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英国工业革命

2024-05-18

17英国工业革命(共6篇)

篇1:17英国工业革命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设问讨论、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阅读教材及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教学要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导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的“工厂”、“铁路”、“火车”等事物导入。【新课探究】

一、工业革命的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是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厂生产的飞跃。

讨论:大机器工厂和手工工场的区别? 提示:

1、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规模大;

3、分工细,成本低;

4、劳动者素质大大提高。

强调:大机器生产基本代替手工工场,标志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二、工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下半叶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兴起,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机等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讨论: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

提示:(1)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圈地运动和农业经营商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3)海外殖民掠夺和贩卖黑人奴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4)随着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5)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使机器的发明成为可能。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端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部门? 提示: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同时作为新兴生产部门受传统束缚少,因此也较容易采用机器化大生产;英国逐渐占领印度,而印度盛产棉花,这样英国的棉纺织业有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棉纺织品价格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棉纺织业投资少,利润高,资金周转快。

3、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工业革命兴起。(请学生上台讲述珍妮机发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是从工作机的发明和使用开始的。)

【总结巩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确立了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全确立还需要有物质基础,这得由工业革命完成。

【真题训练】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第二课时)【内容标准】

(参见上一课时)。【教学目标】(参见上一课时)。【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新课探究】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棉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2、动力机器

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机

学生讨论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后明确蒸汽机发明的影响: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成果,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次空前飞跃。作为动力机械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最早使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是纺纱厂。

3、交通运输史上的革命——汽船和火车的发明

(1)(英)斯蒂芬森(史蒂芬孙)——“旅行者”号火车机车(2)(美)富尔登——汽船 学生讨论铁路运输的优越性。

提示:载重量大,速度快,便于长途运输,缩短各地的距离,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促进社会交往,成为社会经济的动脉。

强调: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4、其他发明: 用焦炭炼铁。

5、主要能源——煤炭

四、讨论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②为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③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④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①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②欧美列强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拉殖民扩张,造成当地的贫穷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自然环境开始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强调: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两次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欧美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清朝统治前期),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社会基本上与世隔绝。中国没能从工业革命中受益。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工业革命的孕育、机器的发明和大工厂的诞生及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工业革命的孕育重点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欧美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真题训练】

1.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 “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B)

A.发明“珍妮机” B 改进蒸汽机 C 发明过火车机车 D 设计内燃机

2.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的原因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 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③ 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有(A)A.蒸汽机 B 电灯 C飞机 D 人造卫星

4.每天呼啸奔驰的火车把人们送往四面八方。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机车是(A)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气机车 D磁悬浮列车 5.想一想,在使用蒸汽机以前,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曾使用过的原动力。(C)

A.人力和畜力 B.风力 C.电力 D.水力

6.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以前,英国人要开办棉纺织厂,厂址最好选在:(C)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 临近河流的地方 D.临近油田的地方

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B)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人们坐在电脑前上网

8.材料一: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部人口的70%,1841年降为22%。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回答问题:

①分别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①材料一: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入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材料二: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和剥削加剧,既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又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②略

【教学实践与反思】

我在讲授《工业革命》一课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工业革命的经过及它的伟大意义,然后就当时世界及中国的社会背景状况作了拓展。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时代带入了机器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力迅猛发展(举例说明),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7%,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讲到1840年,我顿了顿,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册书中学过的知识,想一想1840年在我们中国发生过什么大事?当时我们中国社会状况如何?有反应快的同学脱口而出:“鸦片战争”。我顺势而入:“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谁能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给大家两分钟思考的时间。”两分钟过后,我请了两名同学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其他同学补充,我总结拓展:“同学们回答的很好,„1840年‟这个时间大家应该牢记住。1840年英国对我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的近代史上写满割地、赔款,整个近代史就是一部耻辱史,一部血泪史。大家知道中国何以衰败以致遭欺辱的原因吗?请大家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简介一下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同学们凝神屏气、若有所思,之后,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了一些。我将同学们的讨论引向深入,“我们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在封建社会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到明朝中期以后开始衰落。14世纪到17世纪是世界历史格局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在西方国家萌芽发展,到18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商贸往来开始频繁,特别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取得跨越式发展。在西方国家迅速崛起的同时,中国却对世界的大变化浑然不觉,还沉溺于“天朝上国”之梦,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正是由于闭关锁国,不注重发展科技和加强外贸交流,使中国在近二、三百年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造成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原因。”我激动的声音比平时提高了八度,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教室里安静的甚至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之所以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状况进行拓展,就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这也是现在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重视科技及自主创新的原因。其二让学生对“对外开放”也有一定的理解。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还不能完全掌握或理解所拓展的知识,但我认为这样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对背景知识了解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兴趣等等。

