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计数

2024-04-19

红细胞计数(精选11篇)

篇1:红细胞计数

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了解红细胞的正常值对于疾病判断是十分有帮助的。红细胞正常值为:成年女性:3.8~5.1×T/L;成年男性:4.8~5.8×T/L;新生儿:6.0~7.0×T/L。

目录基本信息化验介绍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收缩展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红细胞计数 英文名称: Red Blood Cell Count. 英文又名: RBC 中文名称:红细胞计数 英文名称:RBC

化验介绍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床意义

情况分析

红细胞增多见于: ⑴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⑵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⑶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 ⑴急性或慢性失血。 ⑵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⑶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⑷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显微镜统计数法:M(男):400万-550万/μlF(女):350万-500万/μl血球计数仪:儿童600万-700万/μl 显微镜计数法:手指血10微升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⑴生理性变化 a年龄与性别差异: 新生儿:2周后逐渐下降 儿童:男性儿童6~7岁时最低,然后随年龄增大上升,25~30岁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 女性儿童13~15岁达高峰,然后受月经、内分泌等影响逐渐下降,21~35岁最低,然后逐渐增高与男性相近。因此在15~40岁之间两性红细胞计数差别最大。可能与睾酮促进红细胞造血有关。 b精神因素:兴奋、激动、恐惧、冷水浴等伴随肾上腺素增多,可导致红细胞暂时性增多。 c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相对缺氧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 d气压降低: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增生,高海拔地区 e 妊娠中、后期血液稀释使红细胞减少;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导致造血原料相对缺乏;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退等

病理性变化

a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按照病因,可将贫血分成三大类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原因的.出血,见于消化性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红细胞膜缺陷: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棘形红 细胞增多症;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酶缺陷

如无氧酵解途径红细胞酶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陷,缺乏磷酸戊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所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变异等。 血清中抗体或补体影响:自体免疫溶血贫,药物诱发溶血贫、血型不合输血致溶血等 机械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贫,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创伤性心源性溶血贫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引起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溶血性蛇毒 脾脏内阻留:脾亢 ③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损害:再障 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的免疫破坏:纯红再障 骨髓被异常组织或细胞浸润 DNA合成障碍 如叶酸、B12缺乏导致的巨幼贫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障碍 如慢性疾病(炎症、肾功不全) 血红素合成障碍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 如镰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C、D、E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红细胞增多: 原发红细胞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如各种先心病(室缺、法四)、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肺纤维化)、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可引起红细胞数的增加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由于血液水分的丢失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引起血液浓缩。

正常参考值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 (600万~700万/mm3)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5)×1012/L

 

篇2:红细胞计数

2018云南楚雄医疗卫生考试之医学检验技术:网织红细胞计数

2018云南医疗卫生考试之医学检验技术: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是事业单位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内容,楚雄中公教育的老师们就考试中经常会涉及的考点进行一个梳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概念:是晚幼红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属于尚未成熟的红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呈网状结构。

(二)检测方法及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染色结束后,推片、晾干,在显微镜下观察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数量,可计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及绝对值。

2.仪器法:用特殊的染料使网织红细胞的RNA着色,用流式细胞术测得网织红细胞数。

(三)参考值

显微镜计数法:成人为0.005~0.015或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为0.02~0.06。

(四)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判断骨髓增生功能

(1)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如急性失血后5~10天,网织红细胞达高峰,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会短暂性升高。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指标之一。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后,2~3d后Ret开始上升,7~10d达到最高峰(约10%),2周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3.骨髓移植后检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果网织红细胞大于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网织红细胞小于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提示可能骨髓移植失败。

【例题】检测网织红细胞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 A.抗酸染色法 B.瑞氏染色法 C.吉姆萨染色法 D.煌焦油蓝染色法 【答案】D。

更多云南楚雄医疗考试信息关注楚雄中公教育信息网

篇3:红细胞计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0年至2012年参加冬季征兵体检并已经通过其他体检项目检查的应征入伍适龄男性青年, 共计346例。

1.2 仪器与试剂

深圳迈瑞生产BC-53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使用配套试剂、配套校准物进行仪器校准;且当年参加自治区室间质评成绩优良。

1.3 方法

血常规专用EDTA-K2真空采血管采取静脉血约1.5mL;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 4h内完成检测。

