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2024-05-02

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精选8篇)

篇1: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银行风险与相关内部控制—银行内控-“抓资金”关闭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账务处理环节的管理包括()√

A B C D 凭证制作

账账相符

账表相符

内外账相符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2.以下属于基础头寸的是()√

A

B C D 在中央银行的清算存款

库存现金

系统内往来资金

到期同业往来

正确答案: A B

3.加强资金头寸管理的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增强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

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B C

4.银行网点加强库存的日常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 规范对公现金收支 B C D 执行现金管理规定

整合柜员操作规程

网点库存状况与经济利率挂钩

正确答案: A B C

5.以下关于改善账务检查薄弱环节的措施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检查人员往往把账务管理看作是网点自己的事

对部分有勾稽关系的账户通过系统实现自动核对

对内部户实施全覆盖的检查核对

对客户账强化银企对账,对大户、同业账户、上门收款户全部按月面对面对账

正确答案: B C D 判断题

6.商业银行网点,库存现金越多越好。√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篇2: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农村合作银行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合作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建立了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无论是对内部的监控,对外部的检查都有一套较有效的手段。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信贷内控潜在风险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为加强农村合作银行信贷内控,防范信贷风险,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信贷内控潜在的主要风险

1、信贷管理认识不够

一是信贷管理认识不够,认为企业能够正常生产按时还息就是好贷款,就作出企业运作正常的判断,进而放松贷后管理,信用到期即为企业办理续贷或再增加授信额度。同时认为贷款只要企业能按时归还就行,用什么来还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很多企业贷款到期,不是用销售收入和利润来归还贷款,而是东借西凑归还贷款。二是只注重企业能够按时还本付息,不注重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对贷款资金流向监管不够,企业把流贷用作固贷或挪作他用现象普遍存在

2、贷前管理不到位

避免信贷风险,贷前管理十分重要,但实际情况,农村合作银行贷前管理不到位。比如:目前贷款调查,按制度规定是要求双人调查,但大部分信贷网点均只有一个信贷人员,要落实双人调查,其实是不可能的,这就增加了信贷风险。

3、薪酬制度改革增加信贷风险

薪酬制度改革后,客户经理的工资可以概括为多做业务,多放贷款,多做中间业务,多拿工资,而工资基本上是当年兑现,而原有的贷款赔偿制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样容易使客户经理产生重开拓轻制度、重开拓轻管理的思想,使得贷款质量不高,极易产生风险。

4、信贷第一责任人不明确

要防范信贷风险,明确信贷第一责任人十分重要,只有明确了信贷第一责任人,才会对信贷承担责任,加强信贷管理,减少和避免信贷风险。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的实际情况是客户经理、副行长、行长、信贷管理部、贷审会之间的责职分工虽然明确,但实行多头管理,反面造成信贷信息不对称,第一责任人不明确,容易产生信贷风险。

二、解决信贷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程监控风险的理念

信贷管理是银行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树立全程监控风险的理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将信贷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以加强信贷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

2、配足人员,加强贷前管理

为避免信贷风险,必须加强贷前管理。在全面落实贷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要配足人员,贷款调查必须按制度规定实行双人调查,切不要为了节省人员,让一人去做贷款调查,这实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无形中增加了信贷风险。

3、薪酬制度改革要与防范信贷风险相结合

薪酬制度改革后,客户经理的工资可以概括为多做业务,多放贷款,多做中间业务,多拿工资,使得客户经理重开拓轻管理,造成贷款质量不高,极易产生风险。所以,薪酬制度改革要与防范信贷风险相结合,在注重信贷绩效考核的同时,明确设置贷款质量的考核指标,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新增贷款形成不良的要从严问责。要及时识别和弥补信贷潜在的风险,把力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作为信贷管理的核心目标和根本。

4、明确信贷第一责任人

为彻底防范信贷风险,要在客户经理、副行长、行长、信贷管理部、贷审会之间的责职分工清楚的基础上,明确单笔信贷的第一责任人,让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该笔信贷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笔信贷的安全,起到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5、加强信贷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对信贷做到精细化管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客户经理要真正意识到对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客户经理在做好贷前管理的同时要加强贷后管理,要积极、主动地与借款人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状况和经营能力。根据不同的担保方式,定期检查抵押物的完好程度、市场售价的稳定性,对保证人资信主财务的变动情况,以及借款企业所在行业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及变动趋势,作出经营预测分析,做到精细化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银行资产质量。

6、加强培训,稳定信贷人员队伍

篇3: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在上述背景下, 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股权并购开始增多, 金融集团的模式初步显现, 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现状

