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2024-05-06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精选6篇)

篇1: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制定学习计划,对每个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进行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盲目复习只会浪费时间。

高中历史怎么学

1、对于选择题的学习:

在平时的练习中,选择题不要翻书,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无论会不会都凭着自己的理解写完成,然后核对答案。正确的就简单的看一下,错误的把答案和题目连起来多看几遍并且再根据答案调节理解的思路。

考试前,把以前做的选择题拿出来看看,错误的劲量在做一遍,加深理解,避免考试又犯同样的错误。

2、对于问答题的学习:

平时回答问答题时,无论会不会首先凭借着以前的记忆大概的写出一些,然后翻到目录,找到详细的章节,回答完整。但是要找到答案里面的关键字,第一次写答案的时候可以抄完整的,以后凭借着关键字自己组合语句。

考试的时候,按照关键词回答问题,切勿回答乱而杂,阅卷老师喜欢简洁的答案,太过庸杂只会让阅卷老师烦躁,更不会得到高分

3、对于材料题的学习:

阅读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注意如“如果”“因此”这些转折,总结的词语。

回想对目录的联系,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注意是知识点不是篇幅很长的概述,这里是一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

根据知识点然后材料,即可渐渐完整的回答。样式:课本知识点+材料语句(这个就是结合材料分析)

高中历史学习技巧

一、学历史要扩大知识广度

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基础阶段,那么高三就是提升阶段了,这个过程中,历史的变化尤为明显,以前很多知识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历史课本的知识不足以应对正常的学习,这时候,就需要扩大知识广度,来满足学习要求。

这些知识包括历史书籍,名家经典、历史评价、社会评论等等。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虽然不能立马体现,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你会受益匪浅的。

二、提升课堂效率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篇2: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如果你想学好历史,就非常有必要关注教科书。历史试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在教科书中,提问者都是根据教科书提出的。只有在掌握教科书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一些相关的历史问题。当我们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必须掌握方法,必须仔细阅读教科书,包括书中的小图片,我们也应该熟练地掌握,因为一些历史问题,会产生特别微不足道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

学会总结

大家在高中复习历史时,必须按照老师的思路,看老师是如何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当我们做题的时候,也要按照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将不同的章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让他们在做题时,变得简单许多。

理解记忆

背诵历史时,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历史,这样我们在回忆历史时,就可以更深地记忆,这样我们的历史成绩就可以有所提高。每个事件的时机、理由、背景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在历史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一加以解答。

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当我们学习时,我们必须善于思考,当我们复习新知识时,我们必须理解以前的知识,这将增强我们的记忆,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些事件的历史时间和地点。

高中生快速背历史小窍门

一、字头谐音法

抽取字头或核心字,利用一下谐音,把一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形象的鲜活的故事片段

1、在鸦片战争中,出现了很多位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把人名、地名编成一句话,关天培是在虎门英勇抗敌的,就简称为:关门;葛云飞在定海简称:葛定(疙腚),陈化成在吴淞简称:陈吴(陈胜、吴广)。连在一起就是“陈吴关门葛定”。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从南向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抽出字头就可以这样记忆:广厦福宁上。

二、奇特联想提炼法

1、马克思生于18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一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是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马克思生卒年代1818-1883,可想成谐音“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

2、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3、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三、歌谣

根据教材和记忆需要,自己创作歌诀,一段两段、一句两句均可,灵活自由,方便实用

1、1950年6月,_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2、_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高考历史冲刺怎样做

1、历史复习时要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强化主干知识的理解性掌握,查找基础知识盲点,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把复习过程当成整理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的、不太系统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新知识体系;对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要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努力做到热考话题关注“点”,专题贯通理清“线”,通史整合形成“面”,中外关联连成“体”。

2、围绕历史主干知识进行限时训练,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篇3:勤学和巧学是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

这次高考模拟的历史试题,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改进了试题类型,题目出得活,注重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考查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要求速度。张琦同学的这份答卷基本上达到了高考要求,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份答卷表明,他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主要表现在填充、识图、列举等试题和简答题中,因答错或漏答而失分的极少,而且一般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忽略的知识他也掌握了。他知识的立体感也很鲜明。这次的填图、识图题出得巧,时间、空间、形象结合考,他却几乎得了满分。答卷还表明,他的思路是清晰的,综合运用知识来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以致这次新推出的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也没有难住他。如答简答题2时,他能审清题意,一下子抓住了足以说明李鸿章本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刽子手,又是近代的卖国贼,还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接下去,援用史实分别进行具体叙述,行文流畅,逻辑性强,虽然写得长了些,仍不失为佳答,只被扣掉半分。对于“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分别是怎样形成的?近现代国际关系是怎样围绕这三个体系的形成与解体而演变的?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的趋势如何?”对于这个题目,他回答得也非常全面、准确。还要指出,他的答卷不但质量好,而且速度快,卷面整洁、美观,没有因错别字而失分的。这些都足以反映出,他在学习上确有独到之处。