1.4 正常参考值

RBC:4.2~5.5×1012;HB:120~180 g/L;MCH:26.5~32 pg;MCHC:300~360 g/L。

2 结果

以RBC>5.5×1012为红细胞计数增高。共检出红细胞计数偏高者82例, 其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增高8例。将82例红细胞计数偏高者按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划分为4个组, 即MCV>80fL;70 fL≤MCV≤80 fL;60f L≤MCV<70 fL;MCV≤60f L。并采用Excel2007分别求出4种不同MCV情况下平均红细胞数目 (RBC)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HB) , 对RBC和HB进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统计学检验, P均<0.05, 说明各组中RBC和HB均值有差异。MCH和MCHC不计算平均值, 只给出结果所在范围。各参数统计情况见表1。

3 讨论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其本质就是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 血红蛋白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人体体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在兵检工作中血红蛋白含量不达标的直接淘汰;血红蛋白含量达标可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红细胞形态大小及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此种情况只要HB<180g/L, 无论其红细胞计数如何 (一般RBC均<6.0×1012) , 都列入合格人员;另一种情况是血红蛋白含量达标, 但红细胞形态大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低, 至少是红细胞体积偏小, 此种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个也是本文作者主要讨论的问题。

从表1中可看到红细胞体积越小, 其红细胞计数越高;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而小体积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均低于正常值下限,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均在正常值范围, 如RDW正常, 在贫血分类中一般认为是单纯小细胞贫血, 常见于慢性炎症、轻型β-地贫等;其中RDW增高8例全部集中在60fL≤MCV≤70fL体积范围, 被认为是缺铁性贫血早期或轻型α-地贫[1,2,3,4]。据报道MCV、MCH、MCHC对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均有筛查价值, 以MCH灵敏度最高[5];细胞体积越小, 其红细胞质量越差, HB也越低[6]。凡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fL者, 其血红蛋白浓度 (HB) 与MCV呈正相关, MCV越小越要依靠增加红细胞数量来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浓度, 虽然能使HB浓度达到正常水平, 但骨髓实际处于代偿造血状态, 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需要, 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因此选择兵员时红细胞体积越接近正常越好;红细胞计数偏高一些在兵源不足情况下也是可以考虑的;对于RBC计数正常但红细胞体积偏小的受检者, 其HB水平已经接近正常参考值下限, 体能情况更差, 应该淘汰。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应征入伍适龄青年红细胞计数偏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西林县地属山区, 海拔较高; (2) 一些农村青年长期参加体力劳动; (3) 珠蛋白生成障碍、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等。 (4) 不明原因。

关键词:青年,红细胞计数,增高

参考文献

[1]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4.

[2]陈方平.血液学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8-59.

[3]张宝生.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4) :1640.

[4]周天红, 张新华.刘志昂, 等.轻型地中海贫血和静止型基因携带者平均红细胞体积截断值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 11 (5) :625-627.

[5]汪伟山, 周玉球.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红细胞指标临界值的确定及其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2) :147-149.

篇4:红细胞计数

【关键词】 潜血检验;尿液;尿液分析仪;显微镜

【中图分类号】R45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24-02

尿液潜血检查是一种尿常规检验项目,是临床判断患者尿血的一种直接诊断依据,对于临床诊断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以及部分肾脏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显微镜尿液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观察是既往尿液潜血检查的主要手段,但耗时较长,操作繁琐。近年来,尿液分析仪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但其准确性受到仪器性能、检测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上述两种尿液潜血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就诊患者留取的尿液检查标本200份,其中,112份来自门诊患者,88份来自住院患者。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年龄20-60岁,平均(36.45±2.31)。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按照相关规程正确采集晨尿20ml,分别应用尿液分析仪以及显微镜检进行尿液潜血检验。尿液分析仪检验:取10ml尿液标本,置于无菌干燥试管中,浸入尿液试纸1s,将其取出并置于尿液分析仪中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四级。显微镜检验:取10ml尿液标本置于无菌干燥离心管中,于1500转/min转速下离心5min,去沉淀0.2ml,将澄清液体吸出,然后混合试管内剩余液体,充分混匀呈混悬液,取20μl置于显玻片上,覆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红细胞数量并观察其形态变化,记录10个不同视野内的红细胞计数,以平均值表示最终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显微镜检法检出阳性标本61份,阳性率为30.50%;尿液分析仪法检出阳性标本46份,阳性率为23.00%。显微镜检法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法(P<0.05)。以显微镜检法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法的假阳性率为2.88%(4/139),假阴性率为31.15%(19/61);以尿液分析仪法为标准,镜检假阳性率为12.34%(19/154),假阴性率为7.14%(4/56),详见表1。

