包括现金折扣的价格,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我国企业目前现金折扣并不普遍和操作简便。关于借款费用第2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有限的情况下借款费用应包括在成本中,而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对于加工成本,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包括直接人工和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加工成本的规定与我国会计准则基本一致,既包括与单位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还包括将材料转化为产成品过程中的固定和变动间接费用。同时,国际会计准则也规定了哪些固定和变动间接费用不包括在加工成本中。

(三)存货结转的计价方法我国新存货准则规定对存货发出成本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并规定了采用个别计价法的情况。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将存货计价方法分为三类基准处理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个别辨认法(为特定计划生产和单独存放的货物),另外零售价法也可以使用。

四、存货披露的比较这一部分两者区别较大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对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作了三方面的规定:一是一般情况下,应披露计量存货采用的会计政策存货的账面总金额、各类存货的账面金额、以可变现净值反映的账面金额、当期确认为收益的存货减计的转回额、导致存货减计转回的情况和事项、作为债务担保的存货的账面价值;二是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和与收入相对应的当期的经营成本,另外对本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的内涵做出了规定。我国的存货准则除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 号的规定一致外还要求披露存货的期初账面价值和总额存货的取得方式,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依据。

五、准则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一)存货初始和期末计量的不同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初始计量应以历史成本入账,期末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入账;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成本与可实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入账。笔者认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应前后保持一致,即都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为宜。一方面可以方便企业进行不同会计期间存货成本的比较,另一方面采用此方法能够更谨慎地估计存货入账价值。但是,由于可变现净值需要更多主观判断,判断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也难以验证,这种计量标准容易变成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存货准则应相应地规范可变现净值的估计方法并加强这方面的披露。

(二)汇兑损益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关于采购成本,第2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购成本中可以包括汇兑损益,而[!--empirenews.page--]我国存货准则不允许将汇兑损益计入存货成本。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购买以外币计价的存货会越来越普遍,汇兑损益的处理也就日益重要,不考虑汇兑损益的经济实质,而是单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与相关性原则相违背,不利于企业对存货成本的正确计量。在因购买存货而产生的汇兑损益金额较大时,按我国会计准则核算的存货成本比按国际会计准则核算的存货成本偏低,由于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当期利润也会降低,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在存货准则应对汇兑损益进行规范。

(三)现金折扣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采购成本中涉及的现金折扣采用净价法,而我国则采用总价法。两种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最终的利润影响是:我国企业采用总价法时,若能够在信用期内付款,则现金折扣作为当期费用的抵减项,冲减当期财务费用,若没得到现金折扣,账面上无法显示失去折扣的代价;采用净价法时,存货按扣除现金折扣后的成本入账,现金折扣单独列示为折扣损益科目,若企业能得到现金折扣,则期末损益表中无折扣损益科目,若企业没能在信用期内付款,则折扣损益科目会一致保留在账目上。两种方法的前提不同,总价法假设企业得不到现金折扣,若得到了是企业的一种营业外收入,而净价法假设企业本应能得到现金折扣,如得不到则相当于企业的一种损失。这样看来存货采购成本采用净价法可以更好的衡量企业在资金筹措和还款效率方面的能力,而总价法却无法反映企业利用现金折扣的能力。

第五篇: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

编辑整理: 出纳工作内容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国际化必然会对各国的经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有效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和银行监管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协调会计与银行监管之间的关系,保证银行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一、会计国际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

上一篇: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下一篇:钢结构防火涂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