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显微镜计数

2024-05-11

手工显微镜计数(精选六篇)

手工显微镜计数 篇1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结核,白细胞计数

结核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疾病。有数据显示,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平均每年将有800万~1000万新发病例, 将近200万~300万人因患结核导致死亡, 结核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经将结核病同艾滋病 (AIDS) 、疟疾 (malaria) 共同纳入人类的主要杀手[1]。现阶段, 我国每年的结核病的发病人数大约为130万, 高达13万人因患结核导致死亡, 结核病患者人数世界排名仅次于印度, 排第二位[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患者, 采用手工显微镜法与仪器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患者360例, 其中男185例, 女175例;年龄20~71岁, 平均 (48.75±2.21) 岁;Ⅱ型结核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34例, Ⅲ型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274例, 结核性胸膜炎52例。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使用仪器:双目显微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与质控液、瑞氏染色液 (根据《全国临检操作规程》第三版的要求进行配制) 等。观察组应将血常规管混匀, 再采用微量吸管提取10μl的血液, 将其制成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 并进行显微镜检测, 数据由细胞计数器进行记录。对照组将EDTA-K2抗凝血混匀后,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1h内进行检测, 并对质控标本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中间细胞比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白细胞分类计数属于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 准确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观察。通常所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高效和重复性较好的特点, 但是他不具有识别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形态的功能[3]。利用手工显微镜法不但可以评估血细胞的数量, 而且可以观察到血细胞有无幼稚细胞、大小、染色以及形态等情况, 保质保量, 属于临床研究中的最佳选择。本次研究中, 两组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对照组的方法比较简便、快速, 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但三分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示的中间细胞比率的所指较为模糊, 而观察组采用的手工显微镜法显示的中间细胞比率的所指较为明细, 可以弥补仪器的误差。

总之, 在检验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手工显微镜法的应用, 两种检验方法联合使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魏桂芬, 龙小山.白细胞分类显微镜法与CD1600血细胞分析仪法的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 2010, 23 (4) :966-967.

[2]范亚敏, 李凤侠, 王晓成, 等.应用手工法与血细胞分析仪法对单核细胞分类结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7) :50.

手工显微镜计数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我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300例, 其中男175例, 女125例, 年龄8~58岁, 平均33岁。

1.2 仪器与试剂

KX-21血细胞分析仪和原厂配套试剂、质控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K2) 真空抗凝管、尼康显微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配制的草酸铵稀释液。

1.3 实验方法

1.3.1 血细胞分析仪法

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前, 用原厂提供的质控品做好室内质控 (高、中、低值) ,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于1小时内对患者的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

1.3.2 显微镜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操作, 计数两次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当血小板介于 (50~100) ×109/L、 (100~300) ×109/L、 (300~350) ×109/L时, 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当血小板<50×109/L和>350×109/L时, 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注:与同组KX-21计数的结果比较, *P<0.05

3 讨论

血小板计数在临床应用上意义重大, 特别是对于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但由于血小板体积相对较小, 而且容易发生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 且血小板计数时的干扰因素较多, 常常影响到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1]。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中巨核细胞, 平均容积为7.2 fl, 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 对于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或接近参考范围的标本, 电阻抗法和显微镜法测定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面对临床日益增多的标本, 血细胞分析仪快速、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的特点明显优于显微镜计数法, 而且还避免了不同操作者之间的系统误差和主观因素, 因此, 日常工作中, 优先选择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 测定结果在正常参考范围或接近正常参考范围, 且血小板直方图无异常的情况下不再进行显微镜复核。

