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2024-05-07

剖宫产术健康教育(精选9篇)

篇1: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术前小结

张继凤,女,23岁 术前诊断: 诊断依据:

手术指针:

拟行手术:剖宫产术

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2、谈话签字,交代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术中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保护邻近器官不损伤

2、严格止血,吸净羊水

3、胎儿取出后做好呼吸道清理

4、严格手术用物清点,无误后关腹

术后注意事项:

1、严观生命征、尿量、阴道流血量

2、保持切口敷料干洁

3、抗炎对症支持治疗

麻醉选择:待定 手术日期: 手术者:

/李玉玲

篇2: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术前讨论记录

姓名:高丽丽

性别:女 年龄:24岁

科别:妇产科

床号:5床

住院号00003115 讨论日

2012年06月25日

主持

胡爱华

记录

乐丽英 参加人员(姓名、职务或职称): 陈晓华 副主任医师

胡爱华 主治医师

乐丽英

住院医师

讨论记录(术前诊断及依据、手术指征、有无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

手术指征:疤痕子宫

手术方案:连硬外麻下行腹部纵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术 术前准备:1常规化验检查

2向家属交代病情;

3头孢噻肟钠皮试、禁食、导尿等。

吴水英主治医师:孕妇高丽丽,女,24岁,因“剖宫产术后4年,停经39+5周,下腹坠胀1天”于2012-06-25-8:00入院。自诉平素体健,月经尚规则,6/30天。末次月经2011年9月20日,预产期2012年6月27日。停经40余天有早孕反应,持续1月余自行消失;孕5月余感胎动持续至今。孕期产检多次,无阴道出血,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促等不适,无不良药物及射线接触史。体格检查:T36.8C、P78次/分、R21次/分、BP115/65mmHg,心肺肝脾无异常,腹隆起,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脊柱呈生理性弯曲,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情况:腹纵椭圆形,宫高33cm,,腹围97cm,胎儿估计约3.3kg,胎心音140次/分,音响,律齐。胎先露半衔接。骨盆内外测量无明显异常。无宫缩。消毒内诊: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1cm,水囊未破,羊水未见,头先露,S-4,枕左前为。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疤痕子宫;2孕39+5周孕2产1枕左前待产。

何日和副主任医师:同意主治医师诊断。如等待阴道分娩,易造成子宫破裂大出血。胎儿缺氧,窒息,甚至胎儿死亡,子宫切除可能等。考虑母子相对安全,宜行剖宫产术。术中新生儿断脐后产妇立即静滴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中还要注意腹腔有无粘连,保护好周围脏器,以免损伤;注意保护好子宫切口,以免羊水进入血管,引起羊水栓塞。

篇3: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孕足月产妇, 入选条件:⑴孕1产0孕足月活胎待产, 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中未见并发症, 术后未发生阴道大出血;⑵无心、脑和肺等其他合并症;⑶年龄在23~35岁之间;⑷受教育程度为同等水平;⑸住院日为5天。满足条件者有76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 (40例) 和对照组 (36例) ,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手术方式及孕产次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即在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 其余时间则进行随机健康教育) 。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制订剖宫产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

征求科内主任、医生意见, 组建路径发展小组, 小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制订出适合医院实际的临床路径表。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 产妇宣教流程 (内容包括检查、治疗、护理操作、营养、活动与休息、卫生、安全、心理因素、产妇保健、育婴知识与技巧和环境等) 为纵轴制订出路径表。护理人员依据路径表, 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有时间、连续、动态、有针对性及规范的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由责任护士或者夜班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需求, 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 直到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

2 结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 掌握相关知识 (95.0%) 、相关技能 (92.5%) 和遵医行为 (95.0%) 显著优于对照组 (69.4%, 75.0%和77.8%) , 具体见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调查显示, 实验组满意39例, 占97.5%, 显著优于对照组77.8% (χ2=7.06, P<0.01) 。

