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2024-05-06

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共8篇)

篇1: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文唐平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的教学量。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学课程的最优化,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教学科目,并且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作为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加强数学课堂质量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篇2: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极力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现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

高中生处于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对高中生来说, 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水平,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严格控制数学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消化接受,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3.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使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益。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6. 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篇3:论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活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本身是静止的、抽象的, 如果教师再进行机械的呈现、讲解,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提不起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就显得沉闷、缺乏活力, 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所以,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使教学内容能够把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表示出来, 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民版必修I专题六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这一课时, 在讲解“从习惯法到成文法”这一知识点时, 我运用了一个关于罗莫洛的案例:罗莫洛生活于早期罗马共和国, 他仁慈、善良, 是一个贵族, 并统领着罗马的一支军队。罗莫洛生前就立下遗嘱, 等他百年之后把他的一半财产分给曾经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逝世后, 他的家人没有履行罗莫洛的遗嘱, 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所以上告法庭。然后我让学生思考, 法官最终会怎么判。这样, 原本枯燥、沉闷的教学内容立刻就生动了, 学生的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是首要的。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大胆放手, 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如, 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与研究历史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是用地图语言展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 它能形象、直观、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区域、位置及发展趋势, 一幅历史地图能反映某一阶段历史现象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 相关的连续多幅历史地图则能反映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历史地图的教学要运用综合分析法, 涉及时间、地点、区域、方向等基本的历史要素,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三专题复习时, 我专门开辟了一个“图说历史风云”的专题, 在简单的举例示范后, 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 自己综合分析教材与地图册中图表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再如, 在学习“西周的宗法制度”这一课时, 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现在就是西周时期的诸侯, 那么根据自己的身份, 请同学们结合大宗与小宗的示意图给其它同学进行讲解。”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纷纷举手要回答, 让学生设身处地到当时的时代, 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历史的真实感, 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宗法知识一下子变得非常有趣味。可想而知, 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三、以社会为课堂, 增强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任务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让历史为现实服务, 学以致用。因此, 历史教学必须要以社会为大课堂, 注重教育与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从教学内容出发, 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延伸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人生, 让学生多去图书馆, 多接触社会, 多参加一些历史性质的课外活动, 多去听一些历史讲座, 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 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一历史新课标中, 已经明确要求要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 可以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关系, 增强学生历史认识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材料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会学历史, 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看待、分析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丰富的信息资源。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 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生动、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历史网络资源种类繁多, 除了一些大家熟悉的专业网站外, 一些非专业网站如远程网络、教育网等也包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料, 都可以是历史课程资源。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 下载揭露日本侵华的相关文章与图片, 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可以查阅与下载的网站有“历史不能忘却”、“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网站等。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I》中“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的问题。在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内容后, 再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 结合教材归纳概括出日本在华的严重罪行, 使学生有一个完整且全面的认识。此外, 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创设相关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形成结果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总之,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 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更加积极、充满活力, 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刘宗绪编著.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提高

一、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堂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堂课,就是要上好高一第一节课的开场白和绪论。绪论是对一本生物学教材的一个总的概括。教师讲好绪论,能让学生对生物课有一个大体的认知,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研究方法、基本要求等,是带领学生打开生物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在第一节课中,教师要简单地介绍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框架,提出一些具体的听课要求以及一些考核办法,同时也要初步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大致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第一节课,既可以对生物学科产生初步印象,也有利于加深对教师的了解,为师生互动与日后的配合打下了基础。第一节课若是讲好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保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师生互动,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应考虑教师“教”的因素,也应考虑学生“学”的因素。例如,在学习有关呼吸作用的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发生的条件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当有学生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却是好氧细菌”时,师生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我们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实质,即有机物彻底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因此,只要有酶的存在,无论有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就能进行。

三、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一节课40分钟,如何将这40分钟有效地利用起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首先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必须要具备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而教学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依“纲”靠“本”,这样教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教学的重点,达到教学的预设目标。教学方案设计的关键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首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年龄特点等,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述《细胞的增殖》时,教材中有一个难点,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这是一个难点,但教材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解释,很多学生都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怀疑。“相对表面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家都认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2个桶子,大小体积相同,a桶装满乒乓球,b桶装满篮球,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总表面积更大。学生会很肯定地回答a桶,因为a桶里的乒乓球更小。这样用最具说服力的事例来解释,能使学生在论据充分的氛围中轻松地把问题化解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考核

一个学习了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学生,应该能够自觉地运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原理、方法去解释、探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也要做到科学有效,符合实际。一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教师教的效率要和学生学的效果相统一,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主要标准;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不留尾巴,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特别要注意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考核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出过于简单重复的考题,要多出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如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一题多解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出的试题要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并不是枯燥和抽象的,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另外,以“应用”为考察目的和手段,有利于改变生物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能够引导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

五、总结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关键的一步,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好,反之,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把握,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到认真对待、悉心研究、全力以赴,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亲身实践介绍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与广大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褚洪杰.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2(06).

2.许春强.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魅力中国,2010(22).