通过张琦的历史答卷,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要有明确的目标,为了使自己早日成材,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勤奋学习,学习态度要认真,各门功课成绩都要优秀。学好语数外,但要兼顾各科,并要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只有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课外阅读对学生学好历史很有帮助。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不要满足,而且要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们要指导学生摸索出一套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要做到巧学。首先,每位同学都要抓好学习中的几个基本环节。课前,要能够自觉地预习,了解新课文的大致内容,把疑难处记下来,做好听课的准备。学生要把每堂课都视作自己难得的学习机会,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特别注意倾听教师对知识的综合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紧跟教师的思路。同时,要把听课所得记在本子上,课后及时进行训练巩固。学习方法要科学,当天学习当天消化,要依据遗忘的规律进行复习,测验或考试前还要全面复习。学生不但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活动,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练习和测试)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因为教师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的。

我们要指导学生重视读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多看书”。但又要不迷信参考书,即使参考时,也多着眼于吸收其中的精华,以有助于自己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为目标。学生学习的立足点是真正地放在以课本为本,弄懂弄通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要利用晚自习去复习历史,因为那时头脑最为清醒,而且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充裕。读书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但也不是不分主次,更不去钻牛角尖。通常在领会了章节的含义之后,就去钻研课文;对于注释、地图、插图和年表,则与正文有机地联系起来阅读。学生要能够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为了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学生要把分散在不同章节里的有关内容找出来,连贯起来思索。对于同类的历史现象,要注意综合比较。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要让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去问同学、教师,直到弄懂为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较好地把握历史的线索,理解历史上问题的实质;发展了智能,使他们能够在灵活多样的高考试题面前出色地考出了好成绩。还有,学生读书时要常动笔,不时地在纸上写,归纳出要点以及历史专有名词之类。这对他们正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乃至消灭错别字,是很有帮助的。由于笔者指导学生读书很认真,很仔细,速度是比较慢的,被其他班同学称之为“慢速读书法”。这句玩笑般的话,倒也反映了笔者指导学生的读书特点。

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背书,但学习历史绝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之后再去记和背。及时记忆和及时复习,自然就记得牢固,运用起来能得心应手,考场上也就能够答得既快又好。我们要让学生对待平时的练习和测试,绝不单纯地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而是通过自己的作业同教师的批改相对照,去发现自己的弱点所在。要指导学生把错误摘抄在一个小本上,不时地浏览,以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这样做就比那些试卷到手只重分数的学生高出一筹了。

篇4: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一、紧扣目标,对症下药,培养能力

可以说,高三历史教学过程从宏观来讲,是基础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文科综合测试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纲规定测试的能力目标有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全国文综卷Ⅰ的材料题能力要求很高,许多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不高,主要存在这些误区:阅读题目不仔细,答非所问;语文功底差,材料读不懂;理解能力差,读完材料后抓不住中心,概括不出要点;思路不清,表述混乱。总的来说,主要是审题能力、阅读理解材料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三种能力急需培养与加强。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贯穿在整个高三阶段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高考得分率。

1.要精选材料题,并要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试题以能力立意,大多数试题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选取图片、图表、文言文、英文翻译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每一类材料的特点,逐渐总结出获取材料中的信息的规律和方法。如图表类的题,要先看准时间范围及对应的数字的大小,或曲线的变化规律,再根据题目要求把思维迁移到所学知识,扣住材料信息理清思路进行作答。每组训练题要突出某一种专项能力,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精评,使每项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2.指导学生掌握解答材料题的规律和方法。