3 讨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规范了护理行为,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改善了医、护、患三者的关系, 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通过明确的职责, 减少医疗护理环节, 提醒护理人员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如何做, 减少其行为的随意性,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理顺了医疗护理程序, 规范了医疗行为, 减少了重复劳动, 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2]。患者看到护士不仅仅是打针、送药以及测体温等简单机械的操作, 而是更多的宣传康复知识, 增加了交流机会, 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崭新的照护模式, 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在使用路径过程中评价每天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对预期差异性进行早期干预。例如产妇产后第二天未解大便, 教会其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 喝少量蜂蜜水, 饭后一根香蕉,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直到患者无腹胀、自行排便为止。只有护理工作有计划, 有预见性地进行, 患者才能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 主动参与全过程, 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满意率提高了19.7个百分点, 减少了少数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及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

培养护士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以提高业务水平, 与不同层次的患者沟通, 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增强护士的成就感, 同时护士必须丰富自己的心理、伦理和社会等相关知识, 为护理工作做好知识准备, 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12) :547-549.

篇4: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43-01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将2009年7月——2012年6月之间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和随机选择正常剖宫产各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肌瘤组和对照组,肌瘤组有18例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16例不知有子宫肌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对照组初产妇24例,经产妇10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肌瘤组待胎儿和胎盘娩出后先缝合子宫(切口旁的肌瘤可从子宫切口处剜除肌瘤),再探查肌瘤具体情况确定方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在肌瘤突起的表面纵行切开,较小的浆膜下和壁间肌瘤直接分离用鼠齿钳剜除;较大的肌瘤先在其周围肌层局部注射10-30U,可用布巾钳或用粗丝线缝合牵引,直至剥离、剜除出整个瘤体;用可吸收线在残腔的基底部“8”字形严密缝合,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内翻缝合子宫浆膜层;术后均常规给抗生素和缩宫素。

1.3 观察随访 观察两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复旧、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42d随访的恶露净和产褥经过等方面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 ±s)表示,组间用t检验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平均40分钟,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平均50分钟。术中出血量肌瘤组平均250毫升,对照组200毫升。全组68例均恢复良好,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和腹腔内出血及宫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疾病基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病因不十分明了,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活动,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均明显升高,促进肌瘤发生和生长。据报道育龄妇女的发病率达20%以上,很多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尔发现[1]。近年来子宫肌瘤逐渐年轻化,且由于晚婚晚育、高龄分娩、体检频繁、超声普及、剖宫产率上升等因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

3.2 手术探讨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处理意见仍不一致,有学者建议妊娠期内必要时需手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尽可能保守治疗,避免在妊娠期行肌瘤剜术,无需太多顾虑。①子宫肌瘤体积较小、数目不多、生长缓慢,对胎儿生长和娩出几无影响时,可密切动态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待需要剖宫产时一并处理;既可以减轻孕产妇的痛苦和创伤,又经济实惠;从本组资料来看,肌瘤组与普通剖宫产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当肌瘤体积较大(直径>8cm)、疑为红色变性、影响胎儿生长和娩出、导致前置胎盘,会使胎儿发育不良或宫腔被挤压而变形,随着孕期增长,宫腔压力大,会促发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2];在分娩期肌瘤可发生产道阻塞,胎先露下降困难,造成难产,可引起宫缩乏力而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故应提高警惕,适时处理。

3.3 注意要点 ①手术时可用止血带围绕子宫峡部,钳夹收紧暂时压迫阻断子宫血供,连续阻断子宫供血时间不要超过30min;②尽量在子宫前壁作切口,减少术后粘连的几率;③不要随意修剪肌瘤周围的肌层组织,以避免在肌瘤剜除后,因组织回缩而增加子宫伤口的张力,影响伤口愈合;④残腔应严密缝合,不能留有死腔;浆膜层应内翻缝合,以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尽可能将所有的肌瘤全部剜除,减少日后复发;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以防恶变。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和操作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樂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5.

