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024-04-15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精选8篇)

篇1: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众论天下事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近期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很多城市都示威游行,让日本人知道我们中国人有很十足的底气,我们学校开了政治思想班会,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挺好,思路也都很正确,我忽然又想起了前几天看一则笑话:小明躲在厕所里吸烟被老师了老师问他为吸烟小明答:“钓鱼岛事件没解决心中很郁闷”老师随后说:“吃地沟油命操中南海心”“操中南海心”这句话辩证了面对国际关系重大方针政策是由中央领导人决定普通人再怎么想似乎也用那是不是说这些事不归管发挥不上作用就不闻不问了呢?显然不是,或许当是孩子时候对于这些时事政治可以不用理睬毕竟年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形成基本价值判断能力,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讲,在接受高等教育国家社会致力于把培养成有用人才就像小孩子和一般民众一样,只关注事跟没多大关系事就不去关注,作为大学生祖国未来接班人不要求祖国脊梁,但是也应该持一份应有社会责任感在身上如何去履行这一份责任感呢?对国家发生重大事项保持应有关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跟上时代步伐,积极主动去适应社会然后去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关于理性爱国,我觉得作为学生能做时刻关注着这一事件,当然在关注时一定要选择比较权威人和媒体播放消息让持有正确、理性观点做到不盲目、不盲从同时也不要忘了本职——学习那么,进入十二五教育规划阶段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配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我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而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自觉意识的体现,是大学生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它指导、控制和调节其社会行为。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可以说这是时代所要求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各国间的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炽化。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收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的培养人才和招揽人才的政策,方案。而我国要想在这轮竞争中胜出,除了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外,还必须加强他们的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激情。所以说,认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形势所迫,不能有半点含糊。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做好自己,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一名为社会做贡献的有用之人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作为当代的我们要培养责任意识,紧跟时代不断地完善自我。

篇2: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话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表现为: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忽视自己在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的责任等。少数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来自西方伦理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学习,以深化其对社会与国家的认同感和自己的历史使命感: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估体制。提倡与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身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

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大学生的社会历史地位:

大学是近现代教育的产物。发源于西方,流行于全世界。中国的大学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中国大学生的历史要比中国大学的历史要稍长一些。洋务运动中被派往国外留学的大学生应该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大学生。

自从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以来,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早期的留学生们对中国学习西方,中国的近现代化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了民族的脊梁。詹天佑,鲁迅,周恩来,邓小平,华罗庚,郭沫若,钱学森,李四光,侯德榜等人是他们中德杰出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面竞争空前激烈。而对人才的争夺则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们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就是未来和希望。他们素质如何,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觑。

认清当代大学生责任与使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明白了大学生的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后,我们必须认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主要是因为:

(一)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所要求的。大学生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才能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

(二)这是祖国和人民群众所要求的。作为年轻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过现代化的教育,他们的素质如何,受到祖国和人民群众的热切关心。每一个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人都希望我们的接班人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都希望我们大学生有上佳的表现。

(三)这是时代所要求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各国间的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炽化。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收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的培养人才和招揽人才的政策,方案。而我国要想在这轮竞争中胜出,除了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外,还必须加强他们的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激情。所以说,认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实为大局所趋,形势所迫,不能有半点含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意识现状:

整体良好,但非常令人担忧。

从全局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他们能够胸怀祖国和人民,致力于为祖国而奋斗,为人民服务,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关注时事,勇于鉴言践行,对关系到的国计民生的事情相当关心。他们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致力于自身的完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他们对祖

国和人民的热爱。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卓绝,但却心底光明。他们勤劳简朴,惜时节约但却乐观豁达。他们给人们以光明,以希望。

但是,大学生在责任与使命方面的问题着实令人担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满口的粗言秽语让人侧目;不顾年迈的父母和深深爱着他们同学、老师而撒手人寰的大学生一再出现,不能不让人疑惑:大学生究竟有没有责任感;马加爵、刘海洋事件更是让人瞠目。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使命意识不强的现状十分令人心痛。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现象感到不满,部分人甚至因此对大学生产生一些偏见。而且,这一不良状况似乎并没有很大逆转的迹象。这一切不得不让人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导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受西方不良思想的腐蚀。这是外因。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特别是在部分分辨是非能力较差的人群当中,而部分学生则很遗憾的成为这一群体的成员。