篇2:17英国工业革命

【内容标准】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课时)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

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

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设问讨论教学法。通过阅读教材及围绕设置的问

题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教学要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的“工厂”、“铁路”、“火车”等事物导入。

【新课探究】

一、工业革命的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是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

厂生产的飞跃。

讨论:大机器工厂和手工工场的区别?

提示:

1、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规模大;

3、分工细,成本低;

4、劳动者素质大大提高。

强调:大机器生产基本代替手工工场,标志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二、工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下半叶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兴起,从发明

和使用机器开始。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机等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讨论: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

提示:(1)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圈地运动和农业经营商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3)海外殖民掠夺和贩卖黑人奴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4)随着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5)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使机器的发明成为可能。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端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部门?

提示: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同时作为新兴生产部门受传统束缚少,因此也较容易采用机器化大生产;英国逐渐占领印度,而印度盛产棉花,这样英国的棉纺织业有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棉纺织品价格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棉纺织业投资少,利润

高,资金周转快。

3、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工业革命兴起。(请学生上台讲述珍妮机发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是从工作机的发明和使用

开始的。)

【总结巩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确立了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全确立还需要有物质基础,这得由工业革命完成。

【真题训练】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第二课时)

【内容标准】

(参见上一课时)。

【教学目标】(参见上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棉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2、动力机器

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机

学生讨论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后明确蒸汽机发明的影响: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成果,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次空前飞跃。作为动力机械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最早使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是纺纱厂。

3、交通运输史上的革命——汽船和火车的发明

(1)(英)斯蒂芬森(史蒂芬孙)——“旅行者”号火车机车

(2)(美)富尔登——汽船 学生讨论铁路运输的优越性。

提示:载重量大,速度快,便于长途运输,缩短各地的距离,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促进社会交往,成为社会

经济的动脉。

强调: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4、其他发明: 用焦炭炼铁。

5、主要能源——煤炭

四、讨论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②为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③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④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①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②欧美列强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拉殖民扩张,造成当地的贫穷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自然环境开始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强调: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两次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欧美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清朝统治前期),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社会基本上与世隔绝。中国没能从

工业革命中受益。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工业革命的孕育、机器的发明和大工厂的诞生及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工业革命的孕育重点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欧美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

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真题训练】

1.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 “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B)

A.发明“珍妮机” B 改进蒸汽机 C 发明过火车机车 D 设

计内燃机

2.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的原因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 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③ 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有

(A)

A.蒸汽机 B 电灯 C飞机 D 人造卫星

4.每天呼啸奔驰的火车把人们送往四面八方。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机车是(A)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气机车 D磁悬浮列车 5.想一想,在使用蒸汽机以前,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曾使用过的原动力。(C)

A.人力和畜力 B.风力 C.电力 D.水力

6.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以前,英国人要开办棉纺织厂,厂址最好

选在:(C)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 临近河流的地方 D.临近油田的地方

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

情况的是(B)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人们坐在电脑前上网

8.材料一: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部人口的70%,1841年降为22%。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

争日益尖锐。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回答问题: ①分别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①材料一: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入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材料二: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和剥削加剧,既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又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②

篇3:17英国工业革命

一、博弈的年代

在17世纪以前, 议会与王权相较, 很大程度上只是国王的顾问机构。在约翰王时代, 议会才得到对征税的否决权, 此外, 君主才是制定国家政策的独一无二的权威。但正是议会的征税权威在后来同王权的斗争中成为有力的政治武器。当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关系在1629年春天陷入僵局时, 他解散了议会并在不召集另一个议会的情况下统治了11年。但是, 1639年, 苏格兰的反叛使国库空虚, 国王查理不得不召开新的议会设法征税。