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容和观点。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粗读一遍后,紧接着读材料引出的问题,然后联系问题,细读第二遍,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如时间、地名、人物、事件和观点等汇总起来,再从表象深入到本质去理解材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地理解材料作者的观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正确地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特别是遇到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人物、事件或观点作出分析、评价或判断时,就更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力求全面准确。不能忽视材料中的说明性文字,包括材料前后的说明文字、原材料的出处和原材料中的文字注解等。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或引导。更要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并且由于材料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以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因此,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从材料中提取观点。阅读中切忌只顾一点不及其他;或只顾与教材相关内容,对超出教材本身的内容则不闻不问。提醒学生更要注意运用材料中的新信息、新观点,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如2007年的全国卷Ⅰ文综历史题考到有关美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对华援助的方式和作用时,许多学生只从消极方面回答,不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作答而丢了分。

3.注意课本内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材料题的材料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材料超出了课本内容,但又没有完全脱离课本,而是课本内容的合理延伸。因此,充分运用材料和合理组合材料,是考生获得答案的一般途径。解题时要先找准材料和教材的结合点。材料解析题与教材一定是有所联系的,在读材料时必须时时想着教材,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跟教材中的史实对照对比,从材料过渡到教材,使材料有限的信息转变为教材中完整的史实,这样涉及材料的有关内容就可以从教材里挖出来。而且材料、教材要兼顾使用,切不可厚此薄彼。如2008年第37题第④问“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回答时必须扣住题目给出的材料并结合课本中有关科举制的内容及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才能以要点全面拿到高分。确立了材料题不脱离教材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反对不看材料,只大段大段引用课本关于该事件叙述的作答习惯。许多材料题的提问更明确提出引用材料中文字论证、说明课本中的某一观点。

4.将课本的文本内容作为材料来读。

能够使学生在提高阅读、分析、提炼、综合等能力的同时,巩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历史内容,根据课文所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述、分析,让学生把叙述性的史实列出并加以记忆,对课文中结论性的内容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用史实证明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分阶段,理线索,整合单元知识,宏观掌握历史

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这是回答历史材料题时使思路开阔的有效方法之一。

首先,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简要化。在复习时要能够“纲举目张”。其次,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要点化,做到点线清晰。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来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其背景、过程、特点、影响。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历史学习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构建,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这才叫知识整合。再次,平时注意自我总结历史规律,将知识归类。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从几方面考虑:吸取教训、调整政策或变革生产关系(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根据变化后的情况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统一、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等;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教育及人才储备等。

三、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重视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具体做法建议如下:首先是在第一轮的课堂教学中,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计划,具体复习到某一节时,找到近三年来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高考题,通过印发资料或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当堂阅读材料、概括要点,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在阅读和解答材料题时的亮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对照,学生自己改,把漏掉的要点补上,再作自我总结和反思,找出每一小问丢分的原因,是史实把握不牢还是疏忽大意审题不准,或是阅读理解的偏差,再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及提问。

四、结合新课标,融入新理念,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观念,如“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新高考命题原则来看,倡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掌握基础、提高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在观念上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师为本”到“学生为本”。

高三历史教学要牢固确立“学生为本”、“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的备考观。面对新高考,务必使历史复习备考实现从勤奋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导读、导学、导练、导评上。导读,即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本上圈、划、注、摘、做读书笔记、编写读书提纲、提炼学习要点等,可通过一些提示性设问来引导学生阅读。导学,强调的是教师的释疑解惑,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导练,强调的是教师对训练试题选择的把握和监控,试题应有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切忌沦为题海战术。导评,关注的是试卷讲评课,有练必改,有改必评,评要到位,查找问题,不断提高。

2.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

过去高考命题主要以课本为主,“以本为本”曾长期左右着我们的教、学、考,死教、死背、死考,弄得历史教学死气沉沉。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命题必须超越教材命题。为此,历史教师必须具有整合意识,重构复习教材。把考纲与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精神,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复习。以新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从而搭建一个适合全体学生展开高效历史复习的新舞台。

3.运用史学新观点,增强复习有效性。

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要不断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它融入到高考复习中,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即做到纲题对照,就是把考纲与高考试题进行对比,研究每年高考试题如何体现考纲精神,从而有效地把握命题趋势。从下表反映的近几年来史学新观点对高考试题的影响来看,我们在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

在高三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把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多元化史观融进历史教学中,结合材料或高考题进行训练和讲评,学生就能逐渐掌握这些史学新观点。

篇5:高三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历史属于文科,所以高一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就是背书。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学好历史的基础,特别是历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细背背,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要记好了,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要反复看教材,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的内容,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记牢的部分就要再重新背诵。

2、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想要学好历史,就要先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如果喜欢这一科,自然就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自然会提高成绩。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特别讨厌这一科,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是成绩也不一定会很高。

