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024-05-26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通用8篇)

篇1: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州——洲 B、襍——雜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A、暱——昵 B、昏——婚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C)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

意义所在”。

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

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颍考叔,纯孝也。纯:敦厚

2、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落

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险阻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遗:赠给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起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決:迅疾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聚集

8、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穰:分收

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饭

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懿:深

(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与::连词 和 同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于::被 助动词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焉:于此 在这里,在那里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

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五、古文今译题(共2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

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而汤、武征伐。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

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

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受不了禽兽的侵袭,有位圣人起来,有位圣人起来,在树木上构架起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群兽的伤害。

2、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那么现在学习尧、舜、汤、武、禹的的人,一定会被现在的圣人嘲笑。

3、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成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只兔子奔跑是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于是他便放下了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兔子,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篇2: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

A知智 益溢 B早蚤 昏婚 C莫暮 反返 D信伸 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 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吕氏春秋?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庄公寤生,惊姜氏。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它是:A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D A 对文 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

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7、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 构成通假字。

二、形符、隶书、说文解字、仓颉造字说、周礼 邑、古文字、父、辨、表达色彩(感情色彩)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2、士生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7、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8、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

9、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10、无德而望其福者约。

1、种植、栽种

2、偏远的乡村

3、鼓励、勉励或受到鼓励

4、去、到

5、兵器、武器

6、急切貌,拼命追求的样子

7、不以其妻和儿女为奴隶

8、涂上泥

9、钱财、财物

10、穷,困迫。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1ⅹ5)1.姜氏何厌之有?

2.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4.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5.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1、“之”复指宾语,宾语前置。

2、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宾语前置。

3、“甘”、“美”、“安”、“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判断句

5、明,使动用法。(或省略宾语“之”)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1ⅹ5)1.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2.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3.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

1、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连词,表目的。

3、表委婉语气的语气副词。

4、且,连词,表递进关系。

5、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四、名词解释(2×5)

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指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

2、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

3、词的本义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

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二者缺一项扣1分。

5、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同一语源”、“音义相通”缺一项扣1分。

五、简答题(5×4)

1、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答: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汉字的图画性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一方面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完成了汉字的线条化过程(2分)。另一方面,许多篆文的两笔在隶书中归并成了一笔,或把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并起来,或直接省去篆文的某一部分等等,完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过程(2分)。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2分 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如: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②词义缩小。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③词义转移。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④感情色彩转移。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⑤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

3、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2分)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如“辨”和“辩”。例子1分。

4、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词汇由少到多。(2分)(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1分)(3)构词方式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可以简称为双音化趋势(2分)。

六、标点翻译。

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答: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错1处扣0.5分

2、翻译下面的文章。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者。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1]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2]代乐毅。注:[1]即墨,齐邑名。[2]骑劫,燕将。

篇3: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现状,改革探索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古代汉语作为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承载体, 其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然而, 由于古今汉语在音形义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致使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于是, 探索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 多数教师采用较为单一的讲授法, 在教学中, 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使得教师讲得汗流浃背,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学习效率不高。虽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 教学内容陈旧

虽然历经多次改革, 但目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仍然沿用的是通论和文选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论理论性偏强, 文选与通论结合关系不够明显, 使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学。

(三) 忽略能力培养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学生觉得学了也没用, 实用性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是会什么教什么, 常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学一篇只会一篇, 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 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

针对古代汉语的课程特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 如课常提问、课堂讨论、师生角色互换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克服学习古代汉语的畏难感,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

(二) 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

当前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面临着巨大的课程压力, 课程多, 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这相对于理想的课上课下1:3的时间比来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基本上学生每上2节课, 课下需要拿出3倍的时间来补充、消化和复习。所以, 在这种条件下, 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方式方法, 创作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可以完全自愿主动地去学习, 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古代文献的白文, 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深切体会到探寻的乐趣, 同时也可以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三) 利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手段

与传统的粉笔板书相比, 多媒体教学在古代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优势确实是非常明显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古文字的教学更加简便、使字词意义的讲解更加高效、使古代文化知识的介绍更加直观, 等等。可以说,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把教师从繁重而又耗时的板书中解脱出来, 节约大量的授课时间, 而且可以化呆板为生动, 图文音并茂。然而, 在实际授课中却有一部分教师走向极端, 对网络资源不加甄别, 完全弃用板书, 过于依赖PPT, 授课节奏和步骤完全被PPT限制, 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我们认为, 虽然现代教学手段以其便捷直观的特点, 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但就古代汉语课程来说, 不能完全将传统板书弃之不用。比如, 教师授课时如果能够按照古人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书写习惯, 采用繁体字适量板书, 不仅会增加学生对繁体字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会增加更多的对于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再比如, 在分析词的本义时, 教师如果可以在讲解过程中画出该词的甲骨文或金文形体, 则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义, 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影响, 使他们在掌握词义时充分学会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由此可见, 古代汉语的教学确实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不能以今非古。