表1 显微镜检法与尿液分析仪法的检验结果比较

显微镜法尿液分析仪法阳性阴性合计阳性521961阴性4135139合计561542003 讨论

尿液潜血阳性可见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中,例如泌尿系结石、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肿瘤以及泌尿系感染等中,对于临床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尿液潜血检验已成为临床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验项目。

尿液分析仪检验主要是利用半自动分析仪测定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从而诊断尿液潜血情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干化学反应原理,扫描分析浸有尿液标本的试纸颜色,并通过相应电子转化而获得检验结果。目前,该法以其操作简便、检验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医疗机构尿液潜血检验之中。但临床实践表明,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对于对于血红蛋白最佳检测灵敏度约为150g/L,对于部分炎症性疾病引起肌红蛋白以及维生素C经尿液排泄者,由于尿液中的肌红蛋白等有形成分增加,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导致假阳性率升高。该法对于红细胞的检测灵敏度位于5-10个/高倍视野,当红细胞低于3个/高倍视野时,往往难以准确检出,导致假阴性率增加[1,3]。

显微镜尿红细胞检验是既往尿液潜血检验的“金标准”,通过镜下直接观察计数更为准确可靠,但这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重复性差,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部分特殊肾脏疾病患者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红细胞裂解甚至消失,采用显微镜检往往难以观测到红细胞,而经尿液分析仪试纸法可检出,故两者的检测结果往往存在偏差。此外,尿液中存在部分无法耐受高热而同时具有过氧化酶作用的酶类,在某种情况下可引起假阳性反应,镜检无法准确识别[2]。本研究中,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阳性率为30.50%,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的23.00%比价差异显著。而以显微镜检结果为标准显示,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8.70%,假阴性率为31.15%,而以尿液分析仪法为标准,镜检假阳性率为12.34%,假阴性率为7.14%,与王玉芬等[4]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检验法的尿液潜血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方法各具优劣,临床中应考虑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相互补充,提高临床尿液潜血检验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赵小琳.尿液潜血两种检验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66-67.

[2] 陈丽芳.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299-2300.

[3] 胡建勇,吴枚,赵晶等.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7):1651-1652.

篇5:红细胞计数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第十章排列、组合的第一节课。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基础,学生对这两个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成为学好本章的一个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数的两个基本原理,并能正确的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计数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准确的判断,进而拿出完善的处理方案,提高实际的应变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难点是正确运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二、说教法

启发引导式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

五、教学程序

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布置作业知识拓展提出课题引入新课观察归纳形成概念比较归纳深化概念任务后延自主探究总结反思提高认识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布置作业知识拓展

1、提出课题DD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2、观察归纳DD形成概念:

首先,我结合图给出问题1:

问题1:从北京到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有火车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答案:3+2=5)

由这个问题我们得到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EEE,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接下来,我再结合图给出问题2:

问题2:从北京到上海,要从北京先乘火车到郑州,再于第二天从郑州乘汽车到上海。一天中从北京到郑州的火车有3班,从郑州到上海的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北京到上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答案:3*2=6)。

由这个问题我们得到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EEE,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两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得到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比较归纳DD深化概念

两个原理的比较:

1、共同点:都是计数原理,即统计完成某件事不同方法种数的原理,因此都要先弄清是怎样一件事,如何才算完成这件事。

2、不同点:分类计数原理中的n类办法相互独立,且每类里的每种方法都可独立完成该事件;分步计数原理中的n个步骤缺一不可,每一步都不能独立完成该件事,只有这n个步骤都完成之后,这件事才算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原理的比较,让更好的掌握原理的使用。

4、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例1。书架的第一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二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书架取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注意区分是分类还是分步。

例2一种号码锁有4个拨号盘,每个拨号盘上有从0到9共10个数字,这4个拨号盘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字的号码?