3、抓住历史框架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不了解什么是框架。这也导致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会经常走一些弯道,也就不可能学好历史。高一学生要善于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点,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历史成绩才能提高。

4、历史学习要精

篇6: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

我们班有位同学每次考试成绩在五六十分,她在试卷分析时总认为自己成绩提高不快的原因是课本知识点抓的不细,没有好好复习、背诵。其实这位同学平时学习很刻苦用功,就是学习方法不当,学得过死、过细,只知道死记硬背所有知识点。可考试时连春秋战国、隋唐和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都答不准确,连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赋税制度演变、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资本主义萌芽、对外关系特征等主干知识又抓不准,不能宏观驾御教材知识体系,不会将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审题不过关,不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和推理,不会结合新材料、新情景灵活迁移运用旧知识解答新问题;因此,我在帮他分析试卷时,结合其错误之处逐一指出他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建议他抓大丢小,多思、多悟、多联系,多研究审题、解题、答题的技巧,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答题能力,少死记硬背,“不怕考小字,就怕考主干你不会”“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其实高三不少学生的文综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历史成绩,总感觉停滞不前,难以获取高分,甚至于不少高三文科学生视历史为提高文综成绩的拦路虎。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们高中历史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些措施付诸了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重平时。

历史教科书乃历史教学之本,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载体。历史教科书不仅是历史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同时还是命题

人命制试题的主要依据,历史高考60%以上是考查基础知识,即使是能力题,也多是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历年考试大纲的主要要求。如何落实历史基础知识?

1、“死去活来”:“死去”,是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活来”,是历史知识应用的“灵活自如”,以期实现历史教材的“由薄变厚”和“由厚变薄”。

要熟悉教材,就应把教材精读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然后要背教材,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背的时候可以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也可以对照教材目录复述。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过一遍,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这就是“死”去“活”来。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2、掌握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

把握历史教材的总体脉络,这成为文科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捷径。如:章节联系。复习世界近代史,从资本主义角度说:一至四章从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过渡

到垄断资本主义。又如把握中心事件,这是历史学习的一大诀窍。以世界近代史为例,第一章的中心事件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由此引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国家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等。所以,在上新课时,每一单元首先讲授的就是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

3、“错题集”、“试卷集”。

针对平日的错题、疑题、难题和重点题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特色的“错题集”,时常查看,自我总结,注意方法和技巧的积累,日久成熟、百炼成钢。

将所有的练习卷、测验卷整理成册,每次大考前翻一翻。保证不失基础题,努力拿下中等题,争取难题。

4、加强阅读训练。

从历年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材料阅读量很大,甚至有些语文基础稍弱的同学会读不懂材料。因此在平时要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古文,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5、注重阅读教材及小字部分的复习。

平时上课时,应顾及这部分内容,尤其是与其他章节有关联的知识点。

二、鼓励学生勤学好问

1、勤学。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成功却无一不是勤奋的结晶。勤奋可以弥补天生的不足,笨鸟先飞,未必成不了领头鸟。“勤奋”是永恒的学习秘诀。

2、好问。

勤学与好问是不可分的。勤学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诸多疑问,如果没有疑问,那必然就是没有勤学,没有投入。作为学生,一定要争取多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问。老师最爱喜欢提问的学生,因为只有学会了,才可能提出像样的问题。当与老师争辩时,当仔细聆听老师的解答时,便获取了一个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最好机会。

三、复习资料的精选。

熟悉高考、了解高考,才能从容应对高考。我组教师认真钻研了近年的高考题,认为学生早日接触高考试题很有必要,所以我们的文科重点班同学每一单元结束,及时体会高考,这样复习就有了目标。

四、提高学科能力是拔尖的法宝。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如何科学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能力呢?

1、史论结合。

史论结合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剖析驾驭史实。故应加强理论修养,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练习。

人们常说,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一个人的能力提高,教师科学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教师的科学指导只是为我们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提供一个“捷径”,要将教师指导的历史学科能力转变成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能力,必须通过相关的训练才能实现,否则就是纸

上谈兵。只有在练习中才能不断感悟、反思和总结,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作用。

3、关注热点。

一是和政治学科、地理学科结合紧密的,这主要是当年时政的热点,如:中部崛起、建立和谐社会等问题;二是中外历史上的周年纪念。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注意拓展课外空间,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力,提高考试的应变能力。

五、规范表达。

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罗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上一篇:学生《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下一篇:心情随笔《翻开旧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