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总工会企业调研报告

2024-04-10

陕县总工会企业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陕县总工会企业调研报告

2013年陕县企业经营情况

调 研 报 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按照市总要求,7月15日-16日,县工会领导班子分为三个调研组,对我县锦荣水泥公司、恒康铝业有限公司、骏通车辆有限公司、金茂化工、捷马电化、神火碳素、威尔特等规模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一)企业整体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规模企业在对今年以来生产经营总体状况的基本判断中,仅有一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加剧,生产、经营形势不断恶化。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1.河南锦荣水泥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7月投产并达标,运行情况良好。公司现有员工5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工程师82人。

2.恒康铝业有限公司生产现状安全、平稳,但受下游市场疲软、价格过低和原材料的固有品位、生产现状及财务费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攀高。目前净资产为负1.5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6.46%,融资形势异常严

1峻。预计第三季度市场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铝锭价格持续走低,将在14750元/吨左右,而附属材料成本仍高位运行,尤其是为优化技术指标使用的进口氧化铝单价高达3160元/吨,炭块单价在3130元/吨.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过高,公司成本持续加大,预计2013年全年公司将累计亏损高达4亿元。

3.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发展良好,目前公司生产进入旺季。

4.金茂化工公司现有职工600多名,会员近600名,主要生产尿素,目前企业效益不景气,职工工资欠2月未发。

5.捷马电化公司因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作为氯碱化工企业更是遭受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创,氯碱的副产品一直在成本以下销售,甚至出现价格倒挂。尽管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经营,但一直处在低谷,连年亏损,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多数车间处于停产状态。

6.神火碳素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因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导致企业产能不能有效发挥。受产品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加大及企业调整产品战略等原因,部分企业订单不足。如捷马电化公司,由于市场竞争加大,企业订单不足,导致企业产能下降。

(二)企业受产品价格过低、原材料供应不足影响产能充分发挥。如恒康铝业有限公司由于原材料的固有品位、价格上涨过高,导致企业经营形式不断恶化。

(三)企业因用工难制约了企业产能发挥。调查结果显示,用工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工人数不足。从调查情况看,一部分企业实际招工达不到企业计划招工的要求,目前因受到用工不足影响导致企业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此种现象目前在机械加工制造业等技术要求较高行业普遍存在,三是人员流动性大。从调研情况看,由于目前对工人就业的约束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员工受到企业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的影响,在不同行业中的流动频繁,导致企业陷入自身不愿花时间和财力去培养技术工人和招不到专业对口的熟练技术工人的两难局面,导致企业生产不稳定。

(四)大多企业表示资金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企业目前资金紧张。一是企业融资难,目前由于受到政策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放贷条件更为苛刻、放贷金额趋于收紧。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企业表示融资紧张,有的表示企业因贷款难和利息高而导致融资趋紧。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开业时间短,信用度低,担保机构难觅,造成企业贷款难度大,资金紧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尤其新生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两项资金占用较多,影响企业资

金正常流通。从问卷结果看,一部分企业产成品库存超出正常水平,应收账款超出正常水平。两项资金占用偏高制约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

三、职工思想动态及对策

(一)职工队伍现状

随着企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经营形式堪忧,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职工的议论增多,思想波动较大,思想工作遇到了新的难点,工会组织压力巨大。

(二)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

工会作为企业职工的群众组织,是企业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

1.充分认识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把企业工会工作建设抓紧、抓好。坚持用创新精神,全方位融入企业管理,进一步挖掘广大员工的潜能,使工会工作充满活力,努力实现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企业适应改革、改制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工会组织履行建设职能,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为职工提供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平台。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制度平台,保证职工群众对企业重大问题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发挥他们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企业与广大职工结成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其次,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工会可适时组织开展以科技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创优质量、创优效益、创新技术、创低能耗”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组织创建文明项目部、安全文明示范岗活动,广泛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集中职工智慧、增强凝聚力,又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新时期工会工作就应与此相结合,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首先,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主线,千方百计为提高职工素质搭建学习的平台。其次,实行职工队伍动态管理,挖掘职工潜力。一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给广大职工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二是加强企业各岗位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输出和引进人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盘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个人素质。第三,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把情感融入管理,使广大职工群众都能把心和劲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推进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会组织要积极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关心员工生活等,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4.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工会活动的吸引力。在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会要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妥善用好工会经费,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的投入,努力搞好培训基地、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生活设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为职工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2013年7月23日