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是利用血小板非导电的性质, 在通过仪器内小孔时会引起瞬间电阻变化产生相应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一般将体积在2~30 fl范围内的血细胞颗粒计数为血小板。但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和形态异常者, 所得结果误差甚大, 有时难以计数[2]。当血小板<50×109/L时, 电阻抗法结果低于显微镜法测定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可能是有些血液系统疾病常伴随血小板形态的改变, 体积大的血小板增多或增加血小板的凝集速度, 使得这些体积偏大的血小板被误认为体积小的红细胞而不是血小板, 使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3]。个别患者的EDTA抗凝血在室温条件下可发生血小板EDTA依赖性凝集;某些患者存在药物性血小板抗体, 造成血小板相互凝集或与其他细胞结合, 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当血小板>350×109/L时, 电阻抗法结果高于显微镜法测定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降低的标本, 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小板结果差异更大。这可能是电阻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时, 将部分患者体积小的红细胞归入血小板引起结果假性增高, 也可能是将疾病产生的类似于血小板的颗粒物质和细胞碎片归为血小板引起结果假性增高。因此, 在自动化分析仪飞速发展的今天, 血细胞分析仪虽然具有快速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 但它只是一种过筛手段, 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法[4]。显微镜法在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的情况下是电阻抗法的有益补充。对血小板明显减少、明显增多和直方图异常的标本, 需用显微镜法进行复核, 从而得出更准确的检验结果。

总而言之, 电阻抗法和显微镜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常规检查中应优先选择电阻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 使其能快速、高效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在电阻抗法测定结果异常的情况下, 应结合血小板直方图和MCV等指标, 结合显微镜法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复核, 做出综合判断,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许丽霞, 叶彩丽, 刘集鸿.XE-2100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血小板计数的比较[J].广州医药, 2012, 43 (4) :53-55.

[2]朱忠勇.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23 (3) :131-132.

[3]陈小剑, 舒旷怡.光学法纠正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1例[J].检验医学, 2004, 19 (4) :284-287.

手工显微镜计数 篇3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检验法,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尿液潜血

尿液潜血检验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常规实验室检验项目之一,该检验项目可为尿血提供最直接的临床诊断依据以及为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和某些肾病等的诊断提供必要的临床诊断线索[1,2]。目前临床上对尿液潜血的检验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分析尿液总红细胞数量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属于传统的检测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检验手段的快速发展,该方法已逐渐被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所取代,然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尿液检查标本120份,采取尿液分析仪法、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进行尿液潜血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尿液检查标本120例,其中男47例,女73例;年龄16~84岁,平均(47.5±8.6)岁。

1.2 检测仪器和试剂:

采用罗氏JuniorⅡ尿液分析仪以及配套试纸条;日本奥林巴斯普通双目显微镜。

1.3 检测方法

1.3.1 尿液分析仪检验法:

从尿液标本移取10 ml的样本于试管内,浸入尿液试纸,1s以后将尿液试纸取出后,放置在尿液分析仪内进行测定,得到检验结果并自动打印结果。检验的结果共分为-、+、++、+++四个等级。

1.3.2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

从尿液标本移取10 ml的样本于试管内,以15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将样本试管内大约0.2ml的沉淀物充分混匀后得到混悬液,吸取混悬液20μl置于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中红细胞数量以及形态,记录红细胞的数量,以n/HP来表示检验结果。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的检验结果,记录阳性例数和阴性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比较:

尿液分析仪检验法检验尿液样本阳性结果34例,阴性结果86例,阳性率为28.33%;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阳性结果37例,阴性结果83例,阳性率为30.83%,两者阳性率比较,χ2值为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种检验结果的阳性符合率比较:

两种检验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的标本有32例,若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检验法的结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3.51%,1.67%;而以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结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88%,4.17%,见表2、表3。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初步筛查检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常规实验室检验项目。大部分肾脏疾病患者在疾病早期时尿液检验可能就发生蛋白定量改变、细胞形态变化等异常改变。因此发现尿常规的异常对尿路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尿液潜血检验是尿常规检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可反映出泌尿系统隐藏疾患。健康人的尿液潜血检验若为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泌尿系统B超、尿路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尿液潜血可为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利的线索。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分析尿液总红细胞数量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是目前临床用于尿液潜血检验的两种检验方法。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是传统的尿液检查方法,通过在在显微镜之下检验尿液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有形成份,该方法相对较为落后,但其检验结果较为准确,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能定量且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3]。目前,国内某些医药已经摈弃了该种方法,但显微镜检验法作为一种精确检验方法的效益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显微镜检验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人的尿液中存在某些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不能耐受高温,一定程度下导致了假阳性的发生,增加了假阳性率[4]。