篇5:剖宫产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导致手术病人产生较剧烈的生理、心理反应,如果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应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首先,术前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安慰并鼓励产妇,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并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

对择期手术的产妇,术前1日给予安定5mg口服;急症手术,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以稳定情绪,减少术中腺体分泌。

1.3

术前备皮

范围上至剑突下,下至大腿上1/3前内侧及外阴部,两侧至腋中线,阴毛及汗毛应剃干净,并用湿毛巾擦洗,注意操作时勿损伤皮肤。

1.4

留置导尿管

该操作是产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致泌尿系统炎症。导尿管插入的长度适宜,晚期妊娠孕妇由于子宫增大使膀胱向腹腔方向推移,同时孕妇常因体内激素的作用及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底组织疏松、充血、水肿、尿道相对延长,对这种情况,尿管应插入深度达8~10cm,否则常使导尿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1.5

特殊准备工作

对高危孕妇实施手术前给病人采血,确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准备,根据病情准备足够的血量。

术后护理

2.1

将手术病人安置适宜房间,取平卧位,根据麻醉方式改半卧位,同时护送人员了解术中情况,有无异常变化,以便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措施。

2.2

心理护理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血压每15~30min测量1次,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h测1次,并准备记录。体温、脉搏、呼吸每4h测量1次并记录,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产妇的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称术后吸收热,属正常范围,手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手术后3天出现发热,应引起重视,寻找发病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如有异常给予相应的处理,留置导尿管者应将引流管固定在床边。防止滑动牵拉导尿管,尿袋的安放应确保尿液自由向下流,避免逆流。持

续导尿者用洁尔阴消毒液清洗尿道口及会阴部每日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一般剖宫产术后24h即可拔管,拔管后鼓励产妇下床排尿,防止尿潴留,必要时用诱导排尿法处理。

2.5

饮食护理

临床上仍主张术后禁食6—8h,以后根据情况可进流质,半流质

饮食如米汤、稀饭等,可有利于肠蠕动及早恢复,避免引起肠麻痹肠粘连,注意忌食甜食等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等胃肠功能恢复,肛门通气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2.6

术后8h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产妇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讲明下床活动的意义,每次活动不能过累,以产妇满意舒适为宜。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利于伤口愈合,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肠粘连等,并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同时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的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2.7

母婴同室

给予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利于母亲健康,减少产后阴道流血。

2.8

术后注意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有无宫缩乏力导致阴道严重流血,正确估计出血量,必要时给予催产素以维持子宫良好的收缩状态。

篇6: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与处理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危急,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所以必须对其出血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迅速采取相应有效的止血方法。

;④休克指数:SI=0.5~1 <20%(500~750ml),SI=1 20~30%(1000~1500ml),SI=1.5 30~50%(1500~2000ml),SI=2 50~70%(2500~3500ml)。⑤血色素:每下降1g约失血500ml,⑥红细胞:下降100万血色素下降>3g(1500ml),⑦血球压积:下降3%约失血500ml。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救时机。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失血性休克分级标准见下表:

心率(次/呼吸(次/尿量神经系统分级 SI 失血量(mL)血压

分)分)(ml/h)症状

I(代偿0.5-1 <1000 10-15% ≤100 正常 14-20 >30 轻度焦虑

性)Ⅱ(轻1000-1500 焦虑,易1 >100 下降 >20-30 >20-30 度)15-25% 激 Ⅲ(中>1500-2000 显著1-1.5 >120 >30-40 5-20 萎靡

度)25-30% 下降 Ⅳ(重极度1.5-2 >2000 35-45% >140 >40 无尿 昏睡

度)下降

1.分析出血原因: 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植入性胎盘)、子宫切口撕裂、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全身及局部情况(产妇休息欠佳,焦虑、贫血、体质虚弱、低蛋白血症、瘢痕子宫、子宫肌瘤切除术后)。