篇2:陕县总工会企业调研报告

2008年9月25日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一些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一些优势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收入较低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作为省政府2007年一号文件下发。为了进一步加快一村一品在宁陕县的推进发展,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县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十分重视,由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农业专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城关、汤坪、广货街三个乡镇的四个村的一村一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对全县一村一品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人口74510人,其中农业人口16867户59849人,辖区面积中山地占96%以上,常用耕地面积4.8万多亩,人均不足1亩,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亩田地貌。境内,四季分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垂直海拨差距大,区域小气候明显,自然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突出。一是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食用菌、干果、名贵中药材等已在当地初具规模。二是动植物资源种类多,开发利用价值高。三是矿产资源储量可观,矿产开发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四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潜力。宁陕县处西安、汉中、安康三市中心位置,西汉高速和210国道贯通全境,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全县辖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生态旅游、绿色种养、食品加工、水电矿产、山地中药材是目前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122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2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属国定贫困县。

二、一村一品推进情况

该县2007年有4个示范村和30个推进村纳入陕西省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发展的主导产业有养殖、食用菌、农家乐服务、中药材、核桃、板栗、蚕桑、蔬菜等。其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个,推进村8个;以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个推进村5个;以生态旅游农家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个,推进村4个;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推进村5个;其余的主导产业量少面窄,覆盖农户率不高,支撑作用不强。

据一村一品发展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在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推进村辐射带动下,全县袋料食用菌生产达1500余万袋,覆盖全县农户的40%,产量2568吨,较2006年增长78%,实现收入4000余万元,全县人均收入670元,食用菌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5%,其中示范村城关镇寨沟村食用菌产业覆盖农户达到 71%,人均纯收入2619元,食用菌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在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推进村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生猪养殖达11.19万头,较2006增长8.2%,畜牧产值实现6629万元,较2006增长26%,示范村汤坪镇华严村生猪养殖覆盖农户达到 70.4%,人均纯收入

2500元,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广货街镇蒿沟村依托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农家服务,旅游服务产业覆盖农户达到75%,人均纯收入1874元,旅游服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6%。蔬菜示范村渔湾村蔬菜产业覆盖农户达到91%,人均纯收入1811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6%。

随机抽样调查情况。本次调查的村有城关镇的青龙村(食用菌推进村)、朱家咀村(畜牧养殖推进村),汤坪的华严村(畜牧养殖示范村)和广货街镇的蒿沟村(农家服务示范村)。青龙村全村135户,栽培袋料食用菌的户有95户,从事袋料食用菌的农户占到全村农户的70%,食用菌收入占总收入的75%,部分农户收入来源完全依靠食用菌生产,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51元,较上年增长27%;蒿沟村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和地处秦岭峡谷漂流景区,与西安临近优势,结合县民居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农家服务。全村总农户160户609人,2007年底发展标准化农家乐38家,正在向标准化要求建设的有48家,服务收入占纯收入的70%以上,呈上升态势,仅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过2500人次,毛收入25万元以上;从事生猪养殖的华严村、朱家咀村,在2007年遭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下群众依然对养殖产业信心坚定,被随机抽样调查的30户纷纷表示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言谈中也流露出对市场不稳定和疫病防治的担心。从被调查的农户情况看,有的正在修圈舍,有的正在筹备购买仔猪,有的正在应用正大模式。但从整体情况看,两村的一村一品建设才刚刚起步,产业的规模、效益都还比较低,占总收入的比例还不高。

三、主要成绩与特点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的生物资源、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区域培育主导产业,在“一品”上下功夫,取得的实效明显。如在西汉路、西万路宁陕段沿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两线乡镇农家乐的发展;利用全县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县大部分乡镇培育食用菌产业,提升了食用菌生产水平和效益,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在高山乡镇发展中药材、中山乡镇发展林果、低山乡镇发展蚕桑、城区周边发展养殖和蔬菜,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得到合理优化,如旬阳坝猪苓人工栽培,江口镇的核桃、板栗,龙王镇的蚕桑,城关、汤坪镇的畜牧养殖等。

二是“一品”的主导地位日趋明显,产业覆盖领域拓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各乡镇依托强村大户带动,使传统的食用菌产业由粗放型的靠天生产成功转向效益精细型的半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袋料栽培从最初的城关镇石沟村推广发展到全县70%行政村,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已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富硒菇品牌正在打造,营销渠道通畅,已成为农民真正的增收产业。生态旅游已在蒿沟村、南京坪村、朝阳沟村等地得到突破发展,带动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初显产业活力,农民增收渠道正在拓宽。地道中药材猪苓、天麻等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农民增收幅度正在提高,绿色养殖已初建2个强乡镇、20个专业村、120个大户,养殖量大比例增长,正大圈舍、良繁体系等正在加紧建设,农民增收基础正在加强。

