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报废标准

2024-05-25

起重机报废标准(精选7篇)

篇1:起重机报废标准

常用易损件报废标准

1、滑轮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有裂纹或轮缘破损

⑵轮槽不均匀破损达3mm

⑶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磨损的20%

⑷轮槽底部直径磨损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

⑸轮轴磨损超过轴径的2%

⑹轮轴套磨损超过壁厚的10%

2、卷筒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有裂纹

⑵卷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

3、制动器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裂纹

⑵摩擦片磨损达原厚度的50%

⑶弹簧塑性变形

⑷小轴后轴孔直径磨损量达原直径的5%

4、制动轮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有裂纹

⑵起升机构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其他机构轮缘磨损达50% ⑶轮缘凹凸不平度达1.5mm5、减速机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齿轮有裂纹或断齿

⑵齿面点蚀损坏达啮合面30%或深度达原齿厚的10%

⑶起升机构第一级啮合齿轮磨损达原齿厚的10%,其他啮合级达原齿厚的20%报废;其他机构第一级啮合齿轮磨损达原齿厚的15%,其他啮合级达原齿厚的25%报废;开式齿轮轮齿厚度磨损达原齿厚的30%报废

6、吊钩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表面有裂纹

⑵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⑶危险断面磨损量超过原尺寸10%

⑷扭转变形超过10°

7、联轴器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⑴裂纹或断齿

⑵起升机构齿厚磨损达15%,其他机构磨损量达20%

⑶旋转机构片式摩擦联轴器摩擦片磨损量达原尺寸的40%

篇2:起重机报废标准

吊车吊钩的安全查验: 人力驱动的起升机构用的吊钩,以1.5倍定额荷重作为查验荷重举行试验。动力驱动的起升机构用的吊钩,以2倍定额荷重作为查验荷重举行试验。

吊钩卸去查验荷重后,不应有不论什么较着的缺陷以及变型,开口度的增长量不应跨越原尺寸的0.25%.查验及格的吊钩,应在吊钩低应力区打印标记,包括定额起重量、工厂标志或厂名,查验标记、生产编号等内部实质意义。

吊车吊钩的报废规范 吊车吊钩出现下列环境之一时应予报废: ① 裂纹;

② 伤害断面磨耗达原尺寸的10%;③ 开口度比原尺寸增长 15%;④ 钩身扭改变型跨越 10°; ⑤ 吊钩伤害断面或吊钩颈部孕育发生范性变型;⑥ 吊钩罗纹被腐化; ⑦ 片钩衬套磨耗达原尺寸的50%时,应改换衬套; ⑧ 片钩心轴磨耗达原尺寸的5%时,应改换心轴。

GB5144-2006上的规定

5.3 吊钩

5.3.1 吊钩应符合GB/T 9462-1999中4.4.1的规定。

5.3.2 吊钩禁止补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报废:

a)用 2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裂纹;

b)钩 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截面及钩筋有永久性变形;

c)挂绳处截面磨损量超过原高度的10%;

d)心 轴磨损量超过其直径的5%;

e)开 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Q0002-2007

桥式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Overhead Crane Safe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g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8年 2 月 21 日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Q0002-2007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一般要求…………………………………………………………………………(1)第三章 材 料……………………………………………………………………………(3)第四章 金属结构件………………………………………………………………………(4)第五章 安全保护装置……………………………………………………………………(5)第六章 主要零部件………………………………………………………………………(6)第七章 电气与控制………………………………………………………………………(7)第八章 生产工艺…………………………………………………………………………(8)第九章 使用……………………………………………………………………………(10)第十章 检验检测………………………………………………………………………(12)第十一章 附 则………………………………………………………………………(14)

桥式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桥式起重机的安全监察,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房屋建筑工地和施工工地用起重机安全监察规定》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

本规程所称桥式起重机是指通用桥式起重机、电站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绝缘桥式起重机、冶金桥式起重机、架桥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悬挂起重机、柔性组合式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和防爆梁式起重机。

本规程不适用于额定起重量小于1t或者提升高度小于2m的桥式起重机。第三条 本规程规定了桥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起重机,应当符合本规程的要求。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起重机与本规程要求不符合时,应当事先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同意。

第二章 一般要求

第四条 起重机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可靠和环境的要求。

第五条 起重机制造单位必须对起重机设计和制造的安全性负责,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制造活动。

第六条 起重机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

(一)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二)总图、主梁部件图、电气原理图;(三)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第七条 产品质量证明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合格证明证,至少包括产品的型号、主要参数(起重量、跨度、起升高度、工作级别、各机构工作速度)、制造许可证号、制造厂名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

(二)主要受力构件使用的材料明细,至少包括材料名称、制造单位、材料质量证明书编号、炉批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

(三)主要零部件明细,至少包括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单位(外购、外协)、制造日期、产品编号等;

(四)安全保护装置明细,至少包括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单位(外购)、制造日期、产品编号等,需要进行型式试验的还需要合格证或者型式试验报告等。

第八条 安装、使用、维护说明文件,至少包括下列内容:(一)主要性能参数及其结构说明;

(二)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原理图及其相应的说明;(三)基础荷载图及其相应说明;(四)安装说明及其要求;(五)操作使用说明及其要求;(六)维修保养说明及其要求;(七)保管、运输的说明及其要求。

第九条 起重机出厂时,应当在明显部位装设金属铭牌,铭牌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产品名称和型号;

(二)设备代码:(三)产品编号;(四)制造许可证编号;(五)额定起重量;

(六)工作速度(起升速度、大车运行速度、小车运行速度);(七)跨度;(八)起升高度;(九)整机工作级别;(十)制造单位名称;

(十一)出厂日期。

铭牌右上角应当留有打监督检验钢印的位置。铭牌的材料和固定应当使铭牌能够永久存在。

第十条

起重机的安装、改造、维修(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并对施工质量负责。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必须对每个施工工程编制施工方案。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起重机施工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

起重机的基础和轨道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并且验收合格。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图样;(二)相关的材料质量证明书;(三)施工质量检验记录;(四)改造工程的设计计算资料。

其中(一)、(二)、(四)项与使用相关的技术资料,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验收后30日内移交给使用单位,并且出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

起重机应当在设计规定的工况和环境中使用,使用单位应当对起重机的使用安全负责。

第十六条

起重机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本规程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相关资料。