2003年我国产生了第一个保险公司并购银行案例——平安保险公司并购福建亚洲银行, 成为第一家拥有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业务的金融集团。此后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并购案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2007年下半年, 国务院原则同意商业银行入股保险公司;2009年平安保险公司又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 工行、交行、建行、北京银行成为首批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银行。尤其自2010年以来, 多家银行控股保险公司, 抢滩保险行业。2010年北京银行收购首创安泰人寿、交行收购中保康联、工行收购金盛人寿获得批准;2011年初建行宣布收购太平洋安泰人寿, 2月农行入股嘉禾人寿正式签约。至此, 五大商业银行均已完成控股保险公司的布局。可以预见, 大型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纷纷通过收购中小银行或保险公司, 扩大金融业务经营领域, 构建金融集团, 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优势

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 主要采用营销协议、战略联盟和金融集团等模式。目前, 保险公司与银行的业务合作以营销协议为主要模式, 但由于银行拥有渠道优势, 通常比保险公司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这就迫使保险公司之间进行手续费交替攀升的恶性竞争, 过高的中介费使得保险公司通过银保营销协议渠道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而保险公司与银行所形成的战略联盟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银行很少参与保险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双方合作仅体现在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渠道销售保险产品, 双方协议以短期居多且缺乏稳定性。因此, 采用营销协议和战略联盟这两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并不能有效地整合双方的资源, 难以体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相比较而言, 只有保险公司与银行合并成金融服务实体, 完全整合双方的产品、渠道、服务、系统等资源, 才能真正实现银行与保险的协同效应。如果保险公司通过新建自身的银行进而构建金融集团, 那么就会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经验, 不仅要耗费巨额资本, 而且新建的银行也没有成熟的分销网络可利用。因此, 在实践中保险公司或银行很少采取这种形式构建金融集团。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对金融业混业经营逐步放开、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银行采取了收购其他银行或保险公司股权的形式, 建立金融集团。保险公司与银行通过股权收购, 合并成金融集团的优势:一是可低成本、快速地进入新的金融业务领域;二是可充分利用银行、保险的销售渠道和网络, 共享客户资源,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降低经营成本, 扩大销售规模;三是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可实现高度一体化, 提高经营效率;四是可提升被收购公司的管理水平, 促进金融业发展壮大。

主要风险

1.预期协同风险

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股权联合, 可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扩大销售规模, 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实现经营协同效应。但是, 这种经营协同往往被其他非协同完全抵消, 保险业务过高的风险拨备和相对较低的风险资产回报率, 使其与银行业务难以共存。在实际操作中, 被银行收购的保险公司很难独享银行的渠道。随着保险业银保渠道竞争日益激烈, 银保代理费率也在逐年提高。在渠道优先的竞争中, 银行会选择代理费和手续费较高的保险公司与其合作。银行销售保险的渠道利用不存在排他性, 其收购保险公司所预期的经营协同效应很难实现。

2.并购后整合风险

保险公司与银行并购后进行整合, 需将双方原有的管理、生产、营销、企业文化等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并迅速有效地运转。并购后整合不力所导致的并购失败, 通常占并购失败的50%以上。可见, 将双方的各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非易事。保险公司与银行虽然同属金融行业, 但不论是产品设计、业务经营模式, 还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等, 均存在很大差异, 整合的难度非常大。如1998年花旗集团并购旅行者集团, 创造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纪录。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虽然一直致力于将保险业务纳入集团体系的尝试, 但是因保险业务在产品设计、承保服务、理赔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再加上文化理念上的差异, 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很难融合, 花旗集团最终只能让其独立运作, 与银行的销售渠道完全分离。继2002年出售旅行者财险公司之后, 2005年花旗集团再次出售旅行者寿险和年金公司及几乎所有的国际保险业务, 从此正式退出保险领域。

3.经营风险

保险和银行具有不同的业务特性, 经营风险有较大差异, 盲目并购、贸然进入新领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2001年德国安联保险公司以240亿欧元收购德累斯顿银行, 期望借此顺利开拓个人和公司养老金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等潜在市场, 以成就其全能型金融霸主的地位。但是, 安联保险公司收购德累斯顿银行后, 发现银行经营风险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欠德累斯顿银行贷款的许多小公司在当时国际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纷纷宣告破产, 安联保险公司最后不得不用自有资金弥补银行经营的亏损, 从而导致自有资本金下降, 信用等级随之被下调。2002年, 安联保险公司亏损25亿欧元, 其中9.72亿欧元来自德累斯顿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的持续亏损, 使得安联保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双方的合并是安联保险公司首次混业经营, 它忽略了保险与银行实行综合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建议