2、我国教育部门在这方面重视不足。近年来,国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国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依然很多。对大学生责任与使命意识教育的缺失,正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大学教育出现以下严重的问题:重科学,不重人文;重理论,不重实践;重能力,不重品德;重形式,不重实质等等。或许,这看起来有些偏激,但这些确确实实的存在着。虽然,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些,并采取了一定的对策,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

3、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他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也带来社会风气的下降。追名逐利之风盛行,人们之间的关系业多出了几层涵义。人们的利己之心相当强烈,责任意识急剧下降。这些都使得校园中的莘莘学子们不在像我们的前辈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多的是“为一己之利而读书”。虽然这些并不占主流,但他们又很强的蔓延势头,在青年学生中大有市场,而且影响极坏。

4、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社会风气的下降,也使的我们家庭教育出现了惊人的变化。父母们给我们灌输的更多的是怎样去与别人斗智、争夺,怎样去投机取巧,怎样去牟取个人利益;五讲四美三热爱,早就被压在床头柜下面了。

5、部分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要求,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风气的濡染,家庭教育的扭曲,国民教育的缺失。这一切就造就了部分学生的意志的消沉,追求的低俗化。他们过度追逐物质的享受,从不知使命、责任为何物。自己的生活、人生大都是一塌糊涂。

虽然目前大学生中出现了诸多严重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大学生已经是“与家与国无望”了。出现了这些问题就是在要求我们去战胜它们、超越它们。我们是时代的强者,我们必须成长起来,完善起来,强大起来。不仅仅是在肢体方面,更是在头脑方面、思想方面

历史使命的内容:

1、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

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2、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支教等等。

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

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4、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3: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1、开创新的起点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需要我们不懈奋斗, 我们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前进, 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 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2、迎接新的挑战

(1)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 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3) 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

(1) “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为突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判断, 分析我国粗放增长方式原因, 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艰巨。

(2)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制约因素, 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需加大力度。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突出。应明确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态势预测与治理目标, 提出积极的政策建议。

(4) 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质, 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必须转变思路, 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和政策协调, 慎重处理事业单位和政府自身的改革问题, 刻不容缓。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同学们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 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促进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 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4、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 热爱祖国

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

2、追求真理, 善于创新

坚持追求真理,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把握正确的方法论, 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3、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 只有以才支撑德, 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 胸怀宽广

新时代的大学生, 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 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 就是要做一个无悔无愧的人。人活着, 短暂几十年,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名成家, 也不是成名成家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以, 对自己负责, 远不是成名成家那样简单, 而是要活得充实,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价值何在, 也许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 也许在别人的评价中。

同时, 作为一个家庭成员, 大学生也有着不可推卸的对家庭的责任。尽管家庭并没有刻意要求。而正是因为此前对家庭尽到的责任太少, 成为大学生后, 就更应该增强责任心。家是一个一出生就有的小环境, 是一个永远的归处。都说“当你失意时, 第一个想到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家”。家庭成员之间是没有功利的纯正的关系, 是都甘愿为其它家庭成员奉献的。所以, 尽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 既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的报达, 也是给予自己心灵的反馈。

篇4: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越南自1950年代以来的变迁一直和自己的北方邻国密切相关。从1949年毛泽东思想大规模输入越南,到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越南提供了一条走出计划经济和军事化管理的捷径,其间既经历了中国对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支持,也有双方在全球性冷战和亚洲地缘政治的作用下的兵戎相见。今天,经历了20年的改革,越南知识分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和北方邻国的同道有什么相似或相异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河内,走访了一些知识分子。这里介绍两位新一代中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阮纯诗:以纪录片追问历史

