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2024-04-23

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共9篇)

篇1: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步云山乡中心园 滕桂莲

一、教孩子做个自理自立的人

我们可以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宝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这里的独立性是指遇事有主见,有正确的是非观,可以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孩子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收拾书包,再大一点的时候可以让他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等等。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干预过多,培养出来的孩子将会有极强的依赖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

但是做这些的前提是“尊重”。是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作为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而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园里是一份子,是受到尊重与肯定的。

二、教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

我的思想观念中,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事实上我也是这样跟我的孩子说的。老师可以帮助他,引导他,但是不能替代他。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正如这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才能学会学习,实际上我们要找到“两个老师”。

(1)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动机,提升他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有了兴趣,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有动力,才能满怀激情不厌烦。然而如何引导孩子找到兴趣就是父母的任务了,这也就说到了第二个老师。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不是立刻可以显现的,它像涓涓细流一样,在时刻滋润着孩子的幼小心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他一起快乐成长;在孩子每进步一点的时候不吝赞美,帮他建立自信;在孩子失败伤心的时候抚慰陪伴,帮他分析原因,鼓励支持„„每一个孩子性格、习惯和行为的形成都和他的家庭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我深深认同这句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总之,我们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前行;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学会规划人生;要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学会寻找答案;要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学会挑战自我;要给孩子一些对手,让他们懂得奋起竞争;要给孩子一些矛盾,让他们学会选择解决;要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学会协调运用;要给孩子一些主题,让他们学会思考创造。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引领,懂得放手,才能培养出有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地行为习惯,勇敢、乐观、自信的孩子。

篇2: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芙蓉江中学:秦朝勇

谈到学习品质,我觉得这是一种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有赖于一种习惯的形成。家庭教育,我们关键在学习习惯的形成、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生活作息习惯与学习习惯这三方面有所侧重地教育学生。

我觉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让他明白为什么。比如说,跟学生强调:为什么小学生要去上学,为什么小学生要学很多知识。让学生理解到是自己要学习,上学学习是在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父母只是在帮助他,使他更好地去学。然后,就开始让他知道在学习上的各方面应当怎样做,家长一方面要给予正确的观点,一方面又要从旁监督。对的就要坚持让学生做,不对就要马上改,不要轻易妥协。时间长了,学生也一定会明白是为了他好,有错也会慢慢纠正过来。这样,学生心目中就形成了正确的学习观。比如,我们平时经常会要求学生自己多积累好词好句,多看课外书,多写日记。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写日记,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一定的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用有趣的语言描绘故事情节,耐心和他讲。等学生产生了兴趣,他就会自己追着把书看下去了。

我觉得,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关键作用的。思维方式就是考虑问题的方法。像学生在写日记、写话中,我会强调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要有一定的意义或是一个道理。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再一步一步地陈述自己想表达的语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些要素要齐全,语言简洁、明了,让人容易明白。学生在脑海里有了这个思维方式后,他再开始写日记、写话,就容易写好了。另外,给学生看一些含科普知识的事书,对学生增强逻辑思维也会有较大帮助的。

再者,生活作息习惯与学习习惯也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像我们有时会在周末早晨学生起床后,要求他读读英语或背背书,读完才吃早餐。因为早晨起床头脑会比较清晰,记忆力会特别好。像这个习惯,学生暂时还没有做得很好,我们相信坚持下去,学生了解到了好处,自己也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其实,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生活习惯形成了规律,自然在学习方面保持好的规律;同样,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也会保持良好的方式。家庭也要积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家长自己也应当主动以身作则,身教与言教同等重要。

篇3: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是化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发挥好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如何才能挖掘出来,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很多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个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个体,教师要相信他们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正确的学生观是使学生学习好的基础,我们现在强调因材施教,就是让优秀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差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也就是说,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都发挥出来。课堂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课堂活动,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发展,这是我们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二)融合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权威的角色改变为导演的角色,从课堂主宰者的角色改变为对话者的角色,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合理的师生教学和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三)言行感染,激发参与意识