目前, 我国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银行通过股权收购方式构建金融集团, 金融业正逐步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发达国家金融混业经营已运行多年, 应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一方面实行混合经营, 涌现了许多全能型的金融集团;另一方面, 更加专业化, 通常是某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主要体现在某一类金融业务上。因此, 现阶段我国大型金融企业不应盲目地拓展业务领域, 而要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并购, 在并购时要充分估计混合经营的风险, 加强风险控制。

篇4: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次级债券 可持续经营能力

根据2012年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自2013年起,合格的非普通股资本工具必须含有减记条款或转股条款,现存次级债将逐年减记。新政策对商业银行今后次级债的发行是否会产生影响?发行次级债与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之间关系如何?本文将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现状

2003年12月,我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将符合条件的次级债计入银行附属资本。当月,兴业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笔商业银行次级债。截至2012年12月10日,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次级债10729.6亿元(见图1)。

从发行规模来看,次级债的发行人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交行5家银行发行规模占比达70%以上。从期限来看,主要集中于10-15年,其中,在存续期内设定前提条件的提前赎回选择权。从发行方式来看,从最初采取定向发行模式逐渐转变为目前的承销团模式。从票面利率来看,以固定利率债券为主,浮动利率债券占比较小,基准利率为银行存款利率或银行间市场利率。次级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且多为金融机构相互持有。

商业银行次级债的作用分析

次级债券的推出,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丰富了债券品种,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受到严格管制、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较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被动地依赖存款。次级债作为长期主动负债工具,在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同时,也利于商业银行加强和完善主动负债管理。借助主动负债管理工具,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实现结构性对冲,防范和控制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次级债的发行有利于改善资金来源结构,转变资产带动负债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强规模扩张下的自我约束激励。

2011年,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新监管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5%。因此,出于稳健经营的需要,许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的形式来补充附属资本以实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与采用股权融资补充资本金相比,由于制度上对于包括增发和定向增发在内的股权融资方案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较大,而次级债具有发行简便、快捷、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因此成为补充附属资本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手段。在核心资本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次级债券适当增加附属资本,有利于提高股东的回报率,改善资本结构,拓宽银行业务规模,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发展后劲,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此外,次级债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融资规模大、期限长,直接满足了商业银行业务周期长、发展多元化的需要,增强了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而且商业银行在发行次级债后,必须进行较严格的信息披露,接受债券评级和信用跟踪评级。投资者通过对银行经营情况的分析,将间接对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这将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形成外部监督,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

但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可能会加大银行的长期财务成本压力,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可能造成银行业整体资本量虚增等。

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与经营能力的关系

(一)指标选取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发行次级债与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历史较短,样本数据不足10年,本文选择12家商业银行12004年至2011年的数据2作为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扩大样本量,同时可以增加自由度,减少了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影响(Hsiao,2003)。

在指标的选取上选择银行资本利润率R、存贷款比率L、不良贷款率B、资本充足率C、净利润增长率F,这5个指标分别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竞争力与发展能力方面反映银行的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另外,选取了能够代表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的数量指标Q。所有的指标除不良贷款率B以外都采用对数值。

1.盈利性指标

实现利润最大化既是商业银行充实资本、增强实力、巩固信用、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股东利益所在。目前评价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比较多,因为要研究银行发行次级债与银行经营能力的相关性,主要是通过资本的补充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择资本利润率R,该指标反映了银行资本的获利能力。

2.流动性指标

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本文运用存贷款比率(贷款余额/存款余额)L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3.资产质量指标

资产质量是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贷款在其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贷款质量的高低不仅在微观上会影响银行自身的安危,而且在宏观上对一国的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采用不良贷款率B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

4.发展能力指标

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其利润增长就快,因此,净利润增长率是反映银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净利润的多少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而净利润增长率代表银行当年净利润比上年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指标越大代表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因此,本文采用净利润增长率指标F分析我国银行业发展能力。

nlc202309030457

5.竞争力指标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和一个国家的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采用资本充足率C对竞争力进行分析。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我们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检验面板单位根的LLC 法。Levin et al.认为该方法允许不同截距和时间趋势,异方差和高阶序列相关,适合于中等维度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检验方法为带截距项、对水平序列检验单位根。从检验结果(见表1)来看,所使用的数据均为平稳数据。

(二)模型构建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混合估计模型(Pooled Regression Model),如果从时间上看,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截面上看,不同截面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那么就可以直接把面板数据混合在一起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参数;第二种是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如果对于不同的截面或不同的时间序列,模型的截距不同,则可以采用在模型中添加虚拟变量的方法估计回归参数,固定效应模型又分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刻固定效应模型、时刻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第三种是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如果固定效应模型中的截距项包括了截面随机误差项和时间随机误差项的平均效应,并且这两个随机误差项都服从正态分布,则固定效应模型就变成了随机效应模型。

