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2024-04-30

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精选4篇)

篇1: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流域治理、沿黄生态带建设等工作,筑牢黄河生态屏障。上午,我们对X县、X县进行了观摩,两县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亮点较多,特色较为明显。刚才,X同志传达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下步工作;书记稍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造园的匠心,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突出重点区域,把握关键环节,加快森林新乡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一)处理好造林用地和耕地保护的关系。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要在落实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荒山绿化、矿山修复等工作,合理规划造林绿化布局,精细安排造林任务、精准落实造林地块,确保造林绿化工作合法合规、扎实有序开展。要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推广平原示范区示范段建设经验,以黄河大堤、幸福渠、控导工程连接线、天然文岩渠和其他进滩道路为重点,进行补植补造,提升绿化质量。2021年,沿黄各县(市、区)要新建X个森林乡村示范村、X个森林特色小镇。要加大山区造林力度,目前我市山区仍有部分区域由于石头多、土层薄,常年干旱少雨,造林成效不明显。要将山区造林作为实现“山区森林化”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立地条件差、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多林种、多树种科学配置,确保造一片、活一片。要加大北部矿山治理整顿及生态修复力度,坚持“动用土石方最小化、施工时间最短化、覆土植绿可持续化、作业方式绿色化”的原则,科学编制修复方案,按照“除危、覆土、植绿、爬墙”的步骤,全力推进矿山治理和修复工作。2021年完成山区生态林X万亩。要推进乡村绿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振兴为中心,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绿色发展为重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路肩、边沟、渠边种植高大乔木,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态建设格局,提升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2021年底,乡村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要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各县(市、区)要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为重点,采取“拆墙透绿、街角辟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节点补绿、垂直挂绿、多元增绿”等形式,合理布局绿心、绿楔、绿环、绿廊等结构性绿地,持续增加城市绿量。2021年,……要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二)提高工作标准。要坚持“宁可少栽,也要栽好;宁可不栽,不能栽坏”的原则,把好规划关、设计关、树苗关、打坑关、栽植关、浇水关和管护关等“七关”,坚决杜绝“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等问题。要坚持标准化造林,市林业局要制定“七关”的标准化体系,把技术规程贯穿到育苗、造林、抚育等各个阶段,积极推进林苗一体、造管一体、抚育一体,使造林过程规范化、系统化。要按工程建设规范做好植树造林工作,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工程建设程序开展造林工作,有效解决传统造林无组织、无计划、无设计、无标准、无管理等问题。要坚持专业化造林,培育乡村林场、家庭林场、造林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林业经营主体,提高育苗、设计、施工、监理、管护等环节的专业化水平。要坚持“种养”并重,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着力破解跨部门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目前已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加大物防、人防、技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拓宽筹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多元投资机制,更加注重用市场手段来破解资金难题。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市林业、农业、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向上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恢复等上级投资。要进一步加大涉林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策投资的最大效应。要争取金融支持,用好国家开发性、政策性以及商业性贷款,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实施。要创新林农小额信贷等贷款产品,简化林权抵押贷款手续,破解林农林企有地无钱、投入不足等问题。要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明晰林地承包权,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受益权,积极引导集体林地经营权通过出租、转让、合作等方式,依法有序流转。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绿化冠名、捐资造林、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造林绿化工作。

二、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近年来,我们围绕黄河流域治理,全面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清四乱”等工作,黄河乱占、乱堆、乱采、乱建等问题有效解决,黄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变为优良。但也要认识到,环境治理是一个动态达标的过程,稍一疏忽就会反弹。各级各部门要细化量化任务,落实落细责任,持续做好各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四水同治”。实施四水同治,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治水重要论述的创造性举措,事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抢抓“两新一重”机遇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进会议精神,通过引水、蓄水、节水、净水、活水,提升水环境质量,促进水循环,构建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水生态系统。要保护水资源,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限制、禁止高耗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大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要改善水生态、水环境,落实河(湖)长制,按照“全面清河、控源截污、达标治理、清淤疏浚、开源引水”要求,铁腕治污,加快实施……等项目,所有水体要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重点涉水企业要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施。要防治水灾害,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支持,做好项目前期,加快推进……等重大项目建设,保障防洪安全,提升引水能力。

