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冬天的议论文

2024-04-28

与冬天的议论文(共6篇)

篇1:与冬天的议论文

一、异曲同工的开篇笔法

两文开篇都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对于一刚从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 没有比较, 就没有鉴别。在反复比较之下, 老舍先生发现,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是响晴的, 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而夏丏尊先生在《白马湖之冬》的开篇即写“在我四十多年的生涯中,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白马湖由移居前的一片荒野到小小的几间新平屋, 再到现在一个小村落;从繁华热闹的都市———杭州, 到荒凉的山野, 到宛如投身于极地带中。

通过对比, 一个把济南比作“宝地”, 一个把白马湖比作“极带”。两文采用了异曲同工的开篇笔法。

二、水墨画的济南, 写意化的白马湖

既然老舍先生把冬天的济南比作“宝地”, 我们就去欣赏一下“宝地”中的风光。首先, 作者把济南周边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有山有水的老城———济南, 比作摇篮中的宝贝。其次, 作者对小山进行了多层次的描绘。山上“青色”的矮松;树尖的“白花”;“全白”的山尖;“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坡;快落日时山腰上“微黄”的阳光;以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总之, 色彩美丽到了作者只好感叹到“那些小山太秀气了”!山是如此的秀丽, 那水更是空灵了。“不但不结冰, 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绿得“水也不忍得冻上”;倒映在水里的“长枝的垂柳”;“红屋顶”“黄草山”;再配山坡上卧着的那些小村庄。色彩鲜艳极了, 真是一幅精彩的水墨画, 作者的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而夏丏尊先生把冬天的白马湖比作“极带”, 那我们也来领略一下“极带”的厉害。白马湖差不多日日有风;“呼呼作响, 好似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 门缝窗隙糊上厚厚的纸, “缝中却仍有透入”;更厉害的是, 大风把人刮得“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 吃完饭就匆匆“睡入被窝”;严寒加上狂风,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 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冬日的情味, 都是风中来。这里, 作者表面是写风, 写冬。其实, 风中隐含着寂寞之心和悠长的情结, 不然作者怎会在多年后, 偶于夜深人静听到风声时, 还会发出“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真乃无形的风, 写意的情。

三、相似的地理环境, 截然不同的冬天

济南之所以能有“温情”的天气, 是“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白马湖所以多风, 因为“那里环湖都是山, 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两篇文章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惊人的相似, 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情的”“算个宝地”;而白马湖的冬天“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

四、不同的心境, 异样的情感

相似的地理环境, 一个“没有风声”, 一个“风尤其特别”。这除了两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因素之外, 更重要的还是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不同而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并把山东称之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原是描写济南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部分。另外,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 老舍先生对“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常常怀念。由此可见, 《济南的冬天》是先生美好幸福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白马湖之冬》一文写于1922年, 五四运动后, 夏丏尊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等支持杭州各校学生的爱国运动, 与沈仲九等人编辑浙江教育会刊物《教育潮》, 同年遭排挤, 后应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聘请到长沙任教。1921年冬, 回家乡, 在经亨颐主持的春晖中学任教, 文章所写就是作者这段时期的情景。那么夏丏尊先生当时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看一看作者在《白马湖之冬》中作者对自己的描绘:在“寒风的怒号, 湖水的澎湃”中, “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 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常独自拨划着炉灰, 不肯就睡, 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 做种种幽邈的遐想”。这些文字, 不禁让笔者想到唐代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的五言绝句《江雪》, 柳宗元借歌咏隐居在山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抒写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白马湖之冬》一文,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同样也是夏丏尊先生遭受排挤后的郁闷,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一颗兴教救国的火热的心。理由有二:一是多年后, 僦居上海偶然于夜深人静听到风声还发出“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的感叹, 笔者认为那风声里有夏丏尊先生的追求、梦想和火热的心;二是据资料记载, 1946年4月23日夏丏尊先生在上海病逝后, 葬于白马湖畔, 可见白马湖是先生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否则怎会安葬于那里呢?由此可见, 《白马湖之冬》也是作者人生长河中一朵永远熠熠生辉的浪花。

综合上述, 无论是“温情”的济南, 还是似“极带”的白马湖, 都是两位文学大师心中一段难忘的情结。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咀嚼。

【附原文】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要算十年前初移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 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 当我移居的时候, 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 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房, 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 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 构造却极粗率, 风从门窗隙缝中来, 分外尖削, 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 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 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 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 听着寒风的怒号, 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 算是我的书斋, 在全屋子中是风最少的一间, 我常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 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松涛如吼, 霜月当窗, 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 深感到萧瑟的诗趣, 常独自拨划着炉灰, 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 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 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 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 只要不刮风, 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 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 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 就把椅凳移到哪里, 忽然寒风来了, 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 急急把们关上。在平常的日子, 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 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 那是整日夜狂吼, 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 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 室内分外明亮, 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 举头即可以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 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 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 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所以多风, 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都是山, 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 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 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 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 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 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 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 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 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篇2:植物与冬天过招

为了保护地球,我们提倡低碳环保。其实,植物们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低碳节能行动,就在每年寒冷的冬季。那些随着秋风飘飞的落叶,就是木本植物为了度过寒冬而辞掉的用水大户。而后,整个冬天,落叶乔木都会遵循节能低碳的原则,放慢生长速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降低能量消耗,抵御严寒。

瞧那些美丽的银杏,正轻轻抖落金灿灿的扇形树叶,那么不舍又那么优美。它们这样做,不仅可以防备积雪的重压折断树枝,同时也可以为树木节水、节能。因为冬季,寒冷与干旱总是形影不离的。而银杏树的用水大户既不是树根也不是树干,而是树叶。为了完成光合作用,阳光、水与二氧化碳是必不可少的原料,除此之外,钙、铁等营养物质也需要不断供应。可这些物质从哪里来呢?对,这些物质与水一起,从树木根部的土壤中来,然后经过树木的导管,运送到叶片。而叶片中,99%的水分都是被蒸发掉的,这不是大大的浪费吗?难怪银杏会辞掉它们。没有了树叶,银杏用于呼吸和生长的消耗减少了,养分也就积蓄起来了。一旦冬季来临,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了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后者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易结冰,有利于增加抗寒能力。

看到这里,爱问为什么的咖啡一定又有了两个问题:1,树叶为什么要把导管辛苦运送到顶端的水白白蒸发掉呢?2,水往低处流,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可植物没有心脏,它们是怎样克服地心引力将水运送到高处的呢?难道植物有水泵?

