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2024-04-18

郭丽《古人计数》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郭丽《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20以内数的认识。其实学生已基本能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中,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建立数位概念。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的根数来记录羊的只数,进而提出“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11根小棒”这一问题,从而为引出“10根可以捆成1捆”打下基础。然后再捆小棒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接着介绍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解决“1个十”的表示方式,紧接着解决“1个一”的表示方法。设计了“我说你摆”的动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的过程,最后用19来引入20,让学生建立“满十进一”的进位概念,建立数位思想。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形式多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其中摆小棒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学生印象深刻。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新识,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孩子的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应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平时的课堂积累。

2、老师说的有些多,应多让学生说,合理妥善运用教学时间。

篇2:郭丽《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一、激趣引入:通过课件古人放羊计数,一一对应记录引出新课。

二、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中摆小棒能让孩子亲身动手体验一捆小棒有10个一,1个十的区别。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孩子的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让学生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我再努力改进:

一、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内容平淡且没有针对性,故而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老师说的有些多,语言不够精炼。应该多让学生说。注意引导。

三、只是注意到个别孩子。应该注意到每个孩子,提问每一个人!不要只是关注那些积极活跃的孩子。

篇3:《古人计数》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借助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会认、会读以及会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满十进一”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古人计数”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主线,不断引出各个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授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个别同学对数位的意义还是不太理解。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我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成功之处:

1、创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情境,到达了激趣的目的。

2、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中,达到动手、动脑、动口的目的。并在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使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生动。

二、不足之处:

1、老师说的有点多,语言不够精炼。应该让学生多说,老师注意适当引导。

2、课堂上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性的语言较平淡。

3、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摆,去捆,去拨计数器,通过在动手中发现“满十进一”的知识,这样他们会更理解,记忆的更深刻。

篇4:《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马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0—10这些数。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谁说说,11到20中间都有哪些数?

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

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1、“古人计数的故事”

为了奖励大家,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和数学有关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10+1=11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

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11这两个1,它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探究(一个表示1个十,一个表示1个一,因为数位不同。)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用计数器表示出19,说说是怎么拨的。课件显示19根小棒,说说它的组成。那如果再加上一根是多少?19+1=?

你能在计数器上也加上这个珠子吗?生自己拨,上台展示。个位上又满十了,10个一就是1个十,那么在十位拨一个珠子就能表示1个十,现在十位上有几个珠子?

十位上两个珠子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那这些小棒又满10了,把它们捆起来,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现在有几个十?(2十就是20)10+10=20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生上台展示,边说边拨。).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小结:

篇5:郭丽《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篇6:《古人计数》教案

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教材7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一、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1、数小棒。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5、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二、活动二:快速拨数。

1、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2、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三、活动三:对口令。

1、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2、生生互对。

四、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课本75页试一试第一题)

1、出示图片:写一写,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2、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人计数,那么谁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具体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先点名回答,教师补充)

篇7:古人计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认、读、写、拨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感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

师出示11~20的卡片:11~20中间的数都藏这张卡片中,大家仔细观察是不是刚才他说的这些数呢?

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二、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师:大家读得可真好,看来,你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接下来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的数量时,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是小石头。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好吗?

为了方便大家记录,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老师放一只羊,你们就摆1根小棒,老师再放一只羊,你们就摆几根小棒?

生:再摆一根

师:如果老师放2只羊,你们就要摆几根小棒? 生:摆2根

师:老师这儿也有小棒,谁愿意上来摆一摆?(指名1人)准备好小棒了吗? 老师可要放羊了。展示学生摆小棒的结果,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一共摆了多少根 生齐数:11根

师鼓励:你们的眼睛和小手配合得可真好。

师:以前我们只学到了10这个数,可是,现在羊的只数比10还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新的数。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小眼睛看好了(拿掉一根小棒)师问:现在有多少根小棒? 生:10根

师:你们没数呀,是怎么知道的? 生:11根减掉1根就是10根

师:老师告诉你们,1根小棒就表示1个一,那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我们来数数好吗? 师:10个一是几?

生:是10。老师板书:10个一

师:现在老师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了1个十,这1个十是几? 生:10 师: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那我们能不能说,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能

老师板书后,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再齐读。师:你们想不想也捆出一个十来? 生:想

师:在捆之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要捆出一个十,得先怎么做? 生:数出10个一,然后捆起来。

师巡视,并提醒:还不会用皮筋的同学可以请同桌帮忙。

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师: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学习伙伴,(出示计数器)它叫计数器,请跟老师说一遍。

计数器有两面,后面的珠子是计数用的,这些珠子可不能乱拨哟,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了这一课之后就会明白。那都有哪些位置呢?