(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根据预测分析,12月份气象条件极为不利,绝不可掉以轻心。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控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扬尘污染、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散煤污染等,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要严禁散煤及生物质燃烧,确保禁燃区内散煤清零;要加强扬尘管控,凡进入绿色通道的企业必须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到X个100%,否则一律取消绿色通道待遇,对违规施工的建筑项目,一律从严从重查处;要积极响应重污染预警管控,按照要求对企业进行停产、限产,对处理废气不达标、无组织排放、未落实管控要求的企业,要严厉查处;要持续加强机动车管控,严禁黑烟车、重型柴油车驶入城区,严厉打击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

(三)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确保全域垃圾动态清零、问题动态处置、卫生动态保洁、环境动态达标。要完善全域保洁机制,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要配齐村内收集设备、乡镇转运车辆,乡镇要建设垃圾中转站,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正常运行。要治理公路两侧、河道沿岸污染,对辖区内坑塘沟渠、河道沿岸的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清理,彻底清除存量垃圾和水域周边漂浮物,确保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严防“垃圾搬家”式治理,尽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要持续推进“清四乱”工作,市河长办要牵头负责,组织水利、河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三、坚持点线面结合,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将沿黄生态带建设作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先手棋”,谋划实施“六带”“九园”等X个重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各部门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围绕“八个统筹”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率先突破。

(一)完善提升规划。要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和黄委会设计院的衔接,高标准编制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争取更多具备条件的项目纳入国家、省规划盘子。要按照国家、省规划要求,完善提升沿黄生态带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具体项目规划,对于……等已经编制完成的规划,要尽快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要加快编制沿黄绿色产业带发展规划,以先进制造业为方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将……长线串珠、系统集成。编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产业链图谱,构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推进以平原示范区、新乡县为主体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样板。要加强各项规划与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衔接,确保规划的一致性、系统性。

(二)加快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沿黄生态带X个重点项目和X个重大项目,争取早出形象、早日见效。按照“三产”协同、“三产”融合的要求,各县(市、区)要加快实施X个投资X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X平方公里路网林网水网合围示范项目、X个特色小镇、X个美丽乡村。要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剩余X条进滩路等项目及早完工;对……等新增项目,要完善细化台账,明确节点任务,确保责任到人;要全力推动……等7大节点工程建设,特别是中原国家植物园要抓紧做好投资公司资产注入、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确保明年4月底前完成一期绿植栽植工作。要贯通区域廊道,谋划推进……贯通工作,力争明年“五一”前完成控导工程连接线全线贯通任务;要同步推进堤顶路和控导工程连接线两侧服务驿站改造提升工作,把沿途景观串联成线、连线成面,展示我市沿黄区域良好生态形象。要加快实施一批工业和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等项目建设,完善推进台账,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加大督导力度,确保一批项目早日投产、达产见效。

(三)强化工作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要健全推进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谋划研究和协调督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国土绿化、流域治理、沿黄生态带建设等工作落实落地。各县(市、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 “三单四专一台账”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对上做好对口衔接,对下加强指导服务。要强化要素保障,系统梳理各级各类涉农、流域治理政策,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国家政策性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着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要加强督导考核,持续健全项目评比、督查督办、激励问责等制度,用制度传导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同志们,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时代命题。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扛稳扛牢保护母亲河的千钧重任,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区X生态保护、防汛抗旱工作作一安排:

一、当好X生态卫士,抓好X生态保护

保护好X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体现的是我们的政治担当。各相关镇、区级有关部门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省X保护大会会议精神以及市区X生态保护工作要点,持续巩固X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成效,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祖脉”和“我国的中央水塔”,努力形成X大保护工作由“专项整治”向“长效监管”转变的新格局。

一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好《条例》。各相关镇、区级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关于X生态环境保护讲话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X保护的政治责任感,把X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区X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涉及镇和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及时传达贯彻各级X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厘清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意见和措施。同时,对照《条例》新内容、新要求,加快清理与X保护不相符、不衔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积极开展废止、修订、修改工作。

