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2024-04-10

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通用6篇)

篇1: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6道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中,材料分析题占有不小的分值,材料分析题能考察考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中学

材料1

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

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的“我”被激发了学习动机,找到自信后,能够从“最差”变为“优秀”,并持续努力学习。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中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语文老师当堂宣读作文,分析优秀之处,并让学生站起来接受大家“惊奇”、赞赏的注目礼,体现了对学生的尊总和关怀。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材料中的语文老师虽然无心插柳,但这种既往不咎,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材料2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荼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荼”读成“图”,并严正板书,强调不能与“茶”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说不该读“图”,应读shū,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种读法”。另一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ū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是“ shēn shū yù lǜ ”,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受到强烈震动。第二天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慎重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到知的经过,检讨了怕“输面子”的内心活动。学生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候好几位学生对教师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戎装》的体会文章。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的要求:

(1)为人师表。材料中老师能够勇于承认自己错误,检讨自己“输面子”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做法很好的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学生得到感染。

(2)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老师在看电视节目时,能够不断汲取知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订正,并以此为素材发表体会文章,说明老师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3)关爱学生。材料中学生当堂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虽然没有意识到错误之处,“装出若无其事”,但并不因此批评学生,事后也能够改正错误,说明老师能够尊重、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老师不仅在知识上教导学生,而且能够剖析自己,反省错误,说明老师不以知识为唯一导向,还注重学生品质的引导。

小学

材料3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14分)答:通过材料,我认为老师应当树立以下学生观:(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王老师突发奇想的“自设作业”,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也证明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能够在主动作业中闪烁出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这份信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在学生中“生了根”,这些充分说明,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信任,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设作业的核心在于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展,学生在此情景下,产出的“丰富多彩的作业”,也体现出他们的不同。这也启示我们要在教学中多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材料4

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级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和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扉,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对他们时时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因为嫉妒,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威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威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等。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蒋老师该怎么做呢? 问题

请根据教师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根据这些要求,蒋老师可以这么来做:(1)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妹妹小蕊谈心,引导她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行,成绩不是唯一,好的品行更加重要。

(2)关爱两兄妹,尤其对于妹妹小蕊,多关心她的心理。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小蕊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让小蕊认识到,她有好多方面比哥哥小威要出色。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蒋老师自己先做到不以分数为重,多发现小蕊的优点并表扬,然后通过家访,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奖励小孩儿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还要注重品行、特长等方面。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一些学生心理、学生发展方面的书籍,全方面的认识、了解学生,进一步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

幼教

材料5

班上的幼儿总记不住饭后漱口,一天早上刘老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干净的水,早饭后刘老师让小朋友接水漱口,并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杯子里,并让全班小朋友过来观察。孩子们纷纷议论:“这两杯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东西了”。刘老师问:“这些脏东西原来藏在哪儿啊?”他们纷纷说:“藏在小朋友的嘴巴里,藏在舌头底下,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刘老师把装着漱口水的杯子放在盥洗室。午睡后,孩子们去盥洗室解便洗手,佳佳捂着鼻子说:“房间里是什么味道,好难闻”,这时,放杯子的地方围着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着,孩子们指着杯子问:“这是什么呀,真臭”,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这时刘老师走过来,见到孩子们一脸的惊讶问到:“大家想想这些东西在嘴里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也会变得这么臭,生出许多细菌来”,还有的孩子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么被弄坏的呀”!“那吃完饭得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漱口”,自从那次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刘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教育观:(1)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提倡帮助、引导启发。刘老师对于学生不能做到饭后漱口,不是用强制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转变观念,进而改变自己行为。

(2)从师生关系上,刘老师能够尊重、赞赏学生,和他们民主互动。刘老师对于学生的“发现”,适时互动,巧妙引导,并借机夸奖,说明刘老师能够平等对待学生。

(3)学生升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在刘老师的引导下,不单自己认识到不良的行为,愿意改正,还表态要让自己的家里人也要改变,说明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刘老师民主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关怀,这些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待人接物的榜样,还促使学生积极改进自己不足,更好的发展。材料6

性格文静的馨馨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的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系家长,请家长配合,让馨馨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