在选择面板数据模型时,首先,通过F统计量检验决定选用混合估计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由分析lnR、lnL、lnF、lnC、B与lnQ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混合估计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数据显示(见表2)f均大于F,因此,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更加合理。

其次,根据Hausman检验确定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见表3)得出关于lnR、lnL、lnF、lnC、B 五个方程的Hausman的统计量分别为14.55、14.87、13.71、12.23、13.89,所对应的概率是0.0001、0.0001、0、0、0,即拒绝原假设,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最后,设定面板数据模型即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可表示为以下线性形式:

Yit=αi+Xitβ+εit

式中,Yit是因变量,Xit是自变量,β是回归系数,α是常数项。该模型的具体形式称为固定效应方程。

(三)实证结果

本文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运用OLS方法分别研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对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R、存贷款比率L、净利润增长率F、资本充足率C、不良贷款率B所产生的影响。根据计算(见表4)得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对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充足率都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但是却降低了银行流动性,出现了实证与理论相悖的结果。

注:解释变量为lnQ

1.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对其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但是显著性不高。由于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利差和中间业务,次级债的发行主要是通过资本的补充而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次级债的发行并不是银行盈利的主导性因素。

2.对流动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对其流动性具有负面影响,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次级债规模的放大会提高存贷比率,降低银行流动性,这一实证结果与理论相悖。主要原因是流动性指标的选择为存贷比,而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比较复杂,如银行的发展战略等;同时,样本数据中次级债规模相较于银行同期资产规模来说较小,各年度次级债发行规模分布不均,样本期较短,而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发展初期的存贷比率较低,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银行规模的扩大,该比例会不断上升。从我国近几年实体经济发展来看,银行贷款规模一直居于高位,而国家提倡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储蓄年增长率远低于银行贷款年增长率,因此存贷比逐年上升。

3.对发展能力的影响

从实证结果来看,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与净利润增长率正相关,而且显著性比较高。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次级债的发行对净利润增长率的影响更多体现为间接作用。由于当前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存在一定水平的净利差,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是依靠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来获取利息收入。这种盈利模式对资本消耗很快,商业银行通过次级债的发行补充了资本,获得了信贷规模持续扩张的能力,进而带动净利润与净利润增长率的提升。

4. 对竞争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次级债的发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了银行的竞争力。自2004年以来,次级债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5.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次级债的发行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前提是对资产质量的监控,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商业银行能否发债以及发债的成本高低,因此,发行次级债与银行资产质量高低就形成了联动制约机制。通过发行次级债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和资产质量形成外部监督,有利于资产质量的改善。

6.银行间差异比较

在模型设定时,各自变量系数都是固定的,虽然个体异质项Ci能反映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所导致银行资本利润率R、存贷款比率L、净利润增长率F、不良贷款率B、资本充足率C的变动,但就所有商业银行固定同一个弹性系数所获得的结论有失偏颇,银行性质不同,其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下文将12家银行样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商业银行,另一类是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将两类银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方法与前文相同。

回归结果(见表5)显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次级债的发行对其盈利能力、竞争力、发展能力的正面影响效果更强,而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弱,这并非偶然。原因在于股份制银行具有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较高的运营效率以及资金运用能力。发行次级债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受产权制度因素的影响,资产管理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自2000年以来不良贷款率曾一直居于高位,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因此分析呈现出的效果明显。

篇5: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信用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是建立在共事双方或产生交易行为的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种信用体现在,买方即付款的那一方可以在当时没有付清全款或没有付款的情况下也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服务,用到同样的商品或筹集到同等的资金。交易双方可以协商拟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范围,付款方将按照事先约定全额为所享用到的服务等付清全款。

银行的信用作为信用的基本形式,是信用制度的主体。银行的信用具体可以理解为金融机构向普通个人、企业法人等授信客体提供信用,以贷款发放和吸收存款等形式表现出来。银行的信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广泛、间接等都可以是其具有的特性。国内陈勇阳教授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功能缺位的成因与补救》中总结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具有五大基本功能:“第一,风险管理政策督导。第二,客户统一授信。第三,授信业务授权管理。第四,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机制。第五,资产质量监控和后评价。”商业银行的主要活动是货币资金的经营,在其运转过程中必然要遇到金融风险等问题,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面对金融风险的可能。

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现状

1.传统的信用管理理论占主流。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理论与国外的管理理论着差不多的发展过程。从管理资产的流动性到管理负债的流动性,再到管理资产负债综合比例。目前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主要是分开单独控制和管理各类风险。有一些银行试着实行比例管理银行资金的政策,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

2.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信用评级最早出现于美国,按照评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评估结果公布于全社会的公开评估,这些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专业的评估公司进行。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信用评级系统,供银行内部的使用。大多数银行也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大都以传统的评级方法为主。