二要加大问题整改力度。持续抓好“五乱”突出问题、省审计厅反馈等问题的后续整改和巩固提升,对重难点问题要下硬茬推动解决,不见成效绝不收兵。4月中下旬,省“五乱”问题交叉检查组和区X办对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别进行了督查检查,现场指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整改到位,针对个别养殖场相关手续不规范的问题,区农业农村局要牵头抓紧整改落实,同时牵头抓好X区域各类养殖企业整治监管;针对X区域个别峪道疑似有放牧现象,区林业局要抓紧整改落实;针对个别养殖户有乱排乱放现象,区生态环境分局要抓好日常监管落实;针对X镇X采石场植绿标准不高的问题,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要抓紧整改落实;针对原X石厂拆除现场图斑涉及310道路护坡植被破坏等问题,区水利局要抓紧整改落实。区X办要对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检查督办,确保取得整改实效。

三要全面完成勘界立标工作。区X办要积极与省市及测绘作业单位汇报沟通,严格按照流程规范完成我区X区域勘界立标工作,形成详实、可靠、权威的勘界立标成果,精准绘制并完成区X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实现X规划分区保护详图与省、市X规划分区示意图无缝衔接,推动X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四要加快推进重点任务完成。要大力推进X区域构建筑清查、小水电、农家乐、尾矿库等专项整治,开展“五乱”问题常态化排查治理,实现“存量问题清零、新增问题遏制”。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牵头,做好构建筑全面清查,完成逐栋登记、建立综合台账和二三维信息管理平台。区水利局要根据省上最终核定我区X区域小水电站名单和省市整治方案,按照“一站一策”“能退尽退”要求,组织依法依规完成退出、拆除和整改工作。区文旅局牵头,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我区相关办法标准,进一步强化农家乐监管,提升管理水平。区应急管理局牵头,按照相关要求,集中开展尾矿库治理,开展X区域尾矿库专项检查。

五要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按照《X市陈仓区X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加大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每年由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区级联合执法不少于1次。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水利、文旅等部门要围绕重点领域,选择1-2个突出问题组织专项自查、督查和整改,督促相关镇和区级有关部门更好落实保护责任。

六要用好网格化监管平台。区X办牵头继续完善X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健全区镇村三级网格体系,推进“天地一体化”监测。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着力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各类破坏X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二、当好安全守护者,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汛期临近,中、省分别于4月15日、4月28日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专题会议,根据气象部门会商研判,预计我市今年气候年景总体较差,形势不容乐观,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整体较往年有增多趋势,渭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中小河流致灾性洪水偏多,引发洪涝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大,防汛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大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决防止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紧紧围绕“设防标准内洪水不溃堤、不垮坝、不死人、少伤人,超标准洪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一要未雨绸缪,做好防汛备汛。一是做好隐患点巡查监管。四月初区防指组织各镇街和部门对山洪、削坡建房点、山洪沟口、沿河村落、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隐患点进行了摸排,X个镇街X个村摸排出X处重点隐患,涉及X户X人,对这些隐患点各镇街要举一反三,进一步夯实监管责任,落实转移避险责任人,明确转移避险路线和避险安置地点。一旦发生险情,要确保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可失防万一”。二是切实加强监测预警。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山洪灾害发展变化,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为防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抓紧完善各项预案。各镇街、各区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前期摸排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长期积累的防汛经验,对各类预案进行细化完善,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强化防汛物资保障和应急队伍建设。为了提高防汛物资投送能力,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区防指今年在……四个镇设立了防汛物资储备点,储备了部分防汛应急物资。各镇街和各区级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需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的原则,补足防汛抢险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骨干作用,强化防汛抢险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候能够迅速出动、从容应对。五是加强防汛通讯设备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检修维护。确保设施设备汛期正常使用,切实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二要紧盯重点,落实防范措施。一是抓好水库的运行管理。特别是X河上游的三座水电站要加强水库设备检修,及时消除隐患,严格执行水库度汛运用计划,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确保安全运行。切实加强水库泄洪期间巡查清滩工作,彻底清理河道内的施工机械,确保行洪安全。二是抓好河流防洪保安全。要严格落实河道网格化巡查制度,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将河道防汛责任逐级逐段明确到人,关键时期还要增加人员、加密频次,对一些顶冲堤段、险工险段、水毁堤段,要安排专人加强监测,提前预置防汛物资和抢险力量,确保不出问题。应急、水利、住建等部门要切实加强涉河在建工程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善度汛预案,落实应急抢险物资,加高加固挡水围堰,确保主汛期施工安全。三是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有难预测、毁灭性的特点,是安全度汛的难点。各镇街特别是西部山区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细化防治预案,落实监测预警责任,全面发动群众,扎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一旦发现险情,要早预警、早撤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区文旅局要加强涉水旅游景区监管,加大监测预警力度,明确景区撤离路线和应急避险地点,一旦遭遇突发降雨洪水,确保游客能撤得及、撤得出。强降雨期间,要采取闭园措施。四是抓好城镇防洪排涝。各有关镇街和住建部门要加强排涝设施运行管理,强化预测预警、应急抢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强降雨,要及时启动应急抢险机制,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设备对低洼区、地下通道、交通要道等关键部位的积水进行抽排,最大程度减轻内涝对群众带来的影响。