事实证明, 这届议会是毫不妥协的。议会很快起草了申诉书并要求国王在处理财政危机之前同意对他的君权的法定限制。查理则毫不客气地在3周后解散议会。但军事形势的恶化促使查理被迫发布令状, 在同一年内进行新的议会选举。新的议会也并不妥协, 立即着手剥夺国王的特权。星室法院和其他特权法院被取消, 船税被宣布为非法, 并通过“三年期法”, 即国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 不管国王是否召集。国王对正在开会的议会的解散权也受到了限制。除此之外, 议会对国王的主要大臣提出了一系列责难。

此次议会对王权的限制达到了空前水平。对于宣称“王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来说, 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容忍的。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查理一世决定动用军队镇压反对者。随后发生的内战以王军的失败并被“长期议会”的部队俘虏而告终。下院自己组成的高等法院, 以叛国罪审判查理一世, 并在1649年处决了他。[1]P246

内战中议会的胜利, 为议会权力的扩张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长期议会废除了君主制和上院, 从而把政府基本机构从三个减为一个, 进而使英国的权力平衡体制严重失衡。强制性权力有效地集中到了议会军中, 克伦威尔正是利用了军队的力量“卸磨杀驴”, 使自己成为无冕之王。长期以来的宪法传统, 注定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难以长久。1660年, 英国议会又重新请回了他们处决的国王的儿子查理二世, 再次恢复英国传统的政权体制, 但是, 此时的议会下院已经获得了他在早期斯图亚特王朝时代已经拥有的大量权力, 王权受到空前的限制。查理二世虽然向往路易十四的国王权威, 但总体上与议会相处和谐。1685年, 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时, 形势发生了变化。詹姆斯是一位好斗的天主教徒, 力图恢复绝对王权。在多元论的宪政在英格兰确立和对抗性学说被作为英格兰政治制度的核心原则得到普遍接受之前, 又一场军事斗争爆发了。

詹姆斯二世逃离英国, 标志着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再次占据上风。但是, 议会在赶走一位国王的同时, 又请来了另一位国王。议会虽然限制王权, 但它似乎离不开国王, 或许议会在吸取绝对权力的教训———克伦威尔专制;或许他们此时深谙英国传统权力多元的益处, 特别给国王留下一个特定的位置。以往不少历史学家把英国保留国王说成是英国革命的领导者保守所至。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从权力平衡的角度来看, 议会之所以保持国王的位置, 旨在保持英国的宪政传统, 避免权力的过分失衡。正如埃德蒙·柏克所言, 英国的“宪法在四面是峭壁与深渊的境地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如果为了纠正某种危险的倾斜而向其中一边挪动的话, 可能会有倾覆的危险”。[2]P1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权力博弈, 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地位发生转换, 实现了权力的相对平衡, 在英国建立起了稳定的宪政体制, 为18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制度条件。

二、争鸣的年代

17世纪的英国议会和王权的较量导致英国政局不稳, 促使不少有识之士著书立说。因而, 在智识层面上, 英国在这个世纪获得了哲学和科学上的突出地位。西方的智识编纂学中, 17世纪之前没有几个人的名字, 但在17世纪, 出现了一大批著名思想家, 其中有弗朗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1]P228-229伴随着国王和议会间对权力的持久斗争, 对政治观念的认识也不断地发展, 此时的英国可以说是西方政治哲学的黄金时代, 现代立宪主义的主要根源。

1598年, 当詹姆斯还是苏格兰的国王詹姆斯六世, 而伊丽莎白还统治着英格兰之时, 他撰写并匿名出版了《自由君主制之真正法律》的小册子。他在其中提出了一种实质上是让·博丹式的君主主权观。在该书中, 詹姆斯明确地认为他的论证是普遍有效的, 但所陈述的部分只是应用于“自由君主制”, 即君主通过世袭的权力登上王位的政体。《自由君主制之真正法律》的副标题是“自由的国王和他的天然臣民之间的交互的和相互的义务”, 而詹姆斯一开始对君主、对满足他的臣民的幸福的义务只字未提。虽然一个好的君主愿意尊重既定的传统, 但他是所有法律的来源, 而且他本身是“高于法律的”。他并没有服从以前的法律和既定的习俗的职责。如果在君主和人民之间确有真正的契约, 而人民有确定国王是否破坏了契约的权力, 他们就是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 而这是“荒谬的”。[1]P248