原来如此

植物的确有水泵,那就是“浪费”水的树叶。树叶之所以要蒸发掉那么多水分,正是为了让水循环起来。只有处于树木顶端的树叶中的水不断蒸发,才能使这里的体液浓度比较高,缺水的细胞也就会向下抢水,一个接一个向下传递,于是水便从根部提到了树干,再到叶尖,营养物质也就跟着来到了叶片里,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寻找与观察

观察你家附近和学校里的树,看看还有哪些是用这一方法过冬的。并仔细观察那些光秃秃的树木,你可能会在树枝末端,发现好似花蕾的东西,其实它们是苞芽,外面被裹上了一层层厚厚的棉衣——鳞片。春暖花开时,嫩芽绽放,鳞片则悄然脱落。

“穿甲戴盔”傲风雪

奇怪,松树和柏树怎么就能身披绿装,傲立于风雪之中呢?一是因为松树和柏树与众不同的树叶,降低了水的消耗:二是因为松柏的树皮和叶表面在冬天会分泌出一层蜡质,既可御寒又可防止自身水分蒸发:再加上从秋天开始,它们的叶子里就不断增加糖分,含糖的水不易结冰,为树木增加了抗寒防冻的能力。

“贮备粮食”好过冬

是不是已经让你很惊叹了,植物居然也知道贮备粮食?没错!我们吃到的莲藕就是莲贮备的过冬粮。莲藕是莲的根状茎,夏天它们努力长长。到了秋天,它们则不再纵向发展,而是横向“发福”,让自己长得胖胖的,并不断将叶片输送的大部分营养转换成淀粉颗粒,以便冬日枝叶枯黄时,为埋藏于地下的根提供能量,直到第二年春天,荷叶再次挺立于水面。

原来如此

藕节里为什么长那么多孔洞?

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呼吸,藕埋在缺少空气的淤泥里,但其中的小孔连着空心的长叶柄,一直通到挺立在水面上的荷叶。这样,从叶子吸进来的空气,就能通过孔洞顺畅地通到藕体内,藕再将空气传给根。

为什么会“藕断丝连”?

是因为藕的运输组织细胞是螺旋状的,可以拉得很长,所以折断藕的时候,没被切断的丝就被拉长了。

寻找与观察

1.你数过你吃过的藕长着几个孔吗?如果还不曾注意过,那下次你家吃藕的时候,一定要让妈妈切一段来好好数一数。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通过茎来贮备粮食过冬的?

把生的希望留给下一代

咦,夏日里那一片开得黄灿灿的向日葵怎么不见了?因为它们只留下种子,便化腐为泥了。这就是植物的又一种过冬方式。靠种子过冬的植物,它们的种子大多穿着厚厚的“铠甲”(比如种皮坚硬的桃核和果皮结实的花生和瓜子),在少受昆虫侵扰的同时,还可以与空气隔绝开来,让种子更容易保存。当然,种子里同样储存了足够多的营养,让种子安稳地睡上一冬后再开始新一轮的生命之旅。

原来如此

种子也有开关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

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没错,这是必备的条件。可紫云英和荠菜在春夏完成开花结果以后,就消失不见了。它们的种子虽然已散播于土壤中,为什么在夏天充足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中不见发芽开花呢?这是因为这类植物的种子需要经过一段低温,才能开启发芽的开关,之后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后才会发芽。这就避免了种子发芽后未完成生长就遭遇冬天的情况。

寻找与观察

除了向日葵、花生等,还有哪些植物是用种子过冬的?

用幼苗过冬

冬天的田野,也并不是没有绿意,依然有一些小草在寒风中坚强地挺立。瞧那些秋天播种的小麦,它们就不怕冷,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练就了对付严寒的高招。它们的细胞膜中有一些可以防止细胞膜破损的物质,比如不饱和脂肪酸,使得细胞膜在低温下还能正常工作。同时,它们的细胞中还有不少其他法宝,可以降低水结冰的温度,这些法宝就是蛋白质、糖等。即使结冰,有些蛋白质也可以让冰晶的形状更圆滑,减少刺伤细胞的危险。有了这些秘密武器,那些顽强的小草就可以装扮寒冬了。

奇思妙想

让蔬果不怕冷!

如果我们能将小麦抗冻的原理运用到香蕉、番茄等怕冷的蔬果身上,是不是冬天不用温室,也可以吃到夏秋季节才有的蔬菜水果了呢?

植物不断进化,练就了各自不同的过冬高招,但还有一些植物需要人类的保护才能安然过冬:比如一些观赏植物,冬天要用地膜覆盖为其保暖;一些幼小的果树的树干,也被裹上了草绳……

篇3:与冬天的议论文

我们已经处在经济全球化的链条中,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必然的, 我们国家有辽阔的面积, 众多的人口, 有城市和农村两个大市场, 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是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将是长期和不可预见的。

如此深刻的金融危机不确定性很大, 持续的时间也难以预料, 尤其是生产型企业,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危机不是暂时的, 也不能乐观。因为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破坏会越来越明显, 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这场全世界的金融危机, 导致和引发了各国不同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层面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危害是巨大的, 要求我们都关心政治, 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党中央、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在制订各种救助方案, 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应对危机。因此, 一定要让自已的企业和危机同步, 和政治同步, 虽不能严丝合缝, 但也不能落后脱节。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 保民生, 保增长, 保就业的中央经济政策, 随着危机的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出台前所未有的复苏经济的政策, 其结果将会同办奥运一样, 在应对危机中体现中国办大事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打赢经济危机的仗。

我国散热器行业和企业,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面有多广, 危机对我们行业的危害有多大, 这是我们散散热器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这就要求:

第一, 我们是否能看懂什么是危机;第二, 我们是否看清楚什么是机遇;第三, 如果看清楚, 我们怎么应对, 如果看明白机遇, 我们怎么去抓, 以上才是我们散热器企业积极应对危机的方法。以我们陇星企业为例, 简略地分析一下, 陇星集团在危机中的现状和措施。

陇星集团创建于1998年, 是一家以生产新型散热器为主的集团, 占地106亩, 现在有两个工厂, 一个工厂在兰州, 还有一个工厂在黄花岗。公司拥有4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国际接轨全套的散热器自动化焊接、加工和内防腐处理及表面静电喷塑生产线。

陇星现有员工600人, 2008年产值1.3亿元, 陇星是国内散热器行业中最早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 以及建设部采暖委唯一挂牌的散热器企业。2006年荣获国家免检产品, 中国采暖行业名牌, 散热器行业综合排名行业第一。大家知道有一个蓝皮本, 陇星是行业第一。也是甘肃省17个升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的唯一民营企业。咱们国家有升级企业技术中心, 民营企业是很难拿到的。像我们甘肃就是蓝钢, 蓝化等企业。

国家现有钢制、铜铝复合、钢铝复合、铝制散热器、铜管对流散热器五大系列产品, 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片是中国轻型散热器行业中生产种类全、生产规模大,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

