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2024-05-22

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通用4篇)

篇1: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2009年南京市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2009年全市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工作,将以旧课桌椅的更新装备和新增课桌椅装备二种方式进行,并建立课桌椅装备的常规化机制。现就2009年课桌椅更新和新增二种方式的装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更新装备和新增装备课桌椅的定义

1、全市中小学使用六年以上,并且已经损坏不能用的课桌椅。或虽未到六年,但经实地考察确认为已经损坏不能用的课桌椅。定义为“更新装备的课桌椅”。

2、在“扶贫工程”、“三新一亮”工程和其他装备工程中,至今没有更新的旧木制课桌椅,经确认已经破旧不能再用的课桌椅。定义为“更新装备的课桌椅”。

3、新增学校、新增班级和实施“小班化”后,新增的课桌椅和“小班化”课桌椅。定义为“新增装备的课桌椅”。

二、数量及经费政策

1、课桌椅装备要逐步形成一个常规化的机制。在严格控制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使用寿命制度,按保质期与使用期,每年确定更新装备的数量。

2、各区县2009年“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其更新的数量严格控制在全区县中小学课桌椅总量的10%以内。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以下简称“一区二县”)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15%。“新增装备的课桌椅”依实际情况而定,不作限制。

3、城区“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和“新增装备的课桌椅”,其经费,在市财政的切块经费中安排,区县按2008年的配套比例政策筹措配套资金。市教育局不再另外安排专项经费。

4、“一区二县”的“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市教育局单独安排课桌椅更新装备的专项经费,给予专项补助。其专项补助方法为:市、区县按8:2的比例,共同筹措。“一区二县”的“新增装备的课桌椅”(包括“小班化”课桌椅)不享受此专项补助政策。按城区的方法执行。

“一区二县”2009年课桌椅更新数量如下:六合区4000套;高淳、溧水二县各为3000套。均以双人套结果计算。总计10000套。如果为单人套则翻倍。

三、2009年课桌椅装备的总要求

1、从2009年起,不论是新增课桌椅,还是更新课桌椅,所有课桌椅的质保期定为六年,有效使用期限(即寿命)定为十年。十年内的课桌椅不得更新。十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在质保期内由生产企业负责,在质保期外,通过必要的维护维修解决。

2、2009年所有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和区县新增的课桌椅、小班化课桌椅,均分别由市、区县分别建立档案。市、区县二级每年开展定期的和不定期的质量和使用情况巡查活动。对供应商的质量、维护等问题,和学校管理、使用情况等建立课桌椅专项档案。并依据巡查的信息,对供应商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与处罚。

3、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原则上要求为单人型,“新增装备的课桌椅”由区县学校确定款式。所有类别的课桌椅原则上均要求能进行升降调节或同一班级有不同的高度,以确保不同身高与体型的同学的生理特点。在管理和检查中,要求学校能帮助学生调节好高度。不能调节的课桌椅,则要求同一个班级必须按学生的身高,分成三个高度规格。

4、从2009年起,所有进入学校的课桌椅必须贴上《铭牌》。《铭牌》由市装备办统一监制。《铭牌》上要标注清: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编号、质保期、使用年限等数据。

5、所有课桌椅的质量标准、型号规格,均须严格执行“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200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和“GB1858-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技术标准。

6、市教育装备办将研究制定规范、详实的采购合同文本,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按合同与招标文件,强化合同履约与验收。确保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质量达到新的质量标准。

7、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一律使用实木类的桌面材料,如机拼实木板。非实木类的材料,如三聚氰氨板、复合板等,原则上不再允许进入学校。同时,实木类桌面板材料,必须有环保认证,达到环保质量标准。

8、2009年的课桌椅,要求在功能上有所拓展,除在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的生理要求上强化外,有条件的区县,要尽可能通过课桌椅的材质、色彩、环保、安全、舒适和预防近视等功能上,提升课桌椅的装备质量与品质,真正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