三是投入力度加大,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陆续出台了畜牧产业奖补办法、中药材扶持办法、农家乐奖补办法等产业建设扶持政策,同时将食用菌、畜牧养殖、高山蔬菜、中药材、产业园(核桃、板栗、花椒、蚕桑)等产业建设列为乡镇考核,给以重奖。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了通村水泥路建

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沼气建设等促使农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升和改善。农业、林业、、扶贫、科技、人事、旅游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重点,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加强了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四、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认识不到位,群众思想发动不够。部分乡镇和村、组对一村一品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把一村一品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抓手来抓,实践中造成说的多深入研究的少,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群众对发展一村一品了解甚少,自觉参与一村一品建设信心不足,缺少产业自我规划和发展设想,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就全县综合分析,一村一品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突出表现为“散、小、短、杂”。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主导产业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产业规模和产品规模小,又缺少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致使产业发展不稳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生产环节的链条还不完善,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链条更未形成;产业种类太杂,产业之间又无有机结合,难以形成一业带多业,多业促一业的战略格局。目前仅食用菌在个别村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村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远不适应现阶段一村一品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品牌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县内无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刚起步运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自然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潜在资源有待挖掘。一是林业资源。宁陕县551万亩的板图面积中,林地有471.6万亩,其中集体林面积306万亩,农业人口平均51.1亩,户均181.4亩。林木年生长量484.5万立方米,属全省的林业大县之一。去年全县生产袋料食用菌1500万袋,每1000袋耗材按1.25立方米计算,共耗材18.8万立方米,仅占全县林木年生长量的3.9%。二是动植物资源。由于我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秦岭南坡,海拔垂直差异大的特点,加之近年县委确定生态立县,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环境保护良好,境内动植特资源特别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高,植物中的众多稀有山野菜和珍贵树种,如红豆杉等,动物中有山鸡、大鲵等,对发展一村一品均有较好的前景。三是菌类资源,如白灵散、口磨菇等。

四是农业设施条件差,投入资金短缺。该县的农业基础原本较差,加之从木头经济转型时间较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慢,造成目前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如农民占有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且地力贫瘠,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等条件落后。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建设,有所改善,但横向比综合条件还是很差。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身条件差,产业发展慢,农民自我改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本级吃饭财政挤出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靠国家扶持又因农业产业规模小、基础差难以争取到大的项目和资金,一村一品专项资金目前是量少面窄,我县2007年仅争取到4个示范村贴息资金4万元和华严村母畜繁育项目资金15万元。

五是农村政策不够灵活宽松。目前在我县集中反映在土地和林业政策上。由于国家非农用地从紧的限制,涉农休闲用地、林地征用和流转等问题,不能纳入农业用地的范围。林业政策不够灵活和宽松主要体现在食用菌产业上,指标审批、生产方式、林业行政执法等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扶持农村养殖业发展上,仅限于养猪、养羊上,对养鸡没有扶持政策,而有的村群众有发展养鸡的积极性,又有较好的销售渠道,但得不到相应的扶持,如本次调查的蒿沟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多,当地鸡很受游客欢迎,村民对发展养鸡的积极性很高,要求县上将养鸡同发展养猪同等对待给予扶持,帮助他们起好步。

六是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低。我县农民的文化素质总体不高,部分农民缺乏自我创业、吃苦耐劳精神,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加之缺少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人才,技术服务跟不上,致使劳动力素质不高。部分村级基层组织中缺少发动群众,积聚力量有序兴产业的能人,农民发展产业不是单打独斗就是盲目随从。

七是政策激励、推动措施不强,没有形成合力。一村一品与过去的专业村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战术,是产、加、销的有机结合体,他具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特征。我县自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在政策激励和行政推动措施上与原来相比没有本质区别,没有将一村一品建设放在农村经济区城发展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形成了一村一品属于农业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没有形成发展一村一品的合力。

五、建议和对策

(一)建议

1、准确定位。一村一品是一个动态和区域性概念,省委、省政府是站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上提出的目前以村为单元发展,逐步向以乡、县为单元发展。而宁陕县山大人稀,人口居住分散,最大的沙沟村1504人,最小的花石村42户159人,如果以村为单元发展一村一品可能会削弱产业规模,有违一村一品发展本质。建议该县一村一品不按上级业务部门以行政村为区域进行规划、发展、投入和统计的统一模式发展,将农业产业进行整理归类,把同一类或类似产业归为“一村”,在这一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扶持并健全一村一品发展体系,自己探索宁陕一村一品的发展之路。一村一品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它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一致的,因此,建议将一村一品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力推进。