40岁左右的阮纯诗是越南当代民间纪录片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物,1990年代她曾经在越南通讯社和其他政府新闻部门工作,从1997年到2007年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大学的写作专业和加大圣地亚哥分校的国际关系专业留学,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后回到越南,从事民间纪录片的拍摄。和文字表达相比,她觉得具有动感的图像在传达讯息上更有感染力。她建立了河内DOC LAB (纪录片实验室),开办了一个业余学校,教越南年轻一代如何用摄影机记录社会万象。

阮纯诗的民间纪录片包括都市爱情、性别、同性恋和族群这些当代题材,她2007年的“爱男爱女”对越南历史久远的男扮女、女扮男的风俗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对性别问题的解读。但我知道她的名字,是因为她也在收集资料,拍摄20世纪50和60年代越南一些重要知识分子的资料片,尤其是1956~1957年在苏共20大的影响下,和中国的双百方针相呼应,越南出现的争取创作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人文--佳品运动”(Nhan Van-Giai Pham)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他们悲剧性的结局。

对于那段历史的处理,今天的越南和中国很不一样。中国早在30年前就对绝大多数“右派”给予公开平反,报刊和出版界也陆陆续续有很多文章和著作问世。但越南从来没有给整个运动重新评价,虽然给很多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名誉。由于这个原因,阮纯诗“纪录片实验室”设在德国在河内资助的歌德研究所内,有办公室和几间教室。她面容清癯,身材娇小,英文流利,思维十分敏捷。她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2010年曾经参加了和云南民间艺术家的交流。

我们的谈话从2010年她参加在台湾举办的“2010关渡双年展”说起。那是一个亚洲视觉艺术的双年展,由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举办,主题是“记忆的总和”,参展作品中有大量的涉及冷战历史记忆和当代国族意识的内容。她参展的作品是《冬去春来》,记录了越南著名诗人黎代(LeDat)的公开葬礼,也是她追踪半个世纪前越南自由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的整个计划的一部分。黎代是越南20世纪重要诗人,参与了“人文--佳品”运动,1958年以后几十年中被禁止发表作品。2007年,越南政府在没有正式给他“平反”的情况下授予他国家勋章,表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成就。黎代这个名字于是重新回到国家历史记忆中,在年轻人中引起了好奇。越南政府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之后,没有任何后续的举措,表现了社会转变时期体制性的困惑和摇摆。但河内一些知识分子还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张扬黎代的历史地位。

阮纯诗认为黎代的遭遇象征着越南从1950年代至今,由于政治的原因文学艺术创作停滞在半个世纪前的水准上的困境,也象征着被遮蔽的民族历史和缺位的记忆。她用摄影机记录了黎代的葬礼,参加者很多是越南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也有很多对历史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他们恭敬地围绕黎代的棺木移动。纪录片以时光倒流的方式重演了黎代的青春,表达了用季节更替的方式让他的生命在自然的循环中再生的意念。幸运的是,阮纯诗在黎代生前抓住机会对他做了访谈。黎代说他和文学同侪都觉得他们的创作岁月被虚掷了。

阮纯诗在美国生活了九年,学习的又是这样一个专业,对于我来说,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她没有选择乡土越南去表现后现代和后殖民的主题,从反抗西方文化霸权的角度表现全球化,而是从批判性的角度去发掘本土政治在冷战时期的黑暗面。用双年展对她的介绍的话来说,美国留学的经验使她认识到越南精神的深度。回到越南后,她又为社会转变时期的纵欲和矛盾,不合常理的叛逆和仍然保持的文化礼仪和宗教等等所吸引,这些通常都会把一个年轻艺术家引上那条道路。她告诉我说,对于越南半个多世纪前那些知识分子,她过去只有过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对这些名字有一种神秘感。回到越南后,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的父亲的葬礼,死者就是1950年代那批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在葬礼上,一些文化学术界的老人都出席了,很多都是“人文--佳品”运动的参与者。在葬礼的特殊气氛中一起露面的这些老人使她忽然觉得一个被掩盖的世界开始浮出水面,以往只是零零星星听说的那段历史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变得生动起来。从那以后,她就把追踪这些人物,用纪录片的形式重现那段历史作为自己的使命。有别于常见的政治性和揭露性的文献纪录片,阮纯诗的作品力图从个人生命的角度用一些实验性和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历史,这可能和她在西方受的教育有关。此外她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细腻和敏感,用蒙太奇突出形体、动态和气氛,表现了女性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的特殊视角。