陇星拥有数条自动化数控焊接生产线, 采用陇星独有的第四代纳米内防腐涂料和真空自动罐装技术, 以及陇星独创的三线两位内腔烘烤全自动生产线。

表面喷涂装备英国先进的静电喷涂全自动生产线, 产品生产检验全部采用欧洲质量控制标准, 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检验、工艺、标准基本和欧洲企业同步。从员工入场开始到加工工艺和质量检测, 都是和欧洲相通的。我们的产品和意大利和土耳其是在同一个货柜、同一个仓里面的, 检验的时候, 不能说意大利和中国的, 他们用的是误差仪等一些检测仪器, 在陇星有一套。

企业全面导入ERP, 以诚信为本, 服务为先, 在全国拥有300多家终端销售店面, 建设有中国第一个散热器4S店。咱中国第一个散热器4S店, 800平方米, 不到一千, 就建在陇星, 里面有和世界接轨的几个系统, 这是中国第一的。

这是我们的国内销售网络, 也是我们的国外销售网络。

陇星人本着团结求实, 诚信进取, 品牌责任的企业精神, 为我们实现提高民族品牌竞争力, 实现产业报国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矢志成为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世界品牌。2008年兰州市委书记, 甘肃省副省长, 甘肃省委书记都来到我们工厂, 都说明陇星在发展, 它不是倒退, 倒退就不会来了。

陇星企业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兰州陇星企业10年快速发展形成今天年产散热器500万片的规模,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企业核心决策层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和谐和稳定。有了这个前提, 企业在投入、创新、扩张和发展过程中, 就可以形成决策统一、行动迅速、作风踏实、执行到位的良性的闭环管理系统。陇星的核心决策层, 一个是我, 一个是我妹妹。我妹妹是董事长, 我是总裁, 总经理。这既是陇星的核心层, 也是我们家族企业的核心层。所以有人问我, 陇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我说第一个, 核心竞争力就在我陇星的家族企业, 核心竞争力就在我们陇星家族企业最高层的和谐和稳定。

企业性质和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我们企业的性质是民营, 合理的机制, 应该在员工分配、股东收入等等方面一定要合理, 一定要有合理的机制。一不能叫大家感到这个企业没有希望, 二不能让大家在发展之后欲望膨胀, 到最后收拾不了。所以我们陇星的家族企业的姐妹6个, 这么和谐的, 很少有。一个家族, 兄弟姐妹要管好, 那也不容易。有些企业干着干着就发生问题了, 就那么一点点资产, 就那么一点点机会, 又不是干的很大。在国外民营企业, 家族企业, 一干好几代, 很多股东, 规规矩矩往下做。咱们挣了一点钱, 就不知道咋的了, 弄得今天要分, 明天要离。兰州有一个企业, 弟兄四个人, 干了很大的企业, 由于家族的问题, 导致那个企业马上就跨了。他们问我, 你到底是怎么管的。我就讲了一条和谐团结, 他就明白了。我说, 我吴继祖1999年开始干的时候, 并不知道企业能干到这么大。我有一个家规, 这个企业在我这一代和下一代, 女婿可以在这个工厂里面, 媳妇不可以在工厂里面。这家企业四个兄弟, 四个媳妇都在工厂里面, 想调整都调整不下去了。中间还有很多的问题。

还有一个例子, 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合作公司, 和西班牙的一个公司合作, 他们的工厂搬到兰州去了, 为什么出现这个机遇呢?很多人觉得我在那捡了一个金子, 我就是一个厂房, 就是一个土地, 什么都没有, 他还必须把公司搬到我兰州那去, 我才答应和他投资。因为外方有需求, 它想要在西部建一个公司。有一个老板就跟这个人说了, 你去找兰州的吴继祖。他给西班牙的老总说, 到他们那个工厂, 最高的接待规格就是他80多岁的老母陪你吃顿饭, 就这件事, 对老外震动很大。

今天是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 我们都正在发展。在初期发展的时候, 一定要把分配关系搞清楚。现在, 那些股东, 那些兄弟姊妹, 那些朋友, 那些同学, 那些战友, 那些合伙人, 在企业小的时候, 绝对不会有什么想法。当企业干大的时候, 谁都不行, 你老婆都会有想法。所以, 现在就必须规范企业的行为。一旦企业干大了以后, 你想缝合这个东西, 就缝合不了了。我们企业, 我从小就做了这个规矩。现在干大了, 兄弟姐妹都没有钱, 一家存款不超过5万块钱, 为什么呢?我管孩子上学, 管房子, 再不管, 有了钱学坏怎么办。所以从小就要管好。所以咱们企业, 在初级发展阶段分配机制最为重要。

陇星10年来做到了先企业后个人, 先员工后领导, 先基层后决策层。从而确保了整体队伍的稳定, 使企业能够在翅膀尚不太硬的创业初期得以不断扩张发展, 进而从中国走向世界。家族企业核心层的和谐就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这个民营企业10年来, 中层干部没有加班费, 不是工厂缺这几个钱, 一定要有这种精神。不能说咱民营企业只认钱, 其他什么都不认了。哪样的话, 企业也管不好, 规模和实力也作不大了。

另外, 陇星地理位置优越, 工厂建在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最好的位置, 对面是可口可乐, 大家知道, 可口可乐不做任何广告, 有一个条件, 在全国任何地方建厂, 都要选当地最好的位置, 我们企业就在它的对面。所以人家问陇星在哪里, 我说可口可乐就在陇星的对面。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各级领导检查指导、各地客户参观考察、建立融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金融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企业一亩地评估400万, 106亩地, 良性资产在那摆着哩。有一些企业做大了, 但租人家的地方, 一个亿、两个亿, 一问那个地方是租的。资产不是你的, 可能负债率就过高了。你说抵押贷款, 给你一个额度, 抵押物在哪呢?我们陇星有抵押物, 信用额度是八千万呢。工厂筹建的时候, 一定要筹备自己的资产, 这个资产等以后发展的时候就能起到作用了。经济危机来了, 没有钱了, 银行的行长找我谈, 去年11月份, 给兰州四个亿, 给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但是银行是给好企业的, 绝对不会贷给环境不好的企业。所以我总结, 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奠定了陇星持续自主创新和稳健发展。因为我们有这个条件。

陇星是怎样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的呢?在2008年初, 根据国家当时出台的紧缩银根, 降低退税等对企业产生有影响的信息, 我们在年初就制订了一系列应对的措施, 并及时召开了集团领导和销售会议, 强势宣传贯彻。制定了2008年陇星集团的经营方针16个字;调整思路、规避风险、效益为先、平稳过渡。2008年, 我们集团全体干部和员工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个16字方针, 加之措施得力和全体员工的努力, 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任务。2008年我们取消了约1500万我们认为与经营方针不一致的订单, 今天看也对了。北京有一个订单, 600万, 我们合同都签过了, 我一看不行, 银根一收紧, 就撤销了, 坚决不做了。我三天之内停了1200万订单。我们的董事长到内蒙古签合同, 我告诉她, 你必须停了。北京接我们600多万的那家企业, 现在对我们说, 你们做的太对了。按照我们制定的16字方针, 如果这个订单没有效益, 就不要做了。去年一年, 取消了大约1500万我们认为经营方针不一致的订单, 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尤其是不良项目控制和资金回笼效果明显。2008年我们请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整个的律师事务所给我们打官司, 要钱去, 效果也非常明显。集团高层干部和销售一线的业务干部和员工, 都具备了防范风险意识, 这一切为2009年的生产和经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尤其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我们做到了从容应对, 忙而不乱。2009年的经营方针是:认真应对金融风险, 坚决降低企业成本, 积极抓住一切机遇, 努力扩大国内市场。