四、2009年课桌椅装备的方法

1、市教育装备办通过举办展示与评审活动,向各区县和学校推荐2009普通课桌椅的款式,并详细提出规格、型号说明与材质要求。

2、全市将继续采取协议供货的方式招标采购和供应。由市教育装备办通过招标,确定2009课桌椅供应商、课桌椅价格体系和合同,并以文件形式通知区县和学校。

3、依据政府采购的要求,原则上要求更新装备的合同由学校与供应商签订,区县与市教育装备办作为鉴证单位。

4、区县技装办与学校联合对课桌椅进行履约验收,市装备办组织人力对区县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质量情况进行抽查。

5、未参加2009课桌椅展示和评审的供应商,原则上不能参加2009协议供应方式的招标,不能成为2009的供应商。

五、实施日程安排

1、四月各区县完成更新课桌椅和新增课桌椅等装备的计划。

2、四月份中旬,市教育装备办完成课桌椅的选型和招标方案。

3、五月初,完成招标。并将供应商和供应方案、合同范本、验收方法、质量指标等资料印发区县。

4、五月中旬,区县开始以协议供货方式采购。

5、8月下旬,全面完成课桌椅更新装备和新增课桌椅装备的任务。

篇2: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杨文胜

南京市教育装各与勤工俭学办公室江苏南京

摘要:为了对南京市中小学生课桌椅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和研究,尽快开发出符合目前中小学生身体成长发育条件的课桌椅和与之配套的科学规范的装备指导意见。通过座谈法,访问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中小学校课桌椅装备与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确定南京市中小学课桌椅装备与管理方囊。关键词:课桌椅 中小学生 健康

在过击20年问,我国城乡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4.86厘米,平均增长值已远远超过“每10年增长1.0厘米”的“国际标准”;我国城乡男女生体重平均增长4.95千克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当前我国学生 体重生长的长期趋势依然明显,增长幅度已远远超过“每10年增长0.5千克”的“国际标准”,我国城乡男女生体重与身高生长水平仍处在持续快速增长期,这与我国社会和经济状况的高速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明显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一、国家标准修订后的特点

困此,我国2002年5月29日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即《中华人民共和围困家标准GB/T 3976--2002》,本标准主要依据我国近年的人体测量资料和专门调查,非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5970 1979《家具——教学用桌椅——功能尺寸》,并参考了日本工业规格JIS S1021--1991《学校家具(普通教室用桌椅)》和JIS S1015--1974《讲课教室用固定式桌椅尺寸》,对过去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其特点是:

1中小学校课桌椅各型号的身高范围普遍提高7.5厘米。

增设一个以180厘米为标准身高的最大型号,由原来的9个型号增加为10个型号。撤消了GB 7792--1987中的附录A(参考件)关于原有课桌椅使用的规定。各型号桌面高与围际标准一致,座面高较之低 20毫水和10毫米。

2中小学校课桌椅尺寸

桌面宽(左右方向),由原来的550 mm--600mm(单人用)和1000毫米~1200毫米(双人用)分别修订为600毫水和1200毫米(取最大值)。增列了靠背点高和桌下净空的多项尺寸,某些部位的尺寸也有少许调整。充实了分配使用方面的一些规定,增设了附录A(提示的附录)。

根据这新标准的颁布,南京市卫生保健所1985--2005年对南京市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调研。南京市20年来7~18岁的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增长的情况结果显示:

1985~2005年的20年,南京市中小学生:

身高增长为:2~13厘米;平均7.93厘米

体重增长为:3~15千克;平均10.0千克

胸围增长为:-1~7厘米;平均3.41厘米

二、中小学课桌椅装备概况

我们深知:课桌椅是教育机构中的基木设备,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依据我市卫生保健部门关于课桌椅的配备要求,我们在过去的中小学课桌椅装备过程中做到了:

l多数中小学均配备了叫调式的桌椅。

2配备不可调节课桌椅时,我们认为教室的课桌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要求,配备三个高低层面摆放是可以满足学生身高差异要求的。

3根据国标,考虑群体学生,以下均值为参考值装备课桌椅。基本确保了安全、牢固、适用的课桌椅进入课堂。

三、中小学课桌椅装备存在的问题

但是,经过对过去课桌椅装备的实际调查、座谈与分析后,发现我们的中小学课桌椅存在下列问题:

1、课桌椅高度:小学低年段偏高,不符合国标装备使用现象严重;个性化设训不足,可让个别特型学生选择品种不够十富。

2桌面大小:中学生堆放书籍、材料多,有效使用面积不足。

3桌斗空间:书本、文具增加后,桌斗空间不足以存放书包和物品,造成书包放在椅了后面,导致学生不健康的就坐环境;书包放在地面或桌旁,影响美观;中学生把书本放在桌面上,造成桌面使用空间减小,影响书写与阅读。

4桌脚、椅脚护套:易老化、易脱落、不耐磨,造成影响美观与使用。

5叫调节桌椅·调节不方便,需要专用工具与人员,造成总务部门工作量增大;存在螺帽容易脱落,封边容易脱胶,钢结构易脱焊等现象,造成维护保养围难;调节后,存在桌椅重心提高,固定点减少的现象,容易造成不稳定和不坚固,易损坏。

6、材质与工艺:桌而材质参差不齐、钢材壁厚 规格不一,工艺差距大,缺少产品标注和质量检测 部门对产品审验的合格证明。

四、结论与建设

经过讨论,针对以上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从目前中小学课桌椅装备现状看,我们已装备的课桌椅型号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主要问题出在管理与使用上,建议南京所有中小学的每个班级对照国家标准,根据学生实际坐高进行调整,整顿课桌椅管理与使用不当的现象。

2、设计多款满足个性需求的课桌椅:针对部分中学生的特殊体形设计。

3、高度可调节课桌椅改造建议:改变调节高矮的结构与部件,设计出齿轮传动式调仃课桌椅。实现利用专用工具,方便师生操作的半自动型可调节课桌椅。

4、依据国家标准,设计多款符合新课改精神、小班化教学、初高中课堂教学等桌面需求的课桌椅。实现既符合标准,又适合教学具摆放的功能性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用房条件,相对增大学生作业、操作与学习的有效使用面积。

5、统材质规格与标准,规范工艺要求,加强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与质量监管力度与措施,统一产品标注内容与要求,保障用户与企业的合法权益。

篇3: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一、国家标准修订后的特点

因此, 我国2002年5月29日发布, 2003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976-2002》, 本标准主要依据我国近年的人体测量资料和专门调查, 非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 S O 5970-1979《家具—教学用桌椅—功能尺寸》, 并参考了日本工业规格J I S S1021-1991《学校家具 (普通教室用桌椅) 》和JIS S 1015-1974《讲课教室用固定式桌椅尺寸》, 对过去的标准进行了修订, 其特点是:

1. 中小学校课桌椅各型号的身高范围普遍提高

7.5厘米。

增设一个以180厘米为标准身高的最大型号, 由原来的9个型号增加为10个型号。撤消了GB 7792-1987中的附录A (参考件) 关于原有课桌椅使用的规定。各型号桌面高与国际标准一致, 座面高较之低20毫米和10毫米。

2. 中小学校课桌椅尺寸

桌面宽 (左右方向) , 由原来的550m m~600m m (单人用) 和1000毫米~1200毫米 (双人用) 分别修订为600毫米和1200毫米 (取最大值) 。增列了靠背点高和桌下净空的多项尺寸, 某些部位的尺寸也有少许调整。充实了分配使用方面的一些规定, 增设了附录A (提示的附录) 。

根据这一新标准的颁布, 南京市卫生保健所1985~2005年对南京市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调研。南京市20年来7~18岁的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增长的情况结果显示:

1985~2005年的20年, 南京市中小学生:

身高增长为:2~13厘米;平均7.93厘米。

体重增长为:3~15千克;平均10.0千克。

胸围增长为:-1~7厘米;平均3.41厘米。

二、中小学课桌椅装备概况

我们深知:课桌椅是教育机构中的基本设备, 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依据我市卫生保健部门关于课桌椅的配备要求, 我们在过去的中小学课桌椅装备过程中做到了:

1. 多数中小学均配备了可调式的桌椅。

2. 配备不可调节课桌椅时, 我们认为教室的课

桌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要求, 配备三个高低层面摆放是可以满足学生身高差异要求的。