大约两年前,我就听说阮纯诗正在做“人文--佳品”运动的纪录片。两年过去了,她告诉我说纪录片离最终完成还差得很远。她说她收集的材料越多,在她眼前展示出来的历史就越深邃,越宏大,越难以把握其全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越复杂,这和她其他的作品很不一样。为了让我了解她已经完成的部分工作,她放了一段对越南著名诗人黄琴采访的录像。黄琴参加了抗法战争,是党内知识分子,也是“人文-佳品”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是躺在病床上和阮纯诗谈话的。在阮纯诗放的那段录像中,黄琴主要谈论苏共二十大对越南知识分子的影响,阮纯诗把他的话翻译成英文字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黄琴一再强调苏共二十大打开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有勇气说真话,他们当时全部的要求就是说真话。

阮纯诗的努力,让我想起了中国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尤其是独立纪录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既有对全球化冲击下本土文化和传统处境的切身关注,更有对本国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强烈兴趣和不懈追问。只有这二者都得到充分表现,一个民族和文化完整的今昔才会浮现出来。在越南,阮纯诗的努力把这二者结合在了一起,使得她的作品在文化和政治两个方面都显示出了深度。

高越勇:在出版中承续自由的追求

高越勇是河内知识分子圈中近几年崛起的明星。尽管我的越南朋友们告诉我说他很年轻,但当他推开河内教堂街Moca 咖啡馆的门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留着长发穿着一件非常随便的白汗衫的潇洒青年,居然就是那个翻译了五本昆德拉的书的学者。

他是越南革新开放后去法国留学的,专业是法国文学,现在在河内的越南官方文学研究所工作,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家叫做Nha Nam 的私营出版社的工作上。这家出版社是越南革新后的产物,已经有五年的历史了,在河内和胡志明市都设有分社。他负责那家出版社的选稿,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新书信息,包括《纽约时报》书评这些西方最有影响的刊物,选中后便和原作者和出版社联系,同时向政府主管部门申办出版许可。他对中文作家李锐、韩少功、高行健、马健和王蒙等人的作品有一定了解,也出过他们的一些书。他也负责越南文学的选稿。除了编辑工作,他还是一个多产的翻译家,翻译了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聚会》《玩笑》《无知》和一本随笔集《幕帘》。同时,他还给报刊和网络撰写评论,是很受欢迎的作家。对于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这样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可观的。他研究法国文学,翻译以法文出版的书籍,但他的英文非常好,和我用英文交流,即使谈论很复杂的文化和历史问题也非常流畅。

把我和他联系在一起的是对陈寅的兴趣。陈寅是越南诗人和小说家,是越南1950年代知识分子中最先发出声音的人。他1940年代下半期参加北越革命并加入越盟(即原来的越共,后来又叫劳动党)领导的抗法斗争,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和艺术创造力、崇尚个性独立的艺术家。1955年2月,他组织一批作家和艺术家联名上书,要求把创作自由还给艺术家和文学家。在写作中,陈寅向官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即只准表现社会主义和党领导的光明面) 挑战。当时越南党内主管文艺的权威素友出版了一本题为《越北》的长诗,被官方奉为革命文学的典范,但受到了陈寅的批评。1955年中国批判胡风后,陈寅也被当作越南的胡风受到批判并下放到土改工作队。中国逮捕胡风后,1956年初他也被逮捕,在狱中自杀未遂。但在苏共二十大后陈被释放,参加了“人文--佳品”运动,发表了很多作品。1957年秋天在越南的反右中陈寅受到清算,被开除出越南作协,下放劳动多年。后来他长期研究和创作先锋派作品,1997年去世,去世前被恢复越南作协会员身份。