(1)子宫收缩乏力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是术中出血的首要原因,常发生于产程延长、巨大儿、1 双胎、羊水过少等。

子宫收缩乏力历来都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加强子宫收缩至关重要,按摩子宫和缩宫素的应用是第一步,也是阻挡大出血的关键一步。药物的应用仍是临床不可缺少的手段,缩宫素在体内很快被胎盘产生的缩宫素酶及肝、肾、肠所灭活及清除,体内半衰期仅3~4 min。缩宫素仅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减少子宫的血流量,在受体位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将不再起作用,大剂量的缩宫素可导致水中毒。术中使用缩宫素后子宫收缩未见好转,可使用欣母沛。欣母沛(卡前列素与氨丁三醇1∶1的化合物)成盐增加了卡前列素的水溶性,使吸收增加,用量减少。其对妊娠子宫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子宫肌肉收缩可在胎盘附着部位发挥止血作用。欣母沛的临床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钙离子的载体,第二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第三是刺激缝隙连接的形成。使子宫有力、协调地收缩,起到止血的作用。欣母沛宫体注射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15 min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达到最高浓度,具有强而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2)胎盘因素引起出血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当前置胎盘种植在子宫下段前壁时,在此处切开子宫易损伤胎盘;②胎儿、胎盘娩出后,由于子宫下段菲薄,胎盘种植部位血管丰富,子宫缺乏有力的收缩,既不能使附着胎盘完全剥离,又不足以使胎盘剥离面血窦缩紧闭合,故可发生产后大出血而难以控制。近年来由于初产妇行宫腔操作的比例增加,导致子宫内膜炎和内膜受损的机会增加。同时,刮宫产率的增高,瘢痕子宫的形成,妊娠时易发生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而剖宫产是临床处理前置胎盘的急救措施与适时分娩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加强计划生育教育,推广避孕节育,防止多孕、多产、多次宫腔手术及降低剖宫产率,以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

(3)子宫切口因素引起的出血

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治疗。如有撕裂,迅速钳夹切缘,辨清撕裂部位,恢复原解剖结构,遇到血管出血处,先行单独缝扎再缝合裂口远端,术中注意不损伤周围组织,特别是输尿管。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子宫切口位置适当,子宫下段的切口大小应足够胎头顺利娩出,在未临产行剖宫产时若下段形成差,切口两端可向上弧形剪开,以延长切口长度,产程长、下段菲薄者为防止推膀胱腹膜反折时致下段静脉丛出血或切口撕裂,可不剪开膀胱腹膜反折,在其上方1 cm处作切口以避免子宫下段出血。

2.止血的方法 :剖宫产术中,因各种原因发生大出血时,先直接用传统急救方法主要有:使用子宫收缩药、官腔内填塞纱布、“8”字缝扎出血面、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有人研究针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大出血,估计在短时间内不易止血时,将子宫提出腹壁切口外,用压脉带直接捆扎剖宫产切口下方子宫颈部分,暂时完全阻断子宫血供并计时。助手配合手术者检查出血部位及血管时短暂放松,阻断时间最长10分钟,缝合过程中每5~10分钟松1次压脉带,放松5分钟后再加压,缝合后观察15分钟无活动性出血,即继续手术。术者尽快清理手术视野,寻找出血部位及血管,采取止 血措施,如:快速娩出粘连的胎盘、物理按摩子宫、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缝扎、官腔填塞纱布、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与此同时进行严密监测和积极抗休克治疗,如:建立输液通道、保证有效通气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3.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采用:①容积法:术中吸尽羊水后吸引瓶内计数;②面积法:术中使用的纱布数量及血湿润纱布面积,血湿面积按10 cm×10 cm=10 ml(敷料血染面积15cm×15cm为10ml血)计算;③称重法:术中置产垫,按1.05 g相当于1 ml血液的标准推算出血量,术中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为:手术开始时所有敷料、纱块、棉垫、吸引瓶内的血量及术毕清理出的阴道流血量之总和。;④休克指数:SI=0.5~1 <20%(500~750ml),SI=1 20~30%(1000~1500ml),SI=1.5 30~50%(1500~2000ml),SI=2 50~70%(2500~3500ml)。⑤血色素:每下降1g约失血500ml,⑥红细胞:下降100万血色素下降>3g(1500ml),⑦血球压积:下降3%约失血500ml。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救时机。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失血性休克分级标准见下表: 分级 SI I(代偿0.5-1 <1000 10-15% ≤100 正常 14-20 性)

