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2024-04-28

英国工业革命教案(共6篇)

篇1: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一、“君权神授”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师可首先布置学生看书,并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目重点要讲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概念,他们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教师可先挂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或多媒体展示),指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广泛的发展,由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称之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有着共同的迫切要求,那就是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而此时,英国的专制王朝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请学生朗读资产阶级给国王抗议书的摘录部分,加深理解。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教师可首先提问:“英国建立共和国后,谁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功臣,成为共和国的最高执政者,就任“护国主”。他死后,各种矛盾恶化,统治集团陷于混乱,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惶恐不安,把旧王朝的复辟看成是摆脱危机的出路,与斯图亚特王朝勾结,达成妥协。

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封建王朝复辟了。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辟”、“反攻倒算”的含义,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师在讲1688年政变时,应对学生指出: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欢迎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子玛丽作英国的国王。1688年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在英国确立。

在讲《权利法案》的制订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权利法案》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定了议会的大权,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为什么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场革命的国内意义。讲述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4)全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展示出来,让学生逐项回答作为本课的总结。 (使用VCD)

篇2: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加强,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了。在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经济领域内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在16世纪时,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为了加强王权,都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实行的是专制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苏格兰人民起义为导火线,以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标志,建立了共和国阶段、护国主统治时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再经“光荣革命”结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为革命的结果。英国议会在1689年时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资产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是为革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作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 通过的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表现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生活发展规律的教育。

2. 通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失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及其对发展资本主义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最终通过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的妥协(“光荣革命”)而宣告结束。这当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最后战胜封建主义,于是采取了妥协的方式。但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利用了自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有利条件,使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方式,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宗教问题。16世纪时,英国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但是,英国国教还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要求用加尔文教来改造英国国教,清除天主教的残余,反对专制王权,要求废除主教、简化教会仪式,建立适应资产阶级的教会。清教徒遭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残酷压迫,他们中大部分人逃到了国外,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

学法指导

1. 通过引导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引材料进行分析,使他们学会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 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他们的海外活动更加便利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由此导入新课。

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就此指出它们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手工工场建立并发展,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是后来革命的领导者。(但当时他们的力量还很下,需要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统治: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厉行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领域:宗教改革后建立了英国国教,但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遭到了迫害,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此处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16-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变化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必然的联系: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清教徒运动为革命进行了舆论准备等是革命的具体原因。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理出革命发展进程的基本线索。并思考: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会出现如此的曲折复杂?

基本线索:

(1640年) (1642年) (1649年)

新议会召开 内 战 共和国成立

(1649年) (1660年) (1688年)

克伦威尔独裁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曲折原因:被打倒的封建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取得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新贵族是从没落贵族中分化出来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对封建势力有妥协性,决定了革命的曲折复杂性);议会和军队的斗争等削弱了革命力量;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究其根本,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处在童年阶段,还不能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4.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后P24材料,思考、分析后回答: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在英国形成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政治体制?

过程:略

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在。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国内、国际方面来理解。着重分析其“广泛的影响”。

广泛的影响:政治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不仅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效法的对象;经济方面,通过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农业的发展,并使亚洲各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廉价的商品和炮舰的攻击下趋于解体;思想方面,革命期间产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主张,如洛克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导,而且成为后来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赌东道的思想武器。

篇3:重审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一大众科学意识的觉醒

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考察时, 希尔跳出了纯粹政治事件列举的套路, 将注意力放在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中下层人士那里, 认为他们为革命所做的准备才是真正推动革命到来的力量。希尔并不泛泛而论人民群众那里的科学力量, 而认为真正的科学力量在于大众科学意识的觉醒, 17世纪的英国人很自然地认为, 要准确地航海、开矿、丈量土地, 必须先习得最先进的天文学与数学, 而非像以前那样向神祷告。在大众那里普及后的科学知识所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力层面, 它会影响社会意识的各个方面, 甚至人们的思维形式。