在官方眼中,陈寅曾经投身革命,但后来犯了严重政治错误。这个评价既给出版陈寅的作品留下一定余地,也意味着这个余地非常有限。高越勇告诉我,他们这个出版公司就是想方设法要让今天的读者知道陈寅的价值。2008年时,陈寅的儿子(美术家,现定居巴黎)挑选了一些父亲没有出版的诗稿交给他,经他编辑后经过种种周折终于出版。2010年,他们出版了陈寅的一部长篇小说,书名是《河内生活,1954》。这是陈寅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主人公不是他过去习惯描写的革命战士,而是一个参加过法国殖民军的越南人在越南独立后的河内的处境、思考和感受,非常有哲理和心理的深度,明显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影响。小说情节在悬念结构中展开,充满了神秘和诡异的气氛。高越勇说直到今天,悬念小说这种形式都是越南文学中没有的。这部小说出版5个月后竟然卖了6000册,在读者中造成了震撼性的影响,加上前两年出版的陈寅诗歌,很多年轻人忽然发现原来越南文学在60多年前就达到了如此的高度和深度。

我们的谈话继续围绕着陈寅展开。在高越勇对陈寅生涯的娓娓叙述中,我理解了为什么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作家会和这个年轻人的思想和志业如此密不可分。1945年,陈寅19岁时参加抗法斗争。他原来是在法国学校里受的教育,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高越勇说可以用当时法国流行的颓废派来形容他的文学追求。后来他参加了革命,又深受俄国文学的影响,从19世纪俄国古典文学作家到20世纪的马雅可夫斯基和高尔基这些革命作家,都在他的创作和人生中投下了影子。他对革命的狂热,和马雅可夫斯基很相似。但这些不同来源的思想和文学流派,最终在他身上结出的是对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追求这个果实。

陈寅和高越勇相隔半个世纪,但他们对独立思想和自由表达的共同追求是越南在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造的漫长路途中的薪火相传。高越勇对我介绍的他对巴黎越裔社区的观感也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他说自己在留学期间,和巴黎的越裔社区有密切接触。很多越裔人士生活方式比巴黎人更巴黎,但他们与越南社会和法国社会实际上都是脱节的,对二者的了解本质上都是一种想象,他们既不属于越南也不属于法国。社群中还充满了派性政治,彼此玩一些小花招。高越勇说他无法在这样的社群中生活,宁愿回到越南。

越南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

阮纯诗和高越勇在西方受过教育,回到越南后的活动又和他们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密不可分。高越勇坦承用越南的标准来衡量,从观念到生活习惯,自己是很“西化”的。他对法国文化的赞赏是一目了然的,他自己的写作和出版活动也和法国有密切的关系。陈寅那部小说出版的发行仪式就是在河内的法国文化中心二楼举行的。阮纯诗的情况与此类似。她的独立纪录片工作室和业余学校和德国有密切联系,她的作品的主要渠道和资助也来自越南以外,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

从其他河内知识分子那里,我知道类似这样的活动和组织还有很多。实际上,与西方的密切关系和知识分子本人的意识形态立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所谓“西方”是多元的。比如,反西方的新左派从西方那里得到的学术资源和言论空间恰恰是他们社会影响的一个主要渠道。就越南当今知识分子的整体状况而言,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阮纯诗和高越勇类似于自由派。我问他们越南知识分子中现在有没有新左派和后现代后殖民这些分类和言说,他们说现在似乎还没有出现很有影响的人物和作品。就他们本人而言,在西方留学期间,他们都接触过有关理论,但回到越南后从来没有想到它们对当今越南社会的价值。

就同一个问题,我问过越南一些受过中法两种教育,现在仍然非常活跃的老知识分子,他们的回答也是一样。越南革新开放比中国要晚十多年,向外派出留学生的时间比中国晚,规模也不如中国,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影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总体来说,越南在意识形态和学术上的开放和多元化不如中国,对西方学术界的译介和中国相比差别很大。不要说是那些和越南现实很隔膜的新左派和后学的东西,就是那些中国知识界耳熟能详的新老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在越南都很难见到。官方出版社一般都不出版这些作品,只有私营出版社才提供一些机会。高越勇告诉我说,《1984》和《动物庄园》这些书一般只有在南方的黑市上才有。对于具有政治关怀的知识分子来说,当前需要关注的除了历史问题就是现实中的言论自由的尺度,冲破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的知识界的封闭状况,而新左派、后学和它们的对立面新自由主义等等现在还属于比较奢侈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越南今天知识界和文化界的状况似乎和中国1980年代很类似。