第三章

第十七条 起重机金属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的材料一般采用GB700《普通碳

素结构钢技术条件》的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A、Q235C或者GB1591《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的低合金结构钢16Mn、16MnTi等。

冶金起重机和在低温(-20℃以下)地区工作的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必须使用镇静钢。

第十八条

起重机中的铸件与锻件应符合GB/T9439《灰铸铁件》、GB/T1348《球磨铸铁件》、GB/T14408《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GB/T5676《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等相应标准要求。

第十九条

焊接材料的焊条应当符合GB/T5117《碳钢焊条》、GB/T5118《低合金钢焊条》、GB/T 983《不锈钢焊条》的规定。焊丝应当符合YB/T5092《焊接用不锈钢丝》、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10045《碳钢药芯焊丝》、GB/T14957《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8《气体保护焊用钢丝》的规定。焊剂应当符合GB/T5293《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12470《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的规定。

第二十条 螺栓连接的常用材料应当符合GB3098《紧固件机械性能》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当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机械性能和螺栓、螺母与垫圈的使用组合以及材料应当满足使用要求,并且符合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1《钢结构用大六角头螺栓、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制造、维修、改造过程中发生材料代用的情况时,代用材料的性能应当不低于原设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防爆起重机的防爆级别为ⅡC级时,车轮应当采用不因撞击、摩擦而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铜合金或者其它性能相近的材料制造。第二十四条 防爆起重机电缆滑车上的小滚轮以及限位开关上的小碰轮应当采用铜合金或者其它性能相近材料的制造;防爆级别为ⅡC级时,牵引线应当采用不锈钢钢丝绳。

第二十五条

制造、施工(以下统称生产)单位必须保证选用材料的质量,有相应的质量证明书,并且建立材料入库验收、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第四章 金属结构件

第二十六条 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应当具有满足安全使用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应当符合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

第二十七条

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制造、检查、运输、安装和维护等的方便和可能性。露天工作的结构,必须避免积水。

第二十八条 主要受力构件的母材厚度的选择应当根据起重机的实际工作环境考虑结构的腐蚀影响。

第二十九条

当起重机的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当再修复,应当报废。

第三十条 主要受力构件发生明显腐蚀时,应当进行检查、测量和计算。当核算出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额定承载能力时,应进行维修,达到使用要求,或者进行改造降低额定起重量,否则应当报废。

降低额定起重量时,应当更换铭牌。

第三十一条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应当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裂纹继续扩展的措施,并采取加强或者改变应力分布的措施,否则停止使用。

第三十二条 主要受力构件因产生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安全运行时,如果不能修复,应当报废。

第三十三条 结构件需要焊接修理时,所用的焊接材料应当符合原结构件的要求,焊接质量应当符合相应要求。

第五章 安全防护装置

第三十四条 起升机构应当设置常闭式制动器。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每套驱动系统需装设两套独立作用的制动器。吊运熔融金属的电动葫芦应设置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制动卷筒)。

第三十五条 起重机应当按GB6067的要求设置起重量限制器,当载荷超过规定的设定值时应当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起升机构

(含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的起重机械)应设置起重量限制器。

第三十六条 起升机构应当设起升高度限位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设定的极限位置时,应当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有下极限限位要求时,应设下降深度限位器,当取物装置下降到极限位置时,能够自动切断下降动力源,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至少保留两圈(不计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圈数)。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当装设有不同形式的上升极限位置的双重限位器,并应当控制不同的断路装置,起升高度大于20m的起重机,还应当根据需要装设下降极限位置限位器。

第三十七条

起重机必须设置紧急停止开关,其位置便于司机操作。

第三十八条 起重机必须设置失压保护、过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笼型电动机驱动的机构例外)和零位保护等电气保护装置。

第三十九条 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升机构和20t以上由于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必须具有超速保护。

第四十条 司机室和工作通道的门必须设有电气连锁保护装置,当任何一个门开启时,起重机所有机构应当不能工作。

第四十一条 电磁起重机的起重电磁铁应当由专用供电电路供电。电磁起重机工作

时因失电,其吊运的物品坠落可能造成危害时,必须能保证电磁吸盘的供电。

第四十二条 大车运行机构应当设置限位器(柔性组合式悬挂起重机除外)和缓冲器以及止挡装置。小车运行机构应当设置限位器(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悬挂起重机和柔性组合式悬挂起重机除外)、缓冲器以及其止挡装置。

第四十三条

起重机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运动零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等,均应当设置防护罩(栏)。

在露天工作的起重机上的电气设备应当采取防雨措施。

第四十四条

起重机械的斜梯、通道和平台的设置,应当满足净空高度、净宽度等安全作业要求,设置的栏杆应当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第四十五条

起重机直接受高温辐射的部分,如主梁下盖板、吊具横梁等部位应当设置隔热板,防止受热超温。

第四十六条 起重机应当在危险部位设置明显可见的安全警示标志,在操纵

位置应当设置安全使用说明和控制报警信号。

第六章 主要零部件

第四十七条 吊钩一般应当设有防止吊重意外脱钩的闭锁装置,严禁使用铸造吊钩。

第四十八条 吊钩表面应当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和裂纹等。

第四十九条 吊钩出现裂纹、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扭转变形超过10°、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时,吊钩应当报废。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衬套应当报废;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心轴应当报废。

第五十条 钢丝绳应当符合GB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或GB/T 20118《一般用途钢丝绳》的规定。调运熔融或炽热金属的钢丝绳,应当采用金属绳芯或金属股芯等耐高温的重要用途钢丝绳。钢丝绳连接要求应当符合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相应要求。

第五十一条 钢丝绳的报废应当符合GB597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当具有防松或者自紧性能。多层缠绕的卷筒,端部应当具有凸缘,凸缘应当比最外层钢丝绳高出2倍的钢丝绳直径。

第五十三条 当卷筒出现裂纹或者筒壁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时,应当报废。

第五十四条 滑轮槽应当光洁平滑,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滑轮应当具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不得使用铸铁滑轮。

第五十五条 当滑轮产生裂纹、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轮槽壁厚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到钢丝绳直径的50%或者存在其他损害钢丝绳的缺陷时,应当报废。

第五十六条

当车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报废:

(一)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

(二)轮缘厚度磨损达到原厚度的50%时;(三)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到原厚度的20%时;(四)踏面厚度磨损达到原厚度的15%时;