另外, 多媒体的使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上的PPT, 还可以在课外的师生互动上发挥沟通作用, 如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自学和研究古汉语的各种资源, 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体自主性, 自己动手解决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 网上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从而有效利用课后时间, 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查漏补缺。

(四)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古汉语知识的学以致用。比如,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研究和讨论专题, 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各种古代语言现象;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所在方言区的语言用语情况调查, 并结合古汉语知识互相印证;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翻阅古代典籍, 缩小与古人之间的时代差距。

篇4: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关键词:古代汉语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5

古代汉语是用于读懂中国文化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就其课程性质而言,它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理论课。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在当前“国学热”、传统文化被高度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它是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和古代诗文鉴赏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语言类专业必选和限选课程的基础课程。可以说,古代汉语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古代汉语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加上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数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它抽象、枯燥、难懂,甚至有些人觉得古代汉语学而无用,在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学习古代汉语。而在古代汉语教学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教学观念陈旧,内容单调,方法刻板,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学生学习兴趣薄弱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致使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普遍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古代汉语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从根本上创新和改革古代汉语的教学模式,才能使之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鲜明,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版块式教育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

2、重新明确教育主体观

树立起学生是一个能动体,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我们必须做到关心学生和体会学生,知道他们的需要和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加强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机率,体现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基准进行的实践活动。

3、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学生毕业都能做到为社会服务。对于其它的学科,也能融会贯通加以利用,成为具备多方面才能的综合人才。

三、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确立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目的

第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使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突出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联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第三,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气氛凝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环节中,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由于古代汉语课程理论性强,且涉及内容时空跨度大,学生都普遍害怕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变革,彻底改变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再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博采众长,走出教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古代汉语教材的观点和材料太陈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确定一本教材作为参考,但是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在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寻找教学素材。比如,在古代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可以结合地方文化或者学生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对比探讨,让学生探寻古今文化的传承和变化,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在文选的选择和安排上尽量采用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典籍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的民族有关的文化信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3、有效利用电教媒体

实现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距离今天的社会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很陌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如果在教学中适度地配以电化教学,以电子课件和教学投影胶片的形式,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汉字形体以直观的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就会缩短这些古代汉字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知识。电化教学是当今教学中最新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它的利用与开发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电化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更加炫丽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

4、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一方面,增加课堂练习和测试,课堂练习和测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考虑课堂練习和测试的时间和内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某一信息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及时得到反馈;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的方式加强专业训练,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专业领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其学习和研究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使古代汉语的教学模式更贴近高校教育的实际,更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吕超荣. 也谈高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26-29.

篇5: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的体裁属于(B)史书。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2.《史记》的作者是(A)。

A.司马迁 B.班超 C.司马相如 3.(B)可以用来表示人称、指示或疑问。

A.副词 B.代词 C.介词 4.(A)是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

A.人称代词 B.指示代词 C.疑问代词 5.“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中“虽”的词性和意思是(C)。

A.副词,即使 B.副词,虽然 C.连词,即使 6.诗律就是诗的格律,是作(B)时所遵守的规则。

A.古体诗 B.近体诗 C.十四行诗 7.“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该句中“若”的词性和含义是(A)。

A.介词,像……似的 B.副词,像……似的 C.连词,像……似的 8.“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史记·游侠列传》)该句中,“以”的词性和含义是(B)。

A.介词,因为 B.介词,用 C.连词,因为 9.下列例句中加点“与”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C)。

A.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B.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C.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10.下列加点连词用作连接句子的一项是(B)。

A.生庄公及公叔段。(《郑伯克段于鄢》)B.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C.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韩信拜将》)11.下列属于句尾语气助词的一项是(A)。

A.也 B.盖 C.者 12.下列学者中不属于注释家的是(B)。

A.毛亨 B.司马相如 C.郑玄 13.关于“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铺张辞文是赋的特点 B.赋是在楚辞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体 C.骚赋是模拟《诗经》而写的赋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B.直译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 C.在直译的过程中,词序不能调整,否则违背了直译的原则 15.至(B)代,词的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