三要统筹兼顾,抓好抗旱减灾。据气象预测,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我省将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发生伏旱的可能性很大,将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造成影响,我们要在防汛的同时做好抗旱工作,为粮食稳产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科学统筹生活与生产用水,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用水调度方案,细化节水措施,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二是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全面补齐防汛抗旱设施短板。三是实施好人工增雨作业,抢抓有利时机科学蓄水,最大限度缓解旱情影响。

篇3: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三品一标”工作会议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对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品一标”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陈晓华副部长专程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徐肖君副局长还要作总结讲话。根据会议的安排,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报告2009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开展的情况, 并就贯彻落实陈晓华副部长刚才的讲话精神, 对今年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一、2009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2009年,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写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1号文件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部党组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都为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造了难得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 我们也充分估计到金融危机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给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带来的压力。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在农业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在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指导下, 在各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中心班子认真谋划, 整个工作系统共同努力,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

2009年, 我们共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297家, 产品5865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到6003家, 比2008年增长2.3%, 产品达到15707个, 比2008年减少1.7%。绿色食品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肉类、水产品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到3162亿元, 比2008年增长21.8%, 出口额达到21.6亿美元, 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6%。绿色食品种植业面积达到1.9亿亩, 约占全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63家、1090家, 分别占30%和20%。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年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8.8%, 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09年,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有机食品企业345家, 比2008年增加15%。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总数达到1003家, 产品总数达到4955个, 分别比2008年增长21.1%和21.4%。在国家认监委和中心分别组织的产品质量抽检中, 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产品合格率均达到100%。在国内同行业中, 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发展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一年来, 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㈠积极稳妥地组织产品认证

2009年, 以防范质量安全风险为前提, 我们在产品认证上继续强化从严从紧的指导思想, 虽然导致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但夯实了绿色食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我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认证标准体系;通过严格审核申请认证企业主体的资格和类型, 依据相关办法, 提高了部分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的进入门槛;加强了对各地认证检查质量的核查, 强化了工作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 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绿色食品的发展。黑龙江省级财政继续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全省绿色食品发展;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通过实施奖励政策, 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将“三品一标”工作列入各级农业部门绩效考核的重点, 并加强认证工作的督查,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绿色食品加快发展。四川省支持绿色食品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由2008年的4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50万元, 全省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同期分别增长了108%和42%。

㈡继续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截止2009年底, 全国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307个单位 (1个地市州、262个县、44个农场) 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2个, 面积达到1.03亿亩, 产量5717.6万吨, 涵盖69种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基地对接龙头企业1138家, 带动1296.5万个农户, 直接增加农民收入6.5亿元以上。经过五年的努力,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已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新路子, 成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新“亮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已达4600多万亩, 占全国总面积的45%。江西省创建的800多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促进基地农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山东、安徽、湖北、四川、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基地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㈢切实抓好证后监管工作