师指着计数器的数位读:个位、十位、这些叫数位。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请孩子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数器是否摆放正确。

师:指着黑板上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现在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认识个位和十位就可以了。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师示范拨5。生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在什么位上拨?拨了几个?表示几? 学生学着拨5、6、7 一齐拨出10个一。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把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那能不能把10个珠子串成一串也变成1个十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1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

请孩子们在计数器上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拨给同桌看。

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表示1个十,评议后,师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3、体会数的组成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数了几只羊吗? 生:11只

师:谁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11。请同学说为什么这样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师演示课件。)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生拨珠子,再请学生展示。师:这2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看来呀,不是珠子神奇,而是数位太重要了,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小游戏:比比谁最快:用小棒拿出13、17、19,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拿,体会数的组成。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

师板演19,这时师再添1根小棒问:现在是几?你怎么知道? 师手指着散的10根问,有没有同学要提醒老师又得干嘛了? 生:又满十个了要捆成一捆

师动手捆,问:现在是几捆,也就是几个十? 生:2个十 师:2个十是几? 生:20 师板书2个十是20。生齐读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生动手拨珠子。集体评议 师特别展示拨得不对的,说说为什么拨的不对,应该怎么拨

篇8:古人计数评课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作为本期的学员代表,我想和大家谈几点自己听完课后体会: 首先,课前程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从刚才程老师的说课中我们不难看出上课之前程老师已经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课堂上教师利用了教材中 “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入,将11的认识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精选练一练中的习题进行巩固。同时教师也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比如加入了形象的古人图片。为突破学生对数位位值的理解这一难点,程老师将牧羊人的羊先改成了10只,通过数一数,捆一捆、在学生先充分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基础上再来建立数位位值观念,分散难点。

对于学生,程老师课前也做了充分的摸底了解,找准所学知识的“生长点”与 “延伸点”。本课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此外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这些都是程老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其次,课堂上程老师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

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成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大块。我们不妨分这几块来看看。

一、知识技能方面程老师既能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注意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目标”这几块目标的载体。本节课知识目标落实比较明显的有:1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10个一是1个十”“ 理解十几数的意义”程老师在课前谈话时就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利用“送礼物”这么一个环节,唤起学生包装的生活经验,体会生活中利用不同的单位可以把10变成1。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捆一捆的活动,形成数学上可以利用

一、或十这样的计数单位来表示10的知识表象。接着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然后通过两种拨法的比较,在判断、辩解、讨论、交流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简便性,建立起相应的位值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2注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课堂上学生们参与了丰富的数学活动,比如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但这些活动在学生看来是零散的,如果缺少了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就很难形成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但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要求他们独立进行反思总结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学完11后程老师带着小朋友进行了回顾小结,在小结中学生就不难体会到认识一个新的数自己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这样的过程。并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去认识其他新的数,获取自己的活动经验。

二、数学思考方面能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基本思想方法。

在学古人计算羊的只数时,教师通过电脑演示呈现羊从羊圈出来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出来一只,摆一根小棒,再出来一只再摆一根小棒。这其中就渗透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扮演的“牧羊人”可能不知道到底有几只羊,但他们都能清晰地理解小棒的根数就是养的只数。

在认识11的环节中教师请学生摆一摆形象生动的小棒,然后是半图形半抽象的画计数器,最后写一写抽象的数字。对应结合起来理解1个

十、1个一是11.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数位的位值。

三、问题解决方面能引导学生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已经提到过,这里我就不重复讲了。因为总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流的有机整体。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也关注学生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学生经常能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有来自老师的肯定评价“

”“

”,有来自同学的掌声,也有来自于自身学习后获取知识,体会自身进步时的成就感。提出一点建议:教师的语言应该更简练,尽量少问“你会吗?”“是不是?”这样的问题.语气语调再儿童化一些。

篇9:新北师大版《古人计数》教案

加与减

(二)古人计数

执教者:

执教班级:一年(1)班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这节课教材呈现了“古人计数”的情景,启发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情分析:

认识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1~10各数,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11~20各数的经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经验,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概念。教学目标:

1、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认、读、写、拨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能准确掌握这些数的组成

4、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感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法与学法:创设情境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古人计数”)

同学们,古时候呀,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还不懂得像同学们这样数1234...,那 1 时候牧羊人养了好多只羊,但牧羊人却不知道自己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放羊的时候,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在地上摆1个小石子,再出去1只羊,又摆一个小石子......二、新知教学

1、摆一摆,数一数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牧羊人用铅笔来记录羊的只数,好吗?(1)活动要求:

为了方便大家记录,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

老师放一只羊,你们就摆1支铅笔,老师再放一只羊,你们就摆1支铅笔。摆好后剩下的铅笔放在抽屉。

师:老师这儿也有准备小棒,谁愿意上来摆一摆?(指名1人)准备好小棒了吗? 老师可要放羊了。(师环视确认学生准备好后再开始)(2)师生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摆小棒的结果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一共摆了多少根 生齐数:11根

师鼓励:你们的眼睛和小手配合得可真好。

师:以前我们只学到了10这个数,可是,现在羊的只数比10还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新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意识。)

2、捆一捆,认一认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牧羊人在数羊的时候数到10只就将10个小石子换成一块大石头(展示课件),师:老师要变魔术了,小眼睛看好了(拿掉一根小棒)

师问:现在有多少根小棒? 生:10根

师:你们没数呀,是怎么知道的? 生:11根减掉1根就是10根

师:老师告诉你们,1根小棒就表示1个一,那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我们来数数好吗?(演示课件生齐数)师:10个一是几?