经过观察,黄老师还发现,馨馨不好运动,到午睡时精神饱满,不觉疲倦,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增加馨馨的活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让她和运动量较大的小朋发一起游戏玩耍,其次,舒缓馨馨的情绪,午睡时不催她,还在耳边轻轻说:“没关系,如果睡不看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吧。”待她睡看后,在她枕头下藏一朵小红花,等她醒来给他一个惊喜……慢慢的,馨馨每天都能睡得着了。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1)关爱学生。黄老师关心爱护同学的身体健康,为了让馨馨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是采用粗暴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家访、观察学生、了解引导学生等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教书育人。黄老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说明他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终身学习。黄老师发现馨馨没有午休的习惯后,通过多种方法来改变,先是家访,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后,黄老师又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找出了好的引导馨馨的方法。

(4)爱岗敬业。黄老师能够这样全心的指导学生,和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密不可分。

篇2: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做法。

【幼儿心理学资料】

学前儿童心里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转折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

1.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人认为0~2岁时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别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三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某个时期,儿童在某一方面发展的效果就会查些。2.转折期与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也可能出现儿童和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

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儿童的心理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者出现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你,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有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前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低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

【案例三】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案】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性格。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案例四】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叫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请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幼儿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

所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等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案例五】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答案】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1)父母的惩罚;(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就等于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性行为;(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六】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许人家的东西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特征。

篇3: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关键词:钦定宪法大纲,立宪分歧,民众认同,法文化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势, 1908年8月27日, 清廷颁布《九年预备立宪逐年推行筹备事宜谕》, 规定了九年的立宪筹备期限。同一天, 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正式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大纲共分为23条, 其中“君上大权”14条, 规定大清帝国皇帝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附臣民权利义务”9条, 主要是:政治权利 (言论、著作、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和被选举权) ;臣民的人身权、诉讼权、财产权等, 同时也对权力做了一些限制。而在义务方面, 大纲规定的相对较少, 只规定了臣民的服兵役、纳税和守法这三个方面的义务。

从内容上看, 大纲是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颁布的宪法为蓝本, 稍加删改而成的。它吸收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合理成分, 体现了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君主立宪政体, 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 凡立法、行政、司法, 皆归总揽, 而以议院协赞立法, 以政府辅弼行政, 以法院遵律司法”。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及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但是, 大纲的颁布, 并没有像慈禧太后等人所憧憬和预料的那样, 挽救将倾的清王朝, 达到“皇位永固”、“内乱可弭”的目的, 维护自己“万世一系”的统治。1911年10月10日, 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 清王朝湮没在了滚滚的革命浪潮之中, 大纲同清政府一道成为了历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的美好愿望落空了呢?大纲破产的原因何在?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君主立宪派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

由于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以《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的, 这样就与主张立宪应仿照英国议会君主制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产生巨大的冲突与争论。争论围绕制宪程序、责任内阁对谁负责、议会的权限这三个问题而展开。

(1) 在制宪程序问题上, 清政府主张中国立宪应取日本式的钦定程序, 并要求人们永远遵循。而资产阶级立宪派却不这么看, 他们主张中国立宪应采取英国的协定式, 从而使他们代表的“中产阶级”能分享制宪权。

(2) 在责任内阁该对谁负责问题上, 清政府主张内阁当然要对皇帝绝对负责, 否则就得辞职, 这也是钦定程序的应有之义。而立宪派则主张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皇帝负责, 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实行民主监督。其实, 资产阶级立宪派想通过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来掌控议会、控制内阁, 达到与清政府分享或独掌政权的目的。这种“阴谋”显然不会为清廷所容。

(3) 议会的权限问题, 是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清政府争论的焦点。清政府当然是想让被称为“议院基础”的资政院的权力越小越好, 对自己的限制是越少越好。而资产阶级立宪派认为, 议会的职权主要有三端:一是监督政府;二是监督财权;三是具有独立的立法权。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参政意图, 并且通过议会来左右朝政的走向, 这样就便于推行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经济等各项政策。

二、大纲缺乏民众基础

由于传统的科举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 因此大部分中国民众具有“权本位”的思想观念, 普通中国民众把考试做官当成是发财扬名的不二捷径, 所以绝大多数人才埋头于儒家经典的故纸堆中, 从而迟滞了民众对西方政治理念的了解与接受, 使得国人对西方政治理念的影响反应迟钝, 造就了国民民主精神的缺乏、政治观念的保守和对自身权益的淡漠。国人的政治参与能力、途径、内容、方式等都非常狭窄, 阻碍了中国政治的发展进程。