2009年, 我们认真落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部署, 围绕“三品”专项整治, 强化各项绿色食品监管制度。企业年检, 各地绿办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 进一步提高了覆盖率和实效性。产品抽检, 中心和地方绿办共组织4509个产品的抽检, 抽检比例达到25%, 比2008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共检出不合格产品39个。黑龙江、吉林、湖南、四川等15个绿办积极争取支持, 主动筹措专项经费, 自行安排了1636个产品抽检。市场监察, 累计在全国101个城市、316个各类市场检查5908个产品, 发现不规范用标产品106个, 查处假冒产品33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宁波等绿办重点加强市场监察工作, 在消费相对集中城市较好地维护了绿色食品品牌形象。产品公告, 强化了淘汰退出机制, 通过有关媒体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用标不规范企业及时予以了公告。辽宁绿办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 自筹经费, 在全省范围坚持开展产品公告。此外, 为了方便企业规范用标, 加强证后监管, 我们改革了绿色食品编号制度。从目前来看, 新制度运行平稳, 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㈣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建设

2009年, 中心加大了标准建设力度。制定了标准建设三年规划;完成了由农业部立项的《绿色食品畜禽饲养防疫准则》等9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安排自有资金, 启动了《绿色食品米酒》等4项产品标准的制订;发布了华北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等21项生产操作规程。目前, 通过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已达到152项,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绿办组织专家分类制定全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管理规则, 并以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云南省绿办利用“三品一标”认证, 推广各类农业标准8400多项次,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为了有效防范绿色食品认证风险, 我们全面加快了质量安全预警工作步伐。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 建立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工作机制, 出台了预警管理规范、预警信息上报与分析评估程序等制度, 建立了以信息收集、评估和处置为核心的工作方式。按照这套系统, 开展了对转基因木瓜等5项安全信息的分析处置工作, 效果已初步显现。下一步, 我们将在蔬菜、茶叶和肉类等3个产品类别上开展试点, 总结经验后全面推行。有机食品也根据行业特点, 出台了《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办法》, 以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㈤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市场服务

中心重点抓了三项工作:在甘肃兰州召开了全国绿色食品宣传工作会议,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按照“循序渐进、不炒作”的原则, 制定了宣传工作三年规划, 启动了主题年宣传活动, 创新工作模式和机制, 在山东烟台成功召开了第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此次绿博会不仅取得了66.8亿元的贸易成果, 而且首次组织256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参展, 进一步扩大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影响。绿博会期间, 我们还成功举办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研讨会”、“亚太地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与现代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 赢得了方方面面的一致好评。在农业部农产品促销项目的支持下, 我们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 组织国内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参加了日本、德国、美国三个境外专业展会。各地绿办在积极配合中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同时, 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 主动开展品牌宣传和市场服务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浙江绿办将经常性宣传与集中性宣传相结合, 促进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生产企业、消费者互动, 宣传工作有声有色;甘肃绿办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 开展了绿色食品宣传歌曲征集活动;广东绿办精心策划创办《绿色食品》杂志, 建立起了行业交流和宣传平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湖南、江西、新疆等绿办创造条件, 先后组织举办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专业展会;北京、内蒙古、福建等绿办积极引导和指导企业, 开展绿色食品专业营销渠道和网络建设, 培育市场, 促进消费, 提升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2009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 这是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地方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的结果, 是整个工作系统共同努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 向整个工作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清醒认识到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课题尚需努力加以破解。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由于政策支持不足、工作力度不够, 发展绿色食品的环境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少数地区仍然长期徘徊不前。目前, 江苏、山东、浙江、黑龙江、湖北、安徽、辽宁、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12个省份的绿色食品企业总数和产品总数已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4.5%和76.2%。黑龙江、安徽、江西、江苏、内蒙古、四川、新疆、湖南等8个省份的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83.6%。二是品牌的公信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 由于个别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少数企业用标不规范, 假冒现象时有发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 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严格证后监管。另一方面, 许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仍然缺乏科学、准确的理解, 品牌形象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增强绿色食品品牌的意识, 需要我们加强深度宣传, 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市场拉动力。三是体系队伍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 绿色食品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整个工作体系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通过扩大队伍规模, 提高人员素质, 强化职能职责, 创新体制机制, 以适应推动产品认证、基地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 适应强化认证审核、证后监管核心业务工作的需要, 适应做好品牌宣传、市场服务等基础工作的需要。此外, 我们还需要关注有机食品市场过度炒作, 部分地方盲目发展的问题, 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严把标准、规范运作”的原则, 切实维护“中绿华夏”有机食品的品牌形象。