为了制定好这个方针, 我们于2008年11月开了集团领导班子扩大会议, 讨论2009年的计划, 我们是减量, 还是裁员, 还是降薪, 还是增量, 还是增员。最后我们讨论, 既不减量, 也不裁员, 也不降薪。

最近一个月, 我们又招了110人, 2009年2月我们召开了集团办事员以上人员扩大会议, 历时五天, 效果非常好。这次会议的主题有两个, 一是分析经济, 一是讲解目标。一个团队, 一个企业, 大家跟你干的时候, 你一定给他画一个太阳, 告诉大家, 你跟着我这个太阳走, 以后一、二、三、四、五, 长期目标一定要作好。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幻灯片有50多张。第一部分讲陇星的过去。骄人的业绩+问题的过失就等于陇星的前十年。根据我们企业, 把问题发现出来, 再告诉我们员工怎么去做。第二个部分, 陇星的后十年, 以人为本, 打造一个团结、高效、激情、理性的高素质团队。走一条自我否定, 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道路。建成具备自我核心技术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怎么走法, 不能给员工们胡讲, 也不能给员工们漫无边际地描述, 一定要讲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们的后十年有一个拼搏、奋进、梦想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绿色环保转进。陇星在初创阶段也是满身毛病, 粗放型的。到第二阶段的时候, 陇星五年后的发展规划, 这个后面就是精益化的陇星人, 十年后的发展规划, 就是要做科技型的陇星人。

我们五天会议开完以后, 大家的热情、感情、思想等方面都统一了, 跟企业共度难关, 找问题, 想办法。所以应对危机就得把大家的激情调动起来。还有一条, 作为企业来讲, 一定要有预见性, 这就跟下棋一样, 走一步, 看下两步。达到了, 人人想办法, 个个动脑筋的局面和效果, 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统一了大家的思想, 对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危机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在应对危机中所做的一些事情和陇星企业的现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 我们也有一些认识和刻骨铭心的体会。

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 我个人觉得首先是对危机的认识, 我们散热器行业、企业, 尤其是企业决策层, 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将决定我们是否能在这场危机当中生存下来。有人讲过:活下来的一定是比别人多一口气。死去的是符合优胜劣汰的法则规律。历史上任何行业的整合都是在这种残酷的斗争中完成的。

我们散热器行业的企业, 在这场危机中是进是退, 是死是活, 关键是领导和决策者首先要清醒、要理性。看懂危机怎么办, 看清楚机遇怎么办。

我们行业的危机主要来自哪里?目前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资金短缺我认为不是危机, 对企业来讲, 资金短缺, 没钱, 哪个企业都缺钱, 只要想把产品变成商品的都缺钱。我认为的危机, 第一是国外市场的萎缩, 国内出口产能转内销, 使本来已经饱和的市场和竞争白热化的行业更加雪上加霜。尤其是散热器行业,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小发展起来的, 长江以北, 前几年开会都是北方企业比较多, 南方不采暖, 都是一点点做。作坊企业也好, 小企业也好, 都是一点点做起来的。近几年新进入散热器行业的企业, 都是巨人企业或者是浙江等沿海的企业, 他们的加入和他们的实力, 以及全新的观念将对行业的发展和影响, 其结果将是无法估量的。前几年, 不仅是我们北方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且有大量南方企业的加入。而且南方的企业好学, 抓机会。我觉得他们的观念和影响将会改变行业的现状。所以我说这些南方企业的加盟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就这一杯水, 原来是三个人喝, 现在10个人喝, 竞争多么激烈。国内的散热器35%出口, 现在35%没有了, 本来这一杯水, 原来三个人喝, 又进来三个人喝。原来是三个北方人喝, 又进来三个南方人喝, 是白热化的竞争。第二, 由于危机的发生, 民众对所有产品的降价的心理和预期是普遍存在和强烈期望的, 尤其房地产, 我就不买房, 我就等你降价, 我认为现在的房地产价格太高了, 如果把这种降价预期套用在散热器上, 将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结果。因为散热器本身是一个特殊商品, 是一个水火无情的产品, 它的成本和价格是有生命底线的, 你不能无限度地降价, 本来那个铜管是0.6的, 你干到0.2, 你试试。行业如何发展, 企业如何生存, 民众的利益如何保证, 更谈不上企业积累和滚动发展。当金融危机非常厉害的时候, 咱们在过冬。4月份到旺季了吧, 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了, 老百姓买暖气, 一招标, 一投标, 我们最近遇到一个我们合资企业太阳能的招标, 标书是8.3个亿, 这个标书有一条, 写的经过专家论证以后, 标底价格最低者中标。说这个价格最低是什么?全国38个企业参加投标, 包括大唐电力、中能、中石化、中石油都在投标, 20个兆安的发电厂, 价格最低者中标,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承受不了, 已经到了它的成本底线了。我前两天和他们在一起, 有两个中石油的, 我这里面还有两句话, 就是那天中钢公司的老总送给我两句话, 散热器是一个小产品, 老百姓不管你的, 我就降价, 我就不管你。房地产一投标, 你知道这个价位什么后果。所以我认为, 市场饱和和民众的降价预期是这次危机中, 最重要的两个风险。

应对危机的基础, 首先要在产品和创新上下功夫。没有市场, 就没有工厂, 没有工厂, 就没有产品这是一个循环的。陇星产品面对危机如何调整如何应对, 核心还是市场和需求。我们首先给散热器行业下一个定义:大家都叫它“劳动密集型”。今天我们给散热器产品的特性也下一个定义“形同水火、水火无情”。很多南方企业进入来了之后, 你不可能漏水的可能漏水。现在很多企业都不知道什么叫副热。以后大家想听听副热, 就问问咱们前辈, 副热怎么导的。