学生能否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评价,都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也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语和神态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使他们感到课堂是属于自己的,活动是属于大家的,自己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要掌握课堂的命运。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设计参与方式,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要想获得课堂成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参与方式精心设计。比如,如何独立学习,怎样展开小组讨论,怎样让小组代表主动发言,怎样进行课堂展示,怎样进行课堂评价。教师一定要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让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有序的进行,每一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认真倾听,还要积极与学生对话,与学生达成思维的共振与情感的共鸣。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 Cl2、Na2CO3和Ag 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化学教师不懈的努力方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创造力,教师要使学生的这种创造力成为一种个性品质,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内在的动力。

(一)启迪思维,学会质疑

问题的发现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疑问,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开始了思考,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要多想、多思考、多提问、善于表达。允许学生对一些问题标新立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言,教师一定要保护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和创新的愿望。

如我在讲授《选修1》“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后,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都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完学生的问题,我大吃一惊,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以此为话题,引起了学生的讨论,诱发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情境,学会创新

教材中,有着丰富生动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如在讲授《化学必修2》“燃料电池”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用背景材料与学生实验产生的反差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如何充分燃烧燃料和充分利用热能,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中归纳,找出几种燃料进行比较,引出开发新能源的新课题。最后让学生思考,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燃料会是什么燃料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情境,典型的事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4: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怎样理解学习品质

1.学习品质是什么

理解学习品质首先要了解学习品质是什么、不是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学习品质是“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学习品质指向的不是儿童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儿童在学习这些知识、技能时的态度和倾向。案例中的文文对建构区中的磁力片这种新材料很感兴趣,前一天就向教师表达了“明天想去玩”的心愿并在第二天如愿以偿,然而在玩了一会儿之后就不想再玩了,转而想去玩别的……案例中的这些描述反映的正是文文对待磁力片的态度和倾向——想玩还是不想玩,想接近还是想远离。而文文玩磁力片的水平以及他对玩磁力片所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反映他的学习品质。因为一名儿童可以在拥有某方面丰富的知识和高水平技能的同时,讨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所进行的活动,不愿意继续学习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

不少教师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学习品质与知识、技能混为一谈。事实上,学习品质的确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内容而存在,它是个体在面对具体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却又不同于知识、技能本身。比如,一位拥有超强听力(能听到很细微的或从远处传来的声音)的孩子,未必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孩子年仅两岁,力气不够大,动作也不太协调,却愿意与妈妈一起抬桌子、扫地。前者有相关的知识、技能,却没有相应的品质;后者知识、技能有所欠缺,却有相应的品质。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与学习品质之间的交叉、融合会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2.有哪些学习品质以及各学习品质之间的关系

《指南》里提出了“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具体的学习品质。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仅仅停留在罗列这些学习品质,孤立地去理解它们,而应看到这些具体的学习品质之间的关系。马里奥·希森在《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一书中,将学习品质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对学习的热情”,涉及学习的情感、动机层面,包含兴趣、快乐、学习动机等要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中的投入”,涉及学习中的行为、行动层面,包含专注、坚持、灵活、自我调节等要素。显然,“热情”和“投入”是相互影响的,儿童对学习的热情程度会影响其投入的程度,而投入的程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其对学习的热情程度。

在本案例中,教师的一个困惑是如何处理“兴趣”与“坚持”之间的矛盾。杜威在《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一文中,就深入地讨论了这一“兴趣对努力的讼案”。他指出,有人误将“兴趣”仅仅看作是“客体所激起的一瞬间的兴奋”,这样,“兴趣”与“努力”就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兴趣这个词是自我从事于、忙于、着手于、关心于、迷醉于客观教材的程度的证明”,这样,“兴趣”与“努力”就是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对感兴趣的事情,儿童当然会坚持、专注,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把“兴趣”等同于“兴奋”,简直就是在败坏“兴趣”的声誉;在事物之外包裹令孩子“兴奋”的“糖衣”,不仅没有教育性,更糟的是它浪费孩子的精力,会使孩子依赖于这种毫无意义的兴奋从而无法专注地活动。