二、扎实推进2010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

2010年,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确立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任务,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 继续规范产品认证, 强化证后监管, 加强质量安全预警,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 努力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公信度, 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促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发挥其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这个工作思路, 今年绿色食品工作系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㈠继续规范产品认证

继续坚持“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工作方针, 既要积极组织产品认证, 防止大起大落, 又要切实防范认证风险, 保持绿色食品平稳健康发展。争取全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000家, 产品5000个,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6200家, 产品总数达到16000个。具体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继续重点组织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骨干企业、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和出口企业发展绿色食品, 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水平, 促进“农超对接”, 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心将与农业部经管总站合作, 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专门的指导性意见, 共同推进此项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续展认证制度, 创新工作机制, 将续展工作与证后监管更加紧密地结合,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续展率。三是修订认证程序, 完善认证技术规范, 强化认证现场检查监督抽查, 逐步推行“先培训、后申报”的工作制度和企业内检员制度, 改进专家评审工作, 防范履责风险和产品认证风险, 进一步提高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㈡切实加强证后监管

今年监管工作要紧紧围绕“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两大中心任务, 完善各项监管制度,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全面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质量安全预警等监管措施, 尽最大努力保证绿色食品少出问题和不出大问题。一是加强企业年检督导检查。根据质量安全预警和历年产品抽检情况, 选择部分省区, 重点对蔬菜、茶叶、肉类、水产品、葡萄酒等7大类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年检工作有效性督查。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结合部监管局的安排, 今年中心将组织抽检产品3150个, 约占2009年用标产品总数的20%, 加上各地绿办自行安排的抽检, 全年产品抽检总数力争超过4500个, 抽检覆盖率达到28%。改革抽检计划下达方式, 提高高风险产品的抽检比例, 并适度向续展产品倾斜。根据不同季节, 分批分类下达敏感产品抽检计划。三是扩大标志市场监察范围。逐步从省会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延伸, 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扩大市场监察成效。进一步加强与工商部门合作, 及时沟通信息, 加大打击假冒产品和纠正不规范用标的力度。四是提高质量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在2009年试运行的基础上, 将质量安全预警产品由原来的3大类扩大到5大类, 增加水产品等类别。五是启动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制度, 力争年底实现在50%的绿色食品企业设立内检员, 强化企业责任, 从源头加强监管工作。

㈢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继续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规划区和农业大县为重点, 按照“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 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是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建立标准化基地专家评审制度, 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组织开展基地年度监督检查工作, 探讨建立和推行基地严品抽检制度。加强标志监管, 对未经认证的基地产品, 明确要求不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二是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融入现有各类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的思路, 积极争取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 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做好基地服务工作。今年, 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有关管理制度, 强化了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各地要加大绿色生资工作的力度, 将绿色生资发展及推广服务工作与标准化基地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 进一步研究相关对策和措施, 促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原料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