希尔认为17世纪英国革命前, 英国社会最复杂和最重要的思想体系有两个:清教主义和科学。科学的突飞猛进是革命前英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也是影响英国革命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英格兰17世纪基本完成了第一次科学革命, 这次科学革命被巴特福德 (Herbert Butterfield, 1900-1979) 称为人类自基督教兴起后最伟大的里程碑[1]。希尔认为, 要考察这个时期的科学发展状况, 不能将目光放在牛津、剑桥等官方大学里, 因为它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神职人员。相反, 在英国民众那里, 不仅有专业学院和城市讲习所, 还有由商人与企业开办的学校。于是, 希尔将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中的那些“中间地带的人” (middling sort) , 即商人、工匠与自由民。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二:首先, 没有这些人的支持, 国会不可能打败国王。其次, 1640年前, 这些人在数量与财富上不断膨胀, 已然成为英格兰最显眼的新社会现象[2]。革命前科学的发展状况, 我们可以从纵向与横向来考察。

从纵向上看, 在1640年前80年的时间里, 英国的科学由落后变为发达, 经历了一条从译介欧洲大陆先进科学成果, 到独立发展、并逐步傲视欧洲的道路。

首先, 从16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 涉及医学、手术、地理、数学、天文等多个领域。主要表现为:翻译与编撰大量的科学书籍、成批购买海外科学著作、兴办成人教育等。1546年, 弗吉尔 (Polydore Vergil, 1470-1555) 的《发明家》 (De Inventoribus Rerum) 被翻译成英文;16世纪下半叶, 托马斯·希尔 (Thomas Hill, 1528-?) 就翻译了大量时兴的科学著作。根据《简约书籍目录》 (Short Title Catalogue, 1475-1640) 统计, 这个时期英国出版的书籍中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比例超过了10%, 而这些自然科学书籍中的90%都是英文的。

其次, 经过早期的翻介努力, 英国在科学知识本土化与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并出现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学者。雷科德 (Robert Recorde, 1512-1558) 开始在伦敦对公众开讲授数学, 他用英语写作, 其著作很长时间都是标准的教科书。约翰·迪 (John Dee, 1527-1608) 建立了当时英格兰地区最大的数学与科学图书馆。迪格斯 (Thomas Digges, 1546-1595) 首次在英国用英语宣讲哥白尼理论, 并且发展了哥白尼理论。布恩 (William Bourne, 1535-1582) 在他的《管制大海》 (A Regiment for the Sea) 中首次将导航术用于实践, 以最浅显的方式告诉海员如何掌管航海术。此时的哈维 (Harvey) 最先出版了血液循环理论, 等等。

从横向上讲, 革命前的英国科学发展以伦敦为中心, 基本上形成三股潮流。其一是以格雷沙姆学院 (Gresham College) 为中心的数学与天文学发展潮流。其二是炼金术的发展, 炼金术从工匠活动那里发展为帕拉瑟 (Paracelsus, 1493-1541) 式的医学, 后被广泛应用于新型药物行业等。其三是清教传统。清教教义促进现代科学与科学制度的建立功不可没[3]。

第一, 格雷沙姆学院由格雷沙姆 (Thomas Gresham, 1518-1579) 投资兴建。学院最初有神学、法律、修辞、音乐、医学、几何学、天文学等7个专业;学院授课自由, 鼓励用英文讲学以使大众受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从日常经验出发, 摒除旧有权威。布里格斯 (Henry Briggs, 1561-1630) 是格雷沙姆学院第一位领导者, 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学术圈。在布里格斯的带领下, 格雷沙姆学院成了英国的科学研究与成人教育中心。1620年, 布里格斯赴牛津任教, 甘特 (Edmund Gunter) 与盖里布兰德 (Henry Gellibrand) 继承了他开创的传统。后来, 格雷沙姆学院又在天文学、宇宙结构学、占星术等基础上发展了天文历法学。斯普拉特 (Thomas Sprat, 1635-1713) 认为格雷沙姆学院网络了“英国最博学的人”[4]。伍德沃德 (John Woodward, 1693-1728) 也盛赞“它享誉世界”, 且认为“他们一系列重要发现使他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格雷沙姆学院……几乎所有实用的知识都从那里来;一些在哲学、医学、解剖学、几何学、天文学、航海学最重要的发现以及全部的数学都来于那里……他们的教学后来又延伸到了机械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与全国的制造者。”[2]61