尿液分析仪检验法是利用半自动分析仪器检测尿液中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机构的尿液潜血检验中。但该方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一些特殊的系统性疾病的检验中其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①在某些炎症性疾病中大量维生素C和肌红蛋白等经过尿液排泄,因此尿液中的有形成份的含量会偏大,而采用尿液分析仪检验法检测得到结果往往是假阳性结果,检验的假阳性率增大。②在一些特殊的肾脏疾病中,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红细胞发生了裂解、消失,应用尿液分析仪检验法检测时这些成分可以被检测到,但显微镜下却观察不到可见红细胞,这时尿液分析仪检验法呈阳性结果,而显微镜检法呈阴性结果[5,6],提示尿液分析仪检验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验的假阳性率。

本组实验中,尿液分析仪检验法检验尿液样本阳性结果34例,阴性结果86例,阳性率为28.33%;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阳性结果37例,阴性结果83例。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检验法的结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3.51%,1.67%;而以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结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88%,4.17%。研究结果基本与李晓冰[7]报道的一致,提示两种检验方法均有其优点和缺点,不能盲目选择,有时候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需要联合使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尿液潜血的检验工作中要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结合应用,减少误诊和漏诊,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邓荣界.尿液分析仪法,Uf500沉渣分析法与显微镜形态学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对比探讨[J].中外医疗,2015,31(15):190-191.

[2]彭迎霞.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形态学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医疗装备,2013,26(9):33-34.

[3]Chien T I,Kao J T,Liu H L,et al.Urine sediment examination;a comparison of automated urinalysis systems and manual microscopy[J].Clinica 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2007,384(2):28-34.

[4]Mayo S,Acevedo D,Quinones-Torrelo C,et al.Clinical laboratory automated urinalysis;comparison among automated microscopy,flow cytometry,two test strips analyzers,and manual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urine sedim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08,22(4):262-270.

[5]Lamchiagdhase P,Preechaborisutkul K,Lomsomboon P,et al.Urine sediment examination: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nual method and the iQ200 automated urine microscopy analyzer[J].Clinica Chimica Acta,2005,358(2):167-174.

[6]尉继林.尿隐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关系的探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8):156.

手工显微镜计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 我院收治的检验科门诊中, 关于尿液的标本一共84例。对这些患者同时进行显微镜器材下镜检细胞计数, 以及尿液的分析仪隐血反应分析。尿液分析仪的原理是采用对尿液里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血红蛋白里的亚铁血红素中的过氧化物的酶样活性, 可以和试纸中的模块里的过氧化物发生作用, 同时释放出来氧元素, 与模块中的邻甲苯胺发生氧化效应, 使之变成邻联甲苯胺, 于是试纸中的模块发生了由黄色到草绿色再变成深蓝色的变化。

1.2 方法:

使用优利特500尿干化学分析仪, 以及日本产的OLYMPUS CX21-FS1型显微镜。

1.2.1 采用尿液分析仪的隐血检测。

对我院的尿液样本收集10 m L, 将试纸条浸到其里面1 s后, 再拿出试纸, 放置到尿液分析仪里面, 开展隐血检测。最后通过仪器把检测后的结果打印出来。结果报告中, 主要分为五个级别, 分别是微量级、一级、+++、++、+五个级别。