(五)运行速度低于50m/min,椭圆度达到1mm时;运行速度高于50m/min,椭圆度达到0.5mm时。

第五十七条 传动齿轮的报废要求应当符合GB6067的有关规定。

第七章 电气与控制

第五十八条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当采用冶金用电动机,在环境温度超过40℃的场合,应当选用H级绝缘电动机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五十九条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应当具有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功能,防止电动机失电而制动器仍然在通电,进而导致失速发生。

第六十条

起重机所有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应当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 起重机的电气设备必须保证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切断电源安全停车。在安装、维修、维护保养调整和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电路,以免安全装置失效。

第六十二条 起重机应当由专用馈电线供电。起重机专用馈电线进线端应当设置总断路器,总断路器的出线端不应当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其他设备。

第六十三条 起重机上应当设总线路接触器,能够分断所有机构的动力回路或者控制回路。起重机已经设置总机构的空气开关时,可不设置总线路接触器。

第六十四条 使用悬挂式控制装置时,起重机的控制回路电压应当不超过50V安全电压。

第六十五条 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以及所有电器设备的外壳、管槽,电缆金属外皮和变压器低压侧均应当具有可靠的接地。检修时也应当保持接地良好。

第六十六条 控制器应当操作灵活,有较小的操作力。档位应当清楚,零位手感良好,工作可靠。

第六十七条

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当采用遥

控、非跟随式等远离热源的操纵方式。

第六十八条 对吊运熔融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在热辐射强烈的地方,对电气设备应当采取防护措施。

第六十九条 对于用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大于10t起重机,不允许吊运熔融金属。

第七十条 防爆起重机电气设备元件的选用应当符合相应防爆级别的规定。

第八章 生产工艺

第七十一条

起重机的生产应当制定工艺文件或者作业指导书,并且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

第七十二条 主要受力构件的焊接应当符合相关焊接标准的要求,施焊前制定焊接工艺文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一)首次使用的材料;(二)首次执行的焊接工艺;(三)焊接质量经常出现问题。

第七十三条 焊接主要受力构件的焊接人员,必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第七十四条 起重机的焊缝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所有焊缝表面不允许有焊瘤、裂纹、夹渣、未熔合等缺陷;

(二)主梁、吊具横梁的受拉区对接焊缝应当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进行100%无损探伤,射线探伤不低于GB/T 3323《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等》中规定的Ⅱ级,超声波探伤不低于JB/T10559《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钢焊缝超声检测》中的Ⅰ级。

第七十五条 采用螺栓连接,应当有有效的防松措施。高强度螺栓连接应当符合JGJ 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规程》的相应要求。

第七十六条 生产单位应当建立自检制度,按照图纸、工艺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检验规程(或者作业指导书、检验大纲),并且按照检验规程进

行检验,确保生产质量。检验记录应当存档保存。

第七十七条 制造过程中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材料和外购、外协件的进厂检验;(二)零部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检验;(三)部件组装过程中的检验;(四)产品组装后的出厂检验。

第七十八条

施工过程中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轨道检验;(二)开箱检查;(三)桥架尺寸检查;(四)安全保护装置检查;(五)电气保护检查;(六)运行试验;(七)载荷试验;(八)其它检查或者试验。

第九章 使 用

第七十九条 使用单位必须购置、使用取得起重机制造许可证并且经过型式试验的产品。

第八十条 起重机的使用单位至少应当建立和健全以下各种使用规章制度:(一)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定期检查制度;(三)交接班制度(四)维护保养制度;(五)设备档案制度;(六)人员培训制度。

第八十一条 起重机的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起重机的操作人员以及其安全管理人员(以

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第八十二条

起重机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起重机的显著位置。

第八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起重机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起重机。第八十四条

起重机使用之前应当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时,应当在操作之前排除,并作好相应记录。

第八十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起重机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自行检查的内容包括例行检查和全面检查,必要时通过试验验证。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设备工作的繁重程度和环境条件的恶劣程度,确定检查周期。但是,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每天都应当由巡检人员进行例行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出记录。进行自检和日常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八十六条

在用起重机例行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起重机正常工作的技术性能;(二)所有的安全保护、防护装置;

(三)电气线路、液压或者气动的有关部件的泄漏情况及工作性能;(四)吊钩、吊钩螺母及防松装置;(五)制动器性能及其零件的磨损情况;(六)钢丝绳磨损和尾端的固定情况;(七)链条的磨损、变形、伸长情况;(八)捆绑、吊挂链和钢丝绳及辅具情况。

第八十七条

在用起重机全面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例行检查的内容;

(二)金属结构的变形、裂纹、腐蚀及焊缝、铆钉、螺栓等连接情况;(三)主要零部件的磨损、裂纹、变形等情况;(四)指示装置的可靠性和精度;(五)动力系统和控制器等。

第八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起重机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出厂文件

(二)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三)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五)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使用登记证明。

第八十九条 使用单位在起重机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起重机,不得使用。

第九十条 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已无改造、维修价值的起重机,使用单位应当以及时予以报废,并向原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第九十一条

使用单位应当制定起重机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起重机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九十二条

起重机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九十三条 起重机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停止使用1年以上(含1年)的起重机,再次使用前,应当进行全面检查。

第十章 检验检测

第九十四条 起重机的检验检测包括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第九十五条

从事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起重机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应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且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后,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起重机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有关安全技

术规范执行。

第九十六条 起重机产品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进行型式试验:(一)首台投入生产的;

(二)产品停产1年后重新投产或转厂生产的;

(三)主要结构、材料、关键工艺、重要工作机构、安全保护装置有较大改变,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

(四)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型式试验要求的。

第九十七条 起重机型式试验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技术文件审查;(二)样机检查;

(三)样机装配质量和主要尺寸检查;

(四)性能试验(空载试验、动载试验、静载试验);(五)安全保护装置试验;

(六)防爆性能试验;(七)连续作业试验;(八)钢结构强度试验。

第九十八条

起重机制造过程监督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审查;(二)材料、配套件、外协件质量检验;(三)主要受力构件质量检验;(四)出厂检验和出厂技术文件审查;(五)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第九十七条

起重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进行监督检验:(一)施工后拟投入使用的;

(二)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三)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含一年)再次使用的。第九十八条 起重机施工监督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选型确认;(二)出厂文件审查;(三)施工资格证件确认;