第二, 在科学研究与教学影响巨大的地方还有外科医生长廊 (Surgeon’s Hall) 、医学院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与药剂师协会 (the Society of Apothecaries) 。它们由民间商人或公司资助兴办, 除了教授天文学、几何学与医学外, 它们还教授算术、外科手术、数学、水文地理学、地理学、航海学、语言学、宇宙结构学与大炮技术等。这个科学研究传统受英国工匠的炼金术影响。波义耳 (Robert Boyle) 将神秘的炼金术转换成现代化学;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等都属于这个传统。在近代医学的基础上, 外科医生长廊改良手术, 医学院有权对伦敦地区的赤脚医生颁发从业执照, 药剂师协会为穷人诊断开方;三者互补, 又相互竞争。革命期间, 就有人反对医学院对医药诊断的垄断已经超出了穷人的范围[2]81。

第三, 清教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科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打破旧观点的禁锢, 同时在清教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传统, 影响广大清教徒。新教神学强调人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 坚守自己服侍上帝、人类与国家的义务;这与科学重视实验与个人经验精神一拍即合。清教相信宇宙是神所造的有序之物, 这为人研究宇宙与宇宙规律奠定了基础。这种神学为现代科学铺开了一条路, 经济个人主义与宗教个人主义结合成了新权威。黑克威尔 (George Hakewill, 1578-1649) 牧师在他的《世界政府之权力与神启》 (An Apology or Declaration of the Power and Providence of God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World, 1627) 一书中明确指出, 科学探究比传统权威重要, 人有探寻宇宙法则之义务。

革命前英国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由商人与工匠统治, 它们受民间资本的支持与监督, 它们大多使用英语, 影响中下层人士;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中许多都是自学成才, 来自社会底层。在当时著名的科学家中, “科尔 (Humphrey Cole) 是一个数学家商人, 贝克 (Matthew Baker) 是个造船匠, 舒特 (John Shute) 是个瓦匠, 诺曼 (Robert Norman) 是个航海员, 布恩 (William Bourne) 是个枪手, 赫斯特 (John Hester) 是个药剂师。”[5]可以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科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大众性, 并且能迅速转换为社会生产力。套用希尔后来的“人民的资本主义”[6]这句话, 我们可以说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科学是“人民的科学”。

二以科学为核心的革命意识体的形成

启蒙运动、宗教改革、新大陆的发现、新天文学等成功地摧毁了旧有偏见, 却没有形成新意识形态。彼时, 英国“知识生活”十分混乱;但对现实的洞察唤起了千年衰退的理性[7]。哲学处于普遍的怀疑期。德拉蒙德 (Drummond) 说:“火的元素完全被破解了, 气也不过是水的升华;地球原来是转动的, 它不是宇宙的中心……星辰不是静止的, 它们一直在苍穹下漂移……太阳‘迷失’了……科学成了人的观点, 留下了上千的迷宫供人遐思……”[8]。知识分子处于普遍的悲观失望中, 商人与工匠忙于将他们的产业现代化, 他们急需一种新的、适合的意识形态。他们首先向传统教会寻求帮助, 这种努力显然是徒然;想从大学那里得到这种满足也是徒劳, 那时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培养合格的神职人员。所以, 新思想必须从那些未受正规大学教育, 但学识渊博且信心满满的科学家那里来。单单的科学知识无法提供指导社会生产、生活的权威, 但是科学通过对其他思想领域的渗透与影响形成了关照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意识网, 从而提供新权威。换句话说, 科学扮演了缔造意识形态内推力的角色。

首先, 科学的发展提升了那些曾经卑微的人, 将他们所做所想提升到社会意识层面。革命前旧有权威被打破后, 新权威尚未建立,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的中间人士。他们是当时英国社会亚文化圈的最主要构成者, 他们出生低下, 且财富与信心极度膨胀;他们掌握科学, 影响民众, 他们的代表是那些民间的科学家, 他们以民众能理解的方式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同时, 官方教育在现代科学知识上的缺失甚至压制的态度, 使得科学教育的“权力”落入民间。如格雷沙姆学院既是一所研究机构, 也是一所成人教育机构[2]45。科学本身的实用性及其背后的价值观正在从现实与观念两个方面改变着革命前的英国社会意识;科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慢慢地从亚文化状态走向了显文化状态。