呼吸(次尿量神经系失血量(mL)血压

/分)/分)(ml/h)统症状

轻度焦

>30

心率(次Ⅱ(轻1 度)Ⅲ(中度)Ⅳ(重1000-1500

>100 15-25% >1500-2000 1-1.5 >120 25-30% 1.5-2 >2000 35-45% >140

显著

>30-40 5-20

下降 极度>40 下降

无尿

下降 >20-30 >20-30

焦虑,易激 萎靡

昏睡

度)据资料显示术中大出血诊断标准: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的出血,出血量大于500ml以上可视为术中大出血。

4.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患者原则先保守治疗,台上医生给予缩宫剂,按摩子宫,宫腔填塞,接扎子宫动脉等,台下同时积极扩容,使用止血药物等抗休克处理,如子宫收缩乏力,持续出血,导致了休克,出现了DIC,马上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给予输大量的新鲜全血和血浆,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情况好转,手术结束后回病房进一步治疗至患者痊愈出院。

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的麻醉处理关键是纠正患者低血容量状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防止患者向失血性休克和DIC发展。①对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患者,做好配血,输血的准备。对因社会因素而选择择时手术的患者,要重视产前宣教,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②麻醉的选择:椎管内麻醉是产科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对子宫收缩存在客观影响,随着局麻药浓度的增加,宫缩的力量,持续时间及宫缩间隔均明显下降。剖宫产术中出现的原因很复杂,当出现持续出血时,硬膜外麻醉追加剂量应减少,使用低浓度局麻药,尽量消 除麻醉因素对子宫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硬膜外麻醉前应及时,足量预扩容。③当患者出现大出血时,快速扩容,首选胶体液。失血量大于20%,快速输注浓红,血浆等。血压,心率不稳定,加用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继续出血发展为失血性休克,甚至到了DIC,加快输血输液,使用新鲜全血,血浆等,必要时改气管插管麻醉,急查相关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使用抗纤溶药物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纱条的作用机制是纱条对子宫壁产生压力,刺激子宫感受器,通过大脑皮质激发子宫收缩,同时,纱布也可压迫胎盘剥离面止血,对子宫整体及局部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效果

篇7: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查房内容: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 查房时间:2014-01-08 主查人:*** 参加人员:全科护理人员

1:各位护理姐妹,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查房的主题是一例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护理;剖宫产目前在我科非常多见,但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碰到的还不是很多。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剖宫产和子宫肌瘤的定义: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而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到50岁妇女,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下面请2说一下发生子宫肌瘤的病因:

2: 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1:嗯,下面请3说一下它的分类:

3: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与肌瘤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1:子宫肌瘤在孕妇妊娠时期, 由于受到雌性激素的影响, 增快了肿瘤的生长速度, 使肿瘤的体积不断增大, 会对妊娠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降低患者子宫受到的损伤。下面就请4介绍一下此次查房的病例: 4:产科*床 *** 女 *岁,已婚,因“停经38周,阴道流水19小时”于2014-01-03 12:11入院,末次月经2013-04-12,预产期2014-01-17 查体:T36.4℃ P80次/分 R18次/分 Bp110/70mmHg 神志清,妊娠腹型,肝脾肋下未及

产检:宫高35cm 腹围102cm 胎方位LOA 胎心142次/分,无宫缩,胎膜已破、色清、量约10ml。

辅助检查:妊娠4周时B超检查发现子宫后壁可见一大小约5*4cm左右的肌瘤,未予处理。

入院诊断:G3P0妊娠38周待产 LOA;胎膜早破;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1:谢谢4的病例介绍,下面请5说一下该患者入院后我们给予了哪些处理?