生:是10。老师板书:10个一

师:现在老师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演示课件)变成了1个十,这1个十是几? 生:10 师: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那我们能不能说,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能

老师板书后,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再齐读。师:你们想不想也捆出一个十来? 生:想

师:在捆之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要捆出一个十,得先怎么做? 生1:数10支铅笔然后捆起来。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就是数出10个一,动手捆吧!生2:数出10个一,然后捆起来。师:真棒,说得非常准确。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又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进行合作学习的启蒙教育。)(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师:除了可以用铅笔表示这些数,还有1位新的学习伙伴(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也可以表示数,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计数器有两面,后面的珠子是计数用的,这些珠子可不能乱拨哟,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那都有哪些位置呢?

师指着计数器的数位读:个位、十位、这些叫数位。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请孩子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数器是否摆放正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蹲下来,等一等”,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数器的方法,又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师:现在同学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指,计数器从右边往左起,第一位叫什么位? 生:个位

师:第二位叫什么位? 生:十位。师:还记得刚才我们数了几只羊吗? 生:11只

师:谁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11。请同学说为什么这样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师演示课件。)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生拨珠子,再请学生展示。师:这2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看来呀,不是珠子神奇,而是数位太重要了,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小游戏:比比谁最快:用小棒拿出13、17、19,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拿,体会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突出小棒——计数器——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3、(1)做一做,说一说(体会数的组成)摆一摆,拨一拨(会说“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同学们都很棒,都已经学会了用小棒来计数了,那同学们敢不敢挑战我们的新朋友(拿出计数器),用我们的新朋友来拨一拨,看谁拨得又快又准确? 生:想 师:小眼睛 生:看电脑 师:看看

(2)感知“满十进一”

师板演19,这时师再添1根小棒问:现在是几?你怎么知道? 师手指着散的10根问,有没有同学要提醒老师又得干嘛了? 生:又满十个了要捆成一捆

师动手捆,问:现在是几捆,也就是几个十? 生:2个十 师:2个十是几? 生:20 师板书2个十是20。生齐读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生动手拨珠子。集体评议 师特别展示拨得不对的,说说为什么拨的不对,应该怎么拨

(设计意图:在师生与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说和听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提升

1、书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1、第2题。集体评议。

2、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吗?刚才我们就用2个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了11,又用2个珠子表示了20(演示课件),谁还能在计数器上用2个珠子表示不同的数呢?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四、课堂小结

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10~20的数和加法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篇10:计数原理教学反思

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注意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其次满足: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属于某一类,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的两类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方法,即“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首先确定分步标准,其次满足: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个步骤,这件事才算完成。

篇11:《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主,以读促悟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距离很大。五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课上是这样来安排的: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强调让学生读流利,因为学生在没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语句读流利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中关键词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先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上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够事半功倍地解决困难,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地予以指导,这样又凸显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篇12:《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依据文章题材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调动积累,走近名人。

为了更好地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我设计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环节。让他们充分地准备好:一是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会背诵四句以上;二是查阅三位名人的名言和故事,了解每位作者,了解背景,为课堂上的交流和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预习时做足了功课,所以在课前交流环节时能畅所欲言,也能对作品对作者谈出几点想法,为深入领悟作好了铺垫。

2、读占鳌头,培养语感。

本文的三部分内容在读书时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由读第一部分即选自《论语》的几句名言,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相互帮助。可以放手引领读书。第二层次也是第二部分内容。在学生借助拼音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准易错的字音,通过范读,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韵律,让读书有滋有味,进而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古文的爱好。第三层次是第三部分,此层次则是半扶半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后,在班内展示朗读,并且评选出读书小明星,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阅读。

3、合作探究,感悟内涵。

在读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借助旁边的提示驱使着领悟每句话的内涵。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手头资料解决心中的疑惑。之后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让思维趋于准确,也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文本内容,总结每部分内容作者侧重点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在感知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概括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训练,使语文课真正体现母语的作用。

4、背诵积累,制作读书卡。

布置全班同学背诵任务,自由背诵,同桌比赛背诵,班内展示背诵,评选出背诵小能手。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背诵,为积累丰富的.语言夯实基础。接着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制作名言卡片,选的内容出自本文,要工整抄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锤炼。

二、成功之处

本文虽然看似有难度,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比如: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明显提升;制作读书卡让动手实践和语文学习的延展性有机融合!

三、不足之处

学生学得分量特别重,想象力没能被激发。

四、改进措施

上一篇:池莉立读后感下一篇:利民幼儿园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