三、清政府所倡导的君主立宪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价值诉求之

间的冲突

在立宪问题上, 清政府坚持预备立宪期为九年。对此, 立宪派表示了非常大的不满, 他们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 要求清廷速速召开国会。反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他们对“预备立宪”丝毫看不上眼。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君主专制, 实现民主共和。因此, 他们仍然在到处策划暴力活动, 根本不买清政府的帐。

四、无论是清政府还是资产阶级立宪派均陷入了宪法工具性的

法文化误区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 始终存在着把法律看作是统治工具的思想观念。突出强调法律的合用性, 将法律视为“治之柄”、“治之具”, 注重“言出法随”。从王韬、郑观应到康有为、梁启超, 作为追求宪政思想的两代人, 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认为宪政是挽救中国的惟一手段和方法, 只有通过走宪政之路才能使中国富强。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宪政的工具作用, 因此就陷入了了宪法工具性的法文化误区之中。这样就使得本来应该弘扬民主法制、保护民众人权的宪法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其实, 《钦定宪法大纲》的破产并不在于大纲本身存在什么样的缺陷, 关键还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是时代造成了大纲的悲剧, 这也是我们在探讨大纲破产原因时应该有的思想。这样, 才能给《钦定宪法大纲》一个客观公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大清法规大全.宪政部》第4卷。

[2]、《附宪法大纲暨议院选举法要领清单》, 载《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上册) ,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3]、张晋藩.二十世纪中国法制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2。

篇4:“地球运动”设题及解析

一、中国南极科考

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考察船,从2007年11月出发,于12月11日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结合科考事件和右图(图中实线MQ、LP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回答1~2题。

1.若图中L→Q→P为从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变化轨迹,在“雪龙号”考察船航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正从Q地移向P地

B.北京的物体影长由最长减到最短

C.澳大利亚悉尼由夏季进入秋季

D.“雪龙号”考察船到达中山站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Q地

解析:据题意,“雪龙号”考察船航行时间为北半球冬季,未到冬至。A项表明时间是从冬至到春分,B项表明是从冬至到夏至,C项表明北半球从冬季进入春季,所以只有D项是正确的。

2.若图中虚线LQP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时

C.L、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D.L、Q两地自转线速度一定相同

解析:由于MQ平分昼半球或夜半球,所以O地可以是太阳直射点(当位于昼半球时),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时;也可以是夜半球的中心,是0时或24时。A、B两项说得太绝对了,排除。由于L、O两地在同一纬线上,所以昼夜长短一定是相同的;L、Q两地纬度不同,所以自转线速度不同。

参考答案:1.D 2.C

二、“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随长征号火箭发射飞向苍穹。据此回答1~2题。

1.美国洛杉矶(约119°W)的华人收看“娥娥一号”卫星发射现场直播的时间为()

A.23日18时05分B.24日18时05分

C.24日2时05分D.25日2时05分

解析:洛杉矶的经度约为119°W,在西八区,比东八区落后16个小时,所以当地华人收看“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现场直播的时间向前推16个小时,即选C。

2.下列图中与此时的昼夜状况大致相符的是()

ABCD

解析: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移动的纬度为23°26′×4≈94°,一个月平均移动的纬度为94°÷12≈7.8°,所以从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到10月24日(卫星发射日)大约过了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应直射在7.8°S,这样南极地区极昼的范围最外围的纬线为82.2°S,即选C。

参考答案:1.C 2.C

三、昼夜长短判读

下表是①、②、③、④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的资料。据此回答1~2题。

1.位于四季分明的地区是()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解析: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温带)的任何地区,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都是46°52′(将夏至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公式相减即得此值)。②在极圈上。而其他寒带和热带地区没有这个固定值。

2.④地昼长最短的是()

A.8小时09分B.9小时09分C.10小时21分D.11小时05分

解析:5小时42分的一半是2小时51分,冬夏至是该地昼长最短和最长的时候,且昼长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变化,春秋分时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最长时间为:12小时+2小时51分=14时51分,昼长最短时间为:12小时-2小时51分=9小时09分。