当他在1603年登上英格兰王位时, 他却马上发现他的王权观点是和议会相冲突的, 但对于17世纪的政治观念来说, 詹姆斯的王权观点确实是那个时期欧洲的流行观点。此后英国著作家是罗伯特·费尔默和托马斯·霍布斯还竭力支持詹姆斯的观点。

费尔默对国家契约理论给予了特别的注意, 并认为它在经验上是错误的, 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他嘲笑了没有在先的组织, 民众就会自发地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社会和产生一个国家的观念。费尔默也反对君主受习俗约束的观点。他攻击了伟大的法学家爱德华·科克提出的观点。科克认为, 议会的权力是保存在———尽管不以成文的形式———法律传统中的英格兰“古代宪法”的组成部分中。费尔默则认为议会的权力和特权只不过是国王选择让渡的那些权力。根据费尔默的观点, 所有稳定的政府都是等级制的, 最高权力掌握在唯一的主权者手中。他无法想象一种多元主义的例子, 它们似乎是以多元主义的体系有效地运作的。他特别批判了“混合政体”或“混合君主制”学说, 后者是在他的时代着手构造一种多元主义的统治模式的政治理论家们的主要概念工具。[3]P277-313

费尔默的绝对君权理论遭到了严厉的驳斥, 但是, 纵观人类的历史发现, 费尔默的观点实际上是政治思想史中最具持久性的一种学说。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促进了为君权辩护的费尔默式的君权理论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分权理论的发展。虽然英国的政治权威由若干独立的机构分享, 但是由于以往王权的强大, 遮盖了议会的权威光辉, 因而许多人只是以一般的方式表达了多元主义政体的观点。真正对多元主义政体的观点作出系统阐述的是爱德华·科克爵士。他不但在对议会参与英国统治的权利的肯定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而且为这种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智识基础。科克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英国的司法体系作为一个既独立于国王又独立于议会的一个独特的政治权威中心的确立。

在斯图亚特王朝的历史中, 科克作为议会党的活跃分子为人熟知, 不过奠定其地位的关键在于其对英国立宪主义的贡献。他广泛地汇编了英国判例法和解释性的评注。其多卷本著作《英格兰法律的判例汇编和法理概要》对英国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埃德蒙·柏克所说, 科克成了“英国法律的权威”。[1]P255

权力理论的分歧和对抗, 不仅体现在以费尔默和科克为代表的理论家之间, 更体现在当时对抗的政治力量国王和议会之间。1642年6月, 议会向国王查理提出了《十九个命题》, 开篇即宣称查理接受这些命题就能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它要求所有国王的顾问和某些官员的任命应当得到议会的赞同, 法官应当享有安全保障, 议会的成员应当免予被拘捕, 国王的特权不应包括私人指挥任何武装力量, 以及在英格兰采取保卫新教的各种措施, 包括为了这个目标与荷兰共和国和其他新教国家进行交涉。

面对这样等于无条件投降的要求, 查理当然拒绝。但查理抓住机会表达了对于英国政制的基本理论的理解。他避免像他父亲那样提及宣扬神权, 而是同意亚里士多德的分类, 承认有三种主要的政府形式, 宣称英格兰是所有这三种形式的混合, 国王、上院、下院分别体现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基本要素。查理的答复包含了自从波利比乌斯对共和时期罗马政府体系的解释以来任何一种语言中所能发现的那个原则的最清晰的陈述, 包含了对英国政治体系的根本性质的一种明确表述, 并被议会党人和保王党人双方所接受。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 他所阐释的学说退居幕后, 但在复辟时期又作为反对保王党的战斗武器重生。在1688年后, 该学说实质上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政制的标准理论。

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从具体的问题转移到更为抽象和普遍的问题, 即英国政府的根本性质上面。这立刻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兴趣。保王党人坚持认为, 尽管国王作出了让步, 统一的主权原则并未被触动。反对派的观点则由亨利·帕克、菲利普·亨顿和一位仍未被确定身份的匿名著作家作了最有力的表达。