第二, 越是在市场低潮的时期, 越是在竞争白热化的阶段, 散热器产品的特殊性与连接千家万户的市场, 更要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原因二:散热器不同于其他行业任何产品, 如果给它定义, 可定义为形同水火, 水火无情。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 必定会给个人、用户、企业、单位造成或大或小、或者不可估量的损失, 事故严重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咱们有先例, 如果有两个客户漏水了, 它就跑了, 那都不算企业, 那是一个作坊;散热器产品生产和使用, 不同于其他任何产品。它的特点是生产在前, 使用在后, 安装在先, 风险滞后, 而且风险是长期的, 只要使用, 风险就永远存在。这个就是散热器产品的特点。不是说装上以后就玩完, 咱就不管它了, 绝不是。有质保期, 有最后追诉你。如果国家又有一个召回制度, 更难了。

导致产品风险的原因众多, 制造工艺, 产品质量、使用环境、运行系统、采暖水质。以采暖水质为例, 大家都在那儿分析, 有一个水质大家不清楚, 地热的水质, 直接在你的系统里面, 防腐什么都不起作用, 那里面都有什么元素, 就是一个简单的水质, 配件质量, 安装的质量, 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因素综合风险的产品。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散热器放在其他任何产品上, 无休止地促销, 无底线的降价。大家知道深圳放大, 以前非常红火, 做的是铜铝复合产品, 看了以后, 我说, 别做了, 放大了, 你的成本就降低了, 我都不知道它怎么做出来了。企业如果没有利润怎么发展, 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我提出, 无休止的促销和无底线的降价绝对不可取。同时, 很多人说, 在这个烦燥和不公平竞争时代, 我们正规生产的企业反而变成了弱势群体。其实, 我认为都是正规企业, 起码, 你们现在都想做一个很正规的企业, 现代化的企业, 创造一个品牌。如果说作坊, 它不是弱势群体, 它打不动, 它跑了, 你拿它没办法。你如果是正规企业, 你跑不了, 3.15找你, 用户找你。因为散热器产品有一个生命底线和良心底线, 它的加工工艺, 材料选用和出场标准, 安装方法都有一个底线。如果突破这个底线, 恶魔就会永远缠绕着你, 让你寝食不安。因此, 越是在市场低潮, 竞争激烈, 越要把好产品的质量关。不能因为价格过低, 利润微薄而偷工减料, 突破产品的生命底线, 结果损人利己, 自己变成掘墓人。我们陇星有一个良心底线。从陇星生产出来的产品, 必须完全按工艺做, 这就是我的底线。

不要让未普及的采暖系统强行和中国接轨。本来中国没有普及的材料市场, 连1%都不到, 什么现在的欧洲系统运行, 我告诉你, 10年以后都不知道什么样子。整个系统就是概念性的大家在提, 现在你还要说, 我要跟欧洲技术接轨了, 造成生产和使用的错觉, 这是最可怕的。中国的采暖系统什么时候能够和世界接轨呢?谁能回答出来, 回答不出来。再找几个专家, 再找领导, 他也回答不出来。大面积满水保养, 中国在短时间内能做到吗?根本做不到。中国的满水保养, 一家一个小别墅, 中国的一栋楼, 直接把那个拆了, 把水放了, 你管得了吗?钢制散热器不做内腔防腐, 在任何系统和任何水质中使用都可以吗?散热器钢管是否越厚越好, 壁厚就能解决腐蚀吗?什么散热器最适合中国国情, 性价比好而且使用可靠?我觉得这些问题, 散热器企业必须能回答出来。

我的观点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开发商的利益以及被动环保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要想达到欧洲的采暖系统标准, 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因地制宜, 不能把散热器漏水的责任都推到供热系统上, 那是不公平的。

从散热器的产品来看, 散热器钢管和钢板腐蚀现象是点孔腐蚀、真空腐蚀、线缝腐蚀等。在供热管道系统中的氧未完全隔绝的状态下, 单纯地加大管壁厚度确实可以延缓腐蚀但决不是治本的方法。

我认为针对不同的产品要制定不同的标准, 不能一概而论。比如, 铝合金散热器只要认真地把内腔防腐做好, 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比如壁挂锅炉、闭式集中低温供暖系统。铝合金散热器是挤压型材, 硬度和密度没有蜂窝状晶体结构, 适合做前处理和内防腐。铸铝散热器是铸造成型, 硬度和密度比较低, 产品本身含有蜂窝状的晶体, 做防腐前处理就比较困难。我做了很多实验, 一做处理, 就进入到内壁里面了, 就自我腐蚀了。用传统内腔防腐土层工艺很难达到要求和标准。铜铝复合散热器只要克服它本身的制造缺陷, 尤其是涨管过盈问题和安装过程的强度问题, 应该说铜铝复合产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款理想的产品。

要想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改造采暖系统不是生产厂家可以决定的, 但是做好产品的内腔防腐, 尽管是被动的, 但是确是厂家可以自己说了算的。上次建设部的领导非常同意我说的这句话, 因此, 当前要在产品内技术和防腐涂料, 罐装工艺和产品设计上下功夫, 针对各种产品缺陷, 有针对性改变产品设计结构, 尤其是在经济危机阶段是我们攻关的好时候。经济危机, 没钱我不玩了, 我看轻装不好, 我猫冬了, 我觉得时间对大家来讲是够的。

最大限度适应中国采暖系统, 并且还有不不断在加工手段和专用设备上舍得投入, 力争使产品加工做到标准化、自动化。散热器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多, 首先要解决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才是我们企业真正的出路。

10年的征战, 陇星清醒地认识到, 一个企业的成功和一个产品的成功不是同日而语的。产品成功往往是短暂的, 而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 意味着这个企业更加成熟、产品更适应顾客的需求。从专业走向卓越, 陇星的发展轨迹逐渐清晰而执着, 展望未来, 陇星以打造国际著名的品牌为目标, 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带动国内散热器行业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发现, 陇星势必以无限的信心, 成为国内最好散热器企业。

危机是暂时的, 生命是永恒的。

我们在金融危机下的对策和思考相当重要。要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金融危机, 因为这场危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萧条所带来的影响, 也要充分认识困难, 正确心态的对待洗牌, 正确地估计预期, 形成积极的应对反应。历史上危机的历练就是造就成熟企业最好的过程。

日本一个人说过, 没有沉不了的船, 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 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

李嘉诚说过, 没有一件事情是无止境地好, 同样道理, 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

美国人说过, 大灾难的金融编剧核心思想是大灾难后最需要的是冷静。

所以一是, 现金流千万不能断档, 一旦你断, 就完蛋。二是, 不要出现重大失误, 可以少做, 但不能做错。咱可以不接这个订单, 咱可以不开工, 但是绝对不能错做。三是, 警惕受到失败的合作伙伴的牵连, 你的供应商的资金链快断了, 你还和他合作, 那就完蛋了。四是, 保住过冬的底线, 压缩规模、降低成本、适当裁员、减少库存和风险大的订单交易, 一定要学会做减法和瘦身。

从历史经验看, 衰退不是短期能结束的, 企业要从长计议。1, 危机就是机遇, 时间就是金钱。危机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机遇就是:沉重的思考和足够的时间, 用好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 利用空闲时间研发产品、把生产能力不足的劣势转化到设备改造和工厂的管理上。2, 洗牌中, 一定会诞生更有实力的企业。3, 企业既需要创新, 更需要市场, 在当前最困难的时候更要加强同金融界的合作。4, 国外市场需求是有的, 今天不讲国外市场这一块, 因为我们说的很多了。我认为只是暂时减少或者由于危机而暂时搁置了, 我们要做好一切产品的储备, 等待经济的复苏, 复苏那一天, 咱们还得挣它的钱。因为咱们在解放前, 咱们的封建时代, 资本主义把咱们的钱都挣够了, 中国人还要去挣它的钱。5, 度过当前经济危机难关的同时, 我们企业更要践行散热器这个行业使命和诺言。

篇4:与自己抗争的冬天

依稀听到有人说七点了。才七点哪……七点!糟了!