(四)施工工艺文件审查;(五)现场施工的条件检查;(六)安装前设备部件检查;(七)金属结构安装检验;(八)电气设备安装检验;(九)安全防护装置检验;(十)整机试验;

(十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

第九十九条 在用起重机应当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周期最长为2年。定期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技术文件检查;

(二)作业环境和起重机械外观检查;(三)金属结构检查;(四)轨道的测量与检查;(五)主要零部件检查;(六)电气和控制系统检查;(七)安全保护装置检查;(八)运行试验;(九)其他。

第一百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负责。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负责解释。

篇3:起重机报废标准

2011年4月11日大运会帆船比赛场馆的建设已进入工程验收阶段。我院受理了该场馆一台定柱式悬臂式起重机的安装验收检验申请。作为大运保障检验重要设备, 我院第一时间对该申报资料进行了审核。审核时发现, 该起重机制造单位提交的柱式悬臂起重机型式试验合格证所附总装图显示, 申请检验的起重机工作半径超出了其设计长度1.2m, 且安装单位未提供施工自检记录和使用维护说明等资料。我们开具了整改通知单要求其补齐上述资料, 同时去现场进行了第一次检验, 结果该起重机铭牌上标明工作半径6.2m (与合格证相符) , 但实际测量值为7.4m。通过检验还发现主要还存在起重机悬臂处于下挠状态、静刚度试验数据严重超标。我们直接判定该起重机复检, 向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 (申报单位) 开具了整改通知单, 并将隐患情况上报质量监察部门。2011年6月11日施工单位提供了使用单位同意变更设计的证明, 以及制造单位提供的改造方案和结构总图, 并同时申报复检, 我们到现场进行第二次检验 (复检) 并确认其它项目整改情况。整改方案显示:为了提高起重机静刚度, 制造单位做了如下整改: (1) 在悬臂上盖板增加了一条12#槽钢对悬臂进行加固。 (2) 在直径600mm的立柱内侧均匀间隔焊接了12条12#槽钢对立柱强度进行加固。第二次检验后发现静刚度虽有所改善但仍不达标, 同时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安装单位违反设计要求, 擅自在重要受力构件连接处增加大量钢板作为简易垫片使其悬臂端产生上翘度。该安装方式直接改变了其原有设计连接方式, 其后果是起重机表现出整体失稳现象, 甚至有倾覆危险;更严重的是在悬臂最大幅度处起吊额定载重量时, 其悬臂不能正常旋转。我们再次判定其不合格, 并将情况反馈给上级监察部门, 并建议对该起重机进行报废处理, 但是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不同意仍要求继续尝试整改和加固。为了确保大运帆船比赛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时间紧迫, 我们协同上级监察部门及时将起重机情况反馈给了比赛场馆投资方 (深圳某局) , 并促成了第四天由该局领导召集的由场馆总包方 (申报单位) 、码头施工分包方 (负责立柱基础施工) 、场馆设计方以及起重机制造单位、安装单位以及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和检验机构召开的协调会。会上该局负责人在听取了我们的检验数据陈述和图片展示后,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当即拍板要求总包方 (申报单位) 立即拆除该起重机, 并按照标准重新定购一台悬臂式起重机;由分包方负责按标准要求对立柱基础进行改建施工, 并确保在7月底封馆之前, 完成起重机验收并取得合格证。最后在该局负责人的推动下, 总包方 (申报单位) 重新向另外一个制造单位定购了一台重型悬臂式起重机, 如图1所示。

并于7月底顺利通过现场验收检验, 并确保了大运帆船比赛顺利进行。

现在回想起我们对这台新装起重机的检验和报废过程, 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检验人员的责任重大, 同时也深感教训深刻, 其中的原因我们初步分析是。

1 使用单位不够明确, 导致主体责任不清

在特种设备检验过程中, 由于真实使用单位的缺位导致设备在选型和采购环节, 以及设备安装施工和后面的检验过程中,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效率上出现问题, 不利于特种设备监察和管理。虽然我们的检验服务对象是使用单位, 但某些使用单位并非业主或者设备的使用者, 因此其立场和观点完全不同。如比赛场馆由政府投资兴建, 深圳某局作为责任方应为其真正业主, 但目前很多政府工程项目存在由政府主管部门只负责招投标和工程验收, 而对于特种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施工由总承包方负责, 并且在工程移交之前总承包方就临时充当了用户的职责。

这样的临时用户, 在设备的采购环节不会过多考虑设备的质量和后期使用问题:在合同订购环节对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服务对象考虑不周全, 更难以按照《旋臂起重机》 (JB/T8906-1999) 附录A要求在询价和订货合同上详细提供: (1) 起重机型式; (2) 起重机葫芦型式; (3) 额定起重量; (4) 需要有效半径; (5) 臂架下侧的高度或需要起升高度; (6) 现有总净空高度; (7) 需要回转角度; (8) 起重机工作级别等资料, 导致订货合同参数不明确甚至发生严重错误。如该台起重机总包方 (以下统称使用单位) 按照惯例要求制造单位提供一台同青岛某场馆 (共四台) 一样的悬臂式起重机, 但是没考虑到深圳场馆泊船码头尺寸发生了改变, 而场馆的设计审核单位将悬臂式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和小车运行长度概念发生混淆, 导致起重机设计制造时悬臂长度 (工作半径) 比实际需求要小。但设备到达安装工地后发现问题时立柱基础已按照原尺寸要求完成了施工, 这个失误直接导致了后面一系列问题出现。

其次, 这样的临时用户在设备选型环节容易一味追求低成本方案:目前悬臂式起重机国家标准没强制分类, 但生产厂家按照额定载重量和悬臂长度不同一般会提供两大类产品供用户选择, 其中普通定柱式起重机 (图2) 应用于额定载重量小、工作半径 (悬臂长度) 小, 工作级别较低场所;重型定柱式悬臂起重机 (图3) 用于额定载重量大或工作半径 (悬臂长度) 大, 工作级别高的场所, 具体分类如图2、图3所示。

普通定柱式悬臂起重机按照驱动方式分为顶部外置驱动 (图4) 和中间外置驱动, 其中后者稳定性差但成本相对较低成为使用单位的首选对象, 但是由于该起重机要求的工作半径较大导致其出厂时已经先天不足。