2、用活政策。一是将所有涉农用地都归为农业用地,纳入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文件许可范围,减少审批环节和费用,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二是应用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在加大培植、管护林业资源力度的同时,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和效益,使农民自觉地做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良性互动,永续利用。三是正确引导,允许农民采用袋料食用菌控温控湿控光管理办法栽培椴木食用菌,延长生产周期,延缓资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地在“品”字上下功夫,打造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赋予的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提升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协会等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畜牧养殖业在主攻城关、汤坪两个强乡镇二十八个专业村的同时,有条件的区域积极组织特色型、生态型养殖试验、示范,如野猪、土鸡野鸡、冷水鱼、大鲵等,逐步形成特色养殖专业村。食用菌产业在绿色认证上突出富硒食用菌的研究与权威认证工作。山地中药材着重发展天麻、猪苓等大宗品种等等。

4、充分利用宁陕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按照宁陕林木年生长量,全县70%的农户户均生产5000袋食用菌计算,共用材68.7万立方米,只占生长量的14.2%,不会影响到该县的生态保护。因此,建议将食用菌作为全县一村一品建设的主导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稳定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

(二)对策措施

1、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解决应该抓、必须抓、务实抓一村一品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组织保障体系,充实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和发展办公室,加强对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决策,科学调度,精心实施;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是工作落实,过硬和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是发展和实现一村一品的必备措施。一村一品工作要攥在一把手手中,特别是贫困地区一村一品要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议事内容,确定的包抓领导和人员一定要到岗到位的工作。制定、出台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励政策,将一村一品发展列入乡镇和部门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提拔、任免、享受待遇的主要依据,在各产业各乡镇之间开展定期的评比活动,并对结果进行通报督察。

2、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群众了解一村一品、理解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在重点抓好食用菌产业,广货街镇、皇冠镇、筒车湾镇生态旅游业,在汤坪镇、城关镇、江口镇畜牧养殖业的基础上,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竞争力的示范村、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对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3、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加快发展。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把重心向一村一品发展上倾斜,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精神,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4、优化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借助外部力量推进。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借助外力,为我县一村一品发展输入动力。利用我县已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一批生态旅游、畜牧养殖、山地药材、食用菌等一村一品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

5、建全一村一品服务体系。解决一村一品健康发展问题。虽然我县的一村一品发展还处于落后和起步阶段,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但是随着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市场、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服务体系,依托完善的体系支撑,确保一村一品步入健康道路。目前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使各产业都有与之对应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人员。二是加大乡土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技术服务需求。三是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实施一村一品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等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提升一村一品科技含量。要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一村一品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信息站、信息平台有效运营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和技术;通过,能人大户带动,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6、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实现一村一品发展的新突破。从宁陕一村一品发展较好的村看,龙头企业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如蒿沟村的秦岭峡谷漂流企业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兴起;石沟村的香菇示范户和贩运户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兴起等。实践证明,增育壮大龙头企业是一村一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宁陕的一村一品建设在抓好产业建设的同时,一是培育壮大现有的生态旅游、食品加工、绿色养殖、产品营销等企业或大户。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等措施创建龙头企业,通过“龙头”的舞动作用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发展。三是抓好覆盖率高、农户受益大的食用菌生产中菌种生产企业和组建食用菌营销贩运队伍,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培育大鲵繁殖企业(或大户)和开展农户养殖大鲵的试验、示范推广,逐步向大鲵养殖专业村方向发展。

一村一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富裕农民,一村一品发展好了,就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篇3:陕县总工会企业调研报告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导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汇聚起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正能量”。当前, 加强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二者又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 特别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 如何正确处理好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认清工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正确把握工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

要想捋顺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认清工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就必须理解好、把握好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性质是决定文化内涵、外延及特性的关键性因素。依据性质来研究文化, 需要体现出以下三方面原则:首先, 要体现出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本质属性。正如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一文中所指出的“六个必须”, “工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必须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建设。这“六个必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工会的工作职能, 为我们明确工会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基础导向和依据;其次, 要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必由之路这一时代主题;第三, 要重点体现出“以职工为本”的基本思想, 要涵盖培养职工法治精神、法治理念,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努力增加职工福祉等内容。因此, 我们认为, 工会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以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质为出发点, 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 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 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而展开的各种工会活动,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热情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它涵盖了职工的民主管理、素质教育、技能培训、法律维权等多方面内容, 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是建设“以职工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的需要, 更是工会建设“职工之家”, 当好职工“娘家人”的需要。