议会的著名宣传家亨利·帕克在1642年7月匿名出版了《对国王最近的庄严答复和文件的评论》, 对查理的答复作了回应。他认为人民的福利是市民社会的支配性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国家行使强制性权力的权威来自人民, 但只有当它通过法律制定和判决的既定权威得以行使时才是合法的。这就意味着议会和法院是英国政治体系中的必需机构。这种安排的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的自由免遭专断性权力的侵害。但是, 帕克并不主张废黜国王, 认为在正常情况下, 英格兰应该具有一个国王、议会、两院和独立的法院分享政府的权利。

菲利普·亨顿是一个支持议会的清教神学家。在其重要著作《论君主制》中, 他首先确定所有君主制的基本原则, 然后把这些原则应用到英格兰特殊的君主制上面。亨顿宣称:“我们的国王的主权受到了彻底的核根本的限制。”如果英格兰有一个无限的主权权威, 那么它就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所组成的。他写道:“这三者加在一起是绝对的, 相当于大多数绝对君主的权力。”[1]P261亨顿主张英国实行混合政体, 运用相互制衡的机构来实现绝对君主的主权。亨顿认为, 这种制度的主要意义是“作为人民的代表机构的下院必须被允许分享仍然被国王否定的政府权威”, 而国王不但要对上帝负责, 也要对法律负责。作者实质上主张, 英国应该把作为民选机关的下院当作主要的机构。

在这场权力配置的争论中, 约翰·洛克的思想则是最富代表性的。他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在《论信仰自由》一书中, 洛克主张国家不应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他拥护宗教信仰自由, 而且主张把这种信仰自由的原则扩展到非基督教徒当中去:“邪教徒、伊斯兰教徒都不应该因其宗教而被剥夺国家规定的民权。”洛克认为这种信仰自由不应扩大到天主教徒和无神论者当中去, 因为他认为他们忠实于外国君主。

在《政府论》中, 洛克系统地提出了自由宪政民主的基本思想。洛克坚信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权力, 这些权力不仅包括人生, 而且包括个人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力, 主张政府的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拥护的基础之上。洛克强调社会契约论,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一位早期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 但是霍布斯利用社会契约论来为专制主义辩护, 而洛克则认为社会契约可以废除。洛克相信权力分散的原则;但是他认为立法机关应高于行政机关, 认为立法机关应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帕克、亨顿、洛克等多人提出的元立宪主义的观点为当时议会同国王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但是, 在内战期间, 这些观点并未在英国政体中体现出来, 还一度出现克伦威尔式的独裁。不过, 他们的观点却为后来英国立宪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政权中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1688年“光荣革命”后, 在《权利法案》等一系列议会通过的法案的框架下, 国王的权威削弱,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宪政模式。

三、结语

相对于欧洲大陆强大的王权和王权主导下的国家稳定来说, 17世纪的英国则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英国正在议会和王权痛苦的内争中寻找适合英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和协调, 终于率先确立了议会居主导地位的君主立宪政体, 虽然这种政体在后来的不少史家们看来过于保守, 但是对于当时的英国乃至世界来说, 英国的立宪政体应该是最具革命性、最超前的政体。这种新的政治体制为18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英国立宪政体的确立, 其影响更具有世界性。18世纪, 英国步入了稳定发展期, 但是欧洲大陆及美洲国家则步入了探索革命期。英国关于政府分配权力体制的各种思想开始得到广泛的传播,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对英国的宪政思想做了更加激进的阐释, 并酿成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美国的建国精英们则从英国、法国借鉴了三权分立的宪政思想, 为美国设立了更加新颖的宪政体制。欧洲大陆的其他封建王国也受到重大冲击。这正是17世纪的英国经过近1个世纪的探索留给18世纪的遗产。

摘要: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宪政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议会与王权的权力博弈中, 议会的权力地位得到提升。在这个博弈过程中, 维护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各种理论也不断争锋。最终, 《权利法案》在吸纳了英国斗争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精华之后,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关键词:议会王权,英国宪政,权利法案

参考文献

[1][美]斯科特.戈登著.应奇, 陈丽微等译.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2][英]埃德蒙.柏克著.蒋庆, 王天成等译.自由与传统.商务印书馆, 2001.