例3。如图是广场中心的一个大花坛,国庆期间要在A、B、C、D四个区域摆放鲜花,

ABDC

有4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可供选择,规定每个区域只准摆放一种颜色的鲜花,相邻区域鲜花颜色不同,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花方案?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1)填空:

①一件工作可以用2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第一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2种方法完成,从中选出1人来完成这件工作,不同的选法的种数是9。

②从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从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不同走法的种数是6。

(2)现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3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5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4名。

①从中选1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12

②从3个年级各选1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60

(3)把(a1+a2+a3)(b1+b2+b3+b4+b5)(c1+c2+c3+c4)展开后不合并时共有多少项?6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分类计数原理

(2)分步计数原理

(3)两个原理的比较

(4)用两个原理解题的步骤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7、布置作业――――知识拓展

P97习题10。11,2,3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红细胞计数

六、本节课的说明:

1、充分利用多媒体,节省板书时间,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讨论,交流。因此教学环节的问题、探究、思考、例题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

2、通过引例、例题、练习及学生举的例子,多次强调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么。以此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实际举例说明两个计数原理,比较两者的不同,及小结来突出重点。

3、两个计数原理的理解学生并不难,归纳得出两个计数原理,学生感到不困难。因此适合问题式、螺旋上升为主的教学方法。

4、整节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原理,简单应用,两个原理比较,逐步升华为主轴。总之这节课从导入新课到新知识的教学,从练习到课堂的结束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轻松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篇7:红细胞计数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教学难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的准确理解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先看下面的问题:

①从我们班上推选出两名同学担任班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②把我们的同学排成一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有关排列、组合知识.排列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计数方法.总的来说,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节课,我们从具体例子出发来学习这两个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1)提出问题

问题1.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探究:你能说说以上两个问题的特征吗?(2)发现新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

(3)知识应用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两所大学各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分析:由于这名同学在 A , B 两所大学中只能选择一所,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又由于两所大学没有共同的强项专业,因此符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条件.解:这名同学可以选择 A , B 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在 A 大学中有 5 种专业选择方法,在 B 大学中有 4 种专业选择方法.又由于没有一个强项专业是两所大学共有的,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

5+4=9(种).变式:若还有C大学,其中强项专业为:新闻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学.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探究: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一般归纳:

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例2.一蚂蚁沿着长方体的棱,从的一个顶点爬到相对的另一个顶点的最近路线共有多少条?

解:从总体上看,如,蚂蚁从顶点A爬到顶点C1有三类方法,从局部上看每类又需两步完成,所以,第一类,m1 = 1×2 = 2

第二类,m2 = 1×2 = 2

第三类,m3 = 1×2 = 2

条 所以, 根据加法原理, 从顶点A到顶点C1最近路线共有 N = 2 + 2 + 2 = 6

练习1.填空:(1)一件工作可以用 2 种方法完成,有 5 人只会用第 1 种方法完成,另有 4 人只会用第 2 种方法完成,从中选出 l 人来完成这件工作,不同选法的种数是_;

篇8:红细胞计数

血液红细胞统计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判断有无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血细胞计数方法主要有电阻法和光散射法,以及特殊细胞染色等细胞化学技术、VCS联合检测等前沿手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显微图像法已经成为目前血细胞分析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显微图像法利用高倍显微镜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将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像转换为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并对其进行快速形态学定量分析、分类和计数,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一种全新的快速诊断方法。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在多个方向上对红细胞计数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清华大学的王晓城、高小榕提出了基于混合隐Markov模型的红细胞计数方法[1],在分类正确率和算法适用性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谢凤英、姜志国等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红细胞图像分割算法[2],罗宏文、马驷良等提出基于水平集方法的显微细胞图像分割思想[3],采用迎风差分格式构造水平集,对显微红细胞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胡炯炯、于慧敏则提出了基于B2Snake模型的红细胞图像自动分割方法[4],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分离重叠细胞,并能准确定位细胞的完整边界。丛培盛[5]等则提出使用分水岭算法解决显微图像中重叠细胞的分割问题。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重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显微图像细胞计数这一思路,结合血液红细胞的主要特点,设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和实现一个快速有效的血液显微图像红细胞数量自动统计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原型系统的有效性。

1 血液显微图像特点与系统设计框架

显微图像是指将组织或细胞制成染色切片或涂片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图像。在染色的血涂片上可见红细胞的体积一般较小,通常情况下,正常红细胞为两面向内凹陷的圆盘形,其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细胞的中心区域比细胞的边缘区域灰度值高,而细胞边缘区域的灰度比血清(背景)的灰度值低,总体的灰度直方图分布明显表现为双峰情况[6]。血液显微图像的这一特点使得对于红细胞统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红细胞提取,可采用基于显微图像灰度直方图的阈值分割方法进行[7,-9]。