我采访他们的时候,南海危机正愈演愈烈,河内有数千名“爱国青年”数次前往中国大使馆游行抗议,一个设在美国加州叫阮太学基金会的海外越南人组织发起了改“南中国海”为“东南亚海”的签名运动,受到河内一些知识分子的支持,想把它提交给越南国会。我采访的一些老知识分子说他们曾接到一些大人物的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去支持这些年轻人的游行。我问阮纯诗和高越勇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他们都轻描淡写,比较超然。从他们从事的专业和社会活动来看,我想个人自由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越南老作家和民间教育家范全对我说,越南民间是有很强的反中民族主义情绪,但今天离开了中国的廉价日用商品,普通越南人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这也许就是经济全球化给传统的领土争端带来的制约吧。

作为在西方留学后回国,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影响的越南年轻一代文化精英,阮纯诗和高越勇在选择回到祖国之后,他们的本土意识就是扎进本国最近的那个过去,以发掘那段在民族记忆中被遮蔽的历史人物和弘扬在现实中被压制的个人自由为己任。这种发掘同时也就是弘扬,二者是内在地相联系的。从西方学院派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工作——即使有意义——顶多也就是把颠倒的黑白再颠倒过来,不但没有什么学术深度,而且还有冷战心态的嫌疑。但我相信,在民族独立早已不是一个问题的今天,越南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当初民族主义革命和反帝斗争时承诺的个人自由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个任务在现实中首先和重新评价历史,恢复历史真相有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阮纯诗和高越勇的工作不但对越南有意义,而且也是后冷战时期全球范围内重写20世纪历史的一部分。

篇5: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展示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波澜壮阔的奋斗足迹。今天,放眼我们的祖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正以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而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崇高理想,而我们这些大学生必须优质的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而要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党员,就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是对人都必须做的尽善尽美。

关键字:大学生党员使命责任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树立远大理想与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给我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的勇气。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二)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列宁所说的“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久而不衰并立于世界之林,正是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所要换取的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从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沉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现代人的呐喊,我们都会聆听到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感。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意道路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出的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是历史上的封建主义还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所尝试的资本主义都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走上了康庄大道。

二、学生党员的责任

(一)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拥护党的纲领,提高政治觉悟。作为学生党员,特别是一名大四学生,政治理论知识,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政治理论知识比较笼统宽泛,没有比较坚实的结构和系统的逻辑。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强学习总结,多看书看报,上网多查找一些事实新闻了解国家民生问题,努力将这方面的知识充实完备,我会积极关注时事,在保持思想先进性的同时,带动周围的同学团结合作,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另外,还要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知识。在学习中发挥带头作用,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重于学习、学用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更是一名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础。我会在广泛积累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夯实专业基础,努力备战考研。

(二)带头争创佳绩

自己努力做到既要刻苦钻研,又要勇于实践,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成长成才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健康道德素质,争做优秀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影响、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作为一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同时,要用先进性来带动并作为学习的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创新,努力在复杂环境中磨练意志、锻炼品格,在干事创业中增长本领,在克难攻坚中全面发展。

(三)带头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比如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所以能够深受老百姓的厚爱,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党旗增添了光彩。作为党员,我应当向他们学习,全心全意为我们的集体、为师生服务,热心关注社会工作,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要永怀大爱之心,铭记我们党的教诲,坚持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坚持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最大的奉献,帮助和关心有困难的同学,关心他们得学习和生活。

(四)带头弘扬正气

党员尤其是优秀党员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做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革命气节。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基础。我们学生党员要正义感强,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中人群中、网络中等,发表言论要客观得当,遇到不正当的言论不仅要客观冷静对待,更要积极疏导,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和谐。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要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沦落为落后的挨打者。所以无数中华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又经过了艰难的探索才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从而赋予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奋发进取,团结奋斗,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辉煌的前景。

篇6: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十二五教育规划阶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话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学习,以深化其对社会与国家的认同感和自己的历史使命感: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估体制。提倡与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身的责任。