A.唐 B.宋 C.元 二、多项选择题 16.下列习惯句式中,可以用来表达反问语气的是(ABD)。

A.如何、若何、奈何 B.何……为、何以……为 C.孰与…… D.不亦……乎、得无……乎 17.代词可以分为(ABC)。

A.人称代词 B.指示代词 C.疑问代词 D.特指代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词性为副词的是(ABCD)。

A.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B.时太祖适近出。(《三国志》)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孟子·告子》 D.孟子曰:“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词性为介词的是(ABCD)。

A.人自皇门,至于逵路。(《左传·宣公十二年》)B.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孟子·告子》)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齐桓公伐楚》 20.连词根据语法功能可以分为(ABCD)。

A.连接词与词的 B.连接词与词组的 C.连接句子的 D.既能连接词,也能连接句子的 21.下列属于句首语气助词的是(ACD)。

A.唯 B.已 C.夫 D.盖 22.下列哪些注解类典籍是在魏晋时期完成的?(ABC)A.王弼、韩康伯的《易注》 B.何晏的《论语集解》 C.韦昭的(国语注》 D.裴骃的《史记集解》 23.古人断句常用术语的有(AB)。

A.句 B.读 C.断 D.离 24.曹丕对文体的分类包括(ABCD)。

A.奏议 B.书论 C.铭诔 D.诗赋 25.下面翻译错误的有(ACD)。

A.“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黄生借书说》句中“通籍”翻译为“精通书籍” B.“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黄冈竹楼记》)句中“茶烟歇”翻译为“茶炉的烟散尽了” C.“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柳子厚墓志铭》)翻译为“唐德宗李适年号十九年,(柳宗元)由蓝田县尉升任御史台的属官,掌监察百官、巡按郡县狱讼、军戒等事。” D.“霉而雨,何也?”(《荀子·天论》)翻译为“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而下雨,为什么呢?” 三、问答题 26.举例说明固定结构“……孰与……”的用法。

答:固定结构“……孰与……”是从“……与……孰……”演变而来的。它的用法分为两种:

(1)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指“与您相比,哪一个年纪大?” 又如“君之圣孰与尧也?”指“您的圣明同尧相比怎么样?“(举例2分,举一例即可。)(2)表示选择 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指“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呢?” 27.请说明古代汉语代词“者”的用法。

答:(1)“者”字是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2)“者”字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动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数词、主谓词组、个别代词等相结合,组成“者”字词组,才能有称代作用,所以称它为特别的代词。

(3)“者”字词组是个名词性词组,可以称代人,也可以称代事物,可以表示“.....的人”、“......的物”、“....的事”。

(4)“者”字词组在句中充当一个成分,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定语、宾语或判断句谓语。

(5)当名词活用为动词时,就可以与“者”字相结合,组成“者”字词组。

四、翻译题 28.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魄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迺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注:加点的重点字词每个1分,共10分;

其他语句翻译占10分。

参考译文:

篇6: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1、古代汉语书面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以

文言文;

一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所形成的。

2、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

所撰的。

3、根据“ 六书” 理论,“ 州”、“ 要”、“ 莫”、“ 江” 分别属于

字、字、字、字。

4、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中的“ 消息” 的意思是。

5、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 元” 的本义是。

“ 牢” 的本义是。

“ 年” 的本义是。

6、、、繁简字是汉字形体变异的三种情况。

7、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有、、、和朕。

8、古文今译的基本原则是、、。

9、义疏体是一种

的注解体例。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有、、疏释全章大意和评说。

10、古代汉语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加,它在句中用作

语。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六书说

2、传注体

3、意动用法

4、词的本义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其意思。(14 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燕策)

2、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3、晋侯饮.赵盾酒。

(晋灵公不君)

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5、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6、不十年..,王弗召也。

(左传·僖公十三年)

7、夫人将启之..

(郑伯克段于鄢)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子的特点,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

2、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

箧)

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

五、请给下面这段古文先加上标点,然后译成今文。

(20 分)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

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个类型?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有哪些?