3.银行推行五级贷款分类。五级贷款分类是根据贷款者的偿还贷款的能力来确定一个违约的可能度,将贷款分为良好贷款和不良贷款,实现了更有效地与世界接轨。不良贷款包括“损失贷款”、“可疑贷款”和“次级贷款”三类,良好的贷款则是“正常贷款”和“关注贷款”.这样的分类方式更加注重贷款人还款的能力,使信贷风险这方面的监控得以加强。这些都是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系统建设的前提,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的金融制度,有效应对信用风险,乃至金融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信用转变以及过去计划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使信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建设,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而促进整个金融环境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以下将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作阐述。

1.落后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

国外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先进,但是国外的管理经验和模型照搬过来并不能在我国很好的适用,因此我国的信用管理系统建设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评级的方法,依然停留在的人为的进行定性分析,缺少对信用风险等的测量进行有理有据的定量分析。其次,内部的信用评级方法在评级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决定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专家评级法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内部评级方法,因此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掺杂在里面,自然增加了主观因素对各种判断的影响力度,这些主观性意见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或信贷专员的意见。除此之外,评级结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评级指标及评级权重不能及时的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紧急发展环境的改变而进行修正改进。因为已经形成的专家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很少发生改变且接收到的数据都是历史数据。故目前的内部评级方法得出的结论对未来的预测情况并无多大效力,甚至作用很小。

2.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仅仅依靠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实现防范信用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商业银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和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有效保障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系统建设的进行。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人员组织及员工素质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通过银行工作人员公正客观地工作来提高商业银行信用管理能力的意识还很薄弱。

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时,把重点都放在了评级管理的各种情况,忽略了信贷专员的责任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带来的主观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专员就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可以在完美的制度上锦上添花,进而有效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

3.商业银行未建立恰当的企业信用数据库

商业银行由于在信息系统上没有足够的预见性使得在信息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却迷失了方向。冗乱繁杂的数据连续性差,一致性差。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导致不能采集最新最可靠的信息、综合查询受阻、统计报表困难及没有信息详尽更新及时的数据库。所以不能够迅速的到最新消息,不能得以反馈和分析,及时解决风险隐患成了一种愿望。另一方面,我国各商业银行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不能共享数据库,没有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因此至今没有出现数据库共享、共同繁荣的信用体系建设局面。目前的信息情况,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友好社会的建设。

4.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尚未提上日程

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同时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也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向银行贷款的主要是各大公司或企业,公司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偿还能力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够及时准额进行收回。因此,在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同时提高督促同步提高各公司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商业银行没有权利直接影响企业公司的发展策略,但可以在借款同时跟踪款项的去处及使用情况,进而对企业公司提供反馈和信用管理的建设性意见,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和公司企业的互动,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和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实现了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制建设的建议

1.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就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把风险信息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并加以实施,落到实处。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一般可以理解为产生交易的付款方或者说是债务方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合同中的内容履行承诺,信用质量下降,使得金融产品的所有人、银行和债权人都因为金融产品价值受到影响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风险。我国信用风险因素主要有政府、商业银行自身及所涉及的企业三个方面:政府对于地方企业的偏袒和干预导致坏账率提高,信用有偿特征遭到破坏;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缺陷使得无法实现责任到人,造成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动力不足;一些企业运营低效、管理不到位、产品不具竞争力,不断亏损,不能及时归还贷款,甚至故意拖欠账款、赖账,破坏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还要做好内部的评级制度的改革,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风险检测系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对各企业的贷款依据历史信用进行评级来判定,从根源上遏制信用风险。同时加强资料的收集管理,并学会分享信息,开发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2.建立并完善内部评级系统

国外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先进,但是国外的管理经验和模型照搬过来并不能在我国很好的适用,因此我国的信用管理系统建设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评级系统,不应停留在的人为的进行定性分析,加强对信用风险等的测量进行有理有据的定量分析。其次,要改善内部的信用评级方法在评级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决定。要改善专家评级法,专家评级法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内部评级方法,因此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掺杂在里面,自然增加了主观因素对各种判断的影响力度,这些主观性意见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或信贷专员的意见。除此之外,应改善评级结果的滞后性,评级指标及评级权重要及时的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紧急发展环境的改变而进行修正改进。同时要保证专家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很少发生改变且接收到的数据都是最新数据。加强内部评级方法得出的结论对未来的预测情况的效力。

3.提高银行员工素质及责任意识

仅仅依靠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实现防范信用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商业银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和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有效保障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系统建设的进行。因此要充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人员组织及员工素质方面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级信用管理人才。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公正客观地工作来提高商业银行信用管理能力的意识还很薄弱。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专员就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可以在完美的制度上锦上添花,进而有效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