3. 根据国标, 考虑群体学生, 以平均值为参考值装备课桌椅。基本确保了安全、牢固、适用的课桌椅进入课堂。

三、中小学课桌椅装备存在的问题

但是, 经过对过去课桌椅装备的实际调查、座谈与分析后, 发现我们的中小学课桌椅存在下列问题:

1. 课桌椅高度:小学低年段偏高, 不符合国标

装备使用现象严重;个性化设计不足, 可让个别特型学生选择品种不够丰富。

2. 桌面大小:中学生堆放书籍、材料多, 有效使用面积不足。

3. 桌斗空间:书本、文具增加后, 桌斗空间不

足以存放书包和物品, 造成书包放在椅子后面, 导致学生不健康的就坐环境;书包放在地面或桌旁, 影响美观;中学生把书本放在桌面上, 造成桌面使用空间减小, 影响书写与阅读。

4. 桌脚、椅脚护套:易老化、易脱落、不耐磨, 造成影响美观与使用。

5. 可调节桌椅:调节不方便, 需要专用工具与

人员, 造成总务部门工作量增大;存在螺帽容易脱落, 封边容易脱胶, 钢结构易脱焊等现象, 造成维护保养困难;调节后, 存在桌椅重心提高, 固定点减少的现象, 容易造成不稳定和不坚固, 易损坏。

6. 材质与工艺:桌面材质参差不齐、钢材壁厚

规格不一, 工艺差距大, 缺少产品标注和质量检测部门对产品审验的合格证明。

四、结论与建设

经过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 从目前中小学课桌椅装备现状看, 我们已装

备的课桌椅型号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主要问题出在管理与使用上, 建议南京市所有中小学的每个班级对照国家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坐高进行调整, 整顿课桌椅管理与使用不当的现象。

2. 设计多款满足个性需求的课桌椅:针对部分中学生的特殊体形设计。

3. 高度可调节课桌椅改造建议:改变调节高矮

的结构与部件, 设计出齿轮传动式调节课桌椅。实现利用专用工具, 方便师生操作的半自动型可调节课桌椅。

4. 依据国家标准, 设计多款符合新课改精神、

小班化教学、初高中课堂教学等桌面需求的课桌椅。实现既符合标准, 又适合教学具摆放的功能性需求, 同时结合学校用房条件, 相对增大学生作业、操作与学习的有效使用面积。

5. 统一材质规格与标准, 规范工艺要求, 加强

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与质量监管力度与措施, 统一产品标注内容与要求, 保障用户与企业的合法权益。

6. 颁布《南京市中小学课桌椅装备指导意

篇4: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全面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构建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积极稳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坚持“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形成“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州(市)县组织、学校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格局。在全省整体推进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争取三年达到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划目标。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三)课程结构。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每学年都要开设各学习领域的课程,保证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相应学分。

每一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8个学习领域共设置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学校要开足必修课程模块,积极创造条件,多开设选修课程模块,逐年达到国家课程要求。

(四)课程设置。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具体设置如下:

(五)教学安排。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课程。学校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年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好各类选修课程。高中3学年教学安排建议如下:

(六)学制与学时。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为35学时,其中机动时间3学时(包括班会、团队活动等),每周实际教学时间应保证32学时。

(七)学分及认定。模块的修习时间一般为36学时,相当于2学分。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体育与健康共11个必修学分,其中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在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美术共3个必修学分,其中书法模块必修1学分。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领域,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3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3年共获得6学分;学生3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有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相应学分,3年内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28个以上的选修学分(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6学分中,“三生教育”至少1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鼓励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符合学校实际的选修课,使学生获得更多学分。

学生获取学分,按照《云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规定(试行)》予以认定。

三、课程实施

(八)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普通高中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课程模块的同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和教研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组成,同时组建学校分学科课程研究小组,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应当尊重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权。40名以上(含40名)学生选修的课程模块,学校必须开设;少于40名学生选修的课程模块,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设。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要逐年扩大选修模块的开设比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为更多的学校开设多样化选修课提供借鉴,发挥其在课程改革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技术”领域的“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学校可以根据条件,逐步开设,三年内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州(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帮助学校解决课程开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教学基本条件、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九)认真落实开课要求。高一年级主要开设必修课程,从下学期开始开设选修课程,并逐步增加选修课程模块;高三下学期在安排复习课的同时,应保证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相应学分。一个模块3年中可以重复开设,各学科在同一学段也可以开设若干必修、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允许选修Ⅱ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两类课程跨年级安排。鼓励学校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综合性、创新性、有特色的选修Ⅱ课程。