所谓企业文化, 是一种形成于企业内部, 由企业组织自发创造的群体性文化, 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浪潮兴起至今, 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 对于企业文化概念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近几年来, 西方学者们又陆续对企业文化的概念意涵提出了新的理解。观点虽多, 总结起来, 至少有以下三点一致性:第一, 强调人本理念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把企业构建成人人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命运共同体;第二, 强调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使企业文化内化为指导员工和企业行为的哲学;第三, 强调企业文化外在表现的非物质性。由此可知, 西方学界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研究多是以企业的管理哲学、管理行为为基础, 从观念意识形态处着眼。他们强调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念, 赋予价值观以生命, 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和外在表现。在我国, 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 但其一经传入, 便迅速成为经济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目前, 国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总和。据此, 我们认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并为企业职工所了解及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以及反映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等。企业文化要与企业内在要求相结合, 要适应企业在不同成长周期发展的需要, 要处处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

二、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是新时期工会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 理清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 从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上看, 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从工会文化的内涵来看, 工会文化代表的是企业职工的群体文化, 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工会工作是以职工利益为出发点的, 因此, 其在建设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维护广大企业职工的基本需要、基本权益。这一点与构建“以职工文本”理念的企业文化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其次,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上看, 二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企业而言, 它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 这就导致它的文化内涵中势必要体现在它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 体现在它的人财物产供销六大环节中。它反映的是对企业群体意识的控制, 遵循的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 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需要, 具有很强经济性和管理性的文化形态,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利益的最大化。显而易见, 这与工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是有区别的。

所以, 从企业角度出发, 企业文化是涵盖着内部工会文化, 并对工会文化的宗旨和目标具有硬性的强制力量, 而从社会的整体角度出发, 工会文化又包含着企业文化, 二者之间是一对相辅相成, 典型的对立统一体, 如何协调处理好这二者间的关系, 使其在操作层面上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

2. 创建“以职工为本”的企业文化, 工会负有重要责任

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是始终与党的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是始终与我国工人阶级历史地位和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形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管理者们就认为, 小微企业发展靠得是义气, 中型企业发展靠的是制度, 大型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文化, 也就是说, 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 一定要形成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规章制度, 进而发展演变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 走一条义气—制度—文化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 工会要充分发挥其属性和特征, 通过引导企业挖掘自身特色、吸收借鉴优秀企业成功经验等方式, 使企业形成一套通俗易懂、易于易记、、朗朗上口的共同价值理念, 从而使职工能够真正接受、主动呵护、自觉践行。

3. 创建“以职工为本”的企业文化, 工会文化具有独特优势

众所周之, 工会文化建设内容形式丰富, 活动阵地、活动载体众多。通过开展多种贴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的活动, 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 逐步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风尚。同时, 工会还担负着联系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的职责, 通过大力宣传这些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 可以起到弘扬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 劳动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主体, 其身上所展现的精神财富更弥足珍贵, 是企业精神的真正体现, 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建“以职工为本”的企业文化, 务必发挥工会文化的优势作用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主流文化和主流声音是致富,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忽视了企业职工应有的权益和声音, 压制职工维权活动, 有意淡化工会组织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致使工会不断受到排挤、备受冷落, 组织建设严重滞后, 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也严重缺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一个企业要想追求长期竞争优势, 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翘楚, 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自身文化建设, 那么它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就会因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念而被企业职工束之高阁, 而其总体战略目标到最终也只能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海市蜃楼。可以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元气”, 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引擎”。同样, 充分发挥工会文化的作用, 对于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提高企业内部向心力、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 应着力在以下四点上下功夫:

一是在宣传造势上下功夫, 推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 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 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 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 工会文化的建设要非常重视和强调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造势。要把宣传造势当作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过程, 当作提升企业凝聚力的过程。要充分运用和借助各类宣传载体, 大造声势。通过宣传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和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 达到宣传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形象, 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在宣传过程中, 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只有通过职工的道德行为规范中才能体现出来, 尊重职工首创精神, 树立创新典型, 从而提高职工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使其为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在教育培训的上功夫, 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人本企业文化理念告诉我们, 只有重视企业职工的知识水平、职业规划、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 才能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才能给予企业发展以最大的动力。因此工会要积极开展对职工的技能和文化培训, 推动企业重视员工职业生涯成长, 重视对员工的技术和文化培训, 要结合工会自身特点,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 要善于总结经验, 多给职工展现自身才能的舞台, 并从中发现职工的闪光点,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三是在监督管理上下功夫, 规范企业文化。所谓加强监督管理, 就是将工会作为一个扩大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 不断的培育企业先进文化, 淘汰落后文化。因此工会要积极营造一个建立协助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政策环境, 形成工会、企业、职工三方面各尽所能、各展其力、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奋斗的生动局面;要充分利用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形式, 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事关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及经营方向等重大问题时积极让职工参与, 让民主之风在企业盛行, 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 工会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制度的建设, 一个好的制度, 能把坏人变成好人, 一个坏的制度, 能把好人逼成坏人, 所以, 工会要建立健全工会干部全面提升素质的机制,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 强化管理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等。