参考答案:1.D 2.B

四、奥运田径赛

人在跑步拐弯时,总感觉有一种力把自己拉向身体的内侧(圆心方向),身体不由自主向内侧倾斜。如果理论上想适当减少一下这个力的影响,使身体倾斜度减小,你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800米长跑比赛时,在田径场环行跑道上跑动的方向应该()

A.始终顺时针方向跑

B.始终逆时针方向跑

C.前半时逆时针方向跑,后半时顺时针方向跑

D.前半时顺时针方向跑,后半时逆时针方向跑

解析:每个人在跑步拐弯时,都会感觉有一种力把自己拉向圆心方向,使身体不由自主地倾向跑道中心,跑步速度越快,这种拉力越大,身体内倾幅度越大。同时,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因此在北半球,只有逆时针方向跑,地转偏向力才能指向跑向的右方(即身体外侧),与物理上所说的向心力方向相反,力相互抵消,身体不至于过度倾斜。

参考答案:B

五、演示地球公转

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如果欲使地球仪的地轴与地球的地轴倾斜方向一致,那么地球仪的地轴与地平面的夹角应该等于()

A.地球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B.黄赤交角

C.当地的纬度D.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析:在北半球,北极星射向地球的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纬度。而北极星射向地球的各条平行光线都与地轴平行,所以答案为C。

参考答案:C

六、冬季采光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如下表,表中H为住宅的高度)。据此回答1~3题。

1.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解析: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照间距越长。

2.根据表中信息,在徐州(约34°N)修建两栋1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最接近()

A.11米B.14米C.18米D.20米

解析:先求冬至时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3°,与此最接近是③的值35°21′,所以理论日照间距为1.41H=1.41×10=14.1(米),故选B。

3.实际采用的日照间距之所以较理论的日照间距短,其根本原因是()

A.购房者不关心日照间距的长短

B.房地产商出于盈利的目的

C.房屋坐北朝南的方向并不呈正南正北方向

D.政府对土地的严格调控

解析:表中理论日照间距都是基于东西延伸、南北排列的各房屋的影长或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来的。如果房屋延伸方向不呈正南正北方向,太阳光可以从不同角度斜照到北面的房屋。所以实际间距可以比理论间距缩小一些。

参考答案:1.B 2.B 3.C

七、攀登珠峰

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地方()

A.离太阳近B.黑夜时间短

C.自转线速度小D.自转角速度大

解析:高度越高,看到的日出越早,昼越长;此外,高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而自转角速度是相同的。当珠穆朗玛峰处于黑夜时,地球背面的同纬度地方离太阳最近了。所以选B。

参考答案:B

八、课题研究:观测太阳高度

张三同学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能观测太阳高度的“仪器”,如图1所示。当天空有太阳时,在室外可以垂直上下抽动硬纸条④,当该硬纸条顶端A点的影子恰好落在B点(在后方侧面硬纸板②和正方形底面硬纸板①的交线上)时,读出A点对应的角度(角度刻度标在硬纸板③上),即为当地此时的太阳高度角(∠ABC)。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按照太阳高度的定义,请说明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测量出的太阳高度最大可能接近实际值。(标注的角度刻度很精确)

2.测量太阳高度有哪些方面的实际用处?

图2

3.图2是该同学根据观测画出的示意图。图中位于热带草原带的地方是()

A.①B.②

C.③D.④

参考答案:1.影子应该垂直于B点所在的交线(或BC应该垂直于DE);底面硬纸板应当平行于当地地平面。

2.据长期测出的太阳高度,可以判断当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辐射强弱和昼夜长短,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经纬度,测量当地地方时等。

3.C

九、课题研究:测量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目前为23°26′,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能够大致测量出这个角度,他准备的工具是一根平直杆子和量角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依据图3所示的原理,请写出在地表A点测量黄赤交角的过程和步骤(必须指出此日测量的时间和哪个夹角为黄赤交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赤交角的存在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

3.晨昏圈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H点,图4是小明同学画出的H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判断H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H点由①到②时,北京昼长逐日变长

B.H点由③到④时,北京昼长逐日变长

C.H点由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H点位于①、③时,全球昼夜平分

图4

参考答案:1.(1)将直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 (2)日出日落时测量出杆影和东西向线之间的夹角,就是黄赤交角

2.决定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形成四季和五带。

篇5: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一、案例分析题(共1 0分)