(十)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校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明确规定选课指导的工作程序,明确选课指导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安排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云南省教育厅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文件;学校3年课程开设计划;各科目模块的介绍(如学习内容、所需课时、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学分计算方法、成绩考核方式等);不同发展需求的选课模式建议;选课基本程序等。

(十一)选课程序及要求。学校制订《学生选课申请表》,学生根据《选课指导手册》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填报,制定学年修习计划,经学校批准后执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科目、模块和变更修习计划,但须提前报告学校并经批准后方可。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和模块之前,学校应当向学生公布教学班的班额控制人数。如果某些科目的模块选择人数偏少,学校难以安排,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指导学生重新选择其他模块,也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到附近有条件开设这些模块的学校修习。选课指导教师肩负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为学生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选课档案。

鼓励跨校、跨区协作,提倡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协调作用,实现本地区学校在师资、场地、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十二)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观念,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研讨、共同发展提高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讲求实效性,要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实发生显著的变化。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要避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不良倾向。提倡教师集体研讨备课与个人风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以科学的方法设计、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提倡为课堂教学内容确立明确的学习主题或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序开展课堂教学等科学教育教学的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辅导、活动与研讨、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与考试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总结和学习借鉴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模式。

学校及教师应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学习平台。

(十三)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学校在高中3年中,应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必修课程一般也要求按照行政班来安排。行政班的班主任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选修课则应当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组织教学班。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活动场所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在自己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尤其要重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机整合。

学校应当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教师的潜能和特长,调动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鼓励多学科教师合作开设同一选修课,允许外聘教师开设富有特色的选修课。为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新课程改革工作,学校应当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研修之间的关系。

(十四)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符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研制度,着力构建学习、教学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设民主、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和对话的新型教研文化。通过校本教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的服务平台,组织和引领学校开展教研工作,帮助学校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水平和层次。切实加强对农村普通高中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其正常开展活动。学校应加强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多方协作机制。

(十五)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程建设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本区域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可尝试组织优秀教师联合定期跨校上课,以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帮助薄弱学校解决课程资源不足等问题。有效开发、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构建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为本地区新课程改革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

学校应充分利用并认真开发校内课程资源。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优化资源配置,配备和添置必需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实验设备以及其他教学设施和器材。

大力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争取学校所在地的企业、农村、部队、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支持,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四、课程管理

(十六)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建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上报、备案等有关制度,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课程方案的行为。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发挥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办出自己的特色。

(十七)教研部门的管理。各级教研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提出科学有序的指导。要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为依托,规划和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以专题研究的成果推动改革进程,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样本学校的成功经验为全省课程改革推进提供可行经验和方法,提高改革发展的整体水平,切实发挥教研部门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功能和作用。

(十八)学校的管理。校长是新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全程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组织、实施、督促和评估检查,校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团结全体教师,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应当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机制,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式。要建设好两个班级集体,重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保持行政班的相对稳定,保证教学班的正常教学。教学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模块教学,任课教师应当组织好教学班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要关爱学生,保持与班级同学和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要本着对学生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如实做好学生的各项评价工作。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彰显自己的品德,体现自己的价值,赢得学生的敬重。

五、课程评价

(十九)逐步建立、完善发展性评价制度。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作业、作品、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展示,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二十)建立质量监测与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建立新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二十一)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按照《云南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二十二)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网络管理系统。在现行普通高中学生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管理功能,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修习所得的学分等成绩纳入由省统一管理的网络管理系统,确保这些资料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十三)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颁发。普通高中学生修习的学分达到本文的规定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含考查课合格),由学校向其颁发云南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上一篇:《我能行》说课稿下一篇:必修4平面向量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