掀开棉被,迷糊中带着些清醒——被刺激到的清醒。赶紧梳理凌乱的头发——幸好是短发;赶紧换衣服——幸好是校服,不用挠头苦冥得如何搭配。

一系列的手忙脚乱,像小丑鸭(不是丑小鸭,毕竟它最后是高贵的天鹅)被追打般慌乱。

七点二十分,很好。嘴角上扬,算是对自己的速度的一种肯定。依然背起沉甸甸的书包,骑上单车。一路“快马加鞭”,即使学校离家不远,但能够快一点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出车祸。

升旗,班会。不是我对老师不敬,只是,不喜欢热闹的我,班会那种狂欢对我来说真的很无聊,可是,即便是无聊,我还是那么安分地按照程序走,像乖顺的绵羊。

真是矛盾,明明厌恶却很认真地执行。也是,无奈。

困,很困。熬夜的后果。

理科班,就是顽固。老师在上面讲看不懂的电路,下面却总有几个头一直在点,就算在日常生活中这根本用不到。也不知道文科班的情况如何,有些好奇。

有些人就是这样,比如我,处于现状,就总是憧憬另一种生活,但一旦拥有了另一种生活,却又改变主意想尝试着第三种改变。反正,就从没消停过。

感慨结束,是认真听课的时候了。认真听,只可惜,不懂,还是听吧。

当时毅然决然地投奔理科,现在想想,总是弄不清当时是果断还是武断。心里装的是文字的梦想,实践的却是一道道函数、积分、电路、有机物、细胞、基因、遗传的题目……

好吧,我是理科生,放走最后一次“转文科”机会的理科生。

当看到落山的夕阳,又惆怅:不是昨晚才下定决心今天要好好听课的吗?

我听了,只是不懂。认真听课和听得懂课是不同概念的。

计划好写作业的晚上再次用来看电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的。”

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幸好,令人厌恶的闹钟声让我很高兴地发现我还没“不辞而别”。

呼……星期二。

望一眼贴在桌子上的功课表,很好,没有我讨厌的科目!

喝了一碗粥,发现时间还比较充裕,拿起手机上网,争分夺秒地连上厕所的时间也利用,很无语——对自己……

前几天天气预报说寒潮南下,今天果然如约而至。拉紧校服,任凭刺骨的寒风一丝一丝地认真穿过发间,然后唤醒身上还未醒过来的细胞,车轮转动的速度愈来愈快,穿过一个个围着围巾缩着脖子的行人,到达目的地。

七点三十分,早自习,学校的大钟又发出刺耳的声音,紧接着班主任从办公室里跨步而来……

“第一节是语文!”身旁的同学回答了后面那个迷糊同学一个迷糊的问题,“那第二节呢?”“英语!”

第二节下课铃响。紧跟着的是我们恨不得将它“碎尸万段”的音乐。

“啊!这么冷还做课间操!”有人抱怨。

哆哆嗦嗦一大群人下来,五分钟后,一大群人又哆哆嗦嗦上去。

一天的时光,就在上课下课吃饭这三件大事间消磨殆尽了。

时间就像排队买票的人一样,前一个走了,后一个紧接上去,唯一不同的是,它不会插队,也不会中途放弃返回。

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冷冷冷……

同样的主场地,上演同样的话剧——裹紧围巾校服,认真上课。

一到星期六,动力也来了,上完半天课后就是睡懒觉和看电视上网的日子了——对于我来说。尽管老师不仅三次强调要做练习巩固知识点。

不过,还是会良心发现做几道题,背几个单词。包括躲进房间带上耳机线拿起笔和文字来个约会。

……

悄然而逝的寒假,真正的白驹过隙。

高二的第二学期,高三和高考露着诡异的微笑看向我。

心想着,总该有所改变吧。

定点起床、定点上学、认真地听懂了课,认真地做完了理科题。偶尔空出时间写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学校的作文是最枯燥的,又也许是我对它做作了)。

感觉比上学期少了许多埋怨呢!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颓废吧!

一个双面人。

在学校,有绝大部分的人认为我是安静的学生,实际上,我只能说自己伪装淑女很成功;一小部分——好朋友,我再怎么伪装都是徒劳。

在家里,有时异常懂事得令人稀奇,有时歇斯底里得幼稚,偶尔处于过渡期。

然后,疯狂后的冷静,决定做一个有内涵、赏心悦目的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是个有内涵、赏心悦目的人。

停驻,思考。

猛然发现冬天远远地被抛在身后,又远远地在前方等候。

安分地生活吧,不努力我又能怎么样。首先,我没有可以让我挥霍一辈子的家底;其次,勤劳致富,我是会选择坚信的;第三,做不了一鸣惊人的人,那么,我愿意就这样努力不放弃,等待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好像,结果是,现实的自己抗争,胜利了!

篇5:“冬天”来临

此次“过冬论”自互联网行业始。阿里巴巴的马云便是本次“过冬论”的始作俑者。他在7月23日晚写给内部员工的一封名为《冬天的使命》的公开信,在这个夏天引发了一场关于“过冬”的讨论。这场讨论经过无数次的传播与放大,随即在更多的行业里得到响应,一时之间,应者如云。

中小企业的冬天是否来了?甚至,中国经济的冬天是否来了?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多少可讨论的。事实上,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全球企业都已经开始了过冬准备。早在2006年,“超人”李嘉诚就在和黄系内提醒高级管理团队,要减少债务、准备好应对危险。2007年5月,在全球次贷风波爆发之前,李“超人”高调大幅减持国内企业的股票,套现以获得充足的现金流准备过冬。2007财年结束时,和黄拥有着1110亿港元的现金及现金等值资产。

“这个冬天,我们不该放过它;这个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任正非在华为企业内部一直强调“过冬”的企业文化,并以积极备战的状态迎接“冬天”的到来。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华为已经第三次预警“冬天”来临。