篇4:浅谈17世纪英国革命

【关键词】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两个革命”

17世纪英国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如议会制的确立、内阁制的出现及两党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还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度建设提供了一种模式和借鉴。

一、17世纪英国革命的概况

17世纪英国革命始于1640年内战爆发,止于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这是一次由新兴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目的的革命。由于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人们对财富的需求日益增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方式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出现。这一时期英国的手工工场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场也开始出现,而当时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使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生活极度腐化,常年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并随意解散议会。1640年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结果查理一世与议会决裂并于1642年挑起内战。在战争中,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最终打败了国王的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开始了共和国时期,此后英国又进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时期。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推行反动政策,加强专制统治,严重损害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他们邀请玛丽和威廉共同执政,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并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又因它是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长期以来为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津津乐道,誉之为“光荣革命”。 [1]

17世纪英国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主义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英国革命还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思想觉悟和反封建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二、关于17世纪英国革命的几点看法

关于17世纪英国革命的争论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学者都将其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比较,这里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革命的性质问题即其是否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特点和保守性;“两个革命”问题及革命的成果问题。

(一)革命的性质问题

关于英国革命的性质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著较大的争议,传统观点一般把它定义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钱乘旦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种说法的最大弱点是说不出谁是“资产阶级”,如果不存在“资产阶级”,又怎么能说是“资产阶级革命”呢?[2]

笔者比较认同钱乘旦先生的观点,首先英国内战的双方不是以阶级作为分界线的,从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阵营中,社会阶层的分布情况差不多,都包括贵族、乡绅、富商和一般商人以及一些小土地所有者。此外双方阵营中各阶层的比例也差不多,因此在英国革命中很难以阶级划分阵营,这是一个事实。其次,划分双方阵营的最明显界限是宗教信仰,因此有一种说法即把英国革命称为“清教革命”。而且内战的导火线也是宗教问题,英国革命可以说是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进行的,这也更能说明了英国革命的宗教政治化特点。笔者认为现在所谓的“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双方阵营还都是以贵族地主阶级为领导的。革命的目的也只是压制专制王权,企图重新维持王权与议会的平衡和权力制约。

(二)革命的特点和保守性

英国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是革命前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状况有所不同。英国由于圈地运动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从而造成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新兴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的势力开始上升,加上英国的封建专制不是非常强大,革命中没有遭到国际反动势力的武装干涉,因而使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而无须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相反,法国没有出现向英国那样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过程,却出现了一批大金融资产阶级贵族化现象,[3]此外法国的封建势力顽固而强大,他们不愿与资产阶级妥协,再加上外国武装势力的干涉,使得法国资产阶级不得不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

其次是时代特点不同,在当时清教被用来当做反抗封建专制的武器,实际上起到了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的作用,[4]这使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进行的,而法国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即对宗教进行批判,主张理性,这就使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抛弃了宗教的外衣。[5]

最后是英国革命的保守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着很多争论。传统的观点只看到了英国革命的不彻底,比如与法国相比,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联合专政,在经济上革命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等等。但也有学者认为同无产阶级革命相比,任何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不彻底的,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革命比法国大革命要彻底的多。[6]笔者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土地制度为例,正是英国确立的土地私有制对以后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因此,从长远的效果和利益来看,英国的这种土地方式不仅没有阻碍英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得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世界工厂”乃至“日不落帝国”。相比之下法国确立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其日后的经济发展,使其在工业革命时代落后于其他国家。事实上这两种不同的土地方式都是各自国内经济、政治关系运动的产物,这也说明了我们评价一个历史现象,不仅要看是否合乎人民群众的利益,还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7]

(三)“两个革命”问题

关于英国革命的结束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般来说都把革命的结束时间定为1688年,即光荣革命结束。但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革命,钱乘旦先生也提出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革命就结束了,此后进入的是一个“复辟”时期,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确可以把英国革命看作是两个革命,一个是内战时期,一个便是光荣革命时期。[8]

这样划分的确是有道理的。两个革命一个可以说是失败了,因为它没有实现革命的目标,内战虽然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确又以另一种专制独裁来取代即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而且克伦威尔死后,英国走上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道路。而光荣革命成功了,它推翻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对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笔者并不认同有些学者把第一次革命看做是完全没有意义和任何成果的这种观点,事实上,把光荣革命看成是第一个革命的延续也是有道理的,它在推动光荣革命的胜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至少经历了内战的恐惧和痛苦,人们都更加意识到了社会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暴力冲突不一定能解决他们面临的所有困境,因此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适合英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和平变革道路。