关键字:大学生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十二五规划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进入十二五教育规划阶段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配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而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自觉意识的体现,是大学生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它指导、控制和调节其社会行为。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

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2、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

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

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4、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时,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

认清当代大学生责任与使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明白了大学生的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后,我们必须认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主要是因为:

(一)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所要求的。大学生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才能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

(二)这是祖国和人民群众所要求的。作为年轻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过现代化的教育,他们的素质如何,受到祖国和人民群众的热切关心。每一个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人都希望我们的接班人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都希望我们大学生有上佳的表现。

(三)这是时代所要求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各国间的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炽化。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收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的培养人才和招揽人才的政策,方案。而我国要想在这轮竞争中胜出,除了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外,还必须加强他们的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激情。所以说,认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实为大局所趋,形势所迫,不能有半点含糊。

篇7: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对中国梦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姓名 学号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 429131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与我们

科学的理想信念不可能在大学生中自发的形成,“中国梦”的理想追寻也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教育才能得以确立。在对我们进行“中国梦”的引导教育基础上,我们自身也要把树立科学理想放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让“中国梦”成为自己的行为指引。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我们的成长成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决定着我们理想教育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衡量大学生理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振奋大学生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1]

3、什么是中国梦

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大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信心、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

从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在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十八大后,总书记从时代发展进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对中国梦的理解

角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到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有希望的背景下适时提出和阐述中国梦,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再动员。

从目标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者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中国梦为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注入新能量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

5、民族命运关乎个人命运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让我们的青春在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同学们怎样为中国梦的实现添力 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

目前,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的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对中国梦的理解

让校园成为“梦”的摇篮

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当以此为教育契机,积极引导我们将个人梦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齐心协力共筑宏伟壮丽的中国梦。

高校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应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善于选准教育时机。譬如根据历史上重大纪念日或者结合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开展主题鲜明、教育意义突出的活动。活动要融知识性、教育性和引导性于一体,让我们在进一步了解历史、知晓国情的同时,体味中华民族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对当前国内外局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坚定政治信念。

积极组织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青年文化活动,唱响中国梦文化主旋律,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营造求真、趋善、臻美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篇8: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人才大计,教育为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基础教育是起点和奠基阶段。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源头培养,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发挥好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作用,夯实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基础。广大教师要自觉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勤修扎实学识,满怀仁爱之心,坚守教育信仰,笃信教育价值,潜心教书育人,大胆开拓进取。

要树立强烈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唤起对创造性表达和知识的喜悦是教师的最高艺术。教师想“点燃”学生,首先要身有“火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需要不拘一格,营造创新氛围,设计创新情境,提供创新条件,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创新灵感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精心呵护学生的冒险精神、求异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乐见别出心裁,欣赏标新立异,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充满求知欲望、激荡探究热情、放飞想象翅膀、释放创新潜能。

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需要着眼于教育启蒙和奠基,致力于创造环境和土壤,聚焦于培养兴趣和潜质,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另辟创新人才培养蹊径。“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慕课、微课作用,促进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结合,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创新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主动去验证已知、获得新知、探索未知;要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是敢于质疑、批判求证的过程,是团结协作、独立思考、升华认识的过程,是接受新事物、维护新观点、迎接新挑战的过程。

要练就过硬教学本领。“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信息时代,学习途径多样,知识来源丰富,教师面临挑战,固步自封终将被淘汰。教师需要同学生一样,共同面对世界瞬息变化,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教学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教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宽阔的胸怀和视野。教师需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科学革新教学方法,熟练运用教学手段,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教育实践,不断增强教学本领。

要积淀深厚人文素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将阻碍创新人才的诞生。教师需要常读经典,与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对话,涵养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把人文素养渗透到教学实践。教师要不限于知识传授,不止于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自然探秘、劳动实践等,带领学生走进历史长河、走进艺术长廊、走进先贤殿堂,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触并了解社会,使他们的观察更加敏锐、视角更加独特、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进而激发其创新动机、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上一篇:下围棋的初中作文下一篇:写鲁迅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