4.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意识,建立银行信用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也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向银行贷款的主要是各大公司或企业,所以,在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同时应该引导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所有参与企业充分认识信用风险的危害性,提高各公司企业的信用管理的意识,推进企业自身建立信用管理文化氛围,已到达提高企业信用度、保证银行贷款回款的目的。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跟踪款项的去处及使用情况,并将得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应的企业,提出信用管理的建设性意见,增强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之间的互动,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和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实现了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五、结论

总之,商业化银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必须提上日程的重大基础性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及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投入实践应用当中,改变我国商业化银行信用管理系统落后的局面,减少对信用风险认为的定性的分析,增加以数据模型为依据的定量分析,以使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篇6: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1、如果注销个人网上银行业务,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需要客户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存折/卡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任一可办理网银业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办理,填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变更/签约/注销》申请表。

2、网上注册客户从网银中撤销非签约账户后,是否连带客户注销:

从网银中撤销非签约账户不会连带客户注销,客户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柜面注销最后一个账户时会连带客户注销。

3、如果是卡折合一户,卡注册网银后丢失,登录密码也遗忘,想要注销网银是否要挂失补卡后注销网银?对应存折是否可以办理重置密码或者网银注销:

篇7: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自身评价及优缺点 1.评价你自己 2.给自己贴标签热情、充满活力、好学、能吃苦3.谈论一下你的优缺点。(最大的优缺点)好学: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完美,需要学习,需要充电。缺点:每样东西都学得不深,每样东西都知道一点,可以跟不同人梁1-2个小时。4.你认为你有什么缺陷,怎样改进。5.应聘银行的优劣。优势:可以学以致用,劣势:竞争很激烈。成功经验与困难挫折1.迄今为止,你做过最成功的一件事?2.你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困难)是什么,怎么战胜它的,学到了什么(启示)?工作相关的问题1.为什么想进北京银行?

一、因为学的是经济,希望可以学以致用,觉得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学得更快。

二、北京银行是发展最快的银行,团队都很年轻,感觉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银行,给人带来吸引。

三、因为是北京人,觉得北京银行像是家乡的银行,感觉特亲切。2.你认为你适不适合这个工作?我觉得我适合。首先,我的专业对口,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扎扎实实,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进行课题研究,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对数据敏感。其次,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虽然理论上掌握的还可以,但是真正实践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很期待有挑战的工作,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2.自己什么特质不适合在银行工作?因为没有真正在银行工作过,不是很了解。我个人的一点小偏见可能就是自己是一个好动的人。3.你觉得银行作为服务窗口,银行职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首先是态度。一个报道写过中国的柜台人员有一个通病就是“一句话不说全”意思就是经常让客户来回跑好几趟。所以我把态度放在所有素质的第一位。我认为这就像一个公司的前台一样,代表公司的形象,态度是最能反映服务人员是否有服务意识的标准。其次,是专业素质,尽量一次把问题帮助客户解决或者解释清楚,不希望客户回家之后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4.你觉得做柜员好吗?我一直觉得这个职位很光荣,能够代表公司的形象。并且能够踏踏实实的了解银行的运作方式。

求职胜经/简历 亮出你的精彩

简历写作技巧,...面试前准备才是...5.想做什么职位?柜员还是客户经理?如果只有这两个职位,我可能会选择客户经理。首先,我的一个优势是跟客户交谈,我曾经参加过商务谈判的培训,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其次,我觉得这份工作更有挑战性,我喜欢面对有挑战的工作。这个职位相对柜员更有压力,我喜欢有压力的工作。6.你进入北京银行后的发展规划我会从基层做起,以一个学习者的态度去了解银行的运作方式,然后通过学习,确定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之后,结合了一段时间的工作,来了解自己真正的特长,看看自己适合哪个方向,如果有机会可以内部竞聘,我会朝我擅长的那个方向努力。大堂经理情景问题1.如果你是大堂经理,有人错过号了,怎么办?通常情况,我会让他在重新挂一个号,不会违反规矩让他插队。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考虑。2.如果你是大堂经理,有醉汉进银行,你怎么处理?首先我会看她醉得程度,如果不会影响到其他客人,我会把他叫到休息室,给他一杯茶让他解酒,等他清醒之后离开。如果已经影响到其他人,我会找到保安,进行劝阻,如果还是不行,我会呼叫110。2.如果你是大堂经理,有一个人排了2个多小时的号,大堂里很冷,你怎么处理? 首先,我会询问,为什么会排2小时。然后给他一杯热水,其次,我会检查大唐的空调是否开了,调高温度。对银行业及北京银行的看法1.谈谈你对中国银行业的看法;