(四)英国革命的成果问题

英国革命的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其中出现了许多现象,例如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这与其他国家的革命中出现的现象有些共同之处,在法国也出现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以及波旁王朝复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任何革命都不是平坦顺利的,都有高潮有低谷,革命的成败则应根据革命的的时代背景,国内的经济基础、阶级状况、文化等多种因素来考虑。[9]

此外最重要的是,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借鉴意义的和平变革道路。法国大革命虽然比英国革命更激进、更轰轰烈烈,但革命的后果也是十分沉重的,英国内战中使用暴力革命的成果相比光荣革命而言也是微乎其微的,并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而光荣革命确用一种更为和平、渐进的模式使英国日后逐渐从一个岛国走向了日不落帝国,这也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基础。

三、结论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17世纪英国革命的研究非常多,內容也很丰富,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泛,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在研究17世纪英国革命的相关问题时,不仅要借鉴前辈们提出的观点,还要看这些观点是否有比较可靠的事实依据,要加以区别,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5.

[2][9]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59;175.

[3][5]刘越英.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5):92;93.

[4]吕志君.英法资本主义政体不同之成因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6]胡茯苓.关于英国革命[J].益阳师专学报,1984,(3):63.

[7]王荣堂.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J].历史教学,1959,(9):8.

[8]钱乘旦.谈英国议会改革中和平变革的机制[J].历史教学,2006,(3):5.

【作者简介】

篇5:17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位于欧洲西部,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英国由于受季风天气的影响,所以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年气候温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算很丰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的中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超级大国。“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那是什么将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工业革命。

那么,这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政治上,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思想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的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今天经济学家常常讲的市场供求规律。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的自然交易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收入。根据这个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对外贸易战略。所以,经济上,随着君主立宪制的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英国加速了圈地运动,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工业革命累积了财力上的准备。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继续了近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自然科学上,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它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真正告别愚昧,迎来了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新时代

其次,它与英国如火如荼的农业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土地制度为中世纪的时候形成的一种敞田制,就是地的肥瘦、远近、干湿都不同,为了公平分配,给你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人们为了更好地种植作物,互相协商或买卖使自己的土地更加集中,从此时起圈地运动就时有发生,但是规模较小。一直到17世纪的农业革命开始,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离开乡村,向城市迁移,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支持,保证了工场的正常运作和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圈地运动的土地兼并为资本主义型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的农业生产因为土地面积的指数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剥离而采用节省劳动力的耕作技术和早期的农业机械, 加上较好的组织和合理的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农业耕种形式的变革。农业革命除了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外,还提供了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为城镇人口提供粮食。在农业革命前土地生产的主要是原始农业的产物,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块根作物和牧草的种植逐渐推广, 诺福克轮作制代替了传统的耕作制度, 人工肥料和化肥的施用, 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等等,这一切不单单使得可直接可食用的作物的增产,还无形中保证了畜牧业的饲料供应和家畜的质量。有数据表明:每英亩小麦产量圈地前为2.15夸特, 圈地后为3.25夸特;大麦从4.5 夸特上升到5夸特;燕麦从4 夸特上升到5.5夸特;豆类从35夸特上升到4夸特。(夸特:英国重量单位,1夸特相当于12.7千克)在畜牧业上,牛饲养量增加到354 头,羊饲养量增加到407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为工业人口不断增加提供了保障。农业革命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羊毛、淀粉、脂肪等等工业所需要的原料, 而且为工业提供了日益增加的粮食和畜产品。农业革命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失去土地。这就有点像中国清朝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破坏,农民不能再依靠“男耕女织”来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转而成为日用品的消费者,这在无形中进一步的扩大资本主义市场,扩大生产。或许,工业革命不仅是资本家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的需求。马克思说:“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 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特质要素的那些事件, 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前, 农民家庭生产并加工绝大部分供自己以后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原料。现在这些原料和生活资料变成了商品;大租地农场主出售它们,手工工场则成了他们的市场。纱、麻布、粗毛织品现在变成了工场手工业的产品, 农业地区正是这些东西的销售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自经营而造成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 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 另外英国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人口的飞速增长反作用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人口增长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使得资本市场扩大。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工场主们不断改善工业技术,用更好生产方式和工具代替旧的。而在农业中,农业技术变革, 铁制农具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推动了农用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正是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出收割机、割草机、播种机、松土机和切草机等。工厂生产的标准的农具,使农具的修理和更新变得简便易行。铁制品工业开始慢慢向农业渗透, 工业产品在农业市场上的比例越来越重。