1.2.2 使用显微镜红细胞设备计数的检测。

收集10 m L的尿液样本, 放置到试管之中, 离心, 速度要求是每分钟1500转, 开展离心程序的处理。5 min之后把试管中里的上清液去除, 最后的剩余沉淀物量大概是0.2 m L。把混匀处理之后液体, 吸取20μL悬液, 将其滴在承载的玻片上, 接着盖上盖玻片后, 开展显微镜观察, 对红细胞计量。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检验结果均以 (±s) 表示, 数据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 对于不同时间点的ISQ值运用方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均用百分比表示,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液分析仪中的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一共有17例, 阴性一共有4例。使用镜检进行检测的时候是阴性, 尿液分析的仪检测结果出现了阳性, 一共有4例, 阴性情况有59例。把二者通过联合进行检测, 结果呈现阳性一共15例, 最后使用以镜检测结果作为主要标准, 尿液分析仪里的假阳性比例为11.76%, 假阴性所占的比例是6.35%。采用尿液分析仪, 检测结果为最终判断标准, 镜检中的假阳性率一共是21.05%, 假阴性率一共是3.28%。检测的结果更加显著, 即P<0.05。见表1。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的检验方法, 主要利用了半自动的分析仪器, 对尿液里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及红细胞进行的检测。通过干化学的反应原理将试带中的颜色进行扫描并且分析, 采用一系列的电子转化最终得到结果。分析仪隐血检验的方法, 主要的优点是方便快捷, 因此也受到大家的肯定, 并且也越来越广泛的被用在不同医疗机构进行的尿隐血检验[2]。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因为尿液中血红蛋白的检测灵敏度大约是150 g/L, 但是显微镜对红细胞的观察的灵敏度大约是5~10个/高倍视野。所以尿液分析仪在检测的灵敏度方面受到了限制。尽管使用显微镜检验的方法耗时又耗力, 但是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精确的检验方法, 是需要被重视的[3]。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能看出, 无论哪一种试验方法都存在其优点及缺陷。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不仅要考虑其自身存在的优点及缺点, 还要结合我们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时的实际条件。

参考文献

[1]周秋月.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10) :94-95.

[2]张皓, 石淑春.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1 (10) :665.

手工显微镜计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8 月~2015 年1 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留取的160 例患者尿液样本, 患者中男87 例, 女73 例, 平均年龄 (38.93±5.72) 岁。

1. 2 方法

1. 2. 1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取患者尿液样本10 ml加入试管, 并置于离心机上进行离心操作, 设置转速为2500 r/min, 时间为5 min。之后, 去除上层透明液体, 仅保留下层沉淀约0.3 ml并充分混匀, 取样本沉淀约20 μl, 将其均匀涂在载玻片上, 并制成样本标本, 进行显微镜下检查, 首先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之后调至高倍镜, 仔细对标本进行观察, 确认其有形成分, 对红细胞数目及形态进行记录, 记录10 个视野的红细胞数并计算其平均值。

1. 2. 2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首先完成分析仪准备工作, 即观察仪器电源是否正常, 是否已清空废液及费带槽, 之后取患者尿液样本10 ml于试管内, 取试纸放入尿液中并取出, 此过程中保证试纸迅速浸入尿液, 从试纸背面吸去残余尿液, 将试纸放入仪器内, 并保证其条码对外, 进行仪器自动检查, 并进行记录。

2 结果

结果显示, 两种检测共同阳性样本26 例, 占16.25%, 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液潜血阳性35 例, 阳性率为21.88%,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阳性30 例, 阳性率为18.75%。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6.9%, 假阴性率为13.3%。见表1。

3 讨论

尿液潜血即说明尿液中可检查到红细胞。正常健康人尿液中不应出现红细胞, 若可检出尿中存在红细胞, 主要是由患者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管等尿道出现异常, 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出现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恶性肿瘤、前列腺疾病等症状。故对尿液进行潜血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规检测手段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为基准, 可作为初步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是临床检测尿液潜血的“金标准”。但其具有重复性较差、检测时间长、人力消耗大等特点, 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受到限制。而近年来, 由于尿液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 且检测速度快, 结果准确性较高等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人士的认可[3]。本次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两种检测共同阳性样本26 例, 占16.25%, 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液潜血阳性35 例, 阳性率为21.88%,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阳性30 例, 阳性率为18.75%。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6.9%, 假阴性率为13.3%。两组检验结果的差异可能是尿液中存在的肌红蛋白数目较多, 对尿液分析仪的检验造成一定感染, 导致正常患者尿液中被检测出红细胞。还有可能是尿液中红细胞因在膀胱中时间过长或患者伴有肾脏疾病, 红细胞遭到破坏[4,5,6], 从而导致尿液检测仪将正常尿液诊断为尿中潜血, 出现“假阳性”现象。患者因饮水过量, 导致红细胞发生破裂, 或患者尿液中存在大量维生素C时或蛋白质等物质, 使尿比重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易导致检测结果将尿液潜血患者诊断为正常, 出现“假阴性”现象。