那么,我们回到案例中来看,任幼儿想到什么区就到什么区,这就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吗?显然不是。我们不妨通过以下问题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兴趣:文文对磁力片表现出的兴趣是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是暂时的兴趣还是持久的兴趣?是他自己的兴趣还是成人虚构出来的兴趣?兴趣的发展要经历怎样的阶段和过程?孩子对一项活动是否有可能一开始不感兴趣,接触一段时间后又感兴趣了,或者,一开始很感兴趣,接触一段时间后却不感兴趣了?什么样的活动、环境、规则有利于兴趣的培养,什么样的不利于兴趣的培养?

同样,我们也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坚持:怎么才算孩子在坚持?一个有坚持性的孩子是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活动中都要坚持?在有外在目的的活动中(如完成任务后有奖励)和没有外在目的的活动中(如因为好玩所以参与),孩子的坚持有何区别?充分了解任务的坚持和不了解任务的坚持,有何区别?“坚持”是否与“灵活”相冲突?

如果我们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我们就很难真正深入地讨论“兴趣”与“坚持”。

3.学习品质的发展有何特点

有些学习品质,如好奇、有兴趣、敢于探究、积极主动等,儿童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具有了,但这些良好的品质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就可能呈现出L型发展曲线,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就是指要保护儿童的自主性、重视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

学习品质的发展是有一定序列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这种序列才有可能读懂儿童,进而支持儿童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序列,我们可以从《指南》里找到大致的线索,而要了解更详细的发展序列,既需要研读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也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二、如何培养学习品质

1.众多因素影响学习品质的培养

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 如果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正向的、支持性的,就有利于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如果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的、负向的、非支持性的,就不利于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比如,当文文提出“我明天想到建构区玩,因为我想玩磁力片”时,教师以“好的”“希望你有耐心,好好玩,坚持到底”之类的话回应,这是积极的、正向的,但对儿童的支持性不够。如果成人的回应是“哦,好啊!你准备怎么玩呢?”“你准备和谁一起玩呢?”或许可以给予儿童更多的支持,至少有可能借此了解儿童的兴趣是暂时的、冲动性的,还是思考之下产生的。此外,成人与儿童谈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遇到的困难、经历的过程,也会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形成,比如,教师可以说:“用磁力片拼搭飞机可好玩了,但是有点难,我试了好多次才成功,你明天可以试一下。”

nlc202309090539

课程的挑战性 有挑战性的课程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儿童越有兴趣,就越能坚持、专注。而所谓缺乏挑战性的课程,有两种情况,“一个极端是不尊重儿童智力的浅显的‘搞笑’课程,另一个极端是远远超出儿童理解水平和背景知识、让儿童感到失望的课程”。皮亚杰也曾指出过“适度新颖原则”——一个人既不会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已经司空见惯了,也不会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的“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案例中的教师提到,“文文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平时在集体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很快,可一旦完成了,他就会注意力分散,静不下来了”,由此,教师可能要考虑一下课程是否缺乏挑战性。

教学方法 有些方法、规则可能会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而有些则可能限制儿童的参与和投入。在一个处处受限制、做什么都得看成人脸色的环境里,儿童是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如果儿童感受到自己是在为他人做事,做被要求做的事,他们的投入程度就不会高。而成人一味地简单表扬或过度赞美甚至过多地给予外部奖赏,也会使儿童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与别人的看法,不能真正地投入活动。

日程安排 可预测的、宽松、开放的日程安排,有利于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混乱、紧张、刻板的日程安排,则不利于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一些幼儿园安排的一日活动表面看起来丰富,而实际上,一整天里儿童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像机器一样被动运转。一些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时间比较短,儿童往往还没有真正投入其中,就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间。儿童往往需要通过摆弄对材料本身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有时甚至需要一段时间漫无目的地玩耍,才会慢慢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此外,严苛的班级管理,低水平的师幼互动等,也会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形成。