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处理流程包括血液细胞图像输入、图像平滑、图像灰度转换、图像二值化、空洞填充、红细胞数量自动统计、结果输出等几个步骤。

其中,主要几个步骤需要完成的工作和过程为:

(1)图像平滑:为了对用户输入的图像进行去除噪声的预处理,在输入图像后,对图像进行高斯平滑;(2)图像灰度转换:将RGB图像转换为YUV体系中Y分量;(3)图像二值化:进一步区分图像中的目标和背景,即将红细胞从背景中凸显出来;(4)孔洞填充:红细胞的灰度特征决定了对图像二值化后,分离出来的红细胞并不一定是完全填充的实心区域。孔洞填充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红细胞内部的空洞填满;(5)红细胞数量自动统计:经过孔洞填充,图像中的红细胞都成为了实心区域,此时的工作就是根据区域的面积大小来判断其代表的红细胞个数。

2 系统实现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2.1 基于灰度直方图自动阈值的图像二值化

图像二值化的方法很多,运用比较普遍的有:双峰法、迭代法、大律法、灰度拉伸法等,本系统运用的是阈值迭代法。其中心思想是找到直方图中的双峰点位置,求两点的中点,以中点的横坐标作为系统所需的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

在设计上,先设定一个足够小的值e,然后求图像中的最大和最小灰度值,并得到二者均值作为最初的阈值T。将图像分为两个区域,然后分别求两个区域的灰度均值A和B,再求A和B的均值C,将C与T之差的绝对值与e相比较,当e小时,给T赋值为T=C,得到新的阈值T,再进行上述步骤的循环;当e大时,说明T已经达到要求,结束循环,将T作为真正的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

e是一个检验精度的常量,e越小,T越精确,反之,e越大,T越粗糙。e是设计时就确定了的,e设得太小,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计算,导致速度变慢,设得太大,会使精度太低,准确性不够。实验中,我们分析了e的不同取值对红细胞统计结果的影响,发现当e设定为4时,可以取得满意结果。

2.2 基于面积的红细胞统计

为得到显微图像中的红细胞个数,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分析图像分割后的前景区域面积。但实际上由于二值化后得到的区域除了单个的细胞之外,还包括相互粘连的细胞,细胞液的杂质、可能的大面积污染等,因而必须设定合理的判定规则。实验发现,细胞液中的杂质一般为非圆形的,粘连的细胞一般不超过两个,因此其面积也不超过单个细胞平均面积的两倍,而污染的面积远大于一个细胞的平均面积。

通过以上分析及过观察实验,可以得到两个带有经验性质的结论:(1)绝大多数红细胞显微图像中,单个细胞占了图像中细胞的绝大部分,只有少部分是粘连的细胞;(2)对细胞二值图像进行面积的统计,将黑色区域按面积大小排序,序列中的中位数总是基本接近于单个细胞的标准面积。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结论以及本系统的特点,可以确定了以下基于面积的红细胞数量判定规则:(1)对于面积小于最大频度对应面积一半的细胞不予计数;(2)对于面积大于最大频度对应面积一半且小于其面积2倍的细胞计为1个细胞;(3)对于面积大于最大频度对应面积2倍且小于其面积3倍的细胞,按2个细胞计数;(4)对于面积大于最大频度对应面积3倍以上的细胞,认为是污染形成的假细胞,不予计数。

3 实验与分析

测试实验将采用人工统计与机器统计结合的方法,选取两类较为特殊的血液显微图像(存在细胞粘连或存在边缘细胞的情况)和多幅普通血液显微图像进行实验。

3.1 普通图像测试

实验中使用的是医院中一幅普通的红细胞显微图像,如图2(a)。

对其进行人工判读,可知红细胞数目为23个。而本系统的统计结果如图2(b)所示,从图中可知,系统判读结果也是23个(程序运行时间为3秒),与人工判读的结果相同。

2.特殊图像测试:在设计系统时,要求系统对一些特殊情况也能进行正确处理,因此特别寻找了一幅粘连细胞较多的图像以及一幅边缘细胞较多的图像,对系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实验。