此外, 由于使用单位的临时身份导致其在起重机的安装施工和后面检验环节均未起到使用单位应负的监督责任:真正的使用单位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赋与的义务和职责, 在设备安装施工和验收环节应同检验机构的职责一样, 对设备安装质量起到良好监督作用。但事实相反, 如该起重机到达安装现场时, 使用单位已发现悬臂长度不能满足需要时, 没想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是配合安装施工单位要求制造厂家重新制造了一条悬臂, 将其由出厂时6.2m增加到了7.4m。这一违反原设计的改造行为再次决定了该起重的结构缺陷, 并且这一过程耗时一个月;第一次检验不合格时, 我们已向使用单位提出起重机静刚度不足主要原因是立柱直径规格不达标造成, 但其考虑成本原因, 认可制造厂家盲目对立柱和悬臂进行加固的改造方案, 这一过程耗时近2个月, 并且导致了起重机的重大结构缺陷, 并致使其报废;当第二次检验 (复检) 不合格建议其报废时, 使用单位和安装施工单位还要求再给时间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整改加固, 并且以上这些情况使用单位一直在配合安装施工单位对真相进行掩盖, 也未将真实情况反映给投资方深圳某局 (真正业主) , 致使工期一再拖延, 险些影响大运会帆船比赛项目进行。

2 制造监管环节存在一定漏洞

起重机械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特种设备,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规定 (以下简称《规则》) , 柱式悬臂起重机制造许可必须提供样机型式试验报告, 但是同时《规则》要求制造资格按照额定起重量向下覆盖, 而对重要参数工作半径 (悬臂长度) 未作限制, 其实笔者认为悬臂式起重机不能等同于桥门起重机而应列入变幅式起重机械范围, 更适用于用力矩大小来对其资格进行许可。虽然我们通过资料审查时发现该起重型式试验合格证附带总装图清楚表明5T额定起重量对应最大工作半径4m, 立柱直径600mm, 而3t额定起重量对应最大工作半径5m, 立柱直径480mm, 仅从该起重机合格证显示, 该起重机额定载重量3t, 工作半径达6.2m, 但按照吨位覆盖原则, 在资料审核环节, 我们还不能判定其超范围生产, 只能要求制造单位提供其设计装配总图。

3 制造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悬臂式起重机制造单位在制造设计时, 虽然都能严格按照《规则》规定生产许可证许可最大起重量内的产品, 但由于悬臂长度 (工作半径) 超过样机范围的起重机, 没有严格按照《悬臂式起重机型试验细则》 (TSGQT011-2006) 规定, 通过严密计算和样机测试来验证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额定幅度 (工作半径) , 从而正确选择立柱直径 (包括臂厚) 。另外对于某些驱动结构的悬臂式起重机 (如图2) , 即使额定起重量在覆盖范围内, 悬臂长度 (工作半径) 也不能随意增加。当悬臂长度增加立柱直径也相应增加且其静刚度能达到标准要求, 同样也会出现起重机的驱动结构受力情况发生重大改变而导致起重机稳定性变差, 严重时不能正常使用, 甚至发生倾覆危险。该台起重机就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悬臂长度相对于原厂设计增加了2.4m, 导致起重机受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原设计驱动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4 起重机安装施工环节存在问题

悬臂式起重机属于整机出厂设备, 安装时绝对不能对其重要受力结构连接件进行随意更改, 更不能改变其连接方式。该起重机在第一次检验不合格时, 制造单位意识到起重机静刚度不足是由于悬臂长度 (工作半径) 增加造成, 但考虑成本原因不愿增大立柱直径 (需对基础重新施工) , 因此只是盲目对悬臂进行加固, 对立柱进行加固。这些加固工作虽提高了一些起重机静刚度, 但同时由于悬臂自重增加, 导致悬臂进一步下挠影响小车运行, 此时安装单位擅自改变原厂设计, 在悬臂支撑与回转机构支撑处本应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位置增大量钢板作为垫片, 来调整悬臂上翘度, 如图5, 图6所示。

这一改变原厂设计的连接方式带来的后果是造成起重机的整体失稳, 并且在最大幅度处, 起吊额载时悬臂不能正常旋转, 直接导致了该起重机报废。

5 结语

对于新装起重机的强制报废, 虽然有其偶然性, 但同时也反映出某些项目起重机设备在使用管理、设备选型采购、制造监管和安装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此次检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同行的思考, 特别是在起重机设计制造环节不应该仅满意于符合国家标准这个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甚至钻法规和标准的空子, 一味追求低成本, 让一些连基本可靠性能都不满足的产品出厂, 并且边安装边整改, 最后必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针对一台新装悬臂式起重机的强制报废原因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现阶段国内某些项目的起重机在使用管理、设备选型采购、设计制造监管、安装施工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悬臂式起重机,检验,报废,思考

参考文献

[1]JB/T8906-1999, 旋臂起重机[S].

[2]GB/6067-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S].

[3]TSGQT011-2006, 悬臂式起重机型试验细则[S].

[4]GB/T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S].

[5]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J].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

篇4:塔式起重机报废规程

DBJ50-042-2005 2006-01-01实施 总 则

1.本规程规定了建筑用塔式起重机报废的定义,塔式起重机整机报废的条件,塔式起重机主要构件报废与修复和更换的条件,塔式起重机延长使用年限和报废塔式起重机及主要部(构)件的处置。

2.本规程适用于在重庆市范围内建筑用(起重力矩小于等于1600KN.M)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和轨行式塔式起重机,其它类型的起重机(不包括汽车式、轮胎式及履带式起重机)可参照执行。术 语

3.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年限——自出厂日起到报废停止使用的时间。4.塔式起重机的整机报废——塔式起重机到达使用年限(含安监部门批准的延长使用年限)或在使用年限内主要钢结构件发生强度破坏不能修复或丧失整体稳定性而失去整机使用价值。

5.塔式起重机主要构件——塔式起重机钢结构中承受载荷的主要构件指:塔身标准节、起重臂拉杆组、平衡臂、平衡臂拉杆、塔帽、回转塔身、上支座、下支座、顶升套架等。

6.塔式起重机主要构件失稳——塔式起重机主要构件在载荷引起的轴心压力和弯矩作用下失去稳定平衡状态,发生弯矩作用平面内弯曲屈曲,弯矩作用平面外弯曲屈曲及弯扭屈面而导致该结构件丧失承载能力。

7.塔式起重机构件报废——指主要构件损坏或局部失稳导致该构件丧失承载能力且不能修复,失去使用价值。

8.计算应力——塔式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被校核截面在计算载荷作用下,经理论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值。塔式起重机整机报废的条件