5:该妇由于胎膜早破入院,我们立即给予她卧床休息,抬高床尾,嘱其绝对卧床,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随及遵医嘱将孕妇送至产房行静滴催产素引产,后因引产失败于18:00行术前准备,18:35在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术程顺利于20:00安返病房。

1:5回答的很好,接着请6继续给我们介绍一下患者术后给予了哪些护理?

6:(1)病房环境:术后要保持病房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床铺清洁、舒适。(2)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一侧,联合麻醉后平卧6 h,以防因麻醉而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及头痛。回病房后立即行心电监护,测T、P、R、BP直到6 h,并认真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平卧结束改半卧位,此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且利于切口渗血、渗液的引流。(3)术后24 h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以及尿量、尿色等情况。若发现尿量过少、无尿、血尿及阴道流血量过多,应立即报告医生。(4)疼痛的护理:患者术后切口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应告诉患者这是术后的正常现象,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可减轻疼痛。对于轻度疼痛患者,可采用谈天、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必要时可给镇痛剂,如度冷丁等。(5)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用0.5%碘伏会阴冲洗每日2次,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以防尿道感染。(6)饮食护理:术后6 h内禁食禁饮,以免因麻醉影响而导致患者恶心、呕吐;6h后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但禁食奶、糖类食物,以防肠胀气;排气后给富含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以增强体质、利于康复。(7)母婴同室,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及乳房护理,坚持母乳喂养。

1:下面请7说一下该产妇术后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7 :

一、疼痛:与手术的创伤、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及子宫收缩有关。护理目标:病人呈现舒适感,主诉疼痛减轻或缓解。护理措施:

1、采取舒适卧位,职硬膜外麻醉时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2、及时系腹带,减轻伤口张力。

3、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4、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减少移动病人。

5、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6、采取各种措施,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护理评价:产妇对疼痛的程度能正确描述,主诉疼痛能耐受。

二、焦虑:与不了解手术过程及预后有关。

护理目标:产妇紧张焦虑减轻,能正确应对手术过程。护理措施:

1、介绍病室工作人员、环境、病室制度,解除患者的陌生感。

2、讲解子宫肌瘤发生的原因、变化、常用治疗方法,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正确的认识,解除患者的顾虑。

3、安慰产妇,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

4、家人陪伴。

5、从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从而使产妇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

护理评价:产妇情绪稳定,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

三、舒适的改变:腹胀:与剖宫产及肌瘤剔除手术、麻醉致肠蠕动减弱,术后翻身、活动减少有关。护理目标:产妇主诉腹胀减轻或缓解。

护理措施:

1、少量多餐的半流质能促进肠蠕动,禁食糖类及牛奶等产气食物。

2、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腹部给予松节油热敷,轻轻按摩腹部促进排气。

4、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或穴位封闭。

5、必要时肛管排气,或用开塞露、缓泻剂。

护理评价:产妇未发生腹胀,术后第二天肛门排气,术后第三天已排便。

四: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留置尿管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未发生感染,表现为体温正常,血白细胞正常,无腹痛,恶露量、颜色正常且无异味。

护理措施:

1、加强会阴部护理,用0.5%碘伏会阴擦洗,每天2次,做好会阴清洁,避免引起感染。

2、尿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观察尿液的量及颜色,及时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尿管。

3、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000ml以上。

4、垫消毒卫生巾,勤换内衣裤。

5、通气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铁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

护理评价:术后体温正常及白细胞计数正常。1:谢谢7,针对以上护理诊断,还有人补充的吗?