3、通假与假借有什么区别?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古代汉语书面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以;

一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所形成的古白话。

2、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

所撰的。

3、根据“ 六书” 理论,“ 瓜”、“ 亦”、“ 明”、“ 问” 分别属于

字、字、字、字。

4、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中的“ 革命” 的意思是。

5、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 为” 的本义是。

“ 艺” 的本义是。

“ 年” 的本义是。

6、、、繁简字是汉字形体变异的三种情况。

7、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有、、、和朕。

8、古文今译的基本原则是、、。

9、义疏体是一种

的注解体例。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有、、疏释全章大意和评说。

10、古代汉语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加,它在句中用作

语。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六书说

2、传注体

3、使动用法

4、词的引申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或划线句子的特点,并解释其意思。(20 分)

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孟子·滕文公下)

2、嫂蛇.行匍伏。

(战国策·秦策)

3、外连衡而斗.诸侯。

(贾谊:过秦论)

4、怪.之可也,而畏这非也。

(荀子·天论)

5、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韩愈:杂说四)

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

9、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

箧)

10、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

四、给下面古文先加标点,然后译成今文。

(20 分)

海上之人有好鸥者每旦至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列子·黄帝)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个类型?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有哪些?

文学院2017 文秘班古代汉语(A卷)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1、先秦口语为基础所形成的

古白话

2、许慎

《说文解字》

3、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4、消减增长

5、表意性

人头

牲畜的栏圈

收成、年成6、古今字

异体字

7、吾

我予

8、信

9、经注兼释

释词

通句

10、否定副词“非”

状语

1、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它是战国以后的人们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所归纳出来的造字和用字条例。六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为用字之法。六书说流行于战国,而成熟于西汉末年,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六书理论,他不仅举出了细目,规定了界说,而且列出了例字,使六书理论臻于完备。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汉字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开辟了科学认识汉字形体的途径。但由于汉儒所见到的资料多为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与科学水平的局限,六书说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疏漏。如六书的某些界说不太清,定义与例字相抵牾,字与词混为一谈等。

2、传注体:是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注释体例。传,是传述的意思,即传述经文的文义。注,由灌注义引申而来,是注释的通称,传注体主要解释典籍中出现的晦涩难晓之词,通释句义。其特点是简洁、凝炼。传注体常用的名称有“传”、“注”、“笺”。

3、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它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包括名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白衣冠:名词性词组用如动词。

穿白衣,戴白帽

2、儿:名词用如状语。

象小儿一样。

3、饮: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赵盾饮。

4、贵、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五谷为贵、以金玉为贱。

5、谁:疑问代词作“怨”的宾语置于“怨”前。敢:为助动词。“谁敢怨”即“敢怨谁”。

6、十年:数词用作动词。

经过十年。

7、启之:为动用法。“启之”即为这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1判断句的活用。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2、被动句。

从前龙逢被斩,比干被剖腹。

3、否定判断句。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

标点: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翻译:西施患心痛病,在乡里(双手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她同里的一个丑姑娘,看到西施这样,认为很美,回家也在乡里捧着胸口、皱着眉头。那乡里的富人见到丑人这模样,紧紧闭上大门不出来;穷人见到丑姑娘的样子,领着妻子孩子离开她跑了。那丑姑娘只知道皱眉头美,却不了解皱眉头为什么美。

1、主要有三个类型:

(1)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介词宾语)或附有疑问代词作定语的,一般置于动词(包括介词)之前。

(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3)为了突出宾语而将宾语置于动词前,在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代词“是”、“之”复指。

2、主要有四种:

A、“

者,也”式

B、“,也”式

C、“

者,”式

D、“,”式

3、通假与假借有两点不同:

(1)假借是“六书”之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书写未造的词,特点是“本无其字”。通假则是已有本字却用另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特点是“本有其字”。

(2)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占用。通假则是暂时的偶尔的替代,字词关系确定后,一般就不再使用通假字而只是用本字了。

文学院2017 文秘班古代汉语(B 卷)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1、先秦口语为基础所形成的文言文

2、许慎

《说文解字》

3、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4、变革命运

5、表意性

役象助劳

种植

年成、收成6、古今字

异体字

7、吾

我予

8、信

9、经注兼释

释词

通句

10、否定副词“非”

状语 二

1、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它是战国以后的人们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所归纳出来的造字和用字条例。六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为用字之法。六书说流行于战国,而成熟于西汉末年,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六书理论,他不仅举出了细目,规定了界说,而且列出了例字,使六书理论臻于完备。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汉字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开辟了科学认识汉字形体的途径。但由于汉儒所见到的资料多为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与科学水平的局限,六书说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疏漏。如六书的某些界说不太清,定义与例字相抵牾,字与词混为一谈等。