9.塔机整机使用年限由塔机结构件使用寿命决定。凡达到使用年限的塔机整 机应及时报废并向原登记的塔机安监部门办理注销。10.重庆市规定:塔机整机的使用年限不超过12年。

11.凡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整机使用年限小于12年的,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年限整机应及时报废。

12.凡使用说明书未规定或规定超过12年的,按12年的使用年限报废。塔机主要构件报废与修复和更换的条件

4.1 主要构件报废条件

13.塔机主要构件的主要受力杆件由于锈蚀或磨损导致工作应力升高,如这些杆件的应力能计算,当其工作应力大于或等于115%原设计计算应力时应及时报废。如无条件计算时,当这些杆件只要有一处截面由于表面锈蚀或磨损使其有效截面减小到不大于90%原截面时应及时报废。

14.塔机的主要杆件如塔身标准节、塔帽、回转塔身、平衡臂、起重臂等的腹杆,当这些杆件只要有一处截面由于锈蚀使其有效面积减小不大于85%原截面时应及时报废。

15.塔机主要压弯构件(塔身标准节、起重臂、塔帽、平衡臂等)发生结构整体失稳,应及时报废。

4.2 主要构件修复和更换的条件

16.主要构件的主要受力杆件发生损坏或局部变形,可以通过补强焊接或局部更换而不影响整体结构承载能力、几何尺寸的,经修复后可继续使用。否则该主要构件应及时报废。

17.标准节连接螺栓套与主弦杆、回转塔身连接耳板与主弦杆、起重臂根部连接板与主弦杆、塔帽根部连接板与主弦杆、顶升支承块与主弦杆及起重臂、平衡臂的拉杆等处的关键焊缝出现裂纹,必须查明原因,消除缺陷后采取加强或补焊等措施使之达到原焊缝承载能力,否则,上述构件应及时报废。

18.主要构件同一部位修复次数不得超过二次,否则,该构件应及时报废。19.上述结构件的修复、更换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修复、更换经检测合格,由完成该项工作的单位在该项工作验收后30天内将有关技术资料交塔机的使用单位。塔机使用单位应将存入塔机安全技术档案备查。塔机延长使用年限

5.1 塔机延长使用年限的申请、检测和审批

20.塔机延长使用年限的申请

塔机的使用年限到期后,若塔机整体结构件承载能力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塔机拥有者应在使用年限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提出延长使用年限的书面申请。

21.塔机延长使用年限的检测

必须经法定的检测机构检测 22.塔机延长使用年限的审批

安监部门根据塔机拥有者提出的延长使用年限申请和法定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审查该塔机是否延长使用年限,以及延长使用年限并书面通知塔机的拥有者,塔机拥有者应存入塔机安全技术档案备查。

5.2 塔机延长使用的年限

23.每次延长使用年限不得超过二年,同一台塔机累计延长使用年限不得超过四年。报废塔机及部(构)件的处置 6.1 报废塔机部(构)件的范围

24.塔式起重机的机构: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含回转支承)、变幅机构、顶升机构、行走机构(不包括电动机)。

25.塔式起重机的结构件:起重臂、平衡臂、塔身标准节、起重臂平衡臂拉杆(索)组、塔帽、回转塔身、顶升套架、司机室、行走底架。26.电器系统:电控柜、操作台、电线电缆。27.塔机及部(构)件的处置

28.塔机拥有者及时到塔机安监部门办理报废塔机注销。

29.塔机及部(构)件不允许重新使用或拼装使用,塔机拥有者对及时报废的塔机钢结构件按废钢处置。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144-19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T9462-1999《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GB/T13752-199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JG/T5112-1999《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制造与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

用词说明

30.表示很严肃、非这样作不可:采用“必须”“严禁”。

31.表示严格允许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采用“应”“不应”或“不 得”。

篇5:车辆报废补贴标准

报废车具体补贴标准如下:

报废重型载货车每辆补贴18000元

报废中型载货车每辆补贴13000元

报废轻型载货车每辆补贴9000元

报废微型载货车每辆补贴6000元

报废大型载客车每辆补贴18000元

报废中型载客车每辆补贴11000元

报废小型载客车(不含轿车)每辆补贴7000元

篇6:报废标准

设备经长期运行使用、老化,不断磨损,生产效率及安全性可靠性在不断下降,对这些设备就应进行报废处理。

一、只要满足下列情况之一者,就可以办理设备报废。

1、经长期使用或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基础件已严重损坏,修理后其技术性能也不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

2、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超过定额标准20%以上),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3、机型已淘汰,性能低劣,又不能降级使用的;

4、维修费用过高(一次大修超过原值50%以上),继续使用经济上不合算的;

5、主要零、部件无法补充而长期失修的;

6、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设备报废后,要认真处理残体,回收残值。对于危险性和危险性大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除按一般报废程序办理外,还需办理报废申报与注销手续。

经检验评定判废申报手续。经检验评定判废的设备,由检验单位出具书面报告,同时报送该设备使用登记的安全监察机构。设备报废后,使用部位应将该设备使用证、使用登记表、检验报告及时向原使用登记的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报废注销手续。原使用登记的监察机构确认后,在上述文件上加盖报废和注销标记,并收回设备的使用证和注册铭牌。应及时销毁报废设备,防止流失而给社会构成事故隐患。

二、设备报废更新的原则:

1、经过预测大修后,技术性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2、事故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无修复使用价值的;

3、经大修后虽能恢复技术性能,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4、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其技术性能已达不到国家规定范围和规程要求,危及安全的;

5、技术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6、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修理改造后仍不能达标的;

7、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三、设备报废批准后,报废设备的处理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从固定资产帐和设备台帐中注销。报废设备所取得的残值交回财务部,有关报废资料由设备租赁站建档保存。

四、设备的闲置与封存

1、对已不适应公司生产要求的设备列为“闲置设置”,填写《设备封存(启用)申请表》,经生产副总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后封存。对于在库封存的设备,由租赁站负责维护、保管,但其维护成本和折旧不计入租赁站管理成本。

篇7:起重机报废标准

1 掌握正确使用起重机械钢丝绳的方法, 严格遵守起重机械钢丝绳在使用中的检验规定, 切实执行钢丝绳的检查要点, 确保钢丝绳在使用中的安全。

1.1 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并做好记录。通过对钢丝绳的随时监控, 为安全及合理使用钢丝绳提供依据。