可以预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仍将上涨,人民币也将小幅度地持续升值,环保节能等法规日趋严格,银根继续紧缩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从顺驰资金危机到恒大上市折戟,从飞跃集团被收购到金乌集团老板“逃跑”,从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到深圳房产投资客“断供”潮,这无疑不是对冬天来临的失察之过。

冬天真的来了怎么办?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里,准备“棉袄”正是未雨绸缪的应对之举。棉袄是什么?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对策。任正非说,棉袄就是现金流;马云说,融资以备过冬;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为过冬布置了四门功课:一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管理创新;四是价格战略。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最好的企业都如履薄冰,其他企业又将如何过冬?面对“更寒冷、更复杂”的困境,如何“缝制过冬的棉袄”,避免大批中小企业倒闭从而引发全面的经济衰退,成为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以及学者共同思考的命题。

篇6:《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一个学者在比较两部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品时,要达到下面的两个目的:他可以在文学理论本身的深入研究中作出成绩;比如为某个文学类型(genre)或品种(sub-genre)下一个更确切的定义,或是更详尽地描述一系列文学品种的起源;他也可以分别或同时将两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具有,或缺乏,或补充了另一民族文学中同类但却毫无联系的作品所具有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加深对这两个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理解。他或许能实现以上两个目标中的一个,或许能在两个方面都取得成绩。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比较

明代的传奇剧与元代的杂剧是最富有“文学性”的中国戏剧。汤显祖的剧作则是这一文学类型中的杰作。乔纳森·斯本斯(JonathanSpence)认为,即使从未能全部传达作者原意的一个《牡丹亭》英译本中,也能“听到莎士比亚的声音”,而且不止一个中国学者曾将这出戏与《罗米欧与朱丽叶》作过粗略的比较。

历史的偶然因素使我们很难回避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汤显祖生于一五五○年,比莎士比亚早十四年。两人都死于一六一六年。毫无疑问,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万历年间的中国相比,差异大大超过了共同点。但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当时具有的某些共同特点对于一个重要戏剧形式在两国的产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西方发生着文艺复兴和社会改革运动,现代科学思想也开始萌芽之时,晚明时期的中国知识界也十分活跃,出现了各种新的思潮。南京和苏州资本主义的繁荣并不亚于伦敦,这就为一种朝气蓬勃、机智幽默的戏剧的出现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两国的语言正处于发展变动的阶段,不论英语还是汉语的口语都还没有定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都充满了新出现的词语和方言土语,两位作者得心应手地交替使用着古典的和通俗的语言形式。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剧作,属于从《配力克尔斯》、《辛白林》到《暴风雨》这一创作时期。这组作品风格独特,被称为传奇剧,与他的悲剧、喜剧和历史剧都大不相同。这几出戏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界限,完全无视三一律的规范;剧中角色是高贵的人物,或为王公贵族,或更高一等——是精灵、神使或天神;悲剧和喜剧的成分被融为一体,然而却又超越了悲剧和喜剧,使一切冲突最终获得和谐的解决;剧中既有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又有歌唱、舞蹈和开假面舞会的场面。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Frye)说,莎士比亚晚期的剧作“是戏剧的基石,是富有浪漫色彩的奇观,所有范围更狭窄的戏剧形式如悲剧、社会喜剧等都从莎士比亚的晚期戏剧中得到源泉,也时常在那里找到归宿。”

这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戏剧,它不仅圆满、和谐地解决了自身的冲突,而且包容了戏剧发展的全过程。这种概念正可以用来分析《牡丹亭》。虽然《牡丹亭》写于作者创作生涯的中期而不是晚期,但这出戏却是他的一部体现出多种风格的作品;汤显祖本人也的确是明代传奇剧鼎盛时期出现的一位大师。当然,在分析非西方作品时,即使我们要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也不能生搬硬套。但我们可以看到,作于十四世纪的早期传奇剧《琵琶记》具有悲剧的特点,而其它传奇剧则或近似喜剧(如《玉簪记》),或近似讽刺剧(《东郭记》)或英雄剧(《鸣凤记》)。《牡丹亭》独树一帜,最全面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晚期四部剧作所具有的特点。

我们还应当看到,《冬天的故事》和《牡丹亭》都以诗的语言再现了略早于他们的作家所写作的散文故事。莎士比亚取材于罗伯特·格林(RobertGreene)一五八八年写的《潘多斯托》(Pandosto);汤显祖则利用了一个平庸的话本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幸运的是,这两位剧作家都未落入原作的窠臼,而是充分发挥了他们创新的才能。

悲喜剧的形式

《冬天的故事》中的小丑(牧羊人之子)最爱听人“用快乐的调子唱悲伤的事”。《冬天的故事》和《牡丹亭》在整个结构上都含有双重性,由悲剧和喜剧两个部分组成。《冬天的故事》两个组成部分的分界线在第三幕第三场的中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某些有趣的标记。这出戏开场第一幕曾用散文对话交代背景,牧羊人对话是全剧第二次出现散文。在两者之间,剧中人的台词一直是诗。里昂提斯怀疑王后不贞,他气愤得丧失了理智,竟然违抗神谕,惩罚了赫米温妮。直到听说她已经死去,里昂提斯才发誓要悔过。这时,剧中人的台词才又变成了散文。这标志着喜剧部分的开端。从这里直到大团圆的最后一幕,台词一直以散文为主。(不过,第四幕第四场穿插了几段重要的田园牧歌,第五幕第一场则是君王与大臣之间的对话。)

尽管《牡丹亭》的前半本戏并不象《冬天的故事》前半部那样始终笼罩着悲剧气氛(例如第七场就是典型的闹剧),但却一直没有离开深闺怀春的少女得不到爱情这一哀怨的主题。第二十场中哀悼少女之死的大段唱使悲剧气氛达到了高潮。杜丽娘即将下场——死去,却又在最后的唱词中暗示了复活的希望:

怎能够月落重生灯再红!