3.王丽.浅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教育教研,2011(11).

篇5: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慈利县杉木完小 卓金花)

摘要 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之风吹遍全国中小学,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因此,在教学中作出了一些尝试,采用这种方法丰富课堂,也从中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乐趣同事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当堂训练 学生 教师 检测

我们认为,classroom是要讲的,没有老师的讲就没有学生的学。先有老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教是课堂的主旋律。教是为了不教,教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永远不放心学生成了我们的心结。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去理解知识,至于运用、练习更多地是课堂之外的事。But in fact,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No use, teaching is failure.在上四年级的第一节课时,我做了以下尝试:上课铃响了,我精神饱满的走入教室,以笑容面对学生,以丰富的表情开始上课。“Hello!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MissZhuo ”同时把我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在做自我介绍。我继续说:“You can call me MissZhuo.卓老师Miss Zhuo 卓老师,understand? 明白吗?”学生点点头,“Please read after me, 跟我读,Miss Zhuo.”通过我的动作和一点中文提示,学生听懂了我所说的话,并说出了第一个英语单词。“OK!”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再次自我介绍说:“Hello!I am Miss Zhuo.”重复几遍之后,我鼓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一个、两个……学生活跃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这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刺激,又简单上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之后,我点名并伴以手势(双手掌心向上)说,“……, stanpup,please.”“Hello!……”引导他回答,“Hello!Miss Zhuo.”然后示意他坐下,并说:“Sit down, please.”接着我就和学生探讨了为什么学英语以及英语应该怎样学等问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重要性。最后让他们欣赏了英语歌曲《ABC song》。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洗”了一遍耳朵,他们感觉到英语并不难学。他们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就听懂了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和老师配合得很好,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使今后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因学段、学科、课型的不同,这一经典模式可作变通处理,比如小学:看一看(study by yourself)、做一做(exercise)、议一议(teach)、练一练(classroom training)。再如语文和英语,因为教学目标与理科相比更为多元,就变为“分散学分散教(Scattered learn scattered teach)”,即学一点、教一点;再学一点、教一点,一节课一般要进行3轮“先学后教”,最后

才“当堂训练”。毕业班其是高考前的复习课,才去的则是大循环的“Learn to teach, classroom training”:第一节课读书(Namely self-study),第二节课考一考(Namely detection),第三节课更正、讨论(Namely teach)。但不管怎么变通,都没有超出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理念。有人惊讶了:按照这个模,教师岂不是太省事了——As explained in class a few minutes, even some will speak only four minutes, class, is that let students self-study is that let students do their homework, even teachers.问的好,所以必须钻到每个细节后面才能看清楚。不要小看这1分钟,课堂之所以能够留给学生大量时间自主学习,就是因为在这里做足了文章。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环节至少要花五、六分钟,乃至十几分钟。如课文主题,学生只要把课文读通了,自然就会知道.你一上来就讲,他再去看课文有什么意思!我觉得一上课,就直接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The teacher only written permission target, accomplish know fairly well, teaching to have direction.然而,许多老师并不懂如何准确制订目标,只是“class fuddle。”self-study is the basis of the entire class.这一步没有搞好,后面的检测错误率就高,出现的问题就多,教学难度就加大。虽然只有五六分钟,但搞好了,效果要超过老师讲半个小时。教师的唯一任务,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钻进书本去理解知识。如果这几分钟没有让学生好好看书,那这堂课就完了。

自学完毕,教师一个字不讲,立即转人“检测”:模仿例题做习题。Some will ask:学生能看懂教材吗?老师不讲他们能理解得了吗? 这一担心是多余的。实际上,每节课的内容,有80%是旧知,新知只占20%左右。有80%多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只有20%的内容学生看了例题还有不懂、不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检测,Let the students found himself understand error, error.“检测”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检测”中的运用还是初步的、简单的,其题目不能太难,主要是课本上的习题,量不能太多,一般为2—3道。不能叫学习好的学生,而要叫2—3名后进生板演——因为他们暴露的问题最多,最有典型性。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独自练习。老师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千万不能辅导。有的老师一看有的学生做错了,就着急,忍不住辅导,一辅导整个课堂气氛就变了,学生就不紧张了。而这个教学模式的精义,就是要让学生高度紧张地学习,让他们动脑,动得紧张得不得了。有些题目,可以只做其中的一两。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只要求移好项,其他步骤都省了,这就节约了时间,本来只能做1道,现在可以做2道了。Here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that the teacher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 exposed problems Adjust lesson plans, "the second in

preparing.” “检测”是“后教”接而根本的依据。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直到这时,教室里基本上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但老师的大脑应该在高速运转: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叫哪些学生上台更正才更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于是进入一堂课的高潮:后教,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名为“后教”,其实主角仍然是学生,教学形式主要是学生教学生,所谓“兵教兵”。老师只是做节目主持人,说‘你来’、‘你来’。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鼓励学生上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答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更正、纠错,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几个乃至4个人以上更正,这个更正错了,让那个来。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 This also is cooperative learning,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不能边更正边讨论,否则容易重复,浪费时间。更正完了才组织讨论。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找出规律。首先是要有序。不要一道题一道题地讨论,而要一类一类地讨论。比如3个人做了同样的2道题,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而是先对比看3个人第一道题的first step,对不对,为什么。如是second、third直到最后一道题的the last step。这样就有比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学生的讨论与