2.学习品质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策略

知识、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进的,学习品质不是知识、技能,而是面对知识、技能的态度、倾向,因而不能依靠直接的训练、教导来培养。要培养儿童坚持、专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成人整天将“坚持”“专注”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空洞、宽泛地要求孩子“坚持到底”“认真点”就能实现的。

學习品质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策略,在生活中、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是策略之一。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案例中教师就是期望通过文文所喜欢的区角活动来培养,但不是失败了吗?我们必须明白,这里的“游戏”是指符合游戏特点的、儿童自己的游戏。那种号称是游戏但儿童并不认为是游戏(或许认为是上课、劳役)的活动,不太能够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游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愿、自主。在案例中,我们并不清楚这个建构区里除了新投放的磁力片外还有其他什么材料,儿童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因此,我们无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我们可以较为广泛地去讨论、思考的是:区角活动是什么?与游戏是什么关系?班级里可设置哪些区角?区角之间应该如何分隔、联系?而这一切都应该以有利于儿童热情投入地参与活动为基点。其实不仅仅是游戏,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关注儿童的主动性。《指南》不是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吗?这就是在强调要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儿童的学习品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周围成人的观察、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当我们期望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儿童从我们身上看到了这些学习品质吗?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学习的气质”(即学习品质)一章中指出,我们很少听到幼儿园教师这样跟孩子对话:“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来做(某事)最好的时间,你们觉得呢?”“我不确定这个(物品或设备)是不是要放在这里,谁知道放在哪里比较好?”“你的问题,答案有可能是这样,也有可能是那样。让我们找找看,答案是哪一个。”“嘿,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让我们试试。”等等。对于案例中的文文来说,教师不妨反思,自己是否向他展示了坚持,是否与他一起尝试坚持了,是否与他讨论过坚持过程中的困难、挫折、失败?笔者对于大学时的英语听力老师印象深刻,原因是她总是告诉我们如果是她可能在哪里出错、怎么会错、怎么才对。事实上,以她的水平怎么可能会错?多有策略的老师啊!

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是否敢于挑战、冒险,体现的是好奇心与求知欲;儿童面对一个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任务时,是接近还是退缩,体现的是积极性、主动性;儿童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是继续努力还是放弃,体现的是坚持性、专性注。因此,开展对儿童有挑战性的活动也是培养学习品质的一个途径。但开展挑战性活动的前提是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经验、水平、个性特点。如果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不了解儿童之间的差异,盲目地组织活动,效果并不好。

3.更整体性、过程性地看待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习品质是面对学习的态度、倾向。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整体,且有一个过程。一个坚持、专注的儿童不见得在任何活动里都能坚持、专注,也不见得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坚持、专注。事实上,儿童能够利用想象、创造等发散性思维来灵活地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弃,善于提出新的假设等,也是重要的学习品质。

有一次,笔者与一些老师到浙江安吉的幼儿园参观,看到有一个区域那天没有人玩。显然,这个区域也是经过教师规划、设计的。笔者与一位一同参观的老师讨论:如果有人参观我们的班级,有这么一个地方没有孩子去,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位老师说,我们会很着急,甚至会去想办法找几个孩子到这里来,因为我们怕别人指责,说这个区域怎么没有人来,是不是投放的材料无效、应该调整了,等等。讨论无果,我们去问班上的老师,老师说:“前段时间在这里活动的人挺多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来,没准等几天他们又会回来的。不用担心,他们在那边玩得挺好的。”的确,如果在别的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到这里来呢?

三、该不该满足文文的愿望

至此,我们对案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回答这个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案例的标题是“该不该满足他的愿望”,这里应该是指是否要同意或者帮助文文放弃建构区而到生活区去。案例中,教师其实已经同意文文放弃建构区了,只是希望文文能够自己想办法加入到生活区,可是文文没能成功,而且大哭起来。由于规则本是如此,加上是生活区的孩子拒绝了文文的加入,因此教师不去帮助文文实现愿望也是恰当的。我们认为,帮或不帮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帮或为什么不帮,以及帮或不帮之后教师做点什么才是重要的。类似“会不会破坏了规则”“像文文这样的孩子会不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思考,其实反映了教师还是站在建立规则、实现管控的立场而不是儿童发展的立场在思考教育问题。