其次, 科学促使新哲学的产生, 科学本身成了建在试验基础上的新哲学。吉尔伯特 (William Gilbert, 1540-1603) 就被誉为试验基础上新哲学之父[9]。科学知识的独立地位打破了神圣干预的权威, 而时兴的科学著作又教会人怀疑没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所有权威, 如亚里士多德的权威, 让人懂得“不诉诸理性, 便不能使任何人信服”[10]。天文学革命的哲学意义在于塑造了一种意识, 即上帝不会干预人类的日常生活。气象学废除了天空有军队作战的臆想。医学的发展让人明白了生命更替的自然秘密。慢慢地, 超自然对自然的统治都开始退场。谈论科学对新哲学的影响必须提培根 (Francis Bacon) , 他既是科学家, 更是思想家;他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 使用新的逻辑方法进行科学研究;1640年后, 培根的理性与科学哲学已成了影响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再次, 科学摧毁了旧神学, 却与清教神学相辅相成。科学坚持一切判断必须建立在理性与试验基础上。清教宣称宇宙是神所造的有序之物, 人有义务弄清楚神的意旨, 这与刚起步的新科学一拍即合。科学的效用主义与激进的新教主义在各城市中心并肩成长[11]。如在理性基础上推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它所改变的不仅是天文学, 而是对整个旧有神学的摧毁。清教主张往往在社会中下层人士那里得到拥护并风行[12], 而这些人士恰恰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者, 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从而获取了其政治重要性, 他们渴求破坏旧权威的清教主义, 也改变着清教神学。在他们的努力之下, 清教也基本确立超自然力量不会干预自然力量这样的神学前提, 即上帝不会改变自然规律。

另外, 在科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的推动下,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开始萌芽。解剖学打破了心比血液“高贵”的观点;天文学打破了太阳比行星“高贵”的观点;在理性与实验之上的科学思维摧毁了法律与政治上的等级制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等级社会里的人若行了与其位置不符之事, 便会受到惩罚, 那么一个由平等与相互竞争个体组成的社会该如何维持和平呢?这个问题首先由霍布斯 (Thomas Hobbes) 提出, 从而发展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科学, 他因此自视为新政治科学的欧几里得[13]180。另外, 社会科学家依据几何与数学基础的理性规定性认为社会根基也当由理性来规定。

由上可以看出, 革命前英国的科学与社会思想之间的联系超乎想象。科学从日益发展的城乡作坊与工业那里发展出来, 继而得到清教信仰的强力支撑。科学发展后又打破旧有社会意识形态, 从而转化为新的社会意识, 成为英国革命得以爆发的极为重要的思想因素。而新意识反过来又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培根关于科学的成效显著的思想成了科学工作者公开承认的信条”[14]。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革命前新哲学、新宗教、新思想等社会意识, 与它们结合而成革命的社会意识体;这种意识体直接催动了17世纪的英国革命, 也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

三整体主义视域下的重审

自有史以来, 英国就有君王、领主、主教、教会的统治。但17世纪的革命爆发不到10年就把国王以人民的名义处死了, 还将主教制度与上院废止。试问:英国人哪来的胆量干这逆天之事?革命前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通过对新思想影响而形成的革命意识体, 正好为革命提供了一套备选的支撑理念。这个时期的科学往往不以单一科学因素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它的诞生是欧洲知识与社会危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社会思想要素共同为革命的到来做准备;革命后科学的胜利也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知识的增长上, 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 革命前英国的科学发展是整个欧洲社会与科学运动的一部分。正如霍布斯鲍姆所说的那样, 对英国的科学 (知识) 史的考察必须要与17世纪的基本危机联系起来[15]。英国革命前, 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百多年, 它们对英国社会的冲击是直接的。新教中的路德宗与加尔文主义传入英国, 以长老会与清教为代表的新教在英国开始风行, 天主教所树立的意识形态权威摇摇欲坠。整个欧洲的社会运动推倒的旧有权威为科学在英国的产生与发展打开了必要的空间。