1.2 对吊运熔化或赤热金属、酸溶液、爆炸物、有毒物品的起重机械专用钢丝绳, 要求每周检查两次, 一般起重机械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1.3 检查内容

1.3.1 钢丝绳外部检查包括:a.直径检查;b.磨损检查;c.断丝检查;d.润滑检查。

1.3.2 钢丝绳内部检查:因为内部损坏 (主要由锈蚀和疲劳引起的断丝) 隐蔽性更大, 为保证钢丝绳安全使用, 必需在适当的部位进行内部检查。

检查的要领:将两个尺寸合适的夹钳相隔100~200mm夹在钢丝绳上反方向转动, 股绳便会松懈。操作时应避免股绳过度移位造成永久变形 (导致钢丝绳结构破坏) 。

检查的内容:小漏洞出现后, 用探针拨动股绳并把妨碍视线的油脂或其他异物拨开, 对内部润滑、钢丝锈蚀、钢丝及钢丝间相互运动孕育发生的磨痕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特别注意, 钢丝断头因不会支棱而不易被发现。检查后, 稍用力转回夹钳, 使股绳完全恢复到原位。

1.3.3 钢丝绳的其他检查。必需对与钢丝绳使用的外围条件———匹配轮槽的表面磨损情况、轮槽几何尺寸及转动灵活性进行检查, 以保证钢丝绳在运行中与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接触状态、运行磨擦阻力最小。

1.4 检查要点

钢丝绳检验一般为全长检验, 主要检查下列部位:

1.4.1 钢丝绳运动和固定的始末端部。

1.4.2 通过滑轮组或绕过滑轮的绳段, 在起重机械进行重复作业的情况下, 应特别注重机械吊载期间绕过滑轮的所有部位。

1.4.3 位于平衡滑轮的绳段或易于磨损钢丝绳的绳段。

1.4.4 绳端部位 (压接绳端、插扣绳端、楔形接头绳端、绳夹固定强端、压扳固定绳端) 。

1.4.5 对于接纳压制或锻造钢丝绳绳夹要检验绳夹材料是不是有裂纹及使用中钢丝绳与绳夹之间有无滑移。

2 起重机上使用的钢丝绳, 规格品种繁多、使用场合和方法千差万别, 因使用时间的持续,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机组检修中, 钢丝绳经常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方法:

2.1 磨损:钢丝绳在操作时与其它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在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下, 钢丝绳的表面不断磨损。磨损是钢丝绳最常见的损伤方式, 一般分为外部磨损、内部磨损。

2.1.1 外部磨损: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其外周与滑轮槽、卷筒壁、钩头等物体表面接触而引起的磨损属于外部磨损。外部磨损后绳径变细, 外周表面的细钢丝被磨平。外部磨损使承受载荷的钢丝截面积减小, 钢丝绳的破断载荷也相应降低。

防治方法:尽可能使单周磨损改为全周均匀磨损, 在钢丝绳的全长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到均匀磨损。如:起重机钢丝绳在使用中期换头, 一般可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30%~40%。

2.1.2 内部磨损:使用时, 钢丝绳经过卷筒或滑轮时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压在钢丝绳的一侧, 各根细钢丝的曲率半径不完全相同。由于钢丝绳的弯曲, 钢丝绳内部各根细钢丝会相互产生作用力并且产生滑移, 这时股与股之间接触应力增大, 相邻股间的钢丝产生局部压痕深凹。当反复循环拉伸弯曲时, 深凹处因应力集中而被折断, 构成了内部磨损。

防治方法:从表面受压磨损来看, 采用线接触钢丝绳比点接触钢丝绳有利, 面接触钢丝绳比线接触钢丝绳更有利。钢丝绳的弯曲程度、运动速度, 对钢丝绳的内部磨损均有影响。

2.2 疲劳: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弯曲疲劳和拉伸、扭曲、振动引起的疲劳。

2.2.1 弯曲疲劳。钢丝绳重复通过滑轮或在卷筒中挠上挠下, 无数次的弯曲, 极易使钢丝疲劳, 韧性下降, 最终导致断丝。通常, 疲劳断丝就意味着钢丝绳已经接近使用后期。

2.2.2 拉伸、扭曲和振动引起的疲劳。起重机钢丝绳在起动和制动的始末, 捆扎钢丝绳在承受载荷的前后, 变化的拉伸应力会引起金属疲劳。钢丝绳经常受到扭曲和振动也是产生疲劳的原因。

防治方法:试验表明, 钢丝绳的弯曲疲劳寿命与D/d比值 (即卷筒直径D与钢丝绳直径d的比值) 、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结构均有密切的关系。a.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使卷筒和滑轮的直径加大;b.安排滑轮布局时, 应尽量避免使钢丝绳反向弯曲, 试验数据表明, 反向弯曲的破坏约为同向弯曲的2倍;c.尽可能选择结构好的钢丝绳, 如WS, TX型等线接触钢丝绳。使用这些钢丝绳能成倍地提高使用寿命。

2.3 锈蚀:钢丝绳一般在露天使用, 日晒雨淋会使钢丝绳腐蚀, 尤其是在有害气体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钢丝绳, 腐蚀造成的损伤就更严重。腐蚀使钢丝绳的截面积减小、弹性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降低。

防治方法:防止钢丝绳锈蚀损伤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勤涂油, 经常处于运动状态的钢丝绳涂油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对使用环境恶劣、相对运动较少的钢丝绳可选择镀锌、镀铝等特种钢丝绳。

2.4 变形:很多断绳事故的造成是因为钢丝绳事先受到过变形损伤而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现。变形的主要原因:

2.4.1 外伤:在操作过程中, 钢丝绳与其它设备不正常的接触容易造成外伤。最明显的外伤是钢丝绳在滑轮里滑槽, 在卷筒上跳出挡板, 结果常常使几十米乃至数百米的钢丝绳因为局部轧坏而报废。

防治方法:防止钢丝绳外伤的关键在于完善起重机设备。滑轮应设置可靠的防滑槽挡圈, 挡圈与滑轮外圈的间隙不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5。卷筒上的钢丝绳不能松弛太多, 以防绳圈跳出挡板再缠紧时轧坏。