篇4:关于改制企业工会组建情况的调研

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切实尊重职工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了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还存在改制和破产资金不足,改制中职工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已完成改制和破产的企业遗留问题尚待解决,改制后企业内部分配差距拉大,工会工作机构被撤并、工会干部兼职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改制企业基本情况。涟源市共有国有集体企业109家(县属企业),其中国有企业91家。至2009年11月,已改制106家,只有运输总公司、煤炭总公司、自来水总公司三家国有企业尚处于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宣传当中。

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改制企业改制前有工会组织106家,在职职工17959人,离退人员5264人。至今,安置职工20185人,移交社保退休人员3665人。企业改制后工会组织7家,会员人数1697人。各级工会组织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

改制企业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改制企业改制后有工会组织的工会主席均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2人,兼职工会干部23人。

改制企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情况。涟源市总工会坚持企业改革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必须召开职代会,并规定了职代会“两不开”原则,即职代会准备不充分不开,职工分流安置等重大方案未经相关部门预审不开。同时明确职代会召开坚持“三必须”,即改制企业的工会负责人必须进入企业的改制领导小组;工会代表必须进入企业改制工作班子;凡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职工分流安置、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问题,必须在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后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涟源冶炼厂在研究分流安置423名职工时,认为停产重组是执行涟源市政府指令,不需要召开职代会,结果引起职工强烈不满。涟源市总工会得知情况后,主动介入,将必须召开职代会的意见多次与该公司沟通,该公司经慎重考虑,接受了市总工会的意见,分别召开了由工会干部、公司管理层、一线工人参加的3个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尤其是职工代表的意见,并在职代会召开前一周将职工分流安置草案发到职工代表手中,职代会以82.6%的同意率通过了补偿分流安置方案。

改制企业的地位及工会作用发挥情况

各级工会组织站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做好国企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把参与国企改革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上大有可为。

进一步加强国企改制中的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重要作用。涟源市总工会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更加主动地把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作为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许多侵犯职工权益,甚至引发事端、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往往是由于职代会的职权没有落实、职工民主权利被忽视所导致的。因此,要严格按照全总《关于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改制中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

进一步做好国企改制中的维权和帮扶工作,切实推动解决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坚持以职工为本,既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又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确保企业改制所需各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职工安置费用依法按时足额发放,妥善解决国企改制中和改制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帮助改制企业基本解困7家,为困难职工办理低保619个,办理医保3600人,帮助企业引进发展资金200多万元;通过组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办法,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8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96人,并切实加大对改制企业困难劳模的帮扶救助力度,多方筹集帮扶资金20多万元,帮扶10多名省级以上特困劳模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进一步做好国有改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在改制过程中,涟源市总工会积极配合党政有关部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说服教育职工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向职工群众讲清楚有关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协助企业做好解释工作,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引导职工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畅通信息渠道,几年来共接待改制企业职工来信来访500多件次,对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上级工会反映。努力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切实把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

进一步加强改制企业工会建设,切实发挥企业工会作用。加大改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力度,督促其依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同步做好改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无论企业如何改制,都支持不能随意撤并工会组织或将工会工作机构合并归属到其他部门,确保在改制中工会组织不断层、工会工作不断线,工会资产不流失。已经合并或与有关部门合署办公的,采取有效措施依法纠正。上一级工会大力支持和推动改制后的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切实发挥改制企业工会的作用。

切实加强对改制企业工会参与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会参与国企改制的相关工作机构,专门派出3名市总工会干部进驻改制企业,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一方面深入车间、班组和职工家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呼吁职工支持改革;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系与沟通,约访企业代表,认真反映职工的正当诉求,帮助职工合法维权,积极参与研究妥善安置职工的具体方案。支持改制企业工会主席切实履行职权,积极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维权。严格按照《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依法保护改制企业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对企业工会主席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打击报复的,依法协助配合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和把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于不能及时发现重大问题或虽已发现却不及时上报、不作为以致造成严重后果的,配合市委政府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会组织急剧减少。其中的主要原因,国有集体企业合并重组的少,变卖给个人和机关事业单位做门面、住宅、办公用房的多。由于至今还没有在商铺、店面建立工会联合会,没有对改制国有集体企业中转行从事商业行业的职工进行“二次覆盖”,从而导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工会组织与工会会员比改制前减少94%、90%。