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 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答案与解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 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 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 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 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 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二、案例分析题(共1 0分)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 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案与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 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 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 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 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 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 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 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题(共1 0分)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 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 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 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 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四、案例点评审

春天的颜色

春天悄然而至,为让幼儿感受春天赋予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我(老师)教幼儿学习诗歌 《春天的颜色》。在第一次语言活动中,为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 幼儿理解诗歌大意,我特别画了几幅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画。但无论我怎么解释,孩子就是记不住诗句,也不明白春天怎么会有颜色。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组织了一次外出寻找春天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公园,让孩子们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在这里,孩子们发现了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淡紫色的丁香,淡黄色的迎春花。在这一情景中,孩子们理解了“春天的颜色”这一抽象的语言和它丰富的内涵。

第二次语言活动,我抛开原来的歌词,让幼儿自己创编《春天的颜色》。看过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他们共同创编了如下诗句: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吹着小喇叭告诉我们,春天是黄色的。”

“桃花穿着粉红色的新衣,笑眯眯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粉红色的。”

“梨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得意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白色的。”

“丁香花散发着清香,高兴地说:春天是紫色的。”

“小草伸直了腰,柳树摇着新芽一起告诉我们:春天是绿色的。”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告诉我们:啊!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请具体说明该老师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篇6:宪法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某村村民吴某因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向乡政府提出建房申请。经乡人民政府土地员刘某批准后,即开始划线动工。周围左邻申某与右邻崔某发现吴某占用了自已使用多年的宅基地,即同吴某交涉。吴某申辩说建房是按批准文件划线动工,不同意改变施工计划。

1.下列关于农村村民的宅基地说法正确的是()。

A.归国家所有

B.归本村集体所有

C.村民个人享有所有权

D.村民个人享有使用权

2.县级人民政府对登记造册,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属于()。

A.行政许可

B.行政授权

C.行政确认

D.物权行为

3.如申某与崔某申请复议,应当向下列什么机关提出?()

A.乡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B.县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C.县政府土地管理局作为复议机关

D.县政府法制局作为复议机关

4.经过复议后,谁有可能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A.如果维持原决定,申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B.如果维持原决定,崔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C.如果改变原决定,吴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D.如果改变原决定,土地管理员刘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5.如果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对此事应如何处理?()

A.受理,因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B.不受理,因土地权属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C.受理,可以行政诉讼附带解决权属纠纷

D.受理,但只解决行政纠纷,对于权属纠纷,告知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BD。解析: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答案】C。解析=《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可见行政机关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属于行政确认而不是行政许可。

3.【答案】B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本题中,批准行为的主体是乡政府,而其行使的职权是土地管理权。县政府是上一级政府,而县土地局是主管土地行政的政府工作部门,都可以作复议机关。本题中,不可能由乡政府自己复议,由法制局复议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4.【答案】ABC。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因为申某、崔某作为复议申请人要求改变原行政许可,如果复议维持原决定,二人自可提起行政诉讼。而依上述第二项的规定,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许可,吴某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即ABC项可选。

5.【答案】A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本案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A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

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本案中乡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属于实质上是对吴、申、崔三人宅基地使用权的一种裁决,因此法院可以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因此C也正确。

2006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作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6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

2006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9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9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1.在丙公司已研制出样品,丁公司已开始生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发明为何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

A.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B.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C.因该发明的核心技术在论文中被透露未经甲公司同意

D.因该发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甲公司能否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A.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B.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但无权要求赔偿损失

C.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2010年5月7日前制造该专利产品

D.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专利产品

3.丁公司实施甲公司发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A.构成侵权行为

B.不构成侵权行为

C.2009年5月7日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D.2009年7月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4.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申请诉前禁令

B.申请诉前先予执行

C.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D.申请诉前证据保全

5.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管辖权的法院有()

A.甲公司所在地法院

B.丙公司所在地法院

C.丁公司所在地法院

D.丙公司研制样品生产地法院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C。解析:《专利法》第24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①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②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③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C项正确。

2.【答案】D。解析:《专利法》第6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②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3.【答案】C。解析:《专利法》第39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自公告之日起生效。2009年5月7日甲公司取得专利权。因此,C项正确。

4.【答案】ACD。解析:《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AC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追索劳动报酬的;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先于执行应当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的急需为限。据此,B项措施不适用。根据该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故D项正确。

上一篇:参加游园活动小学作文下一篇: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