农业革命还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金。农场主们将通过买卖农产品所获得的资金投资到工业中去。同时日用品等工业产业也在不断和农民的交换中获得利润,又再一次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就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一条资金链,工业领域的生产资金不断积累和利用,推动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进程。

最后,工业革命离不开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织布能力更为提高。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出现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棉布工厂因缺纱而停产。棉纱价格猛烈上涨,接着纺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这种情况,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1761年,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郡内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随后人们又陆续发明了多种纺织生产工具,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

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这一年,瓦特以发明分离冷凝器,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一个专利。1784年,经过再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瓦特蒸汽机的问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从此以后,只要有煤作为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并且,工厂也是根据需要建立起来,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机的广泛利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使工业革命开展起来。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以此为标志,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篇6: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本文仅就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能首先在英国发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三世。《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2、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4、人民有请愿权;5、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17,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其中规定:威廉三世死后,若无子,王位则由詹姆斯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安娜死后,若无子,王位则由忠于新教的汉诺威选侯继承。同一法案又规定国王的法令必须由有关大臣的签署才能生效,所有大臣必须执行议会的决议,不同意议会的决议,大臣就须辞职。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 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到汉诺威乔治一世(17- 1727年)统治时代,英国内阁制始告形成。17,辉格党成为议会中多数党,其领袖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他经常主持召开内阁会议,位居其他大臣之上,实际等于首相。因此,沃尔波尔开创了政党领袖为首相的先例。1742年沃尔波尔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他便同内阁其他成员集体辞职。从此,在英国形成了责任内阁制。这种责任内阁制度,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亦称政党政治。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二、适宜资本主义滋生、繁衍的社会环境

英国的农村经济,较其他国家具有更加深刻的商品化性质。14世纪末,英国废除了农奴制,从此,绝大多数农民成为具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生产力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农民拥有余粮,也就有了一定的购买力,有了市场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英国农村还兴起了外向型的养羊业。英国西部、北部地区降雨量大,年均达 1000毫米,日照少,平均只有3-5小时,故谷物易受涝灾,而牧草却生长茂盛,这些地区成为英国的畜牧地带。英国又是一个岛国,海岸线长达11450公里,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农民市场意识的产生、养羊业和农村工业的兴起,农村市场的开拓,表明英国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已开始被新的商品经济关系所取代,封闭的农业社会模式已开始被突破。

在传统农业经济解冻的同时,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由于养羊业获利丰厚,英国一部分贵族便乐于以新的方式经营牧场,从而走上资产阶级化的道路、成为新贵族。15、16世纪,英国又发生两起重大的事件,给旧的封建贵族以致命的打击。一是1455-1485年长达三十年的“玫瑰战争”,英国南北两方的贵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内战,使旧的封建贵族已相互残杀殆尽。二是亨利八世从15开始推行的宗教改革。在这场宗教改革中,共封闭了3000所以上的修道院,没收了约占全国耕地1/6的天主教会的土地。这些被没收的土地,通过封赠、低价出售途径,大都落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确立了国教,最终清除了另一股强大的封建势力——天主教教会。

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的转变。在英国,人们对市场经济已不感陌生,整个社会环境都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市场,参与竞争,快快发财。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三、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和黑奴贸易

英国原始积累的规模,使其他国家所不能企及的。其途径主要包括:圈地运动和殖民掠夺。

(一)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用暴力和经济强制剥夺农民,使大批农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背井离乡,成为流浪者,同时也成为一无所有的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圈地运动使英国实现了一场极为深刻的农业革命,时间上有又超前于工业革命,意义巨大,它摧毁了农业社会的基础,把广大农村改造为工业社会的大后方,它带动了土地贵族的资本主义化,使贵族的资本主义化更加普遍,在圈地运动的基础上,英国农村涌现出许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农场、大牧场,给新兴大工业提供了必须的谷物、肉食和羊毛,在城市中出现了大批的廉价的雇佣劳动者,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批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劳动力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上一篇:激动的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开创美容行业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