综上所述, 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潜血检测, 操作简单, 检测速度快, 但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相比, 检测准确率稍低, 故, 对患者进行尿液潜血检测, 应采用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 同时对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可采用相应检测方法进行单独检测,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之后进行对比分析, 才能获得准确的结论。

摘要:目的 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对尿液潜血进行检验, 对比检测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患者尿液样本, 对全部样本进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两种检测方法共同检测尿液中潜血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 两种检测共同阳性样本26例, 占16.25%, 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液潜血阳性35例, 阳性率为21.88%,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阳性30例, 阳性率为18.75%。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6.9%, 假阴性率为13.3%。结论 在临床实际尿液潜血检测中, 应采用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查, 互相补充不足之处, 对应特殊患者,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检测方法。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潜血,红细胞计数

参考文献

[1]如先古力·卡德, 阿里同彩次.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3) :34-35.

[2]彭迎霞.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形态学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对比分析.医疗装备, 2013, 26 (9) :33-34.

[3]王玉芬.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8) :2944.

[4]胡健勇, 吴枚, 赵晶.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7) :1651-1652.

[5]陈丽芳.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7) :2299-2300.

手工显微镜计数 篇6

关键词:尿液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应用探讨

近几年尿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操作简单, 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检测环境、检测仪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展开尿液隐血检验,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收集到的尿液标本, 选择其中的198 份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男106 例, 女92 例;年龄21 岁~62 岁, 平均年龄 (37.2±11.2) 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6 月间我院收集到的尿液标本198 份, 对其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展开尿液隐血检验,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 检查方法留取所有受试者晨尿20 m L, 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展开尿液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检验:取尿液标本10 m L, 放置在无菌干燥试管当中, 浸入尿液试纸1 s后, 取出并放置在尿液分析仪中展开自动检测, 检测结果共包括阴性 (-) 、弱阳性 (+) 、阳性 (++) 和强阳性 (+++) 四级。显微镜检验法:取尿液标本10 m L, 放置在无菌干燥离心管中, 在1 500 转/min条件下离心处理5 min, 取沉淀20 μL, 将澄清的液体吸出, 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对红细胞数量进行计数, 并对其形态变化进行观察, 对10 个不同视野内的红细胞进行计数, 并以平均值进行表示。

2 结果

对比发现,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检测阳性率为23.23%,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检测阳性率为25.25%, 后者高于前者。以显微镜法检测结果为标准, 尿液分析仪法检验灵敏性为82.00%, 特异性为96.62%, 准确性为92.93%。见表1。

3 讨论

尿液隐血检验为临床尿常规检验项目, 为临床判断患者尿血的一项直接诊断手段, 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部分肾脏疾病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过去, 显微镜尿液红细胞计数以及形态观察为尿液隐血检查的主要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该项检查耗时较长, 操作繁琐[2]。

尿液分析仪检验是采取半自动分析仪对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从而对尿液隐血情况进行诊断。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展开尿液隐血检验,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尿液分析仪法检测阳性率较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低, 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3,4]。由此证实, 在尿液隐血检验中, 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将两者联合使用, 对于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勇强, 张晓兰, 沈洋, 等.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WBC结果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5 (7) :214-216.

[2]如先古力·卡德, 阿里同彩次克.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22 (33) :298-301.

[3]黄文娴.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9 (18) :443-445.

上一篇:晚期大出血下一篇:可视化语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