2、传注体:是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注释体例。传,是传述的意思,即传述经文的文义。注,由灌注义引申而来,是注释的通称,传注体主要解释典籍中出现的晦涩难晓之词,通释句义。其特点是简洁、凝炼。传注体常用的名称有“传”、“注”、“笺”。

3、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它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词的引申义:指由本义直接或间接通过多种途径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1、齐语:名词性词组用如动词,学习齐语。

2、蛇:名词用如状语,象蛇一样。

3、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诸侯斗。

4、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怪。

5、何厌:疑问代词“何”是“厌”的定语,“厌”作“有”的宾语。附有疑问代词作定语的,宾语要置于谓语动词前。“何厌之有”即“有何厌”。

6、之:代词,“御”的前置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7、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9、判断句的活用。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10、被动句。

从前龙逢被斩,比干被剖腹。

11、否定判断句。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

标点:

海上之人有好鸥者。每旦至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列子·黄帝)

翻译:海边的人中有一个喜爱鸥鸟的。每天早上到海边去跟鸥鸟一起游玩。鸥鸟飞来的用百计数还不止。那人的父亲说:“我听说鸥鸟都跟你游玩。你抓一些来,我玩玩。”(那人)第二天来到海边,鸥鸟在空中飞舞却不下来了。

1、主要有三个类型:

(1)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介词宾语)或附有疑问代词作定语的,一般置于动词(包括介词)之前。

(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3)为了突出宾语而将宾语置于动词前,在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代词“是”、“之”复指。

2、主要有四种:

A、“

者,也”式

B、“,也”式

C、“

者,”式

篇7: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史记》的注本很多,通行的是“三家注”本,即南朝宋裴驷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传状类的传是指传记,状是指行状,后者又称_行述、行略、事略。

4.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说明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义(每词1分,共10分)5.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

文章:花纹、纹饰。

6.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亡:逃亡。走:跑。

7.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也。

子:此指女儿。

8.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9.王终遗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坐:因犯罪而受处罚。

10.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

11.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之。

涕:眼泪。

12.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媳矣。

少:稍微。

13.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恨:遗憾。

三、说明下列加点字词或语法结构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每词 2分,共20分)14.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之:代词;

复指前置宾语。

是:指示代词这,主语 15.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名词;

君主,主语。臣:名词用作动词;

像臣,谓语。

虽:连词;

即使。得:助动词;

能够,状语。

1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两挨者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时:按时;

状语。

辩:通“辨”,分辨;

谓语。

焉:无实义,句中语气词。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每个词类活用2分,共 10分)17.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友:名词用作动词,交朋友。

18.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朝:名称用作动词,上朝。

19.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归:使动用法,使(之)归于(农)。

20.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动用法,使(敌)亲近。

附:使动用法,使(远方的人)归附。

五、问答(每题10分,共20分)21.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几种? 答:(1)释词。训解字词是古书注解最常用的方法。如毛亨注《诗经》“种之日稼,敛之日穑。”等。【举例给2分,不举例给1分;

可另举他例。】(2)通句。在释词基础上,将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加以贯通。如孔颖达疏“虽有嘉美之肴兼陈列于前,若不食,即不知其肴之美也。”【举例给2分,不举例给1分;

可另举他例。】(3)疏释全章大意。指总括全章的大意。如汉代赵岐的《孟子章句》。【举例给2分,不举例给1分;

可另举他例。】(4)评说。指对原文记录事项的是非曲直加以评论。如裴松之注解《三国志》。【举例给2分,不举例给1分;

可另举他例。】 22.什么是句读?句读与今天所说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答:(1)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句”,一种是“读”,合成“句读”。(2分)古人读书时,一句话完了,在字旁加勾、圆点或圆圈,叫作“句”;

(2分)一句话没有完,但读时要有个语气上的停顿,就在字下加“、”号,叫作“读”。(2分)(2)古人所说的句读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标点不完全一样。二者的不同主要是:

篇8:浅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对策

古代汉语作为阅读古代文献典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工具, 是中文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专业知识。这门课在中文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 其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对此, 2012年4月, 西南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四班的全体成员, 在王春玲老师的带领下, 在我校文学院2010级全体成员、2009级两个班之中展开了针对古代汉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最终共得到有效问卷350份。下面, 笔者将根据调查结果对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 并重点阐述建立有趣高效教学课堂的观点。