至于案例中提到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与“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取舍问题,具体到文文身上,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系列性的、持续性的、深入的观察,避免片段式地解读。比如:对文文做出的不专注、不坚持的判断是否准确?他在哪些事情上不够专注、坚持?具体表现是什么?更充分地了解儿童,是教师进一步支持、介入的基础。

篇5: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心得体会

遵义县第三小学

王卉 古语有云:师也,传道、授业、解惑。教授一个学生好的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是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一个部分,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自然驾驭能力的表现,它是学生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是学习者主体活动的结果。它的构建受教育环境的制约。学习品质是多层次的,优良的学习品质不仅能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什么层次的学习品质跟教师的不断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品质的培养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一个人所具备的学习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而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在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着质的变化。此时,对他们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再合适不过了。考虑到学习品质的多层次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学习品质一古脑儿全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选择的内容应与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为宜。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刚人校门,什么都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最基础的学习品质来培养,像上课时应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写作业要认真、仔细,字要工整,不拖沓,不乱丢乱画,爱护公共财务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品质,各方面的能力也强了许多,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重点就应放在“方法”上了。象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求异思维等学习品质。

有句话这样讲:“每一个人的生命自有它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过程,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练,才真实。小学生也需要在有一定的学习和生长经历中学会很多。都是有个过程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俗话说:心急吃不得滚豆腐。构建学生的学习品质更不能心急,须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让学生建立表象,形成定势。作为老师,我们还是需要有很好的耐心去引导,去纠正。

二、选择合适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良的学习品质主要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融汇、渗透,从而达到“互惠互利”。我们可以这样,事先提出要求或希望。例如,英语单词的记忆是个学生很头痛的事。每次记忆单词前,我都事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拼读仔细,发音准确,抄写认真、写完检查;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提醒。很多孩子的英语发音不准,还有的同学会用汉字注音,我们都需要给予及时的提醒与修正;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全体学生操练的机会,一体均沾;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愉悦,学生才敢于亲近老师,才会主动而又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教导;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我将全班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进行优、良、中、差互补搭配,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进而形成自己管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因而一个班上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有差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尊重这种差异。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也不能“一刀切”,所有的人都“同步前进”,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来进行培养。象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提出的要求等,都应因人而异。

篇6: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Unit3MyfriendsBLet’stalk一课是A部分对话的扩展,在A部分能够准确熟练运用“What’shisname?Hisnameis…”“Ihaveanewfriend.Hehas…”的基础上学习“What’shername?Hernameis…”“Boyorgirl?”“Shelikes…”并熟练运用,继续培养学生用心地、有目的地去听以及自觉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的习惯和品质。

一.在真实情境中引入,突破重点、难点

在“DailyEnglish”环节,以“Hello,____!What’shisname?”及回答“Hisnameis…”为内容,以“chainwork”的形式进行充分练习后,教师在自然情境中转向问女生的名字,“Hello,boysandgirls!What’shername?”并引导学生回答“Hernameis…”如此练习三到五次,学生在整体上初步感知后板书领读,并重点理解“her”,引导学生与“his”区分。

二.多种呈现及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重点句子“What’shername?Hernameis…”这一环节,我采取了示范练习——分组练习——链式检查等环节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达到充分练习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将语言自由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理解并运用句子“Boyorgirl?”时,我设计了“幸运转盘转转转”“Luckyguess”方式,学生兴致很高,接受很快,在击鼓传花过程中得到了练习。

在对“Shelikes…”这一重点句子,我安排了采访的形式,总体感觉衔接比较自然,学生更易接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Presentation的“Listenandanswer”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心听,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听,在听(摄入)和回答(输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有目的地去听”的品质。

在“Introduce”(介绍)环节给学生示范,让他们练习时有所依,同时我告诉学生书中的对话和老师给出的介绍片段只是一种参考资料。我希望你能够把你生活中一位真实的朋友介绍给你的“partner”(搭档)。