其次, 科学在新教思想的帮助下打破旧有权威破壳而出, 取得成就后的科学与其他社会思想结合从而形成了新权威, 从思想上托举革命。科学在革命前英国的发展受新教神学思想的保护与推动;发展后又通过对社会意识、哲学、神学、社会科学等的影响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唯物论意义的革命性的意识体, 从各个方面影响英国革命。这个时期的科学具有单独社会角色, 尤其是在社会生产力方面, 但更多时候是与社会元素结伴而行, 如清教自然神学、经验哲学、政治科学等的风行都带着极强的科学身影。

再次, 通过革命, 科学的胜利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的发展上, 而且体现在社会思想的各个方面。随着革命的不断推进, 科学研究的中心逐步由民间向官办的牛津、剑桥等地方转移, 开始了科学的体制化与功能化进程, 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而最新的科学成就也在内战晚期激奋人心, 使继续战斗的人能“安心依靠”。自1650年始, 自我意识科学 (self-conscious science) 开始引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13]179, 现代化学、培根的理性哲学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重要指导思想。清教对宗教的个人体验与科学的试验精神继续紧密合作。解剖学与天文学的最新发展也将科学里的“平等”等观点植入到了政治科学。

总观革命前英国科学的发展道路, 从纵向上讲, 经历了一条从译介到领先欧洲的发展道路;从横向上讲, 革命前英国科学发展从天文学开始, 涉及数学、算术、几何、航海、医学、药学、解剖学、化学等各大领域, 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科学革命。这个时期的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新教思想的保护, 得到民间资本的支持, 主要推动力量来自社会的中下层人民。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伦敦地区的私立学院、公共讲习所、公司等, 其影响也主要集中在民间作坊与公司。而就科学对英国革命的影响来看, 科学不仅仅使得国会军队的武器装备与医疗条件优良;更重要的是, 科学通过对社会意识、宗教神学、新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渗透与影响, 织成了一张巨大的具有唯物论意义的意识网, 形成新的社会意识权威, 从思想上托举革命。从这个角度上讲, 科学对英国革命的影响不只是物质基础上的, 而是整体性的;也只有在整体主义视域下, 才能理解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与工业革命。没有单一元素的革命, 任何一场革命都是社会革命。革命不仅要有革命理念为其做准备, 而且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为其做准备, 如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过多地强调任何一方面影响都会失之偏颇。对英国革命的考察亦是如此。若将革命产生的原因仅仅局限于经济因素, 不在整体论意义上寻根, 看不到社会意识以及文化的唯物论意义, 就势必将陷入经济决定的怪圈。若只看到为数不多的大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对革命的影响, 而忽略其背后的大众积淀, 这种科学准备就会是“无根之源”。若只看到革命的生产力方面的影响, 忽略整体性的社会影响, 又必然走入现代性的困境, 进入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人的绝境。

摘要:英国内战前科学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 而此时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商人、技工、自由民等中下层百姓。而科学兴起的标志在于大众科学意识的觉醒。发展后的科学不仅在经济与技术基础上影响工业革命, 而且通过对社会意识、神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渗透”, 织就一张巨大的具有唯物论意义的意识网, 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着革命的进程;可以说科学扮演着意识形态缔造者的角色, 它为革命与新技术迅速开展提供了新权威。

篇4:瓷器之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瓷器灿若群星

英国瓷器品牌甚多,从斯波德到玮致活,从明顿到皇家道尔顿,从Ashley到Royal Worcester,从Royal Albert到Wood & Sons,从Royal Crown Derby到Royal Stafford……如此众多的瓷器品牌,仿佛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之久。

不得不说,英国人在炮制品牌方面有着惊人的才干,英国这样一个不产一片茶叶和一寸高岭土的国家,却几乎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牌和瓷器品牌,不能不令人感佩。而相较之下,中国这个发现了茶叶和发明了瓷器的国家,却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茶叶品牌和瓷器品牌。

骨瓷之美

如果说瓷器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那么可以说,骨瓷就是英国人对瓷器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骨瓷英文名叫“Bone China”,是在陶瓷原料中掺入动物骨灰,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由于骨灰的加入增加了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使其强度高于一般瓷器。而独特的烧制过程和骨灰的加入,使瓷土中的杂质被消除,骨瓷显得更加洁白、细腻、通透、轻巧,极少瑕疵,并且比一般瓷器轻薄,在视觉上有一种特殊的清洁感。也因此,骨瓷素来享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