少数国有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工会组织被撤销、工会工作机构被合并到党群工作部、工会专职工作人员被大量裁减等现象。这种做法,严重削弱了企业工会组织,严重影响了企业工会工作,致使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劳动关系矛盾得不到及时调处和化解,成为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有改制企业工会的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据调查,“一块牌子,一枚公章”、一无活动、二无制度、三无经费、四无影响的改制企业工会仍然存在。少数改制企业经营者对《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认识不足,把工会当成“摆式”。 “空壳工会”、“挂牌工会”情况比较严重,规范化任务艰巨。改制的企业工会主席履行工会工作职责难,以前揣国家的饭碗,现在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打工者,一时观念转不过来,怕老板“炒鱿鱼”,不敢理直气壮开展工会工作;有的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工作被动。

切实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涟源们要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强机制、增活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不断开创基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大力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工作,把更多的改制企业下岗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双措并举”是指根据区域或行业特点,将区域内或同行业的小企业、商贸、餐饮、加工等行业组织起来,组建成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同时,推进工会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社会化公开招聘等方式,建设一支不端企业饭碗的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二次覆盖”是指所属企业工会对本企业会员和职工覆盖的同时,工会联合会实现对所联合企业工会和职工的再次覆盖,这样即使某个基层工会因企业改制停业、关闭等原因而不复存在,职工依然可以依托所在基层工会联合会寻求帮助,从而有效破解单个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难、职工入会难、企业工会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按照“典型引路、先易后难、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工作,力争用一至二年时间,使涟源市小型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和工会主席职业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把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和谐是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广泛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结合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功立业,与企业共克时艰、共谋发展。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重点,把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构建党政主导、依托三方、工会运作、各方配合、改制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积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代表组织规划和落实好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下功夫把创建活动覆盖到更多的改制企业,推动和谐企业标准进一步完善,活动层次进一步提升,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把它打造成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品牌。

把加强改制企业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与维权维稳工作结合起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要深入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着力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督促改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不减员,规范改制企业裁员减薪等行为,避免出现恶意关闭企业、欠薪逃逸等行为,确保职工经济利益不受损失。要积极推动改制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通过平等协商来确定劳动报酬等重大事项。要推动《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履行好劳动合同。继续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积极推进改制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要健全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在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和基层联合职代会等多种职代会制度的实现形式,进一步推动公司制改制企业实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努力提高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的建制率和覆盖面,推进厂务公开、职代会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要加强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督促改制企业落实有关劳动保护工作的制度和措施。要大力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有效帮助改制企业职工解决生活困难,为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作出努力。

把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与加强改制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改制企业工会面临的繁重任务对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改制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转变作风抓落实,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切实解决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与科学发展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努力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与水平。

篇5:对加强宁陕县棚户区改造的调研

作者:汪晓春

棚户区改造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陕县棚户区改造列入了2010年县城“五个一”工程建设。作为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棚户区的基本现状

宁陕县县城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关口街、三星路和几条背街小巷,主要集中在三大片区,一是三星路中段防疫站南面棚户区;二是迎宾大道与关口街丁字路口;三是关口街龙王庙巷至董家巷段棚户区。以上区域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居住人口约5000人,占县城人口总数的1/4多。这些区域,居住环境较差,而土地利用率却较低,存在极大的隐患和问题:一是大多数房屋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砖木结构为主,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房屋使用年限久,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基本上已成危旧房,存在居住安全隐患。二是房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房屋户均面积小,多数房屋属于狭长型,长一二十米,宽只有几米,大都没有给排水设施,生活条件相对简陋。三是环境较为恶劣,大都是依山而建,排水不畅、阴暗潮湿、乱搭乱建、乱堆垃圾,厕所均为旱厕,环境非常恶劣。四是棚户区居住人员成份复杂,生活水平较低,大都是老年人和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租住房屋,造成社会治安和房屋管理的困难。

二、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必要性

1、加快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棚户区内基础设施较差,房屋破旧,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安全隐患突出,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对及时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县域城镇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

2、加快棚户区改造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棚户区居民中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低保户和低保户边缘户比例非常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农村进城租房户和流动人口比较集中,人员复杂,流动性强,成为城市管理的边缘人群,容易出现群体性的矛盾和冲突,给社会建设、治安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压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同时,也可以拉动了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保增长、解决社会就业与再就业做出积极贡献。

3、加快棚户区改造是推动旅游富民战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迫切需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是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旅游产业发展关系重大,事关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的顺利实现。棚户区内垃圾点少,居

民厕所有相当一部分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一直是环境卫生整治中的死角。加快棚户区改造,有利于提升县城旅游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顺利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各项指标任务。