首先,用粘连细胞较多的图像来实验。所用图像如图3(a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粘连细胞较多,达到了8处,其中有一处是3细胞相连的。对上图进行人工判读,可以得到上图的红细胞数目一共是50个。使用本系统进行统计(程序运行时间为4秒),结果如图3(b)所示,系统计数的结果是48个,与人工计数相差两个,相对误差为4%,在系统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其次,再用边缘细胞较多的图像进行实验,所用图如图3(c)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图中共有8个边缘细胞,经过人工判读,共有49个细胞,在8个边缘细胞中,只有下方的左边两个纳入计数,其余的都应舍弃。使用本系统进行统计(程序运行时间为4秒),结果如图3(d)所示,系统显示计数结果是51个,与人工计数相差2个,相对误差为4.08%,在系统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4 小结

血液显微图像的红细胞统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基于现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显微图像细胞计数方法,结合血液红细胞的主要特点,研究血液显微图像的红细胞统计方法,设计和实现一个快速有效的血液显微图像红细胞数量自

动统计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原型系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城,高小榕.基于混合隐Markov模型的红细胞计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856-859.

[2]谢凤英,姜志国,周付根.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免疫细胞图象分割[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7(11):1119-1122.

[3]罗宏文,马驷良,徐中宇.基于水平集方法的显微细胞图像分割[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4(5):760-763.

[4]胡炯炯,于慧敏,房波.基于形态学约束的B2Snake模型的细胞图像自动分割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10(1):31-37.

[5]丛培盛,孙建忠,分水岭算法分割显微图像中的重叠细胞[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11(12):1781-1784.

[6]王任挥,平子良,王芳.基于直方图纵坐标对数变换的细胞图像分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3):392-396.

[7]姚少波.基于颜色空间的白细胞显微图像分析与算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6.

[8]张博.基于边缘检测的细胞图像分割方法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

篇9:红细胞计数

【摘要】目的:探讨对低浓度红细胞尿液(10/μl -100/μl)使用不离心法镜检计数红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尿液中加入定量红细胞,理论定值为10/μl、25/μl、50 /μl、100/μl。用离心镜检法和不离心镜检法计数红细胞。结果:离心镜检法与理论定值浓度差异较大,均值为4.52/μl、13.39 /μl、29.91/μl、 56.74/μl,平均偏差-46.15%;不离心镜检法结果与实际浓度比较接近,均值为9.11/μl、23.43/μl、47.42/μl、97.06/μl,平均偏差-5.82%;两法相比,t=2.52,P<2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尿液红细胞浓度较低时,不离心镜检计数比离心镜检计数更能敏感、准确地放映红细胞实际浓度。

【关键词】离心;尿红细胞;细胞计数;镜检;尿沉渣

【中图分类号】R1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66-01

长期以来,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是否离心,文献报道不一[1]~[6]。丛玉隆等认为尿液离心检查法不适合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定量[5],马俊龙等研究发现离心镜检法与不离心镜检比较,红细胞检测结果仅是不离心镜检法的一半[7]。但上述研究都是在尿液红细胞中高浓度(≥100/μl)以上时得出的。本文使用离心和不离心两种方法对低浓度红细胞(≤100/μl)尿液进行红细胞镜检计数,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①标本来源:本院门诊病人正常尿液;正常人全血。②仪器器材:Olympus显微镜(日本);LDZ5-2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FAST-READ10一次性尿沉渣计数板(意大利)。

1.2方法

1.2.1不同浓度红细胞成分的尿液标本的制备选择EDTA-K2抗凝的新鲜正常的全血样本1份,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校准品校准)测量红细胞数值,使用正常人混合尿液(收集多人尿液,用高速离心方法去除细胞等有形成分,留取上清夜)将红细胞含量配制成10/μl、25/μl、50 /μl、100/μl四个浓度。配制好的含红细胞的尿液标本分别由三位熟练检验人员用离心镜检法和不离心镜检法计数红细胞数量。

1.2.2离心镜检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8]进行,取混匀的尿液标本10ml于一次性尿沉渣专用离心管内,以1500r/min,离心5分钟,吸掉上清夜,留取管底0.2ml沉渣,充分混匀后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滴入FAST-READ10一次性尿沉渣计数板的计数池内,稍待片刻,首先用低倍镜观察细胞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计数全池9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数。红细胞含量(细胞数/μl) =(9个大方格的红细胞数/9)×10÷50。