骨瓷最早的基本配方是60份骨灰和40份瓷石,但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50份骨灰、25份瓷石和25份黏土,直至今天这个配方在英国一直被认为是标准配方。

英国最大和最有名的骨瓷餐具品牌应该算皇家道尔顿集团,旗下有 Royal Doulton,Royal Crown Derby,Minton,Royal Albert四大品牌,占据了英国骨瓷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骨瓷生产大家。Royal Doulton 的骨瓷制品中,骨粉的成分高达40%以上,并且专选3岁小公牛的骨粉以保证瓷器的材质最为细腻。这样的钻研当然也得到了市场的极大肯定,Royal Doulton旗下的品牌皇家阿尔伯特的骨瓷系列老镇玫瑰(Old Country Roses)自1962年推出后就备受追捧,到1984年已经成为最为畅销的产品系列。问世之后据说已经卖掉数亿件,是世界上最为畅销的瓷器图案之一,也是戴安娜王妃生前最喜欢的瓷器。

此约书亚非彼约书亚

那么骨瓷到底是谁发明的呢?有资料甚至权威资料都说是约书亚·玮致活。事实上,尽管约书亚·玮致活被尊称为英国瓷器之父,但他并不是骨瓷之父。骨瓷的发明人是约书亚·斯博德,而不是约书亚·玮致活。有意思的是,玮致活和斯博德的创始人都叫约书亚,而且他们都师从过同一个瓷器师傅,算得上是师兄弟。但是,此约书亚非彼约书亚,这也许是张冠李戴的原因之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1773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迅速削减中国瓷器的进口量,致使市场上中国瓷器的价格一路飙升。1784年,英国政府又大幅降低茶叶税,令英国中上阶层的茶器购买需求量急剧增加,能够拥有一套精致美丽的中国青花瓷茶器几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

英国瓷厂由于缺乏皇家资助,必须自负盈亏,很难与德国麦森、法国赛佛尔等欧陆大厂在精致手绘上一较高下,他们要找出一条企业更新之路。除了拓展新材质外,还需压低成本,从而在价格上争夺新兴的中产阶级客源。此时,Josiah I Spode研制成功骨瓷,这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他同时发明铜版转印更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利好事件,可以说福有双至。

骨瓷的发明,与铜版转印法的投入生产,一则解决了英国本土瓷土匮乏的困境;二则大幅降低手工成本,节省制作流程,为瓷器制造业掀起了本质性革命。不仅大受原本无法买得起昂贵瓷器的中产阶级欢迎,其质量也得到各国皇室贵族的肯定。就这两点发明,终于使得瓷器这位昔日高不可攀的东方美女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和柜子,也自此开启了英国瓷器业执世界瓷器销量牛耳的历史地位,至今不衰。甚至发展出英式下午茶风潮,成为人人可以享受得起的日常奢华。

Wedgwood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约书亚·玮致活于1759年创办了玮致活,据说当时他因病右脚稍跛,无法像正常匠人一样正常地控制机器,却因此发明了新的制陶技术,做出一组前所未有的乳白色瓷器。瓷器精致的颜色,让英国夏洛特皇后爱不释手,被赐名“皇后御用”瓷器。此后,约书亚还为俄国凯瑟琳女皇制作了952件瓷器,从此走红。这可真是奇妙的瓷器版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后1902年罗斯福总统的白宫之宴,以及1953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皇加冕典礼的桌台上,摆放的都是玮致活的高级餐具。

篇5: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文艺复兴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不久,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一、“君权神授”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师可首先布置学生看书,并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目重点要讲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概念,他们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教师可先挂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或多媒体展示),指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广泛的发展,由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称之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有着共同的迫切要求,那就是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而此时,英国的专制王朝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请学生朗读资产阶级给国王_的摘录部分,加深理解。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教师可首先提问:“英国建立共和国后,谁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功臣,成为共和国的执政者,就任“护国主”。他死后,各种矛盾恶化,统治集团陷于混乱,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惶恐不安,把旧王朝的复辟看成是摆脱危机的出路,与斯图亚特王朝勾结,达成妥协。