我力图能给学生这样一种影响,语言是在生活中形成并运用的,逐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言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在Let’schant环节,虽放录音,却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可以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拍节奏静听一遍,再跟唱。或由学生拍手自己唱,不用录音带,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已有渗透。

二.在理解“her”及“What’shername?Hernameis…”时,充分感知句子后,我直接给出了“her”的意思,细想一下,如果引导学生自己与“his”比较后总结,了解“her”的概念及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句子,效果应该更好,因为他们经历了“感知语言——比较观察——体会总结”这样的思维过程。

篇7: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1、识记品质的培养:“识记”就是记住的意思,也是事物和经验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反复感知的过程,是记忆品质的第一部分内容。儿童记忆品质尚未形成,因此,培养要先从这里开始。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文连续读数遍、重复地默写单词等,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儿童一一做到。

2、保存记忆品质的培养: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记住,不要忘记的意思。这是记忆品质的关键所在。家长和老师要求儿童把学习过(识记过)的知识牢牢地在脑子留下痕迹(记住),最有效的办法是反复地识记。此外,老师所留下的课外作业,也属于培养儿童反复识记以达到保存记忆的重要内容,家长要耐心辅导和督促儿童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3、认知品质的培养:指的是现实刺激与以往头脑中知识的痕迹之间相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当提到以往所学知识时,能记起来的过程。比如,儿童刚入学后,老师就教会了解1+1=2的算术,以后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出现1+1时,儿童就应马上回答=2的答案。认知与反复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老师要努力培养儿童学习的刻苦性,一定要求儿童把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复习,这是培养儿童良好记忆品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篇8: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饲养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共享自然, 本文以大班幼儿饲养蜗牛为例,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聚焦“观察”“探索”“讨论”“合作”,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聚焦观察,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

卡尔威特曾经这样说:“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 莫如开阔他们的眼界,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孩子作为观察的小主人, 兴趣是孩子观察的起点, 只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他们才能乐意参与观察。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让孩子自己去认识蜗牛, 观察蜗牛,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加深对蜗牛的了解。

案例:对比观察蜗牛和螺蛳

有幼儿说蜗牛的壳好像螺蛳哦, 于是我给幼儿带来了一些螺蛳, 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蜗牛与螺蛳。吴徐奥说:“螺蛳和蜗牛的壳上都有圈圈, 卷卷的, 螺蛳的卷卷有点长, 蜗牛的扁一点。蜗牛缩进去就更像螺蛳了。”凌岚说出了它们的不同点:螺蛳的壳有点尖, 蜗牛的壳不尖一点。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会了比较, 在比较中得出了结论, 找到了一些螺蛳与蜗牛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聚焦探索, 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观察蜗牛的活动中, 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 幼儿饲养活动完全是幼儿主动的学习活动,

案例:蜗牛喜欢吃什么?

在探索蜗牛喜欢吃什么的过程中, 我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带领孩子们来到生态园中采摘蜗牛可能喜欢吃的叶子, 接着我让幼儿给蜗牛进行喂食, 观察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通过多次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了蜗牛的一些喜好, 在所提供的叶子中蜗牛最喜欢吃的是丝瓜叶子。

三聚焦讨论, 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蜗牛的观察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讨论蜗牛“爬”

幼儿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发现蜗牛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爬, “老师, 为什么蜗牛会往上爬呀?”芳芳提出了疑惑, “因为蜗牛它有黏黏的东西, 就像蜘蛛一样。”程程回答道, “蜗牛想回家, 所以往上爬。”“蜗牛的家在壳里。”“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了水。”说着用手指碰了碰爬过的地方, “有点黏黏的、湿湿的”。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对蜗牛的黏液有了一个了解, 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聚焦合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在饲养蜗牛的活动中, 我们引导幼儿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愉快经验, 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案例:合作清理蜗牛的家