杜丽娘的丫环春香“哭上”,随后上场的是那鄙俗的石道姑。石道姑时常在一句唱词中或两句唱词间穿插说白,这种形式很接近喜剧散文,使头半本戏的悲剧气氛突然发生变化,开始转向喜剧式的后半部。

纯洁与狡诈:田园牧歌的地位

田园牧歌的本质在于揭示纯洁(innocence)与狡诈(guile)的对立。《冬天的故事》里最重要的在波希米亚剪羊毛的这一场戏,着力于表现年轻人的恋爱这个现实。爱情象潘狄塔所颂扬的鲜花一般生机勃勃,象萨特的舞蹈和奥托里古斯的俏皮话一样真切实在,但波力克希尼斯却把潘狄塔当成了美貌的妖巫,他也误解了儿子与潘狄塔的秘密恋爱。表面的现象蒙蔽了波力克希尼斯。由于担心败坏了帝王家的门风,他充当了顽固而可笑的父亲——一个不招人喜欢的角色。波力克希尼斯刚一上场潘狄塔就献给他一束鲜花。他却刻板地谈论了一番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以此来回答潘狄塔的盛情欢迎。他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观看着潘狄塔和他的儿子在谈情说爱。

田园牧歌使青年男女的恋爱与反对他们的势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手法为我们分析《牡丹亭》中很重要的一场戏提供了线索。第八场“劝农”是重场戏(grandscene),其中有众多角色,优美的唱段及盛大的场面,但这一场戏却十分奇特。通常的重场戏中都会出现好几个主要角色,但在第八场戏里却只有太守杜宝这一个主要人物。在这场戏里,杜宝在他管辖的乡境内“劝农”。衙役们侍候着他,村中父老前来迎接他,农夫、牧童、采桑妇、采茶女依次向他歌唱,他也以歌和之。这场戏是全剧中的一段轻松愉快的田园牧歌插曲,烘托了后面几场“花园戏”的春天气息。应该承认,第八场戏几乎丝毫也没有推进剧情的发展。有人认为,作者写这场戏只是为了让杜太守出门一趟,丽娘可以借此机会去进行那决定她命运的游园。

然而在这里我们正可以运用与《冬天的故事》四幕四场剪羊毛牧歌场面的类比。杜宝对美好春光的反应与他女儿此后不久游春时的心情形成了对照,正如同波力克希尼斯对潘狄塔献花的反应与他儿子的态度形成了对照一样。一边是狡诈,一边是纯真,泾渭何等分明。杜宝也懂得欣赏美丽的景致,然而身为太守,他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公务。农夫和牧童唱着村野俚曲,杜宝答唱的诗句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拉尔夫·贝利(RalphBerry)指出,在《冬天的故事》中,里昂提斯与波力克希尼斯的角色调换了位置(波力克希尼斯在后半部戏里成了一个暴君);而里昂提斯和奥托里古斯正好配成了一对。奥托里古斯那些咏唱情欲的俚曲,尤其是在剪羊毛一场的几段唱——其实比里昂提斯先前对王后的种种猜疑更为“高雅”。然而这两种情况都没有《牡丹亭》中杜宝与教师陈最良的相似那样明显。象一心埋头公务的杜太守一样,迂腐的陈夫子也不懂得“伤春”。杜丽娘则象潘狄塔一样以咏花的歌曲来颂扬爱情(第十场),丽娘梦中的情郎柳梦梅刚一上场,剧情就转入了田园牧歌式的主题。这样,在《冬天的故事》和《牡丹亭》两出戏里,田园风光和鲜花的形象就衬托了两类人物,使他们的对立更为分明。《冬天的故事》中里昂提斯无端地怀疑妻子不贞因而丧失了理性,奥托里古斯则是一个积习难改的无赖。这两个人物道德的堕落与赫米温妮及潘狄塔的纯洁无邪形成了对照。在潘狄塔与弗罗利泽的恋爱中,波力克希尼斯接替里昂提斯,充当了绊脚石的角色。波力克希尼斯毫无根据地怀疑儿子对自己不忠。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对异性的思慕使她敢于在迷离恍惚的梦中与恋人幽会,这种冲动被大胆地当作“情”的表露来歌颂,它肯定属于天然和纯真的一面。狡诈则是杜宝和他的“影子”陈最良所具有的特征。杜宝情愿牺牲女儿的婚姻幸福来成全家族的荣耀,他不懂得女儿正因为感情受到压抑才郁闷而死。他一味坚持盲目的理性,不肯承认女儿已经神秘地复活这一事实。陈最良对美好的春色视而不见,这古板的态度也是造成杜丽娘不幸的原因之一。就这样,丽娘纯真的“情”与杜宝和陈最良的“理”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

“抒情境界”

《牡丹亭》第十场“惊梦”是昆曲中最著名的一折戏,也是爱情剧中的精彩杰作。它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相当于《罗米欧与朱丽叶》中阳台上的一场戏在西方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惊梦”也可以当作很好的例证来说明理查德·斯特拉斯伯格(RichardStrassberg)提出的一个有用的概念——戏剧中的“抒情境界”(lyriccapsule):

处于一出戏之中心地位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它与外界的空间、时间与社会的传统联系都已经中止。表现这种特殊境界的手段主要不是固定、具体的东西,而是反映小天地中各个人物心理状态的意象。

“惊梦”中的“抒情境界”是花园。舞台上空无一物,唯有意象表明了花园的存在;恋人在梦中相会,这样就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这场戏还是前几场戏剧情发展预定要达到的目标。前几场戏描述了年轻勤奋的男主角与幽居深闺的少女,杜宝的门第观念成了他们恋爱的障碍。这都为“惊梦”的故事作了铺垫。

从这个角度分析,《冬天的故事》中剪羊毛的牧歌场面(这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人物间的关系都被伪装掩盖起来)可以被看作全剧的一个中间高潮,以西西里为背景的前半部戏里发生的种种事件都为这场戏作了铺垫。潘狄塔对鲜花的赞美和丽娘对花园美景的歌颂都具有弥合裂痕,扭转局面的功效。

魔幻的艺术:画像与雕像

一旦选择了传奇剧的形式,剧作家就摆脱了实证哲理的羁绊,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微妙关系。杜丽娘的死是真实的,赫米温妮的死却是表象(观众仅从宝丽娜嘴里听说她死了,其它则一无所知)。但赫米温妮的“雕像”复活不是与丽娘的死而复生一样神奇吗?

杜丽娘曾经真正的死去,后来又复活了。剧作家必须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自圆其说。作者采用的手法之一是利用民间传说,如第二十三场“冥判”。尽管这是一场闹剧,但剧中以迷信传说为根据的情节却并不比《冬天的故事》祈灵于阿波罗神的情节更牵强。

《牡丹亭》还采用了逼真的现实主义手法来渲染这个富有诗意的虚幻故事,使它更为真实可信。然而我们在谈论表象与实在的关系这个主题时,更应当探讨一下丽娘的画像。这画像与赫米温妮的假雕像不同,它是一件真实的艺术作品。画像穿插在好几场戏里。第十四场“写真”描述丽娘一边赞颂自己娇美的姿容,一边为自己画像,要将那易老的红颜保留在纸上。

直到十场戏之后,柳梦梅才重新从山石中发现了这一轴画,他认出画上的题字中隐着自己的名字。他爱上了画上的女郎和画像的作者。柳梦梅呼唤画上的真真(丽娘),起初没有动静,然而,情人呼唤加上母亲招魂,这双重的力量终于使活的真真走出了画轴——象丽娘在第十四场里预言的那样。这一情节取自唐代的画中人传奇,是剧作家采用的又一个手法,目的在于将现实与幻象熔合,或者说,混淆起来,为丽娘最后的死而复生创造条件。

上一篇:勤奋和思考作文下一篇:市调的数字化与模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