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封建王朝复辟了。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辟”、“反攻倒算”的含义,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师在讲1688年政变时,应对学生指出: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欢迎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子玛丽作英国的国王。1688年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在英国确立。

在讲《权利法案》的制订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权利法案》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定了议会的大权,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为什么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场革命的国内意义。讲述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4)全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展示出来,让学生逐项回答作为本课的总结。 (使用VCD)

5)练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篇6: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课 克伦威尔

课标要求: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学习目标:

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事迹,评价其功过是非。教学重点: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学习导航:

16世纪以来,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封建君主制已成为社会前进的桎梏。而创造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制度、新秩序是一个充满了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17世纪的英国在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这样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的领袖人物。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最终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来分析他一生的功过是非。

一、英国状况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1640新议会的召开到1688光荣革命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壮大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 新议会的召开 内战爆发时间:1642年

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②内战时期(1642—1648)③共和国时期(1649—1660)(高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⑤光荣革命(1688)(结束)2.英国含义的变化

革命时:英格兰(英吉利王国);克伦威尔时期: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今天: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3.英国议会

13C(封建时代)出现议会,14C议会分为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这一时期议会是地方势力与王权斗争的工具,16C,新兴资产阶级进入下院,议会成为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斗争的工具。

二、克伦威尔生平

1599年4月25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它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7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喜爱几何、算术、修辞、逻辑等学科,尤其喜欢历史。1619年,克伦威尔进入伦敦法学院继续求学。

1628年,当选议员,开始政治生涯,进行议会斗争,并逐步领导革命 1653年.成为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 1658年,因病去世

三、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1.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

①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

②克伦威尔参与议会斗争:1628年当选为议员,进入议会,1640年,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查理一世拒绝《大抗议书》,内战一触即发。

《大抗议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阐述其革命纲领的宣言书。共有204条条款,主要内容是要求自由发展工商业,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废除一切封建特权等。

2.内战时期(1642—1648)①1642年,内战爆发,先后组建骑兵中队和“东部联盟” ②1645年,在议会授权下组建新模范军 ③1644年,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为克伦威尔军队赢得铁骑军的称号。④1644年,通过《自抑法》,将长老派排除出军队领导层

⑤1645年,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成为英国内战的转折点 ⑥1646年,率军攻克牛津,第一次内战结束 ⑦1648年,占领爱丁堡,第二次内战结束 ⑧1649年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⑨1649年5月,成立英吉利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政权

内战初期议会军队为什么接连失利?掌握议会的长老派妥协退让,希望通过谈判达到目的 新模范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来源于清教徒(农民);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作战勇敢,克伦威尔的指挥有方 内战结束后,议会存在哪些政治派别?各自代表哪一阶层利益。

长老派:大资产阶级、大贵族利益,保守 独立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平等派:下层平民,激进 处理国王,遇到哪些阻力?克伦威尔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

王党顽抗,上院否决,欧洲各国阻挠,独立派分化;克伦威尔宣布下院为最高权利机关,组建法庭,审判国王,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3.大权独揽的护国主——共和国时期(1649—1660)(高峰)①巩固革命成果

对内措施: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发展;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打击天主教势力 对外措施:征服爱尔兰、苏格兰;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通过战争迫使荷兰承认该条列,打击荷兰海上贸易;迫使葡萄牙、丹麦 等缔结商约,扩大英国的外贸和航海利益,保护英国海外贸易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②建立独裁统治:1653年,颁行《统治文件》,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是不是偶然的,如何看待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

不是偶然的:共和国建立时期,资产阶级还比较弱小,同时面临内忧外患(人民起义不断,王党的叛乱,外国的干涉),严重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极权统治,维护统治秩序,巩固了革命果实。独裁建立的根源是不成熟的资阶维护统治的需要。独裁统治的建立恰恰证明共和国并不适应当时需要

评价:①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时期,采取了有利于资义发展的政、经、外等方面的措施,代表了资阶的利益,推动了本国资义的发展。②军事独裁统治有违资产阶级革命的自由、民主等原则。4.克伦威尔的结局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其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四、克伦威尔的功过

1.功:反封建和发展资义方面,贡献巨大

①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统治期间,在政、经、军、文、外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过:

①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起社会动荡; ②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上一篇:ffe结尾的单词口诀下一篇:《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