早上孩子们来上学, 发现蜗牛家里面的菜叶一部分被吃掉了, 剩下的都开始腐烂了, 还有好多蜗牛的便便, 不时地发出阵阵臭味。“要换换了, 蜗牛再吃下去就有毒了, 弄弄干净, 再放些新鲜的菜叶进去。”吴乐施说着。吴徐奥说, “我们可以先把蜗牛倒出来, 然后再弄些水将蜗牛的家洗干净。”“好吧, 那也算我一个吧”, 于是两人开始清理蜗牛的家。

总之, 幼儿在饲养活动中, 时时刻刻面临着教育契机, 教师要做有心人, 引导幼儿聚焦“观察”“探索”“讨论”“合作”,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 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本文以大班幼儿饲养蜗牛为例,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聚焦“观察”“探索”“讨论”“合作”,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幼儿,聚焦,饲养活动,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篇9:注重大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意大利教育学家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1.创设整洁有序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维、情感、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形成。幼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班级度过的,班级就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创设一个整洁、舒适、动静分明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们要和幼儿一起将班级物品放置得井然有序,并做上图文并茂的标志,提醒幼儿如何收取物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美工区,我们可以按工具类和材料类分类,材料类又可以分成纸张类、废旧材料类,这样就能方便幼儿使用。其次,引导幼儿维持班级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如何维持班级良好的环境:选出小组长,定时检查,如美术活动后检查笔等材料是否都收好归位了,图书角的图书是否整齐摆在书架上,值日生是否每天都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了等等。久而久之,幼儿逐渐养成了维持整洁有序的班级的意识,培养了爱护班级的品德,激发了做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

2.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所以,我根据班里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地更新创设新奇的环境,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如在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中,幼儿在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彩绘后都惊叹不已,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创设一个“石头彩绘角”,并提供笔、丙烯颜料等。幼儿只要有时间,都迫不及待地到这个角“埋头苦干”,一个个美丽鲜活的作品渐渐丰富了这个角落。在这里,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体验,自主学习。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区域活动是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吸引小朋友的原因关键在于能让小朋友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主决定使用资料的方式和方法,自主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就需要小朋友们有一定的区域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如有序地入区、小声交流、收玩具时摆放整齐、友好地与同伴相处等,这些都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形成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靠区域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在被人肯定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每一个区域活动中,我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孩子,用信任的目光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如:美工区的孩子每创造出一幅作品时,我总是及时鼓励:你画的真棒!你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如果再添上背景就更好了……此外,教师可以把技能融于平时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积累,让孩子感到完成作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到新的技能与表现方法,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和自信。例如:在建构区,我让幼儿先认识积木的形状、属性,了解一些基本的建构方法,学习搭一些简单的建筑或物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幼儿在建构前有一个较全面的知识积累,这样在搭建时就不会有一种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感觉。当然,在活动中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这样,幼儿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地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

3.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所谓任务是指定性的工作或责任,对幼儿来说,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分区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它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适当的学具来获得经验。如果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在活动中就不能善始善终。因此,在活动前,老师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区,在选择的区里应该做什么,并指导幼兒按照目的去行动。 如有一天,我看见欣欣小朋友在分区活动中拿着进区卡东走走,西走走,不知道选择什么区好。于是我就有意识地走过去说:“来,让老师瞧瞧你今天选择什么区最好,噢,这周你已经去了美工区、结构区、科学区,但是你没去过语言区,今天你就去语言区吧,看看《鸟窝里的树》,看完了,讲故事给大家听。”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区域结束后她给大家讲故事,获得了同伴们的阵阵掌声。我还在区域中设置任务完成卡,让幼儿在完成每一项任务时做上标记,如盖上印章或是打勾等,久而久之就逐渐使幼儿形成了任务意识。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充分强调了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然而,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我的做法是: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使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及提供相应的书籍等;二是全家人有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不互相干扰,如不大声说话,不为小事打断孩子的思考。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家长应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多接触生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寻找美、欣赏美,鼓励孩子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多提为什么,并启发孩子从事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在这种经常性的、有目的的训练中,会积极、自由地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想象、发现事物的未知领域。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幼儿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幼儿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坚持,幼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铁广小学【2018年度】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江口简报(第一期)下一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