1.2.3不离心镜检法将配制好的红细胞尿液充分混匀,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吸取滴入FAST-READ10一次性尿沉渣计数板的计数池内,稍待片刻,首先用低倍镜观察细胞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计数全池9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数。红细胞含量(细胞数/μl) =(9个大方格的红细胞数/9)×10

以上两种方法,每管都重复充液计数6次,取平均值。所有检测均在样本配制后2h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不离心镜检计数与理论定值比较接近,平均偏差-5.82%;但离心法镜检计数结果是理论定值的一半左右,平均偏差达-46.15%。见表1。两法相比,t=2.52,P<2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是识别尿有形成分的“金标准”,主要有离心镜检法和不离心镜检法两种,我国多建议采用离心法[9]。在实际工作中,当尿液红细胞较多时,离心沉淀反而不利镜检计数,尿沉渣检验实际无需离心,这已为检验人员所公认[4,6,7]。况且,许多研究显示,在尿红细胞中高浓度时,离心法结果与真实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离心法结果明显低于不离心法,不离心直接计数与真实值更加接近[5,7 ,0]。离心的目的是浓缩有形成分,防止漏检,在尿有形成分浓度较低时,比如在正常参考值的上限9/μl[11]以上,到100/μl这个浓度范围内,将尿液离心,浓缩有形成分后再镜检计数似乎理所当然,但本研究显示即使在低浓度下离心法的计数结果仍然明显低于真实值,而不离心法与真实值较为接近,与丛玉隆等[5]在高浓度下的研究结果一致。

离心使红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离心后红细胞沉淀不完全,上清夜还有红细胞;②离心过程中部分红细胞受到破坏;③离心管管壁有细胞的粘附;④计算时除于50这个浓缩倍数,放大了上述效应。本研究方法参考丛玉隆等的研究方法是在没有干扰物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适用,马俊龙等通过研究已经得到了肯定,认为采用新鲜尿液直接计数(扩大计数范围)是尿液有形成分计数的理想方法,而离心镜检法不适合有形成分定量分析[7]。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不离心法尿液直接镜检计数红细胞(扩大计数范围)在决定性水平上(高于参考值上限的低浓度)比离心镜检法更为敏感,更为准确,检出率更高;且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无须昂贵仪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至于数到多少细胞的数量接近泊松分析能够达到准确定量计数的标准,尚需探讨。

参考文献

[1]黄燕逐,张东玲,王萍.定量尿沉渣分析板镜检法参考值的测定[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2):110-111.

[2]叶美珍,曾芝如,樊季伟.比较Fast Read10法与计数板法检查尿沉渣的结果[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3):154-155.

[3]程大林,蒋拥军,包建芳.尿沉渣Fast Read10板计数非离心法探讨[J].陕西医学检验,1998,13(3):29-30.

[4]许会彬,张代民,李萍. Fast Read10尿沉渣定量计数板计数非离心法应用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01,29(1):79-80.

[5]丛玉隆,马骏龙,张时民,等.尿液细胞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6,29(3):211-214.

[6]吴润香,何英,刘玢.离心对尿沉渣镜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6,27(4):573-574.

[7]马骏龙,陆玉静,黎晓晖,等.尿液红、白细胞定量不同方法学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5):348-35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3-294.

[9]丛玉隆.尿沉渣标准化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7):249-250.

[10]徐腊香,段艺,余小红.离心法尿红细胞计数结果准确性的初探[J].检验医学,2006,21(5)542-543.

[11]丛玉隆,马骏龙,李云莲,等.尿沉渣测定四种方法的参考值范围调查[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4):229-231.

篇10:计数原理教学反思

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注意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其次满足: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属于某一类,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的两类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方法,即“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首先确定分步标准,其次满足: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个步骤,这件事才算完成。

篇11:《计数》教案

1、培养幼儿的对应能力。

2、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3、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幼儿用书,红色圆卡10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把同一种东西放在一个小格子里,直到把4种东西放完。

2、引导幼儿讨论,每个格子里各有几个东西。

3、教师与幼儿一起对比讨论,两个方格里,相同位置东西的数是否一样。

4、请幼儿翻开儿童用书27页,说说本页的内容,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样的?

5、引导幼儿用手指着书中的图,第一个中有几个皮球?是什么颜色?第二格中有几个皮球?是什么颜色?

上一篇:医院试用期工作下一篇:读伤寒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