㈣加大宣传、市场和信息工作力度

今年的宣传工作要以纪念绿色食品事业发展20周年为契机, 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宣传工作的意见》为重点, 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采取“润物无声”的方式, 继续围绕主题宣传年开展活动。包括组织网上绿色食品知识讲座、开展绿色食品知识竞赛等。二是组织好绿色食品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心已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 目前正抓紧筹备。各地绿办可结合本地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三是继续办好中国绿色食品2010上海博览会和第四届有机食品国际博览会。今年的绿博会将上升到由农业部主办, 成为农业部主办的4个重点展会之一。我们要精心策划, 抓紧筹备, 力争在品牌宣传、贸易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市场建设, 要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推进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 指导各地开展国内外展销活动, 支持建立专业营销渠道, 探索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有效途径。信息服务, 要利用“金农工程”创造的条件, 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信息网络建设, 完善网上认证和监管信息系统, 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㈤努力夯实事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积极创造法规和政策条件。加强与农业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和汇报, 争取支持, 尽快修订和出台《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各地绿办要着眼“十二五”规划, 积极争取将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 以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中心将按照《三年规划》, 继续推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在争取农业部支持的同时, 中心继续自筹资金, 开展《绿色食品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13项标准制修订工作;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试点基地, 制定畜牧业、渔业部分产品的养殖生产操作规程范本, 以指导各地制定区域性生产操作规程。三是加强对监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探索建立对绿色食品监测机构的激励机制、退出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完善监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 充分发挥监测机构在质量把关、质量监督、质量安全预警上的技术支撑作用。四是加强体系队伍建设。各地绿办要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 工作机构、职能职责要向下延伸, 以发挥体系整体优势, 增强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两员”队伍建设, 启动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发挥核心业务骨干作用。

㈥扎实推动有机食品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稳步推进产品认证工作, 力争今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360家, 产品2000个, 保持认证率达到85%以上, 认证企业总数达到1150家, 产品总数达到5000个。同时, 根据市场需求, 适当拓展业务范围。二是严格规范认证, 切实加强证后监管。认证环节, 要严把材料审核关、现场检查关、产品质量关, 确保认证工作的有效性。证后监管, 要综合采取企业自查、非例行检查、交流检查、同行评估、市场用标规范性检查、产品抽检等手段, 突出蔬菜、水果、畜产品、蜂产品等重点产品。三是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农业部今年为农民办实事的要求, 选择8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开展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探索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对接的方式和途径。四是实施品牌战略计划, 进一步提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品牌形象。加快“中绿华夏”证明商标注册, 继续推进IFOAM认可和IS065国际认可, 加强国际互认合作和境外认证工作。

同志们, 今年是绿色食品事业发展20周年, 我们要以此为新的起点, 在农业部的领导下, 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专持下, 按照陈晓华副部长重要讲话所提出的要求, 立足“三农”工作大局,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振奋精神,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4: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一、肯定成绩, 明确任务

2008年,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自然灾害较重、突发事件多的严峻挑战,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在连续几年的高基数上实现了非同寻常的新突破, 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06.98亿元, 增长7.5%。农业喜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426亿斤, 粮食总产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 粮食增量居全国第二, 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总产首次连续五年大幅度增产, 粮食总产在全国位次由13位上升到11位。畜牧业稳定发展。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677.22万头只, 连续四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19.37万吨、943.92万吨、45.14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6.25%、2.1%、8.82%;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5.9%。农牧业产业化保持良好势头。中国驰名商标的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达到23个, 新增了11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2.9亿元, 同比增长22.1%;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3%,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首次实现了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全年零疫情;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区4100多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6元, 实现连续五年大幅度增长, 在全国各省市区农牧民收入排序中列14位, 连续五年排西部省市区第一位。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我区实际出发, 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加快建设、持续利用的方针, 坚持草原保护和建设并重, 以保护为主的方针, 把保护和建设与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紧密结合起来, 把保护和建设与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我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落实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到户”的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 完善和落实了草原保护的政策体系。在探索草畜平衡制度、开展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方面, 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建立了制度保障。2008年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7.23亿亩, 规模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可利用草原植被盖度为38.85%, 比上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草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7457.98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了由基本好转局部恢复向明显改善转变, 使我区的草原生态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内蒙古正在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我区是畜牧业大区, 拥有天然草原13.2亿亩, 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74%, 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草原是我区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资源不仅是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 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防线, 对维护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在保护和建设方面, 我们已经取得重大成绩, 但我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退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依然艰巨, 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今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统揽草原工作, 牢固树立保护就是最大建设的意识, 正确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把保护草原生态与促进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草原“绿起来”、畜牧业“强起来”和农牧民“富起来”。

上一篇:英国留学或将缴纳医疗费下一篇:入党个人自传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