一、比以前的发展要正规了,以前柜员贷款可以不还,现在是终身制了。

二、银行的服务还没有提高,属于守株待兔,客户找银行的状态。效率不够高,经常是 到银行办事要排好长时间的对。

三、像手机支付等其它方式的支付还不是很健全。不是很方便。2.你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3.指出北京银行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不足就是,自动取款机太少了,取钱不是很方便。4.你觉得银行应该发展高端客户还是发展低端客户?相结合,高端客户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低端客户又是积累口碑的渠道。其他1.如果你是招聘者怎样招

聘2.你对北京交通治的看法我觉得现在尾号限行制度很好,既没有完全不限行的也没有单双号限行的极端。首先可以缓解一部分的交通拥堵,其次,可以一周只有一天限行,可以大大减少了出行的不便,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人因为出行不便而选择买第二辆车,或者遮挡车牌出行。3.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篇8: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 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直接倒闭, 美林因其资产结构相对较好而被收购,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转型。五大投行的危机中无不暴露出公司内部治理的种种缺陷:管理层在其位不思其职, 一味追求利润而忽略企业面临的风险, 股份激励的薪酬机制直接改变了投行的决策行为, 制造了大量风险与收入不匹配的业务。

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国外文献中, Porta et al. (1999) , Claessens et al. (2000) , Joseph and Wang (2000) 与Lemmon and Lins (2001) 等研究发现, 控制股东所持有的现金流量权与公司价值间成正向关系, 但较高的投票权却显示出会有较低的市场评价[1]。Sanjai Bhagat, Brian Bolton (2008) 研究指出董事会成员股权结构, CEO和董事会主席分离都与同期及随后的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2]。而国内文献中, 刘启胜、刘跃 (2003) 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和公司绩效之间只有非常弱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主要是由行业景气度和股权结构决定的[3]。周建波、孙菊生 (2003) 的研究结果表明, 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 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呈显著正相关[4]。胡佩贤 (2007) 以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2004年的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提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竞争力存在显著地“U”型相关关系,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竞争力弱式正相关,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竞争力显著负相关, 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有助公司竞争力的提升[5]。邬国梅 (2008) 以2001~2004年沪深两市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指出, 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6]。

综上, 可以看出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 董事会和激励政策上, 由于经济背景不同, 国内和国外学者依据各自经济体特点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基于前面学者的研究, 本文对2008年我国深沪两市14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 研究内部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由于外部治理是一种补过式的、反应性的事后制度, 缺乏及时性而且代价高昂, 它的运作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所以本文认为从内部机制方面研究比较妥当。

1 分析方法和变量

1.1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有两组变量x1x2x3…xp和y1y2y3…yq, 将两组变量分别组成一个线性组合U=L1x1+L2x2+…+LPxp和V=M1y1+M2y2+…+Mqyq, 式中Li与Mj为任意实数 (i=1, 2, …, p;j=1, 2, …, q) 。把这些线性组合写成矩阵型式, 即U=LTX, V=MTY, 其中LT=[L1L2L3…Lp], XT=[x1x2…xp], 其中XT是X的转置;MT=[M1M2…Mp], YT=[y1y2y3…yp], 其中YT是Y的转置。U与V称为典型变量, 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ρ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并且

ρ=cov (UV) var (U) var (V) =cov (LΤXΜΤY) var (LΤX) var (ΜΤY)

式中分子项为U与V的协方差, 分母项是U与V的标准差的乘积。对于不同的Li和Mj可得到不同的U和V, 在所有线性组合U、V中, 选取所计算的典型相关系数为最大的U和V, 典型相关变量U1和V1, U2和V2, Uk和Vk是根据它们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逐对提取的, 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分解完毕为止。最后采用巴特莱特关于大样本的卡方检验对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到此可由Uk和Vk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判断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情况, 得出相关性较大的Uk和Vk后, 根据典型相关模型中各指标的系数可以判断影响两组变量的主要方面, 该方法可用于指标较多的两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1.2 变 量

在众多公司治理文献中, 学者们 (闫丽华, 2009;Roy Mersland, R.>ystein Str《m, 2009) 多选用财务指标, 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作为考察公司绩效指标[7,8], 基于前人的研究, 本文从财务指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4个方面选取了6个变量, 内部治理上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激励机制方面选取6个变量 (见表1) , 研究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描述

本文采用2008年我国深沪两市14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 (见表2) , 所有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和新浪财经数据。