三、棚户区改造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房屋拆迁难度大。由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大多数位于老城区繁华地段,人口密度大,低保户、特困户多,居住的老年人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县城近几年房价增长较快,在实施拆迁过程中存在部分漫天要价的被拆迁户,致使拆迁进度受阻,推进缓慢。

2、招商引资难度大。县上虽然制定一些招商引资政策,由于部分居民要价过高,加之拆迁安置困难,县城人口有限,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开发企业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搞棚户区改造。

3、居民安置难度大。我县财政收入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无力修建更多经济适用房、安置房来安置棚户区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集中安置困难重重,影响了棚户区改造的进度。

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主导,完善规划体系。棚户区内情况复杂,政府直接介入容易引起居民的抵触,承受巨大的补偿压力,在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市场化运作,由改造主体负责征求意见、房屋评估、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和购房合同、组织拆迁、开发建设和拆迁安置等实际工作。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城市建设阶段性目标,提前编制科学的棚户区改造规划,并根据城市棚户区的实际情况和难易程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

划。明确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先后顺序、实施步骤和方法,使棚户区改造更好地按照县城规划和功能布局要求扎实推进。

2、以人为本,制定惠民政策。棚户区改造是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民心工程,必须始终以造福人民群众为出发点,设身处地为居民群众着想,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民众所愿,房屋拆迁坚持依法办事,回迁安置竭力照顾特困群体,各个环节坚持公平公正,尽最大努力满足棚户区居民的所思、所需、所盼。在认真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并确实可行的棚户区实施方案和各种优惠政策。

3、包装项目,积极招商引资。由于我县财政收入有限,棚户区改造靠政府投资困难很大,必须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招商战略,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项目包装和宣传,营造良好的招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建设,在“政策推动、市场运作、规划控制、业主开发”的运作模式框架下,在土地供给、旧房拆迁、税费征收、银行信贷、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开发企业更大的优惠扶持和协调服务,及时落实招商扶持政策,及时返还土地出让金、税收和各项收费,调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

4、加强领导,全力抓好拆迁。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棚户区改造各项工作,广泛争取社会参与,发挥单位、企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保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联系、协调工作力度,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向

篇6:陕县总工会企业调研报告

我公司座落于XXX,于2008年4月在XX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我公司是以生产和销售系列凿岩机具产品为主的一家中型企业,是煤炭部定点生产液压锻钎机的唯一厂家。

我公司目前有员工58人,全部为工会会员。其中女职工16人,退休返聘4人,无未成年工。其中,签订劳动合同58人,养老保险缴纳54人,工伤保险缴纳54人,失业保险缴纳54人,生育保险缴纳54人,医疗保险缴纳54人。本公司无违反计划生育者,也无吸毒人员。本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出现克扣工人工资,收取工人押金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咸宁市整个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非公经济迅速取代国有、集团经济。面临这一形势的变化,我公司工会根据市委级工会的工作要求,在“党工共建”,“党建带工建”的推动下,本着“先搭台,后唱戏”,“先组建,后规范”,最大限度的把职工组织起来的工作思路,依靠党政的力量大力推进工会组建工作和实现工会作用。

每年我企业工会都会不定时的组织企业员工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如2009年10月份开展“‘大地杯’红歌比赛晚会”、2010年2月份举办了春节过年晚会、2010年4月份开展“春季踏青——三峡两日游”活动、2010年6月份组织员工参加“百舸争流-闹端午晚会”。这一切表明,一个新的组织体系、工作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工会组建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体现依法建会、依靠职工建会的理

念,因此更加注重对职工入会的宣传发动,特别是对进城务工人员工人阶级意识的培养,激发广大职工加入工会的自觉性,增强工会组建的内在动力,夯实非公企业工会建设与作用发挥的组织基础。

我公司工会已建立健全以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为突破口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探索适合非公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有效方式和途径,促进非公企业职工知情建议权、协商参与权和依法监督权的落实,发挥非公企业工会在共谋企业发展、实现劳资双赢中的重要作用。

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属非公企业形式,然非公企业作为“新生代”工会组织,在组织基础、自身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工会存在着客观上的差距,工会组织的左右普遍性处于弱势。因此,不能用国有、集体企业工会的模式去套用,更不能层层下指标强加于他。“一口吃不成胖子”,应为非公企业工会提供个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工会工作建议

加强宣传,使社会各界真正明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企业谋求加快发展是一致的;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育职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理解自己正当利益与企业发展经营者合理回报的关系。

XXXXX公司

上一篇:演讲词青春之歌初中下一篇:赠母亲小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