一、当前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及原因

当前古代汉语教学,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 学习主动性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15.12%的同学表示课外偏重于阅读古文经典。此外, 针对古文知识贫乏的原因, 35%的同学认为自己阅读量太少, 19.18%的同学则表明自己兴趣不高、很少主动学习。

2、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单一, 过于依赖课堂教学。

调查显示, 被调查者中, 73.93%的人古汉语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 21.56%的人来源于课外自主学习, 只有不到5%的人借助于网络;更有将近40%的同学反映从来没有借助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古汉语学习。此外, 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自己只买过一两本有关古汉语学习的书籍, 更有31%的人反映, 自己从来没买过。

那么,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笔者认为, 归根到底, 在于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兴趣不高, 积极性不够。调查结果也显示, 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古代汉语感觉一般, 更有将近10%的学生直接表明自己不喜欢。学生不喜欢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觉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一是由于内容艰涩难懂而产生了畏难心理, 甚至于产生一种恐惧感。其实, 这主要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课, 不像文学课那么生动形象, 又以古代文献书面语为学习对象, 学生学习起来不免会产生时代距离感。

当前, 古汉语教学最主要的任务, 还是应当从根本着手, 培养学生古汉语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活泼、高效的教学课堂

根据前文所述, 当前古汉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以及由此引发的学习被动、过分依赖课堂教学的现状。反过来, 却也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活泼而高效的教学课堂的建立, 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 学生知识的获取依赖于课堂教学, 在高校古代汉语教学中, 传统课堂教学, 其实还是大有可为。另一方面, 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不主动不充分, 必然要求古代汉语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丰厚、更饱满的内容。但同时, 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 必须建立在学生有兴趣去听和学的基础上, 所以课堂教学还必须活泼而富于吸引力。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1) 以文选教学为主, 减少通论知识的灌输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与郭锡良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是目前国内最权威、使用最广的古代汉语教材。但是, 枯燥、宏观、综合性的理论知识的吸收与记忆, 往往让本就兴趣不足的同学倍加头疼, 让本就不够生动的课堂更添一份沉闷。而文选教学则不同。一则, 文选本身有一定的情节, 学生可以像读散文或小说一样去阅读, 这本身就充满了一种故事性和趣味性;二则, 在文本阅读的过程, 也正是在一定语境下感悟语言规律 (如语法、虚词等) 的过程, 并且这种感受和把握往往来得更直观、更深刻, 也会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

对于中文专业师范生而言, 加强文本为主的教学, 对增强中学文言文教学能力, 无疑是有益无害。

(2) 古今结合, 对比教学

语言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者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渊源关系。在古代汉语的相关学科中, 现代汉语与它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要注意古今结合。

同时, 将古今语言对比着学, 一方面使教学更形象、具体, 更具实用性;另一方面, 这个对比中感受差异的过程本身就可以极富趣味, 可以使学习的过程事半功倍。

2、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 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革新。首先, 改变一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灌输式教学, 多多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创设话题, 或者预留疑问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发现。

其次, 增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既可以增强知识的形象性, 又能够增强学生记忆。

第三, 挖掘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古代汉语既是语言课又是工具课, 那么,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 在文选学习之余, 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练习。布置练习题的时候, 应该考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现实需要。例如, 让学生仿照古人, 用文言文给自己或者给身边的同学写小传;让学生在自己的方言里寻找古音或者古代语法形式等等。

3、加强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加强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依赖, 既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饱满充实, 又不能灌输太过, 怎么办?网络教学平台, 无疑是一个课堂拓展延伸的最佳选择。

实际上, 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提前将课件及相关学习资料放入平台, 由学生进行提前预习, 既有利于学生了解课堂背景资料, 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互动。而课堂结束之后, 学生仍可以就教学内容在平台展开话题讨论及完成相关作业, 既方便老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 又方便同学加深印象及时自测。事实上, 这是将一堂课的时间进行延伸扩展, 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

这里的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学校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 也不仅强调教师的信息更新和维护, 更重要的, 是增强同学网络交流学习的意识。从问卷调查中, 近40%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就可以看出来, 在这一点上, 古代汉语的教学的改革还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圣奎. 试论网络教学平台对古代汉语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J]. 职业与 教育, 2011 (9) .

[2]王金龙. 教学应以文本为主[J]. 教育探索, 2009 (7) .

[3]薄守生, 赖慧玲.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育, 2007 (7) .

上一篇:参评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述职报告下一篇:安全行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