2.4.2 压溃:钢丝绳在卷筒上卷乱后容易产生压溃现象。钢丝绳在卷筒上卷乱时, 相互倾轧在操作时会发出“轧吱轧吱”的声响。由压溃造成的钢丝绳损伤会在局部迅速出现断丝与压扁的痕迹。

防治方法:防止的措施是应按设计规范选择滑轮与卷筒的偏角, 必要时可在起升机构中设置排绳器或者压绳装置, 防止钢丝绳出现卷乱现象。

2.4.3 扭结:钢丝绳在局部扭曲后产生的永久变形叫做钢丝绳扭结。普通钢丝绳有自转性, 绳股的端部不加捆扎便施加张力, 绳股会向倒捻方向旋转, 这是造成钢丝绳扭结的内在因素。钢丝绳在扭结后, 经过多次起吊受载, 也只有局部绳芯外露, 一般没有断丝现象。

防治方法:a.在重要的起重设备上选用不旋转钢丝绳;b.在钢丝绳的自由端设置转子 (也称防转装置) ;c.加强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 发现扭结迹象立即停止操作, 释放还原。

2.4.4 咬绳:钢丝绳咬绳损伤现象一般发生在多层卷绕的起重机卷筒上。钢丝绳都是由很细的钢丝绕成的, 在压力作用下, 丝与丝之间既容易相互嵌入, 必定产生滑移, 产生了剪切运动。

防治方法:多层卷绕卷筒要彻底消除咬绳现象是困难的, 但能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咬绳引起的不良影响。正确选择钢丝绳在卷绕过程中的轴向位移方向。另外, 可根据整根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受载情况采用变截面卷筒。有时可以根据卷筒的前若干圈钢丝绳不经常使用而又不能缺少的特点, 把这若干圈钢丝绳存在卷筒的一侧卷绕几层, 把工作频繁的重载受力区段单层卷绕, 这样既消除咬绳现象, 又极大地改善钢丝绳的接触状况。对多层卷绕的钢丝绳也可采取定期截头的方法。

2.4.5 过载:钢丝绳随着载荷的增加会有微量的伸长, 当载荷超过弹性极限时, 钢丝绳就可能断裂。通常把钢丝绳承受的静载荷控制在破断载荷的1/10~1/5, 叫作安全负荷。安全负荷表示的是钢丝绳允许承受的额定静负荷。静载荷以外的其它载荷增多时, 实际的安全系数就降低了, 钢丝绳往往由此而引起过载。过载的钢丝绳即使不发生断裂, 也会大大地缩短其使用年限。

防治方法:a.正确选用安全系数, 力求减少静载荷以外的其他载荷对钢丝绳的影响。如弯曲载荷可通过加大滑轮和卷筒直径来减小, 动载荷可通过提高起重机司机的操作水平、改进起重机性能来减少, 摩擦阻力可通过调整滑轮槽的形状及补充润滑油来减少等;b.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杜绝人为的超负荷现象;c.在起重机上安装负荷指示器或超负荷限制器或报警器, 消除过载现象。

高温等其它因素也会使钢丝绳造成损伤。钢丝绳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只要掌握这些规律就能进行有效的防止, 从而减少钢丝绳的损伤, 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3 起重机械钢丝绳在使用中还要严格执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达到报废标准的一定要予以更换, 以免出现险情和事故的发生。钢丝绳应视为一种易损件, 当检验表明其强度已降低时、连续使用有危险时, 即应报废。

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3.1 绳端断丝。当绳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 即使数量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 多是绳端安装不良造成的, 应查明原由, 如果绳长允许, 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如果断丝紧靠一路形成局部聚集, 则钢丝绳报废, 如果这种断丝聚集要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 或者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 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列的数值少, 也应报废。

3.2 断丝的增加率。某些使用场所, 疲劳是引起钢丝绳损坏的主要原因, 断丝则是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开始出现, 但断丝数逐渐增加, 其时间距离越来越短。为了鉴定断丝的增加率, 应细心检验并记载断丝增加情况, 确定钢丝绳未来报废日期。

3.3 绳股断开。如果出现整根绳股断开, 则钢丝绳应报废。

3.4 由于绳芯损坏而引起的绳径减小。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 (或多层结构中的内部绳股) 断开而造成绳径显著减小, 钢丝绳应报废。

3.5 弹性减小。在某些情况下 (通常与工作环境有关) , 钢丝绳的弹性会减小, 若继续使用是不安全的。弹性减小伴随下述现象:a.绳径减小;b.钢丝绳捻距伸长;c.由于各部分相互压紧, 钢丝之间和绳股之间缺少空隙;d.绳股凹处出现细微的褐色粉末;e.虽未发现断丝, 但钢丝绳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 比起单纯是由于钢丝磨损而引起的也要快得多, 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动载作用下突然断开, 故应当即报废。

3.6 磨损。磨损使钢丝绳的强度降低, 当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40%时, 钢丝绳应报废。当钢丝绳直径相对公称直径减小7%或更多时, 即使未发现断丝, 该钢丝绳也应报废。

3.7 外部及内部腐蚀。外部钢丝绳腐蚀可用人的眼睛不雅察, 当表面出现深坑, 钢丝相当松驰时应报废。

内部腐蚀相对较外部腐蚀难发现, 但下列现象可以识别:a.钢丝绳直径的变化, 钢丝绳在绕过滑轮的弯曲部位直径通常变小。但对于静止段的钢丝绳则常由于外层绳股出现锈积而引起钢丝绳直径增加;b.钢丝绳外层绳股间的空隙减小, 还经常伴随出现外层绳股之间断丝。

3.8 变形。钢丝绳失去正常形状产生可见的畸形称为“变形”, 这种变形部位 (或畸形部位) 可能引起变化, 会导致钢丝绳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变形从外观区分有下述几种:波浪形、笼形畸变、绳股挤出、钢丝挤出、绳径局部增大、扭结、部分被压扁、弯折。

摘要:钢丝绳是发电厂机组检修工作中最常用的工具, 特别是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械中。由于缺乏正确使用钢丝绳的知识, 常因钢丝绳出现问题造成事故。针对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正确使用及防治问题的方法、要求和报废标准, 以确保各项检修工作的安全。

关键词:钢丝绳,安全,检查,损伤,报废

参考文献

[1]冶金工业部信息标准研究院标准研究部编.钢丝及钢丝绳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7, 第一版.

上一篇:个人自评党员下一篇:关于交往的作文600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