8:自理能力缺陷:与手术,术后输液、留置尿管及疼痛的影响有关。护理目标:病人能恢复自理的能力。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进食、洗漱和穿着,及时更换会阴垫纸,保持床单整洁、舒适。

2、将呼叫器及生活用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

3、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输液管及导尿管的通畅。

4、待病人双下肢恢复知觉后,协助翻身或侧卧。

5、协助母乳喂养,做好婴儿护理。

6、鼓励早下床活动,扶行入厕。

护理评价:病人基本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在他人协助下能自理。9: 母乳喂养无效:与母亲疲劳、疼痛,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和知识及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有关。

护理目标:母亲基本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哺乳技巧,对母乳喂养有信心。

护理措施:

1、剖宫产术后回病房30分钟内,进行母婴部分皮肤接触及早吸吮30分钟。

2、宣教母乳喂养知识,纠正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观点,可提供资料阅读。

3、指导母亲喂养技巧,尤其第一次哺乳应给予协助。

4、让母亲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哺乳姿势可以选择躺式、环抱式或坐式。

5、示范及解释婴儿觅食反射,利用其帮助婴儿含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形成有效吸吮。

6、母亲一手托抱婴儿,另一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呈C字式托住乳房协助吸吮。

7、指导母亲按需哺乳,两侧乳房均做到有效吸吮。

8、对于乳头凹陷或扁平的母亲,每次哺乳前先做乳头操或使用拔奶器吸出乳头。

9、母亲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8-9小时,并保持心情愉快,勿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如多饮鸡汤、鱼汤,保证乳汁分泌。

10、对于乳头疼痛或皲裂的母亲,在哺乳后挤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并保持干燥。

11、奶胀时,教会其人工挤奶的方法。

12、因疾病暂时不能哺乳的母亲,应教会其人工排空乳房的技术,以保证病愈后母乳的正常供应。

护理评价:婴儿生长发育正常,表现为大小便正常,未发热,未出现低血糖,体重有所增加等。

1:大家回答的都很好,非常全面,最后再请护士长为我们这次的查房做个总结:

篇8: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就诊于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0.3±5.2)岁;对照组7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患者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1.5±3.7)岁。两组间患者的年龄、孕周及手术指征均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史,符合手术适应证。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手术方法如下:常规术前准备,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沿第一次手术疤痕进行开腹手术,剪除皮肤层疤痕,逐层钝性分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取出婴儿,查无异常,缝合切口,逐层关闭腹腔,缝合皮肤,无菌敷料覆盖切口。术后常规治疗,隔日更换无菌敷料。

1.3 疗效评价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轻度:原子宫切口处组织与临近组织轻微粘连,分离粘连无出血;中度:原子宫切口处与大网膜腹膜粘连,分离粘连出血<20ml;重度:原子宫切口处组织与膀胱、肠管广泛粘连,分离粘连出血≥20ml。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我们观察记录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我们观察记录了两组患者腹腔粘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轻度率为75.6%,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性。详细结果见表2。

注: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平均婴儿娩出时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

注:与对照组轻度率比较,△P<0.0 5,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中度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重度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治疗。虽然剖宫产手术能够引发腹腔粘连,导致某些并发症,例如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严重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甚至行子宫切除术[2,3]。但是在医学治疗水平不断的发展以及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选择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明显增多,剖宫产率不断升高,而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也随明显增加[4]。据统计,国内多数医院剖宫产率在40%左右,个别医院高达80%以上,首次行剖宫产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其中70%以上的产妇选择再次性剖宫产手术[5]。目前,剖宫产手术有腹部纵切口和腹部横切口两种手术方式[6]。腹部横切口剖宫术相较于腹部纵切口剖宫术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切口的优势,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产科病情急,而且发展变化,短时间内娩出胎儿,有效终止妊娠的特点,并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切口更为美观,一定程度上符合医患双方的共同要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7.8]。但是,随着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增加,腹部横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术的负面影响较多地显现出来。有研究证实,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较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手术增加再次开腹难度手术时间及婴儿娩出时间延长,并且腹腔粘连情况更加严重,术终出血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横切口剖宫产时腹直肌暴露面积更大,较多地分离腹直肌与前鞘,部分肌纤维断裂,增加粘连;术后挤压宫底时因不缝合脏壁层腹膜导致腹膜撕开缘偏离;此外腹壁横切口手术很难选择宫体部纵切口,对于某些再次急诊剖宫产极为不利[5]。通过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治疗组患者轻度率为75%,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性,因而腹部纵切口患者在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情况明显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