老师的教要结合,所谓“教”,主要是指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结论后,老师要板书。老师不要下结论,而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来,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不会时才简要指点几句,而且“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的习题,把错误归类,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或者抛出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与,但要先请前者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的表演。这样的讨论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个学生的神经,它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上的偏见、错误。

“Classroom training”于是水到渠成。“Classroom training”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点,知识于学生就还是“死”的、是“夹生饭”,教学就是不合格的。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练习。训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做,绝对不许抄袭。The most important,老师不要当场批改作业,一批改就影响其他同学,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心做作业。批改的任务放到课外,如有错误,要让学生当天就纠正。

篇6: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注重知识积累,循序渐进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出色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科学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力争让学生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研究学科特点,加强学法指导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注重开展研究性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每学期中都会安排研究性学习课题,兴趣是动力的先导,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以生动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发现规律和定理,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其实研究性课题并不一定只限于形式上的某节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每节数学课,通过各种途径充实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如在学平面几何或空间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纸片的折叠来发现某些几何规律,这样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遇到类似的几何图形时能够举一反三。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表现欲,适当设置研究性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不同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式的交流与合作。当学生遇到难题,向老师投来期待的眼光时,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帮助学生解答,满堂灌输。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才可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预设回答问题时,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等。只有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把上课所遇到的、处理了的问题,自己在课前没有想到学生也没有提到的而自己却感触到的写成课后反思。

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试题

有这种想法的人总会感到失望.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数学是一个结构缜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形成问题冲突,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从而达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目的.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这样,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方法

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够提供给学生足够大的自主的空间、足够多的活动的机会。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引入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以多媒体手段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为学生的思维做铺垫,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显得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出边数不等的十几个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利用动画效果快速引出它们的所有外角,让学生猜想它们的外角和是多少?学生们一脸疑惑。

篇7: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刘庆峰

(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

摘 要: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对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篇8:论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堂课, 就是要上好高一第一节课的开场白和绪论。绪论是对一本生物学教材的一个总的概括。教师讲好绪论, 能让学生对生物课有一个大体的认知, 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研究方法、基本要求等, 是带领学生打开生物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在第一节课中, 教师要简单地介绍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框架, 提出一些具体的听课要求以及一些考核办法, 同时也要初步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大致水平, 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第一节课, 既可以对生物学科产生初步印象, 也有利于加深对教师的了解, 为师生互动与日后的配合打下了基础。第一节课若是讲好了, 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保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师生互动,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所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应考虑教师“教”的因素, 也应考虑学生“学”的因素。例如, 在学习有关呼吸作用的内容时, 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 使学生对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发生的条件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当有学生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 没有线粒体, 为什么有的细菌却是好氧细菌”时, 师生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我们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实质, 即有机物彻底被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复杂的化学反应, 而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因此, 只要有酶的存在, 无论有没有线粒体, 有氧呼吸就能进行。

三、结合实际, 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一节课40分钟, 如何将这40分钟有效地利用起来,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 首先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必须要具备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 而教学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依“纲”靠“本”, 这样教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教学的重点, 达到教学的预设目标。教学方案设计的关键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首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包括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年龄特点等, 以学生为本, 只有这样, 设计出来的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 在讲述《细胞的增殖》时, 教材中有一个难点, 即“细胞体积越大, 其相对表面积越小, 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这是一个难点, 但教材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解释, 很多学生都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怀疑。“相对表面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大家都认为“细胞体积越大, 其相对表面积越大”。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2个桶子, 大小体积相同, a桶装满乒乓球, b桶装满篮球,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 谁的总表面积更大。学生会很肯定地回答a桶, 因为a桶里的乒乓球更小。这样用最具说服力的事例来解释, 能使学生在论据充分的氛围中轻松地把问题化解了,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而且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考核

一个学习了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学生, 应该能够自觉地运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原理、方法去解释、探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外, 还应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也要做到科学有效, 符合实际。一方面,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应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成败, 解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教师教的效率要和学生学的效果相统一, 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主要标准;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不留尾巴, 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 特别要注意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考核中, 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出过于简单重复的考题, 要多出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 如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一题多解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出的试题要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并不是枯燥和抽象的, 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另外, 以“应用”为考察目的和手段, 有利于改变生物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能够引导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

五、总结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关键的一步, 课堂教学效率高,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好, 反之, 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把握, 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到认真对待、悉心研究、全力以赴, 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亲身实践介绍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希望与广大教师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褚洪杰.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 2012 (06) .

[2] .许春强.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魅力中国, 2010 (22) .

[3] .王丽.浅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教育教研, 2011 (11) .

上一篇:寒号鸟教案及反思下一篇:写雨的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