续 表

2.2 典型相关分析

公司绩效与内部治理各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y1 (净资产收益率) 与x3 (董事会规模) 、x5 (董事会会议次数) 和x6 (管理层薪酬) 呈现正相关, 与x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 相关性不大, 与x4 (独立董事比例) 相关性很小, 且与x2 (国有股比率) 呈现负相关;y2 (每股收益) 与x3 (董事会规模) 、x4 (独立董事比例) 、x6 (管理层薪酬) 正相关, 与x2 (国有股比率) 负相关, 由此可得出, 公司盈利能力与董事会规模、管理层薪酬正相关, 并且与国有股比率负相关;y3 (资产负债率) 与x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 、x3 (董事会规模) 和x6 (管理层薪酬) 有很大的正相关, 与x2 (国有股比率) 、x4 (独立董事比例) 和x5 (董事会会议次数) 也有较大正相关性, 故内部治理对公司偿债能力影响较大;y4 (净利润增长率) 与x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 、x3 (董事会规模) 和x6 (管理层薪酬) 有较大正相关性, 与其他指标正相关性也很大;y5 (总资产增长率) 与x3 (董事会规模) 、x5 (董事会会议次数) 和x6 (管理层薪酬) 呈现正相关, 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最后代表公司营运能力的y6 (总资产周转率) 与x3 (董事会规模) 和x6 (管理层薪酬) 有较大正相关, 与x4 (独立董事比例) 和x2 (国有股比率) 呈现负相关。

公司绩效与内部治理典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 第一对典型变量U1和V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系数为0.9986, 为强相关, 说明内部治理与公司绩效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 可以用内部治理变量来解释公司绩效情况。

2.3 实证结果分析

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如下:

U1=0.7095x1+0.3541x2+0.9955x3+0.3016x4+0.4893x5+0.8422x6

V1=0.3516y1+0.3498y2+0.9864y3+0.8467y4+0.4932y5+0.4138y6

从模型可以看出, 在内部治理方面, x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 、x3 (董事会规模) 和x6 (管理层薪酬) 3个变量起主导作用, 由此可知管理层激励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很多学者 (如杨钊, 熊杰, 2009) 研究表明对管理层的独权激励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9], 而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的管理层基本不持股, 因而进行股权激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另外x2 (国有股比率) 、x4 (独立董事比例) 和x5 (董事会会议次数) 对内部治理影响较小, 国有股影响变小原因很可能是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 上市银行都纷纷实行股权改革, 国有股减持, 虽然不同银行差异还是很大, 从表2可以得到最大的达到70.82, 最小的国有股比率却为零, 但整个银行业均值32.64已经减少了很多, 股权分置现状有所改变, 削弱了国有股的作用, 董事会会议次数影响小的原因是会议流于形式, 而且质量也有待提高, 对于独立董事比例, 很多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挂名但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独立性也不强;在公司绩效方面, y3 (资产负债率) 、y4 (净利润增长率) 2个变量起主导作用, 因为银行业不同于其他生产服务型行业, 是以负债经营为基础的, 从表2数据得到, 14家上市银行中资产负债率均值高达93.77%, 最小的也达到87.89%, 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在上市银行经营绩效中解释能力很强, 而y1 (净资产收益率) 、y2 (每股收益) 、y5 (总资产增长率) 和y6 (总资产周转率) 的影响较小, 从表2看出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均值只有18.27%, 对于总资产周转率各银行都很小, 均值也只有0.04, y1、y2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 y6反映的是营运能力, 它们影响小的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都不强。

3 结束语

不同于一般的线性回归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考察了两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充分考虑到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多指标的特点, 避免了只用一个指标反映情况的片面性。通过本文的分析, 可以得出在目前银行的内部治理中, 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第一大股东出股比率、董事会规模和管理层薪酬, 针对这个现象, 在进一步重视这三者作用的同时, 还要调整其他如独立董事、董事会会议次数等这些占用企业资源却发挥不了实质作用的内部治理因素, 增强内部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本文分析得到, 资产负债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最能体现银行经营绩效, 因此在银行的战略制定中要重视这两者的发展, 同样可以加强目前关系不明显, 但却是重要绩效指标 (如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 的作用。

摘要:内部治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内部治理的董事会、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3个方面选取了6个变量, 从财务指标即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4个方面也选取了6个变量反映公司绩效情况, 选取我国2008年深沪两市14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 得到内部治理与公司绩效强相关, 并分别得到影响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的几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内部治理,公司绩效,典型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炯星.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公司治理与其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 2007

[2].Sanjai Bhagat, Brian Bolton.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8, 14 (7) :257~273

[3].刘启胜, 刘跃.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3, (11) :30~32

[4].周建波, 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研究, 2003, (5) :74~93

[5].胡佩贤.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竞争力关系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 2007

[6].邬国梅.内部治理机制、公司绩效与总经理替换———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8, (6) :114~128

[7].闫丽华.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9, (4) :86~87

上一篇:校文明之星竞选自我介绍下一篇: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环保监理