综上所述,腹部纵切口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是可能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更为理想的选择[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就诊于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对照组7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腹腔粘连轻度率为75.6%,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腹部纵切口患者在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情况均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部横切口,腹部纵切口,再次剖宫产

参考文献

[1]商敏.剖宫产瘢痕妊娠14例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4):701~7022Wang C J,Chao A S,Yuen L T,et a1.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Fertil Steril,2006;85(2):494~4953Kucera E,Krepelka P,Krofta L,et a1.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J].C-eska Gynecol,2007;72(3):207~213

[4]张海萍.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48~49

[5]申素君.应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9):100~101

[6]张利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93~1993

[7]徐永枝.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974~975

[8]焦光琼,凌梅立,钱尚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4;12(1):28~29

篇9:剖宫产术健康教育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术;出血;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09-02

为了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情况,本文主要选择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且术中出血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参与者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且术中出血患者54例,这些术中出血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都进行了常规止血,止血最终均无效,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2-36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25.46±7.01)岁,患者孕周均在38-42周之间;观察组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3-37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25.52±7.02)岁,患者孕周均在37-42周之间?两组产妇都存在剖宫产手术实施的相关临床指征,且两组在相关信息和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治疗方法:两组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实施过程中都出現出血症状,且患者出血量都在500毫升以上,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及按摩子宫治疗之后,出血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将患者子宫托出盆腔,有效暴露手术视野,用1号微乔线在距离子宫切口右侧顶点下缘左下方3cm处进针,穿过宫腔至相对应的切口上缘出针,拉至宫底再与前型相对的部位进针至宫腔内,横向拉至左侧,在左侧子宫体后壁与右侧(进针点相同部位)出针?垂直绕过宫底至子宫前壁,进出针部位与右侧相同,加压子宫使得缝线有效收紧并打结,迅速缝合子宫切口?而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手术治疗,另外通过填塞纱布或子宫次全切除的方式,帮助患者有效止血,要采取有效的缝合方法进行患者切口部位临床有效缝合?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患者手术实施时间(min);(2)患者手术实施中出血量(ml);(3)患者手术结束后出血量(ml);(4)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5)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SPSS29.0软件对相关资料作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主要选择t进行相关检验,而计数资料主要选择χ2进行相关检验,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在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比较,在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短?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患者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量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2.3两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 经过研究比较,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结果见表3?

2.4 两组在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 经过研究比较,在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产妇分娩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状,最常见的是患者术中?术后大出血?导致患者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对于实施剖宫产手术?且出现术中出血症状的患者来说,及时诊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健康[2]?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具有止血快,易操作,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安全性大且保留子宫的优点?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效果是比较好的,其优势相对来说比较多[3]?通过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患者盆腔动脉压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也会得到明显改善,明显提升了患者后期生育功能,相比于传统结扎止血?子宫切除方法来说,安全性更大,操作时间更短,止血效率更高,且能明显提升患者后期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 陈丽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0):794-795.

[2] 李四维,李彦曦,江琳等.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1,13(6):1032-1033.

[3] 樊丽芳.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1(1):254-254.

上一篇:环保类词汇